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农业规划】七台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完整文档)

时间:2023-05-27 13:45:12 来源:网友投稿

七台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7年—2023年)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农业潜在优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农民持续增收新动能,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特制定本规划。一、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规划】七台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农业规划】七台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完整文档)



七台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7年—2021)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农业潜在优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农民持续增收新动能,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特制定本规划。

一、目前我市农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现阶段,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产生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大宗农产品由阶段性供给不足变为农产品供需的结构性失调,生产环境负效应日益凸出,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走弱,农民增收面临严峻挑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新的发展理念和消费观念引导农业生产紧盯市场需求,向现代农业、绿特色等方向转变。通过国家政策的导向,深入挖掘我市生态资源优势,促进绿色生态生产方式转变,为绿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源保障;发挥好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重视,为绿色有机、功能性农产品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抓住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机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撬动各方面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向农业聚集,全面提高我市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实现种养加销一体化,坚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七台河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调结构首要任务。着眼于农业结构调顺调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产业链收益,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加快形成数量平衡、结构合理、品质优良的有效供给。

2、坚持特色绿色生态发展。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资源潜力,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多我优的特色供给、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加快形成市场竞争占优、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优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3、坚持市场政府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等方面作用,建立主体活力迸发、管理顺畅高效的现代管理机制。

4、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协同推进。妥善处理好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与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关系,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5、坚持改革创新双轮驱动。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着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农业发展由注重物质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发展目标。

按照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建设要求,到2021年,力争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6%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在6%以上,农业实现转型升级。

1、农业产业结构水平全面提升。2021年,特色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50万亩,粮食作物实现优质化,饲草饲料种植面积发展到1万亩。粮食作物中玉米、水稻、大豆比例为5:3:2。肉蛋奶水产品总产量8万吨。

2、农业组织化水平全面提升。2021年,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以上,全市规模龙头企业发展到55家。省级、市级规范社分别达到20个、60个。土地流转面积稳定在60%左右。加大培训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0名。

3、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2021年,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0%以上,每年推广新技术20项,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

4、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加快推进以绿色有机为导向的农业生产方式,到2021年,化肥、农药、除草剂用量在2016年的水平上力争降低1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达到75%

5、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2021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龙头企业、“三品一标”获证企业、示范基地率先实现可追溯。

三、主要任务

(一)调优调顺农业生产体系,推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做优做精绿特色农业基础。

1、优化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勃利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小毛葱、蓝靛果、葡萄、万寿菊等优势作物生产;茄子河区要形成以有机杂粮、白瓜、红小豆等特色经济为主的特色农业生产区;桃山区、新兴区要建立城郊型露地、棚室蔬菜生产区,建成绿色瓜果、蔬菜生产基地;金沙新区要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野菜驯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设。

2、优化粮食作物品种结构。充分挖掘水稻生产潜力,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努力提升城市的“菜篮子”产品自给能力。

水稻:加大旱改水田力度,推进水田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发展鸭稻、蟹稻、鱼稻等特色水稻种植。在发展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上下功夫,淘汰落后种植品种,重点推广品质优、适口性好、适应我市气候的龙粳31394346号和龙庆稻3号等系列水稻主打品种,优质稻比例达到90%以上。

玉米:调减籽粒玉米,扩大青贮玉米,适当发展鲜食玉米,到2021年,玉米面积控制在100万亩以下,青贮玉米发展到2万亩以上,发展鲜食玉米5万亩以上。

大豆:重点发展优质高蛋白食用大豆、专用芽豆种植,全面改善大豆品质,提高种植效益。到2021年,大豆面积发展到65万亩左右。

杂粮杂豆:大力发展有机谷子、糜子、红小豆、绿豆、黑豆、饭豆等优势杂粮杂豆产业。到2021年,红小豆、绿豆等杂豆面积发展到10万亩以上,杂粮面积5万亩以上。

3、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和林产品。因地制宜地发展万寿菊、白瓜籽、月苋草等特色经济作物,不断扩大山野菜、北药、坚果、浆果等林下经济种植面积。2021年,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35万亩。蓝靛果原料基地面积发展到6万亩,红松坚果面积稳定在35万亩,食用菌类发展到3亿袋。

4、大力发展地产果蔬。2021年,全市果蔬种植面积发展到15万亩,其中露地果蔬面积发展到14万亩,设施果蔬生产面积1万亩,总产量达到50万吨以上。果蔬加工及外销量达20万吨左右,淡季地产果蔬自给率提高到60%以上。

5、推进农业专业村发展。依托优越自然环境和独具地域特色,建成一批特色突出、高产高效的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初步形成“一村一亮点”、“一乡一特色”格局。到2021年,“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发展到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00个,其中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村3个。

