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关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3-06-04 09:00:05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调研报告榆林市政协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6月19日至22日,市政协环资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定边县、子洲县、清涧县和榆阳区就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调研报告


榆林市政协


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6月19日至22日,市政协环资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定边县、子洲县、清涧县和榆阳区就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市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汇报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经调研组认真讨论,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榆林森林城市建设成就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全市上下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工作,相继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绿化工程,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的0.9%提高到33%,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治理,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主要绿化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家森林城市评价要求,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积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

我市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立市之本,坚持“南治土、北治沙”常抓不懈,启动实施了“三年植绿大行动”、“五年林业建设大提升”和“园林城市”创建等活动,森林资源总量由“十二五”初的2007万亩增加到“十二五末”的2157万亩,绿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明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森林资源管护体系日益健全,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山清水秀的底色更加鲜明。其中榆林中心城区已建成城市公园5处,广场、街道、行政中心绿地27处,榆林城区绿地总面积达3948.37公顷,公共绿地总面积679.05公顷,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7.7%、34.17%、16.66平方米,建成区主次干道道路绿化达标率76%,道路绿化普及率99%。

(二)水系生态治理加快,“榆溪”盛景逐步实现

借力沿黄观光路建设,无定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加快实施黄河、无定河等重要河流沿岸、重要水源地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工作,在河流沿岸和重要水源地营造防风林、护岸林和水源涵养林,在土石山区河流两岸第一山脊线内,通过垒石造田,营造侧柏、紫穗槐等纯林。特别是对流经榆林市区的榆溪河进行了重点治理,流域上游结合徳贷项目开展了水源地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营造护岸林、水土保持林,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穿越城区段实施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堤内形成自然生态景观滩地,堤外建成大型绿化景观滨河公园,形成了堤防沿线“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层次分明、一望无际”的榆溪河特色风光盛景,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能力。

(三)林业富民产业稳步发展,惠民能力不断增强

在主抓红枣主导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核桃、山地苹果等经济林,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全市各类经济林面积达400万亩,其中红枣170万亩、“两杏”80万亩、山地苹果65万亩、长柄扁桃40万亩、核桃32万亩、海红果5万亩,初步架构起红枣、“两杏”、核桃、山地苹果等独具特色的经济林果产业主框架,形成红、黄、绿各色相融的经济林果产业新形态,建立起集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新体系。在各项林业工程的带动下,苗木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育苗面积达10万亩,年产各类苗木8亿多株,产值20多亿元。

(四)生态文化载体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依托榆林沙地森林公园、东沙森林公园、红石峡植物园、红碱淖、无定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先后建立了一批科普教育基地、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榆林林业展览馆、标本陈列室等硬件设施,并通过各类影像资料及多媒体演示系统等对师生、游客及社会公众进行以生态保护为中心的宣传教育。定边县建设了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榆阳区发掘杏树生态文化内涵,每年春、夏、秋季分别举办杏花文化节、杏果采摘体验季和红叶文化活动;沿黄各县举办红枣采摘体验活动,引导人们亲近自然、感受生活,极大地提升了生态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创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和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值得我们正视与思考。

(一)重视程度不够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涉及面广、量大、任务重,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项实实在在为民谋福祉的利民工程、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但从调研情况来看,一些县区、部门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甚至部分成员单位至今仍未成立工作机构,没有制定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没有开展实质性创建工作,直接影响全市创森进程。相形之下,市上比县区重视、主创部门比配合部门重视。

(二)资金投入不足

一是我市近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级财政增收难度较高,林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有所减少。二是南六县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很少,主要依靠有限的市级财政拨款搞创森,难以完成创建任务。三是创森投入渠道还较为狭窄,社会资金整合不够,吸收社会投资、融资不足。

(三)老城区绿化难度较大

近年来,我市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市扩张迅速,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绿化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建道路、社区和公共绿地绿化建设基本符合森林城市评价要求。但老城区普遍存在公共绿地面积小,小区、社区绿化美化不足,部分绿地有被挤占的现象,旧城区整体改造提升的空间小、阻力多、难度大。

(四)生态文化有待进一步挖掘

目前,我市虽然建成了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科普基地,但生态文化还很欠缺,与国家森林城市要求差距较大。一是片面注重绿量的增加,忽视生态文化的打造;二是森林旅游景区打造方面,至今未建成基础功能强大、文化内涵丰富的精品森林旅游景区和线路,文化内涵还需进一步发掘;三是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理念还有待提升,关注森林、爱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自觉行动需要着力培养。

