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如何巧结合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思想一、数形结合教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方法,一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个方面是“以形助数”,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形如何巧结合5篇,供大家参考。
数形如何巧结合篇1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思想
一、数形结合教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方法,一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个方面是“以形助数”,另一个方面的内容是“以数解形”。下面介绍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形助数
所谓“以形助数”,是指老师在讲解某些数学知识的时候,仅靠数字讲解学生不太能理解,借助几何图形的特点,将所要讲的知识点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将抽象化的问题转变为具体化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可以运用图形的办法清晰地展现问题。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是经过上坡路,然后是平地,最后是下坡路,汽车上坡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在平地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而下坡的速度则是每小时40千米,汽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上坡花了6小时,平地花了2小时,下坡花了4小时。请问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长时间?在这道题中,既存在变量,又存在不变量。变量就是上坡路和下坡路随着汽车行驶的方向而发生改变,当汽车从乙地到甲地行驶时,原先的上坡路变成了下坡路,原先的斜坡路变成了上坡路。而不变量就是这两个路程汽车行驶的速度都是始终不变的。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来。先算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的上坡时间,即(40×4)÷20=8(小时),然后算出下坡所花费的时间,即(20×6)÷40=3(小时),而平地所花费的时间是不变的,所以汽车从乙地到甲地所花费的时间是8+3+2=13(小时)。在这道题中,运用图像将数学中的数量关系、运算都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比较易于理解,这样的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二)以数解形
虽然图形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数学中的数量关系,但是对于一些几何图形,特别是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来讲,非常简单,如果仅仅是通过直接观察反而看不出规律,这时就可以运用“以数解形”的方式教学。比如老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一课时,很多学生通过学习,对概念性的东西已经非常了解,但是在具体的情况下又不能真正把握清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四边形进行赋值,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比如给出三组数字:(1)6,5,3,7(2)7,5,5,7(3)8,6,4,6在这三组数字中,让学生选择平行四边形。那么学生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即两组对边要平行且相等,通过比较分析,知道只有第二组数字符合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因此,在这样的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数”与“形”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要点。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思想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方法的习惯
老师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数学题的习惯。小学生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常常会忘了使用“数形结合”方法,有的还不会。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运用数形结合方法的好习惯。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低年级学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实物,高年级的学生则学会简单的画图等,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数形结合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的发展已经迅速蔓延到教学领域,对于比较难懂的知识点,老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移动图像,当碰到需要运用想象思维的时候,可以在多媒体中进行展示。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思想,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点。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综合运用“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这两种不同方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季利明 工作单位: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镇马林小学
数形如何巧结合篇2
《浅谈“数形结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王敏
摘要: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数”与“形”是一对矛盾,宇宙间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矛盾的统一。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
关键词:
数形结合 低段数学 低年级学生
一、有利于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并非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学生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前,他们的知识基本上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上的。其知识特点是直观形象,看得见,摸得着。而进入小学阶段,教师如果运用数形结合来引入新知、建构概念、解决问题,就相当于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添砖加瓦,新知识的学习就变得更简单。这样新学的知识就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而我们也达到了所需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所谓深入浅出。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刚学习数学知识时,教材首先就是通过数与物(形)的对应关系,初步建立起数的基本概念,认识数,学习数的加减法;通过具体的物(形)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比较长短、多少、高矮等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图形的认识与组拼,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把数与形联系起来,数形有机结合。在以后年级的学习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数与形的结合就更加广泛与深入。
再如:二年级数学第一册中《乘法的引入》。
用相同的图像引导学生列出同数相加的算式,这样一方面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展现乘法的初始状态,懂得乘法的由来(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看图列加法算式,加深了图、式的对应思想,无形中也降低了教学难度。
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运用PPT幻灯片技术展现一个盆子里有三个苹果,然后依次出现这样的第二个盆子,第三个盆子,一直到第五个盆子,如何来表示这个场景呢?学生自然会用同数相加的方法来表示。接着,教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提出:“如果有20个盆子,30个盆子,甚至100个盆子,你们怎么办呢?”学生一片哗然:“哦~~!!算式太长了,本子都写不下呢。”这时,建立乘法概念水到渠成!数形结合使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的意义,而且懂得了乘法是同数相加的简便运算。
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来看:在这个片段中,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由直观的小船,抽象成连加算式,抽象成乘法算式,经历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
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中,通过具体的形的操作与实践,让学生充分理解“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数学概念,掌握运用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等,使数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分数的知识。
二、使计算中的算式形象化,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
