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15篇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篇1
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20_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20_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篇2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每家每户的人们都会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人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篇3
除夕夜仿佛是我一年中最开心的一天了。晚上,吃完饺子,大街上已经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了。我们赶紧去玩吧!
一出家门,烟火铺面而来,美丽的烟火几乎把整片天空覆盖住,一片片烟花嘭嘭嘭地出现在天空,顿时天空
中美丽非凡,好不热闹!
我穿梭在密密麻麻的人海之中,看街上的热闹非凡,这真是其乐无穷啊!再叫上几个同学,玩得不亦乐乎。
我和同学们一起放许愿灯。我们去小卖部凑钱买了一个许愿灯,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上面写下了祝福语,我写的是:祝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我还用彩笔装饰了一遍。立刻,许愿灯的一角变得五彩缤纷啦!我们写好后,就开始放了。我们团团把许愿灯围住,每人都把充满了祝福的许愿灯轻轻托起。许愿灯飞起来了,越飞越高。看着那许愿灯,心中油然而生了开心和可惜两种感情。开心的是因为我相信许愿灯一定会把祝福送到,可惜是因为没用相机把这美好的时刻记录下来,以便于回忆。
怎么样,我的除夕夜过得很开心,你是怎么过除夕的?
#171852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篇4
现在,我虽然告别了寒假,但是,除夕那会儿的事又开始在我脑子里乱窜了。那时······不知是谁,燃放了第一串鞭炮,于是,除夕就这样被炮声迎来了。
一大清早,我揉了揉朦胧的睡眼,开始了我的“年生活”。吃早饭了,我一边大啃着鸡腿一边把一勺粥喂给我的肚子。只听“咯咯”两声,我吐出来一块白白的东西,我大惊:“我不会把牙啃下来了吧”。奶奶捏起那个东西,笑呵呵地说:“这是一块破玉上掉下来的玉片儿啊!”我恍然大悟,拍了拍胸脯,自言自语地说:“还好,要不然,我可得成个缺牙巴了”众人都被我逗乐了,一个个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我故作镇定,飞快地逃离了他们的视线。身后,一串串笑声向我袭来。外面的鞭炮声一声比一声响,碎屑儿飞过来,撞在窗子上,像是在叩门,要给我一声问候呢!
时间老人走过了10点,11点,12点,13点·······月亮上班了,我们热闹地吃着年夜饭,大人们吃完了,说笑着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而我们这些小孩儿呢,则放起了烟花。我把烟花的一头用火烧着了,在那一瞬间,一束迷人的烟花喷了出来。烟花照着我们欢乐的脸,映在了我们明亮的眼中。我们迫不及待地分了烟花,玩了起来。我握着烟花,喷射出的烟花如一根根金丝,围绕在我的身旁。那亮光,带着我的思绪一起飞舞着,跳跃着······
我正陶醉在亮光里呢,突然,一声炮响把我吓了一跳,伴着我的尖叫,一阵笑声飘了过来,原来是弟弟们在捉弄我呢。我大笑着,把一把鞭炮扔了过去,我收获的,是弟弟们的怪笑。我们打闹着,渐渐地,我们融进了月光里······
这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啊!我要把它装进我记忆的宝箱里。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篇5
除夕民间习俗
压岁钱、压岁果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
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踩岁活动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开灯睡觉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整个晚上,家里一般都不关灯,特别是供养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关灯。
忌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灾难。所以,人们在除夕这天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慎言谨行,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除夕的来历
现在发现的记载中最早提到“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另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据说这也是当时“除夕”节令众多习俗中的一个。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篇6
除夕,它是一个家人团圆的日子,也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所以每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赶着回家和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因此在除夕当天我和爸爸、哥哥四个人一起回爸爸的故乡过年。
今年的除夕是农历2月2日,那一天我们一大早就起床,穿上新的衣服,开车前进,一路上车辆非常的多,我还经过我最爱也最美丽的大桥,大约十一点多我们就到达目的地家乡。看到好久不见的奶奶,心里感到非常开心,也看到好久不见的叔叔、婶婶、堂姊和堂哥一家人,大家有说有笑真开心。
除夕最重要的就是吃年夜饭,也叫团圆饭,由于爸爸不想让奶奶太累,所以我们全部到甲仙最有名的山产餐厅——皇都饭店去吃年夜饭,菜色真的很丰富,有炒饭、炒面、鸡肉、芋头丸子、虾子、山苏、竹笋汤等,还有我从来不曾吃过的山羌肉,吃的我的肚子好饱,吃饭期间,我和哥哥还拿起相机帮大家拍照,真是有趣、热闹极了!
