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跨越发展的五年过去的五年,是芜湖县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县政府秉承“一届接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芜湖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跨越发展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是芜湖县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县政府秉承“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接着一届抓落实”的好传统,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创新实干,攻坚克难,奋力争先,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县域经济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进入工业化中期的跨越发展。
——这五年,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从2006年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由37.9亿元增长到125.08亿元,年均增长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32.2亿元增长到135.05亿元,年均增长33.2%;财政收入由3.87亿元增长到20.29亿元,年均增长3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8.3亿元增长到66.6亿元,年均增长4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2亿元增长到31.7亿元,年均增长21.4%;进出口总额由747万美元增长到1.65亿美元,年均增长85.7%。县域金融机构达到13家,总量位居全省县域前列。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1.7:47.1:31.2调整为11.6:69.2:19.2。在全省21个一类县经济运行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
——这五年,是大力实施开放战略,发展活力日益增强的五年。全县上下咬定青山不放松,全民动员抓招商,集中力量建设开发区。五年来,招商引资累计到位内资563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7.44倍,实际利用外资2.64亿美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56倍。开发区全面完成西区建设,大力推进东区建设,到2011年,投产企业累计362家,较2006年增加301家,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新能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开发区已成为皖江城市带上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这五年,是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五年。编制完成了覆盖全县的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一系列控规、详规及各类专项规划。县城老城区改造稳步推进,城南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城东产业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5.7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5.8万。新建、改造31条城区道路共35公里,改造县道65公里,建成“村村通”公路580公里。新农村建设加快,规划建设了32个新农村居住区,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逐渐成为新一代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强化城市管理,连续两届荣获“安徽省文明县城”称号,湾沚镇蝉联“全国文明村镇”,六郎镇、陶辛镇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电网改造全面提速,在全省率先完成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加强,完成了8个万亩以上圩口的堤防加固任务,连续三次获得省“江淮杯”金杯奖。
——这五年,是高度关注民生工程,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民生工程从20项扩展到42项,累计投入资金18.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4479元增长到2011年的9600元。城乡社会保障、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深入推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标准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水平不断提高,参合农民累计报销医药费用1.6亿元。在全省率先试点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7%,人均住院药品费用下降39%。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自2008年起,累计开工建设廉租房6629套,交付使用3700套。全面推进就业提升工程、创业富民工程,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积极创业,连续七年在春节期间举办开发区企业用工招聘会,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4万人。强化社会管理,连续十一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平安县。
五年的奋斗历程难以忘怀,五年的发展经验弥足珍贵,我们真切体会到,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开放合作,抢抓机遇,敢于争先,做大做强,并努力做到统筹协调,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开拓进取,勇立潮头,不断健全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密切关注群众切身利益,坚持富民优先,积极兴办惠民实事项目,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必须坚持把团结苦干作为第一法宝,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
二、“十二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全县上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型升级、率先发展、富民强县的主线,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型农村、新型社会建设,顺利完成了县第十次党代会和县十五届人大七次、八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25.08亿元,比上年增长21.5%;财政收入20.29亿元,同比增长4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4亿元,同比增长5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05亿元,同比增长2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6亿元,同比增长3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亿元,同比增长20.3%;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9600元,同比增长1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转型升级,提升经济总量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总量达244家,79家企业产值突破亿元,比上年净增48家,其中10亿元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2.8亿元,增长78.8%。产业特色明显,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58.4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60.9%,增长87.9%。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8个,好帮手车载电子、英派瑞塑料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华星集团的合金钢道岔心轨、凡尔集团的成套采煤掘进机等技改项目研制成功。企业上市加快培育,16家企业列为重点培育企业,恒升机床完成报会前期工作,德摩叉车、昊阳光能两家企业完成股改。强化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熟悉政策,及时兑现企业上市扶持、产业扶持、科技扶持、商标专利奖励、土地使用税等各类奖补资金1.9亿元。注重分类指导,扶优培强,鑫业汽车、永裕汽车等4家企业被确定为全市第二批工业“小巨人”培育企业。荣获全省发展非公经济先进县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进县称号。
