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医患关系论文精选浅析医患关系供稿者护理11级3班张路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患关系论文谁应该为日益加剧的医患关系买单?姓名张路专业护理年级11级3班学号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医患关系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
当代医患关系论文精选篇1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医患关系论文
谁应该为日益加剧的 医患关系买单?
姓
名
张路
专
业
护理
年
级
11级3班
学
号
2011002242
护理系
二零一四年三月四日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摘 要
医生和病人本来应该是同一战壕的队友,大家共同的目的就是打垮病魔。有句话形容医生的品德叫做“医者父母心”。不知从何时开始,医患间的关系变得“一触即发”,实在是悲哀。其实不仅是病人怀疑医护人员的用心,医护人员也会害怕病人的不信任和无理取闹为自己惹祸上身。说到底,大家都不要因为一两颗老鼠屎而坏了一锅粥。 本文将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不良影响、产生原因等方面入手,提出缓解紧张医患关系的对策,为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对策 目 录 引言 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 2 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不良影响 2.1对医方的影响 2.2对患方的影响 2.3对社会方面的影响 3 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3.1 社会政府方面的因素 3.1.1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 3.1.2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 3.1.3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
3.1.4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 3.1.5媒体方面的原因 3.2 医院因素
3.2.1医疗活动商业化
3.2.2 医疗活动中将病人“物化” 3.2.3 医务人员部分缺乏人文素养 3.2.4漠视病人的权利 3.2.5医生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缓解紧张医患关系的对策 4.1 加强医院各方面管理 4.2 对公众普及医疗卫生知识 4.3 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4.4 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4.5 完善医疗纠纷解决途径 4.6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引言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转轨、社会的转型与国家的法治建设、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发展不同步,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主要表现为医患关系越来越尖锐,医患冲突越来越激烈,甚至发展到暴力冲突,伤医等恶性暴力事件频繁发生。 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
近年来,医患关系颇为紧张,患方敲诈、辱骂、殴打医务人员,围攻医院,有甚者故意将医务人员致残、致死„„一幕幕暴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性质极其恶劣。
(以下为近年来重大医患之间的“见血”事件)
2010年6月10日-11日,齐鲁医院连发两起伤害医务人员事件。
2010年6月10日-1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连续发生两起医务人员被刺杀事件。犯罪嫌疑人将其父去世的原因归结于医院,长期怀恨在心,最终采取极端手段制造此案。
2011年1月31日,上海新华医院胸外科6名医护人员受伤,其中1人被刺重伤住院。这是被媒体命名为“131事件”的医疗纠纷。
2011年9月15日,同仁医生被砍事件,被患者砍了十几刀的徐文医生,左肱二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头肌一直被砍到底,骨头都露出来了,神经和肌腱都受损,右前臂骨折,左下肢及前额正中都被砍伤。
2011年8月16日下午,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安医院发生一起持刀行凶案件,凶手卢某先后将该医院医生刘某及伊某砍伤,其中刘某因失血过多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1年11月3日中午,广东省潮州男科医院发生一起凶杀案。一名32岁的黄姓男子持刀砍向医院医务人员,造成医院副院长当场死亡和两名医务人员受伤。 2011年8月23日上午9点55分左右,南昌市第一医院门口发生一起恶性持械斗殴事件。医院医务人员与护工队100多名,手腕扎了红布、佩戴保安防爆头盔和身穿警用背心、手持铁棍和木棍,统一装备,与近100名病人家属发生冲突,导致院方2人、患者家属13人不同程度受伤,四辆面包车被砸毁。
2011年9月23日,武汉协和医院因一名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发生了严重的医患冲突事件,“大概三四十名”死者家属“带着钢管”到医院心内科“闹事”,十余人受伤,一名医院保安受重伤。
2012年3月23日,哈医大刺医案。17岁的患者李梦南持刀冲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办公室,造成医务人员一死三伤。其中死者王浩年仅28岁,是在读医学硕士研究生。 医患关系紧张带来的不良影响
医患关系紧张会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不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医方的影响
医患关系紧张导致 “医闹”等恶性暴力事件频发,破坏医疗设备,干扰正常诊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给医院带来经济、社会声誉、人才等多方面的损失。医务人员在原本就任务重、压力大的医疗岗位上,如果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人格尊严受到侮辱,工作积极性将会被严重挫伤,甚至出现人才流失,长期来看将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影响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
2.2对患方的影响
在医患关系紧张、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情况下,医务人员会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3],即医务人员为了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而实施特殊医疗行为,比如,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撒网式检查,扩大手术范围,在履行手术签字告知义务时夸大手术风险,带有推诿性质的医疗转诊,回避收治高危病人,回避给患者使用试用药品等。防御性医疗行为某种程度上可能会降低误诊率,但也造成了医疗开销的增长,更多地,防御性医疗行为将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利益,使原本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
2.3对社会方面的影响
医患关系长期紧张乃至对立将会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稳定。恶性暴力事件的频发,已经迫使部分医院配备保安甚至增设警务室,导致人员开支增加。同时,医患关系紧张使得医学院校出现招生困难 3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社会政府方面的因素
