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2月26日在醴陵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长蔡周良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过去五年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3年醴陵市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2月26日在醴陵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蔡周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醴陵发展最快、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围绕"争一进百、科学跨越"、"学赶浏阳、挺进三强"战略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第十四届人民政府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坚持科学发展,综合实力再上台阶。五年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00.7亿元,五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15.3%;人均GDP达42100元,增长1.7倍,年均增长15.7%;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36.26亿元,增长2.6倍,年均增长29.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亿元,增长3.7倍,年均增长3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771元,增长1倍,年均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450元,增长1.4倍,年均增长18.7%。五年来,共获得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炮之都、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等80多项国家、省级荣誉。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100强(94位),综合实力位居中部10强、全省4强。
这五年,突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6.3:55.2:28.5调整为9.5:65.1:25.4,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81亿元,增长2.2倍,年均增长26.1%;规模企业由340家发展到479家,规模产值达567.6亿元,年均增长39.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58.7亿元,年均增长33.2%。陶瓷、花炮产业产值分别达362.1亿元、170.3亿元,年均增长32%、27.2%。成功引进旗滨玻璃、汽车零配件等一批大项目。新获6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和10件中国驰名商标,新增1个国家级、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3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1位中国陶瓷工艺美术设计大师和13位省工艺美术大师。农业增加值达38亿元,年均增长5%。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连续4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96家。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02亿元,年均增长13.5%。商贸、旅游、房产、金融等产业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2.7亿元,年均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达14.5亿元,年均增长24.7%。连续4年信贷总量增幅超过30%,存贷比由42%提高到55.1%。
这五年,抓牢基础建设,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8.6亿元,年均增长37.9%。按照"中提、东扩、南进、西拓、北连"的城市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完成第五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醴陵大道、渌江大道、国瓷路建成通车,拉开了中等城市发展框架。城市建成区扩展到26.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25万人,城镇化率达49.2%。状元洲文化公园、渌江书院桥、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成功争取沪昆高铁在醴设站,全面完成西气东输二线、岳汝高速浏醴段、G106、S333(原S313)等建改工程。累计改造县乡公路280公里,硬化乡村道路2700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整修新建水利工程5万余处,连续3年夺得省水利建设"芙蓉杯",获评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0万农民饮水困难问题。全面实行封山育林,建设"绿色生态醴陵",森林覆盖率达53.1%。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被评为"全省最干净的县级市"。
这五年,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稳步推进驻醴株洲市属以上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已完成4家。城区和7个乡镇共725.8平方公里被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核心区,长庆示范区获批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土地承包经营、土地流转和集体林权等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国资监管、土地储备、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日显成效。对外出口不断扩大,全市自营进出口企业由149家增加到195家,外贸出口总额达8.4亿美元,年均增长15.2%;开通醴陵至深圳盐田港的铁海联运"五定班列",获批设立铁路口岸;连续5年获全省外贸出口十强县(市),被评为第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这五年,立足发展为民,民生民利持续改善。五年累计民生投入93.4亿元,年均增长24.9%。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大保险全面推行,累计支出19.9亿元。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提高到265元、100元;新改扩建敬老院35所、村级五保之家28所,实现一个乡镇一所敬老院目标,获评全国养老工作先进县(市)、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市)。新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25.6万平方米,解决9000余户、3万余人的住房困难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81万人,参合率达98.1%。为民办实事工作连续5年荣获全省先进县(市)。科技工作连续8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10所,获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并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2年成为全省模范单位,获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省阳光计生示范市。