——开发区加快转型。围绕扩区升级,新芜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已经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完善管理架构,新设开发区市容分局、法庭。推进场地平整、道路、供水、供电、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竣工标准化厂房18万平方米,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中小项目进入标准化厂房生产经营。加大土地清理和企业“腾笼换鸟”力度,调整、盘活、置换工业用地1632亩,一批重大项目在置换的厂房内先期投入生产,实现边建设边生产。加快省级汽车零部件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创建,启动省级机械通用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建设,荣获“安徽省创新型园区”称号。全年实现税收8.08亿元,增长56.3%,新增投产企业37家、开工企业26家,成功举办开发区企业产品展销会,现场签订采购合同12.2亿元。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连续第四年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新增8家高新技术企业、20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名牌产品。全县申请专利1474件,专利授权1263件,专利申请量、万人拥有专利授权量分别位居全省第3、第2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省第一。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新增注册商标202件,华星集团“铁扇”牌灭火设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实现我县驰名商标零的突破,恒升机床、古德纳克等6家企业的6件商标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招商招工成效明显。转变招商体制机制,实行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全年新增签约项目122个,总投资505.6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正式项目20个。实际到位外资8050万美元,增长45.5%;到位内资168.8亿元,增长35%。重大项目招商取得突破,德力西电气、飞科电器、盾安制冷设备、科逸卫浴设备等一批投资1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相继签约。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成效明显,格林开思茂光学新材料、新辰光电、捷甬达机床等项目成功落户。强化安商服务,扎实开展招工引智,从县直17个单位抽调专人组成10支招工小分队,分赴皖北、河南、四川等地驻点招工,全力做好重点企业用工服务,累计向开发区企业输送上岗员工6000余人。
——三产水平持续提升。市场商贸园区建设加快,苏皖国际商贸城、中鑫钢贸城、皖江大市场等一批专业化大市场建设迅速推进,县汽车维修市场建成投入使用。编制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整合开发旅游资源,被命名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新增农家乐旅游示范点9处,推进阳光生态饮食文化园项目建设,指导阳光半岛大酒店申报五星级酒店、怡龙生态园创建 3A级旅游景区,红杨镇创建全省“最佳旅游乡镇”通过验收。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推动银、政、企合作,先后召开银企对接会13次。年底县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亿元,贷款余额85亿元,分别增长17%和28%,金融机构存贷比达89%,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达88%。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引入山东寿光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筹建泰寿村镇银行,新增股权投资基金1支、融资性担保公司1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加快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完成横岗物流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开工建设万达物流项目,组建了全省首家民营航运集团国用航运集团。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65亿美元,同比增长35.9%,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180家,泰德光伏、禾丰离合器、禾田汽车、永裕汽车等企业出口实绩上升,市场稳定。
——农业保持稳定发展。粮油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 6万亩国家优质油菜生产基地、1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片、4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2万亩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良田等项目加快推进,水稻、油菜种植面积分别为35.8万亩、11.3万亩,总产分别达到17.9万吨、1.63万吨。优化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和方法,棉花、苗木、烟叶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5.5万亩、3万亩和2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菜篮子工程”保障能力稳步提高,新增蔬菜基地3620亩,紫华园、绿晟、华亿绿都等3个市级千亩蔬菜标准园建设初具规模,启动县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选址工作,临时季节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工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升,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1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增长12.7%。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新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名牌农产品,新增国家无公害农产品7个、省名牌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认证8个,“陶辛青虾”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二)着力推进统筹发展,加快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继续完善路网建设,拉开城市框架,政和路、荆山河西路、滨湖大道延伸段完工,三元路、罗福湖路等加快推进,南湖路跨沪渝高速、皖赣铁路桥梁工程竣工通车。杨黄路(宋兴桥至九十殿段)、芜屯路(老收费站至三元段)基本建成,青弋江西河大桥开工建设,农村10座危桥改造工程竣工。配合省市有关部门推进县境段芜雁高速、芜申运河建设,清水河公路桥西幅桥建成通车。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新铺设排水及污水管网31公里,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满负荷运转,日处理污水量达3万吨。完成了23公里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县城至红杨镇、陶辛镇供水管道铺设完成。110千伏梅山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行,皖电东送重要工程、全省首座1000千伏特高压皖南变电站开工建设。县客运中心主体工程封顶,城乡道路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基本完成。
