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鸠江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

时间:2023-05-11 19:30:06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稳增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鸠江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鸠江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工作要求,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区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亿元,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增长44;财政总收入11亿元,增长3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亿元,增长36.5%

(一)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区规模工业企业达304家,净增67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25%。汽车及零部件、金属材料加工、电子电器、医药化工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0%。64个工业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7亿元,占计划投资的145%。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完成环机场周边专业市场群、现代物流园区规划编制工作。成功推出13宗三产项目用地。14个三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5亿元,增长102%。弋江北路汽车园、裕溪口煤炭储配中心、柏庄观邸等项目进展顺利。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投入运营,入驻企业32家;方特梦幻王国建成开园。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净增13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增长21%。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品18个;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认定省级技术中心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专利申请量800件、授权量420件,分别增长60%156%5720厂、鑫龙电器被批准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升级为省级孵化器。鑫龙电器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融汇化工等4家企业申报的省级名牌产品已进入公示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4%。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亚夏股份已经报会,恒泰有色、中兴机械等企业股改加速推进,10家企业列为上市后备资源培育梯队。共为65家企业担保融资3.6亿元。兑现企业各类扶持资金共5211万元。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补助资金7500万元。

(二)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开发区二期建设加快推进,三期建设全面启动。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新建道路15.5公里,公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引进项目74个,在建项目71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5家。建设多层厂房3万㎡,土地综合利用率明显提升,项目投资强度逐年提高。入区工业企业已达20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8亿元,增长93%;实现税收1.8亿元,增长75%

坚持挑商选资、招大引强,成功引进投资80亿元南翔万商、60亿元苏宁环球、10亿元精艺铜管和新能源客车、5亿元力丰电机、圣志达精密模具、达派箱包等一批大项目。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352个,新批外资项目9个,实际到位内资128亿元、外资5698万美元。引进投资亿元以上和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1个,其中国内500强企业投资项目6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5个。招商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达130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三)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重点工程保障有力。全年先后安排市、区拆迁项目89个,其中已完成市级重点工程项目27个。全区完成拆迁面积达100万㎡。城市建设不断加快。主要水系整治工程扎实推进。褐山花苑等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安置小区物业管理逐步迈入市场化、规范化轨道,小区环境明显改善。累计投资21.4亿元,新开工建设安置房74.4万㎡,竣工56.2万㎡,已安置5587户;开工建设廉租房5.4万㎡,竣工3.1万㎡。完成“村村通”延伸工程4.5公里;鸠兹家苑大阳垾外环路、经一路延伸段、南阳路等道路建设进展顺利。芜宣、芜马高速和芜屯快速通道绿色长廊、十里湿地、军民共建广场等15个“大绿化”工程建成。城区面貌持续改观。积极开展文明街道、社区、单位创建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全面落实市容日巡查、违法建设零报告和重点工程拆迁违建核减等工作机制,全年共查处违法建设335处,拆除面积1.9万㎡。建立了市容管理定岗、定责巡查机制,数字化城管步入正轨,城市道路基本实现管理市场化、清扫保洁机械化。城市生态进一步改善。依法关闭6家违法排污企业,集中整治小炉窑灶296台,银湖、凤鸣湖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全面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

(四)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年投入1.9亿元,扎实推进市、区31项民生工程。整合资源,建立了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新增就业62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险”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区、街、村(居)三级社会救助平台基本建成,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3849人、医疗救助473人、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576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50%以上。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治疗。区计生服务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官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使用。婚姻免费登记、婚前免费医学检查工作有序开展。清水街道“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场地”工程全部达标。全面免除中小学生书本费,在省、市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零费用。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计生家庭奖励扶助、菜市场和棚户区改造、校舍安全工程等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督导考核获省级优秀等次。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平安校园创建成效明显。“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和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稳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进一步规范,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7.6%。裕溪口街道被命名为省级“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创新工程建设示范街道”。集中整治出版物、网吧等市场,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成功举办第七届“裕溪杯”全民健身运动会、“魅力鸠江”新年音乐会等一系列群众文体活动。芜湖少林文武学校运动健儿分别在广州亚运会空手道、世界空手道锦标赛上获得铜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千元就业工程”全面实施。在全市率先完成残疾人机动车置换工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国防动员教育扎实开展,区国动委被南京军区表彰为先进单位。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及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开展,全年调解疑难纠纷191件,成功率达98%。顺利通过全市“五五”普法考核验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四褐山街道和湾里街道金湾社区分别被命名为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官陡街道蓝天社区被命名为省级“绿色社区”。坚持党政领导接访制度,认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化解率达95%,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落实,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六)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在全市率先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市、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72件,政协提案81件,办复率均达100%。深化政务信息公开,政府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认真办理、回复市民心声和区政府网帖1408条,回复率达100%。全面落实政府绩效目标管理与考核,政府执行力明显提高。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八项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得到规范,节约型机关建设不断加强。招投标管理得到延伸,实施政府性招标采购项目118个,资金节约率达 19.4%。预算执行、专项资金和重点建设项目审计不断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完善了编制外聘用人员考核管理办法,聘用人员管理和使用逐步规范。扎实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争先进位意识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得到落实,勤政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经受了区划调整后经济总量削弱的考验,承接了日益繁重的征地拆迁任务,战胜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应对了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5%;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6%;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40美元。财政收入是“十五”末的3.2倍。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 