3.1.1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财政投入占医院当年支出的比重,省级以上医院在5%,市县医院一般在1%,乡镇卫生院在1%~5%之间。据报道,2003年,中国医疗总费用6600亿元,政府只负担17%,2/3以上的中国人口要靠自己支付医疗费用,占卫生总支出的56%,政府预算支出在中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3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17%,而居民卫生支出则从1978年的20%上升到2003年的50%以上。2004年12月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医疗服务成为居民第三大消费。而欧共体为80%~90%,美国为45.6%(老人、穷人、残疾人全免费),泰国为56%。众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古巴、朝鲜、苏丹、缅甸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3.1.2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 尽管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大部分患者都是以自费方式来获得医疗保健服务,这种医疗服务付费方式使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预期效果有较高的期望,而绝大多数医患纠纷都是由于医疗费用与患者的期望疗效不相符合所引起的,即使医生尽心尽力去治疗每一个病人,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对于花费了高额医疗费用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难免会有一些想法。在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达,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和国家政府来承担,不需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患者在心理上容易接受这种现实。因此,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初建、不完善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承受能力较低等情况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
3.1.3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 医疗服务由于其本身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尤其是某些先进的、高风险的医疗技术的应用,尽管医务人员尽心尽力,也不能保证不出任何差错。因此,为医疗行为提供风险分担机制尤为必要。美国是一个医疗技术非常发达的国家,同样也会发生患者状告医生的情况,但通常不会出现围攻医院、殴打医务人员的事件,因为医患双方有共同投保的医疗责任保险。如果由于医疗差错,法院判决需要赔偿的,也由保险公司支付;如果要打官司,也由保险公司支付律师费。日本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有了医疗风险保险的保障,大多数医生心里也就有底了。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了医疗纠纷,患者及其家属不会直接找医院、找医生个人,他们只需要请律师同法院和保险公司交涉即可,有效地避免了医患双方冲突的产生。医院和医生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中去。如果因为医疗事故或事件导致保险公司赔付额增高,对医生的直接后果可能是下一个缴费周期所缴纳的保费上涨,或者是保险公司不再给其承保,以致这位医生失业。显然,这样的分担关系也构成了对医生医疗质量的一种有力监督
3.1.4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
2002年9月1日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比之前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较大的进步,但几年来的实施情况显示: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便于操作,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比如“医疗事故”的概念,目前在医疗系统和法院之间仍有严重的理解歧义。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司法解释中,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过错推定和因果关系推定,因而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属于医疗机构举证责任倒置的范围,不必由受害人举证。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最高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对医疗机构赋予的责任过重,扩大了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目前对是否应该实行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仍有争议。以上医患纠纷处理法规的分歧和争议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3.1.5媒体方面的原因
医患纠纷中有的媒体报道舆论导向有失偏颇。 社会舆论的偏激报道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点的新闻信息媒体系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然而部分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获取暴利,有悖于职业操守,违背事实,对“医患纠纷”进行片面报道,“升华”矛盾,将患者与医务人员置于对立位置,使医患关系恶化。
3.2 医院因素
3.2.1医疗活动商业化 部分医疗行为畸形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医疗活动具有商业色彩。某些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与社会效益背道而驰。医疗活动中部分医疗工作者丧失了职业操守,价值取向发生偏差,最终被金、权所俘虏。药品制造商和经销商为医务人员追求“高效益”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医药挂钩、开单提成成了部分医院获得利润的“工具”。
3.2.2 医疗活动中将病人“物化” 治疗机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器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无疑带动了医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然而,部分医疗工作者在诊治过程中,注重仪器检查,没有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治疗机械,治疗过程像流水线一样“呆板”,没有“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仪器是医疗活动的辅助手段,有着重要的医学价值,而绝非起决定性作用。
3.2.3 医务人员部分缺乏人文素养 没有换位思考 在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部分医务人员对工作失去了热情,他们对工作消极,对病患态度冷淡,语言生硬,没有耐心,缺乏换位思考,面对忍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没有将心比心,而是熟视无睹,司空见惯。
3.2.4漠视病人的权利
病人作为社会的特殊人群,其在心理、生理上相对脆弱,此时的他们更需要关心与理解,更需要得到尊重。医患关系的紧张,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一部分来自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中,缺乏对病人的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等权利的尊重,漠视了这些权利的存在
3.2.5医生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条件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就医需要,造成了患者向大城市大医院的无序流动现象,医院的超负荷运转更为明显。
3.3 患者方面的原因
3.3.1 医疗知识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医学领域是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民众对于医疗知识的认知水平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患者缺乏医疗知识,无法理解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复杂性和治疗结果的不可预见性,对以现在的√白话文★√技术水平无法检出、无法治愈的疾病或者能够预见但无法避免不良后果的医疗事件无法给予充分的理解,一旦治疗效果与期望值有差别,就易产生不良情绪,对医生、医院多有非议,甚至有些不理智的患者或其家属可能采取极端的暴力手段。