小学数学内容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计算问题,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但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尤其在课改之后,老师们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在计算方法的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却更加忽视了算理的理解。我们应该意识到,算理就是计算方法的道理,学生不明白道理又怎么能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呢?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策略也是不同的,我认为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在教学“分数加分数”时,课始创设情境:小明过生日,他吃了这个蛋糕的1/8,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2/8,他们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糕字在引出算式1/8+1/8后,我采用三步走的策略:第一,学生独立思考后用图来表示出1/8+1/8这个算式。第二,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优生可以展示自己画的图形,交流自己的想法,引领学困生。学困生受到启发后修改自己的图形,更好地理解1/8+1/8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第三,全班点评,展示、交流。
再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就是利用7根小棒来完成的教学的。首先出示7根小棒,问能搭出几个三角形?要求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搭三角形的过程。
像这样,把算式形象化,学生看到算式就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能联想到算式,更加有效地理解算理。
三、应用“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对大脑的科研成果表明,大脑的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半脑功能偏重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讲究规范严谨,稳定封闭,如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右半脑功能则偏听偏重于形象思维,讲究直觉想象,自由发散,如猜想、假设、构思开拓、奇异创造等。左、右半脑的功能各有特征,如果互相补充就会使大脑功能更加健全和发达。“数形结合”就同时运用了左、右半脑的功能,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时,也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1.“数形结合”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技巧的熟练、思维能力的培养、事业的成就等都离不开良好的记忆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数学知识是基础性知识,需要牢固地记忆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做到灵活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记忆正是掌握知识的基本手段,记忆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有助于知识的深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是要以记忆为前提。有的学生面对一些数学问题束手无策,找不到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这与脑子里记忆的数学知识太少有关。只有对数学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应用时熟能生巧,才能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教学中运用形象记忆的特点,使抽象的数学尽可能地形象化,对学生输入的数学信息和映象就更加深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数学的模型,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应用“数形结合”,训练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在数学里,存在着大量的直觉思维。这就是人们在求解数学问题时,运用已有的知识,从整体上对数学对象及其结构迅速识别、判断,进而作出大胆的猜想,合理的假设,并作出试探性的结论。它具有顿悟、飞跃的特征。
3.应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思路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其思维方向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看待同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常借助“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形式,突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联系,来引发学生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问题,达到知识融会贯通,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4. 应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目前,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建立新世纪创造性人才队伍的需要。,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在各自的领域中有所创造发明,才能推动科学技术、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编选一些探索性的题目,让学生去研究,去探讨,去发现。让他们不是从头脑中已有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中去找答案,而是从问题的本身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行一系列探索性思维活动,将已有的思维方式大跨度地迁移,从可供选择的途径中筛选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应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操
1. 树立现代思维意识
在数学教育中,通过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先形象后抽象,不但能促进这两种思维能力同步发展,还为学生初步形成辩证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数与形的结合,能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可以养成多向性思维的好习惯。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变静态思维方式为动态思维方式,也就是以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考虑问题,把数与形分别视为运动事物在某一瞬间的取值或某一瞬间的相对位置。运用动态思维方式处理教材、研究问题,能揭示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变化,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客观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每一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和其他事物以各种方式相互依赖着,相互制约着,相互作用着。我们从数学的发展即可揭示出:事物无不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例如,解析几何是由代数和几何,数和形两方面的联系、变化、发展而来的。代数和几何,数和形是对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的,可以互相转化的。当引入坐标后,它们就统一于解析几何中。这样,数学教师就能用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物质统一性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全面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从而对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定型期的中职学生以良好的促进作用,帮助他们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五、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大量实际问题
运用数形结合有时能使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比较直观,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
在一年级下册刚接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学时,通过数与物(形)的对应关系,帮助学习建立起同样多、多的部分、少的部分、大的数、小的数等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理解掌握比多比少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求大的数用小的数加上多的部分(或少的部分),求小的数用大的数减去少的部分(或多的部分)。有的学生在刚学习比多比少应用题时,未能很好的建立起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未充分理解掌握比多比少的基本数量关系,而是机械地记忆“多”字用加法,“少”字用减法。这样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的还不在少数。
