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关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南关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重大项目集聚落位,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投资拉动、项目带动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累计实现亿元以上开工项目2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25个,50亿元以上1个,形成商务、商业总面积150万平方米,建成高端商务楼宇50余栋,引进商家企业2000余户。一大批项目的落位建成,全面提升了城区形象,有力拉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升级,增添了发展后劲。中东集团、亚泰富苑等大型商业销售企业不断壮大;吉电股份、爱尔眼科等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纷纷进驻;安利公司、吉林大药房等总部型企业相继落位;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金融服务类企业快速集聚;亚泰大街、解放大路、南湖大路等经济隆起带初具规模;重庆路、新天地、卫星广场等特色商圈日趋繁荣。传统商贸业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楼宇经济和民营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预计到年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2亿元,同比增长25.5%,是2006年的2.4倍;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1亿元,同比增长21%,是2006年的2.9倍;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2亿元,同比增长30%,是2006年的3.3倍;引进内资25亿元、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分别是2006年的2.5倍和2.3倍,经济运行保持了稳步推进,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过去的五年,是新城开发势头强劲,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南部新城建设作为拓展发展空间、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任务。以规划为先导,高起点、高水平制定完成了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规、核心区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进一步明确。累计投入30多亿元,完成了前进大街等31条43.9公里道路和64.5公里燃气、热力、供水、通讯等配套管网建设,“五纵五横”的路网框架基本形成。累计投入120亿元,征收整理土地15平方公里,为项目落位和新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广州恒大、香港钜城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竞相入驻,中海国际社区、绿地中央公馆等41个商业商务、金融地产、行政办公、社会公益类项目相继开工,发展优势、人气商气、集聚效应正在形成,大开发、大建设的帷幕已经拉开。
——过去的五年,是老城改造快速推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优化人居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东安屯、大马路及周边区域连片开发,东湾半岛、万晟现代城等一批高档小区相继落成,累计改造面积230万平方米,10余万居民受益,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区品位,扩充了商用空间。累计争取资金35亿元,完成了繁荣路、大经路等78条道路的新建、改扩建和大中修,三环路以内巷道基本实现硬覆盖。率先启动“老旧散”小区改造,建成西四小区、达顺小区等6个示范标准小区;深入实施拆违工程,累计拆除违章建筑1.4万处、45.5万平方米;高标准打造了南湖大路、自由大路等6条精品街路。绿化、美化、彩化、亮化多层次推进,累计新增绿化面积77.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1.1%;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深化环境卫生综合改革和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推行大小保洁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首创“一步工作法”、“居民自治物业管理”等成功经验,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为全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积极创建文明城做出了突出贡献。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投入资金1.4亿元,完成了5万平方米政府保障房建设,为1084户困难群众提供了住房保障;投入资金5亿元,累计完成712栋、358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惠及居民6万余户,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创业就业渠道不断拓宽,累计开发就业岗位7.2万个,实现新增就业6.2万人。居民养老、医疗、失业等各类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助残、扶老、救孤、济困等活动全面开展,低保群众、大病患者、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累计投入2.3亿元,实施了办学条件改善、校舍安全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被省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验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累计投入3200万元改善基层卫生服务环境,率先进入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行列。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始终保持低生育水平。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以社区艺术节为载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南关特色品牌;健身人群不断扩大,进入国家全民健身先进城区行列。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惠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区任务圆满完成,荣获全省2006—2010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区荣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基层平安创建扎实到位,群防群治经验在省市推广。“一把手大接访”和“积案化解年”活动深入开展,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妥善化解了企业改制、涉法涉诉、土地征收等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生产、食品、交通、消防、城市基础设施等安全责任制严格落实,重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社会局面更加稳定有序,辖区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稳步提高。
——过去的五年,是政府效能有效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主要抓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政府工作人员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经济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破解难题和服务民生的能力不断提高。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能力有效提升。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部门承诺有效落实。高度重视区长公开电话、局长接待日和读报、读网工作,累计办理群众投诉4.5万件,办结率达到100%,社情民意通道更为畅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制度,不断强化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资金的监管,政府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推动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强化了街道在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社区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整合优化应急资源,有效预防和妥善应对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抵御风险、化解矛盾、管理社会能力有效提高。
