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郎溪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文档)

时间:2023-05-11 13:45:06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10年工作回顾及“十一五”主要成就过去一年,全县上下按照县委“2、1、2、2”总体思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郎溪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郎溪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文档)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及“十一五”主要成就

过去一年,全县上下按照县委“2122”总体思路,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致力大招商、大建设、大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并超额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亿元,增长53.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9亿元,增长64.5%;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40%;全社会用电量7.7亿千瓦时,增长4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亿元,增长19%;进出口总额7300万美元,增长22.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6亿元,比年初增加15.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4亿元,比年初增加9.7亿元。

承接产业转移亮点纷呈。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组建72个招商小分队,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招商、区域招商和“飞地经济”合作,集群式、组团式承接产业转移成效突出,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新引进项目678个,协议引资55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郎溪经济开发区无锡工业园累计签约项目545个,总投资190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42个,拥有国家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或相关产品认证的企业200余家、外贸企业200余家;总投资40亿元的武进东华科技园一次性签约项目130个;政府间合作、总投资45亿元的常州工业园基本达成共识。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正式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一期投资74亿元。

项目建设卓有成效。确定100个县级重点项目,落实“四个一”推进机制,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在建重点项目70个,动力源、一变变压器、奥特弗海绵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市政、交通、电力、水利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连接“三区”的建平大道县开发区段建成通车、新城区段加快建设、十字开发区段启动实施;110千伏新发变和35千伏下吴变工程建成投运,110千伏十字变工程开工建设;投资4500万元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启动实施。加大项目编报和争取力度,共争取上级无偿项目资金6.8亿元;26个项目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其中10个项目建成运营;芜申运河定埠段改造完成工程初步设计,溧广高速郎溪段建设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园区建设全面提速。县开发区一期23平方公里规划区内项目基本布满,二期35平方公里扩区升级规划修编完成。杨春铺路、郎川河路等22条路段共38公里相继建设,20公里基本建成,配套工程同步推进,园区框架快速拉开。职工公寓、箱包综合市场和月亮湾商服等配套项目加快实施。完成土地平整1.2万亩,拆迁10万平方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3个安置区全面建设,建成安置房3.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工业项目308个,其中无锡工业园七批开工项目228个,为之配套的全省首家落户县一级的特种设备检测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新增投产企业11户,累计达70户。十字工业园被省政府批准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扩容修编加快推进,在建项目16个;新增投产企业13户,累计达37户;经都产业园破土动工。新发、梅渚、涛城工业园累计在建项目40个,新增投产企业18户。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企业奖励实施细则和促进外贸发展等优惠政策先后出台;央企中再生公司投资的废杂铜拆解加工基地启动建设,新发镇被认定为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县开发区特种设备制造园申报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初审,合肥工业大学(郎溪)特种设备技术研究院成立;英之杰、金雨灯业等公司3个产品通过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依法关停32户“五小”企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金属压延业成为我县首个超百亿元产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4户;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9户,总数达27户;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0亿元,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33.5%。扎实开展银企对接、送金融下乡和“信用村镇”创建活动;改制组建县农村合作银行,挂牌成立新华村镇银行;扩充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资本金,累计为企业担保贷款2.4亿元。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开展城市景观和泛园林化概念设计;完成郎川大道南侧等重点区域修建性规划编制。城市建设“5·10”工程有力实施。15条主次干道全面铺开。中港东路、独山路、凤居路、郎川大道延伸段、伍员中路、伍员东路、宁芜路二期改造全面竣工,郎川大道南幅路西段完成路基工程,赤阜路、郎川大道八口塘段、凤居路延伸段、亭子山北路、吉原北路、涛峰北路及涛峰路改造加快推进,综合管线、亮化等配套工程同步实施;城西水系整治基本完工,伍员中路等3处景观工程启动实施。6个安置区全面建设,建成安置房6万平方米,其中东升花园、清和苑安置区基本建成。鲲鹏花园、瀚海置业、平港首府等商住小区快速推进。郎中新校区、农合行大楼、建材市场、计生服务站大楼、新屠宰场加快建设。20万平方米拆迁顺利完成。扎实开展省级文明县城争创工作。严厉打击违法建设,拆违3万平方米;集中开展车辆乱停乱放、户外广告设置等专项整治,规范街道报刊售货亭、茶叶水果摊点和夜市管理;探索实施环卫保洁市场化、市容管理社会化改革,市容市貌进一步改观。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第一批1个示范镇和13个示范村五年建设任务基本完成;12个新增示范点建设和18个“美丽和谐乡村”示范点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毕桥镇被评为“省环境优美乡镇”,涛城镇涛城村被命名为“市十大红色村庄”。选定101个农村土地整治点,开展土地整治突击月活动,全面推进动迁复垦,新增耕地5000亩。完成46.8公里“村村通”、幸福王村大桥、山幸路、飞毛路、十定路一期及老318郎溪段改造工程。龙须湖等7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天子门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成效明显;荣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市“水阳江杯”一等奖、省“江淮杯”银奖。