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ì yòng,意思是利于发挥效用,口语中多指贬义,出自《老子.道德经》:“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明山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研究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四明山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研究2篇
第1篇: 四明山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研究
四明山的文化奇迹作者:陈荣力来源:《文化交流》2010年第08期
位于四明山西北麓、依浙东名湖四明湖畔的余姚梁弄镇,是后唐时即“人烟凑集”的浙江历史文化名镇,也是抗战时期有“浙东延安”之称的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心脏。虽栖居于大山一隅,这些年来梁弄正以自己的湖光山色之美、人文古迹之胜和红色遗址之灿,吸引着越来越多寻访探游者的脚步。然而与许多去梁弄的游客一样,数次到梁弄,我却一直无缘踏入梁弄学弄路上“五桂楼”的大门。
史料记载,坐落于梁弄学弄路上的“五桂楼”,是生性喜藏书、一生笃志力学的梁弄乡绅黄澄量,为收藏其5万余卷的藏书于清嘉庆十二年出资建造的。之所以取名为“五桂楼”,乃是黄氏仰慕其北宋时同中进士、同朝为官的先祖黄必腾五兄弟,取宋高宗赠其“五子还乡”的诗中,有“仙籍桂枝香”之句得名。黄澄量出资不菲建造“五桂楼”,出发点是为了收藏尽一生之力搜集的5万余卷图书,但其根本的目的更在于嘉惠后人。“余既构楼三间,以藏此书,盖欲子孙守之,后世能读楹书,可登楼展视,或海内好事愿窥秘册者,听偕登焉。”为确保其藏书的不致失散,黄澄量还留下了“黄氏经籍,子孙是教,鬻与假人,即为不孝”的训诫。继承父亲的志向,黄澄量的儿子黄肇震亦致力于收集图书,使“五桂楼”的藏书增加到6万余卷。太平军进浙东,“五桂楼”的藏书有所散佚,黄澄量的孙子黄联镖、曾孙黄安澜经过多年搜罗,且添买善本,至同治年间,终使“五桂楼”的藏书又恢复到了原有的规模。也正是凭了黄氏一家四代的坚守和努力,“五桂楼”这个地处浙东山区古镇的私家藏书楼,其藏书之丰竟有“富甲越中”之誉。
闻得荡漾于山间的那一脉浓郁的书香,得益于一位余姚友人的陪同和引领。“其实外地人知道梁弄还有‘五桂楼’的并不多,要想专门去看‘五桂楼’的更少了。”友人的话语里,颇有些“珠藏深山惜未识”的感慨,而在我倒更像热油上滴入的一滴水,一睹“五桂楼”的欲望变得愈加骚动起来。
第2篇: 四明山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研究
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学习心得
为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院党委特地安排我们全体党员走进四明山红色革命根据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6月2日一早我们都到医院集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到达了四明山革命根据地,虽然蜿蜒的山路让有些同志身体不适,但丝毫不影响大家学习的热情。在导游的陪同下前去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纪念碑建在一个小山上,往上仰视,拾级而上,感受那份神圣与庄严,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那刻我心中不禁思考:“当初为什么入党、现在要做什么、今后我要留下什么?”。随后我们参观了烈士事迹陈列馆和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司令部旧址,这里曾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和浙东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解放战争时期,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革命根据地,为配合人民 ___解放华东,建立了卓越功勋。在导游的详细讲解下,使我对根据地的组建、发展及活动有了深刻的了解,看到陈列室展出的史料、图片、照片、地图、战役图等,仿佛看到了先烈们铮铮铁骨及赤子之心,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和这里的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终于以一个强者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人民面前,不再让人随意侵略瓜分,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如何在新时代为党、国家、人民服务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工作了7年的护士,我和大部分护士一样每天穿梭在病房、走廊和护士站,大部分时间都是重复着打针、发药、测血糖等繁琐的工作,不分白天黑夜,不分春夏秋冬,难免让人有厌烦情绪,看着身边同事选择离开这个岗位,我也有过迷茫,问过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记得以前在结核科轮转时,遇到一位结核性脑膜炎的姑娘,第一次看到她时蓬头垢面,四肢不会活动,经过治疗,看着她一天天好起来,发现她洗漱后美丽的脸庞,冲我开心的大笑,那一刻我很自豪,第一次体会到作为医护人员的骄傲,这是其它职业无法给予的荣誉感。回想起面对南丁格尔画像宣誓“志愿献身护理事业,奉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坚守救死扶伤的信念,履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职责”,看着工作中患者渴望得到帮助的眼神,病情好转时给我的微笑,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那些因为辛苦、不理解、想要离开岗位的犹豫一下烟消云散。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拿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铭记自己对党旗宣誓时誓言, ___,勇敢前行。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