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域旅游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组成由杜兴顺副主任任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民宗侨外工委委员参加的调研组,于8月31日至9月1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域旅游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精品,供大家参考。
关于全域旅游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组成由杜兴顺副主任任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民宗侨外工委委员参加的调研组,于8月31日至9月11日,先后深入宝塔、安塞区和甘泉、延川、黄陵、宜川、黄龙县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全域旅游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旅游法》和《省旅游条例》,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实现来延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两位数增长。今年前8个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448.4万人次,同比增长25.47%;旅游综合收入达207.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11%。旅游业已成为支撑我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正在逐步建立。201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年12月,市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将实现全域旅游突破作为今后五年旅游工作的主攻方向。今年3月,市旅游局升级为旅游发展委员会,职能上由行业指导管理向统筹协调、产业谋划、全域规划、联动监管、集中服务方面转变。4月份,市政府建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市直46个部门为成员的全市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9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大会。
二是全域旅游各业态正在逐步健全。枣园、宝塔山、西北局、纪念馆、杨家岭等革命旧址保护提升工程逐步完工,联合创建5A级景区工作全方位推进,六大文化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延川乾坤湾、黄陵国家森林公园、黄龙无量山等景区建成开放。目前,全市有国家A级景区32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6家,3A级景区23家,2A级景区2家;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地质公园3个,建成14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旅游示范县,2个省级旅游强县、10个省级旅游示范村、20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市有星级宾馆饭店43家,其中4星级酒店8家,3星级酒店17家,有旅行社46个,导游700多名,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10万人。
三是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厕所革命”稳步推进,今年将建成85座与周边环境融合的旅游厕所。综合交通网络日渐完善,高速公路新增288公里,沿黄公路全线贯通;铁路客运班次增加23趟;新机场项目稳步推进,旧机场达到7条航线、9个通航点、每周68个航班架次,开航了陕北首条低空旅游观光线,6个县的通用机场项目列入省政府PPP项目三年行动计划。黄帝陵、宝塔山、黄河壶口游客服务中心,万花山游客集散中心等一批承载能力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的旅游集散服务项目逐步建成投运。特别是黄龙县按照“一业兴多业,旅游促四化”的发展思路,依托绿色资源优势,围绕旅游设施和景点建设以彰显生态特色为基准,全域旅游实现了“零起步”到“井喷式”的快速发展。
四是全域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正在逐步增强。推出了《延安颂》《延安保育院》《延安保卫战》《红秀延安》等大型演出剧目;拍摄制作了《盘龙卧虎高山顶》《走过大陕北》等一批影视作品;《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由中央党校出版社成功出版;剪纸动漫《延河湾》、“峁圪垯”杂粮品牌、“十二生肖剪纸系列陶瓷餐具”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迈出新步伐。参加《魅力中国城》旅游竞赛活动,成功举办“2016中国•延安文化旅游产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秦直道自行车联赛、《奔跑吧•兄弟》走进延安、中国(延川)全域旅游暨黄河全域旅游发展高峰论坛等旅游节庆赛事活动,提升了延安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
五是全域旅游市场监管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结合“2+1”三城联创和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居民下山等重大城市改造提升项目,就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景区及周边环境、旅游标识标志设置、集贸市场等多个方面开展了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市在全国60个样板旅游城市中游客满意度排名由2010年的末位稳步提升到中上游位置,在全省12市区游客满意度调查中稳居第三位。
二、存在问题
全域旅游是迎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的新要求,是调整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现状与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转型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全域旅游在我市表现出南北发展不平衡、干部群众认知差异大等特点。特别是一些县区和部门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认识不足,对旅游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统一,不同程度存在认识不高、信心不足、思路不清、办法不活等问题。市级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相对滞后。
二是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市旅发委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能满足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县区旅游管理部门力量薄弱、缺乏独立性;市县“1+3”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尚未建立;旅游产业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投资主体单一,缺乏有效的融资平台,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度低,发展动能不强;一些景区景点还存在经营理念落后,激励制度不健全,导游讲解员素质不高、数量不足、流动性大等问题;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业从业人员匮乏。
三是“旅游+”融合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与红色革命体验式教育培训产业融合度不够,存在社会化培训机构少、接待能力不强、培训内容单一、受众面窄、红色培训市场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环线开发不足,工业旅游仍是短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市场培育不足,市内尚无具有研学游资质的企业;具有延安特色的旅游产品研发水平低,品种单一、文化内涵不足、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弱、缺乏龙头企业。旅游开发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矛盾日益凸显。
四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有待完善。部分景区道路与干线道路连接线技术标准低,随弯就弯,旁山临河,通行不畅,车辆颠簸,耗时费心;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和维护水平有待加强,旅游客运能力弱,全市仅有49辆旅游客运专车,缺乏旅游专线,出租车运力不足且服务不佳,发展全域旅游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解决;旅游酒店接待能力不足,住宿设施结构单一,缺乏成规模的窑洞式酒店,服务水平有待改善,旅游旺季存在一房难求、一餐难就等问题;城区道路交通拥堵,旅游停车场和自驾游营地建设滞后,停车位严重不足,火车站周边停车管理有待进一步优化,每逢节假日我市主要旅游景点附近车辆堵塞十分严重;智慧旅游建设缓慢。