在二年级上册进行倍数应用题的学习时,教材首先是通过数与物(形)的结合,帮助学习初步建立起倍数的意义,即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这样的数是多少。在学生初步建立起倍数的概念(意义)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数与形结合,即画线段图,帮助学习理解掌握倍数的意义。在这里,教材从最初的最直观的数物(形)结合,逐步过渡到由图形代替物体——数形结合,初步建立起数学语言——数与形,使学生逐步从最直接的感知发展到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初步建立起今后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及数学思想——数形结合。不仅现在,在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中,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大,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也是学生学习中方便操作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鸡兔同笼问题,也是从图形中总结出解决方法。如:鸡和兔一共有8只,腿有22条。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用算术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而借助画图,一步一步总结方法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先画8个圆,表示8只动物,假设全是鸡,给每个圆画2条腿。共画了16条腿。还有22-16=8(条)没有画上,再把剩下的腿添上,每个圆还可以添2条,8条腿可以添8÷2=4(只)。从画好的图中可以看出,这4只动物有4条腿,是兔。只有2条腿的有4只,是鸡。
再如植树问题,也是从图形中总结出解决方法。先模拟植树,得出线上植树的三种情况。
“___”代表一段路,用“ / ”代表一棵树,画“ / ”就表示种了一棵树。让学生在这段路上种上四棵树,想想、做做,你能有几种种法?
学生操作,独立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种的?
师反馈,实物投影学生摆的情况。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相应地把三种情况都贴于黑板:
① _________两端都种
② 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
一端栽种
③
_______________两端都不种
师生共同小结得出: 两端都种:棵数=段数+1;
一端栽种:棵数=段数; 两端都不种 :棵数=段数—1。 本学期遇到了的几个题型,如锯木头、路边植树、上楼梯等问题,通过“形”的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许多孩子不会列算式,但是,会先画图,利用图形再列算式,
像这些题目都是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有可以凭借的工具,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耦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
数形结合,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揭示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抽象概念和具体形象、表象之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形结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实践证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
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发展的全局着眼,从具体的教学过程着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形结合思想,并使之成为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这是我们数学教学着力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数学思想方法与小学数学教学》 夏俊生主编
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3、《教学论》
田慧生 李如密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1月 暨阳街道大侣小学
葛琼钗
(责编 王文亮)
数形如何巧结合篇3
《“数形结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龙南县龙翔学校
曾智勇
一、有利于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学生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前,他们的知识基本上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上的。其知识特点是直观形象,看得见,摸得着。而进入小学阶段,教师如果运用数形结合来引入新知、建构概念、解决问题,就相当于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添砖加瓦,新知识的学习就变得更简单。这样新学的知识就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而我们也达到了所需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所谓深入浅出。
例如:二年级数学第一册中《乘法的引入》。
用相同的图像引导学生列出同数相加的算式,这样一方面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展现乘法的初始状态,懂得乘法的由来(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看图列加法算式,加深了图、式的对应思想,无形中也降低了教学难度。
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运用PPT幻灯片技术展现一个盆子里有三个苹果,然后依次出现这样的第二个盆子,第三个盆子,一直到第五个盆子,如何来表示这个场景呢?学生自然会用同数相加的方法来表示。接着,教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提出:“如果有20个盆子,30个盆子,甚至100个盆子,你们怎么办呢?”学生一片哗然:“哦~~!算式太长了,本子都写不下呢。”这时,建立乘法概念水到渠成!数形结合使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的意义,而且懂得了乘法是同数相加的简便运算。
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来看:在这个片段中,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由直观的小船,抽象成连加算式,抽象成乘法算式,经历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
二、使计算中的算式形象化,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
小学数学内容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计算问题,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但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尤其在课改之后,老师们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在计算方法的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却更加忽视了算理的理解。我们应该意识到,算理就是计算方法的道理,学生不明白道理又怎么能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呢?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策略也是不同的,我认为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就是利用7根小棒来完成的教学的。首先出示7根小棒,问能搭出几个三角形?要求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搭三角形的过程。像这样,把算式形象化,学生看到算式就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能联想到算式,更加有效地理解算理。
三、应用“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对大脑的科研成果表明,大脑的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半脑功能偏重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讲究规范严谨,稳定封闭,如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右半脑功能则偏听偏重于形象思维,讲究直觉想象,自由发散,如猜想、假设、构思开拓、奇异创造等。左、右半脑的功能各有特征,如果互相补充就会使大脑功能更加健全和发达。“数形结合”就同时运用了左、右半脑的功能,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时,也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1.“数形结合”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技巧的熟练、思维能力的培养、事业的成就等都离不开良好的记忆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数学知识是基础性知识,需要牢固地记忆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做到灵活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记忆正是掌握知识的基本手段,记忆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有助于知识的深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是要以记忆为前提。有的学生面对一些数学问题束手无策,找不到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这与脑子里记忆的数学知识太少有关。只有对数学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应用时熟能生巧,才能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教学中运用形象记忆的特点,使抽象的数学尽可能地形象化,对学生输入的数学信息和映象就更加深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数学的模型,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应用“数形结合”,训练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在数学里,存在着大量的直觉思维。这就是人们在求解数学问题时,运用已有的知识,从整体上对数学对象及其结构迅速识别、判断,进而作出大胆的猜想,合理的假设,并作出试探性的结论。它具有顿悟、飞跃的特征。
