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深入推进农业“三减”行动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三减”行动的实施意见》(黑办发〔2016〕45号)要求,围绕“稳粮增收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方案】黑河市深入推进农业“三减”行动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黑河市深入推进农业“三减”
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三减”行动的实施意见》(黑办发〔2016〕45号)要求,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保护生态可持续”工作主线,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开展农业减化肥、减化学农药和减化学除草剂“三减”行动,推动高纬寒地、“冰天雪地”生态优势转变成现代农业发展的经济优势,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2017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通过用养结合提升地力、加强管理减少投入、推广施肥用药新技术、生物质能源替代化学能源等综合措施,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除草剂减量除残,发展循环绿色农业,把农业“三减”作为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提升品质和创建生态、绿色品牌的重要途径,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基本原则
——节本增效。转变施肥用药方式,在提高作业标准质量基础上,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投入,提高肥料和农药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浪费,保障土壤肥力水平和病虫害防控效果不降低。
——以点带面。建设农业“三减”示范区,制定示范区分阶段、分区域、分作物控肥减药目标任务,加强分类指导,稳步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引导农民自觉应用“三减”技术。
——统筹兼顾。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统筹安排试点,把农业“三减”示范区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互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耕地轮作制度试点等有机结合,有效推进科学施肥用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多方参与。以政府主导、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引导生产资料企业和社会金融资本广泛参与,创新实施方式,充分调动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等各方面积极性,构建推进农业“三减”工作长效机制。
——量质并重。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技术,促进生物有机化学肥料施用和用地养地相结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市化肥亩均施用量比2016年减少10%以上,减少化肥使用5000吨以上;乡村病虫监测网点网格化实现全覆盖,施药机械标准化率达到80%以上,除草剂用量减幅达到20%以上,减少除草剂使用50吨;化学农药用量与同等病虫害发生年份相比下降3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5%;秸秆还田面积达到900万亩以上,有机肥施用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土壤容重降低0.05个单位,土壤生物群落明显恢复。
四、工作措施
(一)推进规模经营。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强化管理经营理念,指导实施主体根据经营地块实际制定施肥、防病虫方案,实现统一配方、统一购药、统一机械、统一作业标准,规模推进、减少投入,实现节本增效、提高利用效果。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农业“三减”示范区,每个示范区核心区面积在5000亩以上,示范引导推进农业“三减”技术应用。2017年,全市建设农业“三减”示范区150个、面积200万亩,每个乡(镇)至少建设2个示范区。
(二)建立完善的农事制度。一是改变施肥方式。推广机械侧深施肥、水肥一体、叶面喷施等减肥增效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示范推广高效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积极争取大豆根瘤菌、黄腐酸、植物酵素、细胞酶等生物肥料推广应用政策补贴。到2020年,全市施肥新技术、高效新型肥料覆盖率均达到50%以上。二是建立轮耕制度。完善以深松为基础的松、翻、耙(旋)轮耕体系,通过耕作层机械深耕整地、打破犁底层等措施,改善黑土地理化性状,增强黑土地保水保肥抗病虫能力。到2020年,全市每3年实现所有适宜耕地深松一遍、每年深松整地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三是构建科学轮作制度。建立以大豆为核心的轮作体系,积极推进米、豆、麦、薯和其他经济作物合理轮作,改变土壤微生物环境,不断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耕地用养结合、持续利用。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开展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工作,在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南部和黑龙江沿江平原第四积温带以无腥味、高油酸、非转基因高蛋白食用大豆为发展方向,建立大豆—玉米—大豆轮作体系。在爱辉区、逊克县、孙吴县、嫩江县的第五积温带以高蛋白和非转基因超早熟良种繁育为主要发展方向,建立大豆—马铃薯(杂粮)——大豆轮作体系。在第六积温带,以高蛋白大豆、小豆和菜用豆为主要发展方向,建立大豆—小麦—杂豆轮作体系。四是改进农药施用方式。示范推广生物和环保型药剂,倡导使用高活性农药,推广高活性助剂应用,采取苗后茎叶除草、苗带施药等技术,增加药效,减少农药施用。推广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加大对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新型经营主体的补助力度。根据减量用药试验示范区生产情况,结合当地药械、人工和所用农药等投入情况,科学制定防治指标,坚决杜绝打“太平药”等过度防治现象。到2020年,全市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
(三)提升施药、施肥机械水平。大力推广使用符合标准的机械和新型、大型植保、施肥机械,积极引进秋施药、秋施肥、侧深施肥机械和大中小型农用飞机,扩大飞机航化作业面积。到2020年,全市飞机防控作业覆盖面积达到15%以上。优化经营主体农机配置,提高全天候作业能力。对暂时整机更换标准喷雾机有困难的合作组织或农户,引进更换使用美国喷雾系统公司Teejet系列高标准喷头和喷头体,提升施药水平。到2020年,全市配置凯斯等大型先进植保施肥机械200台以上、覆盖面积600万亩左右。全市每年更换四轮中型作物喷杆喷雾机和水田喷杆喷雾机200台以上,每年更换1000台落后喷杆喷雾机喷头和喷头体。
(四)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现有农机化施肥施药作业标准,研究制定新机具作业质量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作业标准化体系。学习引进农垦先进的农机管理经验和作业制度,与农场联合培训农机驾驶人员,提高作业技术水平。发挥农机指挥调度管理中心作用,完善跨区作业长效机制,提高标准化水平。指导农民因苗制宜、因地块制宜,有针对性地选择除草剂,避免二次用药,减少除草剂用量。建立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使用目录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体系、作业标准体系、检查纠错机制,确保实现标准化作业。采用导航和速度遥感监测、电子流量控制阀集成应用技术,通过精确接行和随行进速度调节喷药量以实现地表药量的均匀,保证作业精度。推广GPS、远程遥控、航化微喷等现代智能精准作业技术,扩大远程摇控技术应用面积,提升标准作业水平。到2020年,全市施药施肥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
