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2月25日在区七届二次会议通过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12年的工作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2月25日在区七届二次会议通过,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2月25日在区七届二次会议通过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的工作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围绕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强区、赶超进位的总体目标,全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区、生态立区战略,真抓实干,奋力赶超,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3.2亿元,增长16.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3亿元,增长57.1%;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72.9亿元,增长2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1亿元,增长18.3%;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5.07亿元,增长3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亿元,增长3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11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15元,增长20%。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强化“无中生有抓项目”理念,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开工建设各类项目465项,总投资690.1亿元,其中新建370项、续建95项;亿元以上项目106项,比去年增加41项;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1.5亿元,增长41.7%。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持领导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引进中国航天万源国际集团、福建圣诺集团、中国水电建设集团等企业,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2项,拟引进资金299.5亿元,到位资金144.28亿元,增长262.97%。加强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中小河流治理、节水改造、人饮工程、电网改造等一批项目完工运营。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着力壮大“液体经济”、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能源化工等产业,全力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6亿元,增长25.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8个百分点。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64项,其中亿元以上55项,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2.8亿元,增长86.4%。青啤一期20万千升啤酒、荣华公司技改、敦煌种业种子加工等57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或即将投产,承威3000台专用车、珠峰30万辆电动车等47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6亿元,新建园区道路55公里、给排水管网76公里、供电线路40公里;启动建设满家滩工业小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黄羊工业园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程顺利实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规划,科学谋划核心区城镇体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布局,编制完成各乡镇总体规划。加强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金色大道通乡镇、通行政村、通示范点道路139公里,金色大道绿化106.82公里;完成渠系配套工程446公里,建设高低压输电线路121.5公里,开工建设加油站4座。加快核心区现代农业发展,在金色大道沿线建成羊下坝五沟村日光温室、高坝镇勤丰生态养殖小区等16个设施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区级示范点,武南镇西寨村黄冠梨等8个特色林果业区级示范点,永丰镇永丰村全膜双垄玉米沟播等5个高效经济作物区级示范点。开工建设金沙金厦、金羊松涛等新型农村社区23个9959户,建成小康住宅示范点24个602户。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石羊河流域后期治理,改建黄羊灌区干支渠道25.56公里,实施田间节水面积15.54万亩;向下游调水蔡旗断面过流量2.738亿立方米。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10.22亿立方米以内,工业和生态用水比重进一步提高。加快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大力开展“三北”五期、退耕还林等生态项目建设,加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区等重点区域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启动洪水河沿岸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建设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5.6万亩、通道绿化412公里、封(山)沙育林(草)5万亩,义务植树524万株。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强化工业点源和农业面源监管,大力整治城乡结合部和G30等主干道路沿线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积极实施农田综合整理项目,建立区级土地流转试点10个,荣获“全国国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模范县(区)”称号。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种植业夏秋比由2011年的30:70调整为15:85,大幅压减井水灌区小麦种植面积,小麦种植主导地位首次被高产高效作物代替;马铃薯、中药材、万寿菊、甜叶菊等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达57万亩;农田节水技术面积达100.7万亩,成为全省第一个推广高效节水种植技术面积过百万亩的县区。全面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发展设施农牧业4.7万亩,新增特色林果11.6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65个,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65%。大力推行“储藏加工+运输销售”营销模式,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5家,新认证绿色产品4个,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7家。积极推广农业新机具新技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扎实开展“双联富民”行动,加快张义山区扶贫开发,“下山入川”工程移民3002人。发放惠农补贴资金3.12亿元,农民人均受益415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3.34亿元。培训农民23.8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2.6万人,创劳务收入27.21亿元。
──现代服务业活力增强。编制完成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启动实施天梯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规划,加快沙漠公园、凉州植物园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白塔寺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培育旅游精品线路,加快发展特色旅游,全年接待游客2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64亿元,同比增长43%。开工建设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天马文化产业园暨摩天轮主题公园,完成投资3.9亿元。加快市场体系和物流园区建设,新建、续建商贸流通项目33项,完成投资8.9亿元,新圣园家居汇展中心、黄羊畜禽交易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建成运营,北京购物中心、金城奥莱建材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80家,改造提升配送中心2个,建设基层邮政服务所8个,建成城区蔬菜直销店14个。发放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957万元,家电产品销售数量和补贴资金位居全省前列。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0.9亿元,增长14.6%。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81.67%。