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案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案4篇
第一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第一课时说课稿
冕宁县城厢小学校 涂坤芝
一、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一》属《几何与图形》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二》则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包括3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一个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的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基础上用推理解决问题。我说的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及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主要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通过一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学生已学过了位置的相关知识,知道前、后、左、右及上、下等方位,同时,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观察物体的经验,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位置的相对性缺乏认识,且左右易混。
三、说教学目标: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探究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掌握全面、正确的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并感受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容易分清前后,但左右易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确定为:
辨认从左右两侧看到的图形。
突出重点的方法:通过分小组在不同位置对同一玩偶进行观察、交流等,让学生亲自感受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进而在观察的基础上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
突破难点的方法:在小鳄鱼的右肩夹了个夹子,以便学生对比区分。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偶
(1)讲授法: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讲授法从来就是任何教学体系的核心,因为它是传授大量知识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2)演示法:教师示范,学生明确要求,可快速让操作活动规范。
(3)讨论法: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相互启迪,一起解决教学中教与学的问题,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
(4)练习法:促使学生正确、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说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法:波莉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2)合作交流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3)对比辨析法:通过对比更能区分易错点和难点。
(4)游戏法: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一些动物身体的一部分,让学生仔细看,猜出是什么动物。
2.据学生活动小结:像这样认真仔细地看,就叫观察,从而引出课题。(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猜一猜活动,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快捷地引入课题。)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这一环节我准备分五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1.本位观察,初步感知。
四人一小组,前后左右围桌子四面坐,中间放小鳄鱼,让同学们身体不动,头不偏,眼睛平视小鳄鱼,仔细观察小鳄鱼,说一说:你们看到了小鳄鱼的哪儿?(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前、后、左、右)
这里我采用观察、提问和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初步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形状也不一样。
2.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各4人小组组长将小鳄鱼换个方向,再次仔细观察小鳄鱼,说一说现在看到了小鳄鱼的哪儿 ?
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观察、互动和体验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进一步交流发现: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板书: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3.转动观察,加深体会。
提问:怎样才能全面地观察小鳄鱼呢?
组长转动小鳄鱼,组内成员用:“我看到了小鳄鱼的……”交流观察结果,深入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采取了观察、交流、讨论和发现的教学方法,遵循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小鳄鱼为素材,通过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发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小鳄鱼的样子是不同的。让学生深入体会: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4.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经过前三层次的观察,学生已经明确: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但由于低段学生对位置的相对性缺乏经验,左右易混,因此,需要进行对比观察。
为了突破分不清左右两侧的难点,我在小鳄鱼的右肩夹了个夹子(标志物),让学生通过标志物来进行区分。
5.综合观察,全面感悟
经过前几层次的观察,学生已认识小鳄鱼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这时需要让学生脱离实物,进行空间想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课件出示小鳄鱼的四个方向照片,让学生用手势判断是从哪儿照的?
