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潞西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时间:2023-05-12 11: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各位同志: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市人大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2008年,在州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潞西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潞西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市人大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2008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亲临潞西视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努力克服频繁的自然灾害,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坚持科学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亿元,同比增长12.1%(以下均为同比)。人均生产总值8501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3.73亿元,增长26.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7亿元,增长25%。外贸进出口总额8.11亿元,增长24.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4亿元,增长25.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88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5.74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67亿元,分别增长7.3% 16.5%2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4亿元,增长46.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8%

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4亿元,增长6.7%;实现增加值9.61亿元,增长4.9%。粮、糖、茶、畜四大传统产业继续得到巩固提升。粮食播种面积53万亩,产量15.46万吨,产值3.2亿元;甘蔗种植面积21.47万亩,产量87.46万吨,产糖8.97万吨,产酒精0.82万吨,产值2.1亿元;茶叶种植面积14.89万亩,投产面积7.03万亩,产量6505吨,产值0.65亿元;大牲畜存栏5.16万头,出栏1.29万头,肉蛋奶总产1.9万吨,畜牧业总产值3.58亿元。冬农开发成绩斐然,种植面积21.1万亩,实现总产值1.34亿元。以竹子、咖啡、奶水牛、晾晒烟、石斛、核桃为主的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经济效益日趋明显。林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实现林产值1.87亿元,增长8.5%。森林防火取得连续十年无重大火灾的好成绩。编制了《潞西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和《潞西市林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并通过初审。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完成工业总产值20.12亿元,增长14.5%;实现增加值6.22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08亿元,增长6.3%。矿冶、电力、建材、生物食品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遮放贡”米、“后谷”咖啡和“勐巴娜”、“云宏”、“德凤”系列品牌茶等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升。德宏东方硅谷多晶硅项目开工建设,卓信硅厂一期生产线、红海硅厂、奥环水泥二期生产线、德宏后谷咖啡公司年产3000吨速溶咖啡粉一期生产线、遮放贡米公司年产3万吨精米生产线等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永利发3万立方米竹胶板生产线、海柯生物公司番麻皂素和甾体激素加工厂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弄另电站建成发电,500千伏德宏—博尚、轩岗输变电工程建成送电,龙江电站、芒里电站、万马河电站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潞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调整)和《潞西工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整)通过省级评审。

服务业发展加速。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1亿元,增长17.6%。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勐巴娜西珍奇园4A级景区和勐焕大金塔已成为潞西龙头旅游景区。金孔雀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总体规划和法帕康体小镇、遮放弄坎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区概念性规划通过评审,勐垅沙、勐巴娜西公园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12.8万人次,增长15.2%;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61亿元,增长16.1%。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旅游开发投资公司,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开发运作机制初步建立。勐巴娜西投资开发公司完成融资3112万元。民营经济提质增效,非公经济实现税收入库2.64亿元,占全市税收入库数的83%

(二)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全面落实中央、省、州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兑付补助资金3820万元,受益群众27.67万人,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198元。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补换发工作,分别发放农村土地合同书、经营权证书58048本。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向纵深推进,累计确权发证面积210.51万亩,核发林权证3.65万本;相关配套改革积极推进,成立了林业服务中心,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组建了勐焕街道办事处,增设了2个社区。教育综合改革有序推进,以 “配餐制”为切入点的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两免一补”范围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费教科书。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成效明显,全面取消农业税,免除场员承担的类似乡镇“五项统筹”收费。供销社“二次创业”改革、农村信用社“三项制度”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全面推进。开展了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安排奖补资金818万元,受益村组112个。认真实施乡村债务化解工程,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乡镇债务、村组债务1106万元。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制定和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投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成立了6个招商小组,组织3次大型招商推介活动。选派10名科级干部赴广东挂职学习,宣传推介潞西,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庆宗申产业集团、美国豪石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和大项目落户潞西。全市储备招商引资项目100个,引进投资项目23个,签约资金108.02亿元、到位资金11.14亿元,分别增长217%43.93%。成功举办和协办了第九届勐巴娜西风情节、省第七届农运会、中国德宏第二届石斛产业发展论坛、“百名记者访潞西”等大型活动,对外宣传力度加大,潞西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市名更名工作取得实效,已通过国家级专家组论证。

