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兰娟院士的抗疫故事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李兰娟院士的抗疫故事3篇
【篇1】李兰娟院士的抗疫故事
李兰娟带领团队,发现阿比朵尔、达芦那韦两类药物能够抑制病毒。虽说只是试验数据,对于病毒抑制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李兰娟院士和钟南山院士,都在自己的领域,为此次疫情作出自己一份贡献。
基辛格说过,“中国人一直都是幸运的,他们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李兰娟院士、钟南山院士、白衣英雄们,不就是国家最勇敢的人吗?
我们这些普通人,一直被这些最勇敢的人保护着。无论是当代,还是近代,都是如此。
李兰娟院士说,希望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人生观、价值观,明白偶像的含义,适当追星,而且要追正确的星。
确实,在和平和安宁时,我们对于娱乐圈人物太过于关注,而忽略了那些默默作贡献的英雄们。
明星八卦,平时的我们可能非常了解熟悉。娱乐圈的明星,片酬动辄上千万。而我们的警察、消防员、科研人员,每个月的工资却没有他们的百分之一。
和平安宁年代,我们偏重于娱乐,娱乐圈明星八卦家喻户晓。但到了关键时期,站出来的,还是平时那些默默做贡献的无名英雄们。
医护人员、警察、消防人员等等,有的冒着极大危险,做好自身本职工作。
新闻里的最新消息,全国被感染的医务人员,达到1716名,占到全国确诊病例的3.8%。而其中,有6人为疫情而牺牲,他们是英雄,我们永不能够忘记!
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国家卫健委在通报疫情情况时,用了这样的字眼:
全国1716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6人不幸死亡。
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每增加一个数字,就代表着感染的人数,增加了一个。
相关部门在通报疫情时,用了“死亡”这两个字。
我们普通人,平时形容时,都要避免用到这两个字,我们形容时,会用比较委婉的字眼,如“过世”、“走了”、“牺牲”等。
他们是英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自然凋零。
他们在为国家做贡献,他们是英雄,他们是为国家而牺牲。难道可以用“死亡”这两个字简简单单来形容吗?
数字的背后,可都是生命啊!
【篇2】李兰娟院士的抗疫故事
李兰娟院士的抗疫故事,抗疫英雄李兰娟的事迹,李兰娟抗击疫情故事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抗疫英雄李兰娟的事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抗疫英雄李兰娟的事迹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2、4月27日,由全国少工委主办,团省委、省少工委等承办的少先队开学第一课在浙江举行。李兰娟院士在课堂上讲述了抗疫故事,教授防疫知识。全省少先队员同步收看。
“人类的生存史就是与感染病斗争的历史……”系着少先队队员送上的红领巾,李兰娟用PPT为孩子们介绍起新冠病毒的特征和临床表现。从4万余各地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立,从“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措施,李兰娟结合自身经历回顾抗击疫情的全过程,告诉少先队员们要铭记为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当下正是复学季,她又向孩子们科普与人交流保持1.5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密闭和人口聚集的地方佩戴口罩、多开窗通风、勤洗手、注意咳嗽礼节、加强体育锻炼等7条日常防护措施。
【篇3】李兰娟院士的抗疫故事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4月27日,由全国少工委主办,团省委、省少工委等承办的少先队开学第一课在浙江举行。李兰娟院士在课堂上讲述了抗疫故事,教授防疫知识。全省少先队员同步收看。
“人类的生存史就是与感染病斗争的历史……”系着少先队队员送上的红领巾,李兰娟用PPT为孩子们介绍起新冠病毒的特征和临床表现。从4万余各地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立,从“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措施,李兰娟结合自身经历回顾抗击疫情的全过程,告诉少先队员们要铭记为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当下正是复学季,她又向孩子们科普与人交流保持1.5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密闭和人口聚集的地方佩戴口罩、多开窗通风、勤洗手、注意咳嗽礼节、加强体育锻炼等7条日常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