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涟水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14 08: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涟水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2013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涟水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涟水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涟水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我县发展进程中充满挑战、卓有成效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积极应对各种考验,全力推动科学发展,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效,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的一年,发展步伐继续加快,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关于促进涟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发展速度稳中有进。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0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分别增长13.8%19.9%;完成财政总收入45.2亿元,公共财政收入25.7亿元,分别增长16.4%19.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3亿元,增长13.6%。富民增收步伐加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00元,分别增长13.4%13.2%;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3亿元,增长2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2亿元,增长17.3%。全面小康如期达标。围绕小康目标,全力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2003版”小康四大类1825个指标如期达标。

过去的一年,项目建设取得成效,工业经济后劲增强。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良性发展,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73亿元,增长26%;其中规模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47亿元,增长19.5%。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围绕机械装备、电子电气、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航空器制造与服务、汽车零部件和现代物流、城市产业“7+1+1”产业体系,通过专业招商、驻点招商、以商引商,引进固定资产投入3000万元以上项目146个,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36个。世迈科技、天马纺织器械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落地。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通过周例会、会商会、现场观摩等措施,强势推进项目建设,实施固定资产投入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9个,其中在建项目52个,竣工投产项目67个,亿元以上项目28个。华昌化工、锦纶二期等项目顺利投产,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增长42.6%;申报固定资产购置进项税8500万元,在上年基础上翻一番;完成大工业用电报装容量9万千伏安,增长195%;净增规模工业企业30户,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298户。新建乡镇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25.6万平方米,8万多农民实现就近就业;新发展私营企业2005户,个体工商户3144户。要素支持力度加大。开展“金融助推产业升级园区行”、“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乡镇行”活动,为园区企业协调贷款6.8亿元;县财富担保公司为86户企业担保贷款3.6亿元;组建“中小企业应急资金互助会”,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出台工业项目单独供地指导意见,为19个工业项目争取和安排工业用地指标1150亩。举办园区企业用工招聘会8次,协议用工4600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利申请1100件,专利授权360件,发明专利申请188件。成功举办江苏涟水第二届科技合作洽谈会,签约产学研项目60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5项。10件地理标志商标通过国家商标局初审公示。

过去的一年,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围绕中等城市建设总目标,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局良好。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了县经济开发区分区规划以及28项专项规划;强化建筑外立面及色彩审批管理,城镇建设的品位和效能得到提升。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开工建设政府投资类项目96个,改造市政道路14条,铺设污水管道16条;日产14万吨的二水厂如期竣工;安东学校、政务(社会管理)服务中心、陵园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入使用,县医疗中心、新一中、德润会所等项目基本建成。五岛湖综合改造、红日公寓安置房等项目启动建设。326省道高沟至沭阳交界段、329省道涟水先导段即将建成通车,铺设农村公路88公里,新建、改造农桥141座,新增涟城、成集、梁岔3个镇村村通公交。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建立城市网格化、路长制等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综合治理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城区新建(改建)高标准公厕36座,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2座。开展“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了人居环境。完成1600个村庄、9个乡镇环境整治任务,农村环境更加整洁有序。措施保障富有成效。出台规划管理、城市管理、征收安置、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政府投资项目等13项规范性管理文件,城乡建设管理更加科学系统、规范有序。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做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完成14个土地整理项目,收储25宗土地4051亩,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征收房屋53.74万平方米,交付安置房8800套,其中涟城片区土地整理项目1730套安置房实现当年征收当年安置。

过去的一年,高效农业稳步实施,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农村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现粮食总产92万吨,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产粮大县;发放粮食补贴1.3亿元,央视“2013麦田守望·三夏快报”专题报道我县夏粮收购服务经验做法。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4个,创建市级示范社20家,新培育家庭农场56个。投入帮扶资金1.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72个,新增“八有”达标村18个、脱贫低收入人口4万人;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2亿元,惠及1.1万农户。高效农业发展稳步推进。新增高效设施农业3.5万亩、高效设施渔业1.1万亩,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园项目达16个,种植基地面积达5000亩;建成保滩花卉苗木示范园8500亩、涟城现代渔业示范园3000亩、大东花卉苗木基地500亩。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投入2.2亿元实施灌区改造、河道疏浚等七大类工程,特色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在全市推广。投入6800万元推进农业综合开发,被评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提前两年完成省级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创建目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6%。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完成投入3450万元,受益村达125个。扎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红窑镇被表彰为全国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