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5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6.3%,高考录取率达到77.8%,比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学前教育、中小学校舍建设、校车安全工程顺利推进,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4所,全区36所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全部开通接送班车。加快科技创新,实施省部级科技项目10项,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申请专利135项。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凉州三院妇儿专科业务楼,建设规范化村卫生室89个;新农合报销比例达70%。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8‰,农村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3.6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功举办全区首届农民运动会和第四届凉州民间文艺大赛,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5.5万户,建成乡镇(社区)体育中心5个。重视人才和就业工作,引进工业、规划等高学历紧缺人才94人,培训失业人员、城乡妇女等创业主体12类2141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城乡低保对象3.23万户8.32万人,保障五保对象4533名,发放救灾及社会救助资金1.82亿元。全面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认真做好信访积案化解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强化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和市场、物价监管,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武装、双拥共建、机构编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调查、档案管理、气象服务、防震减灾、区志编纂、妇女儿童、老龄工作、残疾人事业等都取得了新进步。
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为民承诺办理的“10件实事”,已全面落实。一是新建廉租房1689套8445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00套6000平方米、公租房7000套433040平方米,发放租金补贴6275户1481万元,改造农村危旧房7500户;二是新建中小学校舍32595平方米,资助贫困学生13467名;三是顺利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率达96.32%;城镇新增就业11875人,安置高校毕业生733人;四是新增数字电视用户6647户,累计达到7.03万户,建成金羊、高坝等8个乡镇农村数字影院固定放映点;五是解决了武南、永昌等7个乡镇46个行政村7.63万农村人口、1.63万名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六是建设农村公路46项206.77公里;七是建成凉州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营;八是在23个乡镇、1个街道安装120个点位的视频监控系统,建成12个监控平台;九是全面完成区殡仪馆新馆基础设施建设;十是争取投资1亿元,完成五和乡胜利村、谢河镇五中村等12项土地整理项目。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效能风暴”行动,坚决整治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和行政效能提升。修订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和重大决策程序规则,深入推进普法和依法行政,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清理执法主体138个,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和便民服务,新精简行政审批事项52项,累计精简1378项,精简率达到82%;各职能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在乡镇、街道建成便民服务大厅。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狠抓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强化财政资金项目跟踪审计,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74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对53个部门、行业政风行风和机关效能进行了民主评议。
各位代表!2012年是我区建设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群众受益最多的一年。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凉部队、武警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凉州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实现凉州转型跨越发展,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形势,用发展的思路谋划工作,在推进改革、加快开放中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首要任务,向上争取和对外招商并举,搭建平台和强化服务结合,以大投资促进快发展;必须坚持把城乡融合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途径,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必须坚持把工业突破作为推动发展的主导方向,资源配置更多地向工业倾斜,政策措施更多地向工业配套,加快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工业体系,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必须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保障,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深入推进流域治理和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坚持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推动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推广主体生产模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村活跃繁荣、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最终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幸福;必须坚持把求真务实作为推动发展的坚强保证,把握发展规律,改进工作作风,攻坚克难,真抓实干。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弱项指标多,在全面小康社会23项指标体系中,我区人均GDP、城镇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7项指标实现程度不足60%,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预测为67.7%,虽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国近15个百分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二是经济结构层次低,工业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拉动产业、带动投资、增加税收的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较少。三是农业结构仍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特色高效经济作物规模小,设施农牧业效益有待提高。四是部分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资金渠道单一,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还需大力加强。五是财源基础依然薄弱,财政保障能力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亟待提升。六是政府个别部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机遇意识、廉政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同性、前瞻性、创造性不够,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作风,勤勉工作,锐意进取,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2013年主要工作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根据区委的部署,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强区、赶超进位、构建和谐的目标,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区、生态立区战略,培育壮大“液体经济”、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加工、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速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16年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之前在全市、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247亿元,增长15.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增长32%;工业增加值达90.5亿元,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4.8亿元,增长18.5%;大口径财政收入达18.78亿元,增长24.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6.73亿元,增长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00元,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450元,增长22.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责任指标以内。
