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关于量的数学教案6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17 08:35:02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6篇关于量的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量的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6篇

如果没有教案的辅助,我们的教学是很难获得一定成功的,为了活跃课堂,我们需要学会制定一份全面有效的教案,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量的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就连火车上都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用乘法的知识解决乘火车中的数学问题。想试一试吗?(板书课题:乘火车)

2、出示学习目标

①、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②、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③、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内容:教材32~33页。

自学时间:3分钟。

自学要求:围绕思考问题进行自学,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和同桌小声地进行交流。

思考问题: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2、反馈交流。(学生汇报)

3、出示问题,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出示问题: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得数360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

(4)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改编三位数、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试题。

三、检查点拨,探寻规律

1、学生完成 “练一练”中的1、2、3、4题。

2、课本第33页第二题。

3、总结方法:笔算连续进位的乘法,关键是不要忘记加低位进上来的数。

四、练习达标,拓展提高

1、教师出题:4351×4= 8972×5=

2、回归学习目标。

3、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哪些知识。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旋转的定义.2.旋转的基本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

2.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

教学重点:旋转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

1、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原则,在为学生创造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交流、讨论、归纳、学习。

2、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以下情景(出示图示:钟表、汽车方向盘、辘轳或电脑演示:钟表指针的转动、汽车方向盘的转动、辘轳打水的情景). (1)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2)钟表的指针、钟摆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汽车方向盘的转动呢?

1.在这些转动的现象中,它们都是绕着一个点转动的.

2.每个物体的转动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转动.

3.钟表的指针、钟摆在转动过程中,它的形状、大小没有变化,只是它的位置有所改变.

4.汽车的方向盘在转动过程中,同样它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方向盘上的每点的位置所变化.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把这样的转动叫旋转(circumrotate),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生活中的旋转.

二.讲授新课

在数学中,如何定义旋转呢?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circumrotate).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注意:“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意味着图形上的每个点同时都按相同的方式转动相同的角度.在物体绕着一个定点转动时,它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因此,旋转具有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的特征.

议一议:(课本67页)答:(1)旋转中心是o点,旋转角是∠aod.旋转角还可以是∠boe.

(2)四边形aobc绕o点旋转到四边形doef的位置.这时点a旋转到点d的位置,点b旋转到点e的位置.

(3)可以把oa看作钟表的指针,它oa的位置旋转到od的位置,指针的长短、形状没有变化,所以oa与od是相等的.同样,线段ob与oe是相等的.

(4)因为四边形aobc绕o点旋转到四边形doef的位置,在旋转的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个点同时都按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同的角度,所以∠aod与∠boe是相等的.

(4)也可以这样理解:因为四边形aobc绕o点旋转到四边形doef的位置,所以∠aob与∠doe是相等的,又因为∠bod是公共角,所以,∠aod与∠boe是相等的.

看上图,四边形doef是由四边形aobc绕o点旋转得到的,经过旋转,点a移动到点d的位置,点b移动到点e的位置,点c移动到点f的位置,则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就是对应点.从刚才大家得出的结论中,能否总结出旋转的性质呢?

答:因为o是旋转中心,点a与点d是对应点,点b与点e是对应点,且oa=od,ob=oe,所以可以知道: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长度是相等的.

因为点a与点d、点b与点e是对应点,且∠aod=∠boe,所以由此可以知道: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是互相相等的.

由此我们得到了旋转的基本性质: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旋转角彼此相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例1](课本68页例1)

[师生共析]经演示(钟表实物或教具)可以知道,分针是绕着表面盘的中心位置,即钟表的轴心旋转的,它旋转一周时的度数是360°,一周需要60分,因此每分钟分针所转过的度数是6°,这样20分时,分针逆转的角度即可求出.

解:(见课本68页)

书上68页做一做

三.课堂练习

课本p69随堂练习.

1.解:旋转5次得到,旋转的角度分别等于60°、120°、180°、240°、300°.

四.课时小结

五.课后作业:课本p69习题3.4 1、2、3.

六.活动与探究

1.分析图中的旋转现象.过程:让学生画图、找规律,也可让他们通过剪切,找到旋转规律.

结果:旋转现象为:

整个图形可以看做是图形的八分之一(一组大小不等的三个“角”)绕中心位置,按照同一方向连续旋转45°、90°、135°、180°、225°、270°、315°前后的图形共同组成的.

整个图形也可以看做是图形的四分之一(两组相邻的“角”)绕中心位置连续旋转90°、180°、270°前后的图形共同组成的.

整个图形还可以看做是图形的二分之一(四组相邻的“角”)绕中心位置旋转180°前后的图形共同组成的.

2.图中是否存在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是另一个通过旋转得到的?

过程:同样让学生在画图过程中体会图形中每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或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分析图形,找出关系.