这五年,加强民主法制,行政效能有效提升。坚持市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五年间,认真办结人大代表关于迅速落实官庄水厂项目建设的议案和309件建议、420件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满意率达99%以上。扎实开展"五五"、"六五"普法教育,圆满完成第六、第七届社区居委会和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面推行政务、村(居)务、厂务和校务公开。大力开展"企业服务年"、"环境建设年"等活动,抓好政风行风评议和股室干部公开测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做好信访工作,有效防控群体性事件发生。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不断健全。加强花炮、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多次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县(市),成功创建全国优秀平安畅通县(市)。抓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国防、人防、民兵预备役、人事、编制、畜牧水产、农机、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对台、物价、招投标、质监、药监、市场服务、自来水、水文、气象、石油、烟草专卖、盐务、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都有新进步。
2012年,我们紧扣"学赶浏阳、挺进三强"的发展目标,落实"五突出、五重点"的工作举措,加快转型,加速赶超,推动了经济社会稳中快进、快中求优、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产业经济持续上扬。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大力实施产业发展"1511"工程和企业发展小"5115"工程。陶瓷产业园区更名为醴陵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世界陶瓷艺术城、华联火炬电瓷园、汽车零配件产业园等建设,初步构建"一区四园六地"格局。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实现技工贸收入110亿元。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我市最大工业项目--投资50亿元的旗滨玻璃项目,并开工建设。在故宫博物院成功举办釉下五彩瓷珍品展,釉下五彩瓷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新增6件中国驰名商标,产业品牌更加响亮。农业生产水平日渐提升。加速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发展,流转耕地21.7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06.9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72%。水稻集中育秧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县(市)。三产发展势头日趋强劲。新世纪艺术馆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耿氏公祠等修复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旅游接待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举办第四届房产交易展示会,营销金额达8.6亿元。醴陵沪农商村镇银行挂牌营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70.5亿元、94亿元,增长19.4%、32%。
二是城乡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加速城市道路建设,G106醴陵北段大修工程全面完工,沪昆高铁、岳汝高速醴陵段、长庆大道、李畋中路、阳三路等项目进展顺利,沪昆高铁站醴陵连接线、岳汝高速城区连接线(玉瓷路)开工建设。渌江风光带(防洪堤)、陶瓷博物馆、李铎艺术馆等项目稳步推进,泉湖体育馆即将竣工。启动实施大街小巷提质改造、城乡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和小城镇建设3个"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渌江大道一、二期和43条小街小巷提质改造。农村基础更加稳固。完成通畅工程243公里,改造县乡公路31.5公里,建成到村水泥路48.5公里,完成危桥改造项目24个、农村公路桥梁除险加固或拆除重建工程15个。全面完成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任务,整修新建水利工程1万余处。新改扩建农村变电站7个,改造农村电网169处。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治理工作以全省综合考评第一的好成绩通过验收。新农村建设获评全省先进县(市)。城乡创建再创佳绩。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高水平通过省、株洲市对我市申创"国家卫生城市"的调研检查。新增省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行政村4个。在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工作考评中位列一类县(市),排名株洲第一、全省第三,获评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市)。
三是改革改制重点突破。经济开发区实施"一权两制一司"改革,行使县级行政经济管理权限,下放41项审批权限,6个行政村实行委托管理。政府性投融资公司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全年融资12.3亿元,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国企改革改制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理顺下放我市的14家株洲市属以上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体制,解决4家已改制企业的社会保险资金挂账问题。
四是民生民利保障有力。圆满完成省、株洲市及本级实事任务,全年民生支出达29.8亿元,支出比重达70.6%。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817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达100%。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80.2万人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8.3%。农村五保户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实行全免。新增廉租住房207套、公共租赁住房500套,改造农村危房2300户。教科文卫事业全面提升,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跻身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1家陶瓷企业与10所省内外科研院校组建了醴陵陶瓷产业和先进陶瓷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星子灯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覆盖。安全生产启动湘赣交界重点区域烟花爆竹"打非治违"联动机制。公众安全感测评由全省49位上升到33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各位代表,站在历史的节点,回望过去的五年,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化解了诸多不利因素,始终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得到的启示受益良多。我们深刻感受到,要加快转型,加速赶超:
--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五年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与因地制宜相结合,抢抓机遇与迎接挑战共推进,牢牢把握中部崛起战略、"四化两型"建设、高铁高速强劲发展等重大机遇,全面实施"三三方略"、"五突出、五重点",以"五个敢于"的精神,破解发展的难题,推动市域经济发展迈入了"高铁时代"!
--必须创新发展,产业强市。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兴市之源。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园区引领、项目支撑,一手抓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并举,一手抓经济开发区改革提质与乡镇工业小区差异发展互动,走出了一条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必须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实干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实践证明,一切问题要在实干中才能解决,一切发展要靠团结才能推进。当前醴陵赶超挺进的大好局面,正是全市干群齐心协力的结果,正是全市上下拼搏奋进的结果,正是全市人民真抓实干的结果!
