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利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3年)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卫生事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卫生规划】勃利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完整),供大家参考。
勃利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2016—2020年)
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卫生事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等文件精神,制定勃利县区域卫生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卫生资源状况。
医疗卫生机构: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0家,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家,中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乡镇卫生院 1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民营医院2家,医院门诊部3家,个体诊所27家,农村卫生所(室)152家。1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了感染性疾病病区(科)。
床位数和卫技人员。2013年,全县平均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14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27人、执业(助理)医师1.22人、注册护士0.70人。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数1.16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1.74人/万人口。卫生监督机构人员0.95人/万人口。
大型医用设备。2013年末,50万元以上的设备18台(件)。
——卫生服务状况。
2013年,全县总诊疗人次数272667人次,全县出院人次数27147人次,全县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97.9%。
——居民健康状况。
2013年,全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7.03岁;孕产妇死亡率0/10万,婴儿死亡率6.5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84‰。
第二节 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面临的机遇。
当前,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刻,我们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一是中央和省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确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卫生改革发展的总布局和总思路,明确了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这将是今后十年我县做好卫生工作的重要方向,我县卫生事业必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
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取得成效。各级党委、政府对医改工作越来越重视,相关政策性制度陆续出台,财政支撑和保障卫生事业的能力持续增强,政府在重大卫生项目和民生工程的投入明显加大,一些多年困扰卫生事业发展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群众正在获得看得见的利益。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从无到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卫生资源总量快速增长,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勃利卫生事业发展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物质基础。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卫生事业必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三是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勃利县地处黑龙江省东部,是七台河市唯一一个管辖县,与宝清、鸡东、林口、依兰、桦南县接壤,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县总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辖5乡、5镇、133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5万人。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5333元和8558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10%。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投入553万元落实村级卫生室补偿政策,152个村级卫生室全部实现一体化管理;投入1031万元用于吉兴乡等6处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新农合补偿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年补偿医药费5800多万元。
——面临的挑战。
我县卫生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
一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繁重。我县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仍不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分割、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脱节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多元办医的格局尚未形成,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伴随着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持续增强,社会对卫生工作的关注度更高、期望值更高,卫生工作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更重。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卫生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农村卫生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成为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发展的瓶颈。
三是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优势资源严重不足。城市集中了80%以上的卫生资源,而农村所占比重则不到20%。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基础建设滞后,设备陈旧,卫生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在勃利县乡、村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中,中专学历和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很大比例,业务骨干、农村实用中初级卫技人员缺乏。另外,由于投入不足,农村基本卫生条件改善的步伐也明显迟于城市。
四是公共卫生形势严峻。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由生态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导致的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职业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高血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慢性疾病以及老年疾病和新老传染病负担不断加重。
第二章 总体战略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多层次需求相适应的有效、经济、公平的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及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中的责任,不断增加投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不断缩小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差异。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城市重点强化二级医院整体功能,农村重点强化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卫生资源现状,深入分析供需双方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制定卫生发展目标、规模和速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努力实现卫生服务供需间的基本平衡。
——坚持全行业与属地化管理。加强对医疗卫生全行业的宏观管理,打破现有按照部门和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的条块分割、布局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格局,对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规划、审批、调整、监督、评价等进行统一管理。
第三节 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使区域内卫生资源数量更加适宜,配置更趋合理,布局更加均衡,结构更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与国民经济社会和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地区间、城乡间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明显缩小,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建立规范有序、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支撑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各项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有效保障医疗卫生体系规范运转。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继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项目开展率达到86%,实验室仪器设备国标A类仪器设备达标率达到80%,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率保持在95%以上,实验室质控覆盖率保持在85%以上。到2020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达到规范化标准。加强医疗机构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组织建设。到2020年,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管理率、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率达到100%。儿童免疫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儿童建卡率、建证率达到100%;切实落实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措施,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100%,降低人群乙肝发病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2%;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建立并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网络,从整体上增强精神卫生防治能力。
建设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体系。完成县卫生监督机构业务用房建设,配齐基本执法设备,达到建设标准。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测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比较完整的职业病防治体系,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
加强妇幼卫生和健康教育能力建设。加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乡镇卫生院设立妇幼保健科,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村医或保健员负责妇幼保健工作。完善以县专业健康教育机构为主体,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县健康教育组织建设,所有乡镇卫生院设置健康教育室并配备相应的健康教育设备。完善健康素养监测体系。
第二节 卫生应急体系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和可利用卫生应急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网络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能力。
组建和完善由卫生应急管理、各类专业技术和应急保障人员构成的县级卫生应急队伍。提高卫生应急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建设县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
加强医疗急救机构建设。依托县人民医院建立一所专业急诊急救中心。完善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建立健全县域内农村院前急救网络。
第三节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发展县级医院。
人民医院:按二甲综合医院标准建设,设置病床500张。
中医院:按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建设,设置病床200张。
妇幼保健院:按二级妇幼保健院标准建设,设置病床50张。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新建两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圣仁医院转型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设大型居民区各增设个体诊所一家或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家。
——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
原则上中心镇设中心卫生院,其余乡镇设一般卫生院。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功能完善的公立卫生院,对中心卫生院进行加强型建设,对一般卫生院进行标准化建设。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化解乡镇卫生院的长期债务,逐步为乡镇卫生院职工提供周转宿舍。
——办好村卫生室。
确保每个行政村办好一所村卫生室。扶植每个行政村建设省级达标卫生室,配备、培训合格乡村医生。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使农民群众能就近方便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第四节 多元化办医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和中间性医疗服务设施,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新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第五节 卫生信息化建设
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梯度推进、惠及居民、服务应用的原则,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设县级区域信息平台,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
加快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基础数据资源库与信息网络,发展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乡镇卫生院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
第六节 卫生人才保障
建立卫生人员教育培训综合管理体系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卫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培养一批医学骨干人才。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住院(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临床药师培训、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农村卫生人员教育培训计划。
推广卫生适宜技术。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科技水平和临床技能为目的,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推广临床和公共卫生急需的先进技术和适宜技术,提高基层防治水平。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县乡两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卫生事业发展对勃利县振兴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纳入各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调控社会资源,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制定卫生用地供应、引进和培养卫生技术人才等配套政策,引导卫生资源向基本、基层、基础配置,形成落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工作合力。
第二节 建立协调统一的卫生管理体制
县卫生行政部门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属地化管理原则,加强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综合管理能力,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卫生宏观调控和全行业管理。
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要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节 完善政府主导的卫生投入机制
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确定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积极调整财政投入结构,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公共财政安排的优先领域。合理划分县、乡两级政府的医疗卫生投入责任,形成职责明确、分级负担、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有效减轻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建立多渠道筹措卫生事业发展资金的新机制,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实施和卫生机构的改造建设给予经费支持。
第四节 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
县乡两级政府要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评价制度,成立专门的评价工作小组,按规划实施进度及时开展阶段性实施效果评估和工作考核,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规划实施期间,发生重大变化需要修改调整规划时,必须通过科学的论证,严格按照程序作出调整。
推荐访问:勃利县 规划 医疗卫生 【卫生规划】勃利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