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二00八年政府工作回顾2008年是湟源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湟源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二00八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8年是湟源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县委全体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全面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七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1亿元,增长8.4%;县属固定资产投资6.75亿元,增长17.7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88万元,增长2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亿元,增长12.72%。
----“三农”工作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荣获“全省水利先进县”称号。养殖园区、基地建设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68.12元,增长17.59%,是近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投资5000万元实施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冶炼、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继续向园区聚集,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协调增长,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了19个百分点。
----城镇建设大步向前。全年城镇建设投资达1.7亿元,是我县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建成了一批事关民生、提升城镇品位的基础设施项目,县城面貌明显改观,城镇品位大幅提升。
----文化旅游开发取得重大突破。以丹噶尔古城为中心,石刻文化走廊、日月山、北极山、赞普林卡和人民公园等景点为支撑的文化旅游重点县格局初步形成,我县的皮绣作品《高原精灵——藏羚羊》被国家奥组委收藏。
----民计民生得到新改善。用于改善民生的各类资金达2.08亿元,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医保报销额和受益面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五保户”集中供养全覆盖,就业、卫生工作分别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平安建设跃上新台阶。以“大接访”活动为契机,一大批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信访工作得到中央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在全省首次成功举办防汛实战模拟演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平安湟源”建设,九个乡镇全部达到“平安乡镇”标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走在三县前列,圆满完成了奥运火炬转场、环湖赛等各项重大活动的安保工作,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
各位代表!2008年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注重对重大问题和不确定因素的超前研究,努力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适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了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实现增产增效。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资金1.37亿元推进新农村建设,以5个试点村为主的42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开工建设7条农村公路,硬化了24个村的道路,新修桥梁8座,建成了32个村级卫生室,实现了全县行政村医疗室全覆盖。500栋日光节能温室、2380座沼气池、2176栋牲畜暖棚、5个奶牛养殖小区、4个生猪养殖基地的建成,进一步改善了农牧业基础设施。开发整理土地4330亩,土地流转面积为9728亩。1000万元的县财政专项支农资金支持了农业生产,粮油综合产量达4455.3万公斤,蔬菜等特色农作物比重达到75.5%。农区畜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实现畜牧业纯收入1.26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6.12万人次,收入达1.48亿元。完成了11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和4个贫困村易地搬迁,解决了7358人的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二)深入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大华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辅助工程有序推进。园区内华新、华电等冶炼企业重点工业项目顺利实施。在宏观经济环境持续动荡的情况下,加强工业经济的运行调控,果断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狠抓了优势产业的升级改造,想方设法恢复停产企业产能,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55亿元,同比增长8.49%。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争取信贷资金2300余万元和国家各项补助资金540万元,有力地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一批以食品加工、有机肥生产、网围栏及集装袋制造为主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湟源陈醋”整合工作取得新进展,产品质量监管和生产秩序整顿迈出新步伐,恩泽有机肥、波航集装袋、丹噶尔沙棘饮料等一批当地产品走俏省内外市场。企业节能降耗专项行动成效明显,争取各项节能专项资金120万元,加快了铁合金、水泥行业等一批落后产能及工艺设备的淘汰步伐。重点工业企业投资1200万元建成污染防治设施,实现了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
(三)狠抓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加强项目策划和储备,项目争取和前期工作扎实有效,实施了湟海渠干渠节水改造、莫多吉西山渠节水改造、药水河桥、城北路建设工程、县城公园路改造工程等90个项目。同时,针对国家四季度增加1000亿元的大好机遇,争取到新增投资项目16项,落实专项资金2307万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79项,总投资规模达19亿元,到位资金7.3亿元。共争取到各类财政专项资金2.27亿元,同时,从国家开发银行、省农发行争取信贷资金895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丹噶尔古城、大华工业园区等重点工程建设。
(四)加大城镇建设投资力度,城镇功能更加完善。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创造性地搭建政府信用平台,完成了火祖阁维修及广场建设、丰盛街改造、东城门、演艺厅、丹噶尔厅署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通过多方筹资和适度举债的融资办法,组织实施了东风路、城北路、水务路市场、廉租房、市政景观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打造文化旅游重点县、推动县城“两河四岸”重点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保证全县重点工程建设,年内共拆迁了447户、6万平方米城镇房屋,完成西格二线1500余亩征地和291户拆迁任务。