--必须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执政民为本,万事民为先。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紧紧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放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做到一切事业依靠人民,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一切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
--必须优化环境,服务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资本、抓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廉洁从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服务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发展软实力,打造环境优化的新"洼地",加快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五年,一路耕耘,几多辛劳,滴滴汗水,累累收获。这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得益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大力支持,得益于驻醴部队、武警官兵的无私奉献,得益于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贡献的智慧和力量,得益于全市各级干部的团结拼搏和百万醴陵人民的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醴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醴陵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结构还不够优,要素制约仍然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还较大,主导产业支撑能力在减弱,第三产业仍是发展的短腿;消费动力不足,投资增速下降,出口形势趋紧,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后劲乏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待提高,农村基础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群众的一些利益诉求未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工作思路
未来五年,是醴陵经济社会发展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建设"两型"社会的攻坚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当前,世界经济虽有复苏,但摆脱低迷仍有困难;国内经济进入重大转型期;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从深层次分析,我市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坚持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我们加快转型、加速赶超提供了政策支撑。从省市层面来看,全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将深入实施"四化两型"战略,力求"两个加快、两个率先";株洲市提出了"两个突破、两个翻番、两个建成"和"三个提升"的工作目标,对我市激发活力、加快发展作出了明确要求。从醴陵自身来看,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发展,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相继实施,醴陵交通、区位、产业等优势日益凸显,必将推进醴陵的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赶超优势。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发展至上的理念,以赶超挺进的激情谋事,以创新务实的热情干事,以发展为民的真情成事,就一定能够开创醴陵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瞄准"学赶浏阳、挺进三强"的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四化两型",全面落实"五突出、五重点"工作举措,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城乡统筹,努力实现综合实力、发展后劲、生态水平、幸福指数和社会管理水平"五个提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在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五年翻一番,挺进八十强",即到2017年,全市实现经济总量、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翻番,综合实力挺进全国80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产业强市,增强核心竞争力。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构建规模大、结构优、布局好的现代产业体系。壮大产业集群。按照陶瓷产业集群化、新型陶瓷规模化、传统产品高端化、优势产品国际化的要求,调优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将陶瓷产业培育成以新型陶瓷材料应用为核心的战略性产业。坚持机械化生产、集团化扩张和品牌化经营,抓好资源整合、安全生产、市场拓展、技术研发等关键环节,将花炮产业培育成安全、环保、时尚的产业。力争五年内打造1000亿陶瓷产业集群、500亿花炮产业集群和2个100亿新兴产业集群,引进培育年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过5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调优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陶瓷和花炮两大传统产业,引进培育玻璃建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形成陶瓷、花炮、玻璃建材、先进装备制造、物流、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多层次、复合化的两型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农村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经营,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统筹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绿色生态醴陵"建设。依托醴陵历史人文资源和便捷交通优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六大旅游板块"(享官庄绿氧、观沩山胜景、逛陶瓷新城、听渌江夜话、登文化西山、谒曹洞祖庭);大力发展商贸、房产、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经济比重。优化产业布局。以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抓手,整体推进"一区四园六地"发展,打造500亿园区,放大"洼地"效应。规划发展沿G106南段陶瓷和服装工业带、G106北段陶瓷和花炮工业带、S333综合工业带,构建长藤结瓜式的工业发展格局。抓好粮食生产万亩高产示范基地和双季稻高产示范长廊建设,办好东乡片和城区时鲜蔬菜基地、沿G106果用瓜基地和特色作物基地,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
(二)坚持城镇带动,提高综合承载力。立足建设"五彩醴陵、魅力瓷城",围绕"一区一城一站一廊一带一环一目标",把握国家加速推进城镇化、全省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形成5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50万城区人口规模的株洲次中心城市和湘赣边界中心城市,打造以现代陶瓷产业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名城。外拓内提,提高城市首位度。以醴陵被列为《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年)》50万人口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县市为契机,完善提升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各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经济开发区、长庆示范区、沪昆高铁片区、流星潭片区整体开发建设和旧城提质,推进东富工业园片区发展,构建"一带两心四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首位度。抓好城市创建,全力冲刺国家城市品牌,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统筹城乡,建设特色小城镇。进一步完善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村庄发展规划。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经营城镇、滚动发展"的理念,建好一批经济活跃、功能齐全、承载力强、特色鲜明的区域中心、重点城镇,构建覆盖全域、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纵横交错,构建交通大网络。抓好沪昆高铁醴陵北站、岳汝高速醴陵段、醴韶高速等项目建设,对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航空港,启动渌江500吨级航道疏浚工程,打造"三铁四高一港一航"的水陆空立体对外交通通道。加快建设G106绕城线(东环线)、S333绕城线(南环线)、枫长公路(西环线)、枫王公路(北环线),形成城市外环线,兴建汽车东站、西站、南站、北站4个综合汽车站点,抓好G320、株醴公路、碧马公路等干线改扩建工程,构建"一环四站九射"无缝隙的城乡快速交通格局。加快麻石-市上坪、官庄-柴冲、芷线桥互通-塘坊等市域交通干道建设,形成"四纵六横"全覆盖的市域便捷交通网络。
