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原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支持下,在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帮助下,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励精图治,扎实工作,顺利实现了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了区一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各项任务,全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96亿元(含华能、铁路),比上年增长16.7%,是“十五”末的2.18倍;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17.1:52.4:30.5调整为12.3:60.5:27.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总收入完成3.31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增幅列全市13个县(市、区)第一,是“十五”末的5.2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是“十五”末的4.2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亿元,是“十五”末的2.4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134元和15505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69.2%和80.2%。
2010年和“十一五”期间,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主攻项目,城区功能不断完善
注重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城区规模平面拓展,城区品位立体提升。城区框架快速拉大。2010年,实施城建重点项目30个,完成建设用地报批1750亩,落实“增减挂”项目建设用地指标327亩,城区面积拓展1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45.8%,城区人口达8万人,分别比“十五”末增加19.8和36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征地1.2万亩,拆迁近60万平方米;改造、新修105国道、青原大道、科教路、青原山景区旅游道路、华能大道、滨江新区路网等城市主干道68公里,“五纵七横”城区路网格局形成;城区南北延伸、辐射天玉镇和华能电厂,东西拓展、链接吉州区和青原山景区,拓展面积5.5平方公里、达11.5平方公里。城市配套日益健全。“十一五”期间,高标准建设了正气广场、东井冈公园、文山公园,先后开发了青原苑、和济春天、鼎馨花园等住宅小区,人居环境大为提升;陆续建成了亿通大厦等10余栋高层商务楼宇,引进了国光和甘雨亭、金锣湾和维也纳等一批超市、酒店,培育了庐陵风情美食街,贸易广场年交易额由“十五”末的10亿元增加到50亿元,城市商贸更加繁荣;天立实验小学完成扩建,吉安市中医院在我区新建,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完成了区行政大楼建设并顺利搬迁,区直机关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城乡协调示范带加速推进。“十一五”期间,在105国道、青东公路沿线实施了以“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为主要特征的赣中民居风格立面改造,完成全区及各乡镇生态创建规划编制,创建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2个、省级绿色社区1个、省级生态村2个。全市乡镇规范化和小城镇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新圩、值夏小城镇建设成为全市亮点。2009年,我区被评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先进县(市、区)。
(二)招大引强,园区实力大幅增强
坚持全民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做靓园区、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园区实力大幅增强。工业总量迅速扩张。2010年,预计地方规模工业增加值达15.7亿元,比上年增长49.79%,是“十五”末的6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亿元、利税6.9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45.93%和72.53%,是“十五”末的12.28倍和10.86倍;实现出口创汇53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5%,是“十五”末的7.85倍。8家有色金属企业年产有色金属10万吨以上,产业经济占园区经济总量比重达80%。“十一五”期间,获全省加快工业发展“年度贡献奖”2次、“三年翻番单项奖”1次。招商质量实现飞跃。2010年,实际引进内资13亿元人民币,利用外资2700万美元。“十一五”期间,实际引进内资36.1亿元人民币,比“十五”末增长2.4倍;利用外资9953万美元,年均增长16.2%;引进5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88个,比“十五”末增长1.3倍;引进了德国量一光电、森菱圣诞制造、思瑞再生铜等一批大项目,并隆重举办中国(青原)低碳节能光科技论坛。园区建设取得突破。2010年,园区新开工项目20余家,竣工投产11家。“十一五”期间,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4亿元,工业园建设获全省先进。新工业园开发面积2200亩,建成“三纵三横”路网8.9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排污设施13.8千米;兴建了面积15万平方米全市一流的电子工业城,20栋标准厂房及宿舍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的中传科技等企业入驻。富滩工业园启动了园区水系湿地公园建设。我区申报省级生态工业园和全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项目已通过预审。
(三)挖掘底蕴,景区风格日益凸显