(五)稳步推进生态和文化旅游重点县建设,特色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1万亩,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3000亩,天保工程人工造林500亩,封山育林7000亩,县城南北山造林4700亩。突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结合部的历史和地域特色,全力推进丹噶尔古城保护性开发工程,建成了昌耀纪念馆、恢复了文庙、改建了劝学所、改造了赞普林卡藏文化展览馆、编排了古羌族歌舞,有力地提升了县城文化品味。加强景区旅游设施配套建设,投资280万元完成了日月山景区二期开发工程。加快了湟源排灯、湟源陈醋、丹噶尔皮绣、沙棘饮料、民间剪纸、刺绣为主的旅游产品研制开发步伐。制作反映湟源风土人情的宣传画册和光盘,利用各种平台,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提高了湟源旅游知名度,全年接待游客104.23万人,实现旅游业收入5000万元。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和谐有序。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建成了寄宿制小学10所,投资1693.6万元实施了宿舍楼新建、校舍改造、希望工程等10个项目,完成60所农村中小学“温暖工程”。继续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工作,发放城市、农村低保金1882.6万元。发放养老保险金1980.9万元,发放率100%。建立了以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向808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35万元。多渠道实现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53名,发放失业保险金94.84万元。完成了投资730万元的县医院门诊大楼,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5.6%,为城乡参保群众报销住院费、门诊费共1260万元,受益率达65%,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40万元。依法清欠涉及1682名农民工的工资136.8万元。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以举办奥运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县政府斥资8076万元全面完成为民承诺的十二件实事。
(七)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安定团结局面进一步巩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进一步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县人大代表建议和县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为100%。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加大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力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信访量明显下降。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扎实推进“平安湟源”建设,“五五”普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政府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与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效监督和支持,与县政协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帮助是密不可分的。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驻军各部队、省驻县各单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湟源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总量小,发展起点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城乡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农牧业基础仍然薄弱,经营方式粗放,比较效益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工业经济结构单一,冶炼行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弱;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00九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今年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特殊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加深,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务必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认清和把握发展中蕴含的重大机遇,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决定,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以及省、市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对湟源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我县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也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及“三县”工作会议精神,依托省会城市,以建设农区畜牧业养殖示范县、特色经济强县和文化旅游重点县为发展目标,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以狠抓项目、强化投资为着力点,以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根本动力,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以赴保持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富裕文明和谐新湟源建设步伐,确保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上述目标力图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力求实现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和谐。提出这样的发展速度是积极的,是预期性和导向性的,也是适合湟源目前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要。当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湟源发展面临的困难多、难度大,因此,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坚持科学发展,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关键,全力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支持藏区发展等的重大机遇以及省、市对县域经济重点倾斜的政策措施,争取更大支持,吸引更多投资,建设更多项目,为当前经济增长和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不失时机争项目。准确掌握项目投资动态,认真做好项目论证、规划编制等工作,加强项目衔接,力争不放过任何一个项目,不错过任何一次机会,特别对重点项目,紧盯不放,合力攻坚,直至落地实施,年内争取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以上,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以上,全县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比上年增长50%以上。加紧项目经常性筛选储备,要储备一批关系湟源长远发展、具有优势、带动能力强、就业岗位多的重大项目,努力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和数量。
全力以赴建项目。紧紧抓住国家投资政策机遇,不断加强和改进项目工作,对已确定的项目,尽快落实资金,明确每个建设项目的责任、具体工作量和时限,促使每个项目达到省市建设要求。实施好县城污水处理厂、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南山灌区节水改造、波航地区中低产田改造、天然气利用、廉租住房等一批重点项目,县属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分工负责制和跟踪服务制,对项目争取、计划下达、招投标、施工建设、资金拨付、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全程跟踪服务和监督检查,严把工程进度关、质量关,打造放心工程。严格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发挥效益,打造精品工程。
