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范文五篇

时间:2022-05-24 14: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5篇

第一篇: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一、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推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通过情感的交流、情绪的疏导等活动化解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

这不仅对促进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现代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与挫折,而且能使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轻松自然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改革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德育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拓展了传统德育的范围,而且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预防、疏导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

二、主要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辅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性心理育等。

第二篇: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以前虽然听过关于心理健康的一些说法,但学校从未统一开课,所以对这方面的内容了解甚少。第一次上这门课我颇有体会。

心理健康的问题在中学生之间是很忌讳谈及的,如果说某个人有心理问题或想心理医生求助过,那么他极有可能因此而背上来自自己和他人极其沉重的心理包袱。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首先认识到的就是有关这一点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或轻或重,需要我们去重视。认识到这一点,我就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从而敢于去正视它,正是自身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有很多标准,其中最普遍化的是国际一般标准:有和谐的认知,有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有优良的个性心理。以这些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自己,我感觉可以让我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个更加清醒全面客观的认识,这是我深有体会的第二点。

当发现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想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士求助而不是一味地去掩饰;此外我们也可以自己尝试学习一些自我放松治疗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上完第一节课后我就有了认真系统地学习一些自我调整方法的想法,当然仅靠这几节课显然是不够的,我会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不断地贯彻实施。

另外,通过课堂学习我还认识到优良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自我意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都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同时健康的心理状况也促进我们各方面的发展从而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所以,我认为在发展个性品质的同时我们绝不可以忽视自己的心理状况。

课堂上讲的许多案例令我很是震撼:像一个女教师因心理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工作,许多青少年因心理问题而走上自杀的不归路,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业等。这些问题如果得到正确的对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恰恰相反,在我国这个大环境下,周围人的不正确对待更加大了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糟最终酿成恶果。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迫在眉睫!在我看来首先应改变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观念和认识。通过各种渠道是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起来,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消除偏见更新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心理疾病是社会更加和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每个人都要去深入研究,但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都应该正视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求助,都应该学会一些必要的自我调节的方法,并且有有意识地向身边的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全社会观念的改变尽微薄之力。

总之,我认为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崭新的认识,敢于正视它,敢于正是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会了一些自我调试的方法;于社会我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以及我们的偏见已经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心理健康的认知的变革已迫在眉睫,我们需要潜移默化地将一个崭新的观念根治在我们的社会之中从而造福整个社会。我想心理健康问题会越来越受重视,起码现在的我已十分重视它。

第三篇: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

张开“隐形的翅膀”

—— 我自信,我成功

活动理念:

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内驱力。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发现自信心强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有无限的潜能,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愈是自信,愈会成功,愈成功则愈自信。反之,缺乏自信会导致强烈的自卑感,给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培养、挖掘学生的自信心,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本节心理辅导课通过游戏、讨论、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激励学生积极自觉主动地学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自信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信心。

2.情感态度目标:体验并享受自信的感觉,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3.技能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提高自信的技巧。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提高自信的技巧 。

教学难点:运用提高自信的技巧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自信心。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信视频、翅形卡、大幅翅膀打印画

活动过程:

一、亮我歌喉,测试自信

播放张韵涵的歌曲《隐形的翅膀》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隐形的翅膀这首歌吗?会唱的请举手!现在我要要请一些同学来为大家演唱,愿意为大家演唱的可以到台上来。

分享:不愿意站起来唱的同学,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师:是的。因为我们担心了,害怕了,自然而然就减少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升,久而久之也变得不那么自信。在这首歌中,每个人对于隐形的翅膀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我更愿意把自信理解成我们每个人的隐形翅膀。拥有自信,我们就能够拥有面对很多事情的勇气;拥有自信,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张开“隐形的翅膀”——我自信,我成功》。

【设计意图】:一是通过唱歌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二是借助这个小测试,了解学生的自信程度,做到组织活动时心中有数。

二、故事引领,感知自信

1.播放视频:尼克•胡哲的故事

师: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位特殊的人物(出示视频)。

分享:尼克•胡哲的传奇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从他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身边的自信故事

师: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自信的小故事和人呢?

