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潍城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时间:2023-05-12 12:25:10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区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潍城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潍城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区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按照区委“一三六七”的思路举措,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全面推进改革创新为动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加大科学投入、破解发展难题、争创发展优势,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区政府正确研判形势,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坚持用逆势而上创新发展、转型蓄势谋求跨越、埋头实干争创一流“三句话”把握全局、有效应对,大力开展项目化管理年、公共安全责任建设年、干部作风建设巩固年、基层组织建设年“四个年”活动,抓重点求突破,抓关键育亮点,抓难点增优势,全区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48亿元,较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61.7亿元,增长17.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98亿元,增长20.4%;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95.5%,高于全市8.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增加值4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7.5亿元、利税13.4亿元、利润7.5亿元,分别增长10.1%12.3%13.5%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84.1亿元,增长18.6%。全区预计实现外贸出口1.8亿美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00万美元。万元GDP能耗降低4%。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40元,分别增长15.2%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00亿元,增长25%。重点项目全面推进,投资规模快速提升,组织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06个,其中186个项目开工建设,85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营,项目开工率达到90.3%。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先后引进项目460个,实际到位区外资金60亿元。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三次产业比例逐步调整为4.953.441.7。服务业发展再上新水平。围绕“一河四中心”建设,努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扩量提质、高端发展,全区服务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中央休闲商务区突出大项目建设,展开了中经世界城、地一大道等一批大项目,亚洲第一零售贸易商佳世客、国内第一地下商城品牌“地一大道”及大润发、红星美凯龙等一大批商业品牌相继入驻,金沙城市广场、胜利街地下商业步行街、新天地购物城、V1广场、潍美国际、五道庙商业步行街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200万平方米立体式休闲型商业中心框架基本形成;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创意西街、十笏园文化街区、金星书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潍州文化品牌深度挖掘,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提升了潍城知名度;鲁东物流中心突出了特色品牌建设,以豪德为龙头的展贸经济中心、以钢联为龙头的钢材交易中心、以佳乐家为龙头的生活资料配送中心,建设推进步伐全面加快。工业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对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调料、高新技术四大主导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支持,鼓励自主创新,扶持膨胀发展,四大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强化工业项目招商和重点企业培育,全区纳税过百万元的企业达到40家,其中过千万元的8家、过5000万元的2家,过亿元的1家。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水库建设、饮水工程、国土绿化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1.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三化、三带动”战略深入实施,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到280家,新培训农村劳动力226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715人。

(三)城市功能品质快速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功能性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把拆旧改丑、完善功能、建设精品作为改善民本民生、提升城市品质的民心工程加快推进,全年累计完成拆迁48万平方米,白浪河、奥体中心、安顺广场等一批城市功能性项目及玄武街、安顺路、清平路等市政建设工程先后完成拆迁并建成投入使用,城市承载力显著增强,城市形象明显改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旧居住区改造扎实推进。投资3100万元,对2个旧小区、26条背街小巷进行了高标准改造提升,老城区的功能、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城中村、近郊村改造步伐加快。城中村改造,坚持用社区的理念成片开发、设施共享、组团建设,全区46个城中村已有16个村开工建设,建筑面积达260万平方米。近郊村改造,实施组团式、小镇式、连片式改造,规划建设了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银河花园、贵和苑等8个近郊村大型社区,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居住条件和公共服务。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全区累计栽植乔灌木855.6万株,完成投资9987.7万元,新改扩建园林绿地面积99.3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乡一体化管理步伐不断加快,环卫保洁体制得到理顺,市场化保洁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管理初步实现全覆盖,城乡环境秩序大为改观。