——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当年规划的2272套11.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全部开工建设,城区春江苑、阳光新城、碧园山庄和六郎镇、花桥镇等15个廉租住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年底竣工廉租住房2132套;在建安置房4973套49.24万平方米,年底交付安置房2318套;规划建设5处3500套2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项目。高水平编制规划,5.5平方公里城东产业新城建设正式启动,新城道路、廉租住房、安置房、科创中心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城市建管水平有力提升。城区开发建设速度加快,完成房屋征收1630余户近30万平方米,新开工房地产面积45万平方米,已建成高层商住楼20栋,在建67栋,初步显现出现代城市气息。商品房价格理性回归,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东湖公园正式开园,世纪大道景观廊道建成开放。县公安警务用房建成投入使用。强化城镇管理,坚持“县长上路”制度,开展了“市容整治提升年”活动,数字化城管平台覆盖面由建成区扩大到六郎镇,小区整治、主干道立面改造、农村清洁工程深入实施,并将城区内4处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地块建成临时性免费社会停车场。全县上下全体动员、广泛参与、共同努力,文明创建活动取得积极成效,成功获批第三批“全国文明县城”称号。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加快新农村安置房建设,全县32个新农村居民点共开工建设231幢6473套68万平方米安置房,85%以上于年前交付,安置5300多户。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完成了建设用地置换项目1942亩、增减挂钩试点项目908亩,新增耕地3040亩。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兑现奖励政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6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示范片7个。六郎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省首批2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投资1.5亿元的汤泊河流域治理工程进展顺利,青弋江分洪道工程积极推进。完成了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扎实开展“阳光村务”工作,切实加强“三资”管理,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三)着力推进民生和谐,加速发展社会事业
——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全年投入6.33亿元,实施了42项民生工程,其中省定28项、市定4项、县定10项,在全市考核名列第一并推荐候选全省民生工程先进县。在县定的10项中,完成了迎宾新都等9个城关小区“十小工程”建设;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配齐配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制定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对原湾沚三小进行改扩建,建成1所公办幼儿园;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县公共卫生综合楼主体封顶,六郎、陶辛、红杨、花桥四个镇卫生院预防保健综合楼完工,40个村卫生室完成达标建设;县医院病房综合楼工程完工;县图书馆新馆即将建成开放;完成新华社区、自来水厂周边地块棚户区拆迁改造1.6万平方米;18.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17个村卫生室被认定为“规范药房”;对1.6万名0—6岁儿童进行了筛查,开展残疾抢救性康复工作;免费为2.6万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体检。
——社会事业取得进展。优化教育布局,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城南中学、湾沚一小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陶辛中学整体搬迁,建成22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高考成绩继续跃升,文理科一本达线人数首次突破500人,达线率17.7%,县一中高考学生600分以上者达到110人,位居全市各中学前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公开招聘了55名中小学教师和20名幼儿教师。加强学生接送车辆管理,对全县156辆接送车统一标识并定期考核补助。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芜湖技师学院秋季正式对外招生。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步建立村医进退和保障机制,县级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平稳运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巩固完善,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顺利并轨运行,参合率达98.5%,住院医药费用实际补偿比达48%。完成农村2500座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集中开展了打击“两非”行为等专项整治活动,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强了县、镇、村三级计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广泛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公布了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5个农家书屋和花桥镇文化站全部按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了“激情红杨山”越野车王争霸赛。认真实施减排工作,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业源农业源污染源治理和生态系列创建,陶辛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
——保障体系更趋完善。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运行,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6万人、2.31万人、1.36万人、1.57万人、1.4万人,投入1.3亿元切实解决了1.38万名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问题。推进城乡居民低保一体化,全县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340元/月,保障对象累计达1.7万人。“五保”供养水平进一步提高,集中和分散年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4644元、2100元,湾沚镇、陶辛镇敬老院和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加大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和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力度,全年发放医疗救助资金520万元,惠及1595人;发放临时生活救助资金156万元,救助对象2217户。推进创业富民工作,加快开发区创业园、中法机械商贸城等6个创业基地建设,积极为创业群众提供小额贷款,全年累计贷款9500余万元,其中妇女创业贴息贷款3030万元,直接扶持8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4400余人。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2563家、私营企业441家。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2994人、新型农民培训2657人,新增就业岗位1.3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68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
——社会管理得到加强。以平安建设为重点,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启动110社会联动工作,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成立县群众工作中心,确定22个部门为驻中心单位,协调处理群众工作事项。扎实开展信访社情研判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畅通信访渠道,群众来信来访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3.4%,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称号。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到国务院督查组充分肯定。“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县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成功换届。认真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县档案馆通过国家三级综合档案馆验收,县电子文件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此外,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武装、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四)着力推进法治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民主法制不断加强。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办理县人大议案1件、建议53件和政协提案130件。公开招考录用公务员60名,公开招聘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52名。推进法治芜湖县建设,启动了“六五”普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行政服务中心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年办件量达10万件。完成行政审批(许可)类、服务类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类项目清理工作,精减审批项目25个,取消收费项目9个,全面落实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
