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克难奋进,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200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良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克难奋进,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
200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成功战胜了冰冻雨雪、3年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有效应对铬渣污染事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目标,2012年,预计实现县内生产总值135亿元,同比增15%,是2007年60.1亿元的2.2倍,年均增1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同比增23%,是2007年25.3亿元的2.3倍,年均增18.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亿元,同比增21.7%,是2007年11.6亿元的2.5倍,年均增19.9%;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亿元,同比增20%,是2007年2.5亿元的2.2倍,年均增16.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480元,同比实际增16%,是2007年9683元的2.2倍,年均增17.3%;农民人均纯收入7460元,同比实际增22%,是2007年3426元的2.2倍,年均增16.8%。
经济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竞相发展,一、二、三产年均分别增10.3%、17.4%、14.6%,产业结构比调整优化为33:41:26。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巩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区域化布局;工业经济发展迅猛,轻重工业比调整为33:67,“一园三片”特色工业园区被列为省级重点园区,累计引进项目86个,建成投产75个,220KV沙林输变电站一期、年产10000绪自动缫、年产1.5亿件(套)电子产品、15万千瓦风力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三产平稳增长,服务业快速发展,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8亿元。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县乡机构改革、华侨农场体制改革顺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事业单位体制等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积极探索货币补偿与预留一定比例的集体发展用地相结合的征地补偿方式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全市率先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选调;组建了4家投融资担保公司、3家小额贷款公司;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使用国内县外资金74.3亿元,年均增28.7%,利用外资1307.8万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185万美元,年均增13%;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完成增加值5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4%,新威电子、新千佛、云海机械等一批外向型企业龙头作用逐步显现。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镇承载功能明显增强,实现城乡固定资产投资62.4亿元。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及村庄规划编制,新建、续建基础设施及房地产开发项目115个;326过境线、鑫城国际、中马大道等一批城镇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西门片区旧城改造、西片区行政服务区建设、南片区城镇上山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县城进出口有效畅通;县城建成区面积15.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9%,比2007年提高9个百分点;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改造中低产田30.9万亩,恨虎坝水库竣工投入使用,除险加固青山等36件病险水库,新增蓄水能力1200万方,解决15.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硬化农村公路339公里、通村道路1289公里,拆建危桥7座、加固4座,三岔河、大莫古等7个乡(镇)客运站投入使用;累计投资9.8亿元,通过“866”、小康示范村、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等工程的实施,42个行政村、155个自然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工业“三废”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效果明显,淘汰落后生产装置30座(条)、产能183万吨,关停高排放企业39户;农村面源污染及南盘江、杜公河、板桥河治理初见成效,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工程造林4万亩,义务植树850万株,创建省级生态乡(镇)3个、绿色学校72个,森林覆盖率达33.4%。
民生事业加快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排除学校D级危房17.9万平方米,迁建、新建学校14所,“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和灯光球场、139个村级文化室、142个农家书屋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完成县中医院整体迁建、10个卫生院改扩建、67个卫生所建设,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8.7万份,新农合参合率达96.2%,累计减免、补偿资金4亿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险、救助制度全覆盖,新增就业岗位1.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控制在3.2%;兑付惠农直补资金5亿元,发放农村扶贫贷款4.6亿元;改造危房5954户,建成廉租住房3266套、乡(镇)敬老院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个、农村老年活动中心40个,顺利完成石槽河异地搬迁;优抚安置政策有效落实,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减少贫困人口3.7万人,化解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各类公益性债务1.6亿元;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基础通信网络覆盖所有乡(镇)和村(居)委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信访工作规范有效,总量明显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政府职能有效转变。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16项制度扎实推进,社会评价、企业评价、民主评议深入实施,县、乡、村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清理精简行政审批项目15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9项,取消、调整审批项目31项,废止规范性文件34件,政府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2012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也是发展极不平凡、极其艰难、极富成效的一年,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工业经济全面提速。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增加值48亿元,分别增29.3%、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4亿元。工业园区功能不断完善,完成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和5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厂房8.1万平方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年产1000吨叶绿素、150万套服装、10万吨复合肥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投产,1200万米绸缎、18万件(套)家纺、60万吨饲料等项目进展顺利;17.95万吨历史堆存铬渣无害化处置圆满完成;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削减二氧化硫125.5吨、化学需氧量2058吨。