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马村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时间:2023-05-13 12:10:08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区全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村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马村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区全面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全年工作部署,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圆满完成了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6.05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9亿元,增长1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亿元,增长25.7%,其中城镇投资完成24.35亿元,增长2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5亿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470元、6516元,分别增长10%9%。全区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基础更牢、后劲更足、前景更好,具体表现为:

——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做好企业服务,加强银企政合作,积极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先后举办了2场银企对接会,签订贷款、合同意向2.65亿元,争取到中国银行焦作分行授信10亿元;组织企业参加河南省首届金融博览会,签订合作意向1.1亿元。强化要素保障,想方设法解决煤、电、油、运等困难,尽力争取用电指标,为企业发展壮大、提质增效提供了可靠支持。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36亿元,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8.2%;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28%134%220%。在经济强劲发展、企业效益提升的拉动下,财政收入质量显著提高。全区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2.3%。全年实际完成支出2.62亿元,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同时财源建设明显加强,财政改革稳步推进,监管范围继续拓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持续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总投资19.3亿元。其中宝丰电缆年产2万吨变频电缆项目、欧翔陶瓷年产100万套卫生洁具等19个项目已经竣工,中煜陶瓷年产25万吨高纯工业陶瓷材料项目、东星铝业年产10万吨铝加工项目、区人民医院搬迁等11个在建项目稳步推进。切实加强项目运作,鼎芯科技年产33万片高压集成电路芯片项目、玲珑机械年产60万台多功能微耕机项目、中瑞建设年产60万平方米低碳节能型板式模块化住宅项目、亿祥置业100万平方米翡翠城等项目运作取得良好效果,部分项目完成工商注册和项目备案手续。进一步充实项目库,新收录林德物流空铁联运项目、彪马车轮年产300万套锻造铝合金轮毂项目、金豫置业63万平方米金豫万金商住小区等21个项目,总投资达189亿元,全区经济发展后劲更足。全面搞好协调服务,确保了林邓线拓宽、千业水泥二期、郑焦城际铁路、人民路东延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马村·长三角经济合作暨项目签约会”,全年共引进项目35个,总投资32.4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28.5亿元,增长46.6%。外经贸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利用外资1090万美元,增长5.7%;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551万美元,增长59%

——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年共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资金1179万元;粮食高产创建成效显著,全区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3个,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全区成立食用菌、蔬菜、农机等专业合作社48家,辐射带动农户2200多户,其中示范性合作社省级2家、市级6家,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合作社无公害生产基地5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农机总量2200余台,综合机收作业率超过85%,被评为市三夏三秋机收会战先进区;林业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全年植树造林5400亩,省级林业生态区创建顺利通过验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解决了6000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圆满完成省、市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任务;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区新增灌溉面积2000亩,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加快城乡道路建设,投资2200万元,完成了“四路一桥”(文昌路中段、解放东路、银河路南段、建设东路、山门河桥)大修工程、文昌路南段排水设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了望江路;投资1200余万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7个,总里程达16.6公里。加大商住小区开发力度,投资3.4亿元,总面积37.6万平方米的尚水阳光二期、南水北调安置小区二期、鑫园名苑、东方明珠小区等4个小区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顺利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审批手续基本完成,完成拆迁9000平方米;首批廉租房马村小区竣工,102户“双困”家庭乔迁新居。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城区新增绿地1.9万平方米,道路亮灯率达到95%以上,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扎实开展南水北调工作,搬迁群众安置工作加快,南水北调安置小区一期22栋楼、二期56栋楼交付使用,三期工程全面开工;聩城寨村搬迁户全部入住新居;靳作新村居民安置点主体工程完工;东、西韩王新村居民安置点建设有序推进。认真抓好协调服务,优化施工环境,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被评为焦作市南水北调工程总干渠征迁安置工作先进区。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深化新课程改革,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荣获全市县区教育发展、基础教育质量“城区进步奖”。全方位实施农家书屋惠民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民健身工程,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乡镇卫生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人数达71422人,参合率为96.13%;区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进展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认真做好手足口病、甲流感防控和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深入开展。强化计生优质服务,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健全工作督导机制,新建成2个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计生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弱势群体利益保障有力,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住房困难补助资金1330万元;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完成,新增就业5783人,下岗再就业1823人。节能减排顺利完成市定目标,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91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大信访调解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全区总体保持和谐稳定。“法治马村”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五五普法”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积极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同时,国防教育、双拥共建活动广泛开展,科技、审计、国土、人防、民宗、档案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继续加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活动,持续推进政府系统“两转两提”,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党的领导,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区政府及各部门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2件、政协委员提案87件,办结率100%。平稳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部门调整优化为20个。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为辉煌的“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标志着马村区已经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新起点、步入了蓄势崛起的新阶段。