——行政效能有效提升。深入开展了“转型升级、率先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明晰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开展了“大走访”、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加快转变机关作风和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发挥县长信箱、市民论坛和在线访谈的“网络问政”作用,畅通公众诉求渠道,回复网民咨询和县长信箱留言2100余条。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试点。加大对财政预算执行、政府投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力度,开展了“审计建设年”活动。强化招投标行为监管,完成政府性招标采购项目679项。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公开和监督,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政务环境进一步改善。
回顾2011年,在宏观环境复杂严峻、制约发展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我们认真研判,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经济社会民生保持了快速稳定和谐的发展势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人大代表充分行使职权、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政法干警和驻县官兵,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在我县创业兴业的投资者、建设者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发展成就振奋人心,但面对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更高要求,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差距:转型升级面临发展空间、资源瓶颈、环境容量等要素制约,节约集约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大项目支撑作用尚未显现,主导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集群没有真正形成;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新形势下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共建共享发展成果还需要新的举措;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少数干部的能力、作风和水平与转型升级、率先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三、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县政府换届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至关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市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县委十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型升级主线,抓住扩大有效投入的关键,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城乡发展转型、社会发展转型,努力实现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8%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带动,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1、扩大有效投入,进一步增强跨越发展的动力
——大力引进龙头项目。加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建设,转变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推进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围绕世界500强、民营企业1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以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着力引进物流、金融、商贸、教育、旅游、中介服务等三产服务业项目。争取全年引进上市公司工业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到位外资突破1亿美元。重视总部经济招商,积极引进企业集团、行业协会组织在我县设立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信息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等机构。进一步强化举措做好招工引智工作,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开拓外地人力资源市场,引进外来劳务人员在开发区就业,以招工促安商,以安商促招商,全年争取为重点企业提供上岗人员8000人。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完善重大项目服务机制,建立项目建设全程帮办代理制,对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成立由县领导牵头的服务班子,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成立由引资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抓的帮办小组,切实为项目建设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服务。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推进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在建项目快竣工,竣工项目快投产,重点推进开发区140个、总投资204亿元的在建企业尽快投产。完善项目建设保障机制,按照投资强度300万元/亩以上、建筑密度50%以上、容积率1.0以上的要求,同时将环保、节能、产业方向、亩均税收等指标与用地指标紧密挂钩,加大对项目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力度,切实提高产出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全年盘活工业用地不少于1200亩。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政策,提高土地使用税奖励标准,引导企业建多层厂房,鼓励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进入标准化厂房。
——积极谋划争取项目。把握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机遇,精心编制、储备一批涉及民生、水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努力在农村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保障性住房、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获得上级更多的支持。做好罗保圩建设前期工作,编制县城防洪体系建设规划,推进安徽机电学院开工建设。着力提升政府融资平台经营水平,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和服务,加强银企对接,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继续引进县外金融机构,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大力支持小额贷款、担保、典当、股权基金等金融企业规范发展。
2、主攻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跨越发展的产业基础
——做优做强优势产业。用足用活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激励政策,集中有限人力物力财力,聚焦突破。壮大高端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支柱产业,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产业链配套,加速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完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制定产业链建设规划,做大产业群,提升竞争力。加快推进德力西电气、飞科电器、盾安制冷设备、科逸卫浴设备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取早竣工、早投产。推动开发区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行业领军企业。
