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乐陵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时间:2023-05-12 09: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2011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2011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同全市人民一道,紧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乐陵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乐陵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1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同全市人民一道,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节点型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扩总量、壮财税、调结构、惠民生”工作主线,高扬“抢抓机遇、跨越发展”主基调,同心同德,奋力攻坚,圆满完成了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进入了发展提速、后劲增强、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一、以跨越发展为中心,速度质量快速提升。表现在总量和结构上,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亿元,增长1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5006亿元,增长40.02%;两税收入6.12亿元,增长2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60元,增长15%。人均居民储蓄达到10700元,增长15.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955.630.5,形成了“工业加速膨胀、服务业快速提升”的发展格局。在国家货币政策趋紧的形势下,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00亿元,比年初增加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3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荣获2011年度金融生态环境A级县。表现在经济运行上,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产值400亿元、利税44亿元,分别增长35.9%33.4%37.5%;工业用电量3.4亿千瓦时,增长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30%,万元GDP能耗为0.78吨标准煤,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400吨,同比分别下降3.7%和2.5%,工业效益、要素投入和资源环境呈现出良性和谐发展态势。着力化解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实现进出口总值2.1亿美元,增长17.8%,其中,自营出口1.5亿美元,增长9.2%。在CPI持续上涨的背景下,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5亿元,增长21.8%。表现在对外影响力和发展吸引力上,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金麒麟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泰山体育器材制造技术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中谷淀粉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省科技厅认证,新型健身器材、制动摩擦材料和高档建筑五金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获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国强集团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洁能商标通过中国驰名商标认证,国强五金配件和白鸽和面机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我市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县”、“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优质小麦吨粮田百强县”、“国家级枣树良种基地”、“黄三角高效生态农业冷链产业科技示范工程试点县”,获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二、以项目建设为基点,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4+3”现代产业体系。突出产业发展、产业合作、产业招商三大重点,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增长23.8%。在招商引资上,先后6次赴天津、深圳、东营等地举办招商活动。中再生集团投资的鲁北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银座集团投资的商贸城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或即将投产;以国强集团有机农业为主体,实现了与北京二商集团的成功合作。在企业扩张上,先后有年产10万辆碳纤维自行车、XPE多功能运动垫、I-dong全民在线运动、金麒汽车工业园、国强五金工业园、磐古工业园、飞达集团生鲜蔬菜储备库等28个企业扩张项目竣工投用或安装设备。“双十”企业对工业增加值和利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37.6%36.4%。在工作推进上,制定了“8+N”产业推进机制,为每个产业设立了不低于1000万元的发展基金。深入开展了“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严格执行项目包保责任制等工作制度,黄三角会展物流中心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7个项目列入德州市重点项目,国强年产30万套智能锁项目列入全国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改项目,8个项目列入省1000个重点转调项目,全市项目开工率达到96%、达产率达到46%

