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烟台市福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经济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福山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烟台市福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区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集中精力抓大事,突出重点抓落实,较好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过去的五年,是国民经济突破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干事创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总量迅速膨胀,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了“三个新的突破”。一是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1.5亿元,是2005年的3.3倍,年均增长26.7%;二是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达到6.64万元(预计,下同),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5.3%;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69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达到10400元,年均增长14.7%。先后被授予“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区”等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对外开放全面扩大、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的五年。面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新挑战,积极创新招商思路,全面推进以“三个引进”为重点的招大引强战略,大项目引进取得突破性成果。五年累计引进投资过亿元或千万美元的大项目140个,总投资890亿元,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累计达到18个,大型央企投资项目达到12个。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内资、外贸出口五年分别完成3.8亿美元、254亿元和28.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1.2倍、1.9倍和3.4倍,被授予“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区”称号。重点项目建设全线推进,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9.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1倍,先后有总投资50亿元的宝钢精密钢管、2.4亿美元的通用光伏、6000万美元的科孚德机电、5300万美元的雪花啤酒等122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园区经济快速膨胀,园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五年落户项目177个,完成实际投入245亿元,建成投产企业累计达到450家。2010年高新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4亿元、外贸出口5亿美元,占全区的比重分别达到29.5%和7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税五年翻两番,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全省十大产业聚集园区和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授予全市“十一五对外开放先进园区”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主导产业迅速壮大的五年。面对转变发展方式的新任务,主动顺应形势变化,深入调整经济结构,构建起了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调整为5.6:61.8:32.6。工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和特钢制品三大主导产业优势日益凸显。目前,三大产业累计落户项目272个,总投资460亿元,2010年完成增加值、利税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均达到70%以上。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70户,五年翻了一番,完成增加值58亿元,年均增长20%,利税22.1亿元,年均增长24%;销售收入过亿元和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由2005年的14户和13户分别提高到44户和27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的比重达到43.9%,五年提高10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0%以上。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一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全面拉开,先后有16个物流大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0亿元的中青文化创意产业园、4亿元的清华健康信息产业园等10个高端服务业项目签约落户,沃尔玛、振华等一批消费服务业项目相继投入运营,成功举办了“鲁菜进世博·福山美食周”活动,我区餐饮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更具活力。201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53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城郊型高效优质农业发展迅速,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快速推广,成功注册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商标31个,财政补贴140万元扶持发展大樱桃设施栽培480亩,被评为“中国优质大樱桃基地重点区”、国家级大樱桃“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绿色食品基地”,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烟台大樱桃节荣获“2010年度中国十大节庆奖”,张格庄荣获“中国大樱桃第一镇”称号,两个大樱桃生产基地获准世博会产品专供。
过去的五年,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五年。面对加快推进城市化的新要求,坚持统筹协调、主动融合,全面推进科学规划、集约建设、精细管理,基本实现了与中心市区的全面融合,建成区面积拓展到3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55%。五年累计投入近30亿元,集中组织实施了一批事关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的重点工程,高标准启动了“一河一岛三座山”和“一路一场两条街”开发建设,完成了永达街、福海路、奇泉路、河滨南路、英特尔大道等20条城区主次干道和成龙线、烟凤线、中古路等建设改造工程,五年新建道路64公里、改造370公里,新建大、中桥梁6座,全区通车里程达1450公里,形成了畅通便捷的交通路网体系;电力、燃气、热力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五年新建和改造变电站13座,新增供热面积210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2.2万户;城区雨污管网治理工程全面实施,投资7800万元完成雨污管网敷设改造3.1万米,投资4000万元实施了2、3、4号河改造工程,污水向夹河排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投资1800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气象观测站。生态市区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了内外夹河综合治理、城区主干道路绿化和以门楼水库水源涵养林为重点的“三年大造林”工程,新增城区绿化148万平方米、造林4.6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和城市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37%和42.8%,造林绿化工作在省市考核中名列前茅。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新开发房地产230万平方米,新建城市社区10个。连年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机制,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过去的五年,是镇域经济活力增强、城乡一体发展步伐加快的五年。面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趋势,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初步构建起了以小城镇为桥梁和纽带、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镇街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镇街地方财政收入总额达到4.1亿元,是2005年的4.4倍,年均增长34.5%,高出全区7.8个百分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5处垃圾中转站,投入1.6亿元高标准实施了镇村道路绿化、硬化、亮化工程,4个镇全部荣获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农村住房建设改造扎实稳妥推进,完成农村住房建设57.4万平方米,改造危房4.6万平方米。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加强,投资5200万元完成了156个村的自来水新建或改造工程,解决了3.9万户12.