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赛罕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10 19: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2013年工作简要回顾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赛罕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赛罕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市委、市政府打造“两个一流”、推进“三个建设”、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充分发挥首府排头兵、领头羊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实施“2345”发展战略,团结一心,真抓实干,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良好开局。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140%。地方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00亿元,同比增长60%。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3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收入总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位,总量居自治区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03亿元,同比增长10%,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4.8∶23.2∶72优化为3.6∶28.4∶68。工业比重由14.4%提高到24%,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45亿元,同比增长11%。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招商引资预计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57亿元,同比增长11%。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全年共完成拆迁454.2万平方米,占全市拆迁量的50%以上。棚户区改造完成1186户25.1万平方米。大台什、小台什等首期51万平方米安置房交付使用。大力实施洁净城区工程,辖区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实现全覆盖。桥梁路网、环城水系、地标性商业综合体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设施农业投资达到5亿元,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初具规模。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79.85吨和18.23吨。

——民生保障普惠群众。各项民生工程有效实施,惠民政策及时兑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9004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5798元,同比增长12%。全年累计拨付民生资金达到11.74亿元,其中,教育资金2.4亿元,社会保障资金1.73亿元,惠农资金2.63亿元,城市建设资金4.98亿元。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工业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实现新突破

按照全市关于全党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突出抓大项目的要求,依靠投资和项目的强劲带动力,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全区工业经济实现突破性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工业经济实现大幅增长。2013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36亿元。特别是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和财政收入的最大增长点,中石油5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全面投产,产值同比增加214亿元,占全区比重的70%,增加值占全区比重的8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7.5%。新增呼和浩特欧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呼和浩特市金水河阳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和蒙昆卷烟有限责任公司预计全年上缴税金占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近50%。

重点项目开工投产态势喜人。投资23亿元的长呼原油管道和投资12亿元的呼包鄂成品油管道已全线贯通,为5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项目放量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投资4.8亿元中石油120万吨/年催化汽油加氢脱硫项目投产。投资19.8亿元的中海油气改煤项目和投资2亿元的蒙联化工液化气深加工项目全力推进,一条以石油→化工→工程材料→高科技产品为主线的石化产业链逐渐形成,自治区百亿规模石化产业基地的地位更加巩固。投资22.1亿元中环光伏单晶硅二期扩能项目、投资11.3亿元钻石线切割一期项目全部投入运营。投资8.1亿元华夏聚光呼和浩特高效光伏系统制造中心一期项目、投资2.6亿元华夏聚光设施农业20兆瓦光伏电站示范项目、投资10.3亿元内蒙古晶环蓝宝石晶棒项目、投资40亿元中环光伏单晶硅三期项目加快建设,集单晶硅→电子材料→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组件→光伏发电系统为主线的光伏制造产业链不断延伸,自治区百亿规模光伏产业基地的基础更加坚实。投资3.68亿元的金桥污水处理厂、投资2.2亿元的北方联合电力金桥热电厂2×300兆瓦机组脱硫脱硝改造项目实现投产,环境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优势产业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以石化、光伏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大力引进投资大、质量高、效益好的项目。积极参加“第二届光伏产业投资峰会”、“第五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举办本土招商引资推介会、座谈会、洽谈会,主动拜访行业龙头企业,促成浙江晶盛机电股份公司投资的蓝宝石晶棒项目、天津中环集团投资的“金桥光伏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天津津能呼和浩特热电联产等9个总投资200亿元的项目签订入区协议,中国北车集团轨道交通车辆制造等12个总投资300亿元的项目正在深入对接。

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实现新提高

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来抓,全力打造中心城区商贸服务圈和城区东部金融总部商贸圈,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全区服务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服务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全区服务业继续保持高水平稳定运行,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45亿元,同比增长11%,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68%。投资增长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60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86%。服务业继续发挥对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安置就业的支撑作用,服务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36%,全年服务业新增就业岗位1.1万个。

中心城区商贸服务圈建设快速推进。投资15亿元的维多利摩尔城建成开业,自治区首家外资超市家乐福超市投入运营。投资150亿元的中央文化休闲示范区、投资90亿元的永泰城、投资45亿元的上海鹏欣金游城和星游城、投资25亿元的中海蓝湾、投资20亿元的恒大名都等一大批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中心城区商务办公、酒店餐饮、综合娱乐等商业业态更加丰富繁荣。