积极应对十几年未遇、全面超警戒水位的汛情险情,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实现了安全度汛。出台“一村一品”发展实施意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实现粮食总产28.7万吨,新增农村土地流转2.2万亩,新增2户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1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后续改革。完成53个贫困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梅渚镇争创省级最佳旅游乡镇工作有效推进。预计全县接待游客53.8万人次,增长23%;旅游总收入2.2亿元,增长24.3%。新增“万村千乡”农家店30个;销售家电和汽车摩托车等“下乡”产品2亿元,财政补贴2485万元。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预计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7000元,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5030元,增长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28亿元,比年初净增8.76亿元;累计发放涉农补贴1.03亿元,受益农户83817户。累计投入民生工程2.2亿元,其中县级财政配套到位3100万元, 33项民生工程实施完成。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80-580元提高到600-1200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200元提高到2400元;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扶助标准由每人每年960-1320元提高到1200-1560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6.2万人,参合率94.03%;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9万人,占市下达任务的149%2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4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以及73个村卫生室新建项目实施完成;2个乡镇农民工创业园、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7个农家书屋、8个农民体育健身等工程建成使用。5个乡镇敬老院全面完工,新增床位300张。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有效建立,职业技能等各类培训人数达1.2万余人,全县新增就业岗位6150个。积极应对价格形势变化,加强调控监管,有效稳定了市场价格。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高考应届本科总达线631人,总达线率44.03%,居全市第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78个加固项目、32个新建项目按期完成;接送学生车辆整治和校园人防技防建设成效显著。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制定出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科普示范县争创工作扎实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郎溪县试点工作启动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县体育总会正式成立,郎川人文大讲坛影响力不断扩大,首届合唱节和男子篮球联赛等文体活动蓬勃开展;郎溪籍选手参加省十二届运动会获得331铜,打破一项省运会纪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通过省验收,民间音乐《大小锣鼓》、舞蹈《小马灯》、民间技艺《古南丰徽派本坊小缸酿造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梅渚镇、姚村乡姚村村分别被命名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药品零差率销售顺利实现,新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档案资源整合业已完成。开展“人口计生工作提升年”活动,全面提高村两委干部和计生专干待遇保障水平;新改建完成凌笪、东夏、飞里、建平、姚村等5个乡镇计生服务所,计生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政府系统“干部能力提升年”、“践行廉政准则,优化政治生态”主题学习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顺利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建立健全政府议事和决策机制;开展招投标市场和建筑市场整治,严格政府性投资项目标后监管;加大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政府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自觉接受县人大监督,充分听取和采纳县政协建议;71件人大代表建议,76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支持县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成功举办长三角县市区工商联联谊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拥军优抚、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征兵等工作继续推进。5台防空警报器设置到位,首次“九一八”防空警报试鸣顺利进行。“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完成,形成1个总体规划和18个专项规划成果。“五五”全国普法先进县争创工作成效显著。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切实加强,第一批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有序退出。开门接访和带案下访扎实推进;“优化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月”、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整治活动深入开展,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工程卓有成效,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平安郎溪”创建成果不断巩固,全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十一五”目标的全面超额完成画上了圆满句号。回首“十一五”,发展的历程很不平凡。我们主动适应宏观环境变化,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等带来的冲击,主攻重点,强力突破,推动了郎溪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是县域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五年间,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在省市位次明显提升,一些指标跃升先进行列。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6亿元,是“十五”的2.4倍,年均增长15.8%,提前三年实现“十一五”目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1.06亿元迅速增长到8亿元,达到两年翻一番,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28户发展到 156户;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6亿元,是“十五”的8.5倍,年均增长51.7%。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7.7:41:31.3调整为17.5:58.8:2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82亿元,年均增长50%,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目标。20052007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动态十佳县”;20082009连续两年位居全省二类县第一,被评为“科学发展先进县”。