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预计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75.3亿元,同比增11.9%。抗旱救灾取得全面胜利,大春粮经作物实现满栽满插,粮食总产3.47亿公斤,同比增5.1%;完成蓄水1.2亿方,同比增7879万方;收购烟叶51.4万担,实现产值5.6亿元,产值税收创历史新高;出栏肉猪156万头,建成万头猪场10个、规模养殖示范村15个;鲜茧社会产量9373吨,实现产值3.7亿元;新植核桃4万亩、桑园1.1万亩,改造中低产桑园1万亩、中低产林1.5万亩、中低产田8.4万亩;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有序流转农村土地4400亩;滇东幸福渠陆良段基本建成,大坝冲水库扩建、莲花田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有序推进,绿化南盘江河堤25公里。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预计实现增加值35亿元,同比增12%。滇中物流产业园规划通过省级评审,西桥五金机电汽配城、摩托车交易市场、易品购物、圣邦购物广场等一批特色专业市场相继建成,改扩建农家店20个、日用百货配送中心3个、乡(镇)商贸中心1个;累计实现“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销售额3.7亿元,兑付财政补贴资金7947万元;接待游客84.7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3.6亿元。
项目投资持续强劲。“项目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163个项目发生投资。争取上级补助项目29个,补助资金达2.1亿元;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新希望雪兰陆良牧场、6000吨无碳复写纸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龙潭和马塘10万千瓦风力发电、日产400吨活性石灰、温州商贸城等项目有序推进;年产20万吨硫磺制酸配套20万吨磷酸一铵、新建三道沟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促成中国建材集团控股云南远东水泥有限公司,“央企入陆”实现历史性突破;签约太阳能发电等项目19个,协议资金149亿元。
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坚持改造与拓展相结合,完成西片区1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南片区城镇上山概念性规划编制;西华路口旧城改造、莲花田引水应急工程、春光路东延、西华路西延、326过境线配套工程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鲁昌桥、中纪桥等市政项目及单位业务用房建设有序推进;9.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800套地震安居工程全面启动;3个省级和1个市级特色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完成11个省级重点村、34个省级整村推进村建设,“农转城”2.77万人,3个“两新”建设点被评为市级优质工程,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深入推进,县城环境持续改善,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财税金融稳步增长。坚持开源节流,千方百计增加可用财力,实现财政总收入13.3亿元、总支出26.1亿元,同比分别增17.2%、16.6%。争取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7.3亿元,同比增20%;实行县级银行金融目标考核奖励制度,建立中小企业互保联保贷款机制,为中小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创业等担保贷款6.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1.1亿元、54.8亿元,同比分别增20.5%、27.9%。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学条件日益改善,板桥二中、三岔河二中建成投入使用,高考创10年来最好成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实现全覆盖;文化惠民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实施,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成22个村级篮球场,薛官堡青铜古墓群考古发掘出土器物200余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医院二期扩建、72个村卫生所建设有序推进,完成白内障手术710例,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口计生工作扎实开展;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30.1万人,启动失地少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建成集中规范的劳务市场,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6万人,新增就业岗位4135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62人,10件惠民实事好事全面完成。档案、保密、气象、人防、移民、地震、地方志、红十字会、民宗侨务、妇女儿童等工作有新发展。
依法行政成效明显。依法执行县人大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83件、政协委员提案92件;强化审计监察力度,审计核减工程造价4677万元;实施并行并联审批,开展行政绩效管理31项,行政问责干部35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开展重大决策听证15项,发布政府信息1万余条,三级政务服务机构办结事项9.4万件,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金额达12.6亿元。政府工作透明度、执行力、公信力明显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我们百折不挠、积蓄后劲,为实现赶超跨越打下坚实基础的五年。五年来,我县先后荣获“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中国民间书法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国家双拥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陆良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发展内生动力还不足,产业支撑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任重道远。二是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要素保障能力还不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较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有效改善民生、满足公共事业发展的财力有限。四是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还有待进一步转变,少数干部缺乏谋划和推动发展的思路,工作预见性和前瞻性不够;工作上等待观望、畏首畏尾,按部就班、四平八稳,敢闯敢试的意识不强;把思路当结果,将部署当落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不牢。五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任务繁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较多。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科学谋划,谱写陆良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是我县迎来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关键期,是争先进位、赶超跨越的加速期,是确保与全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深入实施“产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陆良。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到2017年末,生产总值年均增15%以上,力争突破27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0000元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18%以上,突破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23%以上,突破1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20%以上,突破7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14%和15%以上,分别突破40000元和14000元。