3.3.2 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诸多变迁,医患之间成为共同参与医疗决策和选择的关系。诊疗过程中,患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体,而是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主动参与治疗。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包括对平等的医疗权、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权、医疗监督权、医疗资料获取权和损失索赔权利的知晓,患者维权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增强。这一方面增加了医疗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监督与约束,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医患之间矛盾的产生。
3.3.3 患者或其家属心理失衡 医疗事故或意外的发生往往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精神方面的打击,使之易产生愤怒、绝望、厌世、报复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若得不到及时疏导或宣泄,加上医疗事故或意外带来的患者经济方面的巨大压力,患方极易产生攻击性行为。若“医闹”经由暴力手段得到高额赔偿,无疑会对其他患者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根据心理学的从众心理理论,其他患者及其家属就会采取模仿行为, “医闹”现象就会出现增多的趋势。极易发生,从而加剧医患关系的恶化。
3.3.4医患关系物化 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医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院也逐渐由“福利”型机构转变为向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特殊经营者,广大患者也从原来的享受福利到现在的出钱买健康买服务,既然花了钱,肯定是要把病看好的,“等价交换”,在大多数老百姓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看病也不例外。 缓解紧张医患关系的对策
4.1 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医院的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加强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务人员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疗服务,促进医患沟通,规范医疗收费,积极面对医疗纠纷,购买医疗责任保险以减轻医生负担。此外,医院还应注意加强和媒体的沟通,以便使其进行如实公正的报道。
4.2 对公众普及医疗卫生知识 政府、社会、医院应当开展医疗卫生知识普及工作,让公众具备基本的医疗常识,了解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使患者可以换位思考,在接受治疗时了解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改变就医观念,降低过高的期望值,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公众可以参加医疗意外商业保险,尽量规避因治疗费用过高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改善医患紧张关系。
4.3 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媒体工作者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报道医疗事件,对医护人员的辛苦工作和奉献精神予以真实关注和报道,报道医疗纠纷时应多与医患双方沟通。引导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增强人们对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理解与支持,担负起促进公众医疗知识普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桥梁作用。
4.4 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推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关键。应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考虑大多数甚至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维持市场秩序和发展经济的功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人群的医疗需求。重视疾病防御工作,重视社区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组织的建设,合理分配和使用医疗卫生资源,切实保障社会成员的就医需求。
4.5 完善医疗纠纷解决途径 现行医疗纠纷解决途径亟待解决。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发生医疗纠纷有三种途径进行处理,即协商处理、行政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调解和诉讼程序。在协商处理解决途径中要注意由于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专业能力相差悬殊、双方谈判地位极不平等的缺陷,进一步修改完善;在行政调解途径中要注意避免推诿拖延事故处理的情况,使公众对卫生行政部门充满信心;在诉讼程序途径中要降低诉讼直接成本,增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此外,考虑适时引入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是指,医疗纠纷发生后,纠纷双方当事人在第三方的协调、帮助、促进下,进行谈判、商量,取得一致意见,消除争议,签署调解协议,建立新的权利义务关系。第三方在医疗纠纷调解中不为独立的意思表示,在尊重双方当事人意思的前提下,以促成当事人形成一致意思表示为目的,组织调解、促进沟通、提出建议、见证协议。调解协议与协商协议一样具有合同效力,但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4.6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完备的医事法律体系。在对现行法律制度全面梳理、科学设计基础上构建起新的调整医患关系的专门的法律制度体系。2012年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侵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安全和干扰医疗机构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将被依法严厉打击。这样医务人员的尊严、人身安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障,“医闹”也有专门的法律得以制裁,但是这毕竟都是事后处理手段,也是付出惨重代价换来的结果。因此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有法可依、确保有法必依,切实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结束语
紧张的医患关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长期发展形成的。目前,我国关于医患关系的法律体系、医疗制度体系等还不完善,正在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中。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各方的共同长期的努力。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和协作下,我国定会重塑医患关系良好的信任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参考文献
[1] 《 拿什么来拯救你,医患关系?》 .健康卫视 [5] 《条例》的实施与医患关系[EB/OL]。 中国医师律师维权网。 2008-12-12
当代医患关系论文精选篇2
近年来,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许多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建立医患沟通监督机制,保证医疗信息畅通,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这段时间,身边不少人在谈论一个聚焦医患关系的热播电视连续剧《心术》。据说,这是编剧六六“卧底”医院两年后,对医患关系的最直观感觉。剧中展现的避之不及的“红包真相”、“看人用药”的问诊常态、“小病大治”的不同意见、剑拔弩张的医患矛盾几乎是现实医患关系的生动写照。
然而现实远比温情的电视剧残酷。大检查 、大处方、开贵药、收红包……在患者及其家属眼里,不少医务人员不是治病救人,而是以敛财为目的,态度冷漠,不负责任,非“天使”也,简直就是“白狼”。对医护群体而言,一些患者对自己不信任、不配合、不冷静,乃至漫骂、动粗、杀人,也让他们既困惑又伤透了心。不少人觉得行医如履薄冰,更多人则心灰意冷,以至许多医生不让自己的孩子再读医。
医患关系到底怎么了?