“十一五”是对外开放活力最强的时期。五年来实际利用内资238亿元、外资5200万美元,分别是“十五”的12倍和5倍。县开发区、十字开发区先后被批准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两区三园”规划面积近百平方公里。县开发区自2005年启动建设以来取得重大进展,一期23平方公里路网框架全面拉开,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十字开发区和新发、梅渚、涛城工业园竞相发展,动力源、鸿泰钢铁、安华机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五大主导产业。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由“十五”末的11户发展到62户,累计完成进出口2.8亿美元,是“十五”的7倍。民营企业由“十五”末的508户发展到1671户。

“十一五”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完成城市规划体系修编。建成郎川大道、亭子山路、中港东路等12条共32公里主次干道,主城区面积扩大到8平方公里,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十字、梅渚、新发、涛城等集镇规划建设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共确定2个示范镇、23个示范村、104个示范点;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75户。累计投入10.6亿元,强力推进以县城防洪、万亩圩堤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防洪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451.9公里“村村通”、30.2公里通乡油路以及东幸大桥等交通工程全面完成;1220千伏、2110千伏、435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全县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

“十一五”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十五”末净增1.4万元和2800元,分别增长 1.1倍和1.3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由“十五”末的3403元增加到8800元。城镇职工住房公积金归集额由“十五”末的1200万元增加到 7600万元。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汽车进入部分居民家庭。民生工程实施总投入超过5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2781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00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3212人。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和城市低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高考本科达线率增长近10个百分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姚村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市民生工程先进县、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省级“平安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是全省唯一连续荣获“二五”“三五”“四五”全国普法先进县的县份。

各位代表,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五年奋进的历程,成就来之不易,发展令人振奋。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郎各单位,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郎溪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明显增大,用地指标、建设资金、人力资源等瓶颈制约日益凸显,项目建设整体不快;城市功能配套相对滞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财政收入结构不优,可用财力增长较慢;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尚不稳固,少数城乡群众生活困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少数部门、干部执行力不强,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不高,发展环境与和谐社会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十二五”发展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更是推进郎溪洼地崛起、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展望未来五年,我们总体上仍将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宏观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家持续加强宏观调控,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制约更加突出,我县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充分看到,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国家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给我们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提升,经济基础有力夯实,内生动力显著增强,整体向上、向快、向优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特别是随着皖江示范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必将更加凸显我县区位、生态、土地等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为郎溪洼地崛起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历史机遇。只要我们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制约,就一定能够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跨越发展、转型提升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创新推动、开放合作”五大战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努力走在全省县域崛起的前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三个保持、三个力争”。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二类县中保持领先,力争位居全省前列;二是主要经济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三产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保持五年翻一番以上,力争实现翻两番;三是综合实力在全省县域经济中的位次保持上升势头,力争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8%;人均GDP达到44000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7:63.3:28;工业增加值达到87亿元,年均增长21%;三产增加值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22%;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亿美元,年均增长22.3%

形成城乡统筹新格局。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施一元化的户籍制度;到2015年,全县城市化率达到45%;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县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58平方公里,对全县的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新型农民社区20个以上,覆盖农户10000户以上,农村安全饮水、卫生室、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提升人民生活新水平。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的同步增长,增幅不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到2015年,力争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550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均实现翻番。城乡居住条件加快改善,生活更加殷实,消费结构更趋合理。

开创社会进步新局面。义务教育得到巩固,素质教育明显提升,到2015年,力争高中入学率达到87%以上。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0%95%以上,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加快绿色发展新步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15年,新增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比“十一五”末下降6.5%,新增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比“十一五”末下降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森林覆盖率保持在27%左右,跻身全省和全国生态县行列。