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入640万元,建成农村沼气服务网点7个、户用沼气1910户;投资2700万元完成农业综合开发3.2万亩,投资2100万元实施了1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1.3亿元的门楼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提前完成,顺利通过上级验收。积极开展联手共建新农村活动,先后有249个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农村结对帮扶,投入帮扶资金60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工程广泛实施、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面对广大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了为民办实事的长效工作机制,每年筛选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政府实事工程,加以重点推进。五年累计投入10多亿元,相继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村村通自来水、通油路、通客车、通广播电视、库区移民补贴、农机补贴、老龄补贴、残疾人危房改造、镇街综合文化站和老年人活动室建设等50多项实事工程;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等政策,财政补贴力度逐年加大,参保率分别达到100%、98%和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通过积极努力争取,成功列入全国首批试点区,全区60周岁以上农民每年平均领取养老金1100元;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更加成熟完善;继续实行职业教育财政补贴、免收义务教育学生杂费等政策,免费进行城镇职工创业培训和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农村新增劳动力基本实现全部转移;积极开展包帮特困生、特困家庭和“爱心捐助”活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逐年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困难群体生活得到有效保障。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73元,年均增长15.8%,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储蓄3.3万元,比“十五”末增加2万元。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整个社会和谐安定的五年。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投入更多的精力谋划和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社会的安全、稳定与和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完成了投资1.6亿元的福山一中新校建设,投资近亿元对中小学校舍进行重建或改造,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布局结构更加优化;职业教育取得较大突破,烟台汽车工业职教集团顺利组建,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揭牌成立,投资7亿元的新校建成投入使用,先后被国家、省、市评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投资1.97亿元完成了区医院综合大楼和4个镇卫生院、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93个标准化农村卫生室新建或改造工程,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基本药物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扎实推进,推行了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基本药物价格降幅超过了50%,据测算仅去年就减少群众药品支出负担400多万元。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启动了王懿荣广场、峆山卢寺重建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工程,成功举办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形成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大力弘扬书法文化,被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称号。科技创新取得新的成果,建成全国首家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验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21年荣获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跨入“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行列。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积极展开,环境综合质量持续改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面加强,连年获得“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称号。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及“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被评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区”。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被授予 “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和“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区”称号。深入实施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扎实开展“转变作风年”、“企业服务年”活动,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了新的提高。统计、物价、档案、人防、双拥共建、外事侨务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五年,科学发展硕果累累,和谐发展普惠民生,率先发展精彩纷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开拓奋进、共同努力的结果,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福山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相对较小,产业发展层次、抗风浪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和节能减排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吸纳消费能力不足;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农民增收渠道还不够宽,社会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战略重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设经济文化强区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坚持以城市化为总方向,以建设经济文化强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立区、服务业兴区、文化强区三大战略,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富美和谐的现代河滨市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32亿元,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4%和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单位GDP能耗控制在市下达计划指标之内;经济综合实力稳步迈入全市前列。
为确保上述目标顺利实现,突出抓好以下战略重点:
第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结构科学、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定位,进一步膨胀壮大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和特钢制品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和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拉动经济迅速壮大、带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强势支撑。着眼于促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不懈地抓好以“三个引进”为重点的招商引资,快速推进“四大园区工程”和“五大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对福山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投资项目。今后五年,力争新引进投资过千万美元或亿元的大项目100个以上,园区面积再拓展20平方公里,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坚持二三产业协调推进,加快实施以打造消费载体、提升消费环境、激活消费市场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突破工程,积极膨胀壮大以现代物流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繁荣发展以餐饮旅游为重点的消费性服务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扶持发展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害化、经营产业化为方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到2015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00亿元。
