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潍坊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12 12:25:10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12年工作回顾2012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潍坊市委的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潍坊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潍坊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潍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与全市人民一道,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一六四三”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2012年各项目标任务,在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步伐。预计(下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16亿元,增长10.6%。实际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6.1亿元,增长2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019元和12053元,分别增长15.6%15.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

(一)科学应对保增长,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面对经济增长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运行、促发展,经济逐渐企稳回升、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一、二、三、四季度当季分别增长9.1%10.2%12%12%。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0亿元,增长4.5%。粮食总产达到547.7万吨,实现“十连增”。工业增加值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737亿元,增长14.5%,成为省内第三个过万亿的城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50亿元,增长10%。把扩大科学投入作为保增长的关键措施,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9亿元,增长22.1%。深入开展“项目提升年”活动,全市实施过亿元项目1365个,实际完成投资1890亿元。广辟渠道,努力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新增金融机构贷款530亿元;共达电声、同大海岛两家企业上市,歌尔声学成功增发,共募集资金29.7亿元;24家企业实现直接债务融资112.7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民间投资达到220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73.1%。积极扩大消费。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7亿元,增长14.9%。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作为保增长的根本举措。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解决发展难题。取消涉企收费253项,出口退税、减免税收118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97家和234家,总数分别达到4254家和2605家;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9万户,其中新增企业集团15户、股份公司112户。

(二)抢抓机遇促转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充分利用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系统谋划推进转型发展,先后研究出台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城市、园区等转型发展配套政策措施,转型发展的任务目标更加明确。充分发挥财政对转型发展的引导作用,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25.6亿元,增长18.8%,先后出台了支持总部经济、中小企业、养老产业、重大公共平台等政策措施。三次产业比重由10.1:55.4:34.5调整为9.7:54:36.3,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9%36%。大力推进农业“转调创”。新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45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326家、销售收入过亿元龙头企业19家、优质农产品品牌310个。4个县市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施现代种苗产业发展计划,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44个,其中蔬菜新品种12个。寿光蔬菜集团成功收购荷兰亚细亚种业集团蔬菜种子研究所,实现了我市蔬菜种业的新突破。以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集群化为方向,着力推进工业转型,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产业链中非加工环节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26.9%8%7.75%,分别提高1.9个、1.23个和1.08个百分点。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占比提高、结构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大涨幅。服务业提供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42.6%,提高4.6个百分点。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42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8.6亿元,分别增长17.2%22%。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全市开工各类总部基地21个,总投资达到35亿元,新引进各类总部机构(分支机构)91家。着力强化科技、质量、金融、人才支撑。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148项,获批国家科技计划6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90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申报发明专利2174件,获得授权424件,分别增长25.2%37.7%。新增院士工作站1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5件,新增商标国际注册37件。“22620”金融工程基本完成,新组建县域银行分支机构27家、村镇银行2家、小额贷款公司11家。农村金融支付服务实现村级全覆盖。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6人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总数达到20人;8人被评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469名。节能环保取得新进展,万元GDP能耗下降3.7%,各项减排指标全部完成省下达任务。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复核验收。

(三)深入实施蓝黄战略,重点区域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蓝黄“两区”建设,出台了支持滨海区加快发展的18条政策措施,进一步发展了举全市之力加快滨海开发的格局。蓝黄“两区”经贸洽谈会及上海、深圳合作恳谈会成功举办;与科技厅等8个省直部门单位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福田汽车山东多功能汽车厂一期、潍柴大机铸造项目投产,瑞驰汽车首批产品下线,中化弘润石化储备罐区具备储油条件,中海油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具备开工条件,神华国华寿光电厂获批开展前期工作。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森达美集团加快潍坊港开发投资计划,多元化办港格局基本形成。潍坊港32万吨级泊位全面开工建设,其中1个已具备靠泊条件;至烟台的集装箱航线顺利开通,成为黄三角地区第一个运营集装箱业务的港口,港口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潍日高速、机场迁建等项目加快推进。搭建新的发展平台。总规模20亿元的蓝色产业基金投入运营。齐鲁台湾城列入省级重点,成为海峡两岸合作交流的新平台。中国食品谷总投资40亿元的中凯冷链物流园项目一号冷库建成试运营,中国农批、天同宏基等知名企业确定入驻。重点园区加快开发。“一区一园”发展规划上报省政府待批。滨海区“一城四园”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总配套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高新区“63513”示范工程顺利推进,10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规模,新兴高端产业占比达到66%。综合保税区二期围网具备条件,服务功能进一步显现,进出口额增长162%。寿光(羊口)、昌邑(下营)两个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15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41.7%34.3%11个蓝黄特色园区聚集规模以上企业25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0亿元。

