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2月20日在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张洪岩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过去一年工作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根河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20日在市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张洪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面对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面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困难,面对基础差底子薄工作任务繁重的局面,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迎难而上、锐意进取,集中力量完成了事关发展全局、事关民生工作的一系列难事和大事,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6亿元,增长6.9%。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4亿元,增长40%,增幅位列呼伦贝尔市各旗市区之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473元,增长9.5%。非公经济占全市GDP和缴纳税收比重分别达到62%和67.6%,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生态建设扎实推进。一是生态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全区唯一的废弃土地跨区域调整试点项目全面实施,当年完成530公顷复垦任务。完成了根森公司、金森公司燃煤锅炉节能改造项目。开工建设了全国最大的种苗基地根河种苗基地。争取了1.4亿元的根河、激流河流域治理等生态项目。二是生态安全屏障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申报工作积极开展。编制了《根河市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编制完成了根河市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实施方案。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项目通过GEF全球环境保护基金会评审,牛耳河国家湿地公园获得批复。完成了四旁绿化和义务植树11万株,新增重点区域绿化4800亩。
(三)产业培育步伐加快。进一步加强地企协作,积极与森工集团对接,项目建设共创共建,接续替代产业取得新进展。文化旅游业方面,圆满承办了第五届国际驯鹿养殖者代表大会,加强了与泛北极圈国家的合作交流,提升了根河对外知名度。冬季旅游实现破题,成功举办了2013首届中国冷极节,呼伦贝尔号豪华旅游专列直通根河,“中国冷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启动了“四馆一园” 规划、设计、选址等工作,实施了中国冷极驿站、得耳布尔旅游驿站、卡鲁奔山景区等项目,大兴安岭房车露营基地被评为“中国六大露营地”之一,全市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加工业方面,建成了自然资源展示中心和农林特色产品批发交易中心,绿色资源推介力度不断加大。野生浆果生产线改扩建、储存和深加工等项目相继实施,年加工能力达到5500吨,加工开发实力不断增强。特色种养业方面,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明显,北极狐、驯鹿引种改良工作扎实开展,特色种养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种植有机黑木耳340万袋,栽培灵芝10万袋,北极狐存栏5万只,驯鹿存栏1200余头。木材深加工业方面,加快推进木材加工业转型升级,自治区重点扶持的5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稳步发展,兴安板业、华顺缘公司生产线技改项目顺利完成,根林木业结构用集成材及木屋扩建项目竣工投产,全年木屋实现产值5,000万元,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业产值达到7.8亿元。绿色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矿产开发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山金矿业3000吨选场进展顺利、森鑫矿业2000吨选场竣工投产、比利亚谷3000吨选场开工建设。通过土地复垦项目,为山金矿业供地57公顷,保障了矿山建设用地。2013年,矿产开发完成投资6.2亿元,上缴税金4,500万元,财政贡献率居全市各行业之首。
(四)发展条件明显改善。一是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根拉一级公路年内完成投资9.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两倍。根河通用机场运营顺利,候机楼、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满归通用机场项目获得批复。二级汽车客运站顺利完工。呼伦贝尔市唯一的乡镇级代木能源项目,得耳布尔代木能源项目获得批复。完成了24栋统建楼建筑节能改造,修建了市区3条街路,新安装路灯107盏。二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根河至莫尔道嘎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开工建设,海北变电站至根河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完成勘查设计,为保障地区供电安全和生产用电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水毁修复工程全面实施。完成了市区桥梁道路、损毁公路桥涵、通讯设施、供水供电设施的修复,全市9处水毁修复工程开工建设,完成了市区截洪沟和排涝工程,光明渠疏通工程竣工。
(五)民生保障成效显著。一是民生项目建设强力推进。通过全力调度、合力攻坚,市区代木能源项目投入运营,新增供热能力70万平方米,保证了市区供热安全,维护了地区稳定,政治和社会意义十分重大。完成了20.3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任务,出台了分配方案,林业棚户区改造完成5.4万平方米,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二是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环卫工人工资、社区人员待遇。行政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超前拨付2,500万元工程款用于农民工工资发放。为群众免费安装净化水设备1200套,为22579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及各种补贴10,050万元。全年用于民生领域的资金7.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7.6%,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六)成功战胜特大洪灾。面对突如其来的“7·28”特大洪灾,市委市政府决策果断、指挥有序,四大班子不畏艰险、冲在一线,广大干部攻坚克难、连续奋战,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调动全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乡镇、办事处和驻在大企业的作用,及时投入人力财力物力,成功战胜了超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确保了无人员伤亡、无疫情发生,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邀请专家实地勘查,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化解了多年困扰百姓生活的五峰山冬季暖泉涌泄的灾情。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投入400余万元购置了教学器材,天天幼儿园教学楼开工建设,教育教学水平居呼伦贝尔市前列。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我市运动员获北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半程男子组亚军。文化工作佳音频传,《敖鲁古雅伊堪》获得国家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根河电视台被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评为优秀通联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效果显著,连续发现两处北方游猎民族祭祀遗址。