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富民强省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5月7日)娄勤俭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共党代会议报告】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富民强省,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决胜全面小康 加快富民强省
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年5月7日)
娄勤俭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陕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征程,开创了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新的伟大时代。陕西发展的基础和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全面的、深刻的变化,面临的良好机遇前所未有,人民的美好期待更加迫切,解决全省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条件更加优越。加快追赶超越是三秦大地最响亮激越的旋律,实现全面小康是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荣业绩。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基本总结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等历史机遇,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开拓创新,埋头苦干,胜利完成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目标加速实现,富裕和谐美丽陕西建设全面推进,为全省今后更好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92万亿元、年均增长9.8%。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稳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迈向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10.7%,服务业占比提高7.4个百分点。粮食总产实现“十三连丰”,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国第一。三大区域竞相发展,全省城镇化率提高8个百分点。
——全面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四梁八柱”基本确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顺利。政府职能加快转变,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取消,司法、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商事、社保、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延长石油、陕煤化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混合所有制经济稳步发展,非公经济占比提高到53.8%。
——民主法治不断加强。人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充分发挥,设区市地方立法工作实现全覆盖。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推进,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壮大。群团工作进一步加强。双拥传统进一步弘扬,党委议军制度不断完善,军政军民团结局面更加巩固。法治陕西建设深入推进,公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率连年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文化建设成果丰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厚德陕西”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成功,“一带一路”系列节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第11届中国艺术节成功举办,讲好陕西故事成为共识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批文艺精品产生重大影响。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人民福祉明显增进。坚持“两个80%”不动摇,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累计达到16031亿元,城乡居民收入达到28440元和9396元,分别增加10195元和4368元。就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新增就业岗位218万个,在全省实施13年免学费教育,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低保标准大幅提高。565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柔性治水有序实施,河长制全面推行,引汉济渭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河流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国家湿地公园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昆明池、渼陂湖、卤阳湖恢复建设和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初见成效。绿色版图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达到43%。“铁腕治霾·保卫蓝天”行动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国家任务。
——管党治党扎实有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市县乡村换届顺利完成,选派“第一书记”、党代表工作室、基层党建提升等成为陕西党建品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效落实,管党治党压力逐级传递,派驻监督和巡视监督实现全覆盖,反腐败斗争力度持续加大,党风政风民风焕然一新。
回首过去五年,特别令人难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两次来陕视察,亲切的关怀、殷殷的嘱托,给全省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激励和鞭策。特别令人振奋的是,我们办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事实事,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7位提升至第15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特别令人欣慰的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使454万群众住进新居,扶贫避灾生态移民搬迁让148万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特别令人自豪的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000公里,交通瓶颈制约正逐步转变为促进发展的新优势;水的灵气正在全省聚流涌动,渭河变清了,湿地湖泊增多了,三秦大地更绿了,自然环境更美了。特别令人高兴的是,科技创新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科技潜能加速释放,专利获批量大幅增加,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800亿元,陕西经济腾飞的动力更加强劲。特别令人骄傲的是,我省在国家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元首家乡外交备受瞩目,古老的陕西吸引了更多世界目光。特别令人鼓舞的是,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米”字型高铁规划等先后获批,“三项机制”效能加速释放,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持续高涨。
