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桐城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11 17:10:07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3年工作回顾2013年,在中共桐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桐城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桐城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中共桐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稳中求快、好中求超”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发展态势稳中向好,经济实力持续攀升

预计,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22.5亿元,增长17.9%;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增长18.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0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增长12.2%。 

工业经济稳健运行。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38亿元,增长11.9%;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10.9%。新增规模企业65家,总数达348家。盛运集团纳税破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25亿元,其中技改投资69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93项。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7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5亿元。“两化”融合进一步推进,新增智慧企业30家。开展工业经济推进月活动,金田新型包材生产线、雨润生猪屠宰及生物制药、丹凤2号池窑、盛运科技产业园、万信光电科技园、北京泰远汽车自动防撞器、金鹰加气混凝土等一批项目开工或建成投产。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省包装印刷质检中心跻身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范岗镇成为省制刷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我市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农业基础不断巩固。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实现农业总产值44.2亿元,增长6%,粮食产量达41.2万吨。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30亿元,增长10%。新增绿色食品7个,“乐健”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桐城小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建设花卉苗木基地4.2万亩。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现有家庭农场137家、专业大户15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22家、产业化龙头企业172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达2万亩。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完成1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修建当家塘2768口。龙眠河城区段、金神段治理工程基本完工,城区下段河道整治、新店河防洪工程开工建设。完成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双港镇白果圩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国家阶段验收。农机总动力达49.9万千瓦,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7%

第三产业日趋活跃。实现三产服务业增加值44亿元,增长8%。桐城商贸城国际家居城建设进展顺利,盛百广场正式开业,农林生态科技园开工建设。玉雕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完工,黄梅酒业文博园晋升国家4A级景区,创建五星级农家乐5家;游客接待量不断增加。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8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65万平方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8亿元,比年初增加3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0.9亿元,比年初增加23.2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比达58.5%,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

(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后劲继续增强

改革创新亮点呈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向镇级延伸,“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成果显现。规划局、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挂牌成立,城乡规划、房屋征迁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土地“三项清理”初见成效。申德生鲜股份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农商行金寨村镇银行开业运营;银桥融资担保公司连续三年入围全省“十佳”。

园区平台提档升级。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国家高分子材料质检中心投入试运行;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114亿元,财政收入5.1亿元,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双新经济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签约落地工业项目40个,实现工业总产值8.6亿元。大关、唐湾新增为省产业集群专业镇。

开放合作更加深入。积极参加皖港、皖粤经贸洽谈活动,成功举办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四次会商会议。全年签约引进市外资金突破100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585万美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32家;完成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增长36%

(三)城乡建设协调并进,宜居品质逐步彰显

城市形象有效提升。同康路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同安路综合整治、向前大桥、南环线、文昌社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相继启动。完成背街巷道硬化1.7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线28.6公里。文明创建取得成效,网格化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率达41.3%,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桐城中学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6国道桐城段升级改造前期工作启动,张卅路、新杨路、桐黄路、金双路竣工通车。金神外环桥、白果桥重建工程完成,桐潜路、天朱路、新姚路等县乡公路升级改造稳步推进。建设通村公路96公里,加固改造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危桥8座。新建35千伏练潭变工程,完成110千伏投子变、220千伏邓村变配套工程。

镇村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城镇基础设施投入2.25亿元,城镇化水平达47.1%。青草、唐湾、鲟鱼镇农村清洁工程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成效初显,村庄布点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全市首批26个中心村建设进展顺利,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整合涉农资金7464.9万元;村庄整治扎实开展,实施危房改造924户, 10个重点示范村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中心村庄绿化率50%以上。新渡、孔城成为省级森林城镇,玉咀、陶冲等10个村成为省级森林村庄,香山、樟枫村跻身省级生态村行列,杨安村成为安徽省特色乡村。