小结:在这些人身上,我们都看到了自信的影子,是自信帮助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自信小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信对于一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三、展示锦囊,提高自信

师: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自信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行动,进行一次“自信锦囊”的大搜索。

自信锦囊一:积极的肢体动作

1.呈现不同走路姿势的图片

师:观看两张图片,我们一起来体验下这两个动作。做完这两个动作,你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2.心理实验:不同走路姿势影响情绪状态及自信程度

师:小小动作上的改变就能让我们的情绪状态发生很大的改变。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要实验的对象用不同的方式走路三分钟。其中,一半的实验者大踏步的走路、摆动胳膊、昂首挺胸,另一半的实验者眼睛总是盯着地面,小步、拖着脚走路。实验结束后,让所有人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打分。结果明显发现,前者的情绪状态和自信程度分数更高,而后者的分数更低。实验得出的结果是:快乐和自信是可以被创造的,只要身体上小小改变,就能够让身体充满正能量,增强自信心。

3.说一说:哪些动作是积极的肢体动作?这些动作在哪些场合可以为我们所用?

自信锦囊二、三:积极的心理暗示 发现自己的优势

1.呈现美国击剑运动员的故事

师: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个美国击剑运动员的故事。

思考:故事中运动员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胜利?同学们认为他的自信是怎么来的呢?

生:发现自己的优势、积极的心理暗示……

2.游戏体验:气球与铅球

师:心理暗示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吗?接下来请所有的同学闭上眼睛,让

我们一起感受它的神奇之处。

师:认真感受睁开眼睛,看看身边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觉得是什么让我们的双手发生了变化?

过渡:你们都知道双手是受到老师语言引导的影响才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心理暗示的神奇之处。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想提高自信,可以对自己多进行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自信小锦囊四:得到别人的鼓励

寻找最美你我他活动

师:那么你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吗?你们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吗?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寻找“最美你、我、他”活动。我会呈现一些优点,同学一一对应,如果觉得自己符合要求的就起立。如果感觉他人符合条件的,也可以提醒他人起立。

注意:活动过程中,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同时做到不随意评价他人,尊重他人。

分享: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刚开始没有站起来,最后站起来了呢?

生:得到了同学的肯定和鼓励……

师:看到越来越多的同学们自信的站起,肯定自己,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其实,别人的鼓励和肯定对于我们自信心的提高立也有很大帮助。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在积极的自我暗示的同时,也千万别吝啬对别人的鼓励。也许只是你的不经意间的一句鼓励,就能够让对方感受到满满快乐和自信。

【设计意图】:通过他人的故事、游戏体验等方式,启发学生当堂生成关于提高自信的方法,并以此来激励自己,拥有自信。

四、调动情绪,激发自信

1.人人有双“隐形的翅膀“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与感悟呢?请大家在在翅形卡上写下你的收获与感悟。(在音乐声中请学生静静书写。)

2.展示自信之翼

请同学们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然后依次把翅形卡贴在黑板的“自信翅膀”上。

师:孩子们,你们看,自信的翅膀因为你们的自信越长越大,越来越美丽。现在请全体同学一起大声的喊出:我自信,我成长。我自信,我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写的方式,让学生梳理本节课自己的收获与感悟,并对自己进行激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与主题首尾呼应。

五、拓展与延伸

1.小结:一个人学习或者生活上的成功,自信只是其中的一半,另一半还需要我们去努力的付出,奋力拼搏,持之以恒,不放弃,这样才能最终取得胜利,体验成功的快乐!

2.课后任务: 回家后写出自己的十个优点,贴在醒目的地方,每天睡前读3次。

板书设计

我自信,我成功

积极的肢体动作(抬头挺胸 快步走路 握紧拳头

积极的心理暗示 肯定的眼神 微笑 击掌)

