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对口有关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快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信意见】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意见(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对口有关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产业集群取得较快发展,产业聚集效应得到初步显现。截至2013年底,各县(市、区)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产业集群达到19个,共完成营业收入3126.4亿元,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市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主体和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快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市场、信息和专业人才集聚,促进专业化配套协作,解决协作配套能力差、产业链条“断”和“短”的问题;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重点产业综合竞争实力,解决我市产业初 级、低质、趋同的问题;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解决我市传统产业结构过重、新兴产业份量不足的问题;有利于促进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发展 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目标
到 2017年,全市新培育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3个,300亿元4个,100亿元4个,50亿元以上5个。全市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4% 以上,达到5300亿元,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20家以上。集群中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6%以上,发明专利300件以上,形成100项以上自主技术和标准,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5件以上,新增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150件以上,新增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0个以上。
(二)重点任务
重点培育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现代煤化工、白色家电、新材料和天然植物提取物等6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和食品加工、制管、棉纺、标准件、铸造和轴承等6个特色产业集群。
1. 现代装备制造集群
依托冀南新区和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抓好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年产值500亿元的现代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30%。
以718所、汉光公司为龙头,研制开发高灵敏新型传感器件、高精度光学惯性元件、高清晰视觉感知部件等,培育发展环境监测设备、安防监控设备等行业。依托金狮棉机、哈克农业机械等骨干企业,建设国内先进农机制造基地。发展双燃料重卡汽车产业,做大广平汽车产业园,提升肥乡专用汽车特色化、专业化水平。加快发 展清洁能源及节能环保装备。研制综合采矿装备和冶金机械,建设国内重要的冶金矿山装备基地。
2.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武安新能源产业园、涉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新兴际华新能源板块及相关企业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到2017年整个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建立具有行业一流水平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开展动力锂电池、锂电池隔膜材料、正极材料及电极电控等关键技术攻关,形成比较完善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业发展体系。加快纯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创新投融资商业模式,形成完善的应用服务体系。
3. 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依托磁县、峰峰矿区煤化工产业基地以及武安市煤制气产业园,建设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到2017年整个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
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开发煤焦油、粗苯、焦炉煤气的精深加工技术,深化煤基化学品的开发及利用,新增产品品种80余种,加快发展煤制气和煤制油。加快建设国家级煤化工产业中试基地,实现中试基地科研成果本地产业化。完善上下游产品相衔接的企业间物质循环体系,建成具有影响力、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 白色家电产业集群
以美的制冷、戴克电器、惠菱电器、常祯电器和格士高等企业为龙头,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北方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到2017年整个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加快美的邯郸工业园建设,抓住国内白色家电由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整机生产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变频电机、空调压缩机等核心部件企业。加快发展生产性配套服务业,促进主要零部件本地化生产与供应,提高产业聚集度。
5. 新材料产业集群
立足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永年中国过滤材料园,打造特色显著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17年, 培育骨干企业20家, 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
突破特种纤维规模化、稳定化、连续化生产工艺瓶颈,拓宽特种纤维材料在医疗器械、体育器械、输电线路等领域的应用。加速氧化锆、氮化硅、碳化硅等陶瓷材料的应用,推进蓝宝石、ITO靶材等下游产品规模化生产。加快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PM2.5高温过滤材料、汽车双效过滤材料、玻璃纤维过滤材料产品生产技术。加快发展特种气体等电子信息材料、高纯生铁等金属新材料以及 新型纺织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
6. 天然植物提取物产业集群
以曲周县天然色素产业集群为核心,建成全国重要的天然植物提取物产业基地。到2017年整个产业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
以晨光科技集团公司为龙头,扩大品牌标识市场知名度,培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区域品牌。支持建设国家级天然色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加强终端产品研发力度,提高天然提取物精制水平。发展天然植物药品、健康保健产品开发应用,发展多元化生产经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7.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依托大名面业和广平方便食品等,建设中原地区最大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到2017年整个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加快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推进食品工业从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加快研发绿色有机食品、营养健康食品、保健功能食品等,提高传统优势产品档次,形成适应消费要求的现代产品体系。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利用地理标识的广泛传播性,培育和发展更多区域产业名牌产品。
8. 管业制造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冀南新区(含成安县经济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特种管材产业,支持新兴铸管以及峰峰矿区、邱县等制管企业加快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管业制造基地。到2017年整个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双金属复合管、重型钢管、高端无缝钢管和螺旋焊管等产品。充分发挥我市钢铁等原材料产业基础优势,促进全市制管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增强企业间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上下游产业配套协作机制。