“十一五”期间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的五年。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是2005年的2.24倍,年均增长16.1%;财政收入是2005年的2.27倍,年均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05年的3.67倍,年均增长22.4%

“十一五”期间是“三化”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的五年。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12.6:53.9:33.5调整到了20105.7:58.8:35.5。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初步形成铝配套及铝加工、装备制造、医药、汽车零部件、纺织五大主导产业。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初步形成以沿山经济林、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格局。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2.37倍,年均增长16.2%

“十一五”期间是夯实基础、积蓄发展后劲的五年。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调结构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实施了一批管长远、打基础的大项目,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五”时期的5.36倍,投资规模是“十五”时期的3.2倍。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善了城乡道路,推进了旧城改造,开发了一批商住小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十一五”时期,新修改建城乡道路165.4公里,投资额是“十五”时期的3.72倍;商住小区开发面积123.5万平方米,投资额是“十五”时期的29.4倍。

“十一五”期间是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生态文明迈出新步伐的五年。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坚决抑制“两高一资”行业过快增长,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10年,植树造林总面积比2005年增加1035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覆盖率分别比2005年增加1.05平方米、1.9个百分点,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积极开展“空心村”、工矿废弃地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工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较“十五”末累计下降22%

“十一五”期间是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的五年。城市管理、公共财政、农村土地流转以及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政府投资管理、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得到加强,行政审批、核准事项大幅减少。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10年全区出口总额是2005年的10.4倍,五年累计引进区外资金88.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800万美元。

“十一五”期间是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更多、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始终把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解决就医、就学、就业、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2倍和1.82倍;千人拥有医院床位从2.5张增加到3.5张;教育投资总额达到8097万元,是2005年的3.1倍;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企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分别新增1937人、3277人,医疗保险由城镇职工扩大到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实现了全民医保。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十一五”时期成绩斐然,书写了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一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向驻区部队、公安民警,向老干部、老同志,向关心支持马村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区属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核心竞争力弱,产业层次不高、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制约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当前,电力供应紧张、建设用地供应节奏放慢、建设项目从严审批等要素制约已经显现。同时,万方产业集聚区内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滞后;城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经济发展的硬平台亟待改善。三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我区支撑性税源少,财政收入不确定因素较多,而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以及工资发放、重点工程建设等支出压力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表现得更加突出。四是政府效能建设还需加强。一些部门的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少数干部统筹运作、执行落实的能力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与经济发展要求、人民群众期盼存在差距。此外,随着南水北调、郑焦城际铁路、林邓线拓宽改造、棚户区改造、人民路东延等省、市重点项目的推进,所触及到的利益更多、矛盾更多,出现不稳定因素的可能性增大。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区为中心任务,坚持实施工业强区、项目拉动、科技驱动战略,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集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和区域竞争能力,奋力实现马村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马村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区。

“十二五”时期,我区总体发展的战略定位是:新型工业城区、区域性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区。

综合考虑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为: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水平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实现利用外资、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

经济转型步伐显著加快。以高新技术企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15年,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6%以上,新型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专业人才培训能力增强,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优势产业。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基本实现城镇每户家庭居住成套住房的目标,农村居民向社区集中度明显提高;就业相对充分,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156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十二年教育,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92%以上;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预警体系,城乡三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5%以上,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进一步增加,城乡绿化品质大幅提升;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空气质量明显优化,人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初步搭建起生态经济、资源支撑、环境安全、自然生态和谐一体的生态城区框架,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马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请一并审议。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向新目标迈进的起步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力争实现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工业增加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快增长,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需要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抓运作、促落地,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