城区东部金融总部商贸圈日趋完善。投资5.2亿元建行总部即将投入使用,投资30亿元万正尚都总部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依托已建成的国际金融大厦、新华联雅园等商业地产项目,已具备承接企业总部、金融机构、软件和服务外包、科技研发、信息中介咨询、文化创意等服务型企业能力,构建了发挥总部经济效应、优化财税增收、带动就业的良好发展平台。

三、农村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与上规模、创效益、强产业的要求,倾力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各项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菜业基础地位持续巩固。采取政府主导、合作社和集体自建、社会企业参与的方式,在金河镇、黄合少镇、巴彦街道统一规划新建设施农业1.1万亩,完善蔬菜基地1700亩,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6万亩,形成以102省道、呼凉路为轴线的蔬菜种植带。高标准新扩建乔家营等5处育苗中心,全年为周边农户提供秧苗1200万株。采取加大资金投入、技术指导、机关帮扶包联示范、大学生创业实践等多项措施,全力推进设施农业投产达效,全年增加瓜果蔬菜18.4万吨,增加产值5.5亿元。

奶业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加快奶源基地建设,投资4.5亿元新建占地929亩甲拉营万头牧场园区,2200头优质奶牛陆续入场。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原奶8.9万吨。投资3.2亿元,占地面积490亩的羊盖板万头奶牛牧场园区已投入使用,存栏奶牛达到7000头。整合提升了金河镇、黄合少镇等13个小型牧场2180头奶牛,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以千亩连片为规模,在金河镇、黄合少镇种植优质牧草3132亩。动物防疫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布病防控达标控制在5‰以内。

休闲观光农业集聚发展。加快以观光采摘、科技示范和种植推广为主的特色农业观光园建设,投资1.6亿元的舍必崖都市现代农业园已具备接待能力,投资5000万元的呼市同创农业科技示范培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巴彦街道黑土凹现代农业观光园一期建成并正式运营,设施农业精细化发展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加快推进。以迎接2014年自治区第六届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现场经验交流会为契机,围绕打造一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高标准、大力度推进了舍必崖、根堡、羊盖板、前白庙4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邀请市规划局和中国建研科学院对4个新农村进行了整体规划,在村容村貌整治、干道铺装、雨污水管网配套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引进天然气、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与城市相一致的配套基础设施。特别是在舍必崖旧村改造的基础上,规划1050亩区域,高标准新建村民住宅楼1342套23万平方米,配套建设2.5万平方米的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村委会等公共基础设施,成为今后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工程。

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建成了以黄合少镇五路村和黑沙图村为中心2个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新修、维护农田路23.1公里,架设高低压输变电线路12公里。投资1028万元,新建、续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处,解决1.3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1990万元,完成了大黑河水毁修复10处、防汛应急13处,实现了安全度汛。投资5022万元,新建、改建农村道路25.8公里。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1个,实现减贫人口1985人。开工建设舍必崖、羊盖板2处20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为根堡等4个村安装户用沼气池500个,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四、城市建设管理实现新跨越

充分发挥市委赋予我区“城市建设主战场”作用,从规划编制、城市建设、城市管理3大部分入手,实施了20类事项4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在城中村(棚户区)征拆改造、安置房建设、重点项目保障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切实发挥规划在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方面的引导作用,聘请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区域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目前,黄合少镇规划方案已通过市政府审批。金河镇、榆林镇总体规划及赛罕区全域规划,经过区政府多次论证,已完成规划编制送审稿。

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拆迁工作成效显著。坚持把征拆工作作为服务发展大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采取拆迁方案公开、补偿标准公开、回迁房位置公开的“三公开”和“先安置、后拆迁”的方式,向拆迁要发展,向拆迁要成效,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征拆工作,创造了首府和谐拆迁新模式。全年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等6大类57个项目454.2万平方米征拆工作,占全市总完成量的50%以上,为重点市政道路贯通、滨河新区改造等一批项目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仅用2个月时间完成了中石油安全卫生防护距离45.7万平方米拆迁工作,为我区承担的出城口改造、重点项目建设征拆工作积累了经验。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加速。配合完成呼伦南路、科尔沁南路延伸段等27条市政道路桥梁征拆任务,涉及征地4750亩,拆迁面积约157万平方米,确保了兴安南路跨小黑河桥等道路如期贯通。投资8486万元,完成文明路、新希望路等9条5.7公里小街巷改造,有效缓解周边道路拥堵状况。自加压力引入中建六局建设小黑河以北区域东影南路、双台什路等8条市政道路建设。