过去的一年,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全面加强。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成果更加普惠人民。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三大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5%;在全市率先成立县级社会保险征缴服务中心,实行“五保合一”征缴模式,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增长10%,大病医保最高支付限额不封顶,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至494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发放标准提高至80元;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就业300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惠民政策,城镇低保标准从380元提高到41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260元提高到290元,发放社保卡28万张。社会事业协调推进。投入6亿元推进教育现代化,全县100多所学校软硬件设施得到改善;调整涟水中学、郑梁梅学校、涟水一中三大纵向教育集团,构建以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四个层面的横向区域联盟,优化了资源配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市率先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网结报,县中医院创建二甲医院通过省专家组验收,县三院创建为二级医院。深入开展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和“扫黄打非”集中行动,规范了文化市场秩序;县淮剧团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第五届“双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完成4万户居民数字电视整转工作。成功承办省青少年山地、公路自行车锦标赛,并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整治,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计生工作迈入全市先进行列。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稳步推进。环保、国土工作扎实开展。加大各类环境问题治理力度,关停“五小”企业11户;推进生态创建,涟城、朱码获得国家级生态镇命名,高沟、红窑通过申报国家级生态镇省级考核,徐集、南集等12个乡镇申报为省级生态乡镇,红窑李庄、高沟许庄、朱码王二庄3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高沟常园、南集冯陈等192个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严格国土资源监管,规范土地利用行为,土地整理项目全部通过省国土厅验收。

过去的一年,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政府职能,积极创优发展环境,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法制工作取得新成绩。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复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66件,政协委员议案1件、提案121件,答复率100%。认真落实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大力推进文明创建,19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5人被评为市道德模范。社会管理得到新提升。建立健全民生诉求联办督办机制,着力解决各类合理诉求,办理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平安综治网格化管理不断强化,社会治安持续好转。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各项改革呈现新局面。出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设立2亿元扶持资金和小微企业转贷基金,激发了社会各界创业热情;出台涉农资金管理意见,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农项目申报、建设和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清理和精简审批事项98项,简化和再造了办事流程;在全市率先成立政务服务中心,全县43个具有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全部以“行政许可科”整体进驻,实现“一站式”服务。强化对乡镇、园区投入和产出的考核,更加注重有质效的经济发展;对重点园区的土地使用,设置最低投入标准和产出标准,促进了集约高效用地。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制定出台重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等规范性文件,使制度更健全、决策更科学、运作更规范。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县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全年“三公”经费下降19.8%。坚持教育与惩处并重,认真组织“五德”教育和机关作风评议,查处各类违纪案件155件。认真办好阳光涟水·“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受理群众诉求1.29万件,综合办结率99.53%,回访满意率98.96%

民族、宗教、侨务政策进一步落实,妇女、儿童、老龄工作进一步强化,人武、双拥、统计、物价、供电、质监、供销、招投标、地方志、邮政、盐务、烟草、地震、人防等工作进一步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直面困难和压力,付出了艰辛和汗水,收获了成功和喜悦。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有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合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群,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省委驻涟工作队全体队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涟水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程度较低、城市竞争力偏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二是制约发展的问题、历史积淀的矛盾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三是政府的职能转变、工作作风的改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高度重视,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4年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尽管宏观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很多,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省委省政府加大对苏北发展支持力度等都释放出重大的发展机遇。对此,我们将坚定必胜信心,以百倍的努力谋取更大的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十届四次全会部署,瞄准主要经济指标和民生指标增幅高于全市、高于苏北、高于全省目标,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力推进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不断创优发展环境,全面落实惠民举措,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14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具体工作中,我们还将追求更高的目标。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绘制了更加清晰的改革“路线图”,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现代政府建设,推进机构职责整合,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积极探索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策意见的导向作用,释放2亿元财政扶持资金和小微企业转贷基金的激励效应。加强预算管理,压缩“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深化事业单位用人、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深化县乡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调整优化城乡医疗卫生布局。推进环卫体制改革,将部分路段清扫保洁、公厕洗刷、垃圾清运、河道保洁等环卫工作逐步推向市场。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以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为载体,把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共同治理、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着力健全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推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

