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读音为dui ri,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出处《后汉书.黄琬传》。 ,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3篇
第1篇: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
我看日本
大和民族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民族。无论是《菊花与刀》还是《樱花与武士》 ,许多 国内外的学者似乎都想靠着二手三手的资料和几年的旅日经历, 清晰的描述日本社会的演进, 但这似乎太难了。 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也好, 民族的劣根性也罢, 似乎不是旁观者能够准确体 会的, 也不是身在其中的该国国民所能准确概括的。 就我个人而言, 日本, 是一个让我敬佩 让我愁的国家。
之所以敬佩。原因有三。
其一,日本人好学。谁强跟谁学,学得也很灵活,见风使舵,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古代 中国强,那跟中国人学。学制度,大化改新;学宗教,弘扬佛法;学文化,文字、服装、舞 蹈、 饮茶。 但是有一点他没学好, 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没学, 这给日本后来的历史造成了很大 影响。没科举意味着官职是世袭罔替的,这也是导致日本天皇式微,幕府强大的原因之一。 到了近代,中国不行了,美国鬼子找上门了,那人家就跟美国学。人家不耻“上学” ,不惜 一切代价的学,学最好的,哪个国家的好东西都藏着掖着想垄断是吧,那我“偷师” 。比如 说, 德国啤酒最好是吧, 那人家就派个人去德国慕尼黑的啤酒工厂里工作, 那哥们也忠于天 皇, 成天下了班没事就往厂子门口等着, 等着往总经理的汽车上撞, 只为了尽快结识总经理, 进入管理层,拿到配方。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这种不择手段的“学习”真的是让我大受刺 激。 我个人认为这种学习精神值得全世界学生、 学徒发扬光大。 可是感觉中国的传统总是在 宣扬“不耻下问”的难能可贵,历史书上动不动就说古代多么多么辉煌,什么什么领先,不 知是适度的民族自豪感还是过度的民族自卑感。
其二,日本人能创新(但不是原创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学生考试一样,我刚开 始抄你的是吧, 但是全盘照抄之后我再自己琢磨琢磨, 稍微一改进就把你超越了, 考出来的 分数比你还高。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起点高,发展快啊。刚开始不知道怎么造汽车、造电 视吧,但我几年之后就比你强,东芝、松下、索尼、夏普„„带电的、顶级的全是日本货。 我质量比你好,款式比你新,用料比你少,价钱比你高,就是卖得好!
有的人刚从自己家的松下、 索尼牌的电视上看到日本人焚烧中国国旗的新闻报道, 找个 棍子, 拎个板砖, 就上街砸日本车、 日本店, 我很怀疑, 不知道他们是泄私愤, 还是报国仇。 游行的不光只有爱国知识分子, 还有臭流氓跟着瞎起哄。 估计敢砸车的人主要因为那车、 那 店不是他家的,他一时半会也买不起,他才砸。要是彻底“爱国” ,应该有报道说国产电视 产量因反日情绪高涨而猛增,但是很遗憾,没有。我们讲的是“引进来” , “进口的”的都是 最好的。吸收有余,创新不足。
其三,日本人(包括韩国人他们对传统的守护与传承、对环境的保护与热爱、对承诺 与信用的珍视、 是让我们望尘莫及、 自惭形秽的。 日本的上层聚会女性以穿和服为荣, 日本 的森林覆盖率是世界之最, 日本公司员工对公司的忠诚„„而我们呢, 似乎地大物博, 泱泱 大国的思想根深蒂固。 百年屈辱, 十年文革之后我们还剩下多少传统?! 传承下来的多是糟 粕,弃而毁之的是精髓。三年内战,十年文革对中国的破坏与日本侵华相比不知谁轻谁重。 生命的消逝并不可怕, 精神的流失才更可怕。 其实, 日本战后的复兴与繁荣并不是侵华的成 果,战争带给双方的永远都是破坏。因为日本小、资源少,所以他们更懂得珍惜。
之所以愁视,是因为我读不懂,看不透日本,原因也有三 。
其一, 日本人缺乏原创精神。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无论当今命运如何, 曾经的辉煌永载 史册。也可以说“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古犹太国不在了,可流落世界各地 的犹太人为世界贡献了 《圣经》 与基督教; 古埃及不在强大了, 可金字塔下千年不腐的法老
永远为现代科学留下未解之谜。 如果非要把各民族的优劣分个三六九等的话, 日本一定不是 一流民族。 舶来的和原创的总有不一样。 日本人身上有太多太多的中国元素。 你可以说日本 为世界贡献了精工、 电子、 汽车这些器物, 但很难说日本为人类历史进程贡献了什么, 除了 二战的灾难。
其二, 我看不清日本的未来。 我相信俄罗斯那样曾经强大, 拥有广袤土地、 丰富的资源、 笃信宗教, 且创造过辉煌历史篇章的大国一定会再度强大。 像朝鲜那样闭关锁国、 资源匮乏、 制度畸形的国家一定会衰败。 但是我觉得日本是个前途扑朔迷离的国度。 政治上, 君主立宪, 现代民主吧。 可没有哪届首相能力挽狂澜, 你方唱罢我登场, 走马观花般的更换。 经济上吧, 发达了, 有钱了, 可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 经济安全用什么来保障?真要是那么有安全 感,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钓鱼岛能引发他们如此大的兴趣?日本在亚洲对四邻的挑衅、 在国际 政坛对进入大国行列的躁进与热衷,都是其小岛国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吧。
其三, 日本人的性格太复杂了, 实在让人摸不到头脑。 你说它保护环境吧, 可是他们麻 木的捕杀鲸鱼、 海豚。 被血染红的海洋——太地, 一部纪录片 《海豚湾》 让我震撼。 小日本, 你就不能不吃 “生鱼片” 吗?高蛋白也没见你们长多高啊多壮啊! 你说日本右翼势力烦人吧, 但是传说中普通民众挺热爱和平的。看一部日本的 70年代的肥皂剧,开公司、住别墅的一 大户人家,男主人给儿子买了支玩具枪,被孩子的奶奶看见后立马呵斥并夺了过来, “我们 的国家再也经不起战争了,你居然还给孩子买枪?! ”日本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总有几 分浓重的忧伤。民族性的喜欢“自杀” ,一死以谢天下。战犯剖腹可以说是武士道精神的影 响, 但是川端康成这样的文豪也自杀, 出个政治丑闻也要自杀, 不知道是武士道精神的优良 传统,还是社会缺乏包容性间接恶果。