三是城中村改造快速推进。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统一规划、因村施策、重点推进”的工作思路,投资178.6亿元,全力推进滨河新区范围西把栅等9个村的整村改造和10处298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结合东出城口改造、京藏高速两侧景观绿化,实施了前罗家营、后罗家营、黑土凹等村改造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条件复杂的情况下,仅用3个月时间,顺利完成了西把栅村整村改造任务。投资105亿元的大台什、小台什等4个村6处89栋1.49万套156万平方米安置房建成,惠及居民超过5万人,首期51万平方米已交付使用。

四是棚户区边死角及危旧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徐家沙梁北村、望兴园轮胎翻修厂平房区、三十五中北侧区域等10个棚户区1186户25.1万平方米拆迁工作。完成9处边死角拆迁改造和7处便民市场建设。投资1.5亿元综合整治改造祖光小区等84个84.8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500户。

五是城市宜居水平明显提升。总投资30亿元的小黑河赛罕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小黑河南北两岸绿化面积达到126公顷,建成休闲绿地、生态湿地、景观平台、台阶广场、雕塑广场、浅水域等一批公共景观,3600平方米乒乓球馆等公建设施基本完工,成为首府生态休闲的新亮点。完成大黑河生态公园景观建设征拆工作。全年栽植各类树木381.1万株(丛),完成73条主次干道、小街巷树木补植、养护工作。完成展东路、滨河南路等10条道路绿化带和世纪四路、102省道帅家营村东口等13处绿地建设。完成锡林南路小学、国土资源厅小区等140个单位庭院小区绿化和35处街景装饰。

城市管理成效显著。启动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投入试运行。清理店外出摊、占道经营、马路市场等1388处。“两违”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集中行动48次,共拆除违章及有碍市容观瞻建筑物47.5万平方米。投资700万元新建改建垃圾转运站及水冲公厕各5座,有效解决了榆林镇周边、黄合少镇周边、金桥开发区北区、中石油生活区的垃圾清运问题。建成260台以上运输车辆停车场2.1万平方米,清理整治二环路、滨河路沿线渣土运输车辆,有效缓解运输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吸纳社会资金、利用边死角地块新建35中东巷、大学西街2处功能完善型便民市场、大学东街等5处简易便民市场,引导街边摊贩进入市场集中经营,极大方便了周边群众生活购物。

五、民生保障与改善取得新成绩

统筹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城乡群众。年初确定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全部落实。

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初步显现。城镇新增就业775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8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700万元。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1万人、18.5万人,新农合参合农民9.8万人,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金河镇新营子村522人整村参加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险统筹,全区累计32个村25729人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29个村20575人参加失地农民医疗保险,切实解决4.5万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为全区1.3万户1.8万人发放低保金6414万元。投资800万元新建黄合少敬老院,新增床位180张。完成低保、五保等社会救助提标工作,困难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开工建设了市蒙幼南园区等4所幼儿园和36中、东风路小学等4所学校改造工程。全区新增校舍8万平方米,新增教学班68个。广泛开展城乡教师交流互助活动,公开招聘教师149名,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内蒙古师范大学与区民族中学已初步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巨华小学民办公助改制工作稳步推进,18中成功创建成为自治区示范学校。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1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9个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人均补助标准从25元提高到35元,人均筹资总数达到344元,2013年赛罕区参合农民9.8万人,参合率达到99.38%。投资605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乌兰察布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周边居民4万人。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了低生育水平。推进餐饮服务和医疗器械量化分级管理,有效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

基层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全年新配置图书2.7万册,新建公共电子图书阅览室12处、农村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站点76个,并全部免费向城乡居民开放。为11个村(社区)安装健身路径,为74个中远郊行政村免费安装“户户通”卫星设备1.3万套。举办了冬季文化节、首届草原国际啤酒节等文体活动1430场次,参与人数达25万人次。扎实推进机关办公软件正版化工作,启动了全区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净化和规范了我区文化市场。

科技科普工作深入推进。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大力实施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投入2435万元实施科技项目13个,申报自治区、呼市科技项目56项,有效带动产业发展,受益群众达7.2万人。全面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创建工作,成功创建成为全市首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国县市科技进步先进区,金桥开发区创建成为自治区高新技术开发区。