第二,调整优化城市布局结构,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魅力河滨城市。按照推进城镇现代化的要求,在高水平修编完善中心城区、镇驻地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倾力实施“一心两轴三片四组团”的城市发展战略。重点以现有建成区为核心,以福海路、内夹河为轴线,融合发展南部滨水新城、西部东厅新区和北部福新新区三大区片,突破发展门楼、高疃、回里、张格庄四个特色小城镇组团。围绕城市规模扩张和功能提升,超前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配套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梯度发展,打造具有现代城市气息和高端产业特色的中心商住区,吸引更多的人口向福山集聚,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的城市发展格局。到2015年,全区建成区面积翻一番,突破70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到2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小城镇面貌均实现根本性变化。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继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鼓励引导农村适龄青年和有条件的农民在小城镇居住、就业。坚持建管并重,按照“精简高效、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维护好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第三,调整优化基层基础结构,着力构建整洁文明、便民利民的新型农村社区。本着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的原则,扎实推进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剩余36个城中村、城郊村和园区村整体改造,重点完成29个镇驻地及周边村改造,基本完成26个沿库村危房改造,“十二五”期间,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200万平方米。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快完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繁荣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现代化。深入开展联手共建新农村活动,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建设力度,确保全区40%以上的村庄达到星级示范村标准。加强村居、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执行村居组织书记绩效考核办法,全面提高基层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强化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区所有街道普遍建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普遍建有便民服务大厅,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
第四,调整优化社会发展结构,着力构建安定祥和、文明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发展,统筹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于民。继续广泛实施各类民生工程,集中财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强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层次。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发挥鲁菜之乡、书法之乡、大樱桃之乡以及特色“福”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疾病预防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劳动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政治安定、社会和谐。加大门楼水库流域湿地建设、管理和保护力度,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制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关于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转方式、调结构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新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9%,力争2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力争24%;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分别增长12%、1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工作中,我们将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和城市化这个总方向,集中精力抓好“六个再突破、六个新提升”,办好“十件实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和更加有效的作为,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一)在大项目引进建设上再突破,集约发展园区经济,进一步提升投资拉动力。把招商引资作为优化投资结构的突破口,深入实施以“三个引进”为重点的招大引强战略,重点瞄准韩日、欧美等国家和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区域,以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大型央企为主攻点,努力再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产出效益好、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好项目。针对当前新增建设用地紧缺的实际,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引导区内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吸收外资,支持成长性好的企业增资扩产,走内涵式增长的路子。年内,争取新引进投资过亿元或千万美元的大项目20个以上。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投资增长的着力点,深入落实大项目特派员和重点项目包帮制度,全面加快已落户项目建设,特别是对宝钢精密钢管二期、采埃孚转向机等大项目,落实全程跟踪服务制,促其尽快投达产。年内,总投资625亿元的83个重点项目完成实际投入172亿元,22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9.6亿元。把园区作为扩大投资规模的主阵地,坚持多元融资,快速推进临港物流加工区、西拓区南延、汽车零部件工业园西拓及高端产业园等“四大园区工程”,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力争具备项目落户条件。加强对园区投产企业的后续服务,扶持出口企业扩大出口规模,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园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年内,高新区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1亿元,外贸出口6.2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4.5亿元。
(二)在主导产业培植上再突破,扶持发展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支撑力。围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目标要求,启动实施“主导产业升级计划”、“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和“骨干企业扩张计划”,全面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抗风浪能力。一是实施主导产业升级计划,推进三大主导产业膨胀壮大、提档升级。机械制造业,重点加大汽车关键部件引进力度,大力发展发动机、传动系统等高端产品企业,在此基础上,瞄准整车龙头企业,全力实施招大引强,逐步建立起整车整机制造与零部件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当前,突出抓好投资7亿元的德尔福空调工业园和6亿元的上汽变速器配套工业园等项目的引进建设,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业,抓住全球信息产业竞争格局加快调整的机遇,以视听产品、通信设备和计算机部件为重点,着力加大对台湾、欧美等地区的招商力度,年内争取引进相关产业项目20个以上。特钢产业,重点加大对宝钢精密钢管等现有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加快海泰钢管、宝盛钢管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集群发展优势。年内,三大主导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均达到80%以上。二是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加快发展高成长性产业和战略性高端产业。研究出台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发挥高端产业园的载体效应,快速推进通用光伏、福美软瓷、诺亚同舟等一批优势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培育电车、风电等新兴产业项目,倾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高成长性产业,年内新引进新兴产业项目10个以上。三是实施骨干企业扩张计划,打造规模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群体。加强技术改造、金融保障和政策服务,抓好已竣工项目、新投产企业培植壮大和现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扩大总体规模和产出效益。年内,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0户,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达到5户、纳税过亿元的3户。创新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帮助区内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挂靠联合,组建研发中心,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年内完成技改投入40亿元,新开发省级以上新技术、新产品25项,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培育省级以上名牌产品3个。