(四)改革创新取得突破,发展活力更加充足。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风气,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组建了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为文化旅游事业大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等工作全面启动,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增强了事业单位发展动力。创新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成立了区公共安全指挥中心,实行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完善了“基层主体、街道主抓、联防联动”工作机制,初步实现了公共安全防范体系的无缝隙全覆盖。大力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完成改制企业7家。雷奇电器进入上市辅导期,六合微粉、亿佰通等后备上市资源不断扩大。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全年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35项,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8项、完成投资15.4亿元;全方位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创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电子政务建设、融资模式、市场监管等方面也打破体制机制约束,进行了创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五)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围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投资2540万元,新建了于河实验小学教学楼和军埠口中学教学楼,启动了潍坊八中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深入实施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了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减免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加大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投入。先后投入600万元,对望留卫生院、军埠口卫生院、西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改造提升,新建15处村标准化卫生室;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对4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规范,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全年报销人次达到14.5万人,报销总额1765万元,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受益程度进一步提高;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区6处街道文化站达到市级标准,建设了14条农民健身路径和1处全民健身广场,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指标全面完成。农民工、城中村农民、被征地农民逐步纳入社保范围,五项社保基金征缴总额2.27亿元;提高困难群体低保标准,城区低保每人每月由260元提高到280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由80%提高到91%;加快养老事业建设,全区各类养老托老机构达到26处,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累计入住2000余人;依靠经济发展增加岗位,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4032人;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城乡双零家庭实现了存量消零;搭建“创意潍州”、“数码潍州”等四大服务平台,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区大中专毕业生报到948人,就业率达到92%,全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加强计生事业发展。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快服务站室建设,扎实搞好优质服务,计生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合法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以内。广播电视、档案、民兵、司法等其他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六)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全面落实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进一步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9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72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全年共受理市长公开电话3700件,办复率100%,满意率超过98%。认真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巩固年”活动,健全完善督查机制,引导各级干部大力践行“现场工作法”,点对点、面对面、人对人、实打实抓落实,政府执行力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不断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大力推进信访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全区信访总量、集体上访数量同比下降22.5%18.4%。狠抓特殊群体和重点人员稳控,确保了全区大局持续稳定。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案件多发重点地区、场所的防范控制,加大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打击力度,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安定有序的生活环境,我区荣获“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区取得的各项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几大班子共同努力,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倾注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潍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外向度亟待提高;环境容量和土地资源、增量扩展的有限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不断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市容环境仍需改善;社会保障水平不够高,部分低收入群体在就业、就学、就医、住房等方面存在较多困难;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不少差距,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更是潍城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纵观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发展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一些结构性、机制性矛盾更加突出,内需增长后劲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加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基于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三区”战略,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对“三区”发展给予倾斜,对高端产业、先进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形成巨大吸引力。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投入这一核心,把增加投入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突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四个重点。从我区来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不断地加大对潍城基础设施投入和政策扶持,奥体公园、齐鲁台湾城、白浪绿洲湿地公园等一批具有区域带动力、影响力的城市功能性项目相继落户,使我区承载能力更强,发展空间优势更加明显。同时,通过全区上下坚持不懈地拼搏实干、奋发进取,潍城的发展思路和框架更加清晰,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所有这些都为我区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提供了良好机遇,为我区各项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坚定发展的信心不动摇,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抢抓机遇,加压奋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一三四一”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牢牢把握立足赶超、乘势而上、重点突破、争创一流的工作基调,突出大开发大调整大提升大发展主题,抓牢经济建设中心,坚持发展惠民根本,转方式、调结构、快发展、惠民生,以深化改革、创新创优为动力,以埋头实干、争创一流增优势,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奋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可比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值、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2%10%12%1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万元GDP能耗降低1.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以内。实际工作中要加倍努力,争取实现更大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加大科学投入,实现提升发展质量的新跨越。把投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以推动大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加大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投资力度,以科学投入促调整、促转变、促发展,重点抓好投量、投向和投效问题。一是加大投量。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科学投入的原动力、主渠道,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强化产业招商、专业招商、重点区域招商,引进一批投资大、带动强的支撑性项目,带动配套产业快速聚集,拉长产业链条和增值链条。积极承接境外资本和产业转移,拓宽境外融资渠道,扩大直接利用外资规模。认真研究抓科学投入的方法和路径,抓好政策机遇,加快建设一批带动产业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抓好大唐热电、鲁东钢铁物流等重大投资项目,让投资持续不断地发挥拉动作用。积极做好资源争取工作,以我区重点发展产业为基础,围绕调结构、快增长,科学包装提报项目,力争我区有更多的重大项目纳入省市政策扶持的笼子,争取更多符合土地点供政策的项目用地。二是注重投向。正确把握投资方向,深入研究论证投入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将高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城乡开发建设等重点产业和领域作为战略投资重点,聚集各种资源、各方面力量向战略投资重点合拢。认真梳理重大投资项目,编制投资计划,采用最优政策,配置最优资源,集中全力加快项目推进,通过加大对大项目、高端项目、外资项目、产业链配套项目的引进投入,力争每年实际到位资金保持30%以上的增幅。三是抓好投效。认真把握项目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有限的政府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向高产出项目聚集。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推进道路、通讯等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配套完善文教、医疗、体育、娱乐等服务设施,满足居民就医上学、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需要。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对重大项目、高端项目和牵动全局的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全力支持项目落户。

