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加快山泉流水养鱼发展步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树立“创新、协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畜牧方案】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加快山泉流水养鱼发展步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围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区域开发、绿色发展原则,全面推进渔业+旅游、渔业+互联网,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质量、做精产业形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山区农民脱贫,努力把山泉流水养鱼打造成山区农民致富的新亮点。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资源保护与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优先,保护鱼类种质资源,正确处理好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坚持综合规划与合理布局原则。加强适宜区域的综合规划,科学论证,做到山泉流水养鱼规划和生态保护、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文化、林种调整、美丽乡村规划的有效衔接,实行多规合一。
(三)坚持节能减排与绿色养殖原则。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抓手,突出原生态养殖,科学处治养殖废弃物,确保生态环境安生和产品质量安全。
(四)坚持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原则。充分挖掘山泉流水养鱼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加大遗产传承与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坚持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原则。结合本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开展捕鱼、赏鱼、尝鱼等农事体验活动,促进渔业+旅游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
以山泉流水养鱼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契机,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宣传、统一营销”,力争到2020年,全市打造10个特色流水养鱼乡镇,20个特色精品山泉流水养鱼示范村,重点扶持特色渔业养殖基地50处,新建、改造流水养殖塘口13000口,各种新型特色渔业经营主体200家,发展渔业休闲体验点20个,带动鱼类主题餐饮(渔家乐)200个,实现渔业流水养殖产量2500吨,产值5.5亿元,综合产值8亿元,带动10000户农民增收。全市渔业总产实现产值13亿元,渔业综合产值17亿元。
四、重点工作
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国家级、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优质水源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发挥资源优势和鱼类“护水净水”生态功能,大力发展山泉流水养鱼。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1.编制适宜地区发展规划。以规划为统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布局,高标准打造休宁县溪口、流口、板桥、汪村和璜茅、岭南、龙田区片,祁门县环牯牛降区片,黟县青弋江流域,歙县天目山、长陔区片,徽州区杨村、富溪区片,黄山区环黄山、环太平湖风景区等区域的山泉流水养鱼特色产业基地。对适宜溪流,要结合各河流特点,编制详细的发展规划和施工工程方案,做到多规衔接。要充分预留“渔业+旅游”“渔业+互联网”发展空间,跨行业高标准做好适宜区全域规划。
2.加强对山泉流水养鱼核心区和传统养殖区的保护。对休宁县板桥、汪村、岭南、山斗、龙田、鹤城等地区,完成古迹、遗址抢救性保护工作。对废弃鱼池,恢复自然原貌;新建鱼池等基础设施实行生态环保景观化修建,做到山水相融人文和谐。
(二)规范建设,生态养殖。
1.加快生态鱼池建设。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设仿生态鱼池。建议鱼池采用2米×3米、3米×4米,面积6-12平方米为宜。池壁结构以石片、卵石、砖垒砌为主,池底夯实沙壤土,铺一层片石或 10~15厘米砂砾。池底向排水口方向有 3°~5°的斜坡,保持微流水环境。鱼池周边栽植葡萄、猕猴桃等藤本植物,改善养殖环境。对鱼池集中区域,以湿地生物降解、自然修复为主,水域工程技术为辅助,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2.加大适宜区规模基地建设力度。对山泉流水养殖土地进行确权登记,协调土地流转和土地置换,扩大养殖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支持企业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修建规模化现代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基地。
3.坚持绿色生态养殖。积极鼓励农户开展健康绿色环保生态养殖。投放鱼饲料,以生态绿色为主。引导农民利用“庭前屋后”发展养殖,提倡鱼-螺等共生养殖方式,鼓励开展“鱼-果”等立体种养模式,既增加收入,又确保水体健康。实行“三统一”养殖(统一养殖规程、统一使用投入品、统一产品质量),保证足够的养殖时段,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三)统一标识,提升质量。
1.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巩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果,加快“黄山泉水鱼”地理标识产品申报。制定泉水鱼公共品牌授权使用管理办法,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使用地理标识,共同打响“黄山泉水鱼”品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加强“黄山泉水鱼”品牌管理,对不符合养殖标准的予以处理。