(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民生福祉得到改善

民生工程稳步实施。完成33项民生工程建设任务,投入资金7.2亿元。新建公租房785套、廉租房108套、经济适用房160套,改造棚户区2135户。成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新增城镇就业9337人。“金保工程”完成,实现“五险”统一征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63.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9.6万人。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出台提高村干部养老保险待遇意见。改扩建敬老院7所,新增五保供养机构床位350张,发放供养经费1400万元。实施特殊人群免费乘坐公交政策,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惠及216个自然“盲村”。黄梅戏《桐城六尺巷》、《惊天一兰》获省级表彰,以我市为故事发生地和主要外景地的长篇电视剧《老有所依》在全国热播,有力提升了桐城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桐城文庙、张廷玉墓园晋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市被列为全国“信息化视频互动研修”试点单位。桐城籍科学家程和平、吴立新,桐中校友杨善林获选“两院”院士。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加强,医疗卫生公益性进一步确立。食品药品监管有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扎实开展。计生服务品质提升,利益导向机制加速完善。第二届农民运动会成功举办,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序进行。开设道德讲堂,“好人”建设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美好桐城”正能量不断汇聚。人防工程建设科学有序,扶贫开发“千村整推”工程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升格为国家级。体改、物价、供销、气象、邮政、通信、保险、图书发行、烟草管理、地震、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商联、科协、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社会治理切实加强。人民调解组织不断健全,法律援助积极有效。坚持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扎实开展基层信访试点工作,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安全生产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公安“三项建设”、平安法治桐城建设持续推进,社会治安局势平稳。优抚安置政策落到实处,我市再次荣膺“全省双拥模范城”。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继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五)政府建设继续加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依法行政推进有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民团体意见。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2件,政协委员提案125件。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广泛开展“六五”普法,推进“法律六进”活动。

为民服务优化提升。企业注册登记“一表通”全面推行,便民措施不断加强。增收节支有效落实,“三公”经费支出明显减少。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升级,“973”阳光热线正式开通。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进入全国先进,政务运行更加透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不断强化,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风险防控有效开展。

各位代表! 2013年,我们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巩固既有成果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更加注重美好桐城生态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更加注重打造廉洁为民政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共桐城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人大、政协的支持监督,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在手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特色不明显,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城市重点工程进展较慢,特色城镇发展滞后,美好乡村建设亮点不多,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亟待实质性启动,征地拆迁工作推进不快,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不高,工作落实不力,大局意识不强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机关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特别是“3·21”较大安全事故为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扎实做好2014年各项工作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稳中求快、好中求超”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深化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改革创新,激发科学发展新活力

坚持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在经济体制和社会领域改革创新上取得新进展,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内生活力。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组织实施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实施“营改增”试点,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创建全国土地节约集约模范市,加大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增减挂项目实施力度,保障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用地。巩固“三清”成果,足额征收土地使用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落实相关扶持激励政策,促进“个转企、限下转限上、规下转规上”。利用国家级开发区企业债券发行通道,发行建设债券,力争发行首只城投债。规范民间投资市场,激活民间投资。坚持科技创新,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发挥国家高分子材料质检中心平台作用,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的市场化运营机制。

加快园区建设,突出转型升级。用足用活国家级开发区扶持政策,启动7平方公里扩区建设,进一步拓宽产业承接平台。强化功能分区,推动产城融合,做大、做强、做精、做美、做响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统筹双新开发区与周边镇域规划和建设,推动融合互动发展。积极推动合安高速双新出入口立项建设,开工建设伊洛大道延伸工程,加快建设纬六路及跨高速路桥。继续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推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深化开放合作,推进招大引强。实现精准招商。着眼招大引强,提高招商效益,力争全年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全方位开放市场,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加强外资、外贸、外经、外包联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新型出口企业,力争全年外贸出口增长15%以上。

(二)加快转型步伐,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规划引领,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启动编制重点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瞄准产业高端技术产品,精细化编制产业发展规划,选定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转型升级。推进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设备等新兴产业发展,提高新兴产业比重。完善省级产业集群镇、国家级产业基地配套功能,加速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丹凤科技园、鸿润羽绒家纺工业园、金田塑料工业园、万信光电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 

