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增强青浦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关键。为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降成本、去产能、补短板,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意见】青浦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实施意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增强青浦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关键。为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降成本、去产能、补短板,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服从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结合青浦发展实际,围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着力破解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问题,坚持企业是主体、人才是关键、科技创新是核心,更加聚焦降成本、去产能、补短板,减少无效低端供给,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加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创新引领、高端定位。围绕成为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产业高地与活力新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重要承载区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走中高端发展之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坚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引导增量、优化存量、主动减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有效化解落后产能,提高产业发展能级和水平。
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市场环境更加开放公平,着力降低企业成本,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企业家精神,充分释放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坚持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强化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改革攻坚意识,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依法行政和托底保障,率先形成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的体制机制。
二、主要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新的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广大群众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需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
——有效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到2020年,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综合成本比2015年明显下降;政府职能转变取得较大突破,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幅降低。
——基本出清落后产能。到2020年,198区域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零星分布的“三高一低”企业全部完成淘汰关停,104区块和195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面改善发展短板。到2020年,轨交17号线建成运营,青东地区交通路网能级得到较大提升,城区骨架路网基本完善,青西地区路网密度明显提高。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0%,最紧缺的医疗卫生人才短板得到明显改善。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总体达到郊区平均水平之上。
——持续增强发展动能。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9%左右。“四新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生态经济等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重点任务
(一)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落实国家及本市各项企业减负政策,全方位降低企业用地、用能、用工和资金成本,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1、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及时落实市政府取消和调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相关工作。清理规范中介服务项目和收费,逐步落实审批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优化物流车辆通行管理措施,优化高速公路收费方案。
2、降低企业用地用能成本。完善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制度,对经认定后的重点工业项目最高出让年限可以为50年,加强20年最高出让年限土地使用权到期续期问题研究,出台有力政策,稳定企业经营预期。创新土地供应方式,为企业提供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长期租赁、分期供应等多种方式,降低企业初始土地成本。建立和完善用地退出机制,因企业自身原因无法开发建设或运营的,可申请解除土地出让合同,经出让人同意,按约定返还剩余年期土地出让价款,对地上建筑物可事先约定处置方式。优化集中供热功能布局,推进青浦能源中心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符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承接上海市电力体制改革红利,推进直供电模式探索,加快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3、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积极推动投贷联动机制,开展“股权+银行贷款”和“银行贷款+认股权证”等融资方式创新。搭建企业与基金对接平台,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引导设立重点产业并购基金。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区内上市企业相关费用补助政策,引导企业多渠道开展直接融资。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支持保险机构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和产品,鼓励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积极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支持市场主体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涉外贸易投资活动,加大金融服务业对合格的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的开放力度。
4、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支持各园区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开展专场招聘和定点招聘,探索建立人才中介园区,集聚各类人才中介机构,降低区内企业招工成本。健全企业培训机制,支持各园区为企业员工培训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实施定点培训,完善企业员工培训费用使用制度,支持企业运用地方教育附加费开展职工职业培训。落实本市住房公积金浮动比例缴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和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三个险种总体费率下降2.5个百分点。
5、降低企业税负成本。落实国家各项减税政策,全面深化“营改增”改革试点,做好各项“营改增”试点推进工作,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优化增值税税率,加快建立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扩大增值税可抵扣项目。继续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增值税免征、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措施。落实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等物流业税收优惠政策。