(三)在服务业发展上再突破,繁荣活跃城市经济,进一步提升消费推动力。把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作为扩大消费、繁荣城市经济的重要举措,放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实施集中攻坚。一是依托工业主导产业辐射带动,膨胀壮大现代物流业。围绕工业主导产业配套发展需要,继续加强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招商,重点抓好投资6.6亿元的金属材料物流等在谈项目的跟踪落实,争取尽快签约落户,同时抓好投资11亿元的北方农资批发市场等物流大项目建设,推动现有物流企业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适应国际化生产要求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二是立足鲁菜之乡资源优势,培育提升餐饮美食业。制定出台加快餐饮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成3.9万平方米的青龙山美食街建设,加大对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招商力度,年内争取落户餐饮企业10家以上,打造以鲁菜为主、四大菜系和地方名吃共同繁荣的美食商业圈。实施餐饮企业提档升级工程,引导中小餐饮企业在设施档次、服务水平、菜品质量和卫生管理上狠下功夫,全面提升餐饮行业的整体发展层次。加大鲁菜之乡文化品牌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挖掘弘扬鲁菜文化,形成餐饮美食、餐饮文化与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放大特色街区集聚效应,繁荣发展商贸流通业。高标准推进天府商业街、家电一条街建设,充分运用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的带动效应,狠抓品牌招商和政策落实,继续招引知名品牌开店设点、连锁经营,重点抓好苏宁电器等3个知名品牌的跟踪推进,培育新的消费亮点。四是发挥专业园区载体作用,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重点抓好中青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清华健康信息产业园两个专业化园区建设,积极引进软件研发、电子商务、影视动漫、服务外包等项目入驻,年内力争引进建设相关企业20家以上。2011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7亿元,增长22%。
(四)在城乡一体化推进上再突破,高标准推进城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综合承载力。
以彰显特色、完善功能为重点,全面加强中心城区建设。突出规划的先导作用,进一步调整优化空间发展布局,修编完善中心城区建设规划,超前做好景观工程、商贸设施、公交场站等公共设施规划,精心规划实施每一项城市工程,让整个城市在调整完善中集聚人气、扩大规模,在精雕细琢中提升品位、彰显魅力。道路工程,投资2.2亿元,重点实施林门线、张栖线等道路改造和城区主次干道修复,配合搞好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福山段、龙烟铁路福山段建设,提高路网承载能力。标志性工程,以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抓手,快速推进“一河一岛三座山”和“一路一场两条街”的开发建设,打造一批能够充分展示福山产业特色与城市环境魅力的标志性景观,重点实施内外夹河、门楼水库水系绿化和英特尔大道等道路绿化改造工程,启动以河床治理、景观桥建设为重点的内夹河综合开发,投资2500万元实施东关桥危桥改建和青龙山美食街跨河桥新建。管网工程,重点对城区部分道路雨污管线进行清淤疏通,加快推进总投资5800万元的东线排污干管建设,完成投资3500万元的蒲湾区片排水工程,逐步解决城区雨污混流问题。旧城改造工程,全面加快夹河岛等区域旧城改造步伐,年内完成旧城改造79万平方米,新开发房地产60万平方米。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强化社区基层管理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工作机制,促进城市管理向长效化、精细化转变。
以镇驻地改造为重点,全面加强小城镇建设。在高标准修编完善小城镇体系规划、明确城镇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化”的要求,快速启动镇驻地及周边区域的改造建设,合理布局、配套建设一批面向基层群众的商贸、居住、娱乐等服务设施,为繁荣镇域经济打造优势载体。发挥小城镇的集聚作用和中小项目区的载体功能,引导各镇街抓住城区扩张和主导产业膨胀的有利机遇,全面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力度,带动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年内,镇街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区3—5个百分点。
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为重点,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深入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广泛开展星级示范村和生态优美村创建活动,集中力量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大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处理机制,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本着尊重民意、积极稳妥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年内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50万平方米。按照“一厅十室一大院三超市”的建设标准,全面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年内打造农村示范化社区10个以上。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意识,更好地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五)在特色农业培育上再突破,加快发展品牌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城郊型农业的发展定位和业已形成的产业优势,突出抓好“五个一批”:一是打造一批知名果蔬品牌。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全面加强大樱桃、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和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年内力争新增大樱桃绿色食品或无公害认证产品3个,新注册各类农产品商标4个。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大樱桃节和大樱桃引进种植140周年纪念活动,努力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二是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制定出台《有机农产品生产管理办法》,规划建设大樱桃标准化生产基地1处、高档蔬菜基地200亩、畜禽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恢复发展苹果传统名优品种,大力推广无公害及有机栽培技术,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年内,新增绿色无公害果蔬8000亩。三是实施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工程。搞好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门楼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配合搞好引黄调水工程建设,实施回里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四是创建一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按照一手抓创建一手抓规范的原则,组建区镇两级大樱桃专业合作社,加强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与服务,形成信息交流便捷、联结关系紧密、带动能力强大的产业化经营体系,确保农产品货畅其流,让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五是培育一批生态旅游农业项目。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经验,发挥毗邻中心市区的区位优势,引导各镇立足各自资源特点,以大樱桃、草莓采摘游和农家乐等中短期休闲游为重点,探索推行规模化经营模式,配套推进道路、景点、餐饮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镇一景一业、错位互动发展的格局。
