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体育规划】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时间:2023-05-23 08:05:09 来源:网友投稿

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是温岭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推进体育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五年。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体育在保障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规划】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供大家参考。

【体育规划】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温岭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推进体育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五年。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体育在保障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市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十二五”时期温岭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 “十一五”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体育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一心,拼搏进取,体育事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体育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主要任务全面完成。

1、“十一五”时期我市体育事业得到全面提升。通过主动适应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体育管理,加快职能转变,体育事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以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群众体育在创新中率先发展,挤身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行列。牢牢把握“全民健身日”和“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重大契机,以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月为主载体,深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众性体育基础设施得到大力夯实,“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建成87家全民健身苑,65个标准篮球场,215条全民健身路径,100%的社区和80%的行政村都有健身点,66%的行政村建有健身设施。培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31名,群众体育指导组织网络进一步发展壮大;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稳步提升,我市代表团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上,获得了23.21枚金牌,13枚银牌,15.67枚铜牌和总分675.22分的优异成绩。在第八、九届浙江省田径运动会上,连续蝉联甲级队总分和团体总分第一名。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速,市体育中心二期体育场顺利落成,总投资9400万元,共有座位2万个,被国家田径协会认定为国家一类田径场;建设中的的三期工程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总投资1950万元。全市16个镇、街道中有14个成为浙江省体育强镇,成功创建国家级体育健身俱乐部1个,国家级先进体育社区2个,浙江省小康体育村94个(达到创建标准的有300个村),省村级体育俱乐部17个、省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5个,省城市先进体育社区9个。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以健身休闲、体育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服务业逐步兴起。体育彩票销售良好,“十一五”期间销售额累计超过2亿多元。安踏全国男子排球大奖赛和全国女子排球大奖赛等体育比赛以市场化运作手段承办成功,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初步培育。

2、“十二五”时期我市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市体育事业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对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和建设现代化体育先进县市的目标要求,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群众体育方面,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健身指导等诸多方面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竞技体育方面,发展后劲不足,学校阳光体育活动项目相对单一,造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基础薄弱。市少体校面临招生困难,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后继乏人,项目队年龄档次脱接,在训运动员总人数下降,成才概率减少,总体形势比较严峻。体育健身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人口密集的区域公共体育场地相对缺乏,市区缺少文化体育公园,新建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配套不足,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还需进一步加强。体育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政策制度不完善、市场规模不大等问题。体育发展的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待深化,体育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有待提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今后五年,全市体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是: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各项体育方针、政策,全面推动温岭体育事业发展,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体育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向社会多元型转变,体育管理方式由微观为主向宏观为主转变,体育参与形式由政府动员向大众自助消费转变。

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科学发展原则。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注意体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城乡体育平衡发展的关系,体育内部协调发展的关系,确保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化发展原则。在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体育社会化发展,鼓励和倡导国有、民营、个体、外资等多种所有制企业投入体育事业,加大对社会办体育的政策倾斜,增强体育事业发展后劲与活力。

——依法治体原则。进一步健全体育法制体系,逐步形成以《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为基础,以体育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善的体育法律制度体系。

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再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全面提升温岭体育整体实力,努力形成体制机制灵活、人才结构合理、场地设施优良、群众体育普及、竞技水平领先、体育产业繁荣、赛事活动丰富、体育社团活跃、对外交流广泛的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使温岭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巩固省级体育强市地位。

——群众体育普及和组织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亲民、便民、利民的信息化、网络化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组织网络、健身活动、科学指导、体质监测进一步完善。

——竞技体育总体实力明显增强。以“科学选材、系统训练、求实竞赛、及时输送、紧密跟踪、妥善安置”为指导方针,推动我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公共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全面完成市体育中心建设,使体育设施与城市功能相适应。按《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和省体育强市、强镇新标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发展规范的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技术咨询服务、体育健身培训和体育彩票销售等体育产业体系,努力使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体育科教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市国民体质监测与体育科研中心建设,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科学训练队伍,执教指导各项目队,努力向科学训练要成绩。

三、“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的重点工作任务

——办好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平均每年较大的活动和赛事要在 20次以上,吸引参与的人数达到 10万人次以上;经常性体育锻炼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水平要位居台州前列;达到《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合格标准人数占总人口的80%左右。

——协同教育部门检查、督促全市中小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小学校活动施行面达到100%,达标率95%以上,良好率40%,优秀率30%。

——健全体育社会化组织网络。至2015年,全市市级体育社团总数达到25个以上,并辐射到镇、街道、社区、村,形成基层体育组织网络。着力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质测试等队伍整体素质,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3‰。

——积极做好群众体育争先创优工作。顺利通过省体育强县市复评验收。继续开展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省级体育强镇、省级小康体育村等创建工作,至2015年, 实现省级体育强镇全覆盖。参加浙江省第二届体育大会和台州市首届体育大会,力争成绩位居前列。

