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魏都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3年工作回顾2013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魏都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魏都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按照“一个引领,三区带动”工作思路,主动作为、务实重干,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全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84.9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14.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亿元,增长26.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增长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6亿元,增长14%;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60元,增长10%。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抢抓机遇谋发展。主动融入、深度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谋划启动铁西商贸物流集聚区规划编制和建设,义乌商贸城、北京尚科、五洲国际、修正药业、裕祥花园、中棉物流园、养老福利康复中心、红星美凯龙、北大附中许昌校区等项目顺利入驻。以河南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契机,谋划的三国文化产业园启动建设,成为我市体量最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并以三国文化产业园为核心,启动三国文化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借助全市三大水利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编制辖区河道水系综合整治规划,谋划水系连通和水生态整治工程项目。机遇的主动把握,增创了新优势、增添了新动力。
(二)狠抓项目重前期。建立完善重点项目指挥长机制、县级领导分包、区直单位联系等推进机制,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全年共组织土地征收报批9批次2639亩,107项规划通过规委会审批,上报土地指标批次数量、规划审批项目同比大幅增加。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举办“知名物流商贸企业看魏都”活动,先后引进中城建、中奥鑫天文体广场等战略投资企业和项目。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合力推进百日攻坚”活动,39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4.1亿元,其中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9.6%。鹿鼎实业无内胎车轮生产线、世纪通讯工艺塔生产线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长江国际商贸城一期启动招商。首次实现服务业重点项目数量和投资比重超过工业,社会事业重点项目投资额超过往年。省、市、区重点项目数量、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较大幅度提高。
(三)克难攻坚抓城建。积极破解融资难题,先后挂牌出让6宗土地,出让金额3.79亿元,与兴业银行成功合作,融资6.4亿元,申报“债贷组合”试点项目4个。坚持基础设施优先,五一路北延、勇毅广场、许禹快速通道等21个城建重点项目完工。全力推动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建成安置房85栋5936套,东关、吴庄、樊沟、裴山庙、洞上等社区实现回迁;在建安置房48栋3530套,孙庄、西关、五郎庙、王庄郭楼等社区安置房封顶。依法依规拆除违章建筑12万㎡。以文明城创建为统领,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为我市获得全国60个地级提名资格城市排名第十、河南省文明城市检查排名第一、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做出应有贡献,被评为“全市创卫工作特别贡献单位”。以创建促管理,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创建3条保洁示范道路。圆满完成清潩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市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城区环境不断改善。
(四)调整结构促转型。坚持把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突破口,强力推进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行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比重进一步优化为2.4:49:48.6,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1.3亿元。特色商业区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增加值30亿元,税收突破4亿元,绿洲大厦、扬子大厦商务楼宇封顶招商,曹丞相府藏兵洞项目建成开放,银都国际楼宇营业额突破亿元,七一路电子数码特色街初见成效。成立全省首家区级贸促会,区电子行业协会挂牌。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增长2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增长27%。在建项目全部为主导产业及配套项目。持续整治低效企业,共清理清退38家,新引进合作项目9个。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连续四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称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建成集聚区电商平台及人力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路太公司高压清洗车项目荣获全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并获得国家工信部专用汽车许可证,世纪通讯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瑞美真发公司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实施品牌战略,创省著名商标4件,知名商标6件,省质量诚信A等企业3家,裕丰公司荣获“市长质量奖”,宏腾、宏伟、裕丰3家企业入围年度河南省民营企业百强。
(五)创新管理促和谐。扎实开展“社会管理加强年”活动,搭建起符合区情实际的社会管理服务基本框架及运行机制。区信息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成投用,设立“3112345”为民服务热线电话,完成408个网格设置,建立“一长四员”队伍,区社会治安监控、110应急联动、数字化城管、“12349”为老服务热线等有效整合,强化网格服务下沉,“片医负责制”服务新模式深入推进,无主管庭院提升改造总数达134个。深入开展干部下访和积案化解活动,建立区级和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大量矛盾和问题在网格、社区、街道办事处得到解决。成立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所,饮食用药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被省安委会评为“河南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公众安全感指数在全省15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6位,公众法制环境满意度在全省50个区中排名第7。
(六)改善民生谋民利。坚持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全区涉及民本民生支出占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70.1%,“十项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83套,困难群体住房难问题得到缓解。稳步推进为老服务,北大、樊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工投入运行,七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被评为“河南省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资21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八一路、文化街等6所学校完成扩容改造并启用,为25所中小学校更换课桌和办公设施,教师进修学校被评为“省十佳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许昌市少儿图书馆被命名为国家二级图书馆。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全覆盖,五一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示范区”。全面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扶助政策,启动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多渠道扩大就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651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87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市医疗救助范围扩面、报销比例提高,大病医疗救助实现同步结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市低保、五保供养和孤儿保障标准持续提高。