(三)坚持夯实基础,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芒市体育运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金塔大街北段、芒罕路上段、勐焕路下段等6条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和城市供水管网、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进展顺利。扎实推进城市“五化”工程,实施“穿衣戴帽”和开墙透绿改造19家单位,建设和改造了城区环岛及主要路段景点。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和城市燃气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再次被评为“云南省甲级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准备工作抓紧进行。房地产开发有序发展,音乐广场商住楼开发项目完工,芒市花园一期CD组团、二期警馨小区,“阳光经典”住宅小区等开发项目接近尾声,芒市花园二期园丁小区、华丰国际商住新区、弘映山庄、潞苑小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土地行为,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整合项目资金1.79亿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了风平、勐戛、芒海、轩岗等8个乡镇集镇总体规划和那目、芒良、户允3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29个、村容村貌整治156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建设家园、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完成大小水利工程945件,改善灌溉面积5.4万亩。芒市城区饮用水源勐板河水库通过验收。大瑞铁路、龙瑞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新建、改建、扩建公路里程512公里,完成了6个未通公路自然村的道路建设,1351480公里农村公路纳入管理养护范围。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详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了芒市城镇土地定级、基准地价更新和潞西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上报。实施遮放户拉、法帕、风平3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华侨农场遮相分场2个耕地占补平衡开发项目,新增耕地9293亩。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改造中低产田1.06万亩。

(四)坚持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扶贫攻坚力度加大。以整村推进为重点,抓好沼气、文化活动室、经济林果种植、养殖业扶持、小额到户贴息贷款和劳动力培训等项目,完成茅草房、杈杈房改造200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691748人。按时足额兑付已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00.17万元,完成了弄另电站和龙江水电站枢纽工程一期移民搬迁安置任务。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8人,特殊困难人员就业457人,解决零就业家庭17户,安排“4050”岗位26个。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六类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15万人。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在州内率先实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基本生活补助。全市享受城市低保417310362人,享受农村低保1.06万人。及时有效组织抗灾救灾,投入抗震救灾资金1289万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扎实推进。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消费市场日益繁荣,消费观念进一步转变,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6元、消费支出10047元、住房面积41平方米,分别增长12%7.1%3.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34元、消费支出1896元、住房面积19.3平方米,分别增长19.1%38.3%0.4%

(五)坚持统筹兼顾,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以“教育年”为契机,巩固提升“两基”成果,小学入学率达99.79%、初中毛入学率达92.91%、高中毛入学率达39%,分别比上年提高0.267.855.07个百分点。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122人,增长13.4%。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市职教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98%。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氛围基本形成。

全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结合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2.08万人次。建成16个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卫生工作全面加强。市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建成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稳步推进,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强化重点疾病防控工作,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全市传染病发病率为226.33/10万,下降38.8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9%,提高4.45个百分点。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遮放镇南见村和风平镇拉老村获得省级 “卫生村”称号。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积极采取综合治理、利益导向、村民自治、依法管理等措施,扎实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8‰。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众健身意识、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深入推进电影“2131工程”,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明显成效,数字电视建设步伐加快。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强化建设项目的选址、环评和“三同时”监管工作,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100%。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完成了3家糖厂的环保治理减排工程,关闭了7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噪声扰民、粉尘污染问题治理成效明显。城市污水处理厂通过环保验收。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力度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植树造林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1.2%

国防动员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成效明显。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扎实推进,人事、审计、档案、气象、妇女儿童、老龄、外事、侨务、人防、红十字、驻昆办、史志、保密、残联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六)坚持依法行政,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政府效能建设进一步强化。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落实“四项制度”为抓手,在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办法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对行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责任心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办事效率低等事项进行问责,共问责13人,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有新的转变,机关人员责任心明显增强,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创新政府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强化对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的督查督办,有效促进了工作的落实。

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化解。坚持开展严打整治和打黑除恶斗争,着力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8年平安建设先进市”荣誉称号。圆满完成“奥运安保”任务。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各界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办复人大代表议案、批评、建议307件,办复政协委员提案165件。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各族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2项,废止政府规范性文件3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以奥运会、残奥会和省第七届农运会为主题的各种创建活动,全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集中涌现出一批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文明村。