回首过去五年,奋斗的历程使人难忘。全省发展的重大成就,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际能源价格低位徘徊的大背景下取得的,是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我省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大形势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陕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全省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陕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向长期关心支持陕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回首过去五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感到:干好陕西的事,必须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讲政治、顾大局,时时处处保持高度一致、向中央看齐。这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必须立足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把全省人民的福祉时刻放在心头,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措施牢牢抓住不放,做到发展与民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断筑牢富民强省的物质基础,让三秦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到生活有变化。这是我们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必须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尤其要坚守稳定底线、安全底线、生态底线、廉政底线,着力破解发展的瓶颈制约和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带动各项事业加快发展。这是我们有效推动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和方法,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必须扭住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从严管理中强化教育、选用干部、改进作风、严惩腐败、优化机制,全面提升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保障改革发展稳定。这是我们实现目标的重要法宝,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
回首过去五年,存在的问题更需直面。城乡居民收入偏低,贫困人口依然较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环境不优,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全面深化改革还需系统发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全社会法治意识有待增强,法治陕西建设任重道远;观念陈旧和不敢担当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党组织和少数党员作用发挥不够,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多发,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久久为功。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坚信,只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不断巩固成绩,解决突出问题,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开创陕西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陕西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
未来五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对陕西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迈进。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对陕西工作作出追赶超越的科学定位,提出“五个扎实”的明确要求,为我省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追赶超越、“五个扎实”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陕西的具体化。追赶超越是科学定位,“五个扎实”是根本路径,反映了陕西发展的大势所趋、使命所系、民心所向。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是要始终把发展抓在手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不断筑牢追赶超越的坚实支撑;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就是要适应工业化进程的需要,补齐短板,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不断巩固追赶超越的重要基础;扎实加强文化建设,就是要发掘和用好文化资源,强化文化担当,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追赶超越的精神动力;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面向大多数、关注最底层,尽心竭力做好民生工作,不断彰显追赶超越的价值追求;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切实夯实管党治党责任,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不断强化追赶超越的根本保障。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担当意识,振奋精神、顽强拼搏,以追赶超越的新成效,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回报全省人民的信任。
奋力追赶超越、落实“五个扎实”,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当前,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中逐渐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向好态势,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型省份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我省诸多领域工作纳入国家战略,具有多项政策叠加利好。改革开放后的不断探索,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快速发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两年多的生动实践,更为陕西追赶超越积蓄了强大势能。同时,我们也面临前甩后追的严峻形势,“标兵”体量大、步子稳,“追兵”速度快、势头猛,挑战很大,压力很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必须科学把握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陕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用足用好国家各项支持政策,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使追赶超越成为全省上下的思想共识、决胜全面小康的行动纲领、衡量各项工作的基准和标杆。
奋力追赶超越、落实“五个扎实”,一定要扬长补短、提质增效。经过全省人民的不懈努力,陕西发展已经站上了新的起点,但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并未根本改变。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挖根源、整合资源、综合施策,才能最大限度补齐发展短板,把现实难点变为发展亮点。只有充分发挥我省区位、科教、能源、文化、军工等优势,在国家战略和发展大局中找准契合点、选准发力点,才能在人无我有中抢占先机,在人有我特中勇立潮头,把自身优势变为追赶超越胜势。只有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才能既实现经济总量追赶,又实现发展质量超越,更实现发展模式创新。
奋力追赶超越、落实“五个扎实”,一定要统筹兼顾、系统提升。追赶超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全方位的追赶、整体性的超越。必须坚持“四化同步”,优化要素配置,促进区域联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必须注重追稳平衡,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促发展与防风险等重大关系,坚决守住“四条底线”,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决不能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问题,决不能以损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代价推动发展,决不能以工作为借口破坏廉洁纪律,决不能为了发展牺牲生态环境。
奋力追赶超越、落实“五个扎实”,一定要解放思想、埋头苦干。做好陕西工作,解放思想是关键,埋头苦干是保障。要把新发展理念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以理念更新引领思想解放,以思想解放推动理念落实。要把陕西放在全国乃至世界大格局中来审视,跳出“城墙思维”,站在“秦岭之巅”,开拓视野、博采众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要把“跳起来摘桃子”的进取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结合起来,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只争朝夕的劲头推动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恪尽担当之责,通过拼搏争取最好结果。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通过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建设富裕和谐美丽陕西,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成效,总量突破3万亿元;民主法治建设持续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治污降霾实现突破性进展;管党治党更加有力有效,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我们坚信,只要全省上下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用力不懈怠,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干到底,我们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三、努力推动陕西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新目标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召唤新作为。我们要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就必须把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作为战略任务,统筹施策、精准发力,走出一条贯彻中央要求、遵循客观规律、具有陕西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培育新动能