(三)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推动力。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争创"两型"社会示范市。深化改革发展。完善经济开发区"一权两制一司"管理体制,实现自主管理、自主开发,进一步释放经开区发展活力和动力。发挥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优势,推进长庆示范区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体制改革。全面完成驻醴株洲市属以上国有企业改制任务。统筹抓好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改制工作,积极应对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调整和分配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建立科研中心,重点抓好釉下五彩瓷国家级实验基地、醴陵陶瓷产业和先进陶瓷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创建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敢于让利促开放、招大商,主动融入长株潭,重点围绕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壮大和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加快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效益。搭建服务平台。加强国家经济政策研究对接,完善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城镇建设等政策措施,搭建政策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滚动发展、自求平衡"的原则,清理配置资产、理顺运行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做大做实做强已转型的政府性投融资公司;引进培育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构建适应醴陵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体系。建好规划展览馆、世界陶瓷艺术城、花炮燃放观礼台、花炮展示交易中心等一批展示城市形象、产业形象、发展形象的重点项目,打造展示平台。
(四)坚持民生优先,凝聚全民向心力。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实施收入倍增工程。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促就业;做好就业政策落实、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以就业增收入;完善收入分配统筹机制,以合理分配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五年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实施社会保障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实现城镇五大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100%。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救助能力,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抓好棚户区、城中村和农村危房改造,着力解决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施健康惠民工程。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推进基本医疗保障普及化、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范化、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行政村卫生室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100%,有效解决市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健全食品药品供应和保障体系,打造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实施教育强市工程。全面实施"快乐德育、人文智育、阳光体育",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5%以上,小学以上学校全面建成省级标准化学校。实施文化提升工程。全面实施《醴陵市文化发展战略纲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陶瓷文化、花炮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品牌。抓好图书馆新馆等文体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平安醴陵工程。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扎实推进"科技兴安",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能力。落实信访责任,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司法公正,提高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
2013年工作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醴陵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GDP增长12%以上,力争达到13%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增长15%以上,力争达到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力争达到3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力争达到16.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力争达到1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力争达到1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3.5%以上;人民生活更加改善,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将突出抓好十大产业项目、十大基础工程和十大民生实事。
十大产业项目:①推进旗滨玻璃项目建设;②完成世界陶瓷艺术城李铎艺术馆、陶瓷博物馆等主体工程建设;③推进蓝思华联等企业的陶瓷新材料开发应用项目;④推进汽车零配件产业园建设;⑤推进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⑥推进升华科技锂电池正极材料二期工程;⑦启动陶瓷花炮物流园和白兔潭花炮原材料市场建设;⑧加快仙岳山文化景区建设;⑨促进华联、华鑫企业上市;⑩推进4个粮食生产万亩高产示范基地建设。
十大基础工程:①加快沪昆高铁片区建设(包括沪昆高铁站醴陵连接线等);②建成岳汝高速醴陵段及城区连接线(玉瓷路);③启动城市南环线(S333醴陵段改线工程)等省市骨干道路提质改造;④启动东富工业园铁路专线和公路建设;⑤启动流星潭片区及骨干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长庆大道、规划展览馆、行政中心等);⑥推进渌江风光带(防洪堤)建设;⑦启动汽车南站、西站等公共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⑧抓好第二自来水厂(官庄水厂)建设和城区供水、排污管网建设改造;⑨推进110KV攸滴线等城乡电网建设;⑩完成李畋中路、阳三路建改工程,推进大街小巷提质改造、城乡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和小城镇建设3个"三年行动计划"。