围绕“景区树品牌,沿线塑风格”,全力打造特色新景区。2010年,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 94.35万人次、入境游2296人次,比上年分别增长11.1%、12.3%;比“十五”末分别增长54.3%、267%。景区设施持续完善。2010年,投资3500多万元,修建了渼陂古村停车场、导服中心,兴建了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陂下古村朝天门广场、文天祥陵园丹心亭,维修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会议旧址和东固区委、平民银行等革命旧址;实施了青原山景区山前村立面改造和东固畲乡风情街改建。“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1.8亿元,完善了渼陂古村、文山故里、青原山等景区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能力得到提高。宣传推介全面拓展。2010年,举办了第二届陂下古村民俗文化节、全国网络媒体青原行等活动,推出了庐陵文化、山水生态等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十一五”期间,先后举办了五届渼陂旅游文化节、文天祥诞辰770周年、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北京)座谈会、青原山净居寺建寺1300周年等系列庆典活动,承办了第二期全国红色旅游导游讲解骨干培训班,开展了“吉安人游青原”、“江西人游青原”等推介活动;出版了《东固走进人民大会堂》、《曾山在青原》等书籍,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上宣传推介了青原。旅游品牌初步形成。坚持以文化的视角发展旅游。2010年,挖掘文化底蕴、争创旅游品牌再获殊荣,富田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十一五”期间,创国家4A和3A级旅游景区各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我区成为全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最多的县(市、区)之一;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纳入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列入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范畴;渼陂古村、陂下古村、白云山渡假村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我区荣获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市、区)。
(四)夯实基础,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实施了产业帮扶、农田灌溉、生态安全等“农村六大体系”建设,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农业基础得到夯实。2010年,成功争取富滩、值夏万亩土地整理项目,我区列为全国第二批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十一五”期间,农田灌溉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投入资金2.55亿元,除险加固梅林堤、芳洲堤等重点堤防6条、水库41座,新建、维修山塘112座,建设高标准农田2.3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82万亩,安全饮水工程惠及6.42万人,水利建设荣获全国先进、全省“鄱湖杯”奖,农业开发获全省先进。生态安全体系逐步完善,在全市率先推广杀虫灯生态灭虫技术,安装杀虫灯4000盏,覆盖面积20万亩。产业化进程快速推进。以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畜牧养殖、井冈蜜柚为支柱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2010年,新增无公害蔬菜面积2000亩、油茶面积1000亩,落实井冈蜜柚开发面积1.2万亩。“十一五”期间,培育千亩以上示范基地15个,创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10家,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37家,获得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4个,东固山茶获“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农村面貌不断改善。2010年,建设新农村点44个,惠及农户1829户、7581人。“十一五”期间,共建设新农村点238个,修建农村公路360公里,全区100%的行政村、50%以上的自然村通水泥路。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我区荣获“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先进县(市、区)”。稳步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2010年,完成造林2.3万亩;“十一五”期间,共造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2%,比“十五”末增加4个百分点。
(五)关注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突出以民为本,着力推进社会建设,社会更加和谐进步。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日趋完善。2010年,投入261万元,全面落实失地农民保障政策;发放救助资金2166.51万元,救助16350人次;落实13个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770.19万元,深山移民搬迁工程在建220户990人,完成167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十一五”期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267.5万元,发放救助资金6870万元,救助10.63万人次,三次评为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市、区),值夏居委会评为全国低保工作先进居委会;在全市率先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全省率先创新敬老院管理体制,80%达到星级标准,河东夕阳红福星苑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邓家社区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完善了残疾人服务网络,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5680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576万元,帮助6000余人实现创业就业,庐陵美食街成为创业示范街。科技教育体育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科技创新取得突破,获国家专利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改造校舍近10万平方米,中学、中心小学实现“食堂、澡堂”配套,井大附中创建为省级重点高中,滨江思源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已开工建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上线和录取人数逐年攀升;教师待遇不断改善,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边远山区教师补贴和名师津贴。体育事业取得进步,2010年获第十三届省运会团体总分全省第11名、全市第1名。医疗卫生惠及大众。2010年,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区人民医院综合楼主体工程封顶,启动了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十一五”期间,全面改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兴建了区妇幼保健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3万多群众提供了住院补偿;实施“光明·微笑”工程,为672名白内障患者、31名唇腭裂患者免费实施了手术;全面启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免费救治工作,成功创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市、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扎实开展,共组织农村电影放映7780场次,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农家书屋59个,动工兴建区文化馆、图书馆。