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上有新跨越。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首要支撑,深入实施“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工程,做大产业集群,促进“两化”融合,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全力打造以新型电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茧丝绸产业链为重点的轻工产业集群,实现产值235亿元以上;以磷化工、硅化工、火化工为重点的化工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20亿元以上;以水泥、浮法玻璃、新型建材为重点的建材产业集群,实现产值60亿元以上;以核桃、生物保健系列产品为重点的生物资源加工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0亿元以上;培育发展骨干企业,培育上市公司1家、产值超20亿元的企业1户、超10亿元的企业10户、超5亿元的企业10户、超1亿元的企业20户,每年新增10户以上规模企业。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将陆良打造成全省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全市特色轻工业基地和电子、茧丝绸、轻纺服装加工出口基地。
(二)着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在发展农业现代化上有新成效。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农业产业园区为支撑,大力实施“651”工程。做精做优粮、烟、桑、畜、蔬菜、林果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50户,全面建成优质稻米生产加工、核桃产业、滇陆猪育种养殖、优质蚕丝绸、现代烟草农业、外向型蔬菜、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玉米种子标准化生产、秋冬特色马铃薯、优质水果10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省级以上农业品牌15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0万亩;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产品品牌化、专业合作化、农民知识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力争农业总产值突破136亿元,努力将陆良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
(三)全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在提高城镇化水平上有新突破。按照“集中力量、建设城镇,富集要素、提升人气,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建设思路,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镇功能,美化乡村环境,繁荣城乡经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打造以鑫城国际、爨文化公园、同乐广场、西门片区连为一体的城市核心群,以轻工业为主的青山工业片区,以行政办公为主的西片区行政服务区,以饮食文化为主的春光路东延片区和西桥工业物流基地为代表的“一个城市核心群四个聚焦区”,逐步拉大城市框架,发展城市经济,增强城市承载力;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要求,不断强化以特色小集镇、新村庄和山区连片综合扶贫开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扎实做好以召夸~马街~三岔河~板桥环龙海山公路等为重点的道路规划;优化商业空间布局,加快建设滇中现代物流产业园,强化专业市场、集贸市场、农村超市和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商贸流通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餐饮、休闲旅游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繁荣城乡经济。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0万人以上,集镇建成区面积达2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0%,将陆良建成“曲靖南部区域中心城市”。
(四)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步伐,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有新提升。按照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要求,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大力实施“城市、村庄、通道、水系”四大绿化工程,扎实做好城镇绿化、四旁植树、农田林网、退耕还林、湿地开发保护工作,打造县乡村道路两侧绿化景观带、5个绿色集镇和10个绿色示范村;完成莲花田、永清河水库等重点水源涵养区和新老盘江、中原泽等主要河道沿岸经济林改种生态防护林工作,确保森林覆盖率达37%以上;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加大石漠化地区、龙海山面山、陡坡地等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综合治理力度,治理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加大工业“三废”治理、城乡垃圾处理力度,减少工业污染排放量和农村面源污染,大力倡导新型能源建设,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各项任务,积极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进一步修编完善水系规划,优化配置水资源,建成“爱心水窖”3.1万件,完成5个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100公里干支渠防渗工程,启动响水坝、中原泽清淤扩建工作,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新增蓄水能力2500万方,逐步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五)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在建设和谐陆良上有新进步。坚持民生优先,维护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夯实学校基础设施,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建设,繁荣文体事业,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实现充分就业,5年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设备和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大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效解决21.4万人饮水安全;着力优化软环境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全县人民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三、团结干事,推动陆良赶超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14%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2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20%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14%、1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落实办结好10件惠民实事好事。