(二)全面加快开发改造,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新跨越。紧抓新一轮城镇化机遇,加快区域统筹开发,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一是加快城市开发步伐。加快推进安顺新城建设,充分发挥奥体公园、齐鲁台湾城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玄武西街两侧城中村、城郊村改造为突破口,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发展商务会展、体育健身、商贸休闲、酒店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以“安居之城、文化之城、财富之城”为目标的城市副中心。抓好东风街与长松路十字路口周边片区开发建设,重点抓好鲁发名城三期、潍州双语学校、潍州泰华城、三友翡翠城、明德花园、茂华紫苑公馆、奥文国际城等续建和新建项目,打造西部新兴商住区。加快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现有仓储区改造和周边房地产、商贸服务业发展,打造集商住、休闲于一体的城区南部新的商贸中心。二是加大城市改造力度。加快旧城开发改造,重点推进平寿湖、城隍庙、东市场、月河楼片区改造,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生活质量。继续实施旧居住区改造工程,重点对4个旧小区、5条背街小巷实施改造,改善旧城区居住条件。加快城中村、近郊村改造,重点推进春鸢社区、北盛片区及北三里、南三里城中村改造,规划建设现代化大型社区,集中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打破城中村、近郊村布局分散、管理落后的局面,形成城市化发展的新格局。三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用足用好土地整理和村庄改造相关政策,突出于河、军埠口、两山一湖片区及浮烟山科教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于河片区重点围绕加快城镇化建设,集中抓好于河街道驻地、原杏埠镇驻地、潍高路两侧“两点一线”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安顺城市副中心重要组团、鲁东物流中心服务承载区。军埠口片区借助白浪绿洲湿地公园景观资源,以中体体育公园等大项目为带动,加快沿河村庄改造及设施配套,大力发展会所经济、时尚运动等产业,打造城市南部卫星城。两山一湖片区依托乐埠山、浮烟山及符山湖自然资源,加快餐饮娱乐、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近郊生态旅游区。浮烟山科教产业园区重点搞好高等院校的建设引进,进一步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以人才优势吸引高智力产业项目,打造创业培训辅导基地。