文物保护成效显著,成功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新圩箍俚龙、渼陂彩擎、陂下喊船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宗教工作取得实效。2010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意见,争取各级部门对东固畲族乡项目扶持资金3800多万元,东固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8.8%,超过全区平均水平。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保障了宗教领域稳定,“十一五”期间,净居寺创建为全省和谐寺院。人口计生工作力度加大。全面落实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加大了“四术”落实和“两非”案件的查处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5‰以内。社会保持和谐稳定。2010年,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安全转移群众近3万人,安置受灾群众3000人次,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区消防大队荣获全省抗洪抢险先进单位。武装工作和民兵基层建设全面提高,双拥工作扎实有效,成功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区。经济普查全面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价格公共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严厉打击了恶意囤积、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行为。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地质灾害有效防控,区国土分局获省级表彰。深入开展了“三访”专项治理和五类信访突出问题百日大治理活动,省、市、区长信箱办理群众信访500余件,信访服务日益优化。法律宣传得到加强,“五·五”普法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新圩居委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天网”工程如期完工,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公众安全感提升。“十一五”期间,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科学应对和处置了雨雪冰冻、森林火灾等灾害,全区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社会稳定有力维护。
(六)提升效能,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始终坚持以为民的情怀干实事、清廉的作风树形象,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先后开展了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等各项活动;成立了区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了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受理各类审批事项1万余项,办结率达100%。清理了行政审批事项,行政许可和投资审批项目精简率分别为52.6%和54.3%;全面清理了建区以来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宣布失效、废止、修改共44件;全面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新标准,公示执法职权和执法流程,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稳妥推进各项改革。2010年,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重新设置区政府工作部门22个;完成了农业基层站所改革;林业、农垦、粮食等非工口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两次梳理行政执法职权和执法依据,进一步理顺了执法体制和机制,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完成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林农户年均增收680元。不断加强政府廉政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坚持区政府领导领衔督办建议提案制度,五年共办理建议、提案781件,办复率100%,满意率达98.5%;主动加强内部监督,共受理和办结行政复议案件85件。两次修订了《青原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出台了《青原区重大行政决策暂行规则》,完善了科学民主决策和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度;抓好了《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加强了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有力促进了政府系统干部勤政廉政;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建设用地招拍挂等制度,从源头上防止了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与此同时,统计、审计、档案、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都取得可喜成绩。
五年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五年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实践证明,过去的五年,是各级领导关心青原最多、支持青原最大的五年,是青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发展的五年,是青原城乡共同繁荣、面貌大为改观的五年,是青原广大群众得到实惠更多、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的五年。这些成绩和变化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关心支持青原区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驻区部队、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经济总量仍然较小,我区进位赶超的态势还十分紧迫;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用地指标严重不足,致使部分重点项目进展不快;城市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城区人气不旺,城市经济发展不足;工业园区功能还不配套,园区品位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农村发展步伐还不快,农民增收渠道还不宽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开拓思路,逐步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建设“三新”青原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时期。