不断改善就医条件,完成了金河中心卫生院改造,市120急救分中心竣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有序开展,统计基础工作达到自治区五星级标准,人口计生档案管理晋升自治区机关档案一级单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加强,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档案史志、科技、人防、气象、工商联、红十字会、老年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成功主办了跨区域、多警种联合应急处突演练,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全区首次应用无人直升机巡航森林防火,全年无森林火灾发生。投入700余万元加强城镇消防建设,防扑火和抢险救援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大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完善了城市报警监控系统,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市党政联合接访中心投入使用,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全年信访总量下降20%。加强优抚安置工作,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
(九)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3.8%。扎实开展“十百千亲民连心服务群众”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干部赴扎兰屯、阿荣旗、牙克石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干部职工创先争优意识明显提高。加强基层基础政权建设,着力解决社区办公及群众活动场所问题,基层工作效能整体提升。“六五”普法深入开展,市司法局被司法部确定为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全年办理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127件,办复率100%。集中开展了办公用房清退工作和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政府门户网站全新改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不断加强,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标,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和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关心支持根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经济相对滞后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优势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不够,接续产业培育任重道远,经济转型任务依然艰巨。基础弱、底子薄、可用财力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城市建设压力加大。地处偏远,企业规模化发展缓慢,就业渠道少,地区群众收入低、生活还比较困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干部抓发展、抓落实的水平有待提高。对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的要求,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区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呼伦贝尔市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创新,以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为中心,坚持产业驱动和政策驱动,全力推进三件大事、建设四馆一园、发展五大产业、弘扬六大文化,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剔除非税收入和一次性税源等不可比因素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主要约束性指标达到上级要求。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按照市委四届五次全委会的要求,在处理好“重点突破和全局发展、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敢于担当和善于工作”这三个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根河作为国家限制开发区,主要任务是保护生态,但保护不是消极的保护,保护不是不发展。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滞后,只有按照市委确定的“一个中心,两轮驱动”的发展思路,千方百计地谋求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不断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坚持稳中求进。我们要在量力而行、稳扎稳打,巩固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抢抓各种利好机遇,着力提升产业整体素质,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不断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坚持民生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执政的首要职责。我们要全面落实自治区提出的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和呼伦贝尔市农牧林区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领导、制定规划、整合力量,尽快将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全覆盖,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全市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坚持统筹兼顾。要在全力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以事关全局的“四馆一园”、保障性住房、通用机场、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重点工作为突破口,以一般保重点,以重点带一般,统筹兼顾,全面发展。五是坚持立足实际。我们既要顺应全区的发展要求,完成好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更要立足根河气候寒冷、地处偏远、体制性矛盾突出的实际,要俯下身子、静下心来,政企同心、攻坚克难,走出我们具有林区特色、符合根河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生态立市,推进绿色发展
以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为前提,携手森工企业,加大生态建设力度,自觉肩负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历史重任。
一是严格落实政策。实施好天保二期工程,认真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的各项要求。二是抓好生态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废弃土地跨区域调整试点土地复垦任务,盘活闲置废弃居民点等土地资源。打造全国最大的种苗培育基地,将根河种苗基地建设成为保障林区、服务自治区、面向全国的优质苗木供应地,培育以林养林、以林富民的生态产业。实施污水处理厂保暖设施建设,完成污水支线管网建设任务,确保污水排放达标。完成得耳布尔代木能源集中供热工程。三是做好生态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研究低碳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力争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全面完成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为我市争取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构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二)强化产业驱动,加快经济转型
