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司法典型】关于县人民调解文化建设经验材料【完整版】

时间:2023-05-14 13: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县人民调解文化建设经验材料县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古为毕昇故里,今为老区、苏区和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全县40万人,十一个乡镇,一个开发区,两个国有林场,毗邻两省七县,社会环境复杂。全县已建立调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法典型】关于县人民调解文化建设经验材料【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司法典型】关于县人民调解文化建设经验材料【完整版】



关于县人民调解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县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古为毕昇故里,今为老区、苏区和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全县40万人,十一个乡镇,一个开发区,两个国有林场,毗邻两省七县,社会环境复杂。全县已建立调委会367个,其中乡镇调委会12个,专业性调委会3个,调解员1187个,其中聘任首席调解员398个,实现了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近几年全县每年调解各类纠纷5800件以上,其中疑难复杂纠纷2500件左右,专业性调委会调解案件2400件。人民调解典型经验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全国推广,先后有两个村级调委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一名同志被评为“全国调解能手”、全省“十大金牌人民调解员”。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改革进入深水区,基层社会公共准则式微,家庭伦理淡漠,功利主义泛滥,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等社会病态令人焦灼迷惘,“东方奇葩”――人民调解工作面临新的严竣挑战。如何创新工作方式解决新问题?省厅提出的开展“人民调解文化社区行”活动让该县眼前一亮,并及时组织有效开展了这项活动。在发掘、传承中创新、发展调解文化,通过将调解文化与乡贤文化、法律文化、民俗文化、舞台文化、电视文化“五个结合”,实现了调解队伍素质、纠纷调解成功率双提升,纠纷发生率降低的“两升一降”,激发了社会热情,收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社会效果。主要作法是:

谚语小报画廊 尽谈调解之道

民间谚语、歇后语,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既形象生动,又朗朗上口,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且通俗易懂、信口拈来即可为预防和化解纠纷之用。2012XX县司法局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以“法为上、和为贵、调为先、让为贤”为核心的民间谚语广泛征集活动,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发掘,共征集到各类调解谚语三百五十八条,经注解谚语语义后集结成册,印发各基层调解组织,受到广大人民调解员的欢迎,在征集过程和学习使用中,引发了基层群众热情参与的浓厚兴趣,调解文化的社会效果得到初步彰显。

与此同时,为认真总结推广调解工作经验,弘扬调解文化的精神内涵,促进基层调解工作,该局组织司法所长和基层人民调解员,撰写了一百二十六篇调解成功案例,还摘编了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法律法规,辅以部份图片,分五期印发各基层调解组织,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参考;基层司法所也根据各自实际,出版法律知识与纠纷调解宣传板报每季度一期;各村将调解文化与道德文化溶为一体,如温泉镇百丈河村、金铺镇龙潭河村、岳冲村等村的道德、法律文化长廊,有的建在村部大院,有的建在小桥流水之间,有的干脆建在风景区内,将相邻关系、家庭关系、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谚语、箴言、典故、图解、照片融合于传统道德、法律文化之中,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诗画并存,环境古朴优美,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置身其中,都倍受薰陶;孔坊乡四顾墩村退休老支书叶介英组织几位老人,在孔坊司法所支持帮助下,自行创办并已发行了《公民道德与法治简报》三十多期。采用快板书、三名半、顺口溜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或编写发生在身边的简要案例,把人民调解理念和法律精神形象地传播给本村及周边群众,让群众在润物无声中接受法律知识和调解文化教育。

小品电视戏曲 皆发和谐之音

XX县司法局在英山电视台开办的《与法同行》节目已三十二期。主要内容就是再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法律事件或纠纷事实,通过调解或诉讼化解纠纷的现实案例,叙事、说法、析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成为当地收视率极高的重要栏目,受到XX市政法委等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部份节目还被选送上级台播放,或被评为优秀节目。很多基层干部群众见了就说:《与法同行》办得好,贴近基层实际,很能引人思考,很有教育意义,很有看头,希望继续办好。