六、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新成效

着眼于维护最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平安、和谐赛罕建设全面推进,营造了安居乐业、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深入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创城工作中,广泛开展了“创全国文明城市--青年志愿服务在行动”、“我为创城添光彩,争做文明小使者”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创建活动,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营造了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区建设服务走在全市前列。继续加大社区投入力度,社区办公、活动经费由6万元提高到10万元。投资5354万元新改建社区服务中心13个2.6万平方米,全区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面积平均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建成社区艺苑、电子阅览室等各类特色服务阵地210个。以为老服务、志愿者服务、就业培训等特色服务为重点,打造兴康、瑞光等精品社区15个。创建便民生活服务圈示范社区12个,纳入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340家,初步形成了集健康咨询、为老服务、文体娱乐等为一体的“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全面启动了区、街道、社区、网格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和谐赛罕”建设深入开展。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以及“回头看”活动,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实施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75起,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审计、档案、“六五”普法、民族宗教、人民武装、防震减灾、双拥、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赛罕区志》编撰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七、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步    

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积极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做到了对群众负责、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

政府效能建设全面提升。围绕“八项规定”、“反四风”等各项要求,广大干部群众身体力行,全区各类会议、文件数量明显下降,全区三公经费整体下降30%。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清理办公用房和规范公务用车的要求,全年腾退办公用房104间,收缴违规公务用车311辆。切实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全年受理行政效能投诉案件31件,办结31件,办结率达到100%。

政府法治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实施“六五”普法,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完成第四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按时办结各级人大代表建议36件,政协委员提案123件,办结率达到100%,政府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政府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市民服务中心,共清理整合进驻事项265项,受理各类审批及服务事项50.1万件。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61万条,新增公开信息7025条。进一步延伸信息公开渠道,在区市民服务中心、区档案馆、各镇、街道全部设立了信息公开查询点。我区的政务服务工作已经成为首府乃至自治区的一张新名片。

政府廉政建设全面加强。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教育,进一步完善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项目招投标、重大资金使用、重点项目建设、耕地保护等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促使广大干部勤政廉政,有效防止了权力滥用和行为失范,树立了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倍加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

一是必须牢牢把握区情基础和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开创持续发展新局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已经形成了自治区行政中心区、科技教育文化聚集区的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广阔的地域优势和产业发展的优势,也是全市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极。同时,我们更应看到,作为首府向东、向南发展的重要区域,我区将成为全市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最为集中的城区。其中,正在建设的35.5平方公里中部滨河新区已初具规模,具备承载1500亿元项目的能力,中海、永泰、恒大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上市公司相继入驻投资兴业,成为首府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投资热土;未来机场搬迁后释放出100平方公里东部新区,将建设成为首府东部交通无障碍的高端绿色新区;毗邻首府新机场、和林云计算基地和沙尔沁新区90平方公里南部新区,将建设首府南部电子商务、物流、石化、光伏现代产业园。这三大区域的加快建设,将为我区未来的大发展、大跨越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现有条件和特有的优势,为我区跨越发展赢得先机。

二是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坚持理性发展,加快构建持续发展的新机制。改革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破解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我区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改革创新工作举措已成为破解矛盾的一种方法和共识。一年来,我区相继实施了《呼市赛罕区集体宅基地征收房屋补偿安置方案》、《城中村改造后村集体资产及安置房物业管理办法》、《呼市赛罕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呼市赛罕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生存认证及防冒领奖励办法》等工作新举措,有效化解了征地拆迁、集体资产分配、城市管理和社会保障等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了全区的和谐稳定局面。

三是必须牢牢把握项目引领一切的理念,坚持集聚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面对自治区、呼市寄予我区更多、更好、更优的新期待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全区深入实施“2345”发展战略,把更多精力放在项目的引进、建设和投产达效上,农业在“精”字、工业在“大”字,服务业在“全”字、城建在“靓”字、民生在“优”字上狠下功夫。更加注重围绕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开展招商引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千言万语抓招商,千辛万苦搞建设,千方百计谋发展,保证我区始终走在首府乃至自治区改革发展的最前沿。

四是必须牢牢把握民生福祉的改善,坚持统筹发展,不断满足广大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利益问题着手,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下大力气改善城市环境,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措施,广大群众过得更加舒心,更加幸福,更加富有尊严,归属感、幸福感、自豪感不断增强。这些都促使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把民生工作作为全区头等大事来抓,让工作、生活在赛罕区的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实惠。