(七)坚持解困惠民,政府承诺办实事工程进一步落实

全面实施年初新一届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一是实施整村推进重点村45个,超15个;减少贫困人口7000人,超2000人。二是受盈江地震的影响,州级调整项目安排,抗震民居工程完成660户,其中加固改造500户、拆除重建160户。三是采取州、市合建的形式建设芒市廉租住房小区,竣工6601平方米,建成住房160套,超1801平方米。四是新建农村沼气池1765户,超565户;节柴改灶350座,超50座。五是解决了2.71万人的饮水安全,超2100人;全面解决了无电村、无电户的通电问题。六是建设中小学校舍18637平方米,超1637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7629平方米,超629平方米。七是改建10个村卫生室,完成遮放镇、勐戛镇、轩岗乡3个计生中心服务所建设,新建农村文化活动室31个。八是送电影2260场、送演出106场到农村,分别超1260场和26场。九是完成轩岗、江东、西山、五岔路4个乡文化站和中山乡木城坡、勐戛镇杨家场2个边境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十是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5334人,超334人;开发就业岗位750个,超70个;实现新增就业726人,超46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非同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里,我们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经受了盈江、瑞丽地震灾害波及和处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考验,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州委、州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潞西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潞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潞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缓慢,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二是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主导产业不突出;三是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冲击较大,企业融资困难,部分产品滞销并大幅跌价,硅、糖、茶等产业严重受挫;四是土地征用和报批难度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五是财政支撑能力不强,投融资能力弱,债务积累负担重,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压力大;六是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社会保障惠及面窄,维护稳定任务繁重。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顺势而谋、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将进一步加剧。但历史经验表明,挑战与机遇并存,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每一轮经济波动,都是后发地区实现赶超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大机遇。潞西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为经济扩张提供了潜在空间;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更为我市加快发展赢得了新的机遇。只要我们坚持发展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信心不畏难,扎实工作不松劲,顺势而谋、科学决策、积极应对、共克时艰,完全有条件在化解危机中抓住机遇,在克服困难中加快发展,在着力保增长中提高科学发展的水平。

综合考虑经济形势和我市实际情况,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生产总值35.2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增长30%;财政总收入4.1亿元,增长1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3亿元,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9.08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76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07元,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州委五届七次、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主题,以项目带动为抓手,密切关注宏观形势变化,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奋力推动潞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项目带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

积极贯彻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投资,拉动本地经济增长。加强项目管理,增加项目前期工作投入,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储备、推介、启动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加快发展赢得先机。继续做好大瑞铁路的前期服务工作,为龙瑞高速公路动工做好积极准备。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重点抓好轩岗—五岔路通乡油路、法帕—遮放整齐块石试验示范路建设,开工建设三台山紫胶园—勐丹村委会、勐稳—中山芒丙2条通乡油路和戛中桥头—允广、杨梅树桥—芒号等5条通达工程。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继续抓好弘安水泥厂日产2000吨熟料生产线、德宏东方硅谷公司年产3万吨金属硅、卓信硅厂、华业镍矿试验厂、德宏后谷咖啡公司1万吨速溶咖啡厂、永利发30万立方米竹质工业用板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龙江电站、芒里电站、万马河电站、平河二级电站等水电工程建设,开工建设110千伏遮放输变电工程。继续抓好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完成江东大草坝水库、蚌相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紧做好投资2.6亿元、库容1130万立方米的清塘河水库立项报批工作,力争2010年开工建设。继续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力度,督促土地闲置和开发投资强度过低的单位及个人限期建设,充分调动一切因素拉动内需增长。

(二)抓好政策落实,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精神,稳定和完善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主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各种权利。继续做好遮放镇允午村土地集约化经营试点工作,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新路子。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全面落实减负政策和“家电下乡”、“农机具下乡”补贴政策。在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分会,加大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力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深入推进配套改革。启动实施农民收入翻番计划,逐年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到201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7年的2296元翻一番,达到4592元。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以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在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的基础上,注重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巩固提升粮、糖、茶、畜四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竹子、咖啡、石斛、核桃、晾晒烟、奶水牛六大新兴产业。计划大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66.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3.8万亩,总产17.24万吨。实现年产“遮放贡”米及系列产品1.5万吨,产值1亿元。实施冬农开发面积23万亩,产值1.68亿元。发展生物资源产业2.4万亩,产值0.55亿元。加快林产业发展步伐,促进林业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抓好防汛抗旱和护林防火工作。努力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亿元,增长7%