3.应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思路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其思维方向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看待同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常借助“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形式,突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联系,来引发学生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问题,达到知识融会贯通,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四、应用“数形结合”,解决大量实际问题
运用数形结合有时能使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比较直观,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
如植树问题,就是从图形中总结出解决方法。先模拟植树,得出线上植树的三种情况。
“___”代表一段路,用“ / ”代表一棵树,画“ / ”就表示种了一棵树。让学生在这段路上种上四棵树,想想、做做,你能有几种种法? 学生操作,独立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种的?
师反馈,实物投影学生摆的情况。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相应地把三种情况都贴于黑板:
① _________两端都种
② 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 一端栽种
③ _______________两端都不种
师生共同小结得出: 两端都种:棵数=段数+1; 一端栽种:棵数=段数;两端都不种 :棵数=段数—1。本学期遇到了的几个题型,如锯木头、路边植树、上楼梯等问题,通过“形”的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许多孩子不会列算式,但是,会先画图,利用图形再列算式,像这些题目都是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有可以凭借的工具,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耦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
数形结合,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揭示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抽象概念和具体形象、表象之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形结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实践证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
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发展的全局着眼,从具体的教学过程着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形结合思想,并使之成为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这是我们数学教学着力追求的目标。
数形如何巧结合篇4
浅谈小学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摘要: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与解决问题中广泛应用,本文介绍相关概念并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初步整理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各教学领域的渗透与应用,提出培养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
1、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概念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和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互相转化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1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与解决问题中广泛应用,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前者借助形的直观性来阐明抽象的数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利用数的精确性、规范性与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使数与形两种信息互相转换并且优势互补,从而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2
2、数形结合思想在各个学习领域的渗透与应用
小学数学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学习领域,数形结合思想在这四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初步整理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各教学领域的渗透与应用。
2.1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数与代数”知识领域中的渗透与应用 数是十分抽象的,教材在编排上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帮助孩子理解数的含义。如,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这一课时:
教材的内容与目标体现以下两方面:(1)体会“形”的直观性。借助各种实物图作为直观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2)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几何图形。通过让学生用相应数量的小棒摆一摆图形的过程,引导学生数一数,增强用数的量化来描述形,让学生初步感受数中有形、形中有数的思想。
除此之外,在加减法的计算学习中,利用画图来直观呈现各种信息,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在乘法口诀的学习中,利用各种图形(点子图、数轴、表格)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口诀的推导;在分数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教材运用了大量的图形作为直观手段;在小数的学习中,利用尺子、线段、正方形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在方程的学习中,利用天平图作为直观手段,理解等式的性质,利用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可以说,数形结合思想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无处不在,应用十分广泛。
2.2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中的渗透与应用
12 王永春。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5. 毕保洪,贺家兰。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中学教与学,2017,1:15-16.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特点等过程中,也需要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帮助。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
通过操作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让学生直观体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180°,通过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基础上再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让学生体会从数量的角度研究图形的性质。
除此之外,在角、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中,通过直观的图形,让学生发现图形的特点与性质;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学生中,用数量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大小,感受“以数解形”方法的实用性;在圆柱和圆锥的学习中,通过探索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圆锥的体积等方面的知识,体会从量化的角度研究圆柱和圆锥,更好地认识它们的性质……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不仅让学生通过直观了解图形,也使学生体会以数解形的作用。
2.3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统计与概率”知识领域中的渗透与应用 统计图就是一种把数据通过直观图形的形式体现的一种方法,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在二年级下册,教材便设计了用简单的条形图来表示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图形也可以表示统计数据。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描述生活中的各种数据,既可以用统计表,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在直角坐标系里画长方形来表示数据,具有直观、易比较数据之间的大小等特点,让学生体会以形助数方法的直观性。