(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扎实开展“项目带动行动”,认真落实“3341”项目工程要求,力争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320项,亿元以上项目110项,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增长35%。一是加强项目谋划争取。把握投资导向,做优项目储备,做实项目基础,重点在“液体经济”、循环经济、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谋划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树立大资源大市场观念,坚持以土地换项目、以资源换项目、以市场换项目。二是全力抓好重大项目。争取杂木河毛藏寺水库、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国电2×350兆瓦热电联产等续建项目按期完成投资任务;全力推进荣华公司技改等重点项目投产达效。积极配合西气东输三线、干武铁路二线、金武高速公路、武威城区供水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发挥“领导效应”,完善扶持政策,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争取引进知名企业5-8户,力争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0项以上,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环境优势,落实“一项一议、一商一策”措施,努力营造招得来、留得住、建得成、快发展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
(二)以区域性优势产业为支撑,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深入实施“多极突破行动”,坚持引项目、找矿藏、建园区、育产业、创品牌、增效益,力争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0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增长18.5%。一是着力发展“液体经济”首位产业。充分发挥中国葡萄酒城品牌效应,主攻葡萄酒、扩大啤酒、稳定白酒、发展酱醋、壮大饮品,把以葡萄酒酿造为主的“液体经济”培育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加快莫高国际生态酒堡和年产3万吨葡萄干酒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青啤二期40万千升啤酒生产项目,争取青啤一期20万千升啤酒、威龙公司10万吨葡萄酒堡项目投产达效,提升皇台、武酒品牌效应和市场份额;鼓励支持酱醋、饮料产品品牌化运营,建设“液体经济”配套的彩印、包装制品等项目。二是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全力实施拉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项目,加快推进凯帝斯年产5000台电梯等装备制造项目、响水河煤业和酒钢天威500万吨洗精煤等煤炭加工项目、荣鑫达15万吨甲醇汽油等化工项目、达利公司五期扩建等食品加工项目、中电黄河上游公司等13家企业536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着力建设产业集聚中心和基地,加快推进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技术应用产业园、中国航天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威海万丰武威建筑机械制造基地、武威南煤炭集疏运中心、信发武威氟化工产业园建设,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利用和沙漠风光电项目。在3-5年内,培育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特色化工、特色食品等3个百亿级产业链,打造武威工业园区、武威装备制造与新能源产业园等2个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园区,荣华公司发展成为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三是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兴工担保公司和园区开发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积极策划包装一批融资项目,大力争取银行信贷投资,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安排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全面落实工业园区税收减免返还、土地出让金返还等扶持政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道路、给排水管网、供电线路建设,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6亿元以上。推进工业园区整合,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和考核评价体系。争取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申报升级为省级工业园区,加快建设武威荣华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加速推进满家滩工业小区建设。依法清理园区项目闲置土地,着力提升园区土地利用率、资金密集率、项目开工率、土地产出率。四是不断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步。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健全完善跟踪服务机制,落实重大项目互保共建和域内企业互为市场措施,切实保障企业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0个百分点。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中型企业社会责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各项指标任务。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循环经济战略平台,争取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加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招商力度。加快推进黄羊工业园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武威工业园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加快青啤、威龙、皇台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建设。
(三)以城市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工业新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向,创新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模式,加快核心区建设,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是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和经营。以增强城市整体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为目标,不断创新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经营的新机制。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加快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步伐。加速推进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管好用活国土资源,加强土地市场管理,抓好土地收购储备经营,确保土地资源有序开发和充分利用。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修订完善全区新农村建设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核心区新型农村社区总体规划,制定交通、生态、农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各类专项规划。加大镇区道路、供排水、供热、供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整合项目资金,优化布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金色大道连接城区、工业园区、重点小城镇、旅游景区、新型农村社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点道路,新建、改造核心区交通骨架网络120公里。建设石岭水厂、宏化水厂等供水工程,完成金色大道、金武高速沿线电力线路迁改工程,加快雷台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进度。