2011年,全区共安排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151.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5个,小区开发项目14个,基础设施项目4个,新村建设项目7个。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协调服务,抓紧推进中煜陶瓷投资3.5亿元年产25万吨陶瓷材料项目、东星铝业投资1.2亿元10万吨铝加工等续建项目,争取早日建成投产;积极运作鼎芯科技投资20亿元年产33万片高压集成电路芯片项目、中阳炭素投资14亿元年产40万吨预焙阳极及余热发电项目、中瑞建设投资3亿元年产60万平方米低碳节能型板式模块化住宅项目、美晶科技投资1.5亿元超硬材料项目、亿祥置业投资30亿元的100万平方米翡翠城项目、汇银置业投资12亿元的50万平方米金成·百纳项目、东桂基金投资4.5亿元的18.7万平方米东桂金园等计划开工项目,全力破解一切制约项目落地的瓶颈,快速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跟踪服务、一抓到底”的项目服务机制,加强与辖区企业投资商的联系,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主动帮助项目主体办理相关手续,促进项目早日落地。强化责任意识。制定重点项目具体进度安排计划和实施措施,定人、定责、定时,进一步强化企业责任,施工单位责任和有关部门的责任,强化上下之间、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推进项目落地的强大合力。健全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项目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协调制度、保障制度,严格考核、强化管理,提高各部门支持项目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使重点项目尽快见效,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抓好项目谋划。坚持围绕政策性资金投向、骨干企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等谋划项目,重点做好林德物流投资27.5亿元的空铁联运项目、彪马车轮投资8亿元的锻造铝合金轮毂项目、金豫置业投资15亿元的金豫万金商住小区等项目的跟踪推进工作。服务好省、市重点项目。积极支持郑焦城际铁路、林邓线拓宽改造等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好用地征迁等相关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抓转型、促升级,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保障企业运营。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建立服务企业的长效工作机制和银企洽谈合作平台,推动企业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测,继续做好煤、电、油、运等要素保障,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做大骨干企业。依托优势产业和企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深化企业战略合作,引导帮助未来铝业、东星炭素、健康元、宝丰电缆、星鹏铸件和鑫恒起重等重点企业,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不断提升产品档次,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做强主导产业。围绕铝配套及铝加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纺织、医药等主导产业,重点实施中阳炭素预焙阳极及余热发电项目、玲珑机械多功能微耕机项目、星鹏铸件机加工项目、合众纺织高档纺纱项目、健康元7—氨基头孢烷酸等项目,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培育新兴产业。以鼎芯科技集成电路芯片项目、中瑞建设低碳节能型板式模块化住宅项目、美晶科技超硬材料项目为抓手,积极发展电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攻关投入,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建设国家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发中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技术中心为载体、实施项目为抓手的创新体制,努力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三)抓招商、促开放,努力积蓄经济发展后劲

围绕国家、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和焦作市加快中心城区发展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大招商”活动,引进一批战略性支撑项目。更新招商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主动招商”意识;进一步抓好宣传,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关心、支持招商引资工作,营造“全民招商”氛围;进一步加强引导,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共赢,调动“企业招商”活力。丰富招商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依托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上项目,借助产业转移上项目,主动做好项目对接,积极引进一些能够带动全局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同时,结合定点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广泛开展招商活动,扩大招商成果。完善招商机制。继续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严格兑现奖惩,进一步强化责任、明确目标,增强各街道办事处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完善引进项目协调机制、跟踪服务机制,构建制度完备、责权分明、奖惩有别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优化招商环境。着力优化“软环境”,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完善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改善“硬平台”,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全面加快万方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加速实施人才战略,注重人才资源引进和开发,为招商引资提供人才支撑。提升外贸水平。加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扩大现有企业出口规模,拓宽出口产品市场,不断提升出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抓特色、促增收,切实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做优特色产业。围绕薄皮核桃、中华寿桃、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等,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深入探索林下经济、观光农业等城郊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扩大种植面积,壮大经营规模,提升产品质量,进一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统一服务,实施一体化经营,提高合作社的带动力和竞争力。稳定粮食生产。不折不扣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积极建设小麦、玉米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和超高产攻关田。全面加快土地流转新机制建设,鼓励、引导群众搞活土地流转,扩大土地流转面积,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政策机遇,深入开展山洪灾害水利普查,积极争取山门河治理等项目,继续推进乡村道路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实施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动物疫病防疫和市场检疫,做好植树造林和扶贫开发工作,推动农业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五)抓三产、促繁荣,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以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以发展物流业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繁荣商贸流通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速、结构提升。大力发展物流业。抓住铁路货运北站搬迁、铁路货运东站扩建等机遇,以加快林德集团空铁联运和保税仓储、商品展示项目落地为重点,积极运作好保税物流园区,推进焦东物流园区建设,构建集运输仓储、货运代理、流通加工等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发展壮大商贸服务业。依托翡翠城、金成·百纳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餐饮、娱乐、购物等商业服务,打造具有特色的精品商贸区,在城区形成新的商业带。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社区便民服务工程和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工程,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贸服务网络。