(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统筹推进中心城、县城、小城镇、农村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城镇功能、产业水平、城乡面貌有了新的提升,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综合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9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鲁台会展中心建成投用、文化艺术中心基本建成,北辰绿洲湿地公园、虞舜公园基本完工,火车站南广场、军埠口、坊茨小镇等片区开发改造扎实推进。县域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85.6%6个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20亿元,其中2个过45亿元。小城镇发展步伐加快,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亿元镇街达到30个,比上年增加4个。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全覆盖,我市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做法在全省推广。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农房6.4万户,改造农村危房8600户;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居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试点任务圆满完成,4个方面30项改革试点取得重要成果。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首家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挂牌运营。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进展顺利。医药卫生、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有序推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49亿美元,增长5.7%,其中出口110亿美元,增长6%。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65亿元,外商直接投资7.5亿美元,增长4.2%。成功举办了风筝会、鲁台会。“七争”活动成效明显,一批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资金落入潍坊。区域合作和对口扶持扎实开展。“走出去”实现新的突破。潍柴集团成功并购意大利法拉帝公司、控股德国凯傲集团。我市第一家海外工业园—柬埔寨(山东)工业园挂牌。全市新设立境外研发、营销机构和海外企业54家。

(六)文化潍坊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城乡文明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60%的行政村建起文化大院。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获文化部批准。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9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开工建设投资过亿元文化项目146个,完成投资280.6亿元。4家企业分别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出口重点企业。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备工作扎实推进,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画节·第五届文展会。涌现出沈星、郭庆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模人物,展现了潍坊广大干部群众崭新的精神风貌。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56.1%,提高2.9个百分点。市政府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3万人。扶持3530人实现自主创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建立了“三无”人员生活救助制度,对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和孤残学生实施高中免费教育,扩大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助学范围。新开工各类保障房2.6万套,竣工1.5万套,为200个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建设了新房。建成普惠性幼儿园396处,配备新型安全校车1767辆,459所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化要求。中小学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教育督导工作经验被教育部推广,“两基”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3185处村卫生室推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农村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81.8%。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227公里。全市所有镇街建成垃圾转运站(设施)。“12343”家政服务网络新建服务网点120处。中心城区18010吨以下小型燃煤锅炉得到整治改造。深入开展“平安潍坊”建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军地军民关系更加和谐。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史志、档案、气象、海事、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意见。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5件、政协委员提案361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调查研究,修订完善了市政府工作规则。扎实开展“行政程序年”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程序网上运行和在线监控。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市级审批事项压减64%,项目审批、企业设立办理时限分别缩短到30天和6天,网上审批办件比例达到60%以上。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推进,“12345”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事项办结率达到99.5%

