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2年工作回顾即将过去的2012年,宏观形势复杂多变,要素制约明显偏紧,企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来安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12年,宏观形势复杂多变,要素制约明显偏紧,企业经营困难。面对种种不利因素,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的总体思路,深入开展“城市建设跨越年、工业经济提升年、招商引资攻坚年、体制机制创新年”活动,坚定信心,创新思路,奋发进取,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我们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强服务保增长、抓投入增后劲、调结构促转型,全县经济逆势攀升。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7亿元,比去年增长12.8%;规模工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17.8%;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增长30%;财政收入12.5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增长16.2%;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2000元,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9700元,增长18.5%。主要指标增幅超省、市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超全省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超全省1.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超全省23.2个百分点,超全市18.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全省0.6个百分点。发展位次持续上升。前三季度,在全省13个二类县中,财政收入增幅居第1位,上升6位;各项贷款余额增幅居第3位,上升3位。在全市8个县市区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第2位,上升2位;增幅居第3位,上升4位。财政收入总量居第3位,上升1位;增幅居第1位,上升5位。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产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1.1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总量达93家;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8家,总量达68家;新增金融机构5家、金融网点10个,总量达11家、51个,创造了一个县当年新增金融机构数的历史。
(二)“双城”建设实现新跨越。我们坚持大建设、大发展不动摇,继续组织开展城乡建设“后来居上”行动,基本拉开了来安新城、汊河新城发展新框架。今年是规划投入最大的一年。新投入2202万元,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等各类规划23个,城市规划体系更加完善。今年是实施城市建设项目最多的一年。共实施重点项目89个,是2010年和 2011年的总和。滁来路综合改造、来安中学新校区、规划科技馆、图书档案馆已基本建成,新城大厦、文化广场、阳光国际学校、建阳南路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启动旧城改造,建设各类保障房43万平方米,建成并交付使用5.2万平方米,正在实施建阳中路“风貌改造”工程。今年是完成城市建设投资最多的一年。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完成投资63.4亿元,比去年增长28%,其中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亿元,增长82%,增幅居全市第1位。今年是城市形象提升最快的一年。重点项目进展快、手笔大、亮点多,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群众期盼多年的来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全面完成,来安中学新校区、规划科技馆市内乃至省内一流,滁来路成为全市绿化水平最高的景观大道,七里公园初步建成,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尤其是香江、碧桂园、南车三大集团集聚汊河组团开发,推动汊河新城快速崛起,10月18日省政府主要领导亲临汊河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三农”工作呈现新亮点。我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好乡村,“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预计农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5.2%。粮食生产连续九年丰收。粮食总产44万吨,增长5%,水稻单产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240家。蔬菜产业迈向规模化、标准化,张山桃花成功创建、汊河威光绿园有望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现代农业示范区初显雏形。高标准编制了嘉吉养殖、大英有机稻米、舜山林桥苗木、半塔罗庄葡萄、张山桃花蔬菜5个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五朵金花”。嘉吉肉鸡产业链项目完成投资4.1亿元,大英有机稻米示范区有望获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林桥苗木、罗庄葡萄、桃花蔬菜种植面积分别扩大到4.9万亩、2万亩、 3.5万亩。美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编制了美好乡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34567”空间布局,全面启动“一镇四村”建设和“三条线”环境综合整治,正在重点打造汊河的黄牌村、相官村(小李庄)和舜山的林桥村、大安村,力求成为我县美好乡村建设的样板。各乡镇全面启动首批18个中心村建设、142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开展乡镇建设“三看三比”,推动集镇建设。共实施集镇建设项目62个,完成投资2.2亿元。乡村旅游业发展提速。白鹭岛成功创建国家4A级风景区,练子山水库被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汊河镇被评为全省最佳旅游乡镇,水口镇、杨郢乡被评为全省旅游乡镇,小李庄、海得生态园成功创建为五星级农家乐。成功举办第三届白鹭岛生态文化旅游节和首届美食节、张山桃花节、采桃节、半塔葡萄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升级改造大英至雷官、张山至施官、大吕郢至三城等县乡道路26公里,改造危桥8座。完成来河治理一期和1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解决了2.9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四)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果。我们全面接轨“长三角”,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外企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招商引资质量显著提升。成功举办温州、南京、上海等招商推介会,加大招大引强力度。全年新引进项目95个,实际到位资金15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占53%。总投资30亿元的舞彩国际旅游、总投资12亿元的先特蓄电池设备制造、总投资5.6亿元的成路纸品制造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落户我县。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落户项目13个,总投资29.6亿元;汊河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已集聚项目57个,总投资62亿元,初显产业集群效应。