(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再突破,全面加强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开展名师名校创建活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把职业教育与新兴产业培育结合起来,适时调整充实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电等新专业,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高标准完成王懿荣广场建设和峆 山卢寺重建工程,配套做好王懿荣纪念馆、鲁菜博物馆等9个馆区的文物收集工作;加强农村村落文化的挖掘与整理,积极保护和传承好独特的乡村文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工作,力争将鲁菜烹饪技艺申请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充分发挥镇街综合文化服务站、农村文化大院的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机制,确保区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综合楼投入使用。优化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巩固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群众性健身协会建设,举办全区首届农民运动会,增强群众身体素质。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加大城乡统筹就业力度,健全政策扶持、就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工作机制,在各行业、各领域培植创业典型,带动全民创业就业,年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以内。加强企业社会保险费扩面征缴,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范围,加大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覆盖面,参保人数达到3.6万人;适时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区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55%,最高年支付限额由6万元提高到8.5万元。稳步推进城乡低保工作,将农村低保标准由1700元提高到1900元;扎实做好农村五保工作,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由4500元、2500元分别提高到5000元和3000元;建立健全区镇村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发放三级网络,继续为80周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深入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最大限度地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活。
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以打造“全国最安全市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完善应急反应机制,积极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在全市率先建立全省联网的微震台和地震预警监测中心,全面提高防震监测水平。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第十届村(居)委换届选举工作。大力开展建党九十周年宣传活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热情。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精心办好实事工程。继续把一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列入今年政府为民实事工程,集中人财物力,加以重点解决,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1、建立以“两免、三补、三提高”为核心的农村慢性病防治体系,免费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五种基本药物;对妇女两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给予定额补助;提高肿瘤化疗等三种大病的新农合门诊报销比例。
2、投资200万元,完成永安街北侧6000平方米的室内集贸市场建设,进一步优化集贸市场经营消费环境。
3、实施免费法律援助工程,建设法律援助中心、交通事故法律援助站和劳动争议法律援助站,将法律援助便民手册发放到全区每个家庭,法律援助绿卡发放到全区每户低保家庭,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法律援助。
4、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启动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同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冬季取暖和改厕治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5、改善城乡交通条件,启动兜余公交场站建设,开通福山至兜余公交线路,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
6、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投入120万元,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0处,为群众开展体育活动创造条件。
7、财政投入660万元,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标准,参保率达到100%,进一步解决农村群众老有所养问题。
8、继续实施大樱桃设施栽培财政补助政策,加快推进老残果园改造工程,建设名特优苗木繁育基地,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对树体老化、产量偏低、效益较差的老残果园进行更新改造,年内完成改造1000亩以上。
9、实施水肥一体化科技推广工程,年内投入150万元,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区3200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10、启动实施门楼镇土地整治项目和库区挖塘抬田工程,年内新增耕地2400亩,进一步改善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是圆满完成2011年工作任务、实现“十二五”顺利开局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必须始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思路、科学的执政方式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第一,强化进取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昂扬斗志。目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面对赶超发展的压力与挑战,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决不能有丝毫松劲情绪,必须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坚决破满、破懒、破庸、破难,做到真想、真干、敢想、敢干,始终保持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进取激情和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昂扬斗志,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切实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第二,强化大局意识,始终保持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团结是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宝贵经验。全体工作人员要继续发扬讲大局、讲团结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在区委的领导下开展政府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切实站在全局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精神上高度集中、工作上紧密配合、步调上协调一致,形成一个目标一股劲、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力弘扬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精神,坚持深入基层、靠在一线,抓重点促落实,抓难点搞突破,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强化宗旨意识,始终保持执政为民的公仆本色。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融入群众,努力使政府各项决策符合全区实际,体现群众意愿,顺应群众要求。特别是要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切实抓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工程和其他民心工程,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第四,强化纪律意识,始终保持廉洁守纪的良好形象。纪律是维护形象、保持战斗力、实现政府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严格自律,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廉政准则》等各项规定,从思想上筑牢防线,在行为上防微杜渐,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积极倡导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杜绝铺张浪费行为。加大行风评议、审计监督工作力度,强化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规范监管,维护好清正廉洁的整体形象。
各位代表,经过“十一五”卓有成效的努力,福山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人民的力量,同心协力,振奋精神,务实进取,乘势而上,为全面建设富美和谐的现代河滨市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