——扶持培育中小企业。深入实施工业企业“小巨人”培育工程,逐步形成重点企业与中小企业梯队发展的格局。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亿元企业突破10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30%以上。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实施技改项目35个以上。支持凡尔集团、迅能汽车、英派瑞、古德纳克等企业上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资产、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兼并、收购等途径,加快组建产业集团,“走出去”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全力支持恒升机床股份做好上市报会工作,加快德摩叉车、风云科技等企业上市培育步伐。
——加快完善载体功能。全力推进新芜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努力打造皖江示范区中的“核心区”和“先行区”,争取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挂牌,全年新增开工企业40家、投产企业35家。优化园区配套环境,建成南湖路延伸段、经一路、经二路,新建阳光大道延伸段、东区经五路,进一步畅通开发区东区路网。开发区科创中心建成投入运营,开工新建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按照“集聚、集群、集约”开发、“政务、商务、服务”配套的要求,围绕引进项目落地开工,提高服务效率,探索开发区发展、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组建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申请专利1200件以上,专利授权1000件以上。更大力度推进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创建博士后工作站和实验室。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以上。在住房、子女就学、薪酬补贴等方面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参与修订、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支持恒升机床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省著名商标5件、省名牌产品3个。省级汽车零部件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通过验收,省级机械通用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期基本建成。
3、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增强跨越发展的支撑
——提升农业发展能力。继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5万亩水稻高产创建,加快推广超级稻种植。继续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增蔬菜基地面积2000亩,建设蔬菜基地直销店,让“菜园子”直接对接市民“菜篮子”,加快建设县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和临时季节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城镇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努力降低蔬菜交易成本和价格。实施“大绿化建设年”活动,确保用两年时间再造3万亩苗木,引进苗木花卉业龙头企业来县发展,重塑芜湖县“苗木基地县”品牌。加快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水产跨越工程。
——优化农业产业化层次。积极引进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工商资本投入农业领域,争取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家以上,新增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2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以上。积极创建农产品品牌,申报认证绿色食品5个以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镇村布点规划,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进一步调整优化新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积极稳妥推进撤村并村工作,着力打造“选址科学、规模适中、设施配套、服务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加快推进新农村安置房建设。整合各种涉农资金集中投入,以土地整治整村推进为抓手,实施村庄整治,改造农村危房,创建优美乡村。抓住国家和省、市加大水利建设的难得机遇,加快推进汤泊河流域治理工程、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联圩并圩工程,继续开展农村沟渠湖塘清淤疏浚,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建管体制改革,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
4、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增强跨越发展的竞争力
——推动旅游业实现突破。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开展旅游招商推介活动,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观光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品牌,确保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加快旅游项目建设,争取怡龙生态园获批3A级景区,加快蟠龙寺改造,启动利海文化生态园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
——发展生产服务业。加快苏皖国际商贸城、中鑫钢贸城、皖江大市场建设,力争建成投入使用。引进和培育具有现代物流服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推进林安物流城、万达物流园建设。启动110千伏南湖变、殷港变改造工程,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培育新兴服务业。推进城乡综合信息化建设,积极引进信息咨询等新型信息服务业项目。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积极争创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智慧芜湖县”,发展“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着力拓展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研发创意等服务领域,加快引进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推动制造业向集约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
——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强社区服务业的规划和发展,积极发展健康、医疗、养老、社区、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提升商业服务能力,加快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大知名大型购物中心招引力度,引进知名品牌零售超市1家以上。大力发展宾馆、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争取阳光半岛大酒店五星级挂牌,南湖宾馆正式营业,实施东湖宾馆改造。
(二)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1、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完善县域总体规划、九连山茶场垦地合作产业园区规划、城东产业新城产城一体化规划、县城近期建设规划,提高规划档次和水平,引领城市发展。加快完善城区路网,完成小康路、罗福湖路、三元路、永平路等道路建设。全面推进城东产业新城建设,加快中小学校、中医院、廉租房、公共租赁房、水系景观、道路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建设进度,开工建设芜湖南路铁路下穿拓宽改造工程,加快县国防动员指挥用房、公共卫生综合楼建设。启动县城自来水厂二期5万吨/日扩建工程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县客运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编制完成县城公交规划。着力提高绿化亮化层次,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加快省级生态县创建步伐。
2、加快中心镇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湾沚镇建设经济、生态、文化强镇,加强与芜湖主城区的对接,进一步提升六郎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加快推进陶辛镇亲水型生态旅游业、红杨镇生态运动健康产业、花桥镇物流和木器包装业发展,建设各具特色、独具魅力的产城一体的新市镇。继续推进县城到各镇之间的十分钟快速通道工程,提升中心镇承载水平。加快杨黄路改造建设,确保10月份完工。开工建设红太路,改造六方路,完成村村通公路32公里,建成青弋江西河大桥、南塘桥、利民桥。加快危桥改造、县乡道维修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各镇镇区污水处理厂。积极协调推进芜雁高速、芜申运河、清水河公路桥东幅桥、三荻公路马园河桥建设,支持发展水运经济。