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将审时度势,增强发展意识,把握发展机遇,争创发展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和进位赶超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落脚点,围绕“三新”青原总体战略目标,打造滨江生态宜居区、商贸会展服务区、电子产业拓展区、庐陵文化旅游区、科教文化聚集区、统筹发展实验区,推动青原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跨越。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剔除华能、铁路)年均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8:52.2:40.0;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城区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5万人,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继续实施“东拓西扩、南延北展”的发展思路,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聚集城市人气,发展城市产业,建设功能配套完善、自然环境优美的滨江生态宜居区。启动城区路网连通对接工程,重点完成青东公路改造、梅林堤路堤结合改造、吉安绕城高速(青原段)、滨江大道南北延伸、梅林大道、新井冈山大桥、吉安综合码头、吉安火车站扩容改造等工程,建设公路、水路、铁路相结合的现代化综合运输系统。全力配合滨江新区开发,促进滨江会展中心建设,实施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完善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市政绿化等城市配套设施,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加快电子数码市场、汽车文化贸易城和现代综合物流园等八大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总部楼宇经济,建设成为全市最大的商贸会展服务中心。
(二)大力提升新型工业化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产业集聚、功能健全、辐射带动”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园区投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做强支柱产业,做大工业规模,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建设低碳节能照明产品生产基地,打造电子产业拓展区。加快园区生活服务配套,完善餐饮、居住、购物、休闲、金融、医疗、教育等功能,搞好绿化、美化、亮化“三化”工程。健全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物流配送中心等生产配套。
(三)努力构建庐陵文化旅游带
立足“文山故里、红色胜地、儒佛佳境、绿色长廊”,深入挖掘庐陵文化底蕴,彰显庐陵文化特色,把我区丰富的“红、古、绿”旅游资源连珠成串,努力建设庐陵文化旅游区。积极对接井冈山旅游,完善景区基础设施,重点开发东固革命根据地、文山故里、渼陂古村、青原山和天玉临江古窑等五大景区,开发旅游商品,扩大游客市场,提升接待水平,把我区打造成吉安的“后花园”。“十二五”期间,全区接待游客人数年均增长20%以上。
(四)致力加快城乡一体化
坚持“统筹兼顾,稳步推进”的原则,围绕建设城乡协调示范带,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机制,探索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均衡化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造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城郊型高效特色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积极发展各类教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格局;加快教育产业园建设,打造科教文化聚集区。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农村卫生网络,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生活水平。健全文化服务网络,完成区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及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预警机制,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岁的青原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之年。尽管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但我们已拥有十年的发展积累,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实;尽管区域经济竞争激烈,但我们已开创良好的赶超势头,加快发展的后劲更足;尽管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困难和压力,但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已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加快发展的氛围更浓。我们将坚定信心,务实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工作部署,坚持加速赶超、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坚持加快集聚、完善功能、提升人气,着力推进“三新”青原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剔除华能、铁路)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实际引进区外资金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总量四项指标控制在省、市确定范围以内。同时,以项目为抓手,落实责任,投入10亿元,着力办好惠民利民和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10件实事和大事:1、完成青东公路改造一期工程;2、实施改善6万亩农田灌溉工程;3、完成区人民医院建设并投入使用;4、完成滨江思源学校建设并投入使用;5、建设青原滨江综合市场;6、完成白云山路、胡铨路、三湾路与青原大道的对接工程;7、改造城中村2个;8、完成汽车文化贸易城一期工程;9、实现低碳照明龙头企业德国量一竣工投产;10、实施梅林堤路堤结合改造。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配套,推动城区建设提质扩容