实施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加快实施安庆市“121”重点工程、省工业转型升级导向计划项目,着力推进丹凤2号池窑、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雨润生猪屠宰及生物制药、中建材光电玻璃二期等5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优化投资结构,加速引进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优质项目,力争世界500强企业、央企、民企大集团战略合作项目落地桐城。

促进创新驱动,提升质量效益。发挥“龙头”、“十强”企业牵引性作用,瞄准行业前沿争位次、控技术。推进信息产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申报省级“两化”融合应用示范企业,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示范区。坚持创新驱动。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博士后和院士工作站。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产学研示范企业2家,争创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加强运行调度,夯实工业基础。继续实行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常态化开展工业经济推进月活动,抓好政策宣传落实。深入推进规模企业翻番,继续实施安庆市“双百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 实现企业梯队式发展。力争规模企业达到360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125亿元以上。

(三)发挥品牌特色,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保障粮食产量稳中有增。

培育新型主体,创新经营体系。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专业大户适应市场需求、适度规模经营、适时提质增效。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应用能力。发挥农机服务规模效应,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整合项目建设,做强优势产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支持鸿润、霞珍、乐健等企业做大做强,提升“青草香”、“桐城小花”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引导新天地、友源、新桥牧业等专业大户集约化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组织实施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壮大林业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建设林下经济示范点5个。加快农林生态科技园建设,打造苗木花卉集散地。

稳固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补助项目,示范推广农业适用技术。抓好“菜篮子”工程,高质量建设蔬菜标准园。推进畜牧业升级计划,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争创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2个。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以省小型水利“5588”行动计划为契机,推进农田水利和重点工程建设。分步实施大沙河剩下险段治理,启动鲁谼山水库前期工作,完成龙眠河城区下段河道整治、新店河防洪、5座一般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开工挂车河新渡段河道整治工程。

(四)统筹城乡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抢抓国家推进城镇化的新机遇,争取新型城镇化试点,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

加速重点项目,提升城区形象。全力推进东部新城建设,同步启动教育园区,开工建设桐城师专新校区、三水厂,加快向前大桥、向前大道、学苑路建设,力争两年拉开新城框架。提升老城宜居品质。完成同安路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南环线,贯通盛唐南路延伸工程,启动商贸城区域路网、盛唐北路、木鱼山片区中心大道工程,稳步推进文昌社区、建设社区棚户区改造。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开工建设东部新城、双新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加快污水管网、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开展淮溪塥、王墩塥水系治理;加大菜市场、绿地、公厕建设,建设文昌大道广场地下停车场(人防工程),用2-3年时间实施城区“拆墙透绿”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速公共设施建设,启动桐城文化活动中心、桐城大剧院前期工作,推进农副产品市场、城市休闲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启动档案馆、规划展览馆建设。

提质村镇建设,着力打造特色。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各镇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推进全国重点镇、扩权强镇建设,提升新渡、孔城等集镇建设水平,逐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新型城镇。全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清洁工程,全面完成26个示范村建设任务。启动第二批示范村申报和规划编制工作,健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建设机制。扎实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大基础投入,完善交通网络。积极对接引江济淮、合安九城际高铁、抽水蓄能电站、岳武高速东延线等重大项目,谋划孔城千吨级码头、鲟鱼万吨级仓储基地、高铁桐城站选址工作。编制全市交通路网规划,完善交通网络布局。推进206国道升级改造,启动罗湖大桥工程前期工作。围绕重要农业示范区、产业园区、美好乡村示范点,继续加大县乡道路升级和通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强出租车行业管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为市民出行创造更好的条件。

强化长效管理,优化人居环境。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强市容管理执法,推动城区形象整体提升。推进环卫作业体制改革、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统筹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继续加大建筑环境整治、源头治超力度,完善违法违章建筑管控体制机制,适时启动依法强拆。进一步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开征污水处理费,推行小区物业管理社会化,实现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五)拓展三产领域,促进服务业内涵提升

加快发展三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市域经济中的比重,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融合发展。