十大民生实事:①积极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3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0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200人。②缓解就医难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新农合实际补偿率达65%;新农合县乡级政策范围内补偿率达75%;完成乡镇卫生院综合楼建设2所;精神病医院业务用房完成主体工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补偿率达70%。③改善就学条件。建设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6所,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9所,建好一中、二中、四中图书馆和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宿舍楼,完成姜湾小学整体搬迁,启动龙楚小学搬迁;资助家庭贫困学生5380人。④加强住房保障。新增廉租住房456套、公共租赁住房200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00户;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500户;改造国有林场危旧房26户;新增住房公积金建制人数500人。⑤完善社保体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00人;稳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6000人。⑥保护生态环境。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座;新建农村沼气池1500口;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2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个。⑦确保饮水安全。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4.5万人。⑧完善交通体系。建成第一期2000辆自行车租赁系统;完成农村通畅工程150公里,改造县道碧马公路21.9公里、醴官环库公路14.5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5座、"渡改桥"1座。⑨加强社会救助。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4所;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达260元/月;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280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115元;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98件。⑩保障食品安全。建设高标准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亩;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4%以内;建设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个;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各类食品抽验平均合格率达95%;生猪"瘦肉精"检出率低于1%。
全年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工业,上水平。积极开展"产业发展年"活动,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巩固提升日用瓷、电瓷,抓好超高压智能电网电瓷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环保型日用炻瓷清洁生产示范等项目。加快发展以蓝思华联等企业为龙头的陶瓷新材料应用产业,推进光纤通讯电子陶瓷等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以获批设立中国酒陶瓷包装市场绿色产业总部基地为契机,加速推动陶瓷酒瓶生产上档次、壮规模。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争取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建筑陶瓷企业。充分挖掘陶瓷文化价值,提升工艺美术瓷、礼品瓷。以现代物流、花炮机械为突破口,启动陶瓷花炮物流园和白兔潭花炮原材料市场建设,引进培育大型物流企业,注重花炮机械制造和应用,发展总部经济,加快花炮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园区建设。深化"一权两制一司"体制改革,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大力推进旗滨玻璃、世界陶瓷艺术城、汽车零配件产业园、生产性配套服务区、标准厂房、公共租赁住房、国瓷路延伸段和凤凰大道南段等建改项目。世界陶瓷艺术城主题场馆年内建成开馆。汽车零配件产业园实现落户企业全部投产。凤凰大道A、B区连接跨线桥建成通车。以旗滨玻璃项目入园为契机,启动东富工业园铁路专线和连接路网建设,拉开园区框架;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和专项招商引资力度,培育玻璃建材产业集群。继续抓好华联火炬电瓷园、新世纪酒瓶产业园等建设。力争经济开发区年内引进10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园,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开发区前列。以醴韶高速开工建设为契机,启动S333沿线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帮扶企业发展。出台专门政策措施,加大对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指导扶持。支持旗滨玻璃、升华科技、元创机械等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千汇实业标准化泥釉模配制中心等一批重点企业项目建成投产,力促华联、华鑫企业上市。坚持抓大不放小,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政府、协会、企业多方联动,精心策划、整体包装,在高端主流媒体上推介醴陵陶瓷花炮国家地理标识,打响区域品牌,提高醴陵陶瓷花炮等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力。
(二)抓城市,促繁荣。建好城市。启动长庆示范区流星潭片区建设开发,做好规划展览馆、行政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建好公安业务办公用房、武装部办公大楼,加速推进醴陵大道、国瓷路等道路两厢建设开发。建好沪昆高铁站醴陵连接线、岳汝高速城区连接线,完成李畋中路、阳三路等建改工程,加快城区大街小巷提质改造步伐,完善城市路网。启动10万吨级第二自来水厂(官庄水厂)建设,抓好城区供水排污管网建设改造,实现10条主干道和一批小街小巷雨污分离。推进渌江风光带(防洪堤)建设,启动寨子岭公园、左家洲等城市景观建设的前期工作,扩大市民休闲空间。坚持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国投、城投、高新公司等政府性投融资公司的作用,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切实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狠刹不批自建、违法乱建、突击抢建之风。抓紧创建。在巩固提升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城市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加快阳三等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完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开展城区"六乱"、"五小"行业等专项整治,美化市容市貌。繁荣三产。建好李铎艺术馆、陶瓷博物馆、陶瓷文化展览馆,完成耿氏公祠整修恢复及连接道路建设,加快仙岳山文化景区开发和釉下五彩瓷创意园、渌江书院景点建设,做好沩山古窑群、云岩寺开发前期工作,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启动汽车交易市场(汽车城)等建设,培育壮大物流产业。加强房地产集中连片综合开发,建好一批精品住宅小区。完成市信用联社商业银行改革,争创省级金融安全区,力争全年存款余额突破200亿元,贷款余额达120亿元,存贷比提高到60%。加快酒店餐饮业、商贸服务等行业发展,提升三产对经济的贡献率。
(三)抓统筹,强三农。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在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完善白兔潭、浦口、泗汾、石亭、官庄等重点城镇和村级集镇规划。统筹城乡基础建设。坚持小城镇和工业小区、农贸市场、居民小区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加快实施小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建好白兔潭、泗汾、石亭等中心集镇。抓好G106、S333、醴官线沿途建制镇提质改造和管网建设。研究出台支持小城镇发展的配套优惠政策,从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土地出让金和税收等方面对小城镇项目建设给予支持。加快实施农村道路安保工程,完成农村通畅工程150公里,抓好碧马公路、醴官环库公路改造,做好13公里县道大中修工程和村组连通公路建设。加快官庄灌区、酒埠江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和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建设,兴建集中供水工程5处。推进110KV攸滴线等城乡电网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施粮食产能工程,确保粮食生产面积在100万亩以上,力保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以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重点抓好东乡片和城区时鲜蔬菜基地、沿G106果用瓜基地和万亩油茶等特色作物基地,抓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支持湘洲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启动泗汾农贸市场农改超等项目,深化"农超对接",扩大城乡双向流通。