继续以建设滨江城、配套大学城、连通电力城、拓展商贸城为主攻方向,推动城区建设提质扩容。年内拓展城区面积1平方公里,提高城镇化水平2个百分点,新增城区人口1万人。
促进滨江开发。全力配合做好滨江新区新一轮征地拆迁,加快滨江华府安置小区建设,超前谋划和协调新安置地规划建设,保障征地拆迁和谐稳步推进。以主人翁的姿态,紧密配合市政府和相关市直部门,协调督促滨江新区已挂牌土地加快开发,力促上半年陆续开工;加快推进滨江427亩农民预留地开发,力促A地块3月份完成挂牌,B地块上半年开工建设;推进滨江思源学校建设,加快滨江新区功能配套;实施胡铨路、白云山路、三湾路与青原大道的对接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推动以商贸会展、高端住宅为主体的滨江城加快成型。
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华能大道二期改造工程,力争上半年竣工通车,改善城区至华能电厂的交通形象。完成青东公路改造一期工程;实施梅林堤“路堤结合”改造;加快推进行政中心已规划的单位用地建设,力争防汛抗旱指挥、农业植保、环保监测执法等业务用房上半年开工建设。实施井冈山大学周边道路和房屋立面改造,进一步优化周边环境。协调推进“井大·阳光城”、盛唐华都等楼盘建设,力促天立花园、尚东公馆高层商住楼开工建设,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繁荣商贸经济。大力推进已列入全市规划的八大市场建设,力促汽车文化贸易城上半年有10家以上4S店动工建设,年内初具规模;青原滨江综合市场上半年完成土地挂牌;力争电子数码产品专业市场、滨江高端商城年内动工建设,文化教育图书专业市场有1家以上较强实力企业进驻,现代综合物流园、木材交易市场年内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提升改造贸易广场小商品批发市场,推进火车站商务广场、天立步行街、和济春天和盛世华庭商业街商贸圈建设,加速城市人流聚集、物流繁荣。加大政策引导和帮扶力度,力促刘家安置小区富源大厦、站前路综合楼、豪德大厦等楼宇成功招商,推动楼宇经济进一步发展。
(二)壮大总量,加速园区经济集聚发展
以产业集聚为方向,以招大引强为抓手,夯实园区载体,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工业园区提品位、树形象。
推进平台建设。继续申报省级生态工业园和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试点项目,加快提升园区形象。大力争取省、市对节能照明基地建设的扶持,力争解决园区土地报批指标1000亩。完善新工业园基础设施,年内平整土地300亩,建成公交车候车亭16座,修建升安大道南延、齐峰路北延、文翔路等5条园区道路,完成电子工业城和节能照明产业基地的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富滩工业园雨污分流工程,启动运行日处理120吨的垃圾中转站,建设污水处理厂,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加快运作工业园商业服务配套用地,力争启动新工业园经营性用地建设,完成土地挂牌200亩,逐步完善园区金融、居住、购物、休闲等配套。
推进产业招商。以电子信息节能照明、有色金属和医药化工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力争全年引进内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5亿元以上项目1个。新工业园重点跟踪洽谈电子信息和节能照明项目,力争新增电子信息企业5家、节能照明企业3家以上,全力打造电子信息节能照明产业基地。加快吉瑞玻璃升级改造,新上100万平米LOW-E节能玻璃生产线;提升明盛实业、丰顺纸业产能,促进思瑞铜业、鑫旺金属产品深加工,打造年产20万吨再生纸业生产基地和年产10万吨电解铜深加工基地。同时,积极构建招商网络,不断拓展现代农业、楼宇经济、城建旅游、品牌汽车4S店等方面招商,努力促进产业集聚。
推进项目帮扶。加快项目建设进程,推动项目尽快投产,尽早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力争电子工业城厂房、宿舍年内全部转让并投入使用,中传科技春节前投产,依玛二期、量一光电、瓦朗汀、艾吉特、青原山矿泉水等一批在建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宏光实业、宇之源、英佳电子、益之堂、红豆杉等一批项目年内厂房主体工程竣工。大力破解企业融资和用工难题。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促进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及九江银行、吉安稠州村镇银行、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力争全年帮助企业融资1亿元以上;全面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创优用工环境,拓宽招工渠道,分解招工任务,并组建专业招工队伍,力争全年帮助企业招工5000人以上。
(三)争创品牌,促进景区开发对接市场
没有特色的旅游没有生命力,缺乏配套的旅游没有竞争力。以市场为主导,依托“红、古、绿”资源特色,完善设施,争创品牌,努力做大做强青原旅游。
做大古村旅游。以成功创建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为契机,加大名村名镇保护开发力度,精心包装渼陂古村、文山故里、临江古窑景区等项目,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转让经营权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渼陂古村,力争与外商合作开发有实质性进展,在巩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深度开发文昌阁、万寿宫、古街景点,完善村内循环水系等设施;进一步挖掘古村文化内涵,增设古戏台演出等游客参与性项目,增强娱乐性。文山故里,继续争取文氏宗亲支持,建设文天祥陵园正气文化长廊等景观;维修陂下古村、匡家、王家等古祠堂、古建筑,完善陂下古村游步道、导服中心等设施,培养专业导游队伍;整合文天祥陵园、陂下古村等景点,整体推向市场。临江古窑,继续做好古窑外部环境整治和内部陈列布展,适时建设陶瓷文化展览馆,打造南窑瑰宝展览区。
打造城市后花园。发挥城郊优势,融合青原山、阳明书院、净居寺等资源,完善景区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通往景区道路的配套建设,完成青原山商业街立面改造,将其培育成具有庐陵文化风格的民俗街;积极配合,理顺青原山管理体制,主动对接井冈山旅游,力争启动青原山景区深度开发,争取年内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逐步打造成吉安市民休闲后花园。与此同时,完善庐陵风情美食街配套设施,继续引进一批特色餐饮和知名餐饮连锁企业入驻,打造美食、休闲旅游街区,年内创建为国家2A级景区。勘探白云山温泉,做好开发利用前期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游和农家乐项目,年内创建1个以上省级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启动开发畲乡风情村、大乌山和白云湖度假等项目,建设东固知青文化馆、畲族风情展馆,形成民俗文化游和绿色生态游互动发展格局。
开发红色景区。充分利用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红色旅游发展。深入挖掘整理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历史,举办专家学者论坛,编辑出版书籍,不断扩大其影响。加强对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红军医院、渼陂“二·七会议”旧址、陂下中央苏区会议旧址等保护、修缮和利用,包装东固六渡黄公略旧居、渼陂义仓红二十军军部旧址等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红色旅游发展资金。继续做好东固革命烈士纪念园建设前期工作,恢复东固公略台原貌,开发建设东固赤色邮局、平民银行和富田王家、渼陂曾山旧居等景点。