三、以城乡统筹为手段,发展载体更加坚实。从优化发展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入手,加快推进城市及园区建设。编制完成了新城区18.6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和11.2平方公里的8个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完成了城区主干道路建设改造工程,新铺设供排水管网、供气管道、雨污管网20公里。从拉大框架、提升功能入手,完成了315省道、新西环建设改造及绿化工程,将城区面积向西向南拓展了26平方公里,新增城区绿化面积46.5万平方米。启动了五里冢、路家、商业局家属院、粮局家属院等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工程,崇圣公园及地下人防工程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进一步理顺城市供热体制,城区集中供热新增20万平,达到130万平,基本实现了城市建成区集中供热全覆盖。日处理能力200吨的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一库、两厂、一网”城乡供水系统平稳运行。客运总站成为德州市唯一一个“省一级客运站”。从两区同建入手,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全市25 个社区并居点初具雏形,居住区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原拆原建、边拆边建、自拆自建”的杨安镇崔刘模式成为德州市的典范。把乡镇产业园区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强力支撑,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共改造建设特色产业园区40个,其中工业园区16个,农业园区18个,服务业园区6个;新发展农村合作组织36个,飞达集团即将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加大路、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投入,农村生产、生活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新植树木750万株,乡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四、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抓手,民生事业全面进步。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幸福乐陵。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把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累计投入2552万元启动了农村中小学楼房化建设、义务教育图书配备、城区学校集中供暖等重点工程,新一中预计今年暑期可实现招生。健全完善了末位淘汰、全员聘任、绩效考核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8处中学通过德州市规范化学校验收,全市德州市级规范化学校达到31处。高考本科一批上线183人,军检上线409人,分别实现了同比翻番,增幅均居德州市各县(市、区)第1位。从提高群众卫生医疗水平入手,市财政投入3169万元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并完成了新农合二次筹资,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项重大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成为全省、全国典型,被国家卫生部评为2011年度信息化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全国“十佳”。强化人口计划生育阵地建设,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合法生育率达到91.1%,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4.7100。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创业、创富、谋发展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体育、广播电视、统计、审计、物价、气象、老龄、人防、史志、民族宗教、民兵预备役、档案管理、政府法制、应急管理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投入2743万元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居民参保率、覆盖面均居德州市各县(市、区)第1位。全年新增就业7130人,征缴企业养老保险金1.36亿元,比去年增加5000万元,再创历史新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了每人每月240元和85元,所有乡镇(街道)、社区和15个企业分别建立了慈善协会和慈善工作站,五保供养、优抚安置、社会救助步入规范化运行的轨道。两次为机关事业单位调高津贴补贴,平均每人每月增加300元,为4009名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资168元。在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上,建立健全了“信息预警、矛盾调处、责权分明”的信访管理体制,全年信访结案率达到 100%。加大了对黑恶势力、农村宗族势力、“村痞村霸”及扰乱项目建设、企业正常经营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强化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力度,安全生产事故起数、经济损失分别同比下降7%16.7%,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市。

五、以提升理念为切入点,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切实提高抓机遇、用机遇的能力,靠实干、实绩争取上级支持,全年在黄三角开发、节能环保、农业、水利、卫生、公共设施、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8956亿元,其中无偿扶持资金1.0956亿元,扶持贷款1.8亿元,总量居德州市各县(市、区)首位。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引进了莱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外地金融机构,通过深入开展“金融环境百日集中整治行动”累计清收和化解现金不良贷款49笔、1.24亿元。特别是市人行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实施了低点差额准备金率政策,增加可用信贷资金1亿元,为农村信用社办理支农再贷款1.6亿,拉动农村信用社增加信贷投放5亿元。积极探索工作落实机制,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党政一体化等工作机制,切实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26个部门40项审批事项实现在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健全完善了“一门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制度。以落实机关作风建设“八条禁令”为手段,积极推进作风集中整顿常态化,机关作风显著改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的统揽全局、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理解帮助,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乐陵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与人口大市之间的矛盾、财源基础弱与基础设施建设大投入、项目建设大发展、民生改善大提高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市的客观市情,产业结构不合理、聚集度不高、缺大少强仍是制约我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大局观念和责任心有待增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市政府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集中精力予以解决。

2012年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承启年。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黄三角战略深入实施带来的战略机遇、德滨高速通车及济乐高速和德龙烟铁路的开工建设为乐陵开放发展打开了大门,多年来发展积聚的产业优势、品牌优势为乐陵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乐陵“扩总量、壮财税”的紧迫任务又要求我们必须超前谋划、积极应对。全市上下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在新一轮区域竞争发展中勇立潮头、脱颖而出。

按照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建设“黄三角区域性节点型经济文化高地”的目标,牢牢把握“扩总量、壮财税、调结构、惠民生”的主线不动摇,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实施重点突破为手段,以现代产业体系为载体,以新城区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调整优化发展布局,整合资源要素,夯实发展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在约束指标之内。重点是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大培强主导产业,夯实发展基础

把培强七大主导产业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总抓手,进一步完善落实工作推进体制机制,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聚集度高的县域产业发展体系。