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要求,立足地区优势特色,大力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加快经济转型步伐。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一是依托森工、使鹿、游猎、生态、冷极、名人等六大文化,抓好大兴安岭林区开发纪念馆、泛北极圈国家使鹿文化展馆、中国冷极文化展馆、汗马自然保护区生态展馆、大兴安岭森工文化园建设和敖鲁古雅驯鹿文化博物馆扩建项目,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今年要把推进“四馆一园”建设作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任务,制定路线图,设定时间表,集中人力物力加快推进。要按照工程建设“一个文本、七个要件”的要求,尽快完成“四馆一园”规划、设计、选址、可研报告、能评报告、环评报告等工作,加快项目立项及资金争取,争取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引进有实力的企业盘活存量,加快推进敖乡温泉酒店建设进度。与根森公司共同建设好市区至房车基地旅游公路,完善房车基地和漂流等项目,培育根河至白鹿岛、至漠河等精品旅游环线。三是承办好第二届中国冷极节,全力提升“中国冷极”等旅游品牌影响力,把冷资源做成热效益。形成以景区景点为基础、精品旅游线路为支撑、冬季旅游为特色、四季旅游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打造全国原生态文化、休闲体验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优势,把林下资源的产品做精、加工企业做大、绿色食品产业做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一是积极引进并大力扶持卜留克加工企业,抓好卜留克推广种植,建设“中国卜留克”之乡。二是大力发展食用菌、山野菜加工等项目,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开发食用菌精深加工项目。抓好林海源野生蓝莓技术改造、冷极野生食品公司蓝莓饮料加工项目,扶持鹿铃春、大山等野生浆果加工企业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形成多类型绿色食品加工格局。三是依托自然资源展示中心和农林特色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网等经济服务平台作用,做好市场对接,占领高端消费市场,把绿色产业做大做强,打造自治区特色绿色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一是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培育产业带头人,建立“企业+基地+散户”利益连接机制,激发带动种养户的积极性。重点扶持黑木耳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富硒富锌黑木耳种植,打造根河优质木耳品牌,建设大兴安岭黑木耳特色种植基地。二是加强与森工集团及国内外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快北极狐、驯鹿引种改良步伐,抓好扶贫整村推进北极狐种群改良项目,大力发展特种动物养殖业。大力发展木材深加工业,围绕产业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林产工业向精、深、细方向发展。一是加快原料基地建设,提高木材就地加工率。二是支持企业进口国外木材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三是重点扶持木屋深加工项目,开拓呼伦贝尔及周边市场,积极争取国内市场订单,推动木屋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中国木屋之乡”。大力发展绿色矿产资源开发,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全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工作,建设绿色、生态、和谐矿山。一是加大服务力度,帮助矿山企业解决项目审批等具体困难,积极做好矿山建设用地供应工作,推进电力升级项目建设步伐,为矿业生产提供电力保障。二是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完成1至2个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项目。三是推进森鑫矿业2000吨选场达产达效、山金矿业3000吨选场竣工投产、比利亚谷3000吨选场加快建设,力争矿石日采选能力大幅提高,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打造呼伦贝尔市重要的有色金属采选基地。
(三)争取政策驱动,抓好项目建设
把争取政策支持作为驱动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政策争取上,各专项政策争取工作组要按照各自工作方案要求,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积极争跑,做好政策研究和向上汇报对接工作,全力做好争取国家或自治区贫困地区政策支持、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补偿政策支持、国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支持这三件大事。与此同时,紧紧抓住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出台实施《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等有利时机,认真做好政策研究、向上对接等前期工作,全力争跑,力争从政策争取上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发展空间。
在项目建设上,一是秉承一条心、一体化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地企协作,落实好与森工集团对接会议纪要的事项,共同推进棚户区改造,共同发展接续产业,共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改善民生,共同争取和建设项目。二是要在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的基础上,立足地区实际,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稳步实施项目建设,力求有所突破。在项目谋划上要有可操作性,在项目争取上要完善手续尽快对接,在项目建设上要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规范运作,绝不允许产生遗留问题。三是要加大今年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保质保量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进一步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加快根河至莫尔道嘎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进程,推进海北变电站至根河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保障地区供电安全和发展需求。完成水毁基础设施修复工程和根满公路危桥改造建设任务,做好根拉一级公路竣工通车的协调服务工作,做好根满公路和满归至奇乾公路改造升级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继续完善根河通用机场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机场跑道盖被子工程建设,完成候机楼、综合楼续建工程,加快满归通用机场建设,力争奥克里堆山直升机起降点开工建设,努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大城镇道路、廉租小区配套工程、热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全面完成水毁防洪工程,加大河道疏浚力度,加快推进根河、激流河流域治理项目前期工作,谋划争取水源地建设、城市雨水排放、供水管网改扩建等项目,提高全市防洪水平。
(四)推进改革创新,壮大非公经济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改革和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各项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在改革创新上,今年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我们要做好各方面改革的谋划和落实。一是对国家和自治区已经明确加快推进的改革任务,要做到不等不靠、不推不让,抓紧拿出具体操作方案,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二是对于国家和自治区要求结合地区实际贯彻落实的改革任务,要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尽快见到成效。三是对于国家和自治区鼓励大胆探索、先行试点的改革任务,要按照呼伦贝尔市的统一部署,抓紧制定专项改革方案,千方百计抢抓改革时机,最大限度争取改革主动。四是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办理流程,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争取更多扶持政策资金,增强转型发展的能力。