着力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一批服务领域宽、组织化程度高、经营机制灵活、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供销社、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及农村能人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畅通贷款融资渠道,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生产资料、技术指导、注册商标和销售流通等服务。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五个中心集镇建设步伐。投入资金1500万元,力争完成50个自然村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3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将整村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抗震民居改造、移民搬迁、易地搬迁等项目整合起来,扩大新农村建设规模,提高建设质量,真正达到“整合一块资金,拉动一片项目,带动一方经济”的目标。

(三)抓好园区建设,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发展

科学制定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和专业性规划,把工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推进工业提速增效。加快工业园帕底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力争年内完成道路一期工程、供排水管网、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任务。进一步优化对入园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制定、完善园区管理办法和入园优惠政策,提高园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力争年内新增入园企业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积极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率,创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调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全市工业总产值22.53亿元,增长12%

(四)抓好对外开放,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进一步优化软环境。坚持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硬任务和“生命线”工程,推进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立“一条龙、一站式”的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营造严明公正的法制环境,摆正执法与服务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规范检查和处罚行为,在执法时不忘服务,在管理中提供帮助。强化政策的执行力,确保出台的政策和文件落实到位。强化舆论监督,对干扰破坏软环境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营造“人人关心软环境、人人保护软环境、人人建设软环境”的浓厚氛围,使“人人都是软环境”的责任意识变成自觉行动。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搭建招商平台,优化招商环境,努力营造诚信招商、服务招商、以情招商的社会氛围。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围绕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不断创新招商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资”与“选资”的结合,严把市场准入标准和项目引进门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巩固和加强与广东地区的联系,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西南地区为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今年重点推介47个招商项目,力争签约项目10个,引进市外投资到位资金14亿元,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芒市旅游开发投资公司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抓好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金孔雀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勐巴娜西公园、勐垅沙、树包塔、百果园、润美民族风情园项目建设,完成三台山民族风情体验区、中山黑河老坡原始森林探险游和崃门风情傣寨项目规划。积极向国家、省争取对缅甸及东南亚国家出入境旅游和边境旅游更加优惠、便捷的政策,高品位、高标准策划旅游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到我市旅游观光,促进旅游“二次创业”。大力发展节假日旅游和自驾车旅游。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促进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和导游的服务规范化,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和质量。力争接待旅游总人数124.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37亿元,分别增长10%。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网点和市场布局,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 “新网工程”,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继续打造提升芒市珠宝街,促进珠宝产业较快发展。以文化信息、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体育健身、医疗保健、餐饮娱乐、社区服务等为重点,推进和规范服务型社会事业的产业化进程。

积极促进外贸出口。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用足用活边境贸易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力度,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继续执行外贸企业奖励政策,对具备出口潜力的企业实行优先政策,在政策指导、资金申报上给予扶持,扩大茶叶、集装箱板材、硅、咖啡等地方自营产品的出口量。积极申报芒海非指定性通道升格为指定性通道,促进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增长。

(五)抓好城市建管,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认真贯彻《城乡规划法》,落实好城市规划例会审查制度,完成潞西市城市设计、人防工程建设专业规划、环卫专业规划和芒市城市规划区西南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加大城市规划执行力度,严肃查处违规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提升城市品位。举全市之力,全面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在2010年前实现创建目标。积极推进市政道路建设,加快金塔大街北段、勐焕路延长段、斑色路上段、芒罕路上段、人保路等道路建设工程进度;开工建设机场大道、团结大街西南段、农垦路延长段、河东路中段工程;做好团结大街北段、白象街延长段、河东路上段等道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抓好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增加主干管,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49公里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完善城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设施,增大污水收集量,改善城区水环境。抓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续建工程。开展城市管理处罚权相对集中工作,加强城市综合管理,保持城市道路通畅、秩序井然、市容整洁卫生。继续实施 “穿衣戴帽”和开墙透绿改造工程,打造“花果园林城市”和“最宜人居城市”,建设城区小景点,确保城市“五化”水平有新提高。

加快发展房地产业。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规范商品性住房市场秩序,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抓好芒市花园二期园丁小区、华丰国际商住新区、弘映山庄、潞苑小区建设,开工建设金塔小区,切实加快珠宝小镇、越秀商城等项目建设进度。