(二)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
完善规划、土地、环保、财政、金融等“去产能”政策措施,统筹运用消化、转移、重组、整合、关停等多种途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6、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三高一低”调整企业方案,加大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方面综合执法检查力度,调整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企业、产品和工艺,“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700项左右。建立有关企业数据库,对符合简易注销条件的企业全部实行简易注销。加快制定青浦区主导产业体系“正面清单”,逐步引导与青浦核心功能不符的产业向外转移。对限制类、淘汰类装置及单位产品能耗超标的生产装置,推进实施差别化的能源价格,促进落后产能的调整淘汰。研究梳理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合力。
7、完善土地开发利用政策。在198区域以复垦为主前提下,对符合产业导向、规划和环保要求、发展潜力大且确有改造升级需求的现状工业企业,允许开展技术改造。针对195区域,研究出台工业闲置厂房加快转化为生产性服务业用地的扶持政策,推出原有产权企业优先参与土地二次开发的机制。提高104区块容积率,探索标准厂房项目在不改变使用功能和土地用途前提下,分幢分层办理产权分割登记手续,提高厂房利用效率。建立闲置土地处置的共同责任机制,对因政府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相关责任部门要限期处置,对因非政府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按照规定征缴土地闲置费或收回土地使用权。
(三)全力以赴补好短板
紧紧围绕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水平,集中力量补好人才、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农村地区等发展短板,重点提升青西地区“功能洼地”。
8、补好人才短板。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壮大“两高”人才队伍,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加强重点产业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开发,到2020年人才总量超过26万人,高层次人才新增290人,高技能人才占全区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0%。实施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引进“人才+团队+项目+资本”项目。加大人才投入力度,人才专项资金安排每年不少于1亿元,逐步扩大创投基金规模,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建设一批人才公寓,到2020年累计筹措人才公寓不少于3000套,稳住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9、补好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对外交通联系,完成S26入城段等重点项目,推进崧泽高架西延伸等工程建设,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行里程达到111.5公里,普通国省干线通行里程达165.5公里;加强与周边省市通道连通,重点推进胜利路等道路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区交通连接,建成运营轨交17号线,做好相关配套道路及公交枢纽、场站建设;完善区内交通网络,推进新城重要骨干道路建设,完成新城道路扩宽和断头路打通工程,切实改善老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加快青西地区配套道路建设,提高青西地区路网密度,到2020年全区等级公路路网密度达1.87 km/km2。推进滨河步道、自行车绿道等公共设施建设,打造绿道慢行交通体系。协调发展静态交通,增加停车位供给,结合轨交站点完善P+R停车设施布局,加快构建智能停车系统。实施天然气入户三年行动计划,力求新增天然气用户数年均不少于1万,到2020年实现城区、镇、撤制镇符合通气条件的居民用户天然气入户全覆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宽带用户平均下载速率达50兆比特/秒,4G用户普及率达70%。
10、补好环境治理短板。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完成青浦中西部地区供水管网改造约970公里,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10座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以及其中6座的扩建工程,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完善公园绿地布局,推进青西郊野公园、青松生态走廊等建设,到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7.15平方米。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更高标准和更严执法。
11、补好农村地区短板。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推进农民转移就业,开展“西劳东输”,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青西地区低收入农民的补贴力度,用于对农民直接帮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应改尽改,有序推进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模式,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慎重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引导村民建房逐步向新城、新市镇镇区和集镇集中居住。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到2020年创建美丽乡村达标村(镇级)达80个左右,示范村(区级)达30个左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促进“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0%,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
(四)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及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依靠科技引领,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创新创业,加快形成转型发展的新动力,不断加强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
12、提升现代服务业优质供给。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充分放大国家会展中心带动效应,做大做强会展核心产业链,培育壮大会展产业,打造会展产业集群。依托快递物流企业集聚优势,发展物流高端业态以及电商、冷链、医药、保税等专业物流,推进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行业联动发展。落实“互联网+” 行动,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建成国际贸易和海外营销促进平台,打造技术进出口贸易平台,在个人消费服务、专业服务、大宗商品商务等领域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平台型企业,扩大新消费的有效供给。以轨交17号线地铁上盖开发和西虹桥、淀山湖、移动互联网等上海企业总部试点基地建设为载体,着力培育和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长江经济带民营企业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到2020年,新增市级认定总部企业超过5家。
13、扩大先进制造业高端供给。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9%左右。加快北斗导航平台建设,大力开展北斗导航和位置服务方向的科技创新,打造先进高分子、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移动互联网创新集群,建设高精度位置导航和位置服务试验示范区。做大做强民用航空产业平台,加快发展集研发、制造、维修、服务等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集群。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先进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引导工业企业加快从生产加工向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等环节延伸,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跨越,支持区内重点企业开展高端产品和关键环节的技术改造。加快质量强区建设,实施精品创造计划和制造业标准化提升工程,推进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核心的“三品”战略,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鼓励企业创建和提升自主品牌,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精品化水平。