近年来,该县以县黄梅戏剧团为龙头的城乡文艺演出团队不断涌现,城乡居民参与程度渐高。英山司法局抓住契机与县剧团联系,与乡镇村的演出团队联系,动员内部人员和民间艺人编写,积极帮助演出团队编演遵纪守法、团结邻里、化解纠纷的文艺节目,融法律知识和调解文化于大众说唱艺术之中,使群众看上一遍,能记在心里,有效减少各类矛盾和及时化解纠纷。该局XX县剧团联合编排的戏曲《胡二饼》、石头咀镇武庙村农民表演的小品《戒赌》,登台演出后备受欢迎,嬉笑怒骂中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赌博导致家庭破裂、亲友反目,自己违法犯罪的严重危害性;与林业部门联合编演的小品《朱三上坟》,让人们深刻记住了祭坟不忘森林防火,避免和减少野外用火的重要性。

龙潭河村退休回家的老党员冯树民,主动担任基层人民调解员,坚持多年如一日自学法律知识,结合传统道德文化,撰写三句半和快板书,供乡村文艺团队演出,编顾顺口溜让人传唱。劝诫邻里和为贵,不为一墙争输赢、不为一鸡一狗闹矛盾;引导群众勤俭节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普及法律知识及传统道德思想,倡导文明乡风。多次荣获全省、全国性表彰。

普法调解培训 集于纠纷之解

“人民调解文化社区行”活动之目的,在于使法的知识和理念、德的观念深入人心,调动社会力量,营造和谐氛围,让群众自觉参与预防化解各类纠纷。作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人,XX县司法局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不仅要发掘、传承调解文化,还要增强自身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培养人格魅力,丰富调解文化内涵,并在纠纷调解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调解文化。

石头咀司法所针对一些纠纷形成时间长、成因复杂、容易激化的相邻纠纷,在当地具有多发性和代表性特点,结合其它工作实际,运用调解文化社会资源,大胆创新了纠纷现场调解“三会合一”工作模式:即在深入调查纠纷事实的基础上,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现场调解,组织其他各村调解员现场观摩调解,相关行政执法人员配合调解,组织当地群众旁听调解,必要时邀请法官指导调解。有效实现了法律知识宣讲会、纠纷调解现场会和调解业务培训会“三会合一”、进一步弘扬调解文化的社会效果。该镇水口村刘氏兄弟相邻纠纷三十年未能解决,积怨日深。该所在查明纠纷原因后,及时组织“三会合一”现场调解。双方当事人激烈辩论后,调解人员心平气静地分析纠纷产的原因,引导双方现场回顾幼年时代及祖辈和睦相处的亲密情景,询问双方对和谐相邻关系是否有过向往?目前对立关系的社会评价如何?对下辈子女及亲友往来有何影响?与法律规定的精神是否一致?循循善诱的提问式发言,终于使双方冲突情绪平静下来。接着运用人情常理和谚语、典故,释明相邻关系的法律精神,通过释法析理,其他调解员不时参与讨论分析,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发表意见,也有旁听群众的评议插话。双方终于在旁听群众和调解参加人的共同见证下,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目前,XX县司法局正在将这种“三会合一”的调解模式,作为创新、发展该县调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县总结推广组织实施。现场参与者普遍认为:这种活动形式和内容非常贴近基层实际,通过采取当事人说、众人评、调解人员析法说理的方式,宣传了法律,化解了纠纷,培训了调解员,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司法为民的理念,希望一如既往地开展好这类活动。湖北法制网等多家媒体已对此进行了报道。“三会合一”调解模式,让人民群众现场参与调解,亲身感受调解,丰富了调解文化的精内涵。

实践证明:调解文化社区行活动只有贴近基层实际并运用于工作实践,才能得到基层干部群众参与和支持,社会效果才能进一步彰显。为巩固两年来调解文化活动成果,将调解文化建设与实际工作更紧密结合起来,XX县司法局结合“调解文化社区行”和“岗位练兵”活动,在全系统开展了“大家都来讲一课”活动,通过在复杂纠纷调解中的工作和思考进行交流学习,丰富了调解文化,大家深有感触,更有收获。

下一阶段,XX县司法局将进一步把人民调解文化建设作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一项长效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增加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弘扬文化内涵,激发工作活力,充分发挥调解文化对重塑社会心理、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社会作用。让该县调解文化建设成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长青之树、不竭之源,让世界独有的人民调解“东方之花”越开越艳,永不凋零!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县人 民调 【司法典型】关于县人民调解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