五是综合目的地宣传营销力度有待加强。同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我市还存在宣传手段不够灵活,运用新媒体能力差,旅游市场开发度低、旅游营销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尤其缺少将延安作为旅游综合目的地在国家级权威媒体上宣传的手段;旅游综合目的地整体营销规划方案制定工作滞后,景区景点宣传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
三、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五方面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快全域旅游规划编制。一是提高对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开展专题培训、外出考察等,逐步转变干部群众对发展旅游产业的认知,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切实将全域旅游工作摆上日程,抓在手上、落到实处。二是加强涉旅干部交流。通过外派干部到旅游发达地区挂职学习,争取中省涉旅行业专家到我市挂职锻炼,区域内涉旅部门干部跨县区交流使用等形式,促进涉旅行业干部有序流动,增强全市旅游行业领导水平。三是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步伐。结合我市实际,明确旅游发展定位,体现统筹协调作用,尽快出台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指导性的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特别是在旅游产业总体布局中要避免项目同质化,集中力量打造精品景区。规划论证要吸纳本地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建立本地涉旅行业专家库。
(二)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全域旅游综合发展体系。一是完善旅游综合管理机构。尽快建立“1+3”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旅游发展委员会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增强工作力量,严把用人关;旅发委要切实承担起旅游资源整合、统筹协调、旅游项目验收、旅游数据统计、年终目标综合考核等职能。二是推动政策创新。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加大财政对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创新旅游投融资平台机制,尽快设立我市旅游产业促进基金,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全域旅游建设,尽快组建延安文旅产业开发投资集团公司,有效推进我市文旅产业融资平台建设步伐。健全旅游发展受益机制,出台旅游惠民政策,保障景区周边村民和居民、涉旅企业的合理利益诉求。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旅游部门管理人员、涉旅行业从业人员要进行常态化全员培训;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旅游业开发、策划、运营管理团队;发挥好延安旅游集团公司、延安文投、陕旅延安分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培养旅游管理人才;鼓励和引导在延高校利用优势教育资源,开设符合我市需求的涉旅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为我市全域旅游大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支撑。
(三)加快融合发展,推动全域旅游融合共享。一是做大做强红色革命教育培训产业。尽快成立红色培训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和监管我市红色培训市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力,对符合办学资质的社会机构给予准入资格,增强我市红色培训接待能力,拓展红色培训市场,丰富培训课程,引导红色培训机构把基地和培训线路逐步向延川、甘泉、志丹、洛川、安塞、吴起等县区延伸;着力推进南泥湾景区国家级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尽快实现接待和培训功能。二是促进旅游与农业、交通、工业等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具有陕北风土人情的乡村旅游线路,重点做好旅游扶贫工作。尽快改善沿黄公路与沿线村庄、景点间连接道路通行能力,强化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好这条造福沿线群众的脱贫路和致富路。大力发展我市旅游交通环线;依托延长石油和新能源项目,开发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争取将我市列入“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将5大革命旧址联合创建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开发冬季旅游项目,打造特色冰雪运动,让旅游淡季不淡;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轩辕养生谷、潮塔小镇项目、锦绣黄龙项目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健康旅游、中医药旅游、养生养老旅游等健康旅游新业态;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处理好旅游开发和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关系,注重保护古村落、古寨子、古驿站、古镇整体风貌。三是加强旅游产品附加值。深入挖掘我市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内涵,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23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898创新空间的技术和创意优势,扶持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的土特产品龙头企业,开发一批创意十足、科技含量高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吸引一批特色餐饮名吃生产企业来延投资。
(四)加强建设力度,优化全域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是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围绕国内大中城市和重要旅游客源地,拓展航线,增加班次,积极发展低空航线;推动高铁建设,增开动车趟次;完善高速路网,加快市区绕城环线建设,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加快旅游专线和旅游环线建设,有效解决旅游运力不足的矛盾;加强市区内和景区周边停车场的建设步伐,有效保障道路畅通。二是提升游客接待服务能力。构建市、县、景区三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体系,提升餐饮酒店接待能力,打造一批具有红色文化和黄土风情文化主题的酒店、旅游民宿等新型住宿业态,挖掘一批民间传统小吃,构建一批特色餐饮街区,重点推进圣地河谷、安塞黄土风情园项目建设,有效提升我市旅游接待能力。三是强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积极开展旅游基础信息普查采集工作,全面掌握全市旅游信息;积极推进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饭店建设,借鉴黄龙模式,逐步建立集交通、气象、治安、客流信息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涉旅场所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主要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功能;进一步提升延安旅游质量监督所24小时投诉热线服务水平,为来延游客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咨询和投诉服务。
(五)加大宣传营销,打造延安综合旅游目的地品牌。一是建立健全营销体制机制。加大旅游营销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修订完善《延安市文化旅游营销奖励办法》。探索建立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媒体、公众均积极参与的营销机制,充分发挥涉旅企业在推广营销中的作用,形成上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全域旅游营销格局。二是制定全域旅游整体营销规划方案。在对外宣传上要统一口径,打好“延安”这个主品牌,统一对外宣传营销;征集制定统一的宣传口号和广告语,强化目的地整体营销策略,整合区域内各类品牌资源,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品牌体系,变旅游资源优势为品牌优势;加大文化内涵挖掘工作,讲好延安故事,满足深层次旅游需求。三是创新全域旅游营销方式。加大在中央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借助大数据分析,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提高我市全域旅游宣传营销的精准度、现代感和亲和力;借助中央部委在延安时期的旧址资源,推动行业内营销宣传;以《魅力中国城》竞演为契机,通过延安外事侨务交流平台,向全国全世界展示延安独特的韵味;把握好延安甘泉雨岔大峡谷独特地貌引起的轰动效应,组织好策划团队,将其打造成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和辐射周边发展的高等级旅游综合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