(一)推进工业提速膨胀。把工业作为培大增强主导产业、引领支撑发展的着力点,深入推进工业强市第一战略。一是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以泰山高科技体育产业园为载体,以I-dong在线运动、碳纤维赛车、瑞克服饰、XPE新材料等项目为支撑,放大国家体育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体育用品检测中心“三大国家级中心”的科技平台优势,做好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向企业效益和产业核心竞争力转化,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拓展产业领域。二是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优化。以规模扩张、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自动化、信息化为推进路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引导金麒、国强、磐古等骨干企业通过引进新工艺、技术改造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巩固市场优势。2012年上半年确保威格尔全钢子午轮胎项目一期60万套投产,年底前确保金麒扩建、国强高档智能锁、磐古工具二期等项目投产。三是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区域化工产业的转移,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产业壮大升级,积极争创“全国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密切关注央企、国企新能源投资动向,加大新能源产业培育力度。

(二)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做大农产品(食品生物)加工业。以希森、星光、飞达等国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康师傅食品存储加工园、调味品工业园、金丝小枣交易城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上半年投产见效;力促国强、星光与北京二商集团合作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六和畜禽宰杀肉食加工、金丝小枣生物科技园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2012年,力争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德州市级4家。二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扎实推进国家千亿斤粮食工程的基础上,扩大国家级枣树良种基地示范园、省级金丝小枣标准化示范园、碧霞湖生态园、有机蔬菜示范园、枣菌示范园等10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模,规划建设好马铃薯、调味品等六大蔬菜基地,力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力争新建、改扩建畜牧业示范场20家,超额完成德州市“双百工程”考核任务。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力争2012年增加认证产品20个,飞达调味品、鲁西牛肉等农产品入选第二批黄三角农业冷链产业科技示范工程,并进入黄三角“名优特产”行列。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农村规范化管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领域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抓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培育,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着力点,开展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四是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农林水各类配套扶持资金,深入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孟家灌区改造、跃马河治理等重点工程,力争丁坞水库、红云水库获得上级批复。加大饮水安全推进力度,启动龙泉水厂二期建设,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任务。

(三)推进服务业扩容增量。加快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力争全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占GDP的比重达到31%。一是健全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全面启动“两高一铁”出入口物流园规划建设,坚持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相促进,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设计、科技信息、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引进律师、会计、评估等专业服务业,合理布局生活性服务业。结合枣节等节会活动,着力打造“快乐休闲、养生天堂”的旅游品牌,在抓好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启动枣林、碧霞元君故居等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培育丰富旅游元素,活跃开拓旅游市场,年内争取碧霞元君故居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继续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引导企业走专业化、集聚化发展道路,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二是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根据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科学规划、高标准启动新蔬菜市场建设,规范建材市场、金丝小枣交易市场、银座商城的运营管理,优化市场周边环境,构筑宽辐射、大流通格局。协调推进德龙烟铁路客货运站场建设,力争郑店火车站交通物流园区工程列入全省场站建设计划。完善农村交通物流分拨中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交通物流“个十百千”工程实施,确保2012年底11处乡镇物流站和128个农村物流店全部投入运营。进一步完善乐陵市长途客运站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乐陵枢纽城市地位。三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用活国家消费政策,引导群众树立新的消费理念,扩大居民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信息通讯等服务性消费,逐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激活农民消费潜力。四是扩大出口规模。依托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大对现有外贸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外贸出口企业争取国家扶持资金,扩大产品出口。发挥海关预录入分中心的窗口作用,引导重点出口企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帮助泰山、马克力德、飞达等企业设立境外营销中心,积极拓展对外贸易领域和空间。依托我市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招引大型外向型企业入驻,扩大出口企业队伍,增加出口产品种类,力争年内自营出口达到1.6亿美元。坚持境外活动与境内突破并驾齐驱,着力破解利用外资难题,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

二、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积聚发展后劲

(一)进一步扩大优质投入。以七大产业为重点,整合资源要素,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年内七大产业实际完成投入保持30%以上的增幅。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精心做好包装策划,力争更多符合上级政策、符合“4+3”产业发展方向、对全市经济建设有深远影响力和强劲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挤进国家、省和黄三角战略盘子。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推动资源要素在项目上向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聚集,在环节上向龙头企业聚集,在区域上向有龙头企业带动的基地聚集,围绕企业增效、财源增长培育一批产品前景好、运行机制活、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实体。深化土地增减挂钩,争取土地点供指标,建立低效用地退出机制,治理违法违规用地,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土地,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继续落实市级领导、政府部门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制和现场办公制度,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定期督查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力争提前竣工运营、投产达效。