关于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对此,提请本次大会审议的《郎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作了详细规划,概括起来是,围绕初步建成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优质农产品供应和休闲旅游三大基地的战略定位,坚持跨越发展、联动发展、统筹发展、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五大原则,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城镇化为抓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创新推动为支撑、开放合作为途径的五大战略。其主要措施为:一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跨越发展主引擎;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三是繁荣提升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体系;四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五是强化要素保障,夯实跨越发展的支撑体系;六是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七是促进开放与创新,增强跨越发展新动力;八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社会;九是显著改善民生,确保改革成果为人民共享。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只要我们动员全社会力量、凝聚各方面智慧,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中的艰难险阻,更加务实地做好我们自身的工作,就一定能够把科学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

201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郎溪加速发展、洼地崛起的关键之年。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对于顺利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努力跻身全省县域发展“第一方阵”,至关重要。

根据“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以上;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增长27%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

——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按照县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总体部署,我们将突出 “项目推进攻坚年”和“服务效能提升年”“两个抓手”,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两个提升”。重点采取六个方面措施。

一、加速建设承接平台,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

优先推进县开发区建设。大力争取县开发区扩区升级规划正式获批;调整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引导项目分类集聚;同步做好开发区与新城区规划融合,促进“两区”联动发展。以建企业、树厂房、出产品、见效益为根本目标,举全县之力开展园区建设会战,启动二期35平方公里建设,加快40公里主次干道及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工程建设,实施商住、宾馆、金融等综合配套项目,增强承载功能;推动无锡工业园、武进东华科技园和光伏产业园加紧建设,确保新增开工项目300个以上;投产运营企业100户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进出口总额7000万美元。超前有序开展拆迁安置,尽快建成10万平方米安置房;结合地形地貌,优化土地平整方案,降低园区建设成本。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设立相关行政事业服务机构,整合力量,完善职能,真正建立开发区高效便捷、责权事统一的运行机制。

进一步加快十字开发区建设。紧紧围绕经都产业园建设这一重点,深化与皖垦茶业集团战略合作,完善十字开发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高标准开展30平方公里二期规划修编,大力度推进建平大道十字段等5条主次干道建设,力争开工项目100个,建成投产企业80户,着力打造“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经编产业特色园区。

大力支持乡镇工业园发展。着眼于增强乡镇发展活力,加强扶持,推进新发工业园以废杂铜拆解加工基地建设为龙头,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推进梅渚工业园在基础设施、产业关联、服务设施方面,与县开发区加强配套、优势互补;推进涛城工业园与上海白茅岭社区密切合作,发展“飞地经济”。

全面加强招商引资。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思路,坚持科学承接、择优引进,实行内资与外资引进并重,一二三产招商并举,严把项目准入关、环境评价关、投资强度关和产出效益关。在继续重点面向苏锡常、浙东南等长三角核心区的同时,开辟珠三角区域,研究产业转移动态,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明确工业项目入园导向,紧盯“500强企业”,致力产业招商、招大引强和创新招商,重点引进产业集群项目、龙头带动项目、关联配套项目。健全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突出加强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积极寻求政府间合作,加快发展“飞地经济”。确保签约内资项目200个、外资项目10个、产业园项目3个,实际到位内资100亿元、外资2000万美元。

二、牢固树立项目立县思想,全力抓紧项目建设

高度重视项目争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机遇,及时把握国家投资导向,结合现有资源条件,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三农”、民生、主导产业、生态环保等方面,精心谋划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不断充实和调整项目库,做到“以项目等机遇”。加强调度指导,统筹乡镇与县直部门对接协作,联动打捆编报项目;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密切跟踪衔接,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上级投资计划和省“861”行动计划。对已经上报的档案馆、垃圾处理场、中小河流治理、中斗闸除险加固等重点项目,始终紧盯不放,做好各项准备,确保一旦获批即可开工。力争获批各类项目资金8亿元以上。