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上级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创新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潍坊改革发展并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驻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海内外朋友,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人均占有水平不高。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产业结构偏重,布局不够合理,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节能减排压力大,环境质量亟需改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还不够强,体制机制有待创新。城镇化水平还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上学、就医、交通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效能需进一步提升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一年,也是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四个潍坊”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综观国内外形势,仍存在不少风险和挑战。国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更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种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我市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城镇化加快推进,蓝黄“两区”建设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科技、质量、金融、人才支撑进一步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强劲发展动力。不管宏观形势怎样变化,任何时候都有发展的热点;不管面临什么挑战,任何时候都有发展的机遇。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又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机遇、准确把握机遇、抢抓用好机遇,顺势而为,积极作为,继续开创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一七四一”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坚持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深入推进“四个潍坊”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做好今年工作,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既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又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在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提高效益、优化结构、强化战略支撑、加强节能环保,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培植推动发展的新动力新空间新优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扩大消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蓝黄“两区”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按照以上总体要求,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稳增长,努力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确保顺利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千方百计扩大消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着力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重要引擎,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优化体制机制,促进城镇化进程加快、质量提升。坚决贯彻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合理调控供地规模,完善供地方式,优化产品结构和开发模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面实施旅游业发展三年计划,加快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确保旅游业主要指标增长20%以上。制定深化流通业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加快提升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实施文化消费促进工程,打造文化精品,培育文化消费热点,确保居民文教娱乐消费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以中心城区为主体,规划建设一批特色街区和片区,形成新的消费聚集区。大力培育养老、家政、保健等新型消费。加快建设社会养老体系、家政服务体系,努力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家政服务上实现新突破。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加快区域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建设步伐。培育一批高层次电子商务运营主体和公共平台,推进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提升发展。努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进一步加大科学投入。着力扩大投量、优化投向、提高投效。深入开展“项目提升年”活动,完善项目集中开工、现场观摩点评等措施,带动投资稳定增长。突出抓好“十大重点工程”和1500个过亿元项目,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以上。强化财政金融支撑。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强财源建设,完善税源控管体系,健全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加大资产资源性收入征管力度。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好大事、要事。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各类资金更多地投向现代农业、新兴产业、重大公共设施、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关键领域。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深化银企合作,确保金融机构货币信贷规模和表外融资业务稳健增长。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扩大融资。全面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适宜民间投资的重大项目,搞好专项对接,争取民间投资达到2700亿元以上。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全年到位市外资金1000亿元、外商直接投资8亿美元以上。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企业改革、创新、发展主体地位,了解企业、关心企业、爱护企业、帮助企业。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增中小企业7000家。实施重点企业发展工程,在关键领域确定100家优势企业,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培育力度,力争用3-5年时间,使其成为引领各自领域突破发展的龙头。支持潍柴、福田、歌尔等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化水平。实施发展环境提升工程,坚持和完善服务企业的有效制度,及时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关键问题,打造国内一流发展环境,增强环境竞争力。

(二)加快转型步伐,努力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实现新突破

转型发展,决定潍坊的明天,也决定潍坊的今天。必须科学组织,加快推进,及早形成潍坊发展的新动力新空间新优势。

推进产业转型。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加快农业“转调创”步伐,持续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率先发展。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生命,实行最严格的责任制,按照“两个市场、一个标准”的要求,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全面落实蔬菜、畜禽等五大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主导产业突破发展。大力发展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年内新建、改扩建规模以上园区100处以上。支持种养大户和新型农场膨胀规模、提升层次,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快发展,年内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龙头企业10家、各类农业合作组织1000家。制定实施创意农业、都市农业、信息农业、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发展计划,引领新型农业加速发展。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公共平台。加快中国食品谷建设步伐,开工建设总部大厦,全面启动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入驻企业达到100家,打造引领全市食品产业转型发展的综合平台。全面实施工业提升计划。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创新能力建设、品牌建设、制造服务业体系建设、产业集群建设、节能减排制度建设“五项建设”为抓手,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集群化,力争3-5年内,全市七大传统产业、六大新兴产业的“三个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全年技改投入达到1100亿元以上,占工业投资比重不低于80%。在100家企业开展制造服务业试点,重点培育50家示范企业,支持20个制造服务化重点项目。完善鼓励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提高本地配套率的政策措施。制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升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实施“2321”两化融合工程,培育100个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建立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品牌建设机制,有计划地培育一批不同层次的品牌,形成以品牌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模式。建设潍坊工业名品展销中心和网上展示交易平台,提高我市工业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密切关注智能装备制造、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等新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全面实施服务业发展提速计划,确保投入加大、占比提高、结构优化,全市服务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各级各行业都要研究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突破服务业。“十大重点产业”确保实现预定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物流中心、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广告创意产业园、金融中心等10个特色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和引进30家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大企业主辅分离步伐。促进会展业大发展。组织好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等重点展会。

