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高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我区转换和增强发展动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保障和改善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意见】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
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高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我区转换和增强发展动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统筹推进“新四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深入实施“东城再造提质、西城开发提速”发展战略意义重大。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4〕67号),把我区建成全市乃至西南知名的都市旅游休闲最佳目的地,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方向目标,全面把握旅游业改革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做靓“都市休闲谷”大品牌,完善和充实“五谷丰登•十泉十美”品牌体系,深化“东部强提升、西部大发展”的旅游战略布局,以建设全市乃至西南知名的都市旅游休闲最佳目的地为目标,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旅游经济总量、旅游市场规模、旅游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全市乃至西南知名的都市旅游休闲最佳目的地。
1.经济指标:全区游客人数达到6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旅游收入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15%;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6%以上,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凸显。
2.重大项目:规划市级旅游度假区3个以上,旅游综合体5个以上,完成建设1个旅游集散中心;规划重点旅游项目不少于30个,落地建成10个,招商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大关。
3.行业管理:国家A级景区数量达到20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0个;3星级以上宾馆数量达到25家,其中5星级酒店6—8家。
4.市场主体:力争形成1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5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10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旅游大企业集团,推动1—2家有实力、有信誉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二是坚持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整合、开发相关产业和行业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坚持生态优先。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游客为本。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游客满意度,努力优化旅游休闲环境,提升旅游文明程度。五是坚持依法治旅。牢固树立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观念和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规划统领、综合协调、行业服务和市场监督职能,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落实重点任务,全面推动旅游业提速提质发展
(一)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格局。立足八大功能板块战略定位和旅游资源空间差异,深化“东部强提升、西部大发展”的旅游战略布局,着力构建并加快形成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特色村的支撑体系。中梁山以东围绕华岩—龙门阵景区、动物园、黄桷坪艺术园区、巴国城、杨家坪商圈、石桥铺数码商圈等重点打造佛教文化、时尚创意、都市购物三大旅游业态;中梁山以西围绕寨山坪旅游度假区、走马观花文化旅游度假区、九凤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贝迪温泉、上邦温泉、天赐温泉等重点打造生态休闲、温泉度假两大旅游业态。
(二)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档升级华岩—龙门阵景区,完成游客服务中心、西大门、南大门等服务设施修建,恢复华岩八景等人文和自然景观,完成龙门阵水魔方和魔幻山两大主题公园提档升级。将寨山坪旅游度假区打造为以温泉养生、山地休闲、乡村体验为特色的“温泉+景区+主题公园”复合型旅游度假区。以走马观花核心景区、走马古镇、慈云寺、中华水秀、走马国际农业生态观光园等项目为支撑,高标准打造走马观花旅游度假区。以中梁云峰生态旅游度假区为重点打造“四山”管制区生态旅游休闲带。全力推动全区游客接待中心的建设,加快推动贝迪温泉旅游度假区、上邦度假区、动物园、巴国城等景区提档升级。
(三)深入推进产业融合。文旅融合:挖掘华岩寺禅修文化,完成四大禅院、佛教博物馆和龚晴皋故居修建;以时尚创意文化为核心,打造黄桷坪映像(邮电路艺术街区)和云环文化产业园;以巴文化为核心,打造餐饮、婚庆、茶艺文化旅游基地。工旅融合:提升周君记、三耳火锅工业旅游点品质。打造抗战兵器工业博物馆。以皇庭珠宝项目为重点,打造集研发、生产、展示、交易和检测鉴定于一体的旅游体验集聚地。农旅融合:重点打造重庆市园科院花卉苗木基地、重庆市农科院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大川西岛、西池田园乡村旅游区。按照“一镇一村、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金凤镇九凤村、西彭镇真武宫村、白市驿镇高峰寺村、石板镇高农村等10个旅游特色村。商旅融合:重点打造华岩定心壶、九龙楹联、工艺剪纸等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精心打造九滨直港美食街、科园路美食街、彩云湖美食街、巴国城等美食片区,发挥餐饮在旅游消费中的支撑作用。将我区旅游特色商品整合上线九龙坡旅游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多平台共享,实现旅游产品的在线发布和销售。借力杨家坪商圈、石桥铺商圈、万象城、九龙滨江等优势资源,加大资源整合包装力度,打造都市文化休闲旅游。