千方百计招项目。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深挖资源项目,坚持外引内联并举、大小项目并重。在重点引进工业项目的同时,注重引进现代农业项目、城镇基础设施项目、服务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进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推动由“单个企业招商”向“产业整体引进”转变,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积极参加会展招商、组团招商活动,利用各种平台,注重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等的多方投入,做好硅系列产品、轻工业产品、农产品市场、房地产开发、供气、供热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全年争取引进到位资金7.5亿元。
(二) 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科学发展的突出位置,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实施河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湟源段建设规划,加快湟水源头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马牙蚕豆、马铃薯、胡萝卜等为主的七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和基地建设,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5.5%以上。加大农业科技的应用和转化,大力推广食用菌种植技术,努力把湟源县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补贴政策,加大县财政对“三农”的资金投入,由去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1300万元,增长30 %,按照“整体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产业带动”的原则,提高建设标准,年内新建日光节能温室500栋以上,并做好水、电、路等配套工程,确保已建成的日光节能温室早投产、早收益,推动日光节能温室、牲畜暖棚建设由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推进以重点水利工程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提高高标准的农田比重,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合理引导和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加快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发挥县供销社、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队伍的作用,引导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公益型农技推广服务项目。加强与农业产业化企业及省内外专业市场的协作和有效对接,建立稳定的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并运营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重点支持种养大户、土地流转示范户、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抓紧做好农业产业园前期工作,采取项目支持、招商引资、科技人员承包等办法启动建设,力争农业产业园在年内初具规模。
努力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按照建设农区畜牧业养殖示范县的目标,继续促进养殖业向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健康养殖方向发展。投资150万元高标准完成立达村千头奶牛养殖园区二期扩建项目并形成规模,使其成为省、市标准化养殖样板区和全县规模化养殖辐射源。争取建设纳隆村奶牛养殖园区,全年新建畜棚1500栋,着力扶持建设标准化奶站,确保奶源质量。完成三江源等生猪、仔猪繁育养殖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扩大养殖规模。继续落实奶牛良种补贴,奶牛、生猪保险补贴。大力引进、繁育、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完成牛改9000头、羊改3万只、猪改2000头。建立标准化饲养制度,确保各类养殖基地发挥最大效益,使畜产品总量有新的提高。大力发展优质饲草产业,种植规模稳定在7万亩以上,加大天然草场保护力度,认真落实动物疫病防治措施,加强畜产品市场监管,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生产为重点,在巩固和提高试点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每个乡镇选择2-3个典型村,按照项目带建、企地共建、帮扶援建、金融支持、群众自建等多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投入力度。制定和完善以奖代补的新农村建设投资模式,统筹各类支农项目资金,要重点向村级领导班子强、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典型村、重点村和规划村倾斜,切实转变“等、靠、要”思想,激发全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着力在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等“六个统筹”上取得突破,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选择2-3个基础好、条件具备的村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经营、产业集中发展的“三集中”试点。加快培育乡村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走“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道路,培育“一村一品”特色村15个。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年内新建沼气池2000座。加大国道沿线及农村绿化美化和环境治理力度。以“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县”为契机,力争实现全县乡村道路硬化全覆盖。认真执行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对全县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实施好1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和5个村的易地搬迁项目,争取实施东峡乡峨头山、山岔、炭窑等村的易地搬迁项目,把移民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就近就地转移为主和异地输出并举的原则,充分发挥我县驻外省市劳务协作点的作用,继续抓好省内外品牌劳务输出。积极发挥驻西宁经济开发区劳务工作站的作用,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不断扩大劳动者就近就地转移。鼓励更多的劳务经纪人和劳务输出带头人从事多渠道劳务输出。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以及各部门就业前的培训资金和师资力量,紧盯市场进行专业培训、订单培训和委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三) 坚持把工业强县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
继续建设工业园区、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培育壮大中小企业等多策并举,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强力推进大华工业园区建设。坚持“产业特色化、投入多元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方向,完成园区建设一期收尾工程,投资3000万元实施园区餐饮住宿楼、派出所、预留标准车间、工业园区供排水等二期工程。积极实施政策扶持,大力开展园区招商引资,吸引资源综合开发、农畜产品加工等企业入驻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实现企业集群和规模经营,年内园区新增入驻企业3户,园区入驻企业力争达到14户,新增工业增加值1500万元,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6.8亿元,使园区成为全县新的工业经济主要增长点。