与此同时,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武装、双拥、人防、红十字、地方志等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立足区情,奋发图强,求真务实,勇于进取,先后获得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等国家、省、市荣誉一百余项。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推动思想解放,才能使南关的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实现发展速度和增长方式的提升跨越;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改善民生,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必须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持之以恒地强化作风建设,才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持续健康地向前推进。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驻区各部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和离退休老同志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对政府工作给予关心帮助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为南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过去五年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空间不足,经济总量不大,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财政支撑能力不强,一次性收入比例过高,刚性支出压力较大;南部新城产业支撑能力、辐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形成;城区功能不够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创新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压力依然较大;政府自身建设和软环境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建设现代化城市中心区的关键时期。应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风险同在。从宏观形势上看,经济增速缓慢回落与物价较快上涨交织在一起,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就长春市而言,由于各城区功能定位趋同、产业业态趋同,相互挤压产业发展空间,竞争将十分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要想加快发展,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要牢牢把握“南企北进、南资北移”的利好趋势,紧紧抓住省、市大力实施“三动”和“双拉动”战略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功能优势、环境优势和南部新城的集聚带动作用,站在更高起点,乘势而上,积极而为,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培育创新能力,凝聚工作合力,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按照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三动”战略,突出“服务业立区”,全力构筑以高端商业、商务、金融、文化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强力推进南部大开发、北部大提升,全面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区,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
主要奋斗目标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本届政府任期末,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000亿元,引进资金累计突破26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省城区前列。
——壮大主导产业,打造服务业强区。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大力实施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5年内累计开发建设亿元以上项目300个,大型商务综合体等龙头项目达到30个,对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积极推进传统商贸业更新换代,加快现代商务、现代商业、金融保险、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经济比重达到95%以上,初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传统服务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服务业强区地位基本确立。
——加快南部开发,打造魅力新区。立足南部新城主战场,以规划为先导,形成功能合理、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规划体系;着重引进金融保险、星级酒店、品牌百货等新兴服务业,形成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规划区域内土地整理基本完成,并积极谋求扩大开发空间;中央商务区、金融总部集中区初具规模,产业支撑能力初步形成,行政中心地位日益稳固,生态型功能优势逐步凸显,财政收入达到全区总收入的40%以上,新增居住人口突破15万人,吸引力和承载力不断增强,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推动功能提升,打造宜居城区。结合适宜创业、适宜居住、适宜发展这一目标,更加注重城市内部的调整改造,实现城市管理与产业发展、功能提升的有机结合。基本完成建成区主、次干道改造,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完成二次供水、小锅炉房并网等更新改造;完成整片棚户区和夹馅棚户区改造任务;绿化、美化、彩化、亮化再上新水平;“老旧散”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标准化小区达到80%以上;以网格化管理为主体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更加完善。有环境、有品位、有形象、有效益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新风貌充分彰显。
——致力民生改善,打造和谐南关。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新增财力的70%全部用于民生事业。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率先进入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区行列;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加强,医疗保障水平有效提升,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人口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增就业实现5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实施农民收入倍增工程,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法治南关创建全面推进,“六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为民政府。新一届政府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作亲人,努力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应民而出,安危冷暖为民而系,确保政府工作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普遍意愿。在思想上,自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在行动上,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与民争利,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在能力上,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工作中,要把富民利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事业,让全区人民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