吃年夜饭期间,堂哥和堂姐将一个存有三百个十元硬币桶送给奶奶,我好佩服!然后到了我最爱的时间-发红包时间。我分别跟奶奶、爸爸、叔叔和婶婶拜年,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话就得到许多红包,我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吃完年夜饭后,爸爸还开车载我和哥哥去旗山老街逛,人真的非常多,我们在那边吃了阿Q冻圆,玩丢沙包打罐子游戏……等,真是有趣极了!我们一直在那边玩到很晚才回家,今天真是令我难忘的一天,也是令我非常开心的除夕夜。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篇7
1、吃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家家户户的餐桌上的菜色都会比以往的丰富。
2、贴窗花
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贴上窗花,整个房子看起来会更加的有朝气。
3、贴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寄托了老百姓对未来的希望。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4、燃爆竹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在新年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燃放爆竹,辞旧迎新。
5、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篇8
除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圆、和谐。这一天可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关于除夕,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民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贴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一年安宁,这种习惯慢慢流传下来,从此年三十晚便称为除夕了。
除夕的早上天还没亮,大人们都纷纷起床,穿上新衣,开始放鞭炮,听大人说这是“接年”。到了九点多钟,大人们开始炖肉、炒菜,连说话的工夫都顾不上,爸爸在底下生火,妈妈在上面做菜,姥姥在旁边洗菜、切菜,我和姐姐也在一旁帮大人们做事。
到了中午,鞭炮声又想起来了,大人们都在烧纸,祈求来年家人平平安安。不一会儿香喷喷的一桌子菜做好了,我们一家围在一起,相互倾吐着过年的喜悦。
吃完饭后,开始贴对联了,爸爸先把门框给刷干净,再涂上浓浓的浆糊。最后,把长长的对联贴上去,远远望去,那是一种红红火火、万象更新的美。
下午,大人们开始和面包饺子。除夕吃饺子这是必不可少的。妈妈先把肉剁碎,然后再放入青菜、葱、姜等调料,剁上几分钟后,又放油、盐等。馅料准备好后,就开始包饺子了。手拿一张饺皮,用筷子挑上一点馅,对折合上,再那么弯,两头再一捻,一个元宝似的饺子出来了,闻着肉馅的香味,看着都让人流口水。
晚上,一家人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谁也睡不着,都想要亲身感受迎接新年到来的那一刻,那一刻又要放一次炮,这是“送年”,也是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夜深了,家家户户都会灯火通宵,不许间断,旧的一年便在人们的欢笑声中,悄悄地离去了。
除夕真令人难忘啊!假如天天都能像除夕那样和家人团圆,那该多好啊!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篇9
除夕的晚上,我匆匆地吃完年夜饭,就拿着十几只花炮、一大把“狗尾巴”和一包鞭炮来到大门口,但天空早已是五彩缤纷。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火花飞升降落,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如信号弹飞射,忽明忽暗,把夜幕点缀成鲜花的世界。这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烟花飞舞迎新年啊!