推进园区转型。制定全市开发区发展规划,明确各开发区功能定位和产业方向。引导各开发区和经济园区向特色、集约、创新、生态型方向发展。严格执行开发区投资强度和开发控制标准,确保增长性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0%、约束性指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0%。探索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化运营、市场化运作”的建设运营新机制,增强园区开发建设内在活力。适时新创办一批特色园区。

推进中心城市转型。瞄准建设一流城市目标,突出生态、功能、品牌主题,推进中心城市转型发展。完善中心城区规划和交通网络。深化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完成中心城区内环快速道路、城市水网生态绿化、自行车绿道规划及6个片区详细性规划,深化地下空间重要区域设计。疏通卧龙街、月河路等12条主次干道,建设20条城市支路和10处过街通道。加快建设北外环路东西延伸线和宝通街东延伸线。开元立交桥竣工通车。提升中心城区功能。齐鲁台湾城,两岸交流中心主体完工,开工建设服务中心、星级酒店、特色商业街和总部区。火车站南广场改造启动拆迁和土地回购,加快道路、桥涵等基础工程建设。完成十笏园·潍水风情园一期招商运营,启动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完成游客集散中心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北辰中央休闲区、军埠口休闲特色功能区启动基础设施及起步区建设。完善坊茨小镇、杨家埠博览园建设规划,确定开发主体和开发机制。提升中心城区产业层次。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商业街区、文化创意街区及大型城市综合体,集中布局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务服务、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打造城市核心商务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构建高端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提升中心城区信息化水平。制定并实施“智慧潍坊”建设计划,建设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数字化城市管理续建等工程,加快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推广应用。

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规划建设好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驻潍高校的作用,加快科技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新建30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新增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制定全市孵化器发展规划,加大对潍坊软件园等3个国家级孵化器的投入力度,市级以上孵化器达到15家以上。确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十大创新产业集群,重点推进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产业化。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实施潍坊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年内引进20名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争取10人入选省以上重点引才工程。

(三)大力实施蓝黄战略,努力在重点区域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全域融入,一体发展,最大限度把“两区”建设的政策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潍坊港32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启用,开工建设5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加快开通客货滚装运输,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万标箱,港口吞吐量达到2300万吨。开工建设潍日高速、疏港铁路;编制完成城海轻轨轨道交通线网和沿线用地控制规划;确定机场迁建场址,搞好净空保护。启动神华国华寿光电厂一期工程。建成双王城水库和羊口入海口防潮堤,完成潍河入海口防潮堤加固工程,建设白浪河入海口生态示范带、滨海盐碱地生态示范园。

突出蓝色、高端、生态,加快膨胀产业规模。落实蓝黄“两区”主导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形成现代海洋产业和高效生态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重点打造滨海特色化工产业基地、寿光石油装备基地等11个特色园区。滨海中外合作产业园年内确定合作主体并全面启动。福田汽车一号工厂二期开工建设,歌尔光电产业园一期二期投产、三期开工建设,潍柴滨海产业园工程机械研究院6月底前开工建设,中海油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全面开工,确保2015年投产。