发现自己的优势

得到别人的鼓励

第四篇: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范文一: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非单纯地向大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也不是某种心理素质的训练,而是注重引导和促使大学生心理行为的改变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它既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原点,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归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形式为主要方式普及在校大学生心理科学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在校大学的心理综合素质。然而,作为一门新兴素质教育课程,从课程教育目标、课程教育内容和课程价值定位等方面看,该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延续了传统主流心理学即“消极心理学”理论,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把关注点放在心理问题学生群体上,把发现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作为教育的重点,既无法从根源上有效预防和彻底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更不可能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行充分挖掘和培养,再加上全国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理解不一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逐渐暴露出不足[1]。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理念开拓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新视野,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导思想消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目前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其最终教育目的应遵循心理教育的总体目标,即帮助大学生开发心理潜能和提高心理素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是以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将大学生作为潜在的心理问题对象,将重点放在“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上并将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出发点,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和弱点。在这种消极思想指导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本上以治疗心理疾病、预防心理问题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主,在实际课堂教学则以矫正和诊断心理为重点。这种思想消极的课程体系不可避免地具有先天局限性,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本应发挥的教育功能,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方面,不利于充分挖掘和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和心理品质。
  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欠合理
  目前,受“消极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性障碍、抑郁性障碍、恐怖性障碍、强迫性障碍、疑病性障碍等障碍性心理健康问题。在此教育理念影响下,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以病理性心理和消极性心理为主,即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相关的理论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表现、预防和矫正方法。心理教育导向和教学实践,无形之中使绝大部分大学生错误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涵片面理解为心理问题,误认为只有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教学内容不够科学的课程体系过于关注缺陷和问题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潜能,不利于大学生拓展心理素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也反过来制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真正提高。
  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缺乏完备的体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应具备完整的学科体系,不同心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互补、教育功能各异、教学方式灵活,教学覆盖范围和课程时间安排协调统一,从而构成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但目前各个高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较为分散,各科之间教学内容重复,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此外,有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缺乏连贯性,过于随意,没有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不同个性大学生实际心理的教育需求。更有部分教师只凭自己的兴趣开课,没有考虑其开设的课程是否有利于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否符合当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㈣心理教师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不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由德育工作者和思政辅导员承担,而这些教师很多并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没有经过心理学的严格训练,没有掌握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甚至有些心理教师本身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缺陷,没有办法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涵,导致有些心理教师只能采用灌输式手段授课,心理课程教学质量自然无从谈起。不少心理教师凭着自己的感性认识照搬课本理论知识来处理大学生碰到的心理问题,随便给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扣帽子,视之为洪水猛兽,并利用一些强制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来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教师素养欠缺导致纸上谈兵的理论教学,无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而可能对大学生心理造成再次伤害和扭曲。
  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体系
  高等教育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关注职业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目前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加上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导致高校大学生群体容易形成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必须重点关注大学生现实生活中心理问题的预防和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挖掘当代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对挫折能力,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积极心理学是对以心理问题为焦点的消极心理学的有效补充和理论升华,平衡和完善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构建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实际当中去,有助于促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回归到以人性为本的教育目标上,确立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全面综合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大学生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相互统一,心理学教师把大学生化为具备发展潜力的个体,挖掘和培养大学生内在的积极心理潜质,有效提高大学生发展积极心理的专业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完善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长远发展,维护高校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以积极心理学理念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并且完善和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
  ㈠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目的
  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关注存在心理适应困难、心理行为失调的特殊个体,其关注的对象只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问题学生。而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正常心理需求则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大部分学生只能了解一些如焦虑性障碍、强迫性障碍、抑郁性障碍等不良人格的形成,却没有机会认识自身内在潜能进而发展自信的积极人格品质。积极人格品质可以将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有效激发,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潜力,更好地应对和解决现实问题。要认识和发展大学生个体内在积极潜能,使之形成一种日常行为模式,需要借助一定的教育途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可以有效充当这一途径。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理念有助于改变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对传统心理学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从根本上重视和巩固大学生心理的积极特质,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问题”模式转变为“发展”模式,以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中心和归宿,帮助大学生学会用积极态度来对待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学会挖掘自身潜力,为大学生提供积极幸福体验,从而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将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