(四)抓生态,建"两型"。坚持"两型"发展方向,发展低碳经济,抓好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建设"美丽醴陵"。打造绿色天然的生态环境。持续推进"绿色生态醴陵"建设,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三边"造林(城边、水边、路边)和世界银行贷款森林恢复发展项目,打造醴潭高速、岳汝高速"绿色通道"。年内人工造林5万亩,建设3个万亩林基地,确保森林覆盖率达53.8%以上。加强环境污染的监管整治。做好天然气管网规划和建设,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和农村沼气池建设,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推进活塞环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项目,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抓好渌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控制渌江流域的污染物排放。规范河道采砂秩序,维护河道生态平衡。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同创同治,启动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做好垃圾焚烧处理厂和农村垃圾中转站建设前期工作,推行农村垃圾分户、分类、分散、减量处置,逐步实现"四清三基两统一化"。
(五)抓民生,谋福祉。扩大社会保障。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3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4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抓好五大保险,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做好城乡低保、救灾救济、扶残助残等工作,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继续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参合率达95%以上。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抓好棚户区、公房和1000户农村危房维修改造,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管理,推动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发展社会事业。抓好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和跟踪服务。完成东岸小学、阳三石小学等学校建设,筹办湖南陶瓷技师学院,力创全省首批教育强市(县)。启动图书馆新馆建设,免费开放"两馆一站",建好2个全省一流的村级文体活动中心,开展状元洲电影周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中医药能力建设提升工程,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推进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公立医院改革转型,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创新社会管理。坚持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以村为主的社会管理体制。统筹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抓好土地储备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土地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强化花炮、交通、校车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打击食品领域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应急指挥和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坚持"四位一体、三调联动",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做好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整合联网工作,强化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虚拟社会的管理和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务实的政风、更加优质的服务,全面提高保障和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
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保证。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杆,以"五个敢于"谋发展。进一步强化"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民生、抓发展"的理念,坚持一心一意谋产业、聚精会神抓项目,以大项目、好项目带动大投入、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发展,千方百计加快发展速度、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
规范权力运行。始终坚持市委的正确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依法确权、阳光示权、全程控权,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全面贯彻落实《法治醴陵建设纲要》,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抓好"六五"普法教育,确保政府工作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
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株洲市和我市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和"五个一律处理"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主义,倡导立说立行、即说即办、说到做到的务实作风,多出解难题、促发展的实招,多办惠民生、顺民意的实事,多求打基础、利长远的实效。坚持工作简练、生活简单、关系简洁的"三简"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始终以人为本,重大决策依民而定,工作举措应民而出,工程设施为民而建,安危冷暖唯民而系。
优化发展环境。环境就是向心力,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做强做实政务中心,精简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创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坚持企业至上、服务第一,充分尊重企业家的价值、才能和创造,为企业保驾护航,帮企业排忧解难,促企业发展壮大。突出优化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建设施工环境,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强行参工参运、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要进一步重视基层、支持基层、保障基层,既向基层压担子,又为基层搞服务。改革完善目标管理考核体制,对产业基础好的乡镇(街道)的考核,转移到突出产业发展上来;对部门单位的考核,转移到突出服务项目民生上来;对项目指挥部的考核,转移到突出征地拆迁上来,实现错位考核、差异发展,不搞"一刀切"。精简非重点考核项目,放开基层干部手脚,激发基层干事热情,凝聚共促发展的正能量。
各位代表,新的事业催人奋进,新的使命崇高神圣。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开拓创新,砥砺奋进,为全面建成绿色、人文、和谐、创新型醴陵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醴陵市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醴陵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