(二)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一是树立大招商意识。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总量、激活存量的主路径,牢固树立“大招商、快发展,小招商、慢发展,不招商、难发展”的招商理念,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加强对上、对外的沟通交流和感情联络,广交朋友、广结人缘、广搜信息,真正形成“领导带动、全民出动、活动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全民招商格局。二是明确招商方向。围绕“4+3”主导产业体系,认真研究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推进规律,主攻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投资规模大、财税贡献多的大项目、好项目。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转移机遇,加大对国内外500强企业、国家产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攻关力度;抓住台商投资重心从沿海省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加强黄三角政策的宣传推介,积极承接台资企业的产业转移。瞄准发达地区商会、协会组织,积极实施定向招商活动,放大招商扩散效应。三是强化招商队伍建设。选拔培养眼界宽、信息灵、懂经济的人员充实到招商队伍,突出七大产业工作小组、骨干企业、领导干部等招商主体,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质效。四是完善招商机制。坚持“8+N”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协调推进机制,修订完善并严格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评比,年终一总评”制度。五是兑现招商政策。健全完善以投资强度、资金到位率、工程进度、创税能力和就业安置为评价标准的考核监控体系,严格奖惩兑现,切实奖出干劲、奖出激情、奖出干好招商引资的欲望和冲动。

(三)加快推进企业扩张步伐。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导金麒、华乐、泰山、希森、星光、磐古等骨干企业在装备更新改造、技术革新、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加快推动科技成果的研发、应用和转化,年内争取2家企业列入国家工信部工业升级重点项目,5家企业列入省转方式、调结构1000个重点扶持项目,新增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各1个,省级科研平台4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进一步擦亮“品牌乐陵”这一金字招牌,年内争取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新增“省长质量奖”企业1家、“市长质量奖”企业2家。

三、集聚资源要素,筑牢城乡发展平台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快构筑“一个中心、三级结构、十字轴线”的格局,打造现代城镇体系,夯实跨越发展载体。

(一)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打造跨越发展的龙头。以拓展城市空间、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为重点,集中物力、财力、精力,加快城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德滨高速出口至城区的景观大道;全面启动完成西二环路、规划五路西延、高科路西延、创业大道北延、挺进西路改造等路网建设,搭建起新城区发展框架。启动跃马河、汇源大街西侧等水系改造,实施新建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完成文昌变电站、污水处理厂、雨污管网、供水管网等配套建设,提升新区承载力。以西城街道高家等5个村安置拆迁改造为重点,加快启动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以黄三角会展物流中心、义乌商贸城等重点项目作为引爆点,启动人民医院、人防指挥中心等配套工程规划建设,逐步完善城区卫生、教育、居住、商业、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功能。以老城区与新城区对接融合为手段,以挺进路绿化改造及管网、电网、电站配套设施建设,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着力点,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按照“减增量、消存量”的原则,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二)提升园区载体功能,打造跨越发展的高地。用足用活上级“一区多园”政策,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推进改造升级;进一步修订完善规划,围绕项目建设需求,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着力做好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建成主干道路16公里,铺设雨水管网21公里、污水管网10.5公里;按照“两区十园、多点支撑”的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绿色生态经济园区,打造招商引资新载体。

(三)积极实施重点突破战略,激发跨越发展的潜能。深入实施“突破郑店”战略,加快推进省道248郑店段拆迁改造及“五纵五横”路网主干路征迁工作,启动“引水入城”以及供水管网、垃圾转运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朱集镇旅游振兴工程,启动旅游观光路、渠畦配套工程建设,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城镇面貌。以丁坞、杨安镇、黄夹等区域为重点,依托区位、交通、商贸物流、产业等特色优势,高标准推进城镇化建设,逐步改造黄商路、大庆路等县乡主干公路,努力使全市乡镇街道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功能设施更加完备、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