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巩固。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全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2010年,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是“十五”末的4.1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净增196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6家、高新技术产品58个。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12家、市级8家。鑫龙电器成功上市,5720厂国家级技术中心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实现了我区上市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零”的突破。累计引进工业项目36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5个;实际到位内资112亿元,利用外资1.2亿美元。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亿元,建成区面积达10.4平方公里,规模工业企业已达86 家。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始终坚持二、三产并重发展,全力实施“三产富区”战略。2010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是“十五”末的2.2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1.9%。全区各类专业市场、集贸市场达20个,成交额达100亿元,其中长江市场园、亚夏汽车年成交额分别达60亿元、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十五”末的2.7倍。房地产开发实现了从无到有。累计开发商品房156万㎡,销售面积达121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等产业的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方特欢乐世界接待游客超过210万人次。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全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按照现代化新城区功能布局的要求,高起点编制完成了鸠江区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规、四褐山和裕溪口旧城改造等规划。累计实施征地拆迁项目199个,拆迁面积达400万㎡。累计投资9亿元,建成中江大道、赤铸山东路、神山南路等城市道路13条,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和配套设施日臻完善。累计投资54亿元,陆续开发建设7个安置小区,累计开工建设252万㎡,竣工157万㎡,安置13810户。实施“大绿化”工程50项,绿化面积243万㎡,绿化覆盖率达36%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力实施“城市化”战略。累计投入4.9亿元,全面实施了市、区民生工程36项,惠及城乡居民25万人次。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20元,年均增长11.6%。人口城市化率达70%。新建和改建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先进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区”、“全省平安区”等称号。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明显改变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更多的五年。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跃上了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鸠江区发展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进、社会各界合力共建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鸠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不大,产业结构还不够优,竞争力还不够强;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还不够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还显不足;全民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居民增收渠道还不够宽,创业服务还不到位;少数部门工作创新不够,行政效率低下,推诿扯皮、敷衍了事现象仍然存在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奋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强,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因此,我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率先崛起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富民、强区、和谐”为目标,全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文化引领、城市提升”四大战略,着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促进产业高端化、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将我区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生态型现代化新城区。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努力实现“12851”的发展目标。即十二五”期间,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工业销售总收入达5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万元,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强力推进产业转型。按照“资源集约、项目集聚、产业集群”的要求,加快鸠江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壮大汽车及零部件、金属材料加工、电子电器、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把开发区建成绿色增长引领区、体制创新先导区。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加速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合理布局专业化大市场,全面提升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构建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0.7:59:40.3

强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推进科技创业企业孵化器、文化创意产业园、生物医药研发平台、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继续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尽快培育形成一批研发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鼓励企业加快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水平。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节能环保的重大项目,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及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上取得新突破。到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80家,省级名牌产品16个以上,力争实现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力争到2015年,完成企业股改10家,实现企业上市3-5家。

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科学规划、协调推进、统筹城乡、片区发展的要求,加速形成官陡和清水高端服务业集聚区、裕溪口现代物流商贸区、四褐山和湾里旅游休闲商贸区等特色片区。积极推进四褐山、神山公园提升改造,规划建设大阳垾湿地公园。推进城东污水处理厂和裕溪口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排涝泵站改造,完成区域水系整治和裕溪口堤防达标工程。加快安置房、保障性住房、蓝领公寓建设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加强城市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到2015年,绿化覆盖率达41%,城市化率达80%以上,并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

强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健全覆盖全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实施民生工程,切实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积极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前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区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和体育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对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服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工作重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再创新辉煌的起步之年。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6%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新增就业5000人,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力促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和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鼓励、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品10个。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投入,新增省级企业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家。重点培育有研发投入、研发机构、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促使有限资源向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集中。大力实施企业商标品牌战略,新增驰名、著名商标5个以上;重点支持杰诺瑞、红方包装、华泰仪表等企业争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新增省级名牌产品2个以上,市级优秀产品3个以上。

大力扶持企业发展。认真落实省、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大力实施“小巨人”培育计划,着重从融资担保、技术创新、技改贴息、公共服务等方面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全力支持鑫龙电器、融汇化工、天航科技、绿叶制药、杰锋动力等骨干企业加大后续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积极扶持亚奇、凯德机械等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全年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0家以上。