快速推进项目实施。集中全县力量,深入开展“项目推进攻坚年”活动。以“三区三园”为重点,排定100个县级重点项目,完善“四个一”推进机制和分级负责制,以项目建设实际投资额和形象进度为标准,全力以赴抓前期、抓开工、抓调度。对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特别是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行引资单位与责任单位捆绑推进,逐一梳理分析,双向对接承诺,促其尽快履约;对拟建项目,坚持“急用先供”原则,及时调整供地方案,满足项目开工需求;对精通电子、东日昌新能源等在建项目,全力帮办到位,促其尽早投产达效。对政府性投资的各类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项目,严格规范程序,强化标后管理,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建成,发挥最大效益。

强化融资和财政支撑。创新投融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化。进一步加强县乡政府性资产管理整合,充分发挥国投公司的平台作用,大力争取政策性贷款、银团贷款和经营性项目贷款;完善BTBOT工程建设模式。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尽快推动中国银行郎溪支行和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开业。完善金融机构考核奖励和调度机制,畅通银企对接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品种;深入推进“信用村镇”创建;扩充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资本金,放大担保效应。确保全年贷占存比达到60%,力争65%,新增贷款15亿元以上。坚持开源与挖潜并举,精细化抓好税收征管,加强税源培育,优化税收结构,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确保应收尽收、均衡入库。强化财政调节和导向作用,大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重点支持园区建设、民生工程、“三农”和企业发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突出加快工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提升工业产业层次。大力实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分类施策,着力发展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重点扶持支撑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开发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应对国家重新划分规模以上企业认定标准,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开展对口帮扶,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企业保增长。力争设立外贸代理服务机构;继续落实和完善各项涉企优惠政策,支持华菱电梯、锦富箱包等企业组建集团,尽快上市;激励更多企业追加投资,增强实力,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户以上。深入推进“质量兴县”工作,大力加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以深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郎溪县试点工作为抓手,推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自主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争取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认定,增强核心竞争力。

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积极争创“生态县”。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健全动态监测和考核体系,集中清理整顿“五小”企业,加快推进高危行业、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退出转产,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环境容量;大力实施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项目,加快铺设城区污水管网,启动建设十字开发区2万吨污水处理厂;积极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全面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强化对饮用水源、新老郎川河、南漪湖等重点流域和湖泊水源的监控,启动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营造天蓝、水清、树绿、气爽的生态环境。

努力保障要素供给。在用工保障上,研究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万人培训、万人回归、万人引进“三万工程”,大力整合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单”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招聘活动;建好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和劳务市场;在皖北等地建立相对稳定的招工基地;引导企业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在用地保障上,围绕争创全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充分运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加强未利用地报批,大力争取“点供”指标和计划单列,用好用足“增减挂钩”政策;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相关规定,清理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用电保障上,抢抓郎溪县电力专项规划被列为全省试点的契机,推动110千伏十字变工程早日建成投运,220千伏梅丰变、110千伏永宁变、35千伏城西变和姚村变工程尽快开工;加速改造农村电网,科学安排电力调度,确保企业生产和群众生产生活正常用电。

大力推进服务业提升工程。积极接轨皖南旅游功能区规划,整合资源,以点连线,编制完成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创建石佛山—天子湖4A级景区和古南丰徽派黄酒生态园3A级景区;推进高井庙森林公园、伍员山森林公园、环南漪湖整体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抓好梅渚佛文化主题公园、部分乡镇生态旅游项目和农业观光园建设,力争创建1-2个五星级农家乐。着眼于繁荣城市经济,加快推动建材市场建设和瀚海大酒店开业;加强调控,平抑房价,有序发展房地产业;研究探索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形成政策激励导向,吸引更多居民进城安居乐业,聚浓人气商机。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整体规划,完善加快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发展星级宾馆、专业市场、仓储物流、科技研发、小区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现代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和品牌旗舰店,扶持发展电子商务、中介代理、连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新建30个“万村千乡”农家店,做好家电等“下乡”工作,促进城乡扩大消费。

