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为推进我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根据《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白山政发〔2015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方案】临江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临江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根据《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白山政发〔2015〕10号),结合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着力推动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抓住打造“鸭绿江历史文化名城”和“一带双环”旅游规划发展机遇,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引擎,以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和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以创新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提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水平为目标,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供服务。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先导产业作用不断增强,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相关产业文化含量显著提升,培育和形成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和具有临江地域特色中心集聚城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提高,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围绕我市矿产新材料、大健康等支柱产业,积极推进制造业产品研发与工业设计有机结合。鼓励企业加强产品外观、结构、功能等设计,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和附加值,支持企业建立工业设计和研发中心。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设计应用为基础,做强做大矿产新材料产业,提高高端产品比重,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以打造品牌、提高质量为重点,全面推进绿色资源产业向精深化方向发展,种养殖及加工业围绕提高产业质量向安全、绿色和有机方向发展,矿泉水、医药、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文化元素与产业的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的融合,围绕重点支柱产业,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速成果转化。加强广告营销策划,增加消费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提高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责任部门: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农牧局、市财政局、市卫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广新局、市商务粮食局)
(二)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按照“一个坚持、四个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依托“环长白山、沿鸭绿江”旅游节点优势,实施“一带双环”的旅游发展战略,深入挖掘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进一步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打造“四个篇章、十六个主题”,全面推动临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设立重点景区管委会,全方位推进重点景区的资源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化与国内外大旅行商社合作,推进旅游客源市场委托代理制,加大旅游景区宣传力度。推进鸭绿江风光带、石林景区、五道沟湿地公园建设,打造登山、探险、摄影等旅游精品观光体验线路。深挖、传承鸭绿江和长白山文化精髓,重点物化,抓好革命纪念场馆建设和红色遗迹保护,借鉴井冈山等红色旅游景区发展模式,打造红色体验教育基地。推动朝鲜内陆纵深游,打造赴朝商务旅游中转集散地。打造花山温泉度假小镇和以生态水产养殖、水山观光娱乐为特色的苇沙河休闲疗养度假区。谋划建设冬泳、冰雕、雪上娱乐等冰雪旅游项目。加快发展民族、民俗、边境风情表演等特色表演形式,打造文化旅游演艺精品,扶持和培育一批地方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的文艺精品演出剧目。(责任部门: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
(三)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大力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做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统筹制定发展规划,培育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知名品牌。集中建设道地药材基地、山珍果蔬基地、林蛙养殖基地、特色牧业基地,做大做强“一村一品一园”品牌,完善六道沟龙岗大榛子基地、西大川寒地草莓基地等12个千亩以上规模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培育望江村等15个专业特色村。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与利生源公司、春达葡萄酒公司、酉盛达农业公司等26个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加强与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发展智慧农业,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新型流通业态;创建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拓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领域,规范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培育家庭农场、农村经纪人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建立“电子商务+基地化种植+科技支撑+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一体化营销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体系。(责任部门:市农牧局、市科技局、市商务粮食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
(四)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全面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软件资源,将我市各种文化资源与最新数字技术相结合,大力培育发展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文化产业,以高端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更新换代,支撑文化内容、装备、材料、工艺、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文化产品和服务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大力发展互联网新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大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建设力度,支持多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电视等产业发展。推动传统新闻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经营模式创新,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商务粮食局、市文广新局、市工信局、电视台)
(五)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环保、传承创新理念,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提升人居生活文化品位。强化文化传承创新,加大文物遗址和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力度,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依托我市“山水城市”特有风貌,完善建筑、园林、城乡设计、城乡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社区和农村住宅、居民点建设水平,强化创意设计,丰富文化元素,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提升城乡居民宜居水平。针对山地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重点开展应用研究,为科学建设人居环境提供技术支撑。完善方案设计竞选制度,科学设置开发强度,重视对文化内涵的审查。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升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责任部门:市住建局、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卫计局、市农牧局)
(六)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利用我市全民健身队伍和各种体育协会,推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引领体育消费。丰富传统节庆活动内容,支持各乡镇、街道根据本地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举办体育活动,利用我市自然人文资源特色,创意策划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群众参与度的精品赛事。鼓励发展体育服务组织,以赛事组织、场馆运营、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为重点,逐步扩大体育服务规模。(责任部门: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
(七)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坚持正确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方向,着力提升文化产业各门类创意设计水平和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影视服务等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特色产业。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各乡镇结合本地文化特色推出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产品。扶持一批如东江工艺和临江当地民俗剪纸等具有本地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实现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融合。鼓励、扶持全市各协会组织(团体)、企业开展基层文化演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活跃文化市场;充分调动文化专业人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创作出反映临江时代精神、具有一流水准的文艺精品力作,推进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大型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等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扎实推进“三馆”、社区文化活动室、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建设。(责任部门: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
(八)谋划实施具有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充分发挥我市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实施文化产业提速工程、文化旅游业壮大工程、特色农业发展工程,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科技创新推进工程,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项目。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项目集群和产业高地。(责任部门: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
三、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一)增强创新动力。深入开展各类知识产权示范工作,重点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培训、预警机制、维权援助、专利分析等方面进行引导扶持,加快培育一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二)强化人才培训。制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培训规划,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育纳入我市职业教育体系,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作用,培养一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制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壮大市场主体。鼓励我市地方企业,积极投资文化产业领域。重点支持具有地方特色专业化的创意和设计中小企业,积极培育设计、广告、民俗工作室等各种形式的小微企业。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
(四)培育市场需求。培养文化消费意识,引导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引导大众由娱乐休闲向知识文化消费转变,激发创新和设计产品服务消费。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
(五)引导集约发展。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分区域明确发展重点,科学规划建设融合发展集聚区,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在全市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与合作平台,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有机联系,形成合理分工与协作、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发展格局。
(六)加大财税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市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的引导带动作用。落实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有关政策和国家对重点鼓励的文化创意和设计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政策。统筹宣传文化资金,增加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支持力度。
(七)加强金融服务。建立完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支持金融机构选择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项目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增加适合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的融资品种,拓展贷款抵押物的范围。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创新型文化保险产品开发力度,提升保险服务水平,探索建立专业文化产业保险组织机构,促进文化产业保险发展。
(八)优化发展环境。支持以知识产权入股设立企业,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原有土地兴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在符合城乡规划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连续经营1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划拨土地办理用地手续;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清理不合理收费,推动落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
四、组织实施
各乡镇(街)、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专项计划或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协同联动,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加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产业统计、核算和分析。加快发展和规范相关行业协(商、学)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研究、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作用。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创新、鼓励创意和设计的良好氛围。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