二、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全部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00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70亿元;工业用电量9亿千瓦时;申报固定资产购置进项税9000万元;净增规模企业30户。深入推进招商引资。统筹推进产业招商与专业招商,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组织化程度。围绕“7+1+1”产业体系,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行业协会、商会以及政府平台合作,促进项目集群引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深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主攻拉长产业链项目;紧盯大企业、大集团,落实好在手的266万千瓦发电机组、大量科技等项目,争取早日落地。全年力争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15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全年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130个,其中新开工亿元项目20个,新竣工亿元项目15个。力争中欧汽车、三元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华昌化工二期、汉门电子等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淮涟化工、信守化工等项目正式落地。加强对锦纶二期、世迈科技、汇丰木业等已投产项目的服务,充分发挥新增长点带动作用。强化园区支撑功能。围绕打造新型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引领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县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步伐,发挥其重大项目建设主阵地作用,力争新开工亿元项目15个以上。对乡镇新引进落户县经济开发区项目,税收地方留成部分按一定比例分成。提高“三外”工作水平。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帐600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以上,外经营业额增长15%以上。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科技型企业40家以上,新培育市级以上创新型领军企业5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技术机构比例达60%以上。强化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招商,力争与15家以上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个以上。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省“双创人才”10人以上,市“淮上英才”计划领军人才5人以上。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充分发挥政务中心服务功能,着力完善运行机制、改进服务流程、增强执行能力,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投资环境。全面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深入开展“部门与企业携手行”、“政银企对接”、“惠企政策进企业”等活动,切实运行好中小企业应急资金互助会,着力破解用工、融资等发展瓶颈,为项目顺利建设、企业开好开足提供保障。

三、大力推进新兴中等城市建设

坚持“适度超前、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计划投资100亿元,推进十大类110个项目建设,力争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迈出新步伐。坚持高起点规划。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和县经济开发区分区规划修编报批工作,明确城市发展格局和功能布局。注重规划成果利用,抓好各类规划的衔接配套,加快完成中心城区的控制性详规,做好重点街区、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为持续提升城市品位、增加现代气息、形成个性特色奠定基础。强化规划刚性执行,进一步健全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工作机制,确保每一项建设行为都符合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加快征收安置。启动县经济开发区东区、南京路两侧、中山西路两侧等12个地块房屋征收工作,推进五岛湖公馆、红日公寓等安置小区建设,开工建设中山西路等4个安置小区;加快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步伐,加大公共租赁房建设力度。完善路网结构。开工建设327省道城区段和235省道城区段改线工程,架设两座跨盐河大桥;建设清涟大道、胡鲁路,拓宽涟新路(城区至化工园区段);启动327省道黄营连接线、235省道朱码闸连接线等道路建设工程;实施南京路、涟水路、中山西路等15条市政道路,加快形成城区“八横九纵”、县域“五横六纵三射一环”的路网格局;打通泰山路、上海路、襄贲路、海安路等城市断头路,启动安东路与红日大道、炎黄大道节点以及其它主要道路节点的渠化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强化市政配套。铺设(续建)涟漪东路、金城南路、安东中路等污水管网;实施城区供电杆线入地工程,完成炎黄大道东段、金城北路、深圳路等13条道路亮化和涟河风光带三期等27处绿化建设。坚持精细化管理。以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及路长制工作机制为重点,全面落实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建筑工地、城市广告、店外经营、环卫保洁、公共空间、城市资源等重点领域的管理责任。以“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工程为抓手,启动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提升管理成效。以市容“门前三好”竞赛活动和达标工地创建为载体,创建安东南路、常青西大道2个非机动车示范停放点,打造渠北西路、淮浦北路2条广告牌匾设置示范路,将安东南路打造成省级市容管理示范路,对渣土运输车辆实施GPS监控管理。坚持多渠道培育。抓好土地经营,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征地后配套、先储备后开发、先做环境后出让,努力实现土地的最优价值;创新融资方式,借力市场化机制,依托投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信托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力争全年融资15亿元以上;推动项目建设的市场主体多元化,对于可经营性项目,尽量交给市场,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形成以社会资金为主,政府和社会共同投资的投融资机制。

四、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繁荣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抓好灌区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县乡河道疏浚等工程,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保障功能,力争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达82%。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创省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力争高标准农田比重达48%。全面落实省财政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政策,新推广75马力以上各类农机具2000台套;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健全为农服务体系。加强农经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一站式”窗口服务。健全“五有”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新增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10个,专业化防治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新增村级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站10个。加快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认真落实好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发挥好国有粮食企业的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提升科技强农水平。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15个,新培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30个,新建高产示范片12个。突出园区示范,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4万亩,争创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1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区1个。强化龙头带动,努力培育和招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户、省级2户。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农民培训,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农民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4400人次、扶贫培训3000人次。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村级“三资三化”管理平台建设,增强村级自我发展能力,力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20%以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新创建“五好”示范社20个。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新增“八有”达标村15个,低收入农户累计脱贫率达75%,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亿元。新培育种养大户150个、家庭农场50个,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提高到67%以上。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力争覆盖面达95%