9. 棉纺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邱县、鸡泽县和成安县棉纺产业,加快推进圣棉—佐鲁纺织工业园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棉纺产业集群。到2017年整个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
积极推广和采用国际国内较为先进的新型纺纱设备,加快各类新型化学纤维应用与开发,发展竹、麻、丝、毛等非棉可再生天然纤维。提升研发、设计、印染等产业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做大做强邯郸纺织公司、新正源纺织公司等骨干企业。尽快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端纺织、服装企业,争创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
10. 标准件产业集群
依托永年县标准件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强度紧固件,打造中国紧固件之都。到2017年整个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对标国际高端,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攻克高品质材料、精密热处理等共性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到2017年,高强度标准件占比达到30%以上。建立标准件研究院、检测检验中心,改善标准件商城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现代物流服务能力,推进原材料供应本地化,发布永年·中国标准件指数,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和配套体系。
11. 铸造产业集群
立足鸡泽县、武安市铸造产业基础,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先进铸造产业集群。到2017年整个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应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各具特色中小铸造企业,实现产品多元化和错位发展。加快发展耐磨铸件、汽车铸件、特种铸件、精密铸件、铸造模具,建设绿色经济节能环保铸造基地。
12. 轴承产业集群
以馆陶县轴承产业园和曲周县轴承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中国轻工轴承之乡”培育,建设全省最大的轴承产业加工基地。到2017年整个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强化龙头带动,创建一批区域产业知名品牌。加快实现原材料本地供应化,不断延伸和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装备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市场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专业市场,做大做专做优轴承产业。
三、推进措施
(一)加快园区建设。全市要强化对重点产业集群统筹规划,提高区域产业协作水平,优化发展布局,引导工业园区向特色化、专业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各县(市、区)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集度产出的要求,在现有工业园区和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等基础上,整合要素资源,突出培育优势产业链,建设产业聚集平台。鼓励、强化城市工业功能区和中心镇工业功能区与省级开发区的功能互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基础设施可共享的工业功能区进行资源整合,实施联合开发建设,形成城乡联动的区域化、融合化、高端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培育龙头企业。市级每年认定30家发展潜力大、协作带动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大的产业龙头企业。要提高针对龙头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龙头企业在优先享受市本级涉企有关政策规定奖励、补助资金额度上,再增加10%。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鼓励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各县(市、区)针对每个区域产业集群也要重点培育3—5家产业龙头企业。
(三)推进协作配套。对新引进或新增我市产业链关键缺失项目,财政资金给予补助。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在市域内采购协作配套产品。市域内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协作配套生产的,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同时,鼓励延伸产业链条,支持发展产业终端产品,提高产业产品附加值。
(四)完善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高端公共服务平台在我市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的,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政策支持。支持专业市场建设。推广普及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销售。支持集群企业参加省级以上专业性会展,并按照实际发生费用给予一定补助。
(五)鼓励科技创新。鼓励产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配套企业组建产业或技术创新联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对龙头企业产业技术攻关项目给予资金补贴支持,鼓励企业申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增强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
(六)加强人才支撑。鼓励和支持市内各高校、职业教育机构设置产业集群对口专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训。落实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建设相对集中的高端人才办公服务设施。支持相关机构开展创新型企业家培训。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搭建产业人才培训供求对接合作平台,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七)增强融资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按照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扩大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信贷规模。各县(市、区)要制定具体的支持措施,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向产业集群聚集。鼓励发展风险投资,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产业集群内企业通过债券、票据、集合信托等债务融资工具融资。
(八)落实土地支持政策。落实好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用地和县域工业集聚发展用地。全市每年专项安排一定的土地指标用于重点产业集群建设。鼓励产业园区集约化利用土地,按照省政府提出的每年每个县落实50亩创业基地用地指标要求,全市每年统筹使用500亩创业基地用地指标,支持创业辅导基地标准厂房建设。对市级产业龙头企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优先支持。
(九)加大财政支持。从2014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上述推进措施中的各项财政补贴。采取无偿资助、资本金投入等方式,重点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创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共性关键技术和产业链的延伸(详见附件)。融合各类涉企资金,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支持。各县(市、区)都要设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扩大规模,有效支持产业集群发展。
(十)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国土资源、规划、统计等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协调联动,督导各项任务目标落实,帮助解决产业集群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全市产业集群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开展产业集群发展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