有统计数字表明,在中国,用只占世界上5%的医疗资源维持着占世界22%人口的生命健康,这是一个奇迹;中美医生的收入之差可达30几倍。 医患纠纷,常常不是单方造成,也远非矛盾表层呈现的那般简单。
百度搜索,数万条医患纠纷原因探讨赫然入目。医患关系不好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但根源就是一个,我们国家还没有做到全民医保,其根本原因是医改失败的历史遗留问题。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要想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权益,实际上仍是件很难的事情。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使得医患矛盾愈加尖锐
在病人和医生之间,横着医疗保障体系这个壁垒。因为我们中国现在体系还不完善,造成了壁垒建立起来,患者和医生之间就有冲突,没有不好的患者和不好的医生。我们可以说这个体制不好,但是在我们可以预见的近期内,它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在这个体制和这个环境下,我们如果不能够做更多的事情推动它的话,最好不要让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更加尖锐。
作为一个医务人员,面对严峻的医患关系形势可以做些什么呢?
诚信,对病人或家属要尊重,具有同情心和耐心;多听病人的询问,多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关心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生活或不便;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变化、医疗费用情况和病人的社会心理;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受教育程度和对沟通的感受、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对沟通的期望值;避免强求病人即时接受、避免使用刺激语言或词语、避免使用病人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避免强求改变病人的观点和避免压抑病人情绪;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互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同意沟通和实物对照形象比喻沟通。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医务人员的理解。医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及时改进。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提供精湛、优质的技术服务,让患者放心。医生对病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真正为病人着想,诚心实意地为病人服务,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终生最高追求。
医患关系应该是一种水乳交融、真诚相待的鱼水深情,是发自肺腑的关怀与深切的信任,是不计得失的奉献与铭记在心的感谢。尽管目前的医患关系折射出了多方面的不和谐因素,但我认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于沟通,而医患沟通重在细节。
当代医患关系论文精选篇3
引导语:医患关系一直都是医院里面非常重要的需要处理的事情之一, 那么有关当代医患关系论文范文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当代医患关系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医患思想的不一致导致医患之间越来越多矛盾的发生,从而造成了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要解决现社会紧张的医患关系,重点是构建成功的医患沟通体系,要从心理、语言、行为等多角度、全方位、艺术化处理医患两者间信任。医患关系归根到底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最终得由社会政府出面实施医改方案,落实到底,才能得到可见的缓解。所以医患关系,重在沟通,基于调适。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共同不懈的创造,沟通是避免误会最好的方法,如果医患双方能够加强沟通并互相理解,那么我相信和谐的医患关系必定能建立起来。
关键词:医患关系 紧张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医患思想的不一致导致医患之间越来越多矛盾的发生,从而造成了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
现今,医院发生暴力冲突的事情屡见不鲜,暴力致使医护人员伤亡的的极端事件也时有发生,在医疗纠纷方面,美国护士协会统计,美国护士曾被威胁占到57%而遭到暴力攻击的只有17%,而对于医生来讲,根本没有医生被威胁相关统计。换到中国,60%患者面对医疗纠纷,医务人员被殴打辱骂高达70%以上。面对这样的数据,说中国医生行业是高危行业就一点也不夸张了。医生,心中秉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解人病痛救人性命,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一职业被推上极端冲突的风头浪尖。
首先,我们假设有A患者去医院就诊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从表格来看,首先患者在对与医务工作者的态度上就存在本质性的问题,思想上对整个医疗行业妖魔化,邪恶化。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医生正常处置的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也会对医生处置产生质疑。但我们要承认一些不正当的利益体系存在于我们的医疗行业中,危害了患者的利益。我们还应该完善第三方鉴定体系,让患者真正遇到医疗纠纷时有一个合法理性的体制,这样才能有效的缓解我国岌岌可危的医患关系。
综合以上分析,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国家因素: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但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而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日渐增高,各地方的医疗费用也总体提高,再加上政府部门对于医疗方面资金的投入不足,更是造成了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这也是引发医患紧张关系的导火索。
(2)患方因素: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不同,基本的群众就医只是以治好病为目的而也有很多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要求更高的水平的医疗保健,同时,人们的法律知识不断丰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在就医的同时,希望及时得到自己的病情,病因等信息,在就医过程中还渴望得到医生的心理指导和治疗,只有医生在治愈其疾病并给予足够的心理安慰后,患者才能达到真正的满意。