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以战略眼光规划城市。统筹修编县乡村三级规划体系,引领城镇化发展。以打造“九德郎溪”、“中国绿茶之都、江南水韵之城”为发展定位,确定城市建设“东接、北扩、南延”发展方向,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老城区整治规划,深化控制性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明确各区域功能布局;完成新政务区等重大项目及重点区域修建性和控制性规划编制,做好五塘湖公园、滨河西路公园及南北撇洪沟等水系景观设计。抓紧修编完善乡、镇总体规划及集镇控制性详规,着力推进十字、梅渚、新发、涛城等乡镇集镇规划、园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以精品意识建好城市。按照“抓工期、保质量、出精品、强功能”的原则,大力实施城市建设“8696”计划。

建成郎川大道南幅路等8条续建道路;启动以大岩路、香山路、茅岭路、桑园路为“四纵”,胥河路、钟桥河路、郎源路、伍员西路为“四横”的8条道路建设,基本实现城区路网贯通。

加快推进北港绿园、老庄、庙门、三里亭等6个安置区续建工程,开工新建6个安置区;同步推动平港首府、碧水豪庭、东城国际等商住小区开发建设;坚持实行依法、和谐、文明拆迁,妥善安置拆迁户,变拆迁“人等房”为“房等人”。

启动文体中心、中医院、中国茶城、便民中心、职教中心、小商品市场、钢材市场、汽贸城、客运站等9项重点市政配套工程,力求取得实质性突破。

实施滨河西路公园、涛峰路公园、伍员中路南侧、中港东路南侧、郎川大道西段及其续建等6个景观绿化工程,新增景观绿地20万平方米以上。

完成城东排涝站建设和城区水系整治工程,加快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稳妥推进老城区部分棚户区和背街小巷改造,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以人文理念管理城市。围绕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大力弘扬以“仁、义、礼、智、信、静、清、趣、善”为主题的“九德郎溪”,引导广大居民提升素质,参与争创,共同完成年度争创目标任务。坚持有违必查、拆违务尽,坚决杜绝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强化城市管理执法能力建设,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措施,开展人性化、精细化、网格化管理,突出抓好卫生、商贸、交通三大秩序整治;积极推进市容管理社会化、环卫保洁市场化等管理模式,打造一批市容环境示范路、示范小区和示范社区;切实加强乡镇集镇及交通沿线文明创建,促进城乡净化、绿化、亮化、美化。

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因地制宜,打破区域界限,加强沿湖等乡镇生态资源、农业资源整合开发,逐步形成一村多村一品、一乡多乡一业的产业布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规模化推进农业。继续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着力推进畜牧业升级和水产跨越行动;广泛引导专业大户、发展能人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创办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集聚生产要素,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个、流转土地2万亩。以产业化壮大农业。鼓励支持古南丰黄酒、立大禽业、思源生态、红新制茶等农业龙头企业,创新经营机制,到农村建基地,与农户签订单,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带动粮油、茶叶、水产、畜禽、蔬菜、烟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3亿元,增长30%以上;新增6户以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以品牌化提升农业。启动“中国绿茶文化节”申办工作;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管,新增3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抓好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坚持建管并重,提升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水平。结合农村土地整治和拆迁安置,调整优化乡镇村庄布点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强化乡村建房规划管理,加快实施中心村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建设10个示范中心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引导农民有序建房。健全财政引导、社会帮扶、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统筹资源配置,从农民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入手,以开展“三清四改一推”为着力点,整治村容村貌,加强长效管理,巩固提升2个示范镇和23个示范村“整村推进”建设水平,突出抓好20个新增示范点建设,努力打造一批道路硬化、庭院美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的“美丽和谐乡村”。