结果:图中存在这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是另一个通过旋转得到的.

整个图形可以看做图形的四分之一(一组“楼梯”)绕中心连续旋转90°、180°、 270°.前后的图形共同组成的.

整个图形也可以看做图形的二分之一(两组“楼梯”)绕中心位置旋转180°前后的图形共同组成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仍然是图形的基本变换。借助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学生一般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也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

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总结交流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情况)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具准备:

教学圆规、电化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

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

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三、认一认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四、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径呢?(放动画)

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4、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吗?知道为什么吗?

五、应用提高

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六、作业

1、教材第5页练一练

2、在平面上先确定两个不同的点a和b,再画一个圆,使这个圆同时经过点a和点b(就是这两个点都在所画的圆上),这样的圆能画几个?(提高题)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不直接说出圆,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画图中体会圆的特征

思考共同之处时再一次体会圆的特征

通过正反例的练习,加深对半径和直径的理解

动手操作,理解画圆的关键是定圆心(位置)和半径(大小)

巩固提高,满足不同学生要求

板书设计:

圆(本质特征):圆上各点到定点(半径)的距离都相等。

圆的画法:

圆的`相关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它们都相等;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它们也都相等。

教学后记:

在学生已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的了解圆的各部份名称。学生对圆心与圆

的半径的作用能理解,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2、连减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

教学准备:

相对应的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农民伯伯种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

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第一运走288棵,第二运走256棵,原有850棵。

二、问题探索

1、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2、思路探究。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3、算法探究。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以下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1) 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594288

=306(棵)

(2) 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850544

=306(棵)

三、应用练习

1、计算方法的练习。

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一练中的第1、3题。

2、解决问题的练习。

(1)第2题。

a出示问题情境及第(1)问。

b学生独立解答。

c交流算法与想法。

d出示第(2)问。

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提出与第(1)问类似的连减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

(2)第4题。

a出示题目内容,带领学生读懂所提供的信息。

b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从整体上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里程表上的读数是逐渐增大的,但有一天很特殊,星期三和星期四里程表上的读数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c学生讨论。

可能性1:如果小军是每天晚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四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可能性2:如果小军是每天早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三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d引导学生继续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以晚上统计为例,完成第(2)问。(思考)

e第(3)问。

?1〉一般方法:把第(2)问中所求出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相加。

?2〉简便方法:将星期日与星期一在表上显示的数相减,即1830301=1529(千米)

四、课堂总结

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结课。

板书设计:

运白菜

关于量的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个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 百是千。

2. 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

3. 会用正方体积木块、千数简图、人民币等不同方式表达数。 教具: 方块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一、情境引入

1. 出示多媒体花图

师:这些花多美,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可以怎么办?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一朵一朵地数用.表示 十朵十朵地数用-表示 一百朵一百朵地数用□表示 这是上节课学习千数简图的知识。

出示:□□□ 师:看简图你就知道花的朵数了,先写数再读数。 (师出示答案校对)

2. 揭示课题:数可以用千数简图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千以内的数。(板书:小探究)

二、探究过程

1. 认识十进制数位表,会用正方体积木块表示数。

引:我们先看看小丁丁在做什么? 演示媒体,提示学生轻轻地跟着数。

问:看了电脑演示,你知道了些什么知识? 根据回答,小结并输入结果。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

小结:用正方体积木块也可以表示数。

尝试表示数。

a 板书:312,要求:从学具中挑出合适的表示。 (校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b 问:4种学具中还有一种未使用过的,让312变大,并写出这个数。

小结:(出示表格)通过动手摆学具我们已经知道4种学具各代表什么,请试着再说说。(输入结果) 针对练习:比比谁摆得又快又对? 205 出示答案(说说哪种学具未用到,为什么?哪一位上没有单位?

板书:(个位、十位) 根据你所掌握的本领与刚才学到的结论,你能说说还有哪些数位吗?按一定的顺序说出。 出示数位顺序表,请学生提问。

小结:从左到右变大,满十个千还有更大的,所以用省略号。

2. 练习运用 要求将引入题改为用正方体表示,并说组成,检验自己对否。 出示结果校对。

a 完成书3(1),先说组成再写数。

出示:243

要求:用手中的学具或桌上的笔纸等材料,自己试着表示这个数。 出示媒体,看看你与谁的想法一致。 介绍人民币的表示法,想想怎样准备。

小结:同一个数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

b 针对练习:书3(2)(3) 口头说说302改用正方体表示如何改?230改用人民币表示如何改?501改用千数简图表示如何改?

小结:大家学得真不错。

三、综合运用

按1到4号编一题,考考其他3人,可以是读数、写数、分拆或说组成,也 可以是今天所学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 说说今天学到的本领。

推荐访问:关于量的数学教案6篇 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