14、构筑生态品牌特色优势。依托区域资源禀赋,打造具有生态品牌特色的健康、旅游、农业等相关产业。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培育高品质的健康养生产业,引进康复医疗机构、健身保健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和新型健康服务项目,加快推动智慧医疗、健康电子商务等健康信息产业发展,打造长三角健康养生胜地。依托张江高新区青浦园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中高端医疗器械行业。整合区内旅游资源,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打造“旅游+互联网”平台,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建设集湖区休闲度假、名镇文化体验、都市乡村度假、水上旅游(低空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体验等于一体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区旅游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地产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到2020年,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认证率达75%。
15、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深入对接市科技创新重大战略专项,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1.9%左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3件。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和鼓励技术领先、模式创新的中小企业发展。完善创新孵化体系和企业成长加速机制,促进优质创业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集聚,大力支持各类社会化运营的众创空间发展,“十三五”期间累计打造30个众创空间。发展知识产权、科技信息、商务咨询、技术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务,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发展知识产权法律咨询、代理、评估等中介服务。
16、增强市场主体实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资向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领域集聚,优化形成“6-2-2”国资布局结构。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市场化人才选聘制度,完善薪酬管理制度。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国有企业与各类非国有投资主体、战略投资者合作,提升国企发展活力和国资运营效率。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国民待遇,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稳定各类企业在青浦长期发展的预期。
(五)持续创新政府治理和服务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创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17、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加大行政审批事项梳理力度,落实减少投资、规划土地和建设管理审批环节,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和评估目录。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编制全过程的审批流程示意图,严格执行审批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强化部门间无缝对接审批机制,进一步规范第三方评估评审工作。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面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的企业注册登记工作模式,推进实施电子营业执照试点,开展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试点。全面深化企业投资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缩小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范围,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探索建立市场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内外资一致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简化企业投资设立程序,完善外商投资备案制管理流程。推进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决策和审批行为。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
18、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重点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平台管理。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通过特许经营、竞争性出让、协议管理等方式,促进对自然资源、社会事业资源、行政性资源的高效配置。
19、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构建市场监管信息互联共享机制,推行“双告知”、“双随机”抽查制度,形成“一次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治机制。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监管体系,营造透明、规范、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深化贸易便利化监管创新,实施“一次申报、分步处置”的新型通关管理方式,创新海关税收征管方式,建立协同管理机制。
20、区镇联动引领街镇转型。推动街镇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强化街镇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职能。区镇联动,健全条块职责对接运行机制,建立和落实街镇事务准入把关机制,推动职能部门主动服务基层。建立条块结合的考核机制,优化街镇和区职能部门考核办法,形成区和街镇共同推动创新转型的合力。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组团式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提升管理队伍服务效能,增强基层治理活力。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各项具体工作。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要制定工作落实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参与单位要主动配合牵头部门,全力落实各项工作安排。完善工作机制,主动与市有关部门对接,加强区各部门、街镇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强化资金保障。发挥各类专项资金作用,重点支持基础设施、人才、公共服务等补短板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对经济发展落后的街镇给予资金倾斜。选择重点道路、污水处理等条件相对成熟的领域,开展PPP试点,减轻政府债务压力。积极与综合实力强的各种所有制主体接洽,吸引其带资金、带项目、带人才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严格督查考核。各牵头部门要制订工作落实计划的督查方案,细化进度安排及考核内容,分阶段设立考核指标,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各责任人、参与单位和各街镇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准确掌握,实行全过程跟踪督查。健全追责机制,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未按规定时限完成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严格问责。
推荐访问:青浦区 结构性 供给 【发改意见】青浦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