加快重点区域发展。整体推进滨海区、寿北、昌北三大板块建设,打造蓝黄“两区”建设的隆起带。全面落实支持滨海区加快发展的18条意见,推动全市重点调度的300家企业到滨海发展。统筹推进港口、产业、新城、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十百千”产业发展工程,抓好山海湖河一体化工程,重点打造北海、大家洼、新城三大组团,确保滨海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不低于30%,力争三年再造一个新滨海。高新区要深入实施“63513”工程,加快建设国家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主要创新指标在国家级高新区中进位争先。综合保税区要加快政策服务、高端制造、国际物流“三大中心”建设,确保顺利通过二期围网检查验收,主要服务性指标实现翻番,打造服务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加快峡山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确保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强化规划引领。制定覆盖全市城乡的城镇化发展纲要和规划,修订完善中心城、县城、小城镇和农村社区总体规划,全面启动各类专项规划。提高城乡规划科学化水平。推进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一体化、地上开发与地下综合利用一体化、城市建设与功能配套一体化、商业开发与公共设施配套一体化。完善城乡规划机制,制定规划导则,严格落实规划采购招投标制度。强化规划监督管理,落实规划控制责任制,严禁违规变更规划。着力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从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定位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与功能,完善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提升,真正成为引领全市发展的高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按照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强县更强、弱县变强,确保在下一个三年综合考核中,全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各县市区在全省排序中整体前移。提升小城镇开发建设水平。把发展镇域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产城一体、镇园融合、统筹协调、跨越发展”的思路,全面实施小城镇发展计划,形成镇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格局。全面落实扩权强镇政策,确保省市两级确定的20个重点镇率先突破、率先发展。提升新型社区建设水平。完善具体措施,解决好城乡社区建设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就业保障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五个一体化”的要求,鼓励城市资本下乡、公共服务进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深入推进和谐城乡创建、文明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大扶贫力度。抓好重点灾区恢复重建。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00公里。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改革是发展最大的红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开放是最大的发展空间。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创造科学发展的新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已出台的改革措施,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改革举措,以改革促进各行各业创新发展,建设创新潍坊。重点推进5个领域25项改革。农村领域,重点深化产权制度、经营制度、金融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农村社区化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综合配套改革上升为国家试点。城市领域,着力深化中心城区执法管理体制、城市规划开发体制、小城镇发展机制和户籍制度改革。社会领域,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组织发展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10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职教特色专业品牌。行政管理领域,重点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市民投诉集中受理机制。要素市场改革,突出创新产业转型发展投融资支持体系,完善自主创新支持体系,建立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等。

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以市场化、国际化引领现代化,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加快资本、人才、市场、资源、规则国际化步伐。促进全市外贸稳定增长。大力实施境外市场开拓计划,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支持企业开展境外营销展销,开拓市场。新培育10个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扩大离岸服务外包,大力发展软件研发等外包业务。全面落实鼓励进口政策措施,扩大大宗商品进口,适度扩大高档消费品进口。更高水平地“引进来”。实施招院引所“5335”工程,年内与知名院校共建10个院所或分支机构,引进5个高端研发团队,新设3家院士工作站,培育和引进100家以上总部机构(分支机构)。组织好“5+5”招商和“访外企促增资”活动。突出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搞好定向招商。深化与世界500强及中央、省属大型企业集团的联系合作,确保年内引进一批大企业和大项目。更加积极地“走出去”,参与境外资源开发、优势产能转移、国际研发合作、跨国并购投资和海外工程承包。建设好3个潍坊海外工业园;支持歌尔声学、福田雷沃和寿光蔬菜集团3个海外研发中心加快发展。继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精心组织好“两湾论坛”、海外华商博士投资创业潍坊行等重大活动。加强与青岛、日照等周边城市和对口城市的交流合作,推动与韩国牙山市建立地方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更加积极主动地争取国家各部委、省属各单位的支持,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落户潍坊。组建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科技合作中心、项目管理中心,搭建对外合作的新平台。