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扩大企业授信额度。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多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完善上市资源梯队库,加快恒泰有色、中兴机械等企业上市股改步伐,力争亚夏股份近期成功上市。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拓展开发区建设新平台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群。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金属材料加工、电子电器和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联合电子、昌辉汽电、奇瑞装备、日升机床等企业,努力在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完善与提升开发区电器部件工业园、生物药业园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逐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全力推进天航科技、精艺铜管等80个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加快建设,确保新项目开工率达90%以上,确保项目投资到位。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提升发展一期、加快建设二期、启动开发三期”的目标,拓展发展空间,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加大对工业用地的清理力度,实施“腾笼换鸟”,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严格执行环境及能耗影响评价机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强化服务与管理,简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和一站式办结制,确保服务提速增效。

(三)坚持跨越发展,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契机,坚持二、三产招商并重,立足自身独特优势,顺应产业转移规律,更新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发挥国内外知名商会、协会作用,提高招商小分队专业化水平,强化招商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增强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重视引进技术、人才和研发中心,加强与中央企业、国内知名民营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对接联系,着力引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大集团、优势企业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发挥联动效应。围绕产业定位,全力推进城东新区、环机场周边、四褐山和裕溪口旧城改造等三产地块招商,着力引进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专业市场、金融机构、高端商贸业等现代服务业项目,集聚三产发展后劲。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个。

(四)坚持转型发展,构建现代服务业新格局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力推进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二期、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引进1-2个高科技主题公园,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创意品牌。加快发展第三方现代物流基地和生产性专业市场,全力推进南翔万商(芜湖)国际商贸物流园区、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弋江北路汽车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形成规模和效益。引进知名房地产企业开发城东新区,全力推进苏宁环球、万科、恒大等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商品房开发面积和销售面积分别增长30%20%。科学规划建设区级商务中心区,着力引进规模较大、带动力强的现代商贸项目,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依托城东新区金融服务区,鼓励小额贷款、担保、典当、风险投资机构发展,引导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大力发展金融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依托方特欢乐世界、梦幻王国、四褐山公园、神山公园等,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

(五)坚持统筹发展,推动城市形象新提升

强化规划引导,完善规划布局,扩展发展空间。全面推进市、区50个重点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完成拆迁面积100万㎡以上,确保市、区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加快安置房、保障性住房、蓝领公寓的市场化建设,力争全年开工安置房152万㎡、续建安置房95万㎡,确保年内交付使用50万㎡,开工保障性住房8万㎡,竣工5.7万㎡。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全面实施大阳垾水系整治和北咸辛泵站技改工程。全力加快城东新区建设,构建布局合理、便捷畅通的道路网络,完善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大阳垾湿地公园。全面完成12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加强物业管理,改善小区环境。完成万春路、南阳路、祥盛路等道路改造工程。加快建设裕溪口污水处理厂和堤防达标工程。大力推进城乡道路管理养护、背街背巷整治、截污工程等城市维护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加快推进四褐山和裕溪口棚户区改造,着力改善老城区面貌。

强化城市管理,提升文明水平。深入实施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全力做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迎检工作,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继续保持违建查处高压态势,落实核查机制,加大拆除力度,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长”、“零补偿”。持续推进市容综合整治,不断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数字化城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控新的污染源产生,着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六)坚持和谐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新提高

加大投入,大力实施市、区民生工程,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加快建设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就业稳步增长。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五险”覆盖面,完善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各类社会救助制度,实行规范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切实保障困难人员和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积极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强化困难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就学援助,确保弱势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平等教育。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七)坚持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新进步

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创建平安校园,加快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加快推进星辰学校及四褐山旧城改造、东部星城、万春花园等配套学校建设,加强学前教育,促进整体教育水平提升。积极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加强文化和出版物市场监管,着力净化文化市场环境。文化示范街道创建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加强民主管理;加快推进“村改居”社区规范化建设,合理设置城东新区社区布局,积极创建和谐社区;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加快发展,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卫生行业监管,完善疾病控制体系,增强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全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平安建设。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制意识。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创新信访制度和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健全和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及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整合资源,加强城东新区综合保障服务工作。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八)坚持执政为民,狠抓政府效能建设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提高行政效能,以更有效的执行力和更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坚持解放思想,勤于学习,提高研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强化责权利一体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健全责任分解、督办反馈、工作报告、效能检查、行政问责制度,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二是强化工作落实。围绕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大清理力度,提速增效。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推行“一线工作法”,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成效。三是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依法履职、用权,积极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提高依法行政透明度。四是注重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加强审计监督,强化行政监察,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机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江区 鸠江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