  ㈡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学课程的内容设置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实际需求,科学选择和当代大学生最为贴近的相关心理主题,从积极的维度入手介绍和解释这些心理学问题,一般应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高校心理健康必修课以普及和传授心理学基础知识为主,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帮助在校大学生主动认识和发现自己的潜在积极品质(如友善、勇敢、智慧、毅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即传授幸福的内容和技巧),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其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最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必修课侧重教授幸福的内容和技巧,但积极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独立的积极心理课程。积极教育可以渗透在大部分的心理素质培养选修课程中,心理选修课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同特点和不同兴趣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供大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选修课的主题要有明显的区分度,不应求大求全,而应注重课程设置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㈢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重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积极心理学始终强调心理学家应该重点关注人的积极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它的基础方法和理论都是紧紧围绕着“人”来研究,充分发现个体的内在潜能从而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积极向上地应付日常问题。传统心理教育课程的内容较少生活化而更具理论色彩,因此要实现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就必须选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内容”来组织心理教学,避免过多采用“消极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应将心理学理论和日常生活有效衔接,引导高校大学生对社会生活事件的心理学意义进行讲解和探讨,提高大学生解决社会生活事件的能力与技巧。在心理健康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关注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发现和培养,遵循大学生主动体验的原则,从而使大学生通过积极领会和体悟进而自主构建自身完善的心理系统。此外,课程教学内容应该随课程教学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对象做出相对应的调整和更换,使课程教学内容处于一种相对动态的调整之中,这样才可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心理探索空间,从而实现大学生“自主生成”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
  ㈣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非单纯地向大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也不是某种心理素质的训练,而是注重引导和促使大学生心理行为的改变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很难从知识的掌握方面进行评估反馈。另外,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也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很难用一种明确的尺度来量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学是一门以大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的学科,其教学评价方式应该以大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要评价依据。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完善与优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利用量表施测、自我分析报告和问卷调查等工具与方法,同时结合师生交流、游戏互动和个别访谈等措施对大学生心理整体状况进行科学调查,主要考察以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的教学效果,确定心理教学模式、心理课程内容、心理课程目标和心理课程设计等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是否适应当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完善心理课程教学效果科学评价机制,并以此优化心理教学模式和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不断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季浏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09-30
  2、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王爱祯,陈琨,赵贵芳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03-15
  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范文二: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摘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本文调查了家庭类型、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单亲、离异、重组家庭的子女心理问题较多Wang[12]等认为这类人群可能和研究中被试的集体主义文化背景有关,这些个体在追求高标准时更多是源于父母或者家庭的要求,而不是个人追求;贫困家庭子女较富裕家庭的子女心理问题多。
  关键词: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家长、教师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的关注。据有关统计,大学生中“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的退休学人数占退休学总人数的3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1]。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因心理障碍休、退学的人数在休、退总人数中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部分大学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的休、退学人数占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2]。研究表明,医学生的主要问题以情绪障碍为主,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3,4]。尽管政府和专业人员不断呼吁给学生减负开展素质教育,但医学生由于学科对知识要求严谨加之医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即将面临的就业压力,使得这一群体的心理障碍发生率有增长的趋势。尤其是护理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卫生护理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不仅需要培养精湛的护理技能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但由于护理专业学习枯燥的理论专业知识加之与其他院校交流较少而大部分都是女生,相对缺少人文气氛。有些研究指出血清中的BDNF含量降低导致抑郁[5]。有研究证实,抑郁症的发病因素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还与其社会心理因素有关[6]。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学业压力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家庭结构变化和贫富差距扩大也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7,8]。本文的目的是调查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以及这些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随机整群抽取某大学护理专业学生481人,其中大一年级170人,大二年级162人,大三年级149人,年龄16~24岁,家庭类型:核心家庭309人(64.2%),大家庭38人(8%),单亲家庭35人(7.2%),父母离异60人(12.5%),重组28人(5.8%),其他11人(2.3%)。
  1.2方法
  采用SCL-90量表[9],以班级为单位对入选对象进行心理测评,SCL-90为自评调查量表,此量表由DerogatisIR编制(1975)包含9个因子,90个项目,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通常评定近1周的情况。评定方法:分为5级评分(0~4级),0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在心理测评师的统一指导下由受试者自己评价。
  2结果
  2.1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
  依据常模确定的因子分和严重等级标准,统计各类症状发生率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各种心理症状发生率有较大差异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等问题相对较多(26.30%),总的心理问题发生率相当高(21.65%),其中抑郁为18.48%,焦虑为16.34%,强迫为9.27%,人际关系为7.72%。健康人数为78.35%。
  2.2家庭类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差分析显示:在不同家庭类型之间,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总分存在组间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LSD)发现: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或重组家庭子女多数维度得分高于核心家庭、大家庭或其他家庭(P  2.3家庭经济情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不同经济状况家庭之间,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等因子均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3.1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
  国内有关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很多,本文中针对护理专业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SCL-90调查量表,对在校的481名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者占78.35%,21.65%的护理专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轻度为12.48%,中度为5.82%,重度为3.35%。而其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结果提示近78.35%的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是比较健康的,需要专业咨询或治疗的占8.17%,有10.48%轻度的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可以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改善。其结果与中南大学近几年对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约有2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经常感到抑郁、焦虑的大学生分别占20.7%、11.6%有相似之处[10]。与广东省某医学院校马泽威研究抑郁检出率27.8%[11]有一定的差距,这可能跟发达城市比较相对检出率稍低。
  3.2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影响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本文调查了家庭类型、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单亲、离异、重组家庭的子女心理问题较多Wang[12]等认为这类人群可能和研究中被试的集体主义文化背景有关,这些个体在追求高标准时更多是源于父母或者家庭的要求,而不是个人追求;贫困家庭子女较富裕家庭的子女心理问题多。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和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影响。抑郁在大学生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且社会上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不够,一提到抑郁症就使人联想到精神病,因此,有些学生尽管出现了问题也不敢大胆地去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怕招致舆论和偏见,导致病情逐渐加重[13]。药物治疗只考虑其生物因素,目前抗抑郁药的有效率只在60%~80%[14,15],因此应引起家庭与学校的重视,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精神上也要给予支持与理解,多组织大学生参加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和社交活动陶冶自己的情操,这样遇到一些事情就能正确对待[16]。
  参考文献
  1、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殷恒婵,傅雪林体育科学2004-06-15
  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赵冰洁,陈幼贞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5
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第五篇: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学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课《学会合作》