(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努力在文化潍坊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22个镇各建成1处图书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探索建立重要文化产品公益性收藏制度,完善民间手工艺从业人员等级认定管理制度、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制度、重大文化成果表彰奖励制度等。扎实推进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广泛开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与研究。精心组织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和第二十一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实施文化产业提升工程,编制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优势产业板块。实施重点文化项目带动工程,抓好15个投资过10亿元、2个过百亿元的项目,加快推进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齐鲁酒地文化产业园、中国书画城等续建项目,开工建设文化产业总部基地、蓝宝石动漫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实施文化龙头企业带动工程。组建市文化旅游集团,支持市报业集团、广播影视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聚集发展。统筹规划建设10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成年产值过10亿元的文化产业园区5个,打造领军型文化企业15家。实施文化发展融合工程,推进文化与各产业结合、与城市融合,促进名人文化、产业文化、行业文化、健康文化等深度开发,构建大文化发展的格局。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努力在生态潍坊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直接提升城市品位,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把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提到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的位置上,加快建设生态潍坊、美丽潍坊。强力治理大气污染。全面实施中心城区大气综合治理方案,利用3年左右时间,对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大气进行集中综合治理。突出实施好工艺废气异味治理、燃煤锅炉整治、扬尘防治、机动车尾气控制四项行动。实施重点污染源改造治理计划。开展新一轮退城进园,今年启动搬迁15家,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解决污染工业围城问题。依法取缔土小污染企业,完成中心城区剩余小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任务。治理后,大气主要指标在周边城市中位居前列。继续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迁扩建市污水处理厂,对中心城市其它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年内23条重点河流水质改善率提高25%以上,3年内辖区河流水质全面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积极推进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3.7%。对108家重点企业逐一制定技术改造和转型发展计划。加快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确保10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认定。出台绿色建筑发展政策,建设第四批低碳社区。建立严格的环境质量分析发布制度、行政主管责任制,严格落实约谈、有奖举报、区域限批、行政问责制度,依法严肃查处污染环境的恶性案件。完成省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大力实施沿海、水系等绿化重点工程,完成造林28万亩。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实现新突破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办好25件实事: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1)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265处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建立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拨款机制,对所有非公办幼儿园园长进行任职资格培训。(2)新改扩建40所城市义务教育学校。(3)全面完成剩余328所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全面落实促进全民创业的意见措施,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1)创办海外留学人员、大学生等不同群体创业园(区),为他们创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2)实施大学生创业计划,对在城区自主创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投资基金等支持。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2)市域内城镇职工社保卡实现互通。(3)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左右。(4)中心城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00元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3300元和2500元以上。(5)百岁以上老人市级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为90-99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60元补贴。(6)建成150个“日间照料、居家养老”老年人服务机构,免费为1000户居家养老困难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7)为33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8)对6557岁以下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

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完成8家县级公立医院年度改革任务。(1)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3年内每个乡镇卫生院健全中医门诊和中药房,5年内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业务。(2)实施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33年内建立起市、县、镇(街)、社区四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4)新建城镇全民健身工程584处。

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1)实施全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程,完成市级追溯服务平台及重点企业、大中型超市节点建设,提高肉菜安全保障水平。(2)新开工城市各类保障房1.75万套,基本建成7500套,改造农村危房6000套。(3)在中心城区新开通2-3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5-8条老线路,新增100标台公交车。(4)在城区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400个站点,配套7500辆自行车。(5)新建、提升供销合作社农村经营服务网点1000处。(6)新建村邮站700个、城区便民服务站300个。(7)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所有镇(街)驻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8)继续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90%以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潍坊”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继续把安全摆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壮大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队伍。切实做好拥军优属、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促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一)切实转变作风。始终牢记、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时有效回应群众诉求,一件一件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基层,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下基层轻车简从,简化接待,减轻基层负担。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开短会,讲短话,讲实话,讲有用的话,力戒假话、虚话、套话。勤俭办一切事情,严禁铺张浪费,集中财力办好大事、要事,办好民生的事,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定期报告工作。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行政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完善行政复议工作机制,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建立政府签订民事合同的法律审查制度。

(三)提高行政效能。扎实开展“政策措施落实年”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落实已出台的重大规划、重要政策和重点工作。实施公务员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公务员队伍的履职能力和水平。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电子政务和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行网上审批,进一步压缩市级行政审批项目,提高审批时效。建立完善行政审批效能评价与投诉机制,强化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建立更加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精细化水平。

(四)坚持廉洁从政。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廉政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创新公开方式,扩大公开范围,健全质询、问责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全市统一开放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交易行为。加强审计监督、执法监察和廉政监察。深入开展纠风和专项治理,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科技防腐网络,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美好前景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访问:潍坊市 政府工作报告 潍坊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