活跃商贸流通,繁荣城乡市场。加快桐城商贸城国际家居城、汽车市场、小商品市场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流通网络,深入开展“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等工程,引导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设计研发、信息消费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推进商贸、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培育电子商务、节能环保等新兴服务业。

强化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挥银行贷款资金主渠道作用,加强银企合作,分类推进工业、农业产业化、商贸、文化旅游专题对接活动,实现银企对接常态化。引进1-2家股份制银行来桐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江淮村镇银行在中心镇设立支行,银桥担保公司增资扩股1亿元,力争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进入全国试点。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拓创新,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全年新增贷款35亿元以上。拓展实体经济融资渠道,支持中科电气、白兔湖动力等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打造资本市场的“桐城板块”。

明确发展定位,提升旅游水平。启动新一轮《桐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县,加快建设嬉子湖4A级景区、孔城老街二期、仙龙湖二期、玉雕文化产业园二期等重点旅游项目,提升桐城旅游影响力。

(六)保障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协同推进,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的投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推进文化发展,彰显文都魅力。加快“三街一巷”文化遗产保护,基本完成北大街修复,推进宰相府重建工程,建成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谋划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体系服务示范区。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办好文都讲坛、严凤英戏迷俱乐部、周末大舞台等公益文化活动。挖掘整理桐城派文化,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非遗名录。办好《桐城文学》,推出新品力作。

统筹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名市。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建成南演中学、吕亭中学新校区。结合高中布局调整,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缓解高中债务压力。抓好职业教育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创建桐城技师学院,争创国家职教示范区。加快建设乡镇公办和村级幼儿园,建立普惠制幼儿园。更加注重师德建设,完善基层教育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校长任期责任制。

巩固医改成果,提升医疗服务。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继续实施新农合等各项卫生民生工程。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和卫生应急工作,争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稳妥推进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中医院综合楼建设,统筹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城乡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争创百姓放心医院。

加快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继续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植树造林2.1万亩,抓好1万亩油茶基地建设。申报二姑尖公益林场公园,筹建嬉子湖湿地公园。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强化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建成环境信息监控中心。加大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监管和执法力度,解决8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推动生态乡镇创建,城乡联动打造生态强市。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强耕地保护,完成5.7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力争全年新增耕地3000亩。

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和谐桐城。突出提质增效,继续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确保新增就业岗位3700个。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谋划建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中心。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加强社区建设,按照“事权财权”统一原则,核定社区服务内容,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完成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水平。规范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新增23家农副产品平价商店。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备战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认真承办省运会手球、排球赛事。加强重点服务业和城乡居民收支调查统计,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抓好双拥、民兵、预备役工作,建设国防动员训练基地,推进人防工作向基层延伸。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建设回民综合服务中心。做好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抓好外事、侨务、档案、地方志、广播电视、地震、邮政、通讯、烟草、供电、图书发行等各项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基层信访维稳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引导群众依法维权。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遏制较大事故发生。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气象预测预警网络,加强维稳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提高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积极履行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科学施政能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不断提高政府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健全政府决策机制。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积极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发挥“973”阳光热线“政民互动”连心桥作用,推进政务公开,做到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坚持为民宗旨,提高服务发展能力。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群众满意度为第一标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善于算大账、算长远账。只要对桐城发展有利的事,对百姓民生有利的事,就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大胆地闯,努力在跨越发展中建功立业。

坚持务实高效,提高执行落实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梳理政府“服务清单”,推进行政审批项目流程再造,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提升一站式服务水平。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并联审批制,加强效能督查,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大力弘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于落实之风。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困难的勇气,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确保各项工作一抓到位、落到实处。

坚持俭朴清廉,提高廉洁从政能力。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招投标工作,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投资融资程序。厉行勤俭节约,力戒奢靡之风,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始终保持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倍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窗口”已向桐城打开,发展机遇稍纵即逝,更需提振精神;历史使命重于泰山,不容丝毫懈怠;人民重托犹在耳边,催人奋勇前行。让我们在中共桐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念,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力开创桐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推荐访问:桐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 桐城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