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6个,其中竣工投产15个。南京湾项目已完成投资15亿元,商贸区、居住区开盘销售;碧桂园地产项目已完成投资30亿元,建成面积75万平方米。省级开发区加快扩容升级。县经济开发区投入3.9亿元完善基础设施,新增开发面积0.7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20家;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75亿元、税收收入2.6亿元,分别增长50%、65%。汊河经济开发区投入1.8亿元建设基础设施,新增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14家;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税收收入1.5亿元,分别增长40%、74%。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在全市率先开展县领导集中走访活动,深入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县财政兑现补助企业扶持资金3240万元。在全市率先成立县企业帮办服务局,设立服务热线,为投资者提供全程帮办服务。
(五)要素保障取得新突破。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用地、融资、用工、用电、用水“五难”碰头情况,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全力化解,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强化用地保障,实施增减挂项目54个,新增建设用地1800亩,盘活闲置土地1134亩,争取独立选址用地指标1422亩。强化融资保障,创建金融生态达标县进展顺利,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徽商银行正式营业,县农商行本月挂牌,工行、农行在汊河设立分支机构,县城投融资平台增资到50亿元,1-11月新增信贷投放10.3亿元。强化用工保障,举办企业用工和人才招聘会17场,为企业招工7800名。开展新型农民、农民工技能培训8000人(次),发放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贴息贷款27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万人。强化用电保障,完成两个开发区电力线路升级和汊河110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开工建设复兴35千伏变电站,改造建设供电线路180公里。强化用水保障,投资7000万元,开工建设日供水3万吨的县第三自来水厂,新建日供水5000吨的增压泵站1座,铺设自来水管网340公里。开工建设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汊河污水处理厂。
(六)民生保障取得新业绩。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政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全年实施民生工程33项,投入资金5.7亿元,占财政年度支出的27.8%;发放各类补助资金2.7亿元,惠及城乡居民88万人(次)。我县实施民生工程财政投入大、建设质量好、群众满意度高,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的通报表彰。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8万人、2.3万人、5.7万人、2.7万人、2.6万人,全年共发放社保资金2.1亿元。新启动实施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县参保人数达29.6万人。启动高龄老人津贴补助工作。提高村干部补贴标准,对正常离任村干部给予生活补助。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三德四为”模范评选活动,我县三名候选人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榜”,在我县尚属首次。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8个,金禾公司被批准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年教育投入达3.2亿元,来安中学新校区已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加固重建校舍1.4万平方米;来安中学被确定为“空军招收飞行学员优质生源基地”,县职高创建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确保学生交通安全,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方式投放校车39台,开通线路32条,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组织开展登山、长跑等全民健身活动,人民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周末街坊大舞台、首届永阳花灯节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基层医改进一步完善,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一院、中医院从12月1日起已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基础工作提升年”活动,主要效果指标在全省同类县中位居前列,有望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楼主体工程竣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民族宗教、档案、修志、外事侨务、统计、审计、机关事务管理、防灾减灾、农机、气象、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
(七)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取得新进步。我们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健全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基层民主管理,基层组织自治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建设有序推进,顺利完成第二届城市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制定出台《来安县“十二五”社会组织建设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深入开展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治安保险”工作。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金邦公司被评为省级应急管理示范点。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完善“一部三中心”运行机制,建立联系群众“十个一”制度,在全省首创疑难信访事项群众评议、涉法涉诉信访事项模拟审理和越级信访陪访代访三个办法,积极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妥善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信访问题,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八)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得到新提升。我们不断转变政府职能,组织开展“政府工作创新年”活动,政府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得到提高。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建立政府重点工作调度制度,每月初召开县长碰头会,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对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专题会议决定事项进行专项督查和跟踪督查反馈,真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启动实施十项创新工程,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创新。