还有一点,我觉得是极大的有点!日本、韩国都是很爱干净的民族。这一点我很喜欢。 看电视剧也好, 亲身感受也罢, 日本人、 韩国人家里家外总是干干净净的, 这是以前中国人 交给他们的,但是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人的变得脏了,说话脏了,环境脏了,最终是社会 变得很脏,很黑暗。一个优秀民族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应该有洁癖才好。
哈日的小年轻人为地把日本神话了,学日语、看日剧,梦想去日本留学,移民日本。激 进派呢则是逢日必反。 不是高看, 就是鄙视。 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正视过这个近邻。 每每听到 有人骂日本鬼子的时候, 总一种莫名的羞愧, 感觉也像是再骂中国人自己, 因为日本人身上 有太多中国元素。
中、日、韩三国的关系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历史上的友好化作今日的相互仇视。有 这样一个笑话。 说中国人向来瞧不起日本人, 明清称倭寇, 近代称鬼子。 而现在的反日的年 轻人通常喜欢把韩国人称作“高丽棒子” ,棒子就是流氓的意思。中国瞧不起日本、韩国; 日本瞧不起中国、韩国;韩国瞧不起日本、中国。三足鼎立,互相瞧不起。我不知道中国人 的瞧不起当中有几分是出于自信与自豪, 或许更多的是出于屈辱历史和现实自备感下的嫉妒。 老师曾说,中国这个“中”字取的极好。我希望我们能够正视历史,用“中庸之道” , 不偏不倚,来看待我们的这个近邻,彰显大国风度。而非像我看日本这样,雾里看花,稀里 糊涂。
第2篇: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日本文化的创新
一、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过去我们常说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是同文同种,一衣带水,从文化的表面和地理概念上来讲,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我们想通过这一点就理解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或者说是看待日本那么有一点肤浅和简单了。日本从雏形到现在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这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日本先是大量引进中国文化,进而又吸收欧美文化,那么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个日本文化中啊,有中华文明的基因,也有欧美文化的皮囊,但他既不是中华文明的延续也不是欧美文化的翻版,他是一个吸收和借鉴了中华文明和欧美文化在岛国生长起来的文化奇葩,或者说是一个怪胎。
日本传统文化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郁馨香。
例如:(1)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宋朝时日本僧侣带回了茶叶的种子以及饮茶器具,著书介绍我国种茶、制茶技术以及茶的效用。茶叶开始在日本栽培并被人们广泛饮用,逐渐形成了今天日本文化的代表——— 茶道。
(2)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具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日本资本主义思想产生之前。儒学传入日本大约是在公元五世纪以前。据《古世纪》记载,百济的阿直歧,王仁是最早来到日本的儒学者,并且带来《论语》和《千字集》等儒学典籍并且在日本传授儒家学说。继体天皇时期(507—531)曾要求百济国王定期向日本派遣五经博士,传授儒家思想,于是儒家迅速发展。圣德太子制定的“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主要体现了儒家思想,甚至所用的词汇和资料亦大多是取自儒家典籍。在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化革新,也是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而发生的。但是日本人对于中国儒家思想的吸收也是又选择性的,他们在学习和吸收儒学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日本的儒学。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曾说:在中国儒学中,“仁”被成为驾临在一切之上的德。而在日本“仁”被彻底排斥在日本的伦理体系之外;在中国儒学中“忠”是有条件的,而在日本,对主君的“忠”则是对天皇无条件的遵从。日本化了的儒学,做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于日本民族和社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这种影响作用不可避免地延续到日本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直至明治维新,日本政府开始接受与儒家文化特点相异的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化时起,儒家文化便注定开始了与以往任何历史阶段所不同的特殊地位,并开始发挥其在日本近代历史中更加独特的作用。
二、日本文化的创新