——以备战第四届台州市运会和2014年第十五届省运会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争取在2014年第十五届省运会上完成上级下达的优秀指标任务,力争总成绩进入全省10强。争取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有温岭运动员参赛并取得一定成绩,为浙江体育事业作出贡献。

——促进科学技术与运动训练的紧密结合。建设并完善市国民体质监测与体育科研中心,为业余训练发展提供科研支持。

——努力做好后备人才输送工作,建立好后备人才基地。“十二五”期间,全市在训人才储备总量要增加到500人以上,省级注册的青少年运动员达300人以上,台州市级注册人数达到400人以上。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量保持在100人左右,向省级运动队及有关院校输送人才达30人以上。

——扩大办赛规模,打造品牌赛事。每年举办省级比赛或全国单项赛1-2项(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争取承办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性赛事,增强温岭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温岭形象。着手打造中国象棋品牌赛事,努力创建中国象棋之乡和中国象棋国家级基地。

——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市、镇(街道)、村(居民小区)三级体育设施网络,到2015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以上。争取创建国家级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1个;市区新建体育主题公园2个;积极推动镇(街道)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逐步推广中心村体育休闲公园建设,新增村级全民健身苑80个。

——全面完成市体育中心建设。建设市体育中心四期工程,进一步完善市体育中心设施功能。充分发挥四场(体育场、网球场、篮球场、五人制足球场)、两馆(体育馆、训练馆)、一池(游泳池)的作用,并实施对外开放,为广大市民健身提供方便。做好温岭市游泳馆的规划选址工作,力争完成建设。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增加值,努力使体育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十二五”期间,全市销售体育彩票2.5亿元以上。初步建成以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咨询培训、体育广告、体育彩票为主,体育产品制造、体育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为辅的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体育产业结构。

四、“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创新观念,努力构建“大体育”格局

1、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新时期体育工作的认识。体育是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基础就是人的身体素质,没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就谈不上较高的综合素质,更谈不上实现现代化。做好体育工作必须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高度着眼,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适应温岭城市建设的要求,适应不断增长的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从思想和观念上把体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提高对做好新时期体育工作的认识。

2、加强体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指导。一是搞好新时期体育发展的宏观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人才队伍培养等各方面工作进行细化,明确指导政策,加强工作的计划性;二是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提升体育的整体水平;三是提高对体育资源的配置能力,按照体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要求,加强对体育人才资源、体育设施资源的宏观调控,搞好各种资源间的整合,做到合理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3、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一是政府加强对体育工作的投入力度,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保证体育事业资金投入的稳步增长。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政府各部门协调,在人才引进、设施建设、体育投资等各方面制定各类优惠政策,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拓宽体育投资渠道,推进体育社会化发展,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吸引企业、民资等各类资本投入体育,增强体育活力。

4、扩大体育对外交流,构建体育发展新平台。充分利用对外交流,扩大体育合作面,转变思想,加强互动,变互访交流为技术合作。开展跨地域的体育交流,积极推动人员往来和技术培养,采用人员技术引进、外派人员等多种形式,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切实增强我市体育运动水平。

(二)健全组织,树立品牌,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1、充分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发挥各级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兴办相结合,按照群众体育组织网络社会化、场地设施多样化、健身指导科学化、健身活动生活化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服务和保障体系。不断加大群众体育的工作力度,健全全民运动会制度,积极开展特色体育运动会,切实丰富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体育意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推进群众体育活动社会化、生活化、多样化、科学化、制度化,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2、加快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建设,进一步增强体育健身的组织能力。加强市体育总会组织建设,落实专职人员编制、办公经费和办公场所,鼓励建立行业体育协会。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体育社团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按照体育社团民间化、实体化、网络化要求,进一步理顺体育总会与体育行政部门以及各体育社会团体的关系,增强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

3、加快多层次健身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进一步完善全市体育设施建设布局,认真实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在新建住宅小区建设配套相应的体育健身设施,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健身活动。充分利用城市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和适宜的自然区域建设全民健身活动设施。加快改造和建设一批高品位、示范性的体育健身设施,力争建成具有一定档次的市级全民健身中心或体育主题公园、全民健身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等。每年要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兴建面向大众的诸如健身路径、篮球场等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积极实施农村社区体育设施亮灯工程。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扎实做好小康体育村建设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经营性体育场所。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科学、长效的全民健身工程(点)维护管理体系,在资金、人员、制度等各方面都有明确的保障,基本缓解全民健身工程(点)维护管理矛盾。

4、加快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继续通过体育强镇(街道)、体育社区俱乐部、小康体育村的创建,积极引导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具有当地特色和优势的群众体育活动。挖掘和整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围绕每年的“全民健身日”组织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城乡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体育生活。倡导在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中开展工间操、广播操等日常体育锻炼活动,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关注和维护特殊人群及社会困难群体的健身权益,积极为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坚持定期举行市运会、农民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和老年人运动会。