(七)改进作风树形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58件,政协委员提案69件。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整治四风突出问题,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严控会议活动数量、规模和规格,精简文件简报,清理办公用房,规范权力运行,清理职权目录,压缩行政审批事项5项,审批事项全市最少,审批时限全市最短。区工商分局荣获“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完成政府门户网站改版,政务公开持续深入,“六五”普法全面展开,政府作风持续转变,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融洽,首批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区”称号。民族宗教、残联、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统计、体育、地方志、机关事务、优抚安置、畜牧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
魏都区经济社会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全区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魏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全区经济质量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优,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还需加快;城镇化质量水平不高,要素约束还需持续破解;文化资源挖掘不够,产业化程度较低;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水生态建设还需加大力度;社会治理水平与群众期盼尚有很大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重;干部队伍思想作风、能力素质和担当意识与新形势还不完全适应,政府自身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等。我们将正视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4年的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要求稳中有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均把新型城镇化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推进人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相继实施了科技创新、三国文化产业园、三大重点水利项目、债贷组合试点市等重大举措,区委进一步完善提升“一个引领,三区带动”工作思路。上述会议精神和政策措施为区政府做好今年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增添了压力。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改进作风,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抓经济转型,以人的城镇化为重点抓产城融合,以三国文化产业园为重点抓文化旅游产业,以水系连通工程为重点抓生态文明建设,以社会治理创新为重点抓公共服务提升,科学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致力打造全省服务业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宜居区和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区,推动“五型魏都”建设。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更加注重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人的城镇化
坚持把提升城镇化质量水平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区改造,完善城区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产城融合。
提高规划水平,提升承载能力。加快铁西片区城市设计、特色商业区空间规划及控规、铁西循环经济园区等重点规划,完善城中村改造规划和板桥等涉农社区规划,统筹规划完善铁西区域地下管网,为项目规划报批提供快捷服务。坚持基础设施优先,抓好灞陵路北延、龙祥路、文轩路等36个市定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5.5亿元。结合实际需要,分清轻重缓急,谋划开工一批区级重点项目。持续加大城区路网、供热、供气、电力、给排水、污水处理、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尽快完善配套、畅通成网,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建好群众关注度高的背街小巷和自行车专用道改造、雨水管网及无障碍设施建设等项目,方便群众出行。
规范工作程序,加快城区改造。认真总结完善征收补偿标准和机制。有序推进安置房完全产权手续办理工作,实施拆迁补偿费用“一卡通”制度。健全资金拨付、使用、监管、偿还机制,提高兴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周转率,抓好债贷组合试点项目,统筹推进统贷统还项目运作,同步跟进开发地块土地收储,盘活土地等有效资产,提高还贷还款能力,减少政府性债务。维护规划严肃性,落实妨害城市建设经济补偿金制度,严厉打击私搭乱建。积极稳妥推进18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6.3亿元。重点加快已经开工的吴庄、南关、北关等12个社区安置房建设项目,力争孙庄、西关、郭楼、王庄社区安置房尽早实现群众入住。对未开工的城中村、棚户区,积极破解拆迁招商难题,强化市场运作,加快改造步伐,逐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注重以人为本,推进产城融合。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生计为先,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将失地居民全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为搬迁群众和失地居民提供创业贷款支持,通过产业发展和社区改造,逐步解决涉农社区居民“半市民化”问题,实现城区资源共享、机会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和发展成果共享。完善产业集聚区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设施,加快实施陈庄街西段、朝阳路北延、五一路北延等道路工程,为两侧主导产业发展拓展空间,加快裕祥花园、北大附中许昌校区、养老福利康复中心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铁西商贸物流集聚区范围内社区改造,探索改造建设新模式。加快新老城区融合对接,积极推进王庄、郭楼社区综合拆迁改造,青梅路、竹林路南段建成通车。
(二)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发展,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助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和集聚区提质增效,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坚持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提高项目谋划、引进的质量水平,持续增加省、市重点项目数量,提高重点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不断提高服务业、社会事业重点项目投资占重点项目投资比重。切实抓好13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力争完成年度投资39.2亿元,开工建设41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0.2亿元。