(三)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跨越。按照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总体规划,围绕“一河四中心”建设,大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着力在发展速度、提高比重、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我区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一是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围绕打造200万平方米商业中心的目标,加快火车站商圈、中百商圈等重点商业片区的开发建设和提升改造,着力推进中经世界城、地一大道、V1购物广场、新天地购物城等重点商业项目建设。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国内外顶级运营商,新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店、专卖店、大卖场。搞好商业街规划建设,加快推动爱国路、清平路等特色街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二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豪德仓储配送、钢材物流园、佳乐家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和客运总站、信息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抓好豪德小商品城等建成项目的启动繁荣,加大专业物流、保税物流和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项目引进力度,推动物流中心转型升级。三是加快楼宇总部经济发展。加快白浪河西岸20公里沿河开发,搞好西岸500米内设施改造,集中建设一批展示城市形象、承载总部经济的商务楼宇,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的配套服务设施,努力引进一批工商贸企业总部,做好本地现有企业总部建设,逐步培育一批年财政贡献过千万元的商务楼宇。积极培育中介服务业,着力发展信息咨询、市场交易、法律财务、监督鉴证等服务业态。四是加快房地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加大宣传、落实鼓励政策等方式,刺激住房消费和房产交易,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繁荣发展。提高房地产企业准入门槛,积极引进城市战略运营商,鼓励高品质新兴地产入市,建设一批高品质、高档次的房地产项目,努力向现代房地产业转型。五是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地域文化开发为重点、以创意创新为导向、以园区和市场为依托、以文化企业为龙头,积极探索放大资源优势,把文化产业向文化旅游业、创意产业、城市文化方向拓展,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一批支撑带动能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加快实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突出抓好十笏园文化街区建设,尽快建成集旅游、商业、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文化中心区,形成北连福寿街、西接城隍庙、东临白浪河、南到松园子古民居、辐射文化商城的中央文化区;加快创意产业街建设改造和业态聚集,着力引进动漫制作、工程设计、广告策划等创意企业,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区;推进金星书业由排版向印刷、物流延伸,打造国内首家数字教育出版基地,拉长图书出版业链条;加快浮烟山旅游风景区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抓好放飞基地、麓台书院等项目,打造一流旅游景区。六是加快金融保险业发展。逐步建立政府、银行、企业和担保机构四方合作协调机制,抓住国家继续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结合我区发展布局和产业特点,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满足各类企业和项目的融资需求,增强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用足用活用好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七是加快餐饮娱乐业发展。完善餐饮娱乐业发展规划,以星级酒店和娱乐设施建设为重点,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增加人气、聚集商气,叫响餐饮娱乐在潍城的概念。推动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希尔顿、喜来登加快建设,中恒国际五星级酒店开业运营,搞好齐鲁台湾城和白浪河上游湿地两座五星级酒店规划建设,加快潍美国际中心、金沙娱乐中心等大型娱乐设施建设,吸引高端消费,努力培育区域商务消费娱乐高地。着力发展一批中档酒店、特色美食街,加快酒吧、茶坊、健身、洗浴等业态发展,占领大众消费市场。

(四)调优调强先进制造业,实现提升工业整体水平的新跨越。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高新化改造为切入点,拉长主导产业链条,培植壮大一批领军骨干企业,增强工业整体竞争力和支撑力,推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突出抓好高端制造业培育和发展。围绕以高新产业壮潍城之骨的目标,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切实加强高新技术资源配置,抓好产业龙头项目,扶持高新技术加快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高新产业孵化发展。立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扶持政策,加快科技进步,形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全力扶持骨干企业发展。结合优势产品扩张、产业链条延伸、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帮助企业积极探索多元化、集团式发展路子,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鼓励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做强做大拳头产品,积极争创全国、全省知名品牌。三是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高起点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培强做大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调料、高新技术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辐射力强的产业集群。四是重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潍城经济开发区、军埠口综合项目区、乐埠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三个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积极推进招商引资项目、现有工业企业、各种发展资源向三个园区集中,不断增创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按照功能定位,搞好三个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进一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招商工作,突出抓好起步区项目入驻。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制订出台相关管理体制、财税政策和激励政策,增强对项目的吸引力。五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探索新的经济发展形态,重点培育新材料、新医药和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把握主动权。全面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大力发展节约型产业、资源循环利用型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倾斜力度,坚持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引导优质要素资源向新兴产业集聚,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六是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政策信息、融资担保、科技创新、创业辅导四大服务平台。深入研究政策传递的新渠道、新办法,帮助企业学习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国家及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支持;加强银政、银企对接,大力发展互助式担保协会和担保公司、联保互保组织,引进和培育专业性担保机构,不断完善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发挥好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促进会和企业科研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推进自主研发和产学研联合,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以创业辅导基地为主体,强化创业辅导培训,吸引更多人力、资金进入工业主导产业创业发展。