动能强劲,才能行稳致远。这是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根本支撑。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四化同步”发展为方向,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我省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
紧扣主导产业提质扩能。大力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依靠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升能源化工产业,深入推进“三个转化”,加快煤油共炼、煤炭分质利用等关键技术创新示范和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加强煤油气盐绿色高效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做强装备制造产业,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功能配套,加快形成汽车、航空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等产业集群,促进陕西制造转向陕西智造。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核心技术突破,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造传统产业,加快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促进有色冶金、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纺织轻工等产业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
围绕创新链条兴业释能。大力支持国家创新平台和国家实验室建设,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辐射带动作用,将技术平台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聚合各种创新资源,构建科研与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依托国家航空航天动力研究院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推进富平-阎良一体化,加快汉中航空智慧新城、卤阳湖通航基地、沣西翱翔小镇等建设,推动航空航天技术成果转化,促进技术交叉融合,发展环保、节能等产业,提升航空航天技术民用化水平。依托精密机械、微特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领域优势,聚合发展机器人产业。依托平板显示基板玻璃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光电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发展光电产业。依托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发展增材制造产业,推进3D打印在多领域示范应用,努力占据全国市场主导地位。依托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发展精准医疗产业,完善诊断试剂、诊查设备、数据分析等产业链条,培育个体化药物体系,带动和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立足优势领域挖潜蓄能。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保持科技创新领先地位,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大微电子、通信、重大装备、航空航天、石油开采等领域科技攻关。发挥学科优势,瞄准新材料、新能源、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等产业发展前沿,前瞻部署、集中突破,形成更多面向市场的原创性成果。发挥科技门类齐全、技术领先优势,促进技术交叉,加强系统集成,突破重大颠覆性技术,努力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发挥高校和院所优势,加快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支持两院院士与企业、高校共建实验室,集聚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人才,促进科技与产业、技术与服务有机融合。推广完善“一院一所”创新模式,发展创新风险投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创新创造的种子在三秦大地开花结果!
紧贴市场需求增效补能。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创造新供给、带动新需求,着力提高供给侧质量和效益。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做大做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计划,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订单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新经济新业态壮大计划,发展数字经济、分享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推动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和跨界融合。实施信息化助推计划,发展互联网内容产业与动漫产业,完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推动社会生活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二)构筑新高地
占据高地,才能赢得主动。这是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关键所在。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抓住重点领域,把握关键环节,深层次推进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快建设资源配置能力强、体制机制活、服务效能高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走向对外开放前沿,为我省更好地运用两个市场、统筹两种资源、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要用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暨西洽会、农高会等平台,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依托承东启西、联南贯北的区位优势,打造陆路、空中、信息、管道立体丝绸之路,建设辐射周边、服务全国、联通“一带一路”的交通商贸中心。拓展提升国际港务区功能,系统发展物联网和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建设“一带一路”核心物流枢纽。大力引进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龙头企业,强化专业化集群化精准招商,鼓励更多省内企业“走出去”拓展优势产业,参与矿产勘查、精细化工、旱作农业等领域合作,建好中俄、中哈等经济合作园区,建设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国际产能合作中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育、科研、培训等领域的合作,建设创新资源共享协作与高效利用的科教中心。发挥古丝绸之路起点优势,以精品旅游线路为纽带,深化文化、旅游等合作,建设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积极优化金融环境,吸引境外知名金融机构来陕设立分支机构,扩大离岸金融、能源金融等领域开放合作,建设“一带一路”区域性金融中心。
打造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建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既是中央赋予我省的重大任务,更是陕西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落实可复制可推广要求,借鉴、复制、集成先行区成功经验,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深化投资领域改革,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为主要形式,有序扩大保税物流、融资租赁等领域深度开放。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拓展新功能,构建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重点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实现通关一体化、便利化。经过3-5年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