四是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农民集中居住、生产生活分离、功能配套完善、社区管理规范的要求,着力抓好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做到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美观适用。在金色大道、G30沿线等重点区域,打破乡镇村组区划界限,采取迁村并点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支持新建、扩建1000户以上区级示范社区。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实行差异化补助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和创新,提升社区整体功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四)以节水造林治沙防污为重点,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生态屏障行动”,加快建立“国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凉州。一是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加快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推进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三北”防护林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完成生态造林2.5万亩、封山(沙)育林(草)3万亩、通道绿化300公里、新育苗木0.5万亩、义务植树510万株。建成洪水河百里生态经济长廊,沿岸林地面积达到24万亩,区域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四禁”规定。二是强化水权水价管理。加快水利改革试点,科学编制水资源利用规划,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用水结构,培育完善水权交易市场,落实分类水价措施,确保年度总用水量控制在10.22亿立方米以内,西营专用输水渠向下游调水1.3亿立方米。推广全膜垄作沟灌、膜下滴灌等技术,建成高效节水农田100万亩、旱作农业30万亩,创建全省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三是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和城镇污染减排,努力提高污水处理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循环利用率达到64.5%以上。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积极创建生态乡镇和绿色单位。继续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在金色大道、G30等主干道路沿线创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示范乡镇。
(五)以结构调整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调结构、促增收、修公路、兴水利、建新房、抓扶贫,全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努力打造示范村、建设示范园、培育示范户。到2016年,实现“户均2亩棚、人均1亩经济林”的目标。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牧业4万亩,新增特色林果12万亩,发展中药材、万寿菊、甜叶菊等大田高效经济作物56万亩,饲用性甜高粱2.5万亩。压减大田平作玉米20万亩,井水灌区基本实现小麦“零种植”,大力压减山水灌区小麦种植面积。二是着力提高设施农牧业效益。抓好区域布局、园区建设、标准化生产和市场营销,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模式,积极引进推广山东黑牛等设施农牧业高效名优品种。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50个,创建标准化养殖场20个;沿金色大道新扩建精品设施蔬菜区级示范园区、标准化养殖区级示范场(小区)各5个。三是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积极开展“特色林果业标准化建设年”活动,重点发展酿造葡萄、黄冠梨、枸杞等优势品种,在金色大道、G30等主干道路两侧努力建设200米以上特色林果产业带。每个乡镇至少建成千亩以上示范园区1个;全区新建2000亩以上特色林果区级示范点5个,区级示范点面积突破2万亩。四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认真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大力推广“储藏加工+运输销售”营销模式,引进知名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2-3家;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个1000亩以上、2个500亩以上土地流转示范点。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5个以上,培育2-3个区域性知名品牌。积极引进、研发、推广农业新机具、新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抓好玉米秸秆青黄贮,支持创办规模化秸秆青黄贮加工运销企业20户。五是推进扶贫开发。扎实开展“双联富民”行动,继续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加大沿山沿沙区贫困片带扶贫开发力度,巩固提升“张哈”片省级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建设成果。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就业创业素质,输转劳务22万人以上,劳务收入达到25亿元。
(六)以物流业和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交通战略通道和人口密集、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一是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工业品、农副产品、生产生活用品物资配送中心建设,加速推进国药集团西北区域物流中心、黄羊公铁联运物流中心、金沙物流园区建设,抓好致力万嘉国际广场、3万吨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等项目。鼓励支持购物中心、连锁经营、网络购物等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建成北京购物中心、副食杂粮豆制品产销市场等商贸中心或专业市场。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实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项目,加大景区宣传促销力度,巩固人文旅游资源成果。加快天马文化产业园暨摩天轮主题公园建设,加大天梯山石窟、百塔寺、沙漠公园等景区景点开发力度。充分发挥中国旅游标志、中国葡萄酒城等品牌优势,着力打造集历史文化、沙漠生态、观光农业、绿色乡村和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300万人(次)以上。三是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完善政银企协调机制,加大银企项目对接力度,提高授信额度落实比例。继续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确保贷得出、用得好、还得上。积极创建全省“双联惠农”贷款工作示范区,争取纳入试点范围。壮大兴工、兴农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积极扶持上市企业,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切实提高金融支撑发展的能力。四是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扶持发展社区服务、物业管理、中介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提升信息化水平。
(七)以财源培植和税收征管为关键,着力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税务主管、督查保障,完善社会综合治税管理机制,确保超额完成年度收入目标,不断提高财政保障水平。一是加强财源培植。积极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和骨干项目,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壮大骨干财源群体。加大财政补助、贴息等扶持力度,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园区融资争资,引进培植大项目大企业。二是加大征管力度。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完善收入监控体系,健全协税护税机制,严格落实收入征管部门工作目标责任。严厉打击偷、逃、抗、骗税行为,完善非税收入管理,确保应收尽收,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三是优化支出结构。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要求,进一步规范预算支出管理,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各项民生支出及时到位。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跟踪监督,坚决杜绝截留、挪用项目资金和惠农资金等问题。四是推进财政改革。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加快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公务卡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国有资产监管,严格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实施资金使用管理全过程的绩效评估问效,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群众。