(四)进一步创新旅游宣传营销。建立旅游宣传推广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实现旅游宣传营销专业化、市场化。加大公益性宣传力度,将全区户外公益广告牌的10%用于旅游休闲公益宣传;在旅游公交专线设立旅游休闲广告宣传设施;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通过“九龙60分”、《九龙报》、九龙坡外宣网,以及国家级、市级媒体、省级卫视等途径面向区内外广泛宣传;加强对社交型、移动终端类新媒体运用,提档升级“九龙休闲汇”、九龙坡旅游文化网等自建平台,开发微信APP,打造游客的“贴身导游”;策划微博大V、旅游达人体验游活动,强化线上交流互动,推出“九龙好周末”自驾游品牌。积极与旅行社合作,围绕乡村、都市旅游一日游、二日游打造我区精品组团旅游线路和若干自由行线路。以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和成渝经济带为平台推进与周边城市旅游协作,大力“引客入区”,促进客源地与目的地市场有效互动。利用各镇街、各社区宣传资源,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激发群众参与旅游休闲的兴趣和热情。
(五)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华岩隧道、九龙滨江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东城、西城旅游休闲更好互动。完善旅游公交专线体系,完善全区旅游标识系统。强化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全区交通、市政、新闻等部门要安排公共资源和宣传载体免费用于旅游信息服务。以九龙坡旅游文化网为平台,加快旅游大数据库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实施并逐步完善《乡村特色酒店评定标准》引导农家乐全面升级。成立旅游执法大队,加大与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确保我区正常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景区生态修复,改造或拆除影响旅游景观的建、构筑物。加强旅游安全监管与救助。将旅游应急管理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旅游突发事件及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及旅游保险管理等制度,保障游客旅行安全。
三、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工作落实
(一)凝聚工作合力。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政府引导、部门联动、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健全旅游发展领导、协调机制与办事机构,强化统筹协调。优化考评机制,将旅游业考核纳入区综合目标考核,完善旅游业考核评价体系。强化部门协作,区级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促,共同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切实抓好市级涉旅改革事项的对口承接和落地工作。
(二)强化规划引领。健全规划编制和评价体系,完善规划实施保障制度。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高标准编制《重庆市九龙坡区“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以及旅游度假区规划等专项规划,形成科学的规划体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规划要统筹考虑旅游功能,实现融合发展与产业功能释放。区级城市重大项目建设要融入旅游元素,涉旅项目在论证、立项、建设时应充分征求区旅游局意见。
(三)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完善扩大旅游消费的配套政策措施,落实九龙坡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意见》,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时间。加强带薪年休假政策宣传,指导用人单位合理安排职工带薪年休假。对职工举报投诉单位违反带薪年休假政策的案件进行严肃查处。
(四)加强政策支持。进一步研究完善旅游业政策支撑体系,从财政、金融、土地、项目等方面支持旅游业发展。区级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向市级争取各项旅游发展资金,区级财政要加大旅游投入和扶持力度。支持发行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用于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旅游企业贴息贷款和上市融资,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支持采用PPP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力度,研究建立招商奖励机制。支持惠农资金用于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中期评估或修改时,积极争取市政府指导支持,将旅游用地纳入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的合理要求。根据旅游用地特点,多渠道保障旅游发展用地,综合运用年度计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票”、乡村建设用地等政策保障旅游业发展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开发旅游项目。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修建旅游设施涉及改变土地用途的,支持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五)强化旅游人才支撑。落实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引进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懂经营会管理的旅游领军型人才。优先安排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区内外旅游产业高级人才培训。开展旅游从业者职业培训,将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民间艺人充实到培训师资队伍,提升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支持旅游景区、度假区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演艺项目经营。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工作室、文化名人、创意人才等从事旅游工艺品创意研发和生产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