(四)健全体系,加快城乡一体统筹步伐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大力健全体系,推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建设小城镇。全面完成各乡镇的控制性详规和重点示范村村庄规划,完善排水、防洪治涝等基础设施和幼儿园、文化体育、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小城镇功能;积极推进富田天祥苑、新圩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陂便民服务中心、值夏芗城小区三期工程、河东社区服务中心、临江古窑周边土地开发、东固垦殖场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加快东固、新圩、富滩、天玉等四大示范乡镇建设,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达标;加强小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全面建成新圩、富田、文陂等乡镇垃圾中转站,推进圩镇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将小城镇打造成“乡村中的城市”。
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梅林堤、上神岭、天梁山等堤防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整治16座小(二)型水库溢洪道。完成白云山水库灌区渠系配套建设,提高节水灌溉能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新圩、文陂、值夏项目区工程,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加快完成富田广陂、新圩炉下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扫尾工作,提前实施值夏芳洲垅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选好45个示范点,继续实施“三清三改”、“五通一气”工程,稳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新修农村公路30公里,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空心村”和违章建房整治力度,引导农民按村庄规划规范建房;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整合扶贫和移民后扶等项目资金,打造一批整村推进和移民后扶示范村。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农家店”和“农资店”的覆盖面,继续抓好“家电下乡”工程,推动农村商业发展。围绕“创建森林城市、提升绿化品位”目标,推进“一大四小”工程,搞好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完成植树造林1.1万亩,努力打造“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的居住环境。
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无公害蔬菜、花卉、井冈蜜柚、生猪四大产业,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新圩栗溪、炉下和富滩社山3个蔬菜标准化基地,新增无公害蔬菜面积2000亩、花卉苗木面积1000亩、井冈蜜柚面积1.2万亩。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帮扶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发展,力争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壮大富滩绿欣蛋鸡养殖规模,力争年存栏达5万羽;扶持新圩郭家养牛繁殖基地,争取列入市农业产业化重点调度项目;完善祥欣农牧养殖基地设施,引导嘉裕农业科技建立养殖基地。全面完成生态灭虫工程,积极争创绿标,统一以“东固山牌”宣传推介无公害蔬菜、优质稻米等,打造青原特色品牌,力争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品牌标识1个、省级无公害品牌标识3个。
(五)强化投入,提供区域经济发展支撑
把握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建设和管理力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包装项目向上争资。认真分析研究国家投资政策,掌握投资的方向,了解投放的渠道,对策下力,重点在交通设施、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现代农业、农田水利、红色旅游、古村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精心包装、储备、提报一批高质量的项目。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项目信息,强化跟踪落实,确保全年向上争资达3.5亿元以上。同时,继续做好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申报工作,争取早日批复,早日实施。
运作土地畅通融资。进一步完善投融资平台,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作,提高政府投融资能力和水平。充分运用区城投公司平台,有效包装项目,积极争取银行支持,实施青原区河东片区土地整治项目,力争融资4.6亿元;收储土地500余亩,为发展蓄积后劲。盘活现有存量土地,争取水运路以北360亩土地整体挂牌出让,完成城区增减挂项目200亩新增建设用地收储出让,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完善服务网点,扩大授信额度,增加信贷投放,增添发展活力。
引导创业激活民资。落实全民创业各项优惠政策,引导本土能人就地投资、开发项目,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创办经济实体。积极开展创业辅导,帮助潜在投资群体掌握创业知识,提供贷款支持,提高创业能力,引导群众把“闲钱”用于办企业、搞流通、做项目,着力打造“草根经济”。进一步优化全民创业环境,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领域建设,新增个体工商户1000户、私营企业80家,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六)改善民生,实现社会事业共同繁荣