(3)医方因素:我国人口众多,在医院工作的医生每日面多众多的患者工作压力极大,同时有些医院的医生工资偏低,待遇也不高,这便造成了医生对于工作的懈怠及对患者的不负责任。
由以上因素造成的医患关系紧张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首先,由医疗纠纷导致的“医闹”等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导致了医院医疗人才与建设上的损失。其次,医生在畏惧患者家属暴力行为的同时,也会采取保守医疗以求降低医疗风险,但这样做的结果却不利于患者就医。再者说,医患关系长期紧张的同时导致暴力事件的频发,影响社会稳定。
医患关系乃当代社会首要问题,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医患关系逐渐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总体呈现紧张趋势,并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医患双方的诊疗过程,更对医学事业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进步产生危害。长期的医患关系紧张给医生和患者带大了极大的不便,因此,我们应当解决医患对立这一现状,使医生可以放心的,负责任的为患者治疗,而患者可以安心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这样既可以解决就医问题也有利于社会安定。
对于改善当前的医患关系,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
(1)政府部门应强化职责,完善医疗制度,使医疗保险等利民政策覆盖城乡,有利于居民更好的就医。
(2)医院方面应加强监管力度避免患者家属暴力行为的发生,同时,医生也应当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多听取患者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告知患者病情避免与患者发生矛盾。
(3)患者积极与医生沟通,接纳医生可行的建议,在有争议时,应主动找医生或院方交涉,避免矛盾的膨胀。
总之,要解决现社会紧张的医患关系,重点是构建成功的医患沟通体系,要从心理、语言、行为等多角度、全方位、艺术化处理医患两者间信任。医患关系归根到底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最终得由社会政府出面实施医改方案,落实到底,才能得到可见的缓解。所以医患关系,重在沟通,基于调适。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共同不懈的创造,沟通是避免误会最好的方法,如果医患双方能够加强沟通并互相理解,那么我相信和谐的医患关系必定能建立起来。
当代医患关系论文精选篇4
引导语:医患关系一直都是医院里面非常重要的需要处理的事情之一, 那么有关当代医患关系论文范文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当代医患关系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医患思想的不一致导致医患之间越来越多矛盾的发生,从而造成了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要解决现社会紧张的医患关系,重点是构建成功的医患沟通体系,要从心理、语言、行为等多角度、全方位、艺术化处理医患两者间信任。医患关系归根到底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最终得由社会政府出面实施医改方案,落实到底,才能得到可见的缓解。所以医患关系,重在沟通,基于调适。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共同不懈的创造,沟通是避免误会最好的方法,如果医患双方能够加强沟通并互相理解,那么我相信和谐的医患关系必定能建立起来。
关键词:医患关系 紧张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医患思想的不一致导致医患之间越来越多矛盾的发生,从而造成了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
现今,医院发生暴力冲突的事情屡见不鲜,暴力致使医护人员伤亡的的极端事件也时有发生,在医疗纠纷方面,美国护士协会统计,美国护士曾被威胁占到57%而遭到暴力攻击的只有17%,而对于医生来讲,根本没有医生被威胁相关统计。换到中国,60%患者面对医疗纠纷,医务人员被殴打辱骂高达70%以上。面对这样的数据,说中国医生行业是高危行业就一点也不夸张了。医生,心中秉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解人病痛救人性命,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一职业被推上极端冲突的风头浪尖。
首先,我们假设有A患者去医院就诊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从表格来看,首先患者在对与医务工作者的态度上就存在本质性的问题,思想上对整个医疗行业妖魔化,邪恶化。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医生正常处置的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也会对医生处置产生质疑。但我们要承认一些不正当的利益体系存在于我们的医疗行业中,危害了患者的利益。我们还应该完善第三方鉴定体系,让患者真正遇到医疗纠纷时有一个合法理性的体制,这样才能有效的缓解我国岌岌可危的医患关系。
综合以上分析,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国家因素: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但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而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日渐增高,各地方的医疗费用也总体提高,再加上政府部门对于医疗方面资金的投入不足,更是造成了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这也是引发医患紧张关系的导火索。
(2)患方因素: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不同,基本的群众就医只是以治好病为目的而也有很多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要求更高的水平的医疗保健,同时,人们的法律知识不断丰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在就医的同时,希望及时得到自己的病情,病因等信息,在就医过程中还渴望得到医生的心理指导和治疗,只有医生在治愈其疾病并给予足够的心理安慰后,患者才能达到真正的满意。
(3)医方因素:我国人口众多,在医院工作的医生每日面多众多的患者工作压力极大,同时有些医院的医生工资偏低,待遇也不高,这便造成了医生对于工作的懈怠及对患者的不负责任。
由以上因素造成的医患关系紧张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首先,由医疗纠纷导致的“医闹”等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导致了医院医疗人才与建设上的损失。其次,医生在畏惧患者家属暴力行为的同时,也会采取保守医疗以求降低医疗风险,但这样做的结果却不利于患者就医。再者说,医患关系长期紧张的同时导致暴力事件的频发,影响社会稳定。