(六)抓财源、促征管,逐步增强财政整体实力

积极培植财源。认真落实对企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搞好企业服务。严格执行区对街道办事处财政体制,落实好奖励政策,充分调动街道办事处培植固定财源、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财税收入目标,坚持财政收入月通报制度,确保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圆满完成。加强财税征管。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税收征管,加大企业所得税、耕地占用税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种的征管力度,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细化预算编制,落实部门预算,硬化预算约束。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保证资金安全高效运转。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拓宽政府采购范围,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打造“三资”阳光工程。

(七)抓建设、促提升,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城区

大力推进城建重点工程,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区承载能力和发展品位。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开工建设东海大道、建设路东延等项目,完成文昌路中段拓宽改造工程,抓好解放东路两侧景观绿化,安装永兴路、鑫垣路等道路路灯;新修改建农村道路15公里,改造低等级农村公路,进一步改善出行条件。推进园中园经济适用房小区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对具备条件的老城区进行整合开发。建设翡翠城、金成·百纳、东桂金园等12个商住小区,推出一批精品楼盘,提高城区住宅建设的整体质量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积极做好城区绿化工作,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打造特色绿化景观,切实抓好城市管理,树立科学管理、人性管理、精细管理的理念,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市政设施日常养护,确保城区整洁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建设特色中心乡镇的要求,尽快编制安阳城、演马中心镇建设整体规划。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重点推进省、市示范村的试点工作,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稳妥推进压煤村庄搬迁,高标准做好新村规划工作。继续做好南水北调工作。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安置小区三期、靳作新村居民安置点配套工程和东、西韩王新村居民安置点住房建设,使搬迁群众尽快入住新居。积极搞好协调服务,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创造良好施工环境。

(八)抓民生、促改善,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校舍抗震加固、九中教学楼及多功能教室工程,开工建设龙子心学校,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规范社会办学力量,办好公立幼儿园;搞好第二轮教育布局调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重视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区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面推进卫生工作。尽快完成区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和安阳城、冯营云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条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继续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一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认真做好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辖区群众饮食安全。不断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及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增强社区自治功能,构建和谐社区;完善区慈善协会功能和“慈善超市”建设,大力开展“助老、爱老”义诊等爱心活动,推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进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扩大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加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转移,实现各种形式的灵活就业。进一步加强计生工作。实施好利益导向机制,拓展优质服务领域,加强街道办事处计生技术服务中心、示范村室建设,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严格控制人口出生率,促进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同时,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提高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发挥民族和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九)抓稳定、促和谐,打造安全有序发展环境

深入推进“平安马村”创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六五”普法宣传力度,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实现群防群治;推动警力下沉,增强基层队伍战斗力,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好社会治安环境,提高公共安全感。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加强道路运输、建筑工地、烟花爆竹、食品安全卫生、非煤矿山、危险化工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加大信访稳定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面及时掌握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人员动向,防止发生非正常越级上访、群访和极端性事件。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发展的重任、人民的意愿,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解放思想,注重科学发展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赶超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放思想中放开、放活、放大,以开放的思维、理性的思考、前瞻的眼光来谋划大项目、求得大发展。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打好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攻坚战,提高敢想善干能力。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做文章,加快推进马村区“三化”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二)以人为本,恪守执政为民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创造好优良发展环境、提供好优质公共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关注民生,深入群众,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使政府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能体现广大群众的意愿。

(三)重做求效,狠抓工作落实

要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注重落实,求实求效。在推动发展中强化做的意识、做的标准、做的实效,在务实重干中真干、快干、大干。“做”就是坚持统筹发展、全面推进,做到突出运作、科学运作、有效运作;“效”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提质提速,更加注重效率、效益、效果。

(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监督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按照《马村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其他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切实做到工作规范、纪律严明。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

(五)廉洁自律,坚持廉洁从政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以制度制权、理事、管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加快发展上来,加大对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确保权力在阳光下操作、在监督下运行。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承继“十一五”辉煌,开创“十二五”伟业,我们既感到压力,也充满激情。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区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马村区 马村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