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围绕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层次,继续稳步推进华新公司8台矿热炉建设项目、华晟公司14台矿热炉续建项目,顺利实施江河源窑尾余热发电、兴发公司特种煤加工等项目,及早做好大华工业园区年产20万吨硅系列产品、年产30万吨生石灰、年产2000吨UPVC管材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改造提升冶炼、建材等传统产业。开展全县风力资源状况调查,实施好日月山风力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完善中小企业发展贷款担保机制,协调落实中小企业贷款3000万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积极落实省市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从项目贴息、信用贷款、扩建征地等方面扶持壮大市场潜力大、有优势资源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生物有机肥、奶制品、陈醋、集装袋等中小企业20户,并利用民间资本和招商引资,大力培育发展绿色食品、保健品、农畜产品加工等新兴企业。
做好工业运行调控和节能减排工作。继续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走向,正确把握我县工业经济态势,把产品运输、电价、资金等作为服务重点来抓,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扶持企业度过难关,尽快恢复生产,力争工业增加值达到8.54亿元,增长13%。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把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督促、引导企业搞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督管理,坚决淘汰容量在6300KVA以下的矿热炉等落后产能及工艺,依法取缔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五小”企业。强化全民的节约意识,以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力争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7%。
(四) 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科学发展的朝阳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
坚持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努力打造文化旅游重点县和青藏旅游线路上的重要驿站,培育特色旅游品牌,带动服务业繁荣发展,增强消费拉动能力,提高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扎实筹办好青洽会暨郁金香节分会场的各项工作,加强丹噶尔古城宣传推介,实现丹噶尔古城旅游景区对外开放,策划湟源“一日游”,并纳入到全省旅游精品线路中。以古城为依托,实施重点带动和整体推动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农家旅游,提升全县旅游业发展水平,打响湟源旅游品牌。加大宣传促销和市场开发力度,年内吸引4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到古城观光旅游。创新旅游开发模式,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启动建设大黑沟森林公园,持续推进日月山景区、石刻文化走廊、赞普林卡、北极山景区的各项建设工作。大力开发湟源排灯、湟源陈醋、沙棘产品、丹噶尔皮绣等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从外延和内涵上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激活旅游业发展潜力,做大做强湟源旅游业。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精心施工”的原则,加大“三北”防护林四期、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建设力度,认真开展全县退耕还林工程整改工作,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实施好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开展109、315国道绿化、县乡道路绿化、新村绿化、南北两山绿化等重点工作,全面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实现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庭院园林化、河道两岸林带化,进而把我县建设成为湟水源头人与自然和谐、群众生活富裕的生态示范县。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工程,实施农村小型环保项目,不断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强化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严格控制重点工业污染物排放,重点工业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扎实开展煤烟型污染治理,努力改善大气环境。
着力扩大城乡消费。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服务业引导资金和商贸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改扩建农贸批发市场。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打造农资配送、生活用品服务网络,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落实补贴政策,组织“农机、家电下乡”,鼓励农民购置家用电器、农机具、农用车等耐用消费品,引导城乡居民扩大住房、汽车、旅游等新型消费,积极扩大城乡生产生活消费。全面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鼓励发展连锁经营、便民超市等营销方式,扩大商贸、餐饮、娱乐消费。从土地、金融、税收、行业等方面加大对房地产开发支持力度,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居住需求。进一步优化市场消费环境,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秩序。
(五) 坚持把城镇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全面塑造城镇新形象。
围绕把县城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卫星城镇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化管理,拉开县城骨架,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塑造湟源县城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古今文化辉映、现代气息浓郁的新形象。
不断提升城镇规划水平。按照“城市要有特色、建筑要有个性、市民要有精神”的要求,以规划的科学性、经济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主导,抓好县城规划编制工作。突出湟源地域特色,以“两河四岸”为重点,依托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操作性,为打造文化旅游湟源、凸现湟源城镇特色奠定良好基础。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给排水规划、供热、污水处理、主干道规划及城区内滨河路、万丰2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严格控制县城规划区居民建房用地。完成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建立县城土地储备金制度,加大土地统征力度,坚持合理开发,统筹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投资3亿元实施城建“四项工程”,确保年内取得重大进展。一是“精品工程”,以滨河路市民广场、湟源驿站、北极山公园广场、丹噶尔古城内的镇海协营、藏族民俗院等为突破口,打造湟源精品工程。二是“景观工程”,对315、109国道县城段、滨河路、东风桥至四局桥湟水河道、桥梁进行景观改造,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带。开发供销社片区、南大街南出口片区,建成南北呼应的休闲和市政广场。更换东西大街、建设东西路彩砖,对临街所有建筑进行粉饰美化。三是“畅通工程”,完成东风路、城北路建设项目,打通自来水公司至滨河北路、公园桥至财政局通道,改造池汉下庄至赞布林卡,冶金五队至董家庄道路,改造公园南路、东西城壕道路,改造治理里程达18公里。建设两处汽车综合服务中心,确保城区道路畅通。四是“保障工程”,加大住房建设力度,重点开发滨河路、万丰、城北路片区,逐步形成商品房为主,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以突出特色、服务农民为中心,加大集镇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高集镇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