医患关系乃当代社会首要问题,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医患关系逐渐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总体呈现紧张趋势,并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医患双方的诊疗过程,更对医学事业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进步产生危害。长期的医患关系紧张给医生和患者带大了极大的不便,因此,我们应当解决医患对立这一现状,使医生可以放心的,负责任的为患者治疗,而患者可以安心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这样既可以解决就医问题也有利于社会安定。
对于改善当前的医患关系,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
(1)政府部门应强化职责,完善医疗制度,使医疗保险等利民政策覆盖城乡,有利于居民更好的就医。
(2)医院方面应加强监管力度避免患者家属暴力行为的发生,同时,医生也应当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多听取患者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告知患者病情避免与患者发生矛盾。
(3)患者积极与医生沟通,接纳医生可行的建议,在有争议时,应主动找医生或院方交涉,避免矛盾的膨胀。
总之,要解决现社会紧张的医患关系,重点是构建成功的医患沟通体系,要从心理、语言、行为等多角度、全方位、艺术化处理医患两者间信任。医患关系归根到底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最终得由社会政府出面实施医改方案,落实到底,才能得到可见的缓解。所以医患关系,重在沟通,基于调适。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共同不懈的创造,沟通是避免误会最好的方法,如果医患双方能够加强沟通并互相理解,那么我相信和谐的医患关系必定能建立起来。
当代医患关系论文精选篇5
试析我国当代医患关系
20100303022 社会学 谭纾羽
指导老师:王彭鹏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和病患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当患者来到医疗机构就医的时候,就产生了医患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应该是一种双向、互动、双赢的关系,其实质是医患双方权力与义务的对立统一。但是,我们现阶段医患关系面临严峻的形式,需要认清现阶段的主要形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模式矛盾现状
徐萍,王云岭,曹永福主编的《中国当代医患关系研究》以及王明旭著的《医患关系学》中都对医患关系下的定义是:医患关系是在医疗服务活动中客观形成的医患双方以及与双方利益有密切关联的社会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医患关系学是研究医患关系活动规律和运行机制的科学。狭义的医患关系指一生和患者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指以医务人员为中心的包括所有与医疗服务有关的一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包括所有与患者健康利益有直接关系的一方所构成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简言之,即以一生为主题的人群与以患者为主题人群之间的关系。
医患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医患关系的最基本层面,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人际互动会直接影响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判断。医患关系的好坏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 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加强, 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越来越重视,对医疗行为的审视与对其它社会行为审视一样, 已不再仅仅注重行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也越来越重视法律、经济、文化、心理道德等多方面审视。当前的医疗行为,医患关系也较之以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激化成为很多研究者的共识。
一、医患关系模式
(一)王明旭的技术与非技术关系模式
王明旭在其所著的《医患关系学》中指出:医患关系的各种属性中最本质的是契约关系和信托关系。前者说明双方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各有独立的人格和意志。要求双方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信任关系是医患关系建立的基础。医生要取得患者的信任,而且不要辜负这种信任。
其把医患关系模式分为两大类:一是医患技术关系模式;二是非技术关系模式。医患关系技术模式主要指医患之间针对诊断、资料、护理以及预防保健的具体方法进行沟通与交往时产生的关系。是医患关系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医患关系的基石。非技术关系模式指在医疗卫生活动过程中医生和患者由于社会的、心里的、情感的、经济的、文化的等诸方面的影响,所形成的其他方面的关系,即反应在医疗服务态度和医疗作风方面的医患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伦理关系和心里关系等非技术关系。
(二)帕森斯的亲子关系模式
社会学大家帕森斯则把医患关系比喻成亲子关系,认为二者有相似之处。首先,都设计一个人——孩子或患者,受另一个被社会承认有合法社会控制权力的人——医生或父母的社
会控制;其次在这两种关系中,虽然父母或医生都必须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感情中立,但事实上,充满了浓重的感情色彩;最后,两种关系都把注意力集中到相似的目标上,即通过医生或父母的努力在一段时间内使孩子或患者变成能力健全的社会成员。病人完全依赖医生,没有任何自主权。他的分析强调了疾病的社会性质和人际交往的突出作用,而淡化了患者生理症状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疾病是对社会正常行为的偏离,必须有医生对其进行社会控制,从而突出了医患关系的不对称性。
但是这一模式并不广泛适用。如慢性病患者自主性强不依赖于医生;传统一医一患关系已被打破,医疗保健服务多样化;患者家属参与减弱依赖,出现医患关系疏离;社会心理被纳入健康定义,促使非专业医生从业者增多,使医生的技术控制作用弱化。所以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改进建议。影响最大的是萨斯和荷伦德的医患关系模式。
(三)萨斯和荷伦德的医患关系模式。