以水利和交通建设为重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牢固树立“高度重视水源建设、大力整治水患、有序开发水资源”的治水新理念,以开展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为契机,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完成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有关乡镇自来水厂改扩建,建设日产4万吨的十字自来水厂。整合农林水、扶贫、财政等涉农项目,集中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争取列为全省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完成天子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梅丰等7座小型水库以及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实施老郎川河建平段中小河流治理。注重把水利工程建设与打造水景观有机结合,努力彰显“江南水韵”的特色。高度关注防灾减灾特别是防汛抗旱工作。全力推动溧广高速郎溪段建设、芜申运河定埠段改造尽早开工,争取商合杭铁路在郎设站;全线开工建设建平大道;推进张花战备公路建设,力争实施钟梅线和白茅岭危桥改造工程。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稳定市场价格水平。规划建立“菜篮子”示范基地,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本地“菜篮子”产品自给率;加快城区集贸市场规划、招商和建设步伐,规范农户“自产自销”交易点;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实行面向重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价格临时补贴,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密切关注物价变动趋势,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欺行霸市、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价格秩序稳定,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对省政府调整确定的33项民生工程,分类安排,强化责任,实行县乡捆绑调度推进,保障配套资金,严格进度要求,确保不折不扣实施到位,提升广大群众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以鼓励创业促进就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拓展新的投资领域,加快繁荣民营经济。充分发挥再就业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园平台作用,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确保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100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扩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做好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工作;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机制,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努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大力支持老年公寓建设,鼓励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公益事业,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建成郎中新校区,实现初高中分离;建设县特殊教育学校;完成“校安工程”三年规划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社区教育、学前教育协调发展。扎实开展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科普示范县争创活动。建设“文化郎溪”,加强文化市场规范管理,做好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以及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办好合唱节,推动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开展。实施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围绕创建国家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建成县计生服务站大楼,改造计生服务乡所、村室;开展争创“两无一满意”先进村(社区)活动,保障基层计生干部和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努力在全省“江南片”人口计生工作考核中争先进位。做好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绘制新的郎溪行政区划图。完成县志续修。

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公民道德实践,深入开展道德模范、青年文明号和巾帼示范岗等争创活动,坚决抵制消极玩乐之风,革除陈规陋习,大力弘扬讲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文明风尚。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紧建设县医院病房大楼,推进村卫生室一体化建设,更好地满足城乡公共卫生需求。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县”试点,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落实安全生产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引导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加快退出转产。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提升民兵预备役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政策。启动“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视网络信息和社会舆情收集研判,扎实开展领导包案、开门接访和带案下访活动;严厉打击赌博、偷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打黑除恶高压态势;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一体化的应急管理体系,深入推进“法治郎溪”和“平安郎溪”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迫切需要全体公务人员居安思危,自我加压,在审时度势中抢占先机,在创业创新中加速发展,在励精图治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坚持把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动力,把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主基调。勇于解放思想,敢于先行先试;勇于攻坚不怕挫折,敢于突破不畏风险。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快发展、有利于规范运行、有利于改善民生的体制机制,增强城乡发展活力。学习借鉴合肥、芜湖等地先进经验,强力推进“五个集中”、“八个分开”和“放开四个市场”等改革,创新城市建设领域公共权力监管模式;全面开放建筑市场,继续整治招投标市场。深化兴乡强镇扩权改革,支持梅渚镇、新发镇争创全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完善乡镇分类考核和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沿湖和山区乡镇的扶持力度,助推乡镇自主发展、竞相发展。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续配套改革。健全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启动农村客运班线体制改革,拓展公交班线。完善人才使用管理机制,落实激励政策,引进各类人才。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推进部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抓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基本完成粮食、商业、供销等系统企业改制工作。

以高效优质的服务改善环境。坚持把服务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以开展“服务效能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民主评议县直机关和考评基层站所长等制度建设,科学量化考核,严格责任追究,着力增强各级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本领,做到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进县乡行政服务窗口规范化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前置条件、审批环节和办事时间。办好县长信箱、政民互动和“12345”县长热线。健全目标责任管理和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制度,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倡开短会、开管用的会,说实话、说有用的话,腾出更多时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集中更多精力抓工作、提效能、求实效。

以公道正派的形象取信于民。坚持把公正作为政府工作的立足点。倡导“阳光行政”。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府重大事项、政策措施和政务活动的透明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等制度,加强招投标平台信息化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密切与各人民团体、群团组织和各界人士的联系,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廉洁从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以优良的政风凝聚民心。

各位代表,“十二五”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今年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这里,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郑重承诺:坚持以事业为重、发展为重、民生为重,雷厉风行,团结奋进,力求实效。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不管困难多么巨大,不管工作多么复杂,始终做到科学发展重于一切,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改善民生先于一切。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勇者居先;千帆竞发,破浪者领航。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开拓创新,砥砺进取,为实现郎溪科学发展、洼地崛起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郎溪县 政府工作报告 郎溪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