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车安全、校舍安全、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等工程,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坚持创新驱动取向,加快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交流合作,加大农民先进适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力度,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认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和个人进行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三是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公民健康教育,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建成区急救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规范化管理,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率达73%以上。四是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健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确保顺利通过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示范区验收。五是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物管护,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力度。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村(社区)文化中心等文体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文化市场执法监管,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六是加强人才和就业工作。以专业人才、高新人才、急需人才为重点,着力抓好人才引进工作。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发展,落实全民创业各项优惠政策,深入推进“全民创业行动”。提升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水平,积极鼓励扶持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创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七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做好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健全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落实优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大力发展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启动运营凉州区中心敬老院。继续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分配管理,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八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加强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院、文明楼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
按照群众所需、当年办结的原则,集中力量办好10件实事:一是解决7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二是实施“下山入川”工程移民2000人。三是新建廉租住房1600套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00套1万平方米、公租房1万套60万平方米,发放租金补贴5800户1200万元;改造农村危旧房7500户。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建新型农村社区10000户以上。五是新建、改建中小学校舍3万平方米,建设乡镇幼儿园15所,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改扩建中小学4所;资助家庭贫困学生5000名。六是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开工建设黄哈公路。七是建成乡镇(社区)体育中心6个、村级篮球场20个;金色大道沿线建成13个乡镇数字电影固定放映点。八是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45户、蔬菜肉食直销店20个、农资放心店2-3户,改造“万村千乡”农家店60家。九是实施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科技惠民示范项目,完成高危人群筛查8000例。十是高标准完成土地整理6万亩。
(九)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抓手,努力建设平安和谐凉州。深入实施“和谐构建行动”,坚持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权相结合,提高社会管理和建设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信访渠道,完善司法、行政、人民调解联动的工作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般性矛盾纠纷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切实加强社会管理,精细化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人性化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网格化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多元化推进打防控机制创新,制度化推进社会矛盾解决。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在各乡镇、街道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和平安创建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依法有序开展宗教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力度,预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强价格监管,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大力加强“六五”普法,加快依法治区进程。高度重视社区和“两新”组织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控,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社会风险预测管理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有效预防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十)以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目标,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坚持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一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始终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法定程序履职尽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工作监督,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主动听取和吸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二是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认真落实重大事项社会听证、公示和专家咨询制度,促进各项决策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深化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政府的各项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三是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大力推进工作作风转变,加大奖优、罚劣、治庸力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工作,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对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重要决策、重大项目、民生实事的督查督办,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严格执行项目审批、资产处置、资金使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工作制度,加强民生资金监管。加大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是百万凉州人民的共同期盼。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努力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