(五)推广重大“三减”技术。一是增加有机肥施用。推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发酵技术,扶持大型养殖企业、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粪便处理设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有机肥处理厂。引导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有机肥施用面积,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扩大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应用规模,积极争取省有机肥施用示范点扶持项目,大力推行绿色有机种植模式。到2020年,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比例达到80%以上;连续施用有机肥的耕地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二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实现精准施肥。通过“财政扶持、企业建站、免费测土、按户供肥”的模式,开展区域配肥站建设,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配肥站建设。到2020年,全市新建和更新改造区域配肥站8个,其中新建2个、更新改造6个。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面积1750万亩,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是应用先进防病虫害施药技术。积极引导开展除化学防治以外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采取深松、轮作、套种等耕作和栽培方式,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优化集成各项病虫害防治技术,大力推广超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到2020年,全市农业“三减”技术应用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
(六)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建设集中配药服务站。通过国家公益性投入,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依托,推进建设集中配药服务站,开展农药精准配制、包装物和残液回收处理、药械清理等工作,解决农药残液随意倾倒和农药包装物(药瓶、药袋)随意丢弃等问题,有效减少农药面源污染,净化乡村环境。到2020年,在全市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范围内,集中配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60%以上。二是提高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开发完善病虫害在线监测信息管理和预测预报系统,建立县以上区域预警及网络管理平台系统,构建市、县、乡、村四级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按照水田每5万亩、旱田每10万亩标准建立1个乡村病虫监测点,并聘用1名兼职调查员,配备必要的调查监测设备,实现重大病虫害监测网格化全覆盖。到2020年,全市新建乡村病虫害监测点30个。以省农科院黑河分院为基础,建设重大病虫害抗性监测中心,开展抗性监测治理技术研究。三是创新农业“三减”服务模式。采取市场化手段,推进“农企合作一体化服务”示范,由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农资企业承担物资供应与一体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统一作业。强化公益性服务职能,组建植保专业防治队伍,配备大型施药机械,提高统防统治水平。推行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控,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防治队伍为依托,开展代防代治、阶段承包防治、全程承包防治等服务,提高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到2020年,全市“农企合作一体化服务”示范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组建具备5万亩应急防控能力的应急防治队10个,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40%以上。
五、有关要求
(一)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农业“三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负起责任、发挥作用,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农委要牵头成立农业“三减”行动专家指导组,制定具体技术方案。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整合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现代植保工程建设等项目资金,支持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侧深施肥、机械施肥、植保机械更新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广,重点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各地要积极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农业“三减”新技术推广、机械更新、新产品应用。要积极争取省级财政部门对农业“三减”专项技术推广和病虫害监测网络及抗性监测项目的支持,加大对实施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补贴力度。
(三)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成立农业“三减”专家指导组,加强对农业“三减”的技术指导服务,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确保各项技术到位率。要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和“科技下乡”“科技大集”“科普之冬”等载体和活动,重点培养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负责人和配方施肥、植保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技术骨干,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水平。要总结推广在开展农业“三减”工作中形成的科学施肥用药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选树农业“三减”先进典型,加大典型宣传推广力度,指导面上工作开展,示范引导广大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主动参与农业“三减”行动。
(四)坚持严格依法行政。要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治理责任制,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农药销售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违规制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药行为,禁止销售和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建立农药销售台账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台账及无害化处理制度,实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和实名购买制度,做到流向可跟踪,保障农业投入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