1976年,美国社会学家萨斯( Szasz) 与荷伦德( Ho llender)发飙了题为《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的文章,他们认为医患关系的技术性质直接与患者就医时生理症状有密切关系,被帕森斯忽视的生理状态恰恰是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用帕森斯的不对称模式,但不严重是需要另外模式,对此他们提出三种类型: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主动被动型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医患关系模式逐渐从以医为尊的“传统型医患关系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患关系模式”转变已成必然趋势。我国医疗行业曾长期处于“以医为尊”的状态,在医疗过程中,医生经常以救世主身份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病人处于无条件服从的被动地位,这种传统医患关系过多强调了医生对病人的权利,忽视了医生的义务,是一种单向关系。这种传统医患关系模式的典型体现便是根据医患技术关系而提出的主动-被动型模式。医生作为专家,权威角色得以强化,医生几乎完全主动地包揽了病人的一切,是做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的主导者,而病人则处于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被动从属地位,医生只关注疾病的处理与技术的应用,很少考虑环境、社会、心理与病人的期望值和满意度。
指导合作型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与患者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主动性,医生仍是权威,但只起技术指导作用。“患者可以向医生提出疑问,在医生的指导下比较忠诚地执行医嘱,配合治疗。”“这种关系适用于神志清醒、能够表达自己主观意志的病人,特别是急性病人,有人形象地比喻成‘父母和和少年’之间的关系。”①
3.共同参与型
这是为患者设计的一种技术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医生与患者拥有大体同等的主动权和决策权,双方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治疗方案的决定和实施。常见于“久病成医”的各种慢性病病人。医生只帮助患者执行和实施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案。这种模式有助于相处医患隔阂,减少冲突,建立真诚和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有人形象的比喻成“成年人”之间的朋友关系。
二、我国当代医患关系现状
国家卫生部付部长坦言:“现在我国的医患关系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时期,在国际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医患关系。②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医患关系已成为全社会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医患纠纷层出不穷,“医闹”现象逐步升级,把医患关系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说明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关系总体呈紧张态势。
2011 年9 月15 日,北京同仁医院的徐文大夫因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被砍成重伤;就在此事发生前四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穆新林被患者家属殴打致颈部受伤,胫骨骨折。2011年8月,南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口因医患纠纷发生大型械斗。2010 年8 月,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文章《中国医生:威胁下的生存》称:“中国医生经常成为令人惊悚的暴力的受害者„„医院已经成为战场,因此在中国当医生便是从事一种危险的职业。”
目前有关医患关系的研究大部分是采用患方视角,以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价医患关系,寻找问题成因。医患矛盾被理解为患者对医生的不满,解决医患关系问题的策略是对医生的行为进行干预和培训。调查结果显示,医患之间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距颇大,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表现出比患者群体更多的恐慌和担心。
中华医学会2000年对全国326所医院调查显示,发生医疗纠纷的占98% 。病人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比例达43. 8% , 医务人员认为双方互相信任的比例仅为25. 9% 。326所医院中, 有321所医院存在着被医疗纠纷困扰的问题, 其发生率为98. 47% 。另外,在我国发生的大部分医疗纠纷,院方败诉的几率远大于患者方。
据辽宁省社科联2011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组对辽宁省4 城市12 家医院进行了调查,向医生和患者群体分别发放问卷1 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1 952 份,其中医生问卷956 份、患者问卷996 份,回收有效率医生问卷为95.6%,患者问卷为99.6%。
(一)关于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51.7%的患者认为是好的,35.6%的患者认为一般,10.6%的患者认为不好;而17.8%的医生认为是好的,44.5%的医生认为一般,36.4%的医生认为不好。患者群体认为医患关系不好的主要原因为:医疗费用高(47.9%),医院或医生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20%);而医生群体认为其主要原因为:新闻媒体挑起的(25.2%),患者要求过高(18.7%),医疗费用高(18.8%),一些患者不讲道理(17.9%)。调查显示,有57.2%的医生遭遇过医疗纠纷,其中42.6%的医生受过患者打骂,11.6%的医生遭遇过诽谤、恐吓,3%的医生受过身体暴力。医生群体认为,造成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为:医患双方都有责任,但主要责任在患者(39.7%),双方责任各半(36.6%);而患者群体认为,双方责任各半(44.2%),双方都有责任,主要责任在医生(23.3%)。
(二)医患权利意识亟待加强。调查显示,医患双方对于各自所享有权利的认识水平存在差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患者隐私权。对于医生保护患者隐私的问题,88.3%的医生认为非常有必要,9.7%的医生认为有必要;对于这一问题,77.1%的患者认为很重要,17.3%的患者认为注意一下也好。
2. 患者知情同意权。在诊疗过程中推行知情同意原则,医生群体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89.3%;对于这一原则,87.5%的患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关于患者享有医疗自主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等权利,41.1%的患者对此了解,43.3%的患者了解一点,15.5%的患者不了解。此外,对于医生享有医学诊察权、医学处置权等权利,56.5%的医生很了解,36.8%的医生知道一些,6.5%的医生不了解。