除此之外,在集合的学习中,通过文氏图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统计概念和计算原理;在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中,让学生理解统计图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在扇形统计图的学习中,体会把圆作为单位“1”,然后用圆中的一些扇形表示各部分的数量与总量之间的百分比……
2.4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综合与实践”知识领域中的渗透与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在“综合与实践”学习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五年级下册打电话:
直接去解决这个问题十分抽象,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树状图作为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归纳出最优方法。
除此之外,在学习和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时,结合操作卡片、列表、树状图、线段图等手段,感受数形结合的方法;在解决优化问题和植树问题的过程中,都利用了画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解决数学问题;在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
3、数学结合思想方法的培养
3.1引导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作用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能够把看上去困难的题目简单化、明朗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利用数形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通过几何直观理解抽象概括,树立起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主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能力。
3.2培养学生画图识图的能力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是通过题意画出符合的图像,利用图像来探讨数量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多数的学生在把题目转化成图像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画不出符合题意的图或者画错了图导致不会解题、解错题;另一方面,对于画出的图像,学生不能看懂其含义,不能利用图去解决问题。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画图和看图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画图、看图的能力。
3.3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习惯 在小学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不会选择数形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是教师意识薄弱,不重视这样的解题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嫌麻烦,不喜欢画图。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作用,坚持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形成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适当拓展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通常采用“以形助数”,而“以数解形”在中学中的应用较多,在小学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等内容。在此基础内容上,还可以创新求变,深入挖掘“图形与几何”学习领域的素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适当拓展,丰富小学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
4、结语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深
3刻地揭示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但在学习数学时必须面对数学的抽象性这一现实问题,因此,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重大意义。不管是教材的编排还是课堂的教学,我们都应使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中的图形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直观理解抽象的数学,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维,提高学生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的学习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1]毕保洪,贺家兰。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中学教与学,2017,1:15-16. [2]梁秀娟。蒋建华。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与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3(22):119-119 。 [3]王永春。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5.
3 梁秀娟。蒋建华。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与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3(22):119-119 。
数形如何巧结合篇5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灵活地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会将数学问题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挖掘数形结合思想并适时地加以应用呢?下面笔者根据日常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从有理数开始就让中学生及早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在七年级开始,数轴的引入就大大丰富了有理数的内容,对学生认识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的运算都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对每一个有理数,数轴上都有唯一确定的点与它对应,因此,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是通过这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关系进行的。相反数、绝对值概念则是通过相应的数轴上的点与原点的位置关系来刻划的。尽管我们学习的是有理数,但我们要求学生时刻牢记它的形:数轴上的点。通过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性质及其运算法则。
例如:
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方法: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2、比2℃低5℃的温度是_______;
3、若|a|=2,则a=______;
4、七年级《数学》(上)的习题,一辆货车从超市出发,向东走了3千米到达小彬家,继续走了1.5千米到达小颖家,然后向西走了9.5千米到达小明家,最后回到超市。在习题中也常出现这类题目。
这些内容如果适当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就很容易理解掌握了。
二、不等式(组)内容蕴藏着数形结合思想
在进行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老师要适时地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使学生形象地看到,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这里蕴藏着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数轴上表示数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在数轴上表示数集,则比在数轴上表示数又前进了一步。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利用数轴更为有效,如:在分析不等式组的解集情况时,如果老师利用数轴把数转化为“形”从而找出两个不等式的公共解,教学效果会事倍功半。如果老师能结合数轴,画图表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就很容易写出不等式组几种类型的解集。
三、应用题的内容也隐含丰富的数形结合思想。
用示意图分析数学问题,就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充分体现。小学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解应用题,尤其有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内容时,都不忘用示意图。而到了中学,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应用题的内容更为丰富了,复杂了、难度更大了,并且其难点是如何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布列方程,要突破这一难点,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才能帮助学生迅速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突破难点。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因此我们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概括和总结,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数与形是数学中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在教学中要挖掘数与形的联系,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