五、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生态宜居的发展理念,全力建设绿色美好家园。建设宜居生态环境。深入推进生态创建,确保80%乡镇创成省级生态乡镇,以县为单位申报为省级生态县。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努力建设美好涟水。高度重视饮用水源保护,确保人民群众吃上干净水、放心水。进一步落实“河长制”,采取“一河一策”进行综合治理,重点提升盐河、五岛湖等周边环境。实施空气自动监测站升级改造,对全县大气采取联防联控措施;严防秸秆焚烧,加强建筑扬尘等管理,提高大气质量。对城区建筑施工落实防噪措施,对城区市场、商场、超市、商业门店和文化娱乐场所进行综合整治,对噪声超标、扰民突出的场所或单位,责令整改;对企业的生产噪声进行限值限时管制,实现噪声达标排放。加大对菜市场、钢材市场等易污染区域的保洁力度,保持环境整洁。推进绿色环保发展。遵循“创新制度、前移关口、建管并重、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积极倡导绿色环保价值理念,引导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培育企业、校园、社区和家庭的生态文化,发展绿色环保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业。严格守住环保底线,不引进、不上马高污染、高毒性、高危害、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完善环境价格体系,形成“排污者付费、治理者赚钱”的利益导向机制。提高集约节约水平。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单独供地指导意见,坚持把产出效益与用地指标挂钩,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继续清理闲置土地,盘活低效用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倡导节约使用能源,在全县形成节约风尚。

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抓住国家推进城镇化和“营改增”等政策机遇,努力构建与建设中等城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2%。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流通企业,从市场准入、交易规则、组织形式、监管调控等方面对现有市场进行整顿和规范,扩大功能,提档升级。以品牌经营、连锁经营为重点,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引入旗舰型商业企业,完善商贸设施服务功能。引导和支持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来我县建设物流配送体系,鼓励生产型企业分离并外包物流业务,引导生产企业仓储物流进入空港产业园。着力完善商业体系。结合中等城市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商业网点布局,重点建设家居装饰、汽车服务、农产品交易等专业市场。加快水产品、肉食品、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批发交易、冷冻加工和物流配送系统建设,提高市场供应和应急保障能力。以商贸、市场、物流为重点,加快推动红星美凯龙家居和购物中心、汽车城等项目落地,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环境,维护正常的流通秩序,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促进市场繁荣稳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利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苏北发展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好我县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意见,重点对接知名企业区域性总部、具有法人资格的资本管理型总部、有丰富税源或较强带动能力的职能型总部和民企总部,吸引外地企业来我县设立各类分支机构,推动经济升级转型。建设总部经济大楼,力争投入使用。大力发展生态金融业。加强金融生态县建设,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各类扰乱金融秩序行为。鼓励和规范发展融资租赁、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准金融机构,支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民生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七、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人民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努力让全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全力增加居民收入。加快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积极推动就业惠民、创业富民、投资兴民、帮扶助民,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突出抓好农民增收,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增加经营性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农村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提高资产性收入比重。高度关注城乡低收入群体增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全县社会保险城乡统筹步伐,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覆盖面,新增参保2万人以上。执行好低保准入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按照“三有三能六达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敬老院设施配套,力争11个乡镇敬老院通过“星级”敬老院验收。做好县社会福利中心规范化建设,使其成为我县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加快县第二社会福利中心(红窑镇中心敬老院)建设,确保县第三社会福利中心(保滩镇中心敬老院)投入使用。做好困难群体大病救助工作,保证及时救助。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社会公益和社会慈善事业,切实加强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努力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救助。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不断巩固教育基本现代化创建成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迎接国家级示范性职中复检为契机,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职教专业设置与我县产业发展格局相适应。加强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重点办好县三院和五港、红窑、梁岔等中心卫生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加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文化市场整治,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身水平。承办好省运会山地、公路自行车项目比赛,力争再创佳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认真解决各类合理诉求,依法处理缠访闹访行为;坚持打防并举,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全面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力兴办惠民实事。(1)实施城区环境改善工程。开展五岛湖综合改造,建设城市“中央公园”;开展城区水环境治理,还城市碧水清波。(2)实施市场改造提升工程。搬迁主城区花鸟市场、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3)实施社保提标工程。提高新农合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280元提高到320元;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410元提高到45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90元提高到320元。(4)实施老年关爱工程。为全县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实行城区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建成4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和3个农村老年关爱之家。(5)实施居民健康工程。为结婚登记的新婚夫妇提供婚前医学检查,为计划怀孕的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新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实施农村水利工程。疏浚县乡河道61197.6公里,新建防渗渠道180公里,新建改造小沟及小沟级以上建筑物1260座。(7)实施农村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16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2座、农桥100座。(8)实施助学保障工程。对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义务教育经济困难家庭、普通高中特困家庭学生和当年考上公办大学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实行城区中小学生免费乘坐公交车。(9)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送书到基层2万册,送戏下乡100场,送电影下乡4000场;实行城乡低保户免费收看有线电视;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艺术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图书馆。(10)实施助残关爱工程。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为100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辅助器具适配和无障碍改造。