聘请17名政府工作顾问,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依法行政不断推进。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行政处罚案件评查工作得到了省政府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加快法治来安建设,组织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全民法制素质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服务项目扩大到131项,减少收费性项目15个。开展效能建设“535”行动,全面掀起“五治”风暴,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自觉接受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均达100%。完成政府网站改版,建立群众反映问题交办、督办、回复制度。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确定了廉政风险点,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加大反腐败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收受贿赂、失职渎职、弄虚作假、参与违法建设等案件。完善了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招标采购、财政资金等管理办法,推行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一卡通”发放,在全市率先发放县级公务卡。
2012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经受的考验比预想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一年来,我县先后拿到了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苏商投资最佳环境城市两张新名片,获得了国家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试点县、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安徽省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县、安徽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安徽省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优秀奖、安徽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工作优秀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安徽省平安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年度考核二类县第一名已公示通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外来投资者和驻来安部队官兵、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以及市直驻来安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来安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不足,今年初人代会确定的11项主要预期目标,预计可以实现目标的有8项,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三项指标因宏观形势变化预计难以完成。我们更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总量不够大,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够强,全民创业氛围不够浓,经济发展水平与先进地区还有很大差距;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工业亟待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然是“短板”;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不够高,城市管理亟待加强;乡镇发展不平衡,缺乏一批能够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强镇,村级经济普遍薄弱,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社会管理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城乡居民收入不高,社会事业投入不足;有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思想不够解放,能力尚有差距,执行力亟待强化,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明年宏观经济形势虽然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在中央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和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刺激下,市场企稳回暖趋势明显,保增长仍然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李斌省长视察我县时作出 “打造美好安徽第一印象”的重要指示,这既是对我们的新要求,更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新动力。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决定建设来安新城、汊河新城两个美好新滁城的副中心,这既是部署我县的战略新任务,更是寄予我们加速崛起的新期望。放眼周边,县域经济发展普遍提速,竞争更加激烈。2011年,在各方面基础还比较薄弱、困难挑战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不懈奋斗,荣获“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的殊荣。实践充分证明,事业是靠实干出来的。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同样需要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奋力开创来安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根据县委全委会的总体部署,2013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有关工作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绿色能源硅谷、商贸物流枢纽、山水休闲胜地、和谐幸福家园”的定位,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动、创新驱动、城乡统筹、科教兴县“五大战略”,扎实开展城市建设提升年、园区发展跨越年、招商引资突破年、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全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打造“美好安徽第一印象”。