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陕西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完备、基础雄厚,科研能力、技术水平均居全国前列。要以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以关键领域、基础设施为重点,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抓手,搭建“军工+”平台,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新格局。依托各类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加快布局一批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培育航空和航天运载动力、军工电子、兵器工业等产业集群。推进“军转民”“民参军”双向互动,支持军工企业引进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军工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试点,推动军工单位进入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资源勘探、应急救援等领域。提升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西安科技大市场等功能,推动军地共建中试基地和工程中心,统筹规划和建设交通、空间、信息、气象等基础设施,增强军民一体化的基础保障和协同应急能力。
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坚持向改革要红利,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改革部署,大胆探索自主性改革,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等各类改革试点,力争部分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简政放权,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和兼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促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分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顺文化产业管理机制,培育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不断提升陕西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打造区域特色发展引领区。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按照差异化、特色化思路,坚持“强关中、稳陕北、兴陕南”,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城镇化综合体系为抓手和载体,推动全省三大区域立足资源、人才、产业、环境、交通等条件,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各展其长、协调发展。关中要把握后工业化社会特征,赶超全国工业化进程,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变化,着力满足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变革带来的增长需求,依托高科技产业园区,壮大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总部经济,促进生产过程全球化。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完善大西安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系统规划和建设关中城市群,创建开放型城市,形成吸引力强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聚集区,以创新引领工业化进程。陕北要加快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发挥资本密集型产业聚集地作用,完善精细化工产业链布局,发展装备制造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物联网技术应用、健全现代物流体系,做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壮大金融、信息、广告、咨询、公用事业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高速增长,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市,协调推进工业化进程。陕南要突出绿色循环发展,呼应长江经济带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增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秦巴明珠”生态旅游城市,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加速赶上全国工业化进程。
(三)激发新活力
富有活力,才能释放潜能。这是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重要前提。要打破观念的束缚、体制的羁绊,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措施,不断激发各个方面蕴藏的强大动能,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源泉充分涌流,让三秦大地焕发出热潮涌动、百舸争流的勃勃生机。
切实增强企业活力。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保证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积极实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工程、民营经济转型示范工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冻结解决发展过程中各种理解不够、争论不清而积累的问题,了结因政策变化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引导民营企业消除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发展,力争使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用好国家减税降费、住房、社保、引进人才等政策,打造协调服务、综合服务、金融服务、企业孵化、服务支撑五大平台,努力培育“参天大树”与“茵茵绿草”共生共济的市场生态。
有效提升县域活力。陕西发展上台阶、上水平,难点在县域,潜力在县域,突破口也在县域。要把产业作为强县兴县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各类园区的集聚功能,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发展特色,形成一批实力强、人气旺、环境美的特色农业大县、新型工业强县、魅力旅游名县。把扩权赋能作为强县兴县的重要抓手,鼓励探索创新,扩大县一级自主权,支持有条件的县撤县改区设市、特大镇设市。把城镇建设作为强县兴县的重要基础,增强承接产业、聚集人口的能力,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沿黄河、沿汉江生态城镇带和一批特色小镇,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相得益彰的城镇体系,确保全省城镇化率超过60%。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统筹推进商事、投融资、财税、金融、产权等改革,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真正做到凡是市场能解决的都交给市场。着力规范政府行为,精准使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下硬茬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严厉打击官商勾结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严厉打击“围标”“串标”搞利益输送的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和不正当竞争,化解和管控区域金融风险,努力营造廉洁高效、公平有序、稳定透明的市场环境。
积极调动人才活力。坚持党管人才,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促进人才规模、质量、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实施人才重点工程和计划,统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引进稀缺人才、集聚高端人才。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放宽急需紧缺人才职业资格准入,鼓励人才兼职兼业,促进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结合陕西高校毕业生、科研人员数量大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积极搭建各类创业平台。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我们一定要引导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四)共建新生活