我先燃放完手中的“狗尾巴”,然后找了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准备放花炮。我的花炮也很美,但最好看的要数魔术弹。你看,我点燃魔术弹的引线后,冒出的火花五颜六色,有红色、黄色、绿色……一颗颗飞上天空,仿佛一颗颗小星星在天空中眨眼睛。
邻居家的小朋友也出来放烟花了,他们的烟花同样是绚丽多彩,不一会儿,整个天空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马上就要12点了!快把鞭炮准备好!”爸爸大声地说。我点燃了鞭炮,接着赶忙捂住耳朵,但仍然无济于事。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千家万户的烟花交错升起,整个城市沸腾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篇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宋代诗人王安石对古诗春节的细腻描述中,我不禁回想起去年春节的前夕—除夕夜,今天是除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听爸爸说,这个节日可大可来头呢:古时候有一只叫怪兽经常袭击当地村民,名为“夕”村民都很怕它。一天一个漂亮的小孩来到了村上,他的名字中叫“年”,小孩对村民们说有办法可以治“夕”于是,他便在夕来到时在大家门贴红纸,在院中放鞭炮,“夕”十分害怕,便落慌而逃,从此,人们纷纷拜会年,就成了现在的“拜年”,这就是除夕的由来。
早晨,我们一家早早地就起了床,立马前往奶奶家。我们到时,叔叔他们已经到了,一家终于又团圆在了一起。大家穿着新衣,辞旧迎新的模样。
大家到齐后便开始贴春联、贴年画。不一会儿,红红的春联便在门上迎风飘扬,如像在欢迎着客人的到来;屋内贴着各色的年画。奶奶看到大家满头大汗的样子,欣慰地笑了。
在众多的习俗中,祭祖是最庄重的了。听奶奶说,除夕祭祖是为了请祖先们回家过年看看家中的变化,同时保佑一家人平安健康。奶奶先在客厅中摆上八仙桌,五荤四素整齐地摆放在桌上。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经烧鱼和红烧肉了。相传,经烧鱼必须从皮到骨,缺一段都不行,寓意一家人骨相连,不要分开。随后,奶奶点上蜡烛,关上灯,屋里立马漆黑一片。奶奶给每个”人“的杯子里上酒,不满不溢然后然后双膝下跪,又手并拢十指合一,对着佛像,头磕到地,口中保佑着一家人的平安健康、前程似锦。当奶奶感到时机已到,便开始烧纸线、烧自己折的元宝。纸灰在风中飘扬而去,看到奶奶神情庄重而期盼好像她的心愿也堕之而去了。
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大家一起坐在桌旁,开开心开地吃着年夜饭。大家其乐融融的模样至今还历历在目,想起大家对第二天的期待,我也不禁感叹: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篇1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年苦愁日,何时重挂昔日符。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我虽不是迷信之人,但闲来无事,披上棉袄出门漫步。
天气愈发寒冷了,俨然进入了深冬。我双手紧紧插在袖子里,用棉袄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活像一只大狗熊。即便如此,萧瑟的寒风依然吹得我浑身发抖。
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匆匆,有过路的,有投宿的,有点竹的,也有和我一样漫步的……
彼此各不相睹,默默地走着各自的路。
走得很安静,没有一点嘈杂声……不!
不远处燃起一支大大的火条,直向天空溯迎而上。一阵清脆如雷的响声中,各色烟火悄然开放。红的,绿的,蓝的,紫的,还有罕见的华彩色。灰暗无际的天空霎时变得色彩斑斓。
行人纷纷抬头仰望,雪白的脸颊被火光照得通红,欢笑声,赞美声,鼓掌声,喝彩声,包含种.种喜庆声,寂寥声,随爆竹声,风声,自然声升入天空,飘向远方。
#171851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篇12
一年一度的寒假又来临了,大家肯定都知道在寒假里有一个我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春节的前夜就是除夕夜,不管有什么事,家人都要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吃罢年夜饭,开始“辞岁”。家中的晚辈一一向长辈祝福拜年,长辈向晚辈表示良好的祝愿。然后,人们不免还要放烟火表示祝贺。下面,就来看看我家除夕夜的景象吧!
大人们乐呵呵,小孩们喜气洋洋。一开始,舅舅拿出最大的“夜明珠”兴奋地来到大街上,用打火机点燃,刚一眨眼,只见,烟花直冲天空,渐渐地舒展开来,形成了无数朵时而红,时而黄,时而绿的繁花。然后,那烟火好似流星,从天而降,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我看了,也想亲自放烟花,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拿了个名叫“金箍棒”的烟火。接着,我点燃导火线,高高举起,(说实话,我心里还挺害怕的,急忙把头扭到了一边)只听,“嗖”的一声,许多的星花一下子冒了出来,五颜六色,漂亮极了。左邻右舍看见我在放烟火,都纷纷出来看热闹。这时,我才敢把头转过去,“哇,好美的眼花啊!”我情不自禁地说道。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亲手放烟火,当然是最美的。
慢慢地,我的胆子变大了,有拿出“火箭炮”来放,当我刚刚点燃的时候,“火箭炮”从我手上猛地飞了出去,直冲天空,可能是飞得太高了,一下子不见了,真扫兴,当我再去拿别的烟火时,那个“火箭炮”莫名其妙地又掉了下来,啪、啪直响,弄得大家虚惊一场。接着,我们还放了“蝴蝶炮”、“萤火棒”等……