2.加强质量全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山泉流水养鱼产品的生产环节监管和控制。开展山泉流水渔产品产地追溯制度和全程质量控制,积极争创省、市著名和知名品牌。对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省级名牌产品、省级著名商标的经营主体给予适当奖励。
(四)科技支撑,服务于民。
1.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对种质资源种苗生产、技术攻关及推广、品牌创建、文化传承保护和电子商务营销等六个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领域的支持。
2.扩大优质鱼苗生产。新建或改扩建鱼苗、鱼种基地2-3个,满足农户生产需要。重点加快老旧鱼苗场的改造力度,确保优质常规大规格草鱼、鲤鱼的优质率;扶持新土著品种的开发,扩大光唇鱼、倒刺鲃、马口鱼、沙塘鳢等苗种供应能力;引进锦鲤、中华鲟、赤眼鳟等一批新品种,满足农民养殖多样性的需求。
3.加强适宜区域的分类指导。明确一批养殖品种,供农民选择。制定一批养殖规程,修订一批养殖模式,供农民使用。制定一批养殖标准和质量标准,确保山泉流水养鱼产品质量。
4.加强“产学研推”结合。继续做好与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黄山学院等在新品种研发、养殖新技术、环境承载量、鱼类新型包装、运输和产品深加工等技术上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发挥黄山学院等本地院校在职业技术培训上的优势和便利,提供持续产业发展支撑。
(五)筹建平台,多方营销。
1.筹建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公司。利用供销社和新安江保护等投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使用农村资金互助金,发放小额贷款及贴息贷款,鼓励农民生态养殖;引导社会资本开展集约化生产,发挥带动引领作用。积极筹建以市供销社为主体的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公司,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鼓励企业和农民以水面、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公司管理、生产和分红。
2.引导农户以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山泉流水养鱼合作社或家庭渔场,提高组织化程度。“十三五”期间,培育各种新型特色渔业经营主体200家,其中山泉流水养殖经营主体100家。
3.发挥各经营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角”作用,鼓励经营主体发展线上、线下销售,推动经营主体在大中城市开设销售窗口,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多渠道营销。
4.组建成立黄山市特色水产养殖协会。完善行业分工,促进行业协作,加强行业交流,强化行业自律,做好山泉流水品牌维信管理和提升工作。
(六)农旅结合,融合发展。
1.依托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挖掘整理现有人文素材,做好重点区片和基地的景观再造,开展“民间美食烹饪大赛”“徽州风土人情展示”“古法亲水捕鱼农事”等系列推介活动。
2.结合风景名胜区、“百佳摄影点”,开发生态亲水游、渔事体验休闲游、渔业文化观赏游、鱼类美食品尝游等旅游方式,开展渔事主题推介活动10次,发展渔业休闲体验点20个,带动鱼类主题餐饮(渔家乐)200个。
3.打造精品渔业休闲农庄(渔庄)。积极鼓励各经营主体延长产业链。对开展渔家休闲农庄(渔庄)的农户给予适当扶持。统一制定渔家乐接待规范、餐饮接待标准,开展主题渔家乐星级评定活动,打造20个精品渔业休闲农庄(渔庄),进一步扩大黄山水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促进渔业+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成立以分管区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各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各地要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切实抓好重点任务和各项措施的分解落实。要培育典型,抓点示范,加强宣传,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做好年度工作任务的评价总结,确保该项工作高标准开好局起好步。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各地要广辟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大力发展渔业产业。市财政将统筹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山泉流水养鱼。各区县要筹集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充分发挥代偿和风险补偿机制资金使用倍增效应,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有效信贷投入,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增信服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促进产业发展。同时,探索开展山泉流水养殖政策性保险,合理确定保险费率和保障水平,提高经营主体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能力,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强化技术培训。加强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充实重点区域一线渔业技术人员。开展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和推广及山泉流水养鱼实用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逐步建立一批懂技术、会生产、能经营的农民;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培训, 建立“永久”牌乡镇技术人员队伍,指导山泉流水养殖生产发展,确保山泉流水养殖产品质量。
(四)严格绩效考核。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工作指导和过程监督,加大绩效考核评价,把山泉流水养殖工作列入对各区县和重点乡镇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推荐访问:黄山市 山泉 养鱼 【畜牧方案】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