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区教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体育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意见(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
体育工作的意见
区教委 区发展改革委 区财政局 区体育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 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意见的通知》(渝府办发〔2013〕137号)的精神,为提高我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1.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我区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始终坚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基础工程,坚持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我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学校体育发展极不平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场地、器材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差距明显,同时,学生心肺耐力等指标普遍下降,近视率上升,肥胖学生增多等现象,也充分说明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全区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观念,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加强学校体育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政府统筹,加强条件保障,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切实提高学校体育质量,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密切结合的学校体育网络,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中小学为重点,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力争到2015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总体达到国家标准,初步配齐体育教师,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加强体教结合,为全区体育后备人才升学、转学提供保障;各方责任更加明确,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
三、落实加强学校体育的重点任务
5.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保证中小学生及中职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各学校要因地制宜制定并实施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体育课程与大课间活动及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保证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的落实,并开好体育课辅活动,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科学安排体育课时,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大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学生体育竞赛体制,合理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区级中小学生综合性运动会,每年举办5项以上区级单项体育比赛,学校每年举办春、秋两季运动会。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探索小学、初中、高中等各级学校足球比赛体制机制,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比赛,“十三五”期间,力争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1个,市级青少年俱乐部1个,使全区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总量达到7个,市级青少年俱乐部总量达到9个。
6.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将体育教师充实列入全区教师充实计划,同时加快教师结构调整,实施好农村学校“特岗计划”补充体育教师机制,多渠道配备好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拓宽体育教师培训渠道,到2015年要对全区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一轮培训。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职称晋升、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对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纳入教学工作量。
7.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及相关学校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支持力度,力争到2015年全区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基本达到国家标准。从今年起,分步有序实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措施,大力推动万州体育场、万州游泳馆、三峡之星体育馆向青少年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8.健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区教委、区体育局、区公安局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条例和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机制,形成包括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过程管理、保险赔付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各学校要制定和实施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使用管理,切实保证使用安全。
四、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的监测评价机制
9.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区教委要会同区体育局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做好学生健康检查、体质健康监测、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工作。督促学校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并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校内公布测试结果,向学生家长通报有关情况。同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将测试结果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区教委、区体育局要加强管理,创造条件,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体质健康水平等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和重要内容。进一步组织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
10.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区教委要研究制订以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基本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标准和实施办法。从2014年起,在全区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推行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每年11月,各学校按照评估标准和实施办法开展自评,12月区教委对区内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结果进行复检并接受市教委的抽查和认定。深入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变化趋势,有效指导学校体育工作。
11.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报告公示制度。区教委要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报告公示制度,重点报告和公示学校体育开课率、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区教委和学校要向社会公布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基本要求和监督电话。学校要利用公告栏、家长会和校园网等定期通报学生体育活动情况。
五、加强学校体育的保障机制建设
12.明确责任。区政府将学校体育发展纳入区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和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区教委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将学校体育纳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区发展改革委要把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区财政局要完善支持学校体育的投入政策。区体育局要把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在技术、人才、场地和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区人力社保局要建立体育教师充实长效机制,支持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校长是所在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确保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13.加大投入。区财政要统筹教育经费投入,切实保障学校体育经费。合理保证中小学校及中职学校公用经费中用于体育的支出,并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利用现有渠道,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加大投入力度,优先支持农村和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工作。
14.分解任务。区教委要找准学校体育的突出问题、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要在确保学生锻炼时间、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完善学校体育政策体系、实施学校体育评价制度等方面确定发展目标,制定我区加强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逐年分解落实任务。
15.强化督查。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要研究制定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办法,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并将督导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告。
16.健全奖惩机制。区政府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对区教委、区体育局等部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区教委要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学校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17.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区级有关部门要认真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要求、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引导广大青少年、各类学校和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形成重视健康、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