三、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南关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做好当年工作对完成未来五年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5%,突破22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9%,突破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突破130亿元;引进内资30亿元,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实施省级服务业试点区为契机,着力促进服务业大发展。认真做好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实施工作,积极争取省、市相关政策,重点围绕探索加快现代商业、现代金融集群式发展的有效模式,细化试点方案,落实保障措施。制定完成《南关区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全区服务业发展方向和发展布局;完善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政策引导,重点推动楼宇经济、街路经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壮大财政实力。楼宇经济重填充。依托华贸国际大厦、成基铂寓等已建成楼宇,重点引进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总部企业,年内引入规模企业100户以上,填充商用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培育千万元纳税楼宇5栋,力促商用空间尽快得以利用、投入运营。街路经济重特色。牢固树立城建经济理念,发挥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融合互动作用,结合重庆路、大马路、永春路等街路改造,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打造一批精品街、特色街、专业街,以街带面培育经济繁荣街区。民营经济重扶持。民营经济是我区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要积极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浓厚氛围,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为主、市场推动,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年内新孵化企业30户以上,培育进入全省千户成长型企业库6户,民营企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经济运行重效益。在注重培养各种经济竞相发展的同时,要努力促进财税增收。要把税收征缴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掌握新形势下税源增减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不断创新税源管理方式,坚持“抓大不放小”,千方百计涵养税源、挖掘税源、保护税源,做到应收尽收。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在民生及社会事业领域给予资金倾斜的政策,积极争取更多资金支持,确保可用财力稳步增长。
(二)以开展“项目建设年”为抓手,着力加快重大项目推进。坚持把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以项目大建设带动经济大发展。年内重点推进以大型综合体为龙头的亿元以上项目77个,力争开工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对42个续建项目,要进一步落实包保责任,全力破解难题,尽快向前推进。信达东湾半岛、省电力大厦等进展顺利的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年内实现竣工或部分竣工;长春国际金融中心、恒和广场等存在问题的项目,要积极协调化解难题,年内实现开工建设;恒大御景、绿地中央墅等续建高端住宅项目实现竣工并形成效益。对35个新建项目,要以城市综合体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协调服务,完善前期手续,尽快奠基开工。积极促进钜城国际中心、金茂翠泉源等项目快速推进;积极配合三个标志性建筑和已拿地的源溪冠城、传奇鼎盛中心等项目完成前期手续,年内确保4个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综合体大项目开工建设。对38个在谈项目,要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做好规划论证,尽快拿地落位。紧密保持与远大集团、广东万晟、伟峰实业等金融、商业综合体和龙头企业总部的协商洽谈,尽快确定项目选址和设计方案,年内争取落位20个以上。
(三)以打造城市新中心为目标,着力推动南部新城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重点制定市政综合管网和交通设施等一系列规划;着手进行绕城高速公路以南区域的规划研究,为南部新城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推进土地整理。重点解决一至六期土地征收遗留问题;积极完成伊通河综合治理区域相关地块的土地征收;加快推进七期土地征收整理,保证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做好纳入计划的21条道路的开工建设,实现通车29.7公里;完成供水、供气、供热、通信等16公里的管线铺设任务;力争完成66万伏高压线改线工程。强化招商选资。以新整理土地和新建成商务楼宇为依托,全年引进20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包装推介5个城市商业综合体,提升南部新城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着眼于功能配套。有计划地推进光明公园续建;引进一批高品位的医疗、文化、学校、养老等服务机构,提高南部新城的综合服务功能。
(四)以强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为载体,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年内完成永春二期、地勘院等4个地块11万平方米、1116户居民的回迁任务;长大二期、幸福街等5个地块实现开工建设;新民胡同、珲春街等4个地块力争完成征收。对田家大院、东天街等21个夹馅棚户区,分类实施招商开发、公用服务设施建设和硬化铺装。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新建公平路等5条道路,完成永长路、近埠街等23条道路大中修,有计划完成三环以内的断头路、瓶颈路改造任务;密切配合推进地铁一号线、亚泰大街和二环路快速路建设等全市重点工程。积极协调改造城区供水管网、老旧供水设施和高危燃气管线;并网改造7座小锅炉、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5万平方米。继续整治“老旧散”小区,完成气象小区、滨河小区等5个住宅小区的综合改造。全面提升城区形象品位。重点打造繁荣路等10条标准化街路;提高南湖大路、解放大路、伊通河沿岸亮化水平;完成4条新植街路、3块新植绿地、7处彩化景点、11条彩化街路的绿化美化,打造卉香花园等6个绿色宜居社区,形成一批精致、独特、新颖、靓丽的城市新景观。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升优化生态环境。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联动”的网格化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城市管理无缝常态化对接。按照精细化、专业化、特色化、常态化标准,加强市容环境保洁,主要街路清扫基本实现机械化;强化对重点商圈、居民巷道和城乡结合部的卫生保洁;雪后第一时间完成清雪的道路数量增加到104条;进一步加大户外广告牌匾巡查和监管力度,实现二、三级街路牌匾规范化管理;保持对废品收购站、露天烧烤、渣土抛撒等城市管理顽疾的严管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各类私搭乱建和占道经营行为。