五是必须牢牢把握人的能动精神,坚持务实发展,全力营造凝心聚力的发展环境。客观的讲,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有一支干实事、敢担当,能打硬仗、善于拼搏、乐于奉献的干部队伍,得益于有一批有梦想、想创业、能创成业的社会有识之士,得益于有一方顾大局、识大体、热情淳朴的父老乡亲,他们是我区加快发展的核心力量和重要依托,也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致胜源泉。

各位代表: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付出的辛勤努力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赛罕区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查找发展中出现的不足和差距,主要有:一是菜奶业科学种养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与预期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工业发展后劲仍显不足,规模以上企业还不够多,产业链条延伸不长,引进大企业、大项目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三是服务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新型现代服务业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服务首府生产生活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城市精细化管理还不到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五是民生保障和改善还不够公平,创新社会管理、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还需付出更多努力;六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够,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无论当前还是未来,都是制约发展、影响“打造一流首府城区,建设一流首府城区经济”的重大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妥善加以解决。

2014年主要工作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工作任务重大而艰巨,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对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纵观发展形势,我们所处的发展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我区在加快发展中仍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作为首府最具发展潜力、最具活力、区域最为重要的新型城区,未来的发展任务会更加繁重。我们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顺势而为,创新发展,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作的目标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首府打造“两个一流”、推进“三个建设”、实现“两个率先”要求,深入实施我区“2345”发展战略,着力优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全面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引进国内资金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国家、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家、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对2014年经济指标的调整情况,综合考虑我区作为首府首区,处在全市排头兵、领头羊地位,以及2013年各项经济指标较高、基数较大的现状和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们积极稳妥的确定了2014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比市指标平均高1-2个百分点。这些指标,经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2014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园区规划和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以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打造自治区石化、光伏、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努力在做“大”工业经济上创新新举措、体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在优化工业园区规划布局上下功夫。着力推进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积极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解决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及新建大项目的摆放问题。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加快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金桥开发区石油化工、硅材料、太阳能光伏和黄合少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在石化产业发展上,全力以赴推进中石油第二个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实现1000万吨炼油总产能。确保蒙联化工液化气深加工项目投产达效,加快中海油天野化工气改煤项目建设进度,促进35万吨合成氨项目和60万吨大颗粒尿素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引进一批石化深加工企业,延伸石化产业链,使自治区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形成规模。在光伏产业发展上,紧紧抓住自治区和呼市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战略机遇,依托中环光伏、华夏聚光等重点企业在太阳能硅材料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推进金桥光伏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华夏聚光呼和浩特高效光伏系统吉瓦制造中心一期和设施农业20兆瓦光伏电站示范项目、中环光伏单晶硅三期项目,晶环蓝宝石晶棒项目建设,促进自治区光伏产业基地提档升级。在装备制造发展上,开工建设蒙西新型节能建材产业集群区暨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加快黄合少装备制造园区及航天六院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在热电联产项目发展上,加快北方联合电力金桥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回收利用项目进度,开工建设金桥热电厂运煤铁路专线项目,启动二期工程2×35万千瓦供热机组热电联产和内蒙古电力苏里格390兆瓦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

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下功夫。按照中央关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的要求,以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天津中环等国内大型光伏企业核心带动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转变招商服务理念,探索更加高效的服务企业模式,组建精干的招商服务队伍,更好地帮助企业争取项目优惠政策,保持项目建设强大后劲。通过强强合作,延伸产业链等方式,以商招商,形成大型企业集聚效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参与国内、区内大型招商活动,依托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等平台,组织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本土招商会,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跟进投资30亿元的中国北车集团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投资30亿元的台湾台塑集团塑料管材生产、投资5亿元的山东天岳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碳化硅等大项目早日落地建设。