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做好2014年各项工作,向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迈进,人民寄予厚望,政府肩负重任。我们将按照上级党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下,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以优良的作风和更大的作为,建设好涟水,服务好百姓。弘扬开拓创新之风。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坐标系中找准方位,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更宽的视野谋划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加快要素集聚,在推进对外开放中增创后发优势。以更高的追求引领发展,准确把握涟水的阶段性特征和百姓的所愿所盼,着力在支柱产业培育、中等城市建设等事关长远的重要规划和重大项目上实现突破。以更大的创新推动发展,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着力在优化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技进步、发展实体经济等重点领域和关键改革上取得成效。弘扬务实高效之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让发展的成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让各级领导干部有更多的时间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改善民生上。推动各项工作提速增效,凡事求快,着力治拖,该精简的环节一律精简,该下放的权限全部下放。强化政务督查、行政监察和效能考核,对不作为、乱作为的,严格开展行政问责。弘扬亲商为民之风。积极践行101%服务理念,凡是出台的政策、作出的决定、承诺的事项,坚决落实到位,不折不扣地兑现到位,决不失信于客商、失信于企业、失信于群众。结合“三解三促”、“三进三帮”等活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主动走出机关,深入项目现场、企业车间、田间地头,与企业共商发展良策,为百姓兴办实事好事,努力让企业经营安心、让客商投资放心、让百姓生活舒心,使每一个生活在涟水的人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弘扬清正廉洁之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从源头和机制上遏制腐败。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量入为出,努力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最急需的地方。切实规范行政行为,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清正廉洁从我做起、从县政府领导班子做起、从政府各组成部门做起,诚恳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加强监督,促进问题解决、纠正工作失误,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以实际行动凝聚民心、推动发展。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使命光荣神圣。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群策群力谋发展,同心同德干事业,为争当淮安科学跨越发展排头兵、夺取更高水平全面小康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部分名词解释

1、“2003”版小康指标体系:2003年,省委研究室、省统计局、省发改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即2003版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大类1825个指标。

2、“7+1+1”产业体系:“7”即机械装备、电子电气、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航空器制造与服务等7个产业;“1”即现代物流业;“1”即城市产业。

3、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3月,县委、县政府提出利用3年时间,投入280亿元,实施规划提升工程、搬迁安置工程、路网完善工程、市政设施工程、环境治理工程、公共服务工程、康居示范工程、要素保障工程、镇村建设工程、管理提质工程等“十大工程”。

4、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整治街头巷尾、整治镇郊结合部、整治老旧小区、整治城中村、整治棚户区、整治低洼积水地段、整治河道水系、整治建筑工地、整治农贸市场;规范占道经营、规范车辆停放、规范广告店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5、八有:有群众拥护的“双强”班子、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有高产高效的基本农田、有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健康向上的文明村风、有整洁美观的村容村貌。

6、五保合一:实现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五种社保业务的统一办理,称为“五保合一”。

7、“五小”企业: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等。

8、总部经济: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9、五横六纵三射一环:五横即326337省道高沟至义兴段,329省道麻垛至唐集段,县道黄古线成集余圩至黄营段,346省道和县道北朱线成集、北集至朱码,老张集连接线和机场连接线;六纵即县道周成线麻垛至成集段,203省道淮高路高沟至成集段,省道503陈师至机场产业园区,235省道灰墩至涟城,264省道五港至徐集段,县道涟方线方渡至徐集;三射即县道涟高线涟水到高沟,县道涟新线涟水至五港,327省道涟水至石湖;一环即235346327省道城区段共同组成涟水外环。

10、“五好”示范社:服务成员好、经营效益好、利益分配好、民主管理好、示范带动好。

11、三资三化:资金、资产、资源,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

12、三有三能六达标:每个房间或套房内有能正常使用的卫生间、有保暖降温设备、有电视机,老人不出院能洗澡、能看病、能康复娱乐,消防、卫生、环境、五保老人供养水平、管理人员配比和工资待遇达标。

13、三解三促、三进三帮: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进农村,帮排忧解难,促群众致富;进企业,帮优化环境,促快速发展;进社区,帮改善民生,促文明和谐。

推荐访问:涟水县 政府工作报告 涟水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