2013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5%。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发展实体经济,以更快步伐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体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放在首要位置,全力推动全民创业,集中力量扶持壮大,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工业做强,打造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全年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5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亿元。发展产业集群。要立足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文具礼品、电子电气、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七大支柱产业,按照“招引2至3个龙头企业、吸引一批配套项目、发展一条完整产业链、建设一个合作园区、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思路,强化产业招商,促进项目集聚,构建产业集群。对每个产业都要精心编制发展规划,瞄准龙头企业战略布局,主动出击招大引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新引进项目6个以上,集聚企业63家以上,实现产值18亿元;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新引进项目7个以上,集聚企业20家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培育骨干企业。继续实施百亿企业培育计划,扶持金禾实业、中联能源等企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快冲刺百亿企业目标;扶持扬子地板、中联能源、云林数码、成路纸制品等企业培育上市;扶持金邦、碧绿春、华峰、南钢盛达等一批成长性强的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冲刺亿元、5亿、10亿元以上企业;扶持一批个体工商户转为私营企业、小微企业,尽快跻身规模企业行列,全力推动全民创业。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0家以上,亿元企业达35家以上,其中超30亿元企业2家以上,培育千万元税收企业10家以上。鼓励自主创新。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八大行动”,完善科技进步政策,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2个以上,专利授权150件以上,力争创省、市著名品牌产品5个,省、市著名商标5件。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全年新上技改项目40个,完成技改投资25亿元。
把现代服务业做大,提升实体经济的整体竞争力。现代服务业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要以重点项目和聚集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以商贸、物流、旅游、地产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大提升。全力打造以南京湾全球家居CBD为核心的汊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确保南京湾商贸物流基地11万平方米商铺交付开业,50万平方米商业展示交易中心和10万平方米配套住宅项目开工建设。提升金太阳装饰城档次,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规划建设来城现代物流园,建设好华润苏果、泰鑫世纪城、峰汇国际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完成交通运输企业改制,启动县客运中心建设,改造乡村客运班线,激活运输市场。加快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张山桃花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建设一批大型购物中心、商贸超市、连锁店、品牌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快舞彩国际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创建白鹭岛国家5A级、皖东烈士陵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加快星级酒店建设以及“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功能建设,着力打造“白鹭岛养生度假、舜山园林生态、半塔红色旅游、杨郢新能源科普、舞彩山水休闲、雷官生态湿地”六大旅游品牌。全年新增星级农家乐6家。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全力抓好碧桂园二期等房地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高档次、高品质住宅小区。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养老托幼、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
把金融业搞活,为实体经济“输血、造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要大力实施金融业发展四大工程,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保障。实施金融业能力建设工程,加快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力争新引进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各1家;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布点,网点向“两城、两区”及乡镇、村延伸,为城乡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实施金融产品创新工程,鼓励各金融机构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努力扩大信贷投放,全年新增贷款20亿元,存贷比达55%以上。实施投融资平台建设工程,做大做实县城基公司、担保公司以及县开发区发展有限公司、汊河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搭建县交通、水利等新的融资平台,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为全县大建设提供融资保障,全年融资额10亿元以上。实施金融生态县创建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力争实现创建“金融生态县”目标。
(二)继续推进城市建设,以更大力度打造美好安徽第一印象。全力组织开展“城市建设提升年”活动,全年实施重点项目45个,完成投资71亿元。
进一步提升规划水平。汊河新城要紧紧围绕“美好新滁城副中心、滁宁同城化前沿区、苏滁经济带排头兵”的发展定位,高标准修编汊河新城6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10平方公里控规和3平方公里城市设计以及1.29平方公里老镇区城市设计方案,并高水准做好汊河开发区、碧桂园、南京湾、汊河老镇区等各大组团规划编制工作,展示汊河魅力新城形象。加强与南京都市圈交通等各类专业规划的对接,加快推进汊河新城与南京同城化发展。新来城要按照“美好新滁城”一个重要组团的定位,不断完善排水、道路交通、商业网点、绿地水系等专项规划,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与大滁城的无缝对接,加快推进与大滁城同城化发展。强化规划执行力,从严查处违法建设。
进一步提升建设水平。汊河新城要启动实施104国道黄牌段八车道综合改造,力争升级改造汊河大桥,实施汊河码头改造工程,重建汊河船闸,改造汊河节制闸,打通南下与南京同城化的交通瓶颈;启动建设长江路延伸段,形成北上连接南洛高速的快速通道;开工建设琅琊路和黄文路延伸段,开辟与南京连接的第二通道,从而构建汊河新区城市路网新格局。围绕壮大汊河装备制造、商贸物流、地产三大主导产业,继续推进汊河开发区工业区、南京湾商贸物流区、碧桂园住宅区三大片区成片开发,力争引进雅居乐等高端地产,形成大集团集聚汊河、高水平组团开发汊河的新局面。要按照城市的标准,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汊河中学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文化活动中心,自来水厂扩容至日供水3万吨,启动规划建设相官220KV变电所,建设新奥燃气次高压管道。实施汊河老镇区改造,提升汊河新城整体形象。新来城建设要在拉开城市框架的基础上,重点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上做文章,打通来安大道、顿丘南路、清流东路,使新城区与老城区连为一体;开工建设新城大道北延段、黎明路东延段,完成建阳南路改造,使新、老城区与开发区连为一体,实现“一城三区”路网全面贯通;沿建阳南路集中开发水安、水石、贝发、亿升四大新城区楼盘,建成人武部新营区、消防大队新营房,加快建设新城大厦、110指挥中心、烟草配送中心、供电服务中心、检察技侦中心、文化长廊等一批公建项目,适时启动二期路网建设,推动老城区人口逐步向新区转移,加快集聚新城区人气。稳步改造老城区,实施城南、城北改造工程,优先建设保障房,重建对河桥,分段改造二里河、三里河、水系景观和给排水管网。继续改造小街小巷。以建阳中路“风貌改造”为样板,逐步向其它干道延伸,加快改善老城区的人居环境。