因低段学生有效注意时间短,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结合肢体语言,让学生辨认是从哪儿照的,在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波莉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皮亚杰也认为“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
学生要能正确地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则需要根据人物与观察对象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空间想象、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活动。因此学生必须具有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体验,基于此,我设计以上几个观察活动,目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提质增效。)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1.出示主题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利用刚学到的方法去辨认四个熊猫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2.课间休息:欣赏生活中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图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哆来A梦的三个宝盒(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录音揭示要求。)
(1)宝盒一:课件出示练习:(大卡车)看图连线(教材第68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这一题一方面需要学生对大卡车的各个面有直接或间接的观察经验,另一方面学生要读懂图中人物与大卡车的位置关系,作出正确判断并连线。
(2)宝盒二:第70页练习十六第1题
眼力大比拼:小动物们为大象照相:说说下面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设计意图:本题呈现了4个小动物在不同位置为大象拍照的情境,和前面的练习比较有所不同:其一,其中的一张是小鸟在高处拍的;其二,让学生说出分别是谁拍的,要求比之前的有所提高。)
(3)宝盒三:看谁最聪明
课件出示小房子图
这一题又比上一题稍微难一点,体现在小狗所在位置观察的形状需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方能解答。
(设计意图:教育要面向全体,我设计的练习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提升练习,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内容循序渐进,符合新课程理念,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让人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
五、说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后、左、右
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透过板书就能看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的板书就起到这样的作用。)
结束语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也是我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二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例1及相关内容。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材分析
例题展示了4名学生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玩偶的情境图,并在情境图下面给出了从这4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从熊猫前面、后面看到的形状会有较大差别,学生很容易辨认;但从左、右两个侧面看到的形状却基本相同,只是脸、胳膊等的朝向不同,学生辨认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材在熊猫的一只耳朵上戴上了一个蝴蝶结作为“标示性标志”,利用这一形象特征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区分左、右两个侧面的学生看到的形状。通过例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可能是不同的,进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学生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对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问题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左、右的相对性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此只要求学生以“自我”的方向为参照点辨认左、右。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成为学生观察物体的障碍,教材中不介绍“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概念,只要学生能用连线、标序号等方式将观察者与所看到的形状图对应起来即可。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4人一组,每组一个小羊玩偶。
课桌:4人小组拼桌,4名学生分别坐在东、南、西、北的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师:老师小时候有一个宝贝,我还给宝贝拍照了,同学们想看看吗?
出示第一张照片。多数学生会猜是一个球。
师:不对不对,再给大家看看,我从另一个位置拍到的照片。
出示第二张照片。 多数学生都猜是一只兔子。
师:是的,是一只兔子,但是我的宝贝可不只是一个摆件这么简单。请看。
出示第三张照片。 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存钱罐。
师:没错,我的宝贝就是一只兔子存钱罐,我从小就有存钱的习惯,不乱花钱,不浪费,希望同学们能像老师一样,从小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师:同学们,为什么同一个存钱罐拍到的照片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拍摄的位置不同。
师:想要看到物体的全貌,就要全面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呈现的不同照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让学生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利用存钱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孩子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二、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
(一)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师:今天,老师为每组请来一位小客人小羊,它要和我们一起学习,请组长把小羊放在桌子的正中间,面朝黑板摆正。小羊要协助我们学习新知识,我们除了要感谢小羊,还要尊重小羊,不可以随便碰它,能做到吗?
生:能!
师:小羊说你们真懂礼貌。
[设计意图:学生要能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则需要根据人物与观察对象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空间想象、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活动。因此,需要给学生一个实物情境进行观察。实物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所以要先跟学生约定好规矩。]
(二)本位观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小组合作观察、交流。
课件出示:请仔细观察,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看到的小羊是什么样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头不偏、手不动,目光正对着小羊,仔细观察。然后和你们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看到的小羊是什么样的?
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把自己看到的与同组同学交流。
2.学生汇报。
先选一个看到小羊的正面的学生汇报。
生:我看到的小羊有两只眼睛……
出示小羊正面的照片:
师:你看到的小羊是这个样子的吗?(把照片贴在黑板上)是的,这个面的特点就是有两只眼睛。请看到这个面的同学站起来。站在这些站起来的同学的位置就能看到小羊的这个面。
3.引导学生想象,由立体图过渡到平面图。
师: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站在小羊的前面,你看到了什么?小羊的两只圆溜溜的眼睛、两只弯弯的羊角、蝴蝶结、两只前腿。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从正面观察到的小羊的样子。
4.举例验证。
师:同学们睁开眼睛,我们以第一小组为例,哪位同学可以看到小羊的这个面?(指着黑板贴的小羊正面图)
生:冯梓华(教师板书:在图片下面写上小华)
5.重复体验,加深认识。
再选一个看到小羊后面的学生汇报。
生:我看到的小羊的尾巴和后面的两条腿……
出示小羊后面的照片:
师:你看到的小羊是这个样子的吗?(把照片贴在黑板上)请看到这个面的同学站起来。站在这些站起来的同学的位置就能看到小羊的这个面。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站在小羊的后面,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从后面观察到的小羊的样子。
师:我们还是以第一小组为例,哪位同学可以看到小羊的这个面?(指着黑板贴的小羊后面图)
生:黄语涵(教师板书:在图片下面写上小涵)
再请一个看到小羊左侧面的学生汇报。
生:我看到小羊长长的身体、一只眼睛和一只弯弯的羊角……
师:请问小羊的鼻子是朝着哪一边?可以用手指比一下吗?