深入开展“创卫”活动。以创建卫生城镇为目标,进一步理顺城镇管理体制,将“创卫”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体系,扎实推进 “创卫”活动。以治理脏、乱、差和规范商铺、摊点经营行为为重点,加强县城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管理工作。实行市容环境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力量,联合执法,在重点区域实施严管重罚,坚决制止不文明行为,通过教育、处罚等措施改变群众卫生习惯,形成城镇卫生人人管理的氛围。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投入,提供必需场所和设施,使无序行为逐步转向有序规范管理。加强县城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城镇公共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乡镇“创卫”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以国道沿线、集镇、乡镇所在地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坚持把增收节支作为科学发展的保障手段,提升财政服务经济发展水平。
在“保增长、促发展”大局下,财政及金融部门作为最主要的财经服务提供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金融和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经济增长这个大局。
优化收入结构充实力。强化财源建设,以“项目建设富财政、城镇经营活财政”为手段,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健全财税增收激励机制,调动抓税源、促增收的积极性,壮大财政实力。坚持依法治税,突出重点税源监控,挖掘小税种增收潜力,加大清理欠税和税务稽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增加可支配财力。认真抓好非税收入和各项基金征管,提高政府调控能力。
优化支出结构供保障。强化“节支就是增收”意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按照“保民生、保稳定、保重点、促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的支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续建项目、新争取项目的资金需要。切实加强财政收支审计监督,强化项目建设资金的预决算管理,节约财政资金。
优化金融环境增融力。抢抓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不断强化“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就是增加财政收入”意识,认真落实争取项目资金奖励办法,激励各单位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加紧策划项目,全力争取资金。深化银政企合作,及时组织多种形式的银企洽谈会,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切实加大信贷投放,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信贷资金的正常需求。继续加大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不断扩大贷款投放规模和范围,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和中长期发展贷款。
(七)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更加注重人民福祉的提升,更加注重群众幸福指数的增长,继续下大气力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满意度。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发展年”为契机,不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在县城筹建1所示范公办幼儿园,逐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积极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整合教学资源,年内力争撤并学校15所,着手建设封闭式高级中学;加快以初中校舍改造项目为重点的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实施好县职校实训楼项目,发展壮大职业教育,逐步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不断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定卫生人才队伍,完善新农合与城镇基本医保制度,改善医疗条件,完成中医院、妇保中心、城关卫生院等项目建设,不断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及推广普及,不断提升农牧业科技含量。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城乡文体设施建设,促进城乡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升级,巩固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加强体育、审计、监察、工商、统计、气象等工作,确保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调整城乡医保、低保、城镇养老保险标准和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标准,逐步满足城乡不同层次群众的保障需求。动态管理城乡低保规范化工作,特别要把那些居住在偏远山区、致富无门、搬迁无望的孤寡病残等弱势群体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让城乡低保惠及更多的困难群众。切实做好救灾救济等社会救助性工作,逐步形成以“城乡低保、社会保险、特困救助”为主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全方位支持民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困难群众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努力建设新型社区。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开展好新型社区创建活动,把社区建成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着力发展社区经济,拓展社区发展空间,增强社区家政、物业管理、体育健身、医疗康复、文化娱乐、托儿养老等综合服务功能。
各位代表,为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力度,今年县政府要重点办好十二件实事。一是投资1123万元解决1万人、5000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投资4000万元完成县城城北路改扩建工程。三是实施14个村150公里村道硬化,并开工建设尕庄至蒙古道四级公路。四是投资500万元完成5000亩的农村基本口粮田改造项目。五是建成廉租房50套2500平方米,改造农村贫困家庭危房2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100户。六是完成上台等13个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和莫多吉等5个村小型易地搬迁项目。七是实施大华镇阿家图村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土地5200亩,新增耕地540亩。八是投资500万元完成11个村的绿化工作。九是开工建设投资5500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并对县城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十是实行乡镇卫生院药品批发零售零差价制度,努力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十一是投资1134万元实施4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和建成职校实训楼。十二是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00个,下岗失业人员多渠道实现就业500人;实现养老保险扩面200人,医疗保险扩面1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00人。