生活幸福,才能彰显追求。这是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最终目的。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融为一体,使三秦百姓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让全省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促进就业增收,让群众生活更宽裕。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统筹做好“去产能”分流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努力使更多群众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健全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确保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发挥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在调节分配中的作用,推进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改善基础条件,让群众生活更便利。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幸福生活的基本支撑。要把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主战场,紧扣市市通高铁目标推进“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围绕县城通高速目标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城际铁路、地铁等建设,提高航空枢纽地位和综合运输能力,促进各类公共交通设施无缝衔接,下大气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内涝等问题,提升农村道路通行能力,确保城乡居民安全便捷畅通出行。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合理规划建设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惠及更多群众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城市坚强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气化陕西”步伐,推动集中供水工程和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不断增强城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营造宜居环境,让群众生活更舒适。宜居体现着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能力,展示着群众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要加强城市空间设计,搞好风道建设和公共设施配套,有序疏解大中城市过密的建筑和人口,以资金换空间、用空间增绿色。新城区建设要把宜居作为首要因素,做到街区间有绿地、组团间有公园。城市周边、城市各板块之间要规划建设绿化带,每个城市要借助地形特征建设绿地、湿地公园,力争每个县城都有标准足球场和体育场、每个城乡社区都有群众文体活动场地。坚持城乡一体化规划,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努力让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美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解决难点问题,让群众生活更舒心。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高等学校“四个一流”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倡导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加快健康陕西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广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医疗集团、医联体等模式,加大医养结合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生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认真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政策,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织牢织密群众幸福生活的网底。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平安陕西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强化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健全利益表达、协调、保护机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恐怖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力脱贫攻坚,让群众生活更自尊。脱贫攻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的头等大事,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要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明确标准、质量和进度,扎实落实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用绣花的功夫推进精准脱贫,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任务。坚持脱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生态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完善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等措施,促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真正做到不漏一人,把每一名贫困群众都纳入帮扶体系。深入实施陕甘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计划,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步伐。夯实“五级书记”抓脱贫责任,坚持贫困县区不摘帽子党政正职不挪位子,加强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贫困地区的能人致富带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热情,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易地搬迁是推进脱贫攻坚的有效举措,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抓手,必须立足实际、区分情况、分类施策。在秦巴山区、白于山区,要加大易地搬迁力度,帮助群众“挪穷窝”“斩穷根”,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在黄河沿岸土石山区,要把易地搬迁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向特色小镇、旅游景点聚集。在关中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要遵循发展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坚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绝对贫困在我们这个时代划上一个历史性句号!
(五)彰显新形象
形象良好,才能凝聚合力。这是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显著标志。要坚持人文、社会、生态并重,在软硬结合、内外兼修中涵养精神、体现气派、汇聚力量,全面展示陕西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形象。
展现意气风发、自信自强的陕西人风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优秀品质,让阳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更好占领阵地、润育人们心田。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时代楷模”“三秦楷模”“陕西好人”等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学雷锋志愿活动常态化,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凡人善举,推进移风易俗,大力整治失德失范失信行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强化历史厚重、人文璀璨的文化风尚。文化是陕西形象的深厚底蕴。要守护精神高地,加强炎黄、周礼、秦汉、盛唐等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加大历史遗址和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守护好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努力在延续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启迪思想、滋养精神。讲好陕西故事,突出讲好守护根脉、传承文明的历史故事,理想如炽、信念如铁的革命故事,革故鼎新、开放共赢的发展故事。巩固陕西文化大省地位,强化红色文化教育功能,扩大根祖文化、丝路文化等影响力,发挥好宗教文化积极作用。加大文艺创作生产支持力度,培育更多大师级文艺领军人物,创造更多有世界影响力的高峰之作,把文化陕西的大旗一代代传下去!