协调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统筹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救助。着力抓好失地农民保障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努力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完善劳动保障服务机制,新增城镇就业26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3000人。加大扶贫济困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完善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兴建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深入开展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实施敬老院新一轮改、扩建工程,实现100%达到星级标准。进一步加快教育体育发展。科学规划,优化学校网点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兴建滨江思源学校,将康佳小学改建为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启动值夏二小建设;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完善十三中和城北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发展井大附中特色教育,力争达到省级重点优质高中标准;做好教育产业园建设前期准备,年内启动征地和推介工作,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在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政策,基金使用率达85%;继续开展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工作;继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筹建滨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区人民医院和值夏、新圩中心卫生院综合楼建设,年内投入使用。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完成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抓好东固、新圩、富滩综合文化站建设,新增农家书屋33个,重点支持东固红歌会、新圩农民剧团等群众文化组织开展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抓好各项政策措施和项目资金的落实,力促东固畲族乡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继续强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以“一升三降”为目标,继续抓好“四术”落实,加大“两非”案件查处力度,努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8:100以内。进一步提高百姓幸福指数。搞活粮食流通,保障农民粮食收购。启动乡镇勘界工作,做好第八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支持人民武装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切实做好“双拥”工作。落实农业“三防”和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继续抓好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进一步畅通信访诉求渠道,加强信访平台建设,筹建区人民信访接待中心;扎实抓好“六·五”普法工作,进一步扩大困难群众法律援助范围,做到应援尽援;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引导规范农村民俗活动健康发展,严厉防范打击农村宗族势力及社会各类违法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真抓实干,全面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当前,青原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肩负着推动青原加快发展的神圣使命,政府及各部门要始终牢记人民的重托,不负百姓的期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强化执行力,提高操作力,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保障。
敢于正面矛盾。要正视征地拆迁、资金筹措、工作协调、山林权属纠纷调解、非工口国有企业改革等工作中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在破解征地拆迁难上,要大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扎实做好安置和各类保障,千方百计争取群众最大支持,做到和谐征地拆迁。在破解资金筹措难上,要广辟渠道,灵活运用土地出让、土地质押、融资贷款等多种形式,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加快工程进展。在破解工作协调难上,要创新思路作谋划,自降一格促协调,积极整合项目,努力挤进省、市调度范畴,高位推动,有效解决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用地等难题。
勇于担当责任。“岗位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奉献”。要增强责任意识,把岗位当责任,全力干好份内工作。对待岗位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对待工作要有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态度,雷厉风行干工作,一丝不苟抓落实,遇到问题不上推下卸,遇到困难不躲避退却。特别是在当前发展紧迫、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尤其需要各级干部勇于担当,奋勇向前,抓难碰硬,以过硬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勇于担当,就是要在项目建设、征地拆迁、为民服务中,把自己摆进去,作为第一道关口、第一道防线,亲力亲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工作,力求项目推得动、拆迁拿得下、服务暖民心,努力做出一番成绩,对组织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
坚持廉洁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健全和完善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继续坚持政府常务会议邀请人大、政协领导列席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打造透明、阳光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行为,努力把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个行政环节。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工作督查、效能监察、绩效考核和行政问责等各项制度,切实转变政府及其部门工作作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为各类投资者、创业者提供平等、优质的服务,努力使青原的发展环境对内有凝聚力、对外有吸引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三新”青原,美好明天,是群众共同期盼的愿景;尽心尽力,强区富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攻坚破难,负重拼搏,是我们责无旁贷的担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扬鞭跃马,开拓进取,为建设“三新”青原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青原区 青原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