(二)发挥品牌效应,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加快品牌创建,强化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规模,进一步壮大绿色食品产业。

1、着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推进企业集群发展,重点推进保健食品、保健品、饮品、干坚果制品、山野菜、植物油制品、食用菌制品、肉制品、谷物健康食品等产业。建设13个投资在千万元,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

2、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依托各类优质农产品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带、科技园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着力推进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3、大兴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争创知名、著名、驰名商标。突出保健、功能品牌,重点打造富硒、高钙等药食同源系列产品。以大型经贸展销活动为载体,做好展会经济。

4、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规模。鼓励现有企业加大认证规模,拓展“三品一标”认证覆盖面,到2021年“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460个以上,其中有机食品40个以上,绿色食品70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35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6个。

(三)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依据“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发展原则,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休闲农业发展,让农民从农业提质增效中获得收益,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1、推进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协同发展。加快提升大宗农产品初加工水平,鼓励优势农产品产地依托资源优势建设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2021年,大宗农产品基本实现产地初加工,特色农产品实现产地深加工,促进基地与龙头协同发展,拓展一二产业融合渠道。

2、鼓励发展标准化原料基地。鼓励农业新型主体延伸主营业务触角,通过“契约”方式与农民有效对接,让农户分享二产、三产增值环节收益。到2021年,全市建成三大主粮作物标准化基地100万亩,带动基地农户3.5万户,建成万寿菊、杂粮、杂豆、食用菌等万亩基地10个,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融合发展格局。

3、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以产品为依托,发展订单农业和产业链金融,开展共同营销。以产业为依托,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三产业融合先导区。以产权为依托,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以产业融合为依托,引导二三产业向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

4、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争创行业排头兵,支持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农业企业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到2021年,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以上,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55家,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实现35亿元。

5、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以新兴区红胜村果园、四新葡萄园、震东峰生态园、青山乡田园音乐葡萄、勃利镇薰衣草庄园、金沙新区葡萄园等基地为样板,瞄准特定消费群体,突出市场定位,结合当地独特的物产资源,开发出特点鲜明、差异显著的生态休闲产品和乡村主题旅游产品,避免出现无序、同质化的恶意价格竞争。

(四)完善流通体系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物流,提升农产品流通硬件。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畅通农产品购销渠道,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1、加强流通基础硬件建设。在中心镇、乡镇新建或改扩建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培育特色农产品等专业市场。完善设施农业冷链物流建设,加大蔬菜冷藏、窖储基地建设,延长蔬菜价值链。培育一批网络覆盖面广、主营业务突出、品牌知名度高、行业竞争力强的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和营销能手。

2、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推行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餐对接、农厂对接、集团消费对接、社区直销菜店等产销对接模式,强化农民合作社与大型连锁超市的产销合作关系,建设一批以超市、餐饮企业、学校食堂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举办采购会、洽谈会、供需见面会等产销对接活动,为产销双方搭建对接平台。支持邮政、菜鸟等物流主体向乡村延伸,打通农产品交易物流瓶颈。到2021 年,实现农村物流村村通,超市生鲜农产品直采率达40%以上。

3、发展电子商务销售新业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优势,融入“互联网+农业”元素,稳步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养老农业,发展定制农业、众筹农业、会展农业等电子销售新型业态。支持“畜牧七台河”、“润谷农业”、“七台河地方馆”等电商主体加快拓展农村业务,建立多层次电子商务渠道;鼓励建设农产品出口交易平台,用“互联网+外贸”推动优势农产品出口。

(五)发展规模高效养殖,加快畜牧产业发展。以市场为主导,加快畜牧规模标准化建设,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畜产品深加工,推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实现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

1、加快畜牧规模化生产。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两牛一猪”规模标准化基地建设政策,根据我市实际重点发展生猪、家禽和肉羊产业,科学发展野猪、梅花鹿、肉驴等绿特色养殖,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力争畜禽存栏、出栏等主要指标年均增长率提高到6%以上,争取1个年出栏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落地投产,畜禽养殖规模化比重达60%以上,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力争提高到44%以上,实现扩容增量。

2、提高畜牧产业发展质量。加快优势畜禽品种引进、选育和驯化改良,重点支持引进生猪、家禽、肉羊优良品种。强化种畜禽市场监管和技术指导,推广繁育改良新技术,提高种畜禽供种能力和质量。黄牛改良站点实现17个乡镇全覆盖,“奶牛冻配”率达到98%,规模猪场、禽场、肉牛场、羊场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100%80%75%