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好似仙女下凡,翩翩起舞;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怀抱琵琶,轻拨银弦……鞭炮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把天空衬得美丽无比。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篇13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就会变得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我家也不例外。可是,比起春节,我更喜欢大年三十的除夕夜,那是个非常快乐的除夕夜。
在除夕夜的`前一天,我们一家人已经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了,现在,我们全家已经做好迎接除夕夜的准备了。
我等了又等,盼了又盼,终于把除夕夜给盼来了。在傍晚,空气中的喜气已经“蠢蠢欲动”了,紧接着,一声鞭炮响起后,喜气立即活跃起来,整个城市的上空立刻被烟花笼罩,不时传来几阵炮响。我听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看着热闹的场面,感到喜气洋洋的年味越来越浓。
到了家,一阵香味扑面而来,是最爱的饺子的味道!我飞快地跑到桌边,看到了小巧可爱的饺子,刚想夹一个小饺子解解馋,奶奶突然制止了我,说:“不可以哦!要一家人在一起吃。”我把筷子放下,坐在椅子上,等着爸爸妈妈过来。爸爸妈妈终于来了,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子旁,喜滋滋的品尝过年的味道,热闹的在一起说笑……这个时候我感受到了过年的喜庆和过年的团圆是多么的美好。
趁着春节联欢晚会还没开始,我跑到窗边,开始观赏烟花。美丽的烟花在空中飞舞,有的像荷花,有的像手掌,有的像火焰……美丽极了!瞧,那几个“钻天猴”一跃而起,在空中“砰”的炸开,真像一只只活泼的小猴子。那边,一片“满天星”又飞了起来,天空一下子变的繁星点点,此时的城市好像进入了梦境!
这时,春节晚会开始了,还真是精彩,有滑稽逗人的相声,有让人如痴如醉的舞蹈,还有悦耳的歌曲……
喜气洋洋的除夕夜,让我品尝到了生活的幸福和甜蜜。祝每个人都能过上开心快乐的除夕夜,祝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篇14
1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2 年祭祖
我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3 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4 燃爆竹
中国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5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篇15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一年过去了,又要到春节了。今年和往年有所不同了,往年我都是在江阴过除夕的,而今年我是在安徽丁桥镇的爷爷家度过的。
大年三十那天,小镇上家家户户都忙成一片,马路上的人群络绎不绝.。吃过镇上特制的红糕、我和小表弟一起看大人们擦门、贴对联;前前后后地看、读、记,在“忙碌”中度过了愉快的一上午。按传统习惯,下午我们去打扫屋子,然后到山上去祭拜祖先。尤其是黄昏时放鞭炮让我至今难忘,只见家家户户都把春雷炮和鞭炮摆在门口,两家一起放、两家一起放......,就这样轮着,一直从街头放到巷尾,......那声音响彻整个小镇。
晚上,我多年不见的兄弟姐妹全都到齐了,还有大伯、二婶、三叔什么的亲戚都来到了爷爷家,大家一边吃着团圆饭,一边谈笑、拉家常,大家全都沉静在了欢乐与团圆的气氛之中。
吃完饭,我们每人点着一把香,放在门口,许愿。然后再拿着两根烟花在门外朝天放,意味着好事成双。此时,在丁桥街上,无数美丽的烟花如利箭一样冲向黑漆漆的天空,在天空中变成了数朵金银的小花;与此同时大礼花也来凑热闹,只见一个个银光闪烁的“种子”飞向天空,在天空中“轰、轰、轰......”地炸出一朵朵金花,可壮观了。有时炸得如漫天的星星,有时炸得如一把五颜六色的大伞,有时炸得是满天的彩虹......真是千姿百态,使我眼花缭乱。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8点钟,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就要拉开序幕了,我们不约而同地坐到了电视机前,目不转晴盯着电视屏幕。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让人看得如痴如醉。如:令人开怀大笑的相声,令人拍案叫绝的舞蹈,令人沉醉其中的甜美歌声......
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来临。“11点59分50秒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数着,“......,四、三、三、一!”霎时间,外面的鞭炮声、礼花声震耳欲聋,让我感受了人们对牛年来到的企盼与喜悦。
啊,这个除夕之夜多么的令人难忘!我将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美好的回忆!
推荐访问:除夕 来历 风俗 除夕的由来和风俗 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简短 除夕来历和节日风俗 除夕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除夕的来历和风俗简短20 除夕风俗介绍 除夕节的风俗简介 除夕的风俗是什么 除夕有什么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