(五)着力发展都市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新跨越。立足区位特点,结合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品牌农业、特色农业,带动农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一是加快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围绕打造潍坊“逍遥游”品牌,积极发展农业采摘园、生态园、休闲园、观光园,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培植适应现代化城市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二是积极培育农业特色品牌。整合优势农产品资源,集中培育一批特色品牌和品牌企业。突出抓好“潍州”牌潍县萝卜、“瑞福”香油、“志科”全驴等优势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工作。加强潍县萝卜原产地保护工作,规划设计萝卜生态文化园,申请潍州萝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做大做强潍州萝卜文化产业。三是加快城市林业发展。以乐埠山生态林场、浮烟山景区森林、于河苗木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绿化步伐,完成成片造林4000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1万亩,四旁植树100万株。四是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重点搞好符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进一步提升其行洪蓄水功能的基础上,努力将水库及周边区域打造成为湖光山色、风景秀美的观光旅游、休闲居住胜地。

(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提升城市品质形象的新跨越。以“改善市容环境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为目标,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快城市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突出抓好城市西部供水、供气、供热、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增强城市承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集中力量搞好大社区建设,通过实施迁村并点、集中配套等形式,加快绿化、市政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扩大城市管理覆盖面。二是提升城市绿化管理水平。坚持生态带动战略,把实施大面积绿化作为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的重要措施,以绿治脏、治乱、治差、治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道路、重点部位绿化,扩大绿量、提升档次、加强管护,打造绿化精品,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吸引力。三是提升市容环境整治水平。进一步完善管控网络,明确管控重点,提高管理标准,推行精细化管理,彻底消除管理盲区和死角。进一步深化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理顺环卫保洁体制,提升保洁质量。抓好城乡生活垃圾统管统运试点,建立“户集、区运、市处理”的工作流程和作业、管理、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区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网络。四是提升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水平。完善划区分片网格化管理机制,明确区、街、社区三级事权,提升城市精细化、市场化、科学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社区职能转变,加快社区管理职能剥离,打造一批服务型社区品牌。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建立城市管理快速处置机制,努力打造管理规范、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统和长效管理机制。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跨越。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盼望解决的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解困工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合理布局城区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高标准建设潍州双语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二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卫生院配套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便捷、廉价的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提升农民就医保障水平。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确保重点疫情不暴发流行。三是加快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推进陈介祺故居、郑板桥纪念馆、五道庙博物馆的建设改造,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深入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五大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四是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开展好群众性体育活动,着力完善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的体育设施,丰富群众体育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五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培育和整合区内就业岗位资源,为辖区居民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完善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和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的帮扶。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加强创业培训,完善社会失业救助体系。强化企业用工监管,建立失业预警应急机制,强化劳动保障监察,维护好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在提高保障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六是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严格落实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推进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坚决守住人口底线。切实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快推进档案、民兵、老龄、残疾人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八)深化和谐创建,实现提升社会发展环境的新跨越。继续深入推进和谐村庄、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各个层面的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和谐创建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巩固提升基层公共安全防范体系。继续坚持以基层公共安全促稳定的大维稳、大安全理念,突出组织领导、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常态运行、检查考核、拓展延伸等重点,巩固老典型,打造新亮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建立起无缝隙全覆盖的公共安全防范体系。二是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建立健全稳定风险评估、不安定因素排查调处、定期走访回访等制度,靠制度促和谐、保稳定。关心群众冷暖,关注弱势群体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组织严密、专群结合、反映迅速、运转高效的治安防控新机制,最大限度地压缩违法犯罪空间。加强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强化打击处理和防范监控。适时组织专项打击和重点整治等有针对性的严打整治,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和强大攻势,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三是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认真落实区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区、街、村(居)、经营业户(企业)三级管理四级责任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深入研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严格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办法,推动全区安全监管再上新水平。四是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实施食品安全无缝隙、动态化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切实维护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改革完善畜牧监管机制,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五是努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努力化解不和谐因素。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切实做好重点敏感时期、重点群体和重点部位的信访工作,坚持关口前移,综合施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进一步营造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必须自我加压,奋发有为,按照“勤政为民、科学发展、公正廉洁、务实高效”的总体要求,以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目标,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提升境界,争创一流。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推进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广泛开展“争创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干部”活动,不断充实现代经济、金融、科技、法律、社会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努力形成适应形势任务发展要求的知识结构,提高履行职责、服务群众的能力。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境界最高、干劲最足、能力最强、作风最实、形象最好的“五最”干部队伍,为推进大开发大调整大提升大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以激发动力、争创一流为目标,把工作定位放在创优争先上,各级各部门都要选准赶超对象、树立奋斗目标,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发展氛围,在纵向比较中超越前者,在横向比较中高出同类,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向前迈进。各级干部都要有一种特别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注重质量的强烈意识,自觉将高标准、严要求、上档次、出精品渗透到日常每一项工作中,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环节,力求将每项工作、每件事情做到最好,形成万众一心推发展、励精图治促跨越的生动局面。