(八)坚持把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领域,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湟源提供保证。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建国6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学习意识、公德意识、诚信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城乡文明程度。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继续以创建“星级达标”评比活动为载体,推进厂务公开工作向民营企业延伸。不断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提高“示范点”创建水平。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下大力气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平安湟源”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等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积极推行信访代理服务和属地化管理制度,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和“平安寺院”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宗教活动场所的社会管理工作。
(九)坚持把推进各项改革作为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落实好国家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运用市场化的改革取向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大胆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一切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完善县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各部门进驻中心的许可事项落实到位、服务到位。完善乡镇服务中心功能,创新工作方法,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纪检监察部门要关口前移,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进行效能监察。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切实理顺管理体制、不断创新运行机制的要求,坚持机制灵活、渠道畅通、有利于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的原则,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创造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公益性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加快经营性事业单位市场化发展的步伐,运用市场化的改革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新矛盾。
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与经费预算衔接机制,完善定员定额标准。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提高采购执行率,涉及民生的公共采购项目必须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逐步将基本建设项目纳入政府采购,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规范采购方式和程序,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继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逐步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打造“阳光财政”。认真实施和推进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继续完善“乡财县管”方式改革。
(十)坚持把政府自身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断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加快形成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权责一致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践行能力。
遵循规律,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决策能力。准确判断形势,科学谋划未来,使提出的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符合新的实际,更加富有成效。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善于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发展中的矛头性、潜在性问题,善于用关键环节的突破来带动发展全局。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应民而出,安危冷暖唯民而系,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解放思想,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创新能力。积极改革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敢于打破陈规模式和传统思维,始终以创新之举破解发展难题。只要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改善民生的实践和方法,都大胆去闯去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和要素充分释放、竞相迸发。善于从国家发展大势中捕捉和把握机遇,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抢占发展先机,实现率先发展。
转变职能,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服务能力。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理顺管理体制,规范服务职能。继续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行“一站式”办公,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为民服务宗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努力当好人民公仆。
勤政廉政,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执行能力。诚恳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老领导、老干部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齐心协力推动发展。坚持求真务实作风,精简会议,压缩文件,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发展、谋跨越。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严格目标考核,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行政问责,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各位代表,湟源在加快发展的征程上已经迈出坚实的一步,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态势,倍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把人民的期望当作前进的动力,把崇高的使命化为积极的行动,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湟源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湟源县 政府工作报告 湟源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