(三)坚持民生为先,着力推进社会建设
1、促进文化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开展“文明创建提升年”、“市容整治规范年”活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镇、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图书馆新馆正式投入使用,并免费对外开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城乡文化活动,努力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坚持重大项目带动,启动县规划展示馆(博物馆)、文体中心、黄梅戏剧团演艺基地、红杨汽车休闲运动文化产业基地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
2、推动创业富民。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加快创业载体建设,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强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推进县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健全镇村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实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推进农民和城镇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务工等非农收入。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3、强化社会保障。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待遇。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困难群众价格补贴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发展慈善事业。切实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市场价格监管,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加大投入,实施43项民生工程,在实施省、市确定的民生项目基础上,县初步确定县城文明创建巩固工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工程、棚户区拆迁改造工程、城市公交工程、保障居民“菜篮子”工程、中小学接送用车安全工程、县中医院迁址新建、城乡道路维护安保工程为县财政投入的为民办实事工程。
4、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教育均衡,保障教育公平,优化城区中小学校布局,改善城乡教师结构,建立偏远艰苦学校师资力量保障机制。县城南中学、湾沚一小建成招生,新建六郎镇、陶辛镇2所公办幼儿园。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巩固低生育水平,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利益导向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完善统计制度和体系。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进老龄工作,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5、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做好新一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推动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等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推进依法治县,强化“六五”法制宣传教育,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坚持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健全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建设平安芜湖县。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工作,提升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水平。
(四)坚持勤政廉政,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一届政府肩负着抢抓机遇、承接转移、转型升级、率先发展的历史使命,面临的责任重大、面对的考验严峻。我们将认真谋划未来五年发展,实施转型升级、产业强县、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开放合作、和谐发展六大战略,努力将芜湖县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芜湖市域发展的新城区、县域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使全县经济更加繁荣,城乡更加秀美,居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将新一届政府打造成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务实政府。
1、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提高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质量。认真听取吸纳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健全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清理。完善政府管理制度,整合服务资源,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各阶层各团体自我服务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完善政府决策程序,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公共管理决策机制。
2、全力服务群众。致力建立服务型政府,建立联系群众制度,增强宗旨意识,真情服务基层。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政府投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充分发扬民主,推动政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培育公民社会。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热点,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接受群众监督。
3、提高行政效能。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全面推进政府管理方式方法的转型。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简化办事程序,理顺工作流程,精简会议和文件,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倡导各项工作都要用心、用情、用力,坚决治庸、治懒、治散。坚持和推进一线工作法,实现重心下移。开展机关中层干部评议活动,切实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完善岗评考核机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服务机制,做好电子政务审批的应用与延伸,加强县、镇、村(社区)服务中心(点)建设。
4、加强廉政建设。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力度。深入开展纠风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招拍挂”、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对腐败案件坚决查处,对腐败分子坚决严惩。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紧”行政支出,“松”民生投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坚持政府性资金审计全覆盖。加强政府内部监督,严格行政问责,坚决查处失职渎职、行政不作为等行为,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良好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芜湖县已进入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形势催人奋进,前景令人期待,让我们在中共芜湖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倍加珍惜芜湖县发展的难得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崛起势头,倍加珍惜精诚团结的浓厚氛围,倍加珍惜和谐稳定的大好形势,保持加快发展的激情,坚定率先崛起的信心,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推荐访问:芜湖县 政府工作报告 芜湖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