日本文化以一种罕见的开放态度,在其历史活动中,先是吸收了中国的汉文化、特别是先秦孔儒的实践理性精神,后又消融了西方欧美文化,铸成了本身的开放机制。然而,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并没有使其成为一锅煮的大杂烩,在其对外来文化有选择地吸收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对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使之成为日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中国古代的唐文化是世界最先进的文化,但是日本人并没有被唐朝文化绚丽的外表,耀眼的光芒所蒙蔽,从而失去自身特性。唐朝的尚书省中除六部外还有九卿,这是沿王制而来的。九卿当中又有大理寺这样的司法官,但刑部也有司法官。于是,与司法有关的官职就产生了重复。另外,尚书省六部之一的工部,与将作监并存,户部与内务大藏并存,礼部与礼仪使并存等等。而当日本在引入唐制,设立八省时,并不是全盘照搬。不但因应本国国情。将户部分为民部和大藏,还将作为执行官的辨官和负责审议的门下省的官职并于太政官之下等等各方面的改革,从而避免了由理想与实际需要出发的官职的重复,如上述所说的改革司法官的重复,一份工作两个人去做这样的冗官状况,确是颇费了一番苦心的。而同时期的朝鲜不但没有日本这样整然的官制,甚至还没有引入中国的官制体制,直到后来的高丽时代才开始全盘照搬唐的制度。两相比较,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自主与创新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日本吸收外来文化是经过消化吸收“日本化”过程,在融合外来文化基础上有所创新,使之具有新的生命。日本的许多重要的文化成果都是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但是,最能体现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这种创新当数日本文字创立了。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作了以五十音为基础的本国文字,这种文字是吸收了汉字的某些字形而创造的,在中国文字早已发达完善时,日本尚未创造出自己的文字来书写自己的语言,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日本人先是借用汉字书写日本语言,后来又借助汉字创造出日本假名,假名与汉字混用,形成发展为今天仍在应用着的日文。一般地说,国字就是日本人借鉴中国汉字,自己创造的有别于中文具有异文化特质的汉字,“它根据自己民族的语言和表记意识,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字形状和发音。”日本最初将汉字作为语音表记,后来直接用汉字作自己的文字,再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平假名、片假名,在字形上国字与汉字虽然相近,但国字并非汉字,有些汉字被赋予完全不同的意义。这充分说明中日文化关系的亲密性和日本民族的独创性,体现了日本民族勇于并善于吸收异文化,将异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精神,反映了日本对异文化极强的摄取力,从中也可以看出日本人民具有多么杰出的才能。
第3篇: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
论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作者:李 陆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5期
[摘 要]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有关日本儒学发展及其影响的重要史实,把儒学置于日本文化的大背景下,将儒学的发展与日本文化的发展联系起来,成功地运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来分析日本的思想文化。
[关键词]日本儒学 文化 现代化
一、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可以搜求到手的研究著作和史料中尽可能多地整理出有关日本儒学发展及其影响的重要史实,把儒学置于日本文化的大背景下,将儒学的发展与日本文化的发展联系起来,成功地运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来分析日本的思想文化。
《文化》一书中的下篇,分别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史学及当代日本社会七个方面,具体地分析研究了儒家思想在各个文化领域中的影响。这种横向的研究给人以广阔的视野,而在每一个具体的领域中,又再现了其发展过程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历史脉络,给人以纵深的历史感。例如在政治领域,从大化革新与“周孔之教”、“建武中兴”与朱子学的关系,一直谈到“尊王攘夷”思想与明治维新。在法律方面,从《养老律令》和“以礼入法”,《贞永式目》和大名家法,一直谈到明治民法中的家族制度等等。这样纵横交织,形成了一幅广阔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图景。透过翔实的历史事实陈述,日本文化的特点便具体而豁然了。
这里我们想介绍王家骅对日本神道这一原生形态的民族宗教与儒学的关系的论述,借以理解日本文化的特点。
王家骅在《文化》一书中,论述了日本神道教义从无到有的发展,及其如何受儒佛道等各种思想的影响与怎样排除这些思想影响欲恢复其本来面目,直至与国家权力结合。他将这一过程分为从原始神道到国家神道五个发展时期,并认为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可以找到当时儒学发展形态的影响。关于日本原始神道,他是通过剖析《古事记》中有关宇宙生成和演变的神话与儒家典籍《淮南子精神训》和《周易系辞》等的关系,来说明“无论是其神学思想还是其宗教祭仪活动,都已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到平安时代中期,以佛教为根本、神道为附庸的“本地垂迹”说,则是神佛调和理论化的最初尝试。到室町时代,神佛调和理论又与儒佛不二思潮互相汇合,发展为各种各样的神、儒、佛一致说,无论是哪种一致说,实际上都是由外来思想所准备与培植的,尤其是受到宋学的影响,这并不表明以日本固有之道相标榜的神道出现了什么具有思想独创性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