【辅导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在游戏中领悟并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方法。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待涂色的图画、油画棒、一次性筷子、一个苹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呀,我们来上一节心理健康课《学会合作》。(板书)

二、进行合作性游戏,初步体验,探讨合作的方法

1、同学们,你们以前有过合作的体验吗?(有)

那么你们想知道合作之中蕴藏着哪些小秘密吗?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比一比谁的力量大》。

老师这里有一根筷子,你能把它折断吗?哪位同学到前面来试一试(找一名学生上来演示)

同学们来猜一猜他能把筷子折断吗?(能)

折断后问学生容易吗?(很容易)

那么两根筷子呢?同学们猜一猜他能不能折断?(能)

折断后再问学生容易吗?(容易)

那么五根筷子呢?同学们猜一猜他能不能折断?

折断后问学生容易吗?

那么十根根筷子呢?同学们猜一猜他能不能折断?

同学们来给他加加油好吗?

学生折不断。

谁再来试一试?(再找一名学生)还是折不断

老师提问:为什么一根筷子两根筷子容易折断呢?(学生回答:因为一根筷子两根筷子数量少,细,所以容易折断)

那为什么一捆筷子不容易折断呢?(学生回答:因为十根筷子数量多。粗,所以不容易折断)

如果把一根筷子看成是一个同学,那么这一捆筷子就是全班同学。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全班人的力量---很大。齐答:人多力量大。

教师提问:人多就一定力量大吗?

同学们想一想,人多怎样才能力量大呢?

让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游戏。

老师需要两组同学来配合老师,谁愿意来?(找出两组同学,每组各五人)

教师说游戏规则:每组的五个同学围成一个圆圈在最短的时间内,每个人坐在另一个同学的腿上,坐好后喊出自己小组的口号

一组顺利完成任务,一组未完成。

老师采访未完成任务的小组,为什么没有完成?

再来采访完成任务的小组

总结:虽然输给了第二小组,但是只要学会了合作,以后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功。

掌声鼓励完成任务的一组。学生归座。

教师提问: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想一想,合作之中蕴含着哪些小秘密呢?

(齐心协力、坚持勇敢、互相谦让)

教师把卡纸贴到黑板上。

2、现在我们已经学了这么多的合作方法,下面我们再来想一想,合作还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来听一个瞎子和瘸子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

听完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瘸子和瞎子相比有什么优点?瞎子和瘸子相比有什么优点?(生回答)

瘸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瞎子有健康的双腿

(取长补短)

那么我们在学习上是怎样取长补短的?

还有哪些方面取长补短?

合作要成功,还要取长补短。

3、我们学了这么多合作的方法,想来体验一下成功合作的味道吗?

老师再给大家一次体验的机会。

老师这有两幅相同的山水画,想请两组同学为它涂上色彩。

涂色的要求:在最短的时间为画涂上漂亮的色彩。

播放《一个好汉三个帮》

采访成功一组的经验。 (分工合作)

掌声鼓励,学生回座。

4、说到合作,老师想到我们学校每周都有文明班级的评比,那么怎样才能得到文明班级的称号呢?(遵守纪律,打扫好卫生)

只要我们全班团结起来,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我们班就能成为文明班级。

5、最后老师要把几句团结合作的格言送给大家,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最后一句齐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人心齐,泰山移。

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象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