为确保顺利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将全力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工业经济赶超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整合存量、深挖增量、扩展总量,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增加值62亿元,分别增32.5%、21%。整合提升产业:围绕现有工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巩固提升造纸印刷业,推进茧丝绸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培育壮大电子产业,积极发展生物、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规范整合石材加工企业,启动石材加工园区建设;依托蔬菜、生猪、木本油料等农特产品优势资源,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快园区建设:巩固提升青山片区,加快发展大莫古片区,适时推进召夸片区。完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召夸片区“两上山”规划的报批实施和西片区、青山片区供水主管网、大莫古片区1.2公里主干道硬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110KV吉冲输变电站、园区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新增项目建设用地1000亩,完成工业总产值90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激活民营潜力:抓住“民企入滇、外企入滇”的发展机遇,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政策,确保100万吨焦化、1200万米绸缎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6%。强化企业帮扶:强化要素保障,科学调度煤、电、油、运、地、资、水等要素,满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实施人才引进和工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发展新型工业的人才。
(二)以“651”工程为依托,推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突出特色,创新科技,夯实基础,力争完成粮经作物总播面积150.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5亿公斤,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83亿元,增10.2%。打造产业园区:科学制定十大产业园区规划,逐步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引导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农业科技措施向园区集中,种植烤烟16万亩、马铃薯33万亩、水稻18万亩、蔬菜25万亩、食用菌120万平方米,创建高产示范样板11万亩,新植核桃4万亩、桑园9000亩,改造中低产林3万亩、中低产桑园6000亩;出栏肉猪168万头,畜产品总产量达23.3万吨,新建万头猪场1个;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通过龙头带动和合作社联动,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和商品率。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扶持发展的长效机制,择优选择10户农业龙头企业、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户种养大户予以扶持;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坚持治水改土并重,改造中低产田地6.5万亩;扎实推进大坝冲水库扩建、莲花田水库等42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爱心水窖”8500件,解决5.6万人的饮水安全,抓好小撒卜龙水库扩建、高效节水示范县等项目前期工作。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加快水务一体化、供销社改革步伐;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有序流转农村土地1万亩。
(三)以提升服务业为突破口,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多元化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0亿元以上,增12%以上。搭建服务平台:注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发展城南、召夸2个物流片区,加快推进滇中物流产业园建设前期工作;建设轻纺丝绸皮革等4个大型专业市场,升级改造大莫古等4个集贸市场,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0个,力争培育2户大型流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服务、餐饮、家政、物业管理等服务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亿元。做活休闲旅游:加大彩色沙林、白水塘、龙海山革命老区等景点的开发、推介招商力度,加快彩色沙林旅游购物城建设,培育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总收入4.1亿元。保障市场供应:强化市场运行监测,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年内储备粮食500万公斤、食用油30万公斤。
(四)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引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按照“提升老城、建设新区、完善功能、畅通内外”的思路,不断提高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完成城乡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城镇化率达41%。加强城乡规划:完成县城总规修编报批实施和中心城区控规编制,进一步修编完善西片区、南片区控规和路网规划,加快集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实施步伐;严把规划建设审批关,强化规划实施管理。加快片区建设:坚持“组团式发展、片区化推进”发展思路,突出新区建设,扎实推进南片区城镇上山试点、西片区单位业务用房、东片区饮食文化区、北片区文体新区的开发建设,加速西门片区等旧城改造工作步伐,打造城市精品和亮点,建设高水平的城市综合体;做活经营城市文章,加快土地供应步伐,多元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夯实基础设施:完善城区交通网络,构建便捷通畅的交通秩序,完成瑞和路、顺兴路、中兴南路延长线建设;启动政通路、人和路、朝阳西路、中兴北路北延、沙林大道跨盘江大桥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拆建赵家沟桥、黑大桥、旧州桥、白庙桥;加快中心客运站、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和陆良收费站搬迁工作。加强城市管理:巩固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成果,突出抓好城镇出口通道景观改造建设,大力整治城市环境脏、乱、差和交通拥堵现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发展: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把小城镇建设与产业支撑、特色带动结合起来,突出抓好3个省级、1个市级特色小城镇建设,辐射带动农村发展和促进“农转城”工作;做好4个新村庄、5个山区连片综合扶贫开发行政村、革命老区、省级重点村、移民新村建设,完成9.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560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加大土地清理力度,探索推进2个布局零乱、居住分散、闲置低效的自然村向城镇、中心村和新型社区集中。
(五)以招商投资拉动为牵引,推进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引资质量,确保实际使用国内县外资金27亿元,增25%以上,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300万美元,增20%。突出选商引资:依托园区,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强与市政府派驻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分局的对口联系和与东莞凤岗(惠东)工业园区的战略合作,加大与产业协会、商会的对接,围绕茧丝绸、农产品加工、电子、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引进其上下游产业和产品聚集,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开放投资领域,强化并行并联审批,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把陆良打造成最具魅力的投资热土、最具潜力的项目承载地、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展区。积极争取项目:认真研究上级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切实抓好项目的论证、储备、争取、引进和实施,积极争取建设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项目,借力加快发展。强势推进项目:以“产业推进年”为抓手,按照“保护性开工、无障碍施工”要求,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调度督办、责任倒查、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全力推进仕官风电、新千佛二期、北山水厂改扩建、优质浮法玻璃、新希望雪兰陆良牧场二期等132个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1亿元。