(五)后期管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林地面积不断增加,后期管护任务逐渐加重,难度不断加大,管护机制与森林面积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专业管护人员配备不足,林业基层机构缺失,队伍力量薄弱;二是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偷牧、散牧现象有所抬头,封山禁牧、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管护手段落后,森林资源监测系统还未建立,对森林生态效益、森林资源消长、生物多样性的监测还处于分散试点,不能为政府制定生态建设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六)部分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市森林资源整体不足,且南北差距明显,林分质量较低。南部县属于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山区,林木资源整体不足;北部县区属于风沙草滩区,虽然林木覆盖率较高,但灌木草本占比较大,乔木树种占比较小,农田林网、灌木林地老化、退化现象严重,急需大面积抚育更新和改造提升。目前,创森评价的5大类40项评价指标中仍有城区绿化覆盖率、城区地面停车场乔木树冠覆盖率、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休闲游憩绿地辐射半径、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水岸林木绿化率、道路林木绿化率、农田林网建设、防护隔离林带建设、乡土树种数量占比、科普场所、市树市花评选、公众对创森工作的支持率和满意度等13项不达标,明年达标迎验任务艰巨。

三、对策建议

为了更加深入扎实地推进创森工作,确保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任务如期实现,结合当前创森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加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力度,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协调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级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市委、市政府在新时期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任务落实,精心组织、全力协作,统一行动,形成“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工作格局,力促创森达标。

(二)坚持规划引领

要坚持“保护优先、生态惠民、尊重自然、永续发展”的原则,严格按照《榆林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年)》确定的规划定位、建设目标和规划布局对标实施,以城市、林业、园林三者融合,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生态林、产业林、文化传承林三林共建为要求,将城区、郊区和乡镇统一纳入森林城市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决杜绝重复建设和肆意破坏等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

(三)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市、县两级政府要在林业建设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逐年提高投入比例,确保创森工作“有米下锅”。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结合森林康养、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建设,鼓励和激励社会力量、社会资金通过工程化、基地化、专业化手段参与创森工程建设和绿地养护;加快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参与创森项目建设机制的探索,扩大和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创建的广阔空间;适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支持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创森项目,有效缓解财政资金不足造成的影响。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支持,努力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制,确保各项创森任务按期完成。

(四)破解老城区绿化难题

老城区拆建规划中,要重视绿地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严格控制绿地建设比例,严禁侵占绿地。要将绿化的方向和重点向社区、小区、机关和院落发展,点面结合,消除空白。老城区改造建设中,要多建公园、草场、景观森林等休闲场所,提高城市品位;要充分利用老城区屋顶、墙体、院落插绿植绿,见空补绿,立体造绿,不断拓展绿色空间,提高绿地率。林业、绿化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做好绿化、美化建设审批、检查、验收工作,强化监督检查,推进创森工作制度化、法制化。

(五)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在努力抓好规划项目建设的同时,认真分析全市当前的创建形势,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后期运行管护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成果对创建的支撑作用。要根据当前实际,认真研判,尽快研究出台全市创森绿化项目后期运行管护实施意见,在制度层面对项目管护主体、责任界定、运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以明确,有效巩固创森成果,努力提升项目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强化生态建设

在大力实施全市林业“十大工程”的同时,积极争取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全面发展。要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加快建设综合防护林体系。要加快北部风沙草滩区低效防护林和退化沙地的改造提升,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要统筹美丽乡村建设,在城镇、村庄、乡村道路等人口聚集区域,大力开展义务植树、网上植树、领养植树等活动,形成全社会推动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加大市树市花的宣传力度,提升市民知晓率,设立市树市花苗木培育基地,进一步加大市树市花的推广、栽培、使用力度。要在提升绿色厚度的同时,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改善林分树种、组成及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大力培育“复层、异龄、混交”的健康森林,逐步形成稳定的、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

(七)注重科技推广

强化林业科技推广意识,发挥林业科技在森林建设与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支撑作用。要把封山育林技术、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抗旱节能配套技术、生态经济复合型造林模式技术、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推广应用到森林建设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真正使森林生态建设科学经营、科学管理、科学发展,保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林业科技含量,提升造林绿化成效。在造林绿化中要按标准规划、按标准实施、按标准验收,实现科学化、标准化、优质化。要坚持科学造林,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力争造一片、管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八)加强创森宣传

以创森重点工程建设为载体,通过全方位、多视角、高密度的广泛宣传,大力营造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浓厚氛围,切实提高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

(九)建立考核机制

要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强化考核监督措施。

推荐访问:我市 调研报告 创建 关于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调研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