二、更加注重服务业提质增效,切实提高服务业发展贡献率

以建设高端商圈为重点,打造首府新的综合商务休闲集聚区,带动周边房地产、休闲娱乐、星级酒店等相关业态发展。努力在做“全”服务业上提升服务自治区、首府的水平。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依托万达、恒大、中海、绿地、鹏欣、永泰、巨华等国内及本土实力雄厚的开发企业,改变以居住为主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大力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打造地标性建筑群,不断提高规划建设档次。依托都市现代农业园、苏木沁烈士陵园、黄合少镇石人湾生态园区、炎太集团内蒙古羊绒文化旅游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休闲观光、红色旅游、地方特色旅游线路。依托新华东街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优势,打造集文化、观光、购物、娱乐为一体的万达旅游商业一条街。积极引导中小零售企业、连锁机构面向城乡布置商业网点,满足城乡居民日常消费需求,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建设经营功能完善型菜市场,新建“万村千乡”农家店10家,组建专业合作社5个,进一步完善城乡购销流通网络体系。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推进建行总部、内蒙古电力总公司、创联总部基地等总部经济项目建设,确保早日投入运营。依托万正尚都总部、国际金融大厦、新华联雅园等商业地产项目,带动相关服务产业发展。按照呼和浩特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整体布局,打造区域物流集散中心。依托铁路三、四线建设,启动立足内蒙古、辐射华北的投资9.8亿元的呼和浩特铁路货运南站综合物流园建设。加快投资5.9亿元的城发金河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早日建成立足呼市、服务西部的中西部地区公路货运中心和农副产品配送、集散、加工及转运中心。积极引进总投资100亿元的毅德城项目,打造200万平方米的现代综合商贸物流基地。抓住首府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有利机遇,依托毗邻盛乐园区中国电信、鸿盛园区中国联通云计算基地的地理优势,积极推进金桥和巴彦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提高流通效率、拓展销售市场、方便居民消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实现全区电子商务优秀企业聚集发展。

全力推动非公经济发展。按照“对外抓招商、对内抓创业、政府抓服务”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认真研究招商引资的举措办法,拿出一些硬措施、硬办法,引进更多的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通过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创业孵化、指导服务等各类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发展。重点抓好工商联建设和民营经济融资平台建设,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认真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力争把非公经济打造成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三、更加注重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积极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合作经济。加强农口资金整合,发挥资金支持的综合效应,努力在做“精”现代农业基础上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繁荣稳定。

突出抓好设施农业投产达效。在榆林、黄合少、金河镇形成基地连基地、项目连项目的连片化、规模化发展格局。新建设施农业基地5000亩,完善设施农业基地1万亩,新建2处育苗中心,确保已建成的设施农业基地1.1万亩全部种植投产,蔬菜年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按照标准化生产、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采取“协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种植能手、大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从事蔬菜种植,力争打造2—3个无公害蔬菜新品牌。依托东瓦窑农贸市场、保素产地市场、便民市场等销售平台,拓宽订单蔬菜、农超对接等多种销售渠道,为城乡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放心蔬菜。

突出抓好牧场综合养殖水平。完善甲拉营万头奶牛牧场园区,推进羊盖板万头奶牛牧场和甲拉营万头奶牛牧场市场化运营。整合各类小型牧场及散养户,提高牧场园区利用率,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100%。加强牧场技术服务,提高科学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扩大奶源供应量,增加农民收入。采取政府补贴、订单生产等方式,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社、种植户参与苜蓿草种植,新建苜蓿草基地5000亩,形成“菜、奶、草”绿色循环生态圈。

突出抓好休闲观光农业园建设。按照产业一体化发展思路,给予政策倾斜,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打造自治区首个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工建设黄合少镇集贤村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拓宽当地农民增收渠道。完成都市现代农业园、同创示范基地和黑土凹农业观光园二期建设并实现公司化运作,形成集观光游览、科普教育、技术展示、设施蔬菜、太阳能光伏发电于一体的三大特色园区发展格局。

突出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确保舍必崖新村年内建成并交付使用,在全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做好迎接自治区第六届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各项筹备工作。新建金河镇碾格图村、黄合少镇添密梁村、南地村、西五十家村、太平庄村和榆林镇土良村6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1.1万亩,新增灌溉面积6500亩,改善灌溉面积4500亩。完成二十家至五十家等3条道路9公里和羊盖板村至万头牧场园区等过水路面2项修复工程。扎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深入推进农牧业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投入使用舍必崖、羊盖板村大型沼气生产服务站,改善1600名村民的生活条件。实施“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二期)工程。积极争取自治区、呼市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申报整村推进项目3个、“一村一品”老区产业发展项目3个,实现减贫人口2000人。

四、更加注重城市建设管理,全面优化城乡宜居环境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大呼和浩特”的理念,以迎接自治区成立70周年系列项目为契机,在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在“新、畅、绿、净”上有大作为,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首府首区。