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三大创建活动为抓手,下大力气整治“脏、乱、差”,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尽快改变城市管理落后面貌。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强化环卫、交通、商贸三大秩序整治,创新数字化城管。通过积极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把管理向农村延伸。开展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活动,深化全县环卫体制改革,启动实施来城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项目建设,提高卫生保洁效果。开展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活动,快速推进文化长廊和来城主入口、来河、内城河水系景观工程,力争新增绿化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
(三)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以更高水平推进城乡统筹。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县县域经济最薄弱的板块。要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理念,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在项目、资金等方面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充分调动各乡镇建设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大力培育经济强镇。强县必须强镇,强镇必须以主导产业为支撑。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支持各乡镇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培育一批重点镇、特色镇。宜工的乡镇要以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为载体,主动承接周边产业转移。位于江苏边界的乡镇要率先突破。宜农的乡镇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尤其要以五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辐射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力争创建国家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扶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新增土地流转3.6万亩。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争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0个以上,明年有机稻米和优质苗木花卉、葡萄、蔬菜种植面积要新增12万亩以上,打造一批具有来安特色的生态农产品品牌。宜游的乡镇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一批“旅游名镇”。尤其要精心规划设计,招商引资建设一批集种植、养殖、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精品农家乐,把来安打造成为南京都市圈的后花园和乡村旅游目的地。
加快建设美好集镇。牢固树立“镇当城建”的理念,坚持市场化运作,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开发改造集镇,迅速改变集镇落后面貌。要认真谋划修编好集镇规划,进一步明确集镇定位,着力把水口打造成为滁州市经济强镇,把半塔打造成为安徽旅游名镇和来安北部经济重镇,把舜山打造为安徽省生态休闲名镇和华东苗木花卉基地,把施官打造成为区域中心集镇,把大英打造成为安徽民俗文化之乡和江北生态水乡,把雷官打造成为湿地之乡,把张山打造成为长三角知名蔬菜之乡,把杨郢打造成为特色农产品之乡,把独山打造成为生态农业之乡。要创新投融资机制,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增加集镇建设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要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项目,实施整村推进,促进农民向集镇集中,不断集聚集镇人气。要加大集镇文明创建力度,出重拳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全力打造美好乡村。按照“重点培育、争创亮点、示范带动”要求,明年重点抓好3条线、5个示范村、18个中心村、142个自然村改造。3条线要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2500亩,打造来城向汊河、半塔、舜山3个方向的绿色长廊35公里。5个示范村要高标准建设农民新家园,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全省一流的美好乡村展示点。18个中心村要因地制宜,建成所在行政村的新型农村中心社区。142个自然村主要开展环境整治,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美好乡村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搞好规划,优先绿化,完善配套,真正体现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村风貌。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是来安加快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对永续发展负责。要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建成森林长廊50公里,完成整地造林5.6万亩。重视水环境整治,实施来河二期、清流河二期和滁河(来安段)综合治理工程;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工程,推进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汊河污水处理厂建设,铺设排污管道56公里。加强环境保护,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监控,建设减排重点项目10个以上。发展清洁能源,建设沼气池400口,新增天然气用户5000户;完成汊河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四)扩大对外开放,以更快速度推进两大“百亿园区”建设。“两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要认真研究东部产业转移的新动向、新布局,真正做到科学承接、集群承接,着力打造苏滁经济带的“前沿阵地”。
坚定不移招大引强。抢抓沿海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和产业向内地密集转移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区位、成本、环境等综合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精准招商、高位招商和平台招商,瞄准央企、知名民企、外企,紧盯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强带动力的“四高一强”项目,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外企项目不少于3个,实际到位资金170亿元。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继续盘活闲置土地,切实提高“两区”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竣工投产率、达产达效率以及对地方的实际贡献。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县经济开发区要抓好贝发制笔城、成路纸制品、福馨车业、嘉吉屠宰厂饲料厂等重点项目建设,帮扶中联能源三期、瑞林包装等新投产项目达产,确保投资15亿元的中联200万吨重油裂解、投资6000万美元的嘉吉肉鸡深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开工建设项目15个以上,投产项目15个以上,工业总产值要突破100亿元。