学生用食指指了指左边。
师:你可以用这个手势比一比吗?大拇指就朝向小羊鼻子的方向。
出示小羊左侧面的照片:
师:你看到的小羊是这个样子的吗?(把照片贴在黑板上)请看到这个面的同学站起来。站在这些站起来的同学的位置就能看到小羊的这个面。
师:请同学们看着图片,一起用这个手势比一比,小羊的鼻子朝哪个方向?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站在小羊的旁边,你可以看到小羊长长的身体,一只眼睛,鼻子正朝着你大拇指指着的方向。
师:我们还是以第一小组为例,哪位同学可以看到小羊的这个面?(指着黑板贴的小羊左侧面图)
生:文素婷(教师板书:在图片下面写上小婷)
与汇报观察左侧面同样的步骤,汇报观察小羊的右侧面。学生描述时要指出小羊羊角上的蝴蝶结,这也是帮助学生辨别左、右的标志。
6.小结。
师:为什么同一只小羊,看到的却不一样?
生: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小羊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设计按顺序从小羊的正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来观察,先易后难。先让学生自己描述在本位观察到的小羊的样子,了解观察物的形状特征,出示图片是让学生由立体图形过渡到平面图形,继而想象,加上手势,初步建立表象。再以班内一组为例,实践验证想象的正确与否。四次重复同样的观察步骤,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为后面看平面图时进行表象的提取作准备。]
(三)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1.交换位置观察。
师:你想换个位置观察看看吗?
生:想!
师:那要先请你记清楚你现在看到的小羊的样子,闭上眼睛,想想你看到的小羊的样子,记住了吗?
学生闭上眼睛,记忆现在看到的小羊的样子。
师:好,现在请每个同学和你面对面的同学交换位置坐好,再从这个位置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边说边用手比划比划。
学生交换位置观察,与小组同学交流观察结果。
师:你现在看到的小羊是什么样的?刚刚呢?谁还想说?
师:同学们观察小羊这么久了,想必已经对小羊的样子很熟悉了,那我们来个比赛,我出照片,你们小组合作,指出拍照片的位置,4个同学都指对了就算赢。(课件出示4张不同位置拍到的小羊的照片)
2.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刚才有两位位置观察到的小羊的样子好像差不多,我们再到这两个位置分别看一看,重点看看有什么不同?
3.寻找全面观察物体的方法。
不管是在自己的位置上,还是在别的同学的位置上,我们都只能看到小羊的一个面,如果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咱们看到小羊的四个面,那才叫过瘾呢!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刚才我们经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对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小羊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了清楚的认识。
[设计意图:学生必须具有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经验,并通过想象,唤醒自己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表象,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1.读懂情境图,理解位置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68页,看图想一想,分别站在这4名同学的位置观察熊猫,看到的熊猫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把名字写在熊猫图片的下面。
2.情境模拟,明确位置关系。
师:现在我们都一起想象,我们都站在小明的位置上,能看到熊猫的什么特征?
生:看到熊猫的脸、肚子。、
教师继续让学生描述小亮、小红、小芳分别看到的熊猫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想象出自己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从而正确判断不同的图形分别是哪个学生看到的。]
四、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观察的?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生:按顺序的观察。
生: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观察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不同)
五、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p68做一做。
放学回家的路上,这四个同学看到一辆大卡车,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卡车的哪一个面?请用直线连一连。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可以用排除法。先选简单的,小青跟我们的方向一样,所以车头向左就是小青看到的,反之,车头向右就是小丽看到的。
2.完成书本P71第3题。
回到家,三个小朋友一起做作业的时候,发现三本数学叠在一起观察,也能像课堂那样观察,请你连一连,他们分别看到书本的哪一个面?