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商务、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等高成长性现代服务业,力争23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1.7亿元。加快商贸物流集聚区建设,实现五洲国际、北京尚科、红星美凯龙、修正物流园等项目开工建设,长江国际商贸城开业运营,中棉一期竣工,义乌商贸城交易主体项目完工。加快特色商业区建设,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5亿元,实现税收5亿元。开工建设财富广场,扎实推进金鼎商厦、鑫悦广场等商业项目,加快扬子大厦、绿洲大厦招商进度,提高楼宇经济质量效益,力争形成更多的亿元楼。扎实推进万象城市综合体,开工建设北关社区红星美凯龙百货、中奥鑫天文体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项目。鼓励区属商贸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开拓网上市场,支持中小微企业开设网店。借助全国经济普查和省出台的产业集聚区考评办法,完善区服务业统计考核体系。
加速集聚区提质增效。突出抓好产业集聚区功能完善、主导产业培育、落后产能淘汰和提质增效工作,推动工业结构向高端和终端发展,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加快推进12个工业重点项目,督促鹿鼎实业、永跃服饰、振森木业等项目完工投产,启动中棉二期、开普电器等项目建设。持续开展低效企业整治,通过置换高质高效项目和实施“退二进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比。扶持瑞美真发、华丽包装、万里路桥上市发展。支持传统企业进行对外合作、战略重组,推动裕丰、鹿鼎等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加快京广铁路以西、永昌西路以北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引进高端、高质、高效主导产业创造条件。
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将信息化融合到工业、服务业、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高端发展。通过开普研究院科技平台建设,吸引微电网、电子加工等高科技产业入驻。加快纸制品、发制品等传统产业改造转型,提升瑞美真发、万里路桥等企业的科研转化能力,支持和推动区属企业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更加注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
深挖曹魏文化旅游资源,坚持文、商、旅、居一体化发展,彰显软实力,做强硬支撑,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打造产业龙头。以生态建设为主题,以水环境打造为基础,以曹魏文化和关公诚信文化为依托,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分期实施”的原则,坚持高起点站位、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进、高水平运作规划建设三国文化产业集聚区。结合铁西水生态建设规划,谋划编制三国文化产业风貌控制区、三国文化产业集聚区及三国文化产业园规划。开工建设三国文化演艺中心,高水准制作大型情景剧,打造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品牌。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原则,开展多形式的选商引资,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有序开发建设三国文化产业园,探索生态、文化、旅游、商贸、居住相融合的城市发展模式,打造以水系为魂、以历史为根,独具魅力、充满活力的铁西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宜居新城。
挖掘漕运文化。按照总体规划、分段打造的思路,以运粮河中段为重点,加快运粮河商业文化风情区建设。深挖曹魏漕运文化元素,统筹运作土地整合收储、河岸环境提升、周边地块综合开发,建设垂钓园游园广场,推动运粮河治理、工矿企业拆迁改造,实施运粮河清淤疏浚、排污口截流、生态护岸、建筑物配套等工程,推进时代皇庭、水岸新城等小区建设。逐步将其打造成为许昌市集文化、旅游、居住、购物、生态水系为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彰显古城新韵。坚持传承历史文脉,挖掘文化资源,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逐步把魏都风情区建成文化气质独特、时代特征鲜明的城市片区。利用水上乐园地块开发改造机遇,推动东北、东南片区整体开发改造。加快推进大钟街片区、曹丞相府周边、北关综合市场改造建设,开工建设春秋大剧院,启动北护城河魏都风情区建设,扎实做好东顺河街、南顺河街等沿河两岸特色街建设。
(四)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坚定不移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不懈推动招商引资,务实高效开展企业服务,增创发展新优势、增添发展新动力。
加快职能转变。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稳步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加强对已改制企事业单位的后续监管服务,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管理制度,实现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多元化。增加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考核指标和工作实绩的权重,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实施开放招商。坚持招大引优选强,实施“5313”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全年合同签约130亿元。落实多部门参与的项目准入评估机制、落地协调机制,围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商等领域,借助产业集聚区、三国文化产业园、特色商业区等载体,瞄准国内外500强和龙头型企业、基地型项目,充分发挥各街道办事处作用,开展针对性专业招商,高水平承接产业集群式、链条式转移,实现招商引资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优化发展环境。完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分包机制,做好政银企对接、校企对接、产销对接、产业对接和用工对接。实施企业网格化管理,开展一对一服务,引导企业科学决策、管理、运营,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帮助化解金融风险。在资金争取、市场研判、要素保障、行政审批、品牌创建、环境优化等方面,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优质服务,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秩序。
(五)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美丽家园,让当代人受益,为长远发展铺路搭桥。
推进生态水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运作模式,积极推进三大重点水利示范项目建设,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构建林水相依、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城区。开工建设芙蓉湖退水、清潩河改造提升项目,抓好清泥河、运粮河、连通渠等水系连通示范工程,做到水系建设与城市规划、生态文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将污染治理与项目设计同步考虑,通过建设砾石床等项目,持续推进清潩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宏源、宏腾污水处理厂水环境承载力提升工程,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广雨水回收和中水循环利用,建设3个节水型小区示范工程。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完成三大水利重点项目700亩配套绿化工程。启动老吴营等城郊村生态旅游休闲规划,探索发展城郊生态农业。
提升城区管理水平。开展文明城创建达标攻坚活动,提升公共设施、科普活动中心、社区阵地等硬件设施,对交通秩序、文化市场、五小门店、施工工地等进行集中整治。建立志愿者注册登记和长效管理机制,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设立群众活动专项基金,注重策划,多接地气,引导与支持广大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强化城区管理,开展精细化管理提升年活动,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力度,巩固保洁示范道路创建成果,提升居民庭院、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管理水平。
打造低碳绿色城市。严格产业准入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落实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压缩落后产能,支持高耗能企业转型发展。推进金科固废产业园建设,争创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支持万里路桥公司与许昌学院在道路低碳建设养护领域开展合作,创建“城镇道路低碳建设养护示范区”。切实治理生活噪声、建筑工地粉尘等环境污染,倡导绿色出行,加快铁西雨水、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彻底截断排污口,提升铁西水系水质。