汊河经济开发区已签约的先特科技、嘉宝地板、高端锻件等一批新项目2013年要开工建设,在建的五行汇通、上乘轨道、中泰铝业、力扬汽车、铁洪轨道、浦镇铁配、奥润特机械等亿元项目要快速竣工,争取早投产、早见效。全年开工建设项目20个以上,新增投产项目20个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金禾公司投资3.7亿元的年产20万吨硝酸铵钙、投资1.8亿元的年产6万吨三聚氰胺两个项目明年3月份要开工建设,10月底前建成投产。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树立产城一体理念,按照扩容升级规划,加快推进“两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厂、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抓紧完善金融、商务、物流等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园区承载力。县经济开发区要着力实施“1411”工程,开工建设平阳安置小区,新建环城西路北延、纬一路连接段等4条道路,形成312省道以北5平方公里区域的循环闭合;同步推进地面地下水工程建设,继续整治平阳河道,改造雨污管网5000米;架设电力杆线4600米,铺设通讯、燃气管道10000米,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规划集商业、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青年湖多功能服务区。汊河经济开发区要实现“5161”目标,即开工建设长江路5900米、黄文路1600米、琅琊路6670米,建成公租房1200套,实施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打造生态园区。围绕提升园区品质,积极引进南京科研院所在汊河建教学点、办研发基地。四星级金太阳大酒店要建成开业,提高汊河接待服务水平。实施万庄排涝站机组增容项目,提升园区排涝能力。
(五)创新体制机制,以更新理念激发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活力。体制机制不活,是加快发展的最大障碍,必须毫不动摇地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动力和活力。
坚持先行先试,创新汊河新区体制。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重新设计汊河新区组织架构,探索创新汊河新区管理体制,按照“全面授权、新区事由新区办”原则,尝试“自主运行、独立运作”管理模式,同步推进行政审批、财政、人事等制度创新,赋予汊河新区更大的自主权。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倾斜,推动汊河新区快速发展,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的爆发板块和增长极。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事在人为,人才兴县。在人才引进上,要树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人才引进观念,更多地采取参与技术攻关、提供顾问咨询等柔性方式引进人才;对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到我县领办或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给予项目扶持、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并开辟户籍迁移、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绿色通道。在人才培养上,将公务员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统一纳入人才培养规划,建立由政府、单位、社会和个人参与的多元化人才培训机制。在人才使用上,制定激励政策,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坚持服务至上,创新政府服务机制。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让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尊重纳税人的理念,真心实意地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在全县建立“三帮”服务机制,即百名干部帮招百个项目,对5亿元以上项目由县主要领导联系推进,对亿元以上项目由1名县领导牵头联系推进,责任单位主动跟踪对接,推进项目快签约、快开工、快投产;百名干部帮抓百项工程,对省“861”计划项目、市“661”计划项目、县重点工程,由县领导牵头,相关责任单位帮抓落实;百名干部帮扶百个企业,深入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六)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以更多的成果普惠于民。坚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全面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举措,发挥民生工程效应,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积极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县图书档案馆、博物馆、名人馆、廉政文化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完成半塔保卫战旧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并启动修缮项目建设;举办第二届永阳花灯节、第四届白鹭岛文化旅游节、周末街坊大舞台等文化活动,打造来安特色文化品牌;力争雷官板鸭制作工艺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独山永安桥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三里河特色文化街区,重点加快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建设,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全国现代化综合性文具产业制造大县和中国第二大制笔基地。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新改扩建张山、龙山等公办幼儿园15所。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化中小学布局,组建复兴、双塘、大余郢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建设张山初中、邵集初中等标准化学校9所。优化高中教育布局,集中力量办好来安中学,逐步压缩农村高中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发展职业教育,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合作,为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实用技术人才。扶持发展民办教育,建成阳光国际学校并投入使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工程。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来安中学新校区、县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使用,推进汊河中学新校区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扩大校车覆盖范围,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大力推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坚持公益性,扎实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确保县医院、中医院按新体制运行。建成县医院综合住院楼,并启动实施县医院3年建设规划;适应新来城发展需要,着手规划迁建县中医院;适应汊河新城发展需要,着手规划迁建市第七人民医院。支持发展民营医院,加快建设家宁医院医用综合楼。建成使用120急救中心、疾控中心综合实验楼,提高疾病预防和应急救治能力。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建成施官、杨郢、独山卫生院住院楼,实现“农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预防在基层”的目标。