(五)以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着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和民办教育,年内完成曙光小学、文庙小学和柳明幼儿园改造,启动实验学校建设。加快卫生信息化步伐,年内新建10万份居民健康档案;扎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完成中西医结合医院回迁和村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做好富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选址工作;慢性病管理进入省级示范区行列。继续强化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启动科技进步考核;协调省市科技部门,联合创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广泛开展以社区文化艺术节为载体的社区文化活动,塑造和推广一批群众性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文化体育阵地建设,年内推进区文化馆、图书馆、教体中心建设;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利用人文旅游资源,大力扶持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推动区域经济、文化的互动发展。
(六)以促进惠民利民为根本,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年度《民生行动计划》,推动民生改善向纵深发展。规划建设区民生大厦,提高服务民生整体水平。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年内完成5万平方米建设任务;继续实施“暖房子”工程,高质量完成430栋、20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年内组织人力资源交流会12场,展示创业项目200个,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新增就业8000人;整合就业培训资源,建立“大培训”工作格局。继续扩大社保、医保覆盖面,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筹划建设区救助中心,做好慈善救助,全力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启动区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引入社会服务机构运作模式,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积极开展扶残助残行动,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快改造薄弱社区,通过新建、改建等多种方式,力争在两年内完成9个社区用房的改造任务,实现社区办公用房全部达到省市标准。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启动红咀子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八一村等农民新居建设,探索农民变市民相关保障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七)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社会矛盾不断集聚,不可控和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当务之急。我们要把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健全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转变街道工作职能,推进工作重心下移,建立和完善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长效机制;把更多的精力、财力、人力、物力投向基层,努力壮大社区力量;探索推进社区公共服务改革,延伸社区服务触角,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要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体系。严格落实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积极做好排查、走访、沟通、化解,年内力争理顺解决一批、稳定控制一批信访案件;认真开展区长公开电话、局长接待日和读报、读网工作,实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经常化、制度化、即时化。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机关和街乡干部要经常深入社区、村屯,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民情、解决诉求、化解矛盾,坚决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乡。要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大社区防控、重点部位防控力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消防安全整治,狠抓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健全应急运行机制,确保全区安全形势稳定。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启动实施“六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区,继续完善“法律六进”活动,深化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要加强道德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村屯”活动,不断提高辖区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形成平等友爱、互帮互助、融洽相处的社会风尚。
(八)以实现人民满意为宗旨,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新一届政府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要让人民满意,就必须勤谋善学、科学决策。政府全体人员要大兴学习之风,学理论、研经济、知区情,准确把握当今社会发展态势,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凡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我们都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努力打造负责任的政府。
要让人民满意,就必须提高效能,真抓实干。要大力简政放权,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围绕各项目标任务,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落实,强化作风、脚踏实地抓落实,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抓落实,把心思凝聚在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在做工作上,把本领运用在促发展上。凡政府做出的决策部署、凡政府承诺的各项事情,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坚决履诺,坚决兑现,努力打造办实事的政府。
要让人民满意,就必须强化责任,依法行政。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推行绩效管理,严格考核奖惩。要强化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推动政府各部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打造靠得住的政府。
要让人民满意,就必须创优环境,廉洁从政。要重心下沉、工作下移,主动为基层、群众和企业服务,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千方百计化解矛盾,切实抓好政行风评议和“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对政府公职人员的教育,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干净干事、廉政勤政的形象取信于民,努力打造信得过的政府。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新征程,要求我们发展要有新思路,落实要有新举措,工作要有新成果。我们深知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人民的期望殷切而厚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务实重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南关区 南关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