在非公经济发展上,一是认真落实上级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作用,完善“根河中小企业网”服务平台,为企业生产、销售牵线搭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二是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具有林区特色的规模化种养业。积极申报自治区级中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为企业申报争取专项、技改、贴息、节能项目,争取专项资金,重点培育和扶持20户呼伦贝尔市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三是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信誉度,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为企业融资奠定基础,不断壮大非公经济实力,发挥非公经济主力军的重要作用。
(五)改善民生福祉,发展社会事业
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比重,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持续改善民生,全面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一是继续加强“五险”的扩面和基金征缴,进一步完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二是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创业项目,为下岗人员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做好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三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大扶危济困救助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民生方面的政策和项目资金。四是继续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全面完成教育、卫生、广电系统职称聘任。规范有序地做好保障性安居住房分配、出售工作。继续为群众免费安装单户无动力净化水设备。提高城镇居民低保水平,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环卫工人工资。
在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上,一是继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完成天天幼儿园、得耳布尔幼儿园教学楼和满归、阿龙山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任务。二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市120急救分中心投入使用,做好市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的等级评审工作。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扎实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活动,加大历史文化挖掘力度,做好文物的普查和考古工作。四是扶持敖乡民族发展,推进敖乡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五是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六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
(六)加强社会管理,确保安全稳定
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同步进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一是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推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二是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三是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认真开展“大接访”行动,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全力做好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逐步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突发性事件处置预案,继续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强化信访维稳问题源头治理。四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大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领域、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五是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宾馆饭店、工地食堂、个体诊所药店等食品药品专项治理,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六是认真做好城镇消防、森林防火、防汛减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开展专项整治,继续加大平安城市报警监控联网系统建设力度,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七)致力高效廉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总要求,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实现政治清明、政府廉洁、干部清正。
坚持执政为民。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开展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十百千亲民连心服务群众”活动,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切实为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基层和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坚持求真务实。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各项工作要坚持勤政务实,要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的基础上,主动谋事、想事、干事,积极寻找重点攻坚的突破口,打造亮点、争名进位,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坚持清正廉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继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自治区28项配套规定,认真解决“四风”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顶风违规违纪行为。严格遵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全面清理超标准办公用房和超标超编公务用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的监察和审计,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完善政府工作规则,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公布行政审批目录清单,简化规范审批流程,提高政府依法行政和工作透明度。
各位代表,目标任务已经确定,重任在肩,贵在实干。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凝聚全市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守望相助,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奋勇拼搏,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撤旗设市20周年!
推荐访问:根河市 政府工作报告 根河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