(六)以生态建设为主线,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并重,建设绿色家园。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严控“两高”项目建设,推进企业整合升级搬迁;坚决落实节能减排,完善污染控制、生态保护、环境监管和环境责任四大体系。构筑生态系统:进一步贯通和净化南盘江、东西护城河城市水系,完善城区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工业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建立健全乡(镇)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的有效机制,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个集中规范统一的垃圾堆放点;加大土地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大耕地栽种桉树整治力度,完成义务植树170万株,启动西桥至太平哨绿色防护带工程建设,构筑城乡绿色生态屏障。加强环境整治:强化工业点源、农村面源、生活污染源等源头控制,启动含铬污染物处置及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推进西桥工业片区环境污染整治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综合治理步伐,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12条重点河流的综合整治;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新建沼气池3000口、节能改灶1900户。
(七)以重点税源培植为支撑,促进财税金融稳步增长。按照“强财源、夯税基,强征管、促增收”的思路,扎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亿元。着力培植财源:巩固基础财源,壮大支柱财源,培育新型财源,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健全乡(镇)重点产业发展考核奖励制度,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财税增收:加强收入分析调度,严格财税收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税源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和收入源头监控机制,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提高非税收入征管水平。强化支出管理:加强预算编审力度,强化预算约束,优先保障民生支出,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强化监察、审计力度和绩效管理,加强单位预算监管,确保收支平衡。提升金融支撑:积极开展银政企合作,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确保全县信贷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八)以改善民计民生为根本,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机关幼儿园、中枢一中、龙海一中改扩建等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惠民政策;切实加强教师队伍教育和管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强化校园管理,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文化惠民服务工程建设,繁荣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大力发展卫生事业:落实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县医院二期、县120急救中心建设及4个卫生院改扩建,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加强乡(镇)、村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和能力建设,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再就业对接、“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机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确保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村4个、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确保社会保险参保总量达52万人次;加大城乡社会救助力度,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完成2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儿童福利院、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及青山烈士陵园抢修保护工程,抓好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创建10个市级“敬老先进村(社区)”。统筹发展其他事业:开展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扎实推进殡葬改革,倡导文明丧葬新风。继续做好移民、气象、地震、档案、青少年、地方志、红十字会、慈善事业、民宗侨务、妇女儿童等工作。
(九)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优化“大调解”工作体系,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打防控体系,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实现城镇街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做好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完善领导接访、包案和带案下访制度,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网络舆情引导,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构建安全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和“双立案、双责任追究”制,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快应急救援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的预防、处置工作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十)以政府自身建设为基础,打造务实高效廉洁政府。以开展“作风建设年”为载体,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实施办法,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县人大的决议决定,支持县政协多渠道参政议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扎实抓好“六五”普法工作,加强和改进政府法制工作,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注重发挥政府在稳定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大力提升行政效能: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不断改进文风会风,讲短话、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见实效;进一步强化行政问责、首问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大力推行网上并行并联审批,把规范服务、便利服务、亲切服务作为公开承诺的重要内容,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健全完善重点项目推进一线约谈、投资项目公示等服务制度,实现工作无缝对接;积极推进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广大干部履行职责、促进发展、服务人民的能力。深入推进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把更多的财力投到民生改善上,把更多的精力投到为民谋利上,勤勉尽责,秉公用权,树立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目标已经确定,新的征程已经开启,陆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魄力阔步前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同舟共济、务实进取、进位赶超,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富民强县的美好夙愿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陆良县 政府工作报告 陆良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