3.完成书本第70页,第2题。
晚饭后,一家人一起品茶。喝茶的时候,小明观察了茶叶筒。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位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4.完成书本P71第4题。
这节课,每个同学学习都很努力,老师奖励你们去参观美丽的天安门。打开书本71页,请你们给天安门拍3张照片,你知道,这三张照片分别是站在哪个位置拍到的吗?想一想,用手比划比划。
为什么这张是在2号位置拍到的?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说想法,教师给予肯定的表扬。
师:我们也来认真地观察一遍,各位团友跟我来到1号位置,我们看到天安门的?
生:前面。
师:来,一起拍张照片,咔嚓!各位团友,我们再一起来到2号位置,现在我们看到的是?
生:天安门的大门口朝向右边
师:在3号位置,我们看到的是?
生:天安门的大门口朝左边。
5.天安门附近有个动物之家,小动物们正围着小房子观察。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图几?同桌讨论。
6.完成书本第70页第1题。(机动)
动物之家里,小动物们在给大象拍照,同桌相互说说下面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是紧贴着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兴趣。几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充分积累观察的经验,读懂平面图中的位置关系,借助语言、动作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变得清晰、可视化,从而形成表象。]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那个环节的学习让你印象深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的收获、学习的感受,让其情感态度得到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不同
第三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说课稿
枫香小学 刘新筑
一、说教材:
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的内容。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借助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但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教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个盒子,孩子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
师:老师需要三名同学上台来帮老师一个忙,谁愿意?
学生活动:将长方体盒子放在讲台上,让三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体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观察到的盒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吃惊状),咦?这三名同学观察的都是老师带来的这一个盒子,为什么画出来的形状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
生:因为刚刚三名同学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小熊的正面、侧面、背面。
2、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小熊。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小熊的( )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熊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小熊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四个面的小熊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巩固,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3、观察、认识上面、下面。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出示图片)
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小熊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课堂练习。
教材第68页的“做一做”。
(五)、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总结: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四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观察物体(一)教学反思
我在完成这节课后有以下一些收获:
1、在观察物体中培养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创设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故事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问题情境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你们照相过吗?现在请看摄老师是从什么角度拍下的三张照片呢?”(正面、侧面、后面)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运用正面、侧面、后面多个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削笔具小青蛙。另一方面在探究新知时,我选择课本上的主题图――-就是大熊猫作为学生的观察物,特别是为了有利于学生交流观察大熊猫后的体会,我让同学分成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创设情景,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动口的能力,学生能更有兴趣地参与,也更方便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从而获得真实感知和学习经验,也能突破了传统的程序化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特别要求:“数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呢?我设计了定位观察、换位观察和交流观察等几个环节,这样,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感受。学生在不断地观察、体验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在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中,感受数学、经历数学,学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体验。
3、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练习设计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交流感知、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如:议一议,走一走等活动中充分进行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设计了四个闯关练习,以课件形式送出奖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我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对某些教学目标的贯彻与实施还不够,像针对“通过体验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上应再设计一些活动或练习来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老师提问时还需更严谨,注意技巧,我在上完课后专门对课堂提问进行了反思,我查找到有关资料,它们对课堂提问阐述了六大特性:也就是提问的指向性、提问的思考性、提问的灵活性、提问的开放性、提问的巧妙性和提问的逻辑性。上课时我的提问开放性太强,指向性不够,目标欠明确,所以学生回答时比较混乱,我想,如何处理好提问的开放性和指向性的关系,如何在提问时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等等,对于这些课堂提问的技巧还需不断同老师们一起认真思考与探索。
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需要通过动手来提高学习兴趣,巩固学习的只是。在本节课学生交流讨论的环节如果教师通过卡片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动手连线等活动的话就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就更加深刻。
三、在巩固练习的第二个闯关练习中,我忽视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的特点。在课堂上我出示茶壶这个具体实物让学生观察时,由于教师操作不到位,以至于没有达到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来加强自己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不断积累教学实际操作的经验。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