(四)加快推进“两区同建”,巩固跨越发展的基础。遵循“尊重群众意愿、建新必须拆旧、用地符合规划”的原则,扎实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路、水、电、医、学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新社区的公共服务功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强化政府监管,保证社区工程建设质量。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多渠道培植乡镇产业园区发展,新上一批种养基地、农副产品深加工、农村商贸物流等项目,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力争年内新增省级特色产业乡镇1个,市级特色产业乡镇3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3个。

四、加快推进财源建设,提升财政实力

(一)抓重点,壮大主体财源。统筹考虑企业对财税的实际贡献、自身发展潜力等因素,重新筛选排定“双十企业”,培强骨干财源,力争年内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0家。对在建骨干财源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措施”的原则,实行一对一帮扶,破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尽快投产达效,形成现实财源。

(二)抓基础,培强乡镇财源。研究制定推进乡镇财源建设的新政策、新机制,调动乡镇加快财源建设的积极性。以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乡镇园区、各类创业基地为依托,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配套,落实好上级扶持政策,激活农村能人、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创业主体,发展一批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集聚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扶持优势成长型中小企业裂变发展。

(三)抓征管,强化综合治税。严格落实各项增收措施,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巩固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健全财税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税收分析,科学掌控税源,堵塞征管漏洞,做到应征尽征。加强对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等重点税种的征缴管理。认真研究国家营业税改革政策,提前做好调研论证,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支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严格按照“保民生、保重点”的顺序安排好财政支出,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切实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五、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升发展支撑保障能力

探索研究新形势下投融资机制,积极化解总量小、财税弱与加大加快投资之间的矛盾,以金融创新为手段,构筑产业推进、企业膨胀、项目建设和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

一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对上,以黄三角建设专项资金、上级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争取为重点,认真研究省两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强化与国家部委、省市厅局办的联系。对外,广泛采取举办政银企恳谈会、金融超市、产业集群融资促进等活动,强化与外地金融机构、民间投融资机构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外地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对内,学习研究、正确运用国家货币政策,引导鼓励各商业银行进一步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拓展融资主渠道。

二是创新投融资方式。广泛采取BTBOT等融资方式,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城乡建设领域,缓解财政资金不足的压力。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中心的作用,制定完善金融服务企业战略发展计划,抓好企业家俱乐部、中小企业金融顾问等制度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在稳健货币政策形势下规模发展、抱团融资。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财政资金与银行资金、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实现聚集放大功能。鼓励各金融机构探索生产设备抵押、商标权抵押、土地流转收益抵押等贷款方式,创新金融产品,丰富金融服务内容。

三是创优金融生态环境。以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年”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清欠力度,健全金融维权联席会议、部门联合清收等机制体制。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打击力度,进一步优化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各金融机构牢固树立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严格信贷审批程序,从源头预防各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

六、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突出文化引领作用。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开发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启动文庙孔子文化园、孙轶青艺术馆、金丝小枣博物馆、新烈士陵园等重点工程,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做好I-dong在线、国强亚联文化旅游度假村、枣文化主题公园、市博物馆、义乌国际商贸城工艺品街等文化产业项目申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当枣都先锋”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文化活动,精心办好《好客山东(乐陵)贺年会》、金丝小枣节等重大节庆活动。

二是加快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探索多渠道投融资、多元化办学的教育投入机制,加快新一中建设、农村校舍楼房化改造和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改扩建进度,进一步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健全教师跟踪比较评价奖惩、城乡教师工作交流制度,提升教育质量,力争2012年高考军检上线人数突破500人,在德州排名上升4个名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力争逐步覆盖村级卫生室;进一步完善人事制度、财政补助、绩效考核等配套改革。全面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抓好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居民健康一卡通发放全覆盖。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夯实农村、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三大基石”,改进计生服务机制,加强外流人口服务管理,充实计生执法力量,完善计划生育星级化管理办法,提高人口合法生育率,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三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解决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规范社会救助制度,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加快社会综合福利中心建设,推进乡镇敬老院改造、升级,不断提高敬老院管理水平。全面完成市人力资源中心和各乡镇(街道)劳动服务中心改造建设,加强与高校、职业学院培训合作,提升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促进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