(六)更加注重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着力深化社会治理创新
围绕转变职能和服务群众,扎实开展“社会治理提升年”活动,建设智慧型社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丰富创新内容。推动政府职能与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相结合,把安全、消防、信访、综治、统战、社区警务等工作纳入网格管理,推动劳动保障、公共卫生、民政优抚、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进社区,做到人员下沉、工作下沉、服务下沉,把政府服务与管理延伸到社区庭院,实现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之间业务有效衔接。拓展指挥中心功能,完善诉求受理、便民服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数字化城管、“12349”为老服务平台等功能,用信息化手段、下沉式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小事、难事。
提升治理水平。树立政府主导、完善机制、社会参与、规范长效的理念,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和社会治理考评办法,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发挥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参与社会管理作用,健全志愿者招募激励机制,打造3-5个志愿服务品牌。鼓励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发挥网格“一长四员”作用,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探索创新无主管庭院社会化管理工作模式,打造10个管理样板示范点。提高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监管和安置帮教水平,继续做好新兴领域、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
建设平安魏都。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打非治违活动,对重点领域、重要区域、重点时段实施重点监管。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市场食品安全监测点,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学习“枫桥经验”,坚持领导接访和领导包案制度,注重信访研判,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规范信访秩序,畅通和规范诉求表达渠道,强化法治思维,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创建品牌调解室,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力度。实施“天眼工程”,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七)更加注重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把新增财力更多投入到民生项目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让群众生活得更殷实、更体面、更舒心、更幸福。
多谋民生之利。加快推进市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职工培训学校等6个社会事业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办好“十项民生工程”,制定惠民殡葬政策实施细则,免除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多解民生之忧。建立困难群体救助绿色通道和直通车制度,畅通重病大病人群快速救助通道,健全低保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建立低保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为做好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孤儿救助等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成立区慈善总会,开展筹募善款和社会救助工作,使困难群众生计有依靠、生活有保障。夯实民生之本。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全区就业信息发布平台,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对接活动,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筑牢民生之基。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注重学前教育,均衡义务教育,积极推进校车安全建设,抓好建设路小学、十六中、光明路小学、十八中附小基础设施扩建,确保北大附中许昌校区秋季建成招生。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缓解大班额、择校热现象。完善民生之盾。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企业员工社保参保率,加快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确保社会保险费及时足额发放,努力实现应保尽保。解决民生之盼。建设保障性住房600套,加快裕祥花园建设进度,逐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标调整工作。编制魏都区为老服务规划,完成2-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托老站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实体。抓好民生之需。提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参检率,为年满60周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发放年老奖励扶助金。深入推行片医负责制,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简化医疗费用结算报销和医疗救助程序,争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统筹发展好民族宗教、法律援助、民兵预备役、档案管理、双拥、优抚、畜牧、机关事务、地方志等各项社会事业。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
面对今年繁重艰巨的工作任务,我们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为民、务实、高效、清廉政府。
严格依法行政。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规范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健全“三重一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和社会公示制度,规范和完善办事程序。深化政务公开,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
坚持务实理政。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查摆“四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确保“三公经费”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坚持求真务实,不做虚功,把干部沉到项目上、沉到网格内,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办实事、求实效、出实绩上,让市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一步步持续。
更加廉洁从政。坚守思想道德防线、廉洁从政底线、党纪国法红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遵守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财政监管力度,更加注重老百姓对教育、医疗、卫生、征地拆迁等领域的关切,加强对拆迁安置、政府采购、项目投资、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监管,规范基层执法部门执纪执法行为,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致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我们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赤胆忠心,克难攻坚,不辱使命,善做善成,无愧建设中原强区的使命担当,不负实现富民强区的殷切期望,为加快“五型魏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魏都区 魏都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