3、加快畜牧产业提档升级。通过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企业带动基地能力三项任务措施,提高畜产品加工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推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有效提升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在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方面,加大定向定位招商力度,吸引战略投资者到我市发展畜牧产业和食品加工业。吸引大型饲草饲料加工和畜产品深加工业企业,鼓励引导本地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联合等方式整合资源要素,不断做大做强;在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推动肉制品向部位分割肉、发酵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转变,逐步提高肉品深加工比重,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六)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安全有效供给。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执法能力建设,健全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措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县和示范乡镇创建,健全各级监管机构,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能力,确保监管工作“有机构履职、有人员负责”,基本实现监管工作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2、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能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推广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兽药,严格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落实生产档案记录和休药期制度。

3、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健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大风险监测、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力度。

4、提升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能力。依托国家和省级可追溯体系平台,建立重点农产品和投入品可追溯体系,积极推广“二维码”“耳标”以及农产品包装标识,推进大部分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主要获证农产品、农资产品实现可追溯。

(七)推进农业“三园”建设,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平台建设,促进互联网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农业经济发展业态,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推进农业科技园建设。推进三大主粮高标准示范区、设施农业技术示范、特色经济作物示范园区、“三减”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到2021年,力争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5个,带动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8个百分点,达到42%;农药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45%以上。    

2、加强农民创业园建设。扶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创业平台建设,拓宽农民创业基地范围,扩大农民创业影响力。加强农民创业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创业能力。到2021年,创建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达到20个,每年集中培训创业农民200人以上。

3、加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加快实现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完善现有两个产业园区配套设施,优化园区服务水平,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吸引更多关联度高的企业入驻园区,谋划新建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等产业园区。到2021年,形成产业分类明晰、功能完备、链条完整的产业聚集园区。

4、推进“互联网+农业”基地建设。发挥“互联网+农业”高标准基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节水灌溉、可视农业、质量溯源、现代农机等物联网技术普遍应用,提升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

(八)补齐补强农业发展“短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农业水利资源,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培肥地力等措施,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

1、持续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严守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质量。通过合理配置灌排系统,更新改造老化设备,完善农田水利、水保工程配套设施,解决工程区内灌溉、排水、防洪及水土流失问题,提高农田抗御旱涝灾害能力。

2、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严格按照水功能区管理要求,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提高城镇和工业污水处理率,加大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对桃山水库水源地的保护,进一步强化水源地应急管理,完善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鼓励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回收再利用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生物质能源利用力度,建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推广并鼓励全年发酵、一次性还田等有机肥生产方式,实施种养结合,加强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

4、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依托勃农兴达机械有限公司的优势,全面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开发研制适合深松整地的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农机具、旱田节水灌溉机及配套零部件、水稻快速插秧机等。按照5万亩一个作业覆盖区建设1个合作社的设计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农机合作社组建和规范发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0万千瓦,新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总数达到29个,力争创建省级现代农机规范社5个。

(九)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

1、落实确权颁证有序推进三权分置。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按照省定2017年底基本完成的时间节点全面完成工作任务,落实好国家和省有关农村“三权分置”改革的意见。到2021年,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前提下,建立起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最大程度地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农村土地制度。

2、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人左右。完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认定办法,加快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认定,分级建立示范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名录。深入开展合作社的规范社、示范社创建活动,打造支撑我市农业主导产业提档升级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21年,规范合作社发展到6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25个。

3、加快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加强土地流转与确权登记有效衔接,规范土地流转,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4、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稳妥有序、由点及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到2021年,基本完成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行管护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各区县政府、市直各相关部门要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农业现代化纳入七台河“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到2021年末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成立相应的规划实施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实施方案、步骤进度、工作举措,切实增强规划实施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做好规划实施过程跟踪,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政策保障。在国家农业法律法规及政策框架下,发挥支农惠农资金的引导作用,创新农业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外资、民资和工商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设立财政扶持农业专项资金,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按照 “轻重缓急、引导扶持、撬动引领”原则,结合财政资金规模,设定现代农业发展任务清单,各相关部门根据任务清单谋划产业承接项目。各相关部门积极组织项目主体申报任务清单,审核通过后实施,年终达到标准给予兑现政策扶持。

(三)人才保障。加强对农业高端人才、农业科研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等现代农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涉农研究机构紧密联系,利用外部智力资源,为全市农业发展服务。加快推进农业技能人才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本土化培训,着力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四)服务保障。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和需求,不断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农业集成技术,普及推广先进成熟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强化三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普及推广力度,构建研发、转化、推广一体化科技支撑体系。

推荐访问:现代农业 发展规划 规划 【农业规划】七台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