七、进一步创优环境,激发发展活力

一是打造快捷高效的服务环境。牢固树立“企业第一、项目至上”理念,继续推进一线工作法、现场工作法,明确项目服务单位、责任人,加强绩效考核,加大奖惩力度,打通“中梗阻”。以提升服务效能为核心,加强“两个服务中心”建设、提升“两项服务职能”:集中金融、工商、税收、行政审批等涉企服务职能的单位部门开通“经济服务窗口”,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阳光下作业、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对入驻企业项目的服务效率;将原行政服务大厅改造为社会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整合民政、卫生、教育、劳动、司法等公共服务职能部门开通“便民服务窗口”,切实提高对群众服务效率。加大纪检监察力度,继续贯彻领导干部“八条禁令”,坚决查处曝光涉企“三乱”和吃、拿、卡、要等破坏环境的反面典型,从严、从重、从快打击阻挠施工、影响项目建设的黑恶势力。打造“绿色通道”工程,坚决治理、严肃查处、彻底根除以收费为目的的各类上路检查行为,为加快发展凝聚人气、赢得商机。

二是创造安全宜居的生态环境。严格项目准入,杜绝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两高一低”项目落地。强化资源型项目监管,依法强力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督促乐源热电公司完成脱硫设施改造,坚决关停浪费资源严重、污染严重和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项目。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领域污染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将上级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牢牢控制在约束范围之内。做好德惠新河等主干水系、德滨高速等交通干线及新建道路绿化、农田林网建设,提前完成黄三角高效生态林业建设任务。继续加强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加快推进乡镇社区污水、垃圾处理等配套项目建设。

三是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坚持把群众路线贯穿社会管理工作全过程,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建立完善适应不同群体、多元化的新型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机制,畅通公开电话、网上信访等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形成源头防范、受理疏导、帮助解决的大信访工作格局。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健全网上舆情引导机制。加强新型经济、新型社会“两新”组织和新兴媒体管理,增强研判工作的敏感性和科学性。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分子。重视人防民防和应急知识普及,做好应急预案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机制,突出道路、消防、化学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关于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机遇,新的形势,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当好五个表率、提高五种能力”,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

当好勤奋学习的表率,提升服务发展能力。把学习当成良好的习惯,大力倡导谦虚好学、学以致用的学风,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突出学习重点,改进学习方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努力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最新成果,深入研究国际经济走势、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切实增强判断形势、驾驭市场、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当好开拓创新的表率,提升破解难题能力。弘扬善于创新、敢于突破、勇于超越的干事精神,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努力营造支持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环境。善于运用辩证的工作方法办事情、做决策、想问题,既统筹、全面,又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善于把上级精神、外地经验同乐陵实际相结合,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把握机遇、寻找突破口、谋划发展方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发展中遇到的矛盾、难题和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敏感性问题,不推诿,不扯皮,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有针对性拿出解决的预案,积极稳妥地尽快解决。

当好高效服务的表率,提升工作落实能力。秉持科学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对乐陵发展高度负责的政绩观,大兴朴实执着、真抓实干之风。坚决摒弃“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漂浮作风,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发展上,把功夫下在搞服务上。强化“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纳税人、善待纳税人的良好风气。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牢记宗旨,一切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实际、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全社会形成以民为先、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良好风气。强化行政问责,大力整治庸、懒、散等突出问题,提高行政执行力。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2012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完成时限,加强检查督促,严格考核奖惩,在强力执行中推进工作落实。

当好民主决策的表率,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坚决执行市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工作合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工作,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加快管理创新,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工作高效运转。

当好勤政廉洁的表率,提升廉洁自律能力。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建设节约型机关。在土地出让、重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财政供养人员招聘等所有容易引发腐败的领域,一律严格程序,公开操作,绝不打招呼、批条子。强化审计、财政监督和行政监察,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能投诉等制度,进一步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切实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确保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行政责任追究,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真正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乐陵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前景美好,使命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为加快建设繁荣昌盛、文明富裕、安定和谐的幸福乐陵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乐陵市 政府工作报告 乐陵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