(六)抓好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和“小学毕业生整体移交初中”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全力做好中小学校舍重建和危房改造工程,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部完成D级危房改造。加快推进芒市一小和芒市中学搬迁工程,做好芒市五小的规划工作。充分发挥市职教中心“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育综合评价和相互评价机制。对高考成绩突出的学生和学校进行奖励,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中考高考入学给予资助。继续抓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完成901.5万人次的科技管理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位成年农民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在五岔路、中山、西山、芒海4个乡镇实施“六个一”工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和知识产权成果管理力度。

加强医疗卫生工作。强化对市、乡、村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平稳运行,确保参合率达93%以上。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一批社区医疗服务站点,切实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性作用。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加强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贯彻落实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坚持计划生育“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制度,全面落实“双线”责任目标。加大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争创婚育文明乡村”活动。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大卫生、食品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力度。

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推进广场文化建设,积极做好送电影、送戏、送图书进农村工作。建立健全民间艺人信息库,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强化文化市场管理,深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确保电视安全播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新机制,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提高全市农村五保对象、六十年代精减退职人员和农村原大队一级部分离职半脱产干部的生活补助标准,对8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人发放高龄保健补助。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快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努力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指导。

加快扶贫攻坚步伐。继续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新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力求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同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与资金投入同步加大、基础设施条件与贫困村寨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发展水平与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继续抓好中山乡中河、大河易地搬迁工程,扎实推进三台山乡允欠一、二组97500人的搬迁工程,做好重点工程移民搬迁工作。扎实推进华侨农场体制改革,积极帮助场员发展生产,改善场员生活条件。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做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厂矿企业监管力度,加快行业技术改造,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企业节能降耗和减排力度。完成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实施好风平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和轩岗二期、遮放弄坎、轩岗芒棒村耕地占补平衡开发项目,确保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补充指标。继续整顿和规范土地、矿业市场,严厉打击违法占地和非法采矿行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真落实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抓好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措施,加强社会面管控,加大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预防和打击力度,确保人民生活安全、稳定。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工作。

着力办好关系民生的十件实事。一是实施40个整村推进扶贫村项目,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二是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建设廉租住房1.6万平方米,完成“8·20”、“8·21”盈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321户、重损修复加固765户、一般修复524户,完成华侨农场危房改造527户;三是新建农村沼气池1300户,节柴改灶300座;四是解决3.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五是改建2个乡镇卫生院,配置30个村卫生室的设施和设备;六是扩建市计划生育服务站,新建风平、西山2个计生服务所;七是完成12020户以上已通电村民小组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八是送1000场电影、80场演出到农村;九是完成1个文化站和13个农民健身工程试点村建设;十是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输出5000人,开发就业岗位700个,实现新增就业700人。

(七)抓好财税工作,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优化财政收支结构。继续构建“三个财政”,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壮大财政实力。综合运用好财政杠杆的导向作用,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提供稳定可靠的后续财源。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财政预算,依法强化预算约束,集中财政资金抓建设。突出民生重点,增加公共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公共财政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抓住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创新,协调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支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安排财政贴息资金1200万元,争取更多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金融服务,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三、依法行政、务实创新,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创新行政理念

深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守旧观念,坚决破除安于现状的畏难思想,坚决破除影响行政作为的惯性思维,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措施、破解发展难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该管的事坚决放开放活,该管的事坚决管住管好,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改进服务方式,处理好行政、执法和服务的关系,找准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有利于企业、投资者和经济发展的事情,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航标、少设路障。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得民心、顺民意的事,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坚持依法行政

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始终坚持市委的领导,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各界的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县市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司法干部。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成8个村委会的活动场所建设。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三)提高行政效能

进一步强化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纠正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行为,防止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现象,增强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督查督办工作,确保政令畅通。规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全面实行电子公文交换,广泛应用视频会议系统,逐步扩大网上申报、查询、交费、办证、投诉等便民公共服务范围。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考核奖惩机制,激发、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把心思用在抓落实上,把精力用在求实效上,立说力行。

(四)改进工作作风

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改进政风,坚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摆脱文山会海。加强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建立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制度,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一线掌握情况、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服务群众,切切实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五)树立廉政新风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举的惩防体系,坚持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从思想上、源头上、体制上预防腐败。加强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严防国有资产流失。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和公务接待,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格控制行政费用。深入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扩大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各位代表:困难激励斗志,开拓必有收获。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为推动潞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