更高起点编制城乡规划。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结合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快区、镇规划编制工作。依托大青山前坡旅游带、沙尔沁新区、云计算基地建设以及城际轨道交通布局,加快镇街总体规划编制。优化产业布局及土地等发展资源配置,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赛罕区全域规划及榆林、金河2个镇总体规划,依据规划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服务设施,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更高标准建设宜居城区。一是展现城区建设新亮点。以滨河新区、东部新区以及金桥开发区周边路网为重点,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完成兴安南路跨大黑河桥、呼伦路跨小黑河桥、忽必烈路、世纪东街、保全庄街、满洲里路等29条市政道路(桥梁)77万平方米的征拆工作。贯通呼伦南路、兴安南路、东二环延伸段3条跨小黑河桥。确保安置房周边东影南路、包头东街等8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缩短城区与东南部中远郊距离,带动小黑河两岸40平方公里区域的发展。综合改造园艺所西巷、民小巷、和畅路北段、山丹路等小街巷7条4.6公里,充分发挥小街巷“微循环”作用,使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二是开创区域改造新局面。按照全市2015年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的要求,大力实施拆旧建新工程,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机制,努力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倒排时间表,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步伐。启动双树东区、保全庄、帅家营、西古楼、东古楼、正喇嘛营、西喇嘛营、东喇嘛营、黑土凹、前罗家营、后罗家营11个村整村改造和44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年内完成帅家营、前罗家营、后罗家营3个村99万平方米拆迁任务,加快推进双树西区、辛家营、西把栅村3处安置房建设。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确保年内交付使用,有效改善城乡低收入居民住房条件。实施《城中村改造后村集体资产及安置房物业管理办法》,做好村民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和集体资产股份化管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启动赛罕区政府北侧区域、疾控中心旧址等1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先锋小区、电机平房区等5个边死角区域征拆改造,高标准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暖心工程”,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大力推进出城口、呼张客运专线等市政重点项目征拆工作。

三是塑造城区生态新风貌。继续完善“两河”改造建设,完成小黑河环城水系两岸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确保两岸公共服务设施全部投入使用。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加快推进大黑河生态公园景观区域征拆工作,启动两岸园林、广场建设。以首届自治区园林园艺博览会在我区举办为契机,新建高压线下带状绿地公园和格尔图村绿地,补植改造主次干道和小街巷73条,完成全民义务植树85万株。配合完成呼杀路及机场路出城口、八拜湖生态景观、昭乌达路小黑河大桥西南角绿地、忽必烈路与小黑河东南绿地、滨河北路路南金凤凰段绿地和游园建设,全面提升绿化景观水平。

更大力度创新城市管理。着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初步建成独具特色的智慧型城市框架。进一步拓宽城市管理思路,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大力实施市容市貌洁净工程,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推进城市管理机制创新。继续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将城市管理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细化分解到具体部门,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科学规范”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机制。二是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创新。施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效率不高的问题,将城市建设、渣土管理、水政监察、环境保护等部分监管和行政处罚权整合到区城管执法局统一行使,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城管行政执法体制。三是推进城管执法方式创新。加快“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平台与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数字城市平台功能整合,建立科学规范、高效便捷的现代城管执法方式。四是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在边死角改造、垃圾转运站、水冲公厕、便民市场建设中,引进社会资金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五是推进事务性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在事务性管理服务领域推广市场化运作,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

五、更加注重民生保障和改善,让群众共享更多更公平的实惠

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努力在做“优”民生福祉上取得新进展,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健全促进就业创业机制,全力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重点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项目的引进和管理,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加大宣传,引导适龄居民积极参保,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参保工作,配合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工作。完成城乡社会救助标准提标工作,完善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社会救助的公信力。积极探索公办民营养老模式,提升敬老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启用黄合少敬老院,打造首府机构养老示范性敬老院。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结合城市规划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教育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一批新学校、新幼儿园,逐步解决就近入学问题。在永泰、绿地、万达和筠泰等开发项目区域规划建设4所小学、4所幼儿园。完成市蒙幼南园区等5所幼儿园、36中等4所校安工程及大台小学续建任务,把市蒙幼南园区办成自治区乃至全国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优质示范名园。打造北京四中分校、35中、36中、39中4所自治区级义务教育示范校。启动城乡学校校长、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帮扶活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引领带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转变。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区级公立医院改革,启动赛罕新医院建设,加强与内蒙古医院、附属医院、国际蒙医院等医疗机构的联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启用昭乌达路和人民路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扎实开展新农合参保工作,将财政人均补贴标准从35元提高到40元,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蒙医药服务达到95%以上。切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组建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公司,打造1-2个文化产业培育基地,提升我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完善各类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并向社会开放区演艺中心,新建4000平方米小型剧院。启动实施城市运动健身示范工程,组织全区第五届综合运动会、冬季文化节等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开展“欢乐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全年为农民免费送戏40场、送电影1400场。完成全区机关软件正版化安装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确保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发展。

