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健康促进市实施方案为确保《辛集市建设国家健康促进市工作规划(2015-2017)》的顺利实施,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充分认识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卫生方案】辛集市建设国家健康促进市实施方案【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建设国家健康促进市实施方案
为确保《辛集市建设国家健康促进市工作规划(2015-2017)》的顺利实施,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全民素质和民族未来。健康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是世界各国公共支出的优先领域,健康促进工作已经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健康促进在应对公共卫生问题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面临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双重负担,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的疾病负担。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疾病谱和生态环境不断变化,食品药品、饮水和职业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卫生计生资源总量不足,地区资源配置不均衡,人群健康水平差异较大,这些问题都给健康促进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影响健康的因素非常广泛,除了个体因素和卫生服务提供因素以外,居民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社会决定因素的影响。其他部门(如宏观经济、交通、农业、教育、住房、就业等部门)的政策也会对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应对不断出现的健康问题,全面提高居民健康素质,不仅仅是卫生计生部门的工作,更是政府的责任,需要多部门政策支持,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第8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Health in All Policies,简称HiAP)”作为主题,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全球健康促进的方向和重点,呼吁各国重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在制定国家和区域发展政策时充分考虑对健康和健康公平的影响,避免政策对健康造成不良后果,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面对健康促进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为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国家制定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继续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通过试点,探索建立健康促进县(区)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建立健全全市健康促进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1、成立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卫生计生、宣传、教育、发改、财政、公安、民政、人社、环保、交通、农牧、住建、城管、安监、水务、工信、食品药品、妇联、工会、团委、文广新、广电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市建设国家健康促进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在市卫生计生局(详见附件)。定期召开领导协调会议,通报工作进展。
2、市政府和各部门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梳理各部门与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探索开展健康影响评价,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多部门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每个部门制定配套实施方案。
3、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制定配套文件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各项建设重点任务,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三、细化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分工
乡镇、社区(村):负责本辖区“健康促进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制订工作计划,成立领导组织,明确联络人员,完善组织网络;营造辖区健康教育氛围,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窗并定期更换,健康教育资料分发入户;组织开展各类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创建工作;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和医疗咨询服务进村进社区。
市委宣传部:把健康促进行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创建宣传活动;配合做好健康促进行动的宣传、发动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工作;全方位宣传健康促进理念,提高公众知晓率,为创建健康促进市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市卫生计生局:组织、指导、督促下属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广泛开展健康促进重点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做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体检、服务和咨询,培育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母婴保健,加强医疗急救和卫生应急工作;积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合理控制人口规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市发改局:将健康促进行动的重点项目,列入全市发展规划和医改工作目标,做好健康促进行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按规定安排用于健康促进行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计划;结合全市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对健康促进行动项目予以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市人社局:在医改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配合卫生计生局探索建立健康促进人员聘用考核新机制,发展“健康保健员”、“健康指导员”、“家庭保健员”等岗位,探索健康管理工作方法和途径,落实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任务。
市教育局: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落实体育和健康教育课时,普及体育卫生知识,培养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和卫生、体育设施,净化、绿化、美化学校环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健康促进行动的宣传活动,组织创建健康学校。
市财政局:根据健康促进行动工作需要安排相关经费,加强对健康促进行动经费的监督管理,将相关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情况逐步增加。
市住建局:负责开展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支持性环境建设,为居民提供必要的锻炼场地。
市城管局:研究拟订我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发展规划;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维护及运营管理工作;指导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治理,推进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工作;加强城市环境卫生执法监督检查。
市交通局:公共交通工具、车站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并定期更新内容。
市水务局:组织和指导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居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
市农牧局:组织对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环境保护与改造的宣传推广,围绕利用清洁能源、绿色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等内容促进环境安全,保护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在农业技术培训、农民科技教育中增加农产品安全知识内容。
市环保局: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做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开展噪声治理工作,有效控制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以节能减排等专项行动为重点,严把各类厂矿、企业环评关,有计划地搬迁、淘汰和改造污染严重企业,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提高达标排放率。
市民政局:指导城乡、社区建设,将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城乡、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考核评比内容。
市文广新局:组织实施全市健康促进的重大文体活动,指导开展村镇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建设等。
市广播电视台:开辟健康教育专题节目或栏目,定期播放健康促进公益广告和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知识,跟踪报道全民健康促进工作;全方位宣传健康促进市理念,提高公众知晓率,为健康促进市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市工信局:组织实施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组织各企业开展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健康讲座,有固定宣传阵地。负责组织督导、考核各企业对健康促进企业评价指标的落实。
市食药监局:加强对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组织协调食品安全行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依法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市总工会:动员组织全市广大职工积极参加健康促进行动,依法维护职工安全卫生健康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有关规定的落实。督促各级企事业单位抓好职工健康体检工作。
市公安局:加强交通安全和预防吸毒等健康教育。
市安监局:组织开展健康促进企业建设,倡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制定配套的政策、文件和管理制度;组织企业开展职业安全和职业防护培训,举办防护技能、应急演练;每年组织职工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相关的健康检查,各企业有固定健康教育宣传场所,工作场所有职业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及宣传资料。
市团委:动员组织全市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健康促进行动,增强自身文明素质和健康水平;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爱国卫生和防病宣传。
市妇联:动员组织全市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参加健康促进行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和健康水平。
四、建立健康促进市基层实施运作机制
1、建立覆盖城乡社区、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每单位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建立健康促进网络工作人员队伍和相应工作制度。
2、建立健康促进专业人员队伍。建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覆盖辖区内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网络,每单位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专职人员。在医改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探索建立健康促进人员聘用考核新机制,发展“健康保健员”、“健康指导员”、“家庭保健员”等岗位,探索健康管理工作方法和途径,落实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为辖区各单位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创新健康促进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卫生计生整合融合模式,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在健康促进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