(二)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大力倡导改革创新的工作精神,坚持向改革创新要空间、要资源、要动力、要发展,牢固树立发展无止境、创新无止境的观念,打破思维定势和原有体制机制约束,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加快完善事责利权相匹配的推进发展机制,进一步强街扩权,把区级的部分市政管理、片区开发等管理权和发展权下放给街道,赋予街道更多的自主权,增强街道发展的责任和活力。以全市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开展近郊村土地、住宅和劳动力流转创新,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换保障、宅基地换楼房等新路子,破解制约开发的制度瓶颈。加快完善以项目为核心的工作推进机制,继续深化项目化管理,强化一班人负责、一揽子装进、一竿子到底的“三个一”推进机制,加快各项工作高效推进。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包靠重点项目制度,坚持和完善指挥部制、现场工作记实、在项目一线锻炼干部、检验干部等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形成以项目为号令、工作围着项目转、人员跟着指挥部走的工作格局。加快完善鼓励创新发展的激励机制,加大创新成果的创评和推广,全面推进各个方面的机制创新、工作创新,充分释放发展潜能、激发发展活力。

(三)强化服务,打造环境。以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机关干部服务年”为总抓手,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做到服务企业促发展、服务基层保稳定、服务群众保民生,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大力践行现场工作法,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搞好服务,为全区干部树立标杆;区直部门立足职能,创新机制,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街道、开发区、管理区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企业、群众的所需所求,扎扎实实解难题、办实事。以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公开承诺、挂牌上岗等制度,大力推行特事特办、绿色通道、包靠帮扶、干部下访、点对点服务等个性化服务,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贴心、舒心的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缩短办事流程,压减审批事项,全面落实限时办结、一次告知、网上办理、并联审批等服务措施,确保行政提速30%以上。进一步强化执行力,对已形成决策、决议和上级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都要全力抓好落实,做到不折不扣、不推不诿、不讲困难、不计得失,既注重落实的过程,更注重落实的结果。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寻求解决办法,不上推下卸,努力做到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对看准的事情、承诺的事项,要缩短落实时限,不等不靠,争取工作主动。

(四)依法行政,公正严明。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严格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要求行使权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制度,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补偿等制度,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大力清费治乱,取消一切不合法收费,全面推行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建立结构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自觉接受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接受司法监督,监察、审计部门的专门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五)廉洁勤政,维护形象。以规范制度和制约权力为核心,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以清新廉洁的政风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健全完善廉政监督监察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积极构建完善、有效的廉政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和勤俭创业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事,狠刹铺张浪费之风,规范公务接待行为,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促增长、促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关键环节上。

各位代表,回顾2009,我们共克时艰;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同创辉煌。机遇和挑战并存,责任和使命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奋力赶超,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跨越,共同谱写潍城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