加大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深入实施国家富民强县计划和星火计划,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引导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推进金桥开发区申报自治区特色产业化基地。加快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区建设,在全区各镇新建1-2个示范站点,切实发挥43个“三网一员”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站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4年重点为民办好以下10件实事:

1.建成并投入使用市蒙幼南园区、西把栅中心幼儿园、巴彦中心幼儿园、大台什幼儿园4所幼儿园、36中、39中、东风路小学、航天学校小学部、大台什小学5所中小学,辐射周边居民4.2万人。

2.完成城镇新增就业73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50人,创业带动就业24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8000人。开展创业、就业培训4850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0万元。

3.通过公开招考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18个教师岗位。

4.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5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500元。城乡医疗最高救助额度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

5.由政府全额补贴,将全区4900名重度残疾人、低保户在原有补贴100元的基础上,再补贴100元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切实解决弱势群体“老有所养”问题。

6.综合改造农牧、建材、仕奇等老旧小区57个,惠及城市居民7521户2.3万人。

7.综合改造园艺所西巷、民小巷、和畅路北段、山丹路等7条小街巷4.6公里,广大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8.交付使用小黑河以北区域大台什东区、小台什、前巧报一期、前巧报二期、后巧报5处145万平方米安置房,确保4.5万拆迁居民入住新居。

9.交付使用美佳花园、旺地嘉苑、东达小区等3处822套3.7万平方米廉租房,完成偏远农村危旧房改造150户,有效改善城乡3500名低收入居民住房条件。

10.由政府全额补贴,为中远郊1万户农村家庭免费安装“户户通”电视广播接收器,受益村民3.5万人。

六、更加注重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努力建设和谐赛罕    

以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改善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确保社会安定有序、群众安居乐业。

进一步推进“创城”工作。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新动力,将创城工作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党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新态势。深入开展“德润草原·文明之行”主题实践活动,开展“道德模范”、“美德少年”、“学雷锋优秀志愿者”、“尽责圆梦,‘争做文明赛罕人’”等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引领社会道德建设正能量。改善软硬环境,提高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营造舒适便利、安全稳定、公正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环境,为首府成功获得提名资格奠定基础。

进一步优化社区服务功能。建立新开发住宅项目配套建设社区办公服务场所的长效机制,完成群英社区、棉纺厂社区等5个社区服务阵地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建成区、街道、社区、网格4级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有效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重点培育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组织,年内引入2个为老服务社会组织,每个街道打造1个500平方米以上为老服务中心,努力实现“三圈一互助”社区为老新模式。着力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功能,实现社区管理服务职能向城中村和小城镇延伸。积极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力争把我区创建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进一步加强“平安赛罕”建设。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严格实行安全生产问责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启用联合接访中心,推行多部门联合接访、分类受理制度,对重大矛盾纠纷,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征地拆迁、社会保障、拖欠工资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群众的新路子,逐步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努力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物业、劳动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依法严密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建立健全对公共安全事件预警、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大交通秩序整顿力度,努力创建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积极做好审计、档案、“六五”普法、民族宗教、人民武装、防震减灾、双拥、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赛罕区志》编撰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七、更加注重政府职能转变,倾力打造群众满意政府    

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政府及组成部门和工作人员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更加坚定信心、更加高效工作。

着力打造服务政府。始终把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动力,在城市管理、教育领域、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举措,搞活企业、搞活民间投资,增强创造的动力和活力,不断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区市民服务中心作用,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升服务效能。全面加强电子政务、政府网站建设,积极发挥“行政效能投诉热线”等平台的作用,提升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水平,更好地为广大企业、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全力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始终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积极发挥法制部门作用,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促进全区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    

着力打造高效政府。始终把求真务实作为政府工作的自觉追求,以时不我待的态度,大力弘扬敢担当的务实精神、唯旗必夺的进取意识、迎难而上的担当勇气,碰到困难不退缩、攻坚克难敢出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杜绝浪费行为,要克服懒、庸、旧、飘、冷、软、散、奢、贪的不正之风,在全区上下形成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氛围,让全社会感受到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

着力打造廉洁政府。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规范政府采购等工作,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有效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强化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严格要求自己,做勤政廉政的表率,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绘就了发展的新蓝图,我们必须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有为,创新求进,不断谱写我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新篇章,为建设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群众幸福的美丽赛罕区而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赛罕区 赛罕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