全面发展体育健身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加快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建成使用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馆主体工程竣工;申报建设林桥、相官等3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积极参加省市体育竞技比赛,努力争创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县。扶持发展体育产业。
(七)积极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以更优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加强社会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社会管理,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紧迫任务。要从人民群众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抓起,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深入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再就业创业园建设步伐,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税费减免等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居民政策性收入;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提高工资津贴补助标准,增加居民货币性收入;盘活居民资产,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城乡居民保障水平。加快建设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性住房230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00户,努力让城乡居民住有所居。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县社会养老中心,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所,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0%,努力让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积极探索城乡医疗救助新机制,加大大病医疗救助力度;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逐步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努力让城乡居民病有所医。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特困群体救助力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促进慈善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贫有所济。
推动城乡新型社区建设,打造和谐幸福新家园。强化社区标准化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配套设施,确保一半以上城市社区达到省级标准化水平,争创国家级减灾示范社区1至2个;结合美好乡村建设,着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进社区,加快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完善社区图书室、健身室等文体娱乐场所,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提升平安建设水平,增强城乡居民安全感。强化食品药品各环节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和消防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特殊人群帮教转化工作,积极争创社区矫正示范县。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治安大防控格局。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难奋进的勇气,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领导科学发展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强化能力建设,努力争先进、创一流。组织开展“公务员能力提升年”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升理论素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公务员头脑。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学习,着力培养一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行家里手。广大公务员既要“走出去”,进一步开阔眼界、更新观念,跟上时代步伐;又要“沉下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好经验、好做法;更要“重实战”,让更多的年轻干部到一线锻炼,努力在实践中担当 “操盘手”,不断提高干事创业能力。
强化法治建设,严格做到依法行政。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以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为抓手,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大力推行阳光政务,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大行政责任追究力度,坚决查处各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
强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推进汊河新城、新来城“数字城市”试点工作,整合建设、规划、公安等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以网格化技术、数字化手段创新管理城市。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平台向基层一线延伸,及时公开政务信息,提供更加便民高效服务。办好政府网站,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群众关切,畅通社情民意收集、报送、反馈渠道,建立政府服务与群众诉求“直通车”。
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抓落实、出成果。组织开展“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定期通报、责任追究等制度,着力解决推诿扯皮、执行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扬团队精神,提升整体战斗力。完善县直机关和乡镇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做到奖惩分明、导向鲜明。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重点工作进行跟踪督查、全程监控、实时调度,全面推进政府工作高效运转。
强化廉政建设,进一步彰显政府公信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标等制度,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强化审计监督,严格各类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办一切事情的好风尚。严厉查处违法违纪、失职渎职案件,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当前来安正处于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加快建设和谐幸福美好新来安、奋力打造美好安徽第一印象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来安县 政府工作报告 来安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