5、指导群众科学化健身。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使技术传授型指导员人数显著增加,传授能力明显增强,扩大对全民健身科学指导的覆盖面。着手推进国民体质测试、监测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各级国民体质测试、监测站,使国民体质监测纳入农村服务体系,早日实现体质测试日常化、并不断扩大其覆盖面。积极寻求“体卫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城乡社区服务中心,配备必要的体质监测器材,定期开展体质测试活动。创建体育小超市,为居民体育活动提供实践与培训基地。广泛开展体育科学知识宣传,每年要进社区、农村开展体育知识宣传,指导居民科学健身,增强健身的有效性。

(三)深化改革,培养人才,推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1、努力实现招生工作新突破。加强体教结合,加大投入,巩固体教结合办队成果。以“资源共享、特色共建、责任共担、义务共尽、成果共用”为原则,将项目队布设到全市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挥全市知名中、小学的名校效应,建立体育网点,吸引招收符合省运会参赛年龄档次的学生参加业余训练。切实解决好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努力使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招生难,留人难现象得到缓解。建立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库,由市体育部门牵头,与教育部门共同对全市适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进行科学筛选。对在台州市以上运动会上取得优秀成绩的运动员进入市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库,对入选人才库的优秀运动员要进行重点培养。努力探索体育特长生32升学模式,输送更多体育生挤身各类体育高等院校。

2、不断开拓项目设置新格局。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训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网络体系,完善以市少体校为“龙头”,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重点,各传统体育网点学校为基础,社会力量兴办的各类体育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青少年业余训练网络,努力使网点学校运动队、后备人才基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融为一体,并真正办出效益。进一步优化项目结构,调整项目布局,突出重点,走集约发展的精兵之路。完善和创新“体教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快市级阳光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步伐,不仅在量上要有突破,而且在项目设置上要更具特色。进一步巩固完善业余训练软硬件建设,不断完善新项目设置,物选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建设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条龙”培养的项目梯队。

3、促进体育网络管理更健全。进一步建立健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市少体校浙江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作用,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形成特色,形成优势,形成拳头项目。大力支持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创建省级、台州市级、市本级阳光体育特色学校活动,努力使每个镇级以上的学校都建有特色项目队。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开展青少年业余训练,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活动,重视和正确引导他们取得经济和后备人才培养的双重效益。

4、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坚持科教优先,深入实施“科教兴体”、“人才强体”战略,坚持教育与训练、体育科研与运动实践相结合,大胆引进先进的训练理论,不断改进训练手段和方法,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提高训练质量。建立教练员引进聘任制度,对新设项目和缺编教练,拟采用在岗不在编、高薪低聘的方法,引进外地优秀教练员或从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退役运动员,解决教练员队伍缺编问题。对网点学校和阳光体育特色学校,争取人事、教育部门重视,注重体育师资的配备,配齐专职体育教师,聘请有特长的体育教师任运动队教练。实行教练员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制度,出台教练员管理相关制度。出台教练员考核制度,制定各项目后备人才储备量、课时量、输送人才数、奖牌数等指标,促进提高教练员训练、管理能力,逐步实现由单一指导训练型向训练科研综合型转变。坚持“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工作方针,加大反兴奋剂工作力度。

5、贯彻落实后备人才培养政策。加强与财政、人事、教育部门的沟通,切实解决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困难问题。认真落实市政府《进一步加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贯彻实施体教结合工作,切实解决好体教结合中引进、交流优秀教练员,优秀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等的重点难点问题。合理设置竞赛奖励标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练员竞赛、输送目标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并辅之于奖励政策,大力表彰综合素质优秀、业绩突出的体育人才,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给予奖励。

(四)培育市场,健全体制,促进体育市场的全面繁荣

1、不断深化体育改革,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努力创造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充满活力的体育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以体育主体产业为基础、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与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2、进一步繁荣各类体育市场。努力拓展体育彩票业,促进体彩销售不断上新台阶,为体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推进体育健身休闲和体育竞赛表演发展,逐步带动体育用品生产、销售等相关产业市场的发展,逐步形成以体育服务业为基础,多业并举,结构合理的体育市场。充分发挥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在体育健身休闲市场的引导示范作用,在保证国有体育场馆体育功能不变、公益性不变的前提下,提高自我运转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探索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政府管、社会办的新路子。鼓励企业以冠名、冠杯、广告等形式广泛参与各类比赛,允许和鼓励社会体育经纪组织和个人积极承办国内外高水平商业比赛,争取形成定期举办传统体育赛事的机制。

3、推动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各行各业、企业单位和个人参与体育市场开发、投资体育产业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促进有关体育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跨行业参与体育市场开发。

(五)增强素质,提高能力,切实加强体育队伍建设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进一步完善全系统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干部职工的继续教育培训,鼓励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把学习和培训情况列为干部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从而在全系统形成团结奋进的局面。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公平竞争,引进聘用有能力、善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新型人才。同时,推行岗位竞争,打破人员身份界限,能者上、庸者下,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实行动态管理。

3、加强体育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对体育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能力和水平。规范体育经营项目管理,维护体育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定期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体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社会各类组织及公民的体育法制意识。

推荐访问:温岭 规划 体育 【体育规划】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