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综合创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近年来,全市各县区把城市综合创建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打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提升市民素质的有效途径、造福人民群众的有力举措,凝众智、聚合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研】关于全市综合创建工作调查与思考会员分享,供大家参考。
关于全市综合创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办公室
近年来,全市各县区把城市综合创建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打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提升市民素质的有效途径、造福人民群众的有力举措,凝众智、聚合力,开展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创建活动,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大幅提升,区位优势、形象品牌、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市创建办近期专题组织县区创建工作交流座谈,分析研判创建工作经验和短板。
一、城市综合创建基本情况
2005年10月,我市启动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2007年12月,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7、2008、2009年相继创建成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在此基础上,2009年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历经“十年磨一剑”,2015年3月,我市成功摘取“国家卫生城市”桂冠,同时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2016年又喜摘“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牌子、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复检。2017年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暗访复审,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考核,国家住建部已发文正式命名。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下一步创建工作总体部署要求,年内将全面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2018年争取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资格,到2020年中心城区将全力冲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目标。
汉台区、南郑区与中心城区一同开展城市创建,其他各县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各项城市综合创建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城固、洋县、西乡、勉县、略阳、镇巴、留坝和佛坪均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镇巴、佛坪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城固创建为全国文明县城;西乡、镇巴、留坝和佛坪县创建为省级文明县城,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和略阳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城固、西乡和佛坪创建为省级生态县。下一步,各县将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创建荣誉的巩固提升和筹划启动新的城市综合创建工作。
二、城市综合创建亟需解决的问题
1.基础硬件欠账大。对照新的城市创建标准,各县区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比如,城市公厕、垃圾收集站、集贸市场建设进度远远跟不上城市快速发展步伐;城市主干道、各类公共建筑和新建住宅小区等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尚不完善;停车场严重不足,人行道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缺乏有效根治措施;缺少综合性大型公园,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率较低,城市绿化品位与档次不高等。
2.培训提升不及时。近年来,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创建评价体系、创建验收标准和创建工作规程均在不断修订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越来越严密,考核验收要求越来越高,创建和巩固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全面系统掌握创建标准,不主动提前补强弱项、补齐短板,我们的创建工作就会面临被动,甚至事倍功半。县区创建工作系统培训少,创建工作理念、经验、方法都难以适应新的创建形势和需求。
3.机构人员无保障。目前,全市各级创建办都属临时机构,工作人员均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流动性非常大,部分部门抽调频繁或更换人员较快,容易造成创建工作中一些环节断档停滞。同时,各级创建办所抽调人员年度考核在原单位进行,在评优树模、干部使用方面往往难受重视,对抽调人员个人成长不利。
4.长效管理待加强。一方面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突出。大部分县区城市创建停留在日常“运动式”、迎检“突击式”工作态势,缺乏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的创建理念;我市基础设施维护、绿化管护、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建筑工地整治、“八小”行业管理、环境保护、文明秩序等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城市综合整治常常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恶性循环。一方面城管力量严重不足。按照中省城管执法人员配备有关规定精神,市中心城区可配置城管执法人员350名,目前仅有正式人员228名,各县城管执法力量更加薄弱。
5.创建机制不健全。日常工作难协调。部分县区创建办职能单一,仅负责部分创建任务的协调组织,无法也无力协调众多县直部门和乡镇办事处,难以调动更多创建资源。创建工作滞后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创建机构往往是拿着标准东补西凑,履行“裱糊匠”角色。部分县区没有设置创建机构,特别是镇巴、留坝县在创建荣誉取得后,创建机构随之解散,后续创建巩固工作仅交由一个部门日常管理,以后复审考核工作压力大。创建经费难保障。基层创建工作投入少,开展创建资金缺口大,部分县区创建机构工作经费仅能保障日常支出,实施创建重点项目“无米下锅”,日常创建只能停留在零敲碎打层面。工作激情难调动。各县区在用足用活用好“三项机制”方面特别是创建考核激励政策力度不够,没有制定有效的创建考评激励机制。
三、几点建议
1.加大投入补短板。创建需要硬投入。紧盯补足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短板”、建设管理“痛点”持续加大投入,逐步提升硬件建设水平。当前,重点要科学合理布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一批公厕、垃圾转运站(点)、集贸市场等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尤其是落实好小区配套建设公厕、市场等任务,升级改造道路、人行道、背街小巷、排水、供气、排洪渠等,解决好市民日常生活市政设施保障问题。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加快调整改造交通设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解决好“疏堵保畅”问题。在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中,合理布局公园、绿地、街头景观、绿化小品、城市雕塑,短期无法实施的留足建设空间,提升城市建设品位。
2.长效管理促提升。城市创建重在过程、贵在平时,依靠考核迎检前的全民动员集中突击的方式不给力、不可取。建议进一步加强各级城市管理执法力量,进一步完善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环境保护、市场管理、食品卫生等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协调联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快形成依法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开展爱国卫生、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城中村和城郊村改水改厕、生活污水及垃圾无害化处理、噪音污染整治,不断加强医疗疾病防控等监管工作,切实把城市创建各项基础性工作落实到位。
3.强化培训提效能。强化身边互学互鉴,我市城固、佛坪、镇巴等城市创建力度大,获得了较高的创建荣誉,创建经验丰富,今后加强各县区间互动借鉴,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强化业务指导,市创建办充分发挥创建经验、技术、人脉、信息等资源优势,对县区创建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强化整体系统培训,对县区创建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一线干部开展创建业务轮训,掌握新标准、新规程、新方法,开阔视野、更新理念。
4.健全机构稳军心。按照城市综合创建有关程序,目前国家卫生城市每三年接受一次国家复审,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环保城市等在创建成功后,都要接受后续的国家复审验收,甚至还将逐步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新形势,开展一些新的城市创建活动。因此,各级创建办虽然是临时机构,将继续发挥作用、长期履职。建议按照中、省关于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创新解决市县区创建办的机构设置问题,自上而下理顺机构体制。
5.完善机制强保障。建立统筹联动机制。注重发挥各级创建机构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各级创建工作人员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自身摆进大局,将角色定位在“当参谋、定标准、下任务、抓宣传、搞督查”五大职能。统筹行政效能、整合部门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凝聚创建共识,坚决打好总体战、协同战、攻坚战。各县区进一步调整和充实创建机构,配齐班子、配强精兵。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建议将创建办公经费、项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足额保障,让创建办提前介入城市规划编制审定工作,有利于把最新创建标准借鉴吸收纳入规划和建设,节省后期城市建设管理投入成本。完善奖补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建议市县区财政列出专项奖补资金,对获得“国字号”“省字号”创建荣誉的,以奖代补创建工作。落实好“三项机制”,有效激励创建一线干部职工,奋力实现创建工作追赶超越。
推荐访问:创建工作 全市 调研 【调研】关于全市综合创建工作调查与思考会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