形成尊法守法、依法办事的社会风气。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完善地方立法体制,搞好重点领域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以推进依法行政为重点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公正司法,支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增强实效为重点推进全民普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以强化基层为重点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深化矛盾隐患排查化解,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促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建设文明有序、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突出山水资源、空间区位、历史人文等特色,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和谐宜居的城市。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支持咸阳与西安同步发展,把“大西安”建成人文特色鲜明、生活现代时尚、发展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把宝鸡建成关天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把铜川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把渭南建成具有山水灵气的陕西东大门,把延安建成人们心目中更美好的革命圣地,把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把汉中建成生态文化旅游名市,把安康建成休闲养生的“秦巴明珠”,把商洛建成山水生态优美的西安“后花园”,把杨凌建成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把韩城建成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加强精细化、人性化管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用建筑风格提升品位、用人文精神塑造气质、用良好生态增添魅力、用有序管理改善环境。
凸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自然风光。强化生态建设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坚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深入推进以“护山、治水、育林、养田、蓄湖”为主要内容的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以秦岭、桥山为重点加强山体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搞好植被恢复,切实守护好“两叶肺”。深入实施关中园林化、陕北大绿化、陕南森林化战略,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城市增绿等工程,确保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45%。建立土壤环境监测、防控和治理体系,大力推行保护性耕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废弃化工场地治理。坚持柔性治水,推动治水理念由单一防水向防用结合转变、治水方式由工程治理向生态修复转变。加强关中水系构建和黄河西岸生态整治,以河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渭河、汉江、丹江、延河、无定河等重点江河治理,推进东庄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建成引汉济渭及配套工程,加快昆明池、渼陂湖、卤阳湖等湖泊恢复,恢复保护建设百万亩湿地,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系统构建江河湖库联通互济的有机水系,把水蓄起来、让水活起来、使水灵起来,实现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富三秦!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雾霾污染已经成为陕西发展的“心腹之患”。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不要污染的GDP”导向,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夯实属地监管、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对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一律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要铁腕治污降霾,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以关中地区为重点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让群众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享受到更多的蓝天白云!
四、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关键在党,在党要管党,在全面从严治党。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力量,夯实责任,标本兼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加强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统筹用好延安、马栏、照金、梁家河等教育资源,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锤炼,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到忠诚党的核心、维护中央权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发挥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学校等作用,强化干部日常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
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锐利武器,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完善常委会、全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带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原则、坚守正道,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示范。
着力打造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自觉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真正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加强综合研判工作,完善考核评价制度,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和基层一线锻炼成长,重视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使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干部队伍渠道。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作用。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着力打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进一步夯实党的基层基础。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围绕提高战斗力、执行力和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探索不同领域党组织设置和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更好地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书记示范带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推动“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工作,统筹推进农村、城市、非公经济、社会组织、高等学校、国企、机关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力度,做到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给基层。
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良好的作风是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力量。要持续巩固和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成果,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老问题、关注新动向,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挖掘延安精神丰富内涵,不断从中汲取信念力量、真理力量、为民力量、奋斗力量,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认真践行群众路线,以民为师、以民为镜、以民为秤,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勤俭节约之风,深入落实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以优良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突出政治巡视,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从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上查问题、找差距,切实增强巡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巡视质量,坚持常规巡视、专项巡视和“回头看”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市县巡察工作,完善巡视和巡察有机衔接的工作格局,实现巡视巡察全覆盖。强化巡视巡察成果运用,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整改责任,及时处置问题线索,不断增强巡视巡察的震慑力。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稳妥扎实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堵塞制度漏洞,坚决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用纪律管住大多数。保持惩治腐败力度不减、零容忍态度不变,严肃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腐败案件,着力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蝇贪”问题,进一步减少腐败存量、重点遏制增量,决不让或明或暗的不正之风、大大小小的腐败问题侵蚀群众利益、损害党的形象!
同志们,人心齐、泰山移。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形成合力。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人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支持政协依章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强化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引导和服务,做好民族、宗教、港澳、对台、侨务等工作。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改革创新。落实党管武装政治责任,支持国防、军队改革和驻陕部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巩固和维护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关键在于强化担当、真抓实干。省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的“三项机制”,是推动干事创业、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和制度保障。要注重鼓励激励,让能干实干者有平台、受重用;敢于容错纠错,让敢闯敢试者有底气、受包容;推动能上能下,让碌碌无为者有压力、受惩戒。今后五年,我们要用好“三项机制”,进一步强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持续传导外压力、增强内动力、强化执行力,建设良好政治生态,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汇聚起各条战线各个领域追赶超越的磅礴力量!
同志们,新征程扬帆启航,新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