综合以上数据可知,医患双方对于自身享有的权利意识亟待加强,其中医生对于患者享有的权益应给予充分尊重,医院相关部门应广泛宣传患者的权利以及医生享有的权利,以真正体现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以病人的利益和需要为中心。
三、造成医患纠纷现象因素
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专题研究“医患关系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级别医院医患关系现状及医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4月至7月共调查北京、重庆、山东三地10家医院,其中城市三级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 家,农村县医院家,乡镇卫生院3家。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 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和谐程度的评价普遍不高;与低级别医院相比,高级别医院内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评价更低;高级别医院医护人员自觉沟通情况较差、工作压力较大和职业风险较大等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
1、 我国一些医院人文关怀相对缺乏。随着当代医学专业化的发展,部分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问诊不细致,忽视患者的精神心理等需求,使患者有不受重视的感觉。有资料统计,公立医院平均问诊时间6 分钟,最长问诊时间20 分钟,最短问诊时间1 分钟。调查结果显示,在就诊或住院过程中,42%患者认为“与医生的谈话时间”太短和有点短,只有53%患者认为比较合适。淡漠人性的临床境遇其结果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患者,就这样在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被逐渐解构,医学人文精神也随之消失。患者的就医感受主要源于对人文性医疗服务的评价,医务人员人文性医疗服务的缺失将直接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门诊或住院过程中,对医生交代病情和治疗的安排,39%的患者非常满意,46.7%的患者比较满意,14.2%的患者不满意。目前的医疗纠纷并不只是医疗技术问题,而往往是人文性医疗服务问题,医疗服务中缺乏文化含量和情感含量。
2、 患者普遍存在社会心理问题 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疾病本身发生、发展、预后的担忧和恐惧,对就医环境和过程的陌生和不安,已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患者追求安全感、归属感、被重视和尊重的心理集中体现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深层次的多种渴望,也说明医院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调查数据显示,有64.5%的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存在社会心理问题,如感觉到有压力、对医生不信任、对医疗费用以及出院后康复的担忧。有调查显示,在者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中,情绪困扰、信息缺乏、认知偏差、社会支持匮乏、医患互动不良等问题出现的频率最高。如果临床医生不能及时识别和处理患者出现的情绪反应或心理障碍,则可能与患者不能达到对治疗效果、临床愈后或机体功能恢复等方面在认识上的一致性,或者临床医生简单地把患者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当成患者的性格使然,或认为患者故意不与医务人员合作,容易引发医患矛盾。
3、 目前医院机构设置无法满足病人的社会心理需要。现行的医疗规章制度大多是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上建立起来的。医生的思维习惯一直受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影响,虽然医务人员已经意识到转变医疗模式的重要性,并努力贯穿于医疗实践中,但在具体的医疗规章制度中仍然缺乏对医疗行为的要求,如需要了解与疾病和康复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经济问题、家庭情况和社区情况等,这已说明单纯的医疗技术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目前医务人员编制相对紧张,尤其是大医院临床工作超负荷,医生护士不仅要负责好患者的医疗护理,还时常被一些诸如“病人欠费逃费”等琐碎而又着实分心的事情所困扰。本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患者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73.1%的医生表示会关注但不知如何解决,23.7%的医生表示因时间和精力所限不会关注。
4、 目前医疗纠纷解决方式存在着不足。在我国发生医患疗纠纷后,医患双方可以通过自行协商、组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本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患者群体认为医疗纠纷解决方式主要为:医患双方自行协商(40.7%),法律手段(23.2%),医院内调节(21%);而医生群体则认为:法律手段(29.9%),医患双方自行协商(25%),医院内调节(23.8%)。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医疗纠纷持续上升,医疗纠纷诉讼案件居高不下,讼累成为包括法院在内的各方都困扰的问题。医疗纠纷没有因为患者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利而下降,医患矛盾和医患冲突也没有因此得到有效缓解,以法律方式解决医疗纠纷,会使医疗成本上升、增加医患对立情绪、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等。国内外针对医患纠纷采取的措施各有不同,基本是事后解决的方式,医方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如果在医患纠纷发生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在医患关系形成之初加以重视,将医患矛盾在萌芽期解决,会避免一系列的矛盾与纠纷发生,无论对患者还是医生和医院,都可节省由于纠纷而损耗的时间、财力等资源。而医务社会工作为患者提供院前、院中、院后连续性服务,参与诊疗过程,可使医
疗服务增加人性化和人文关怀的色彩。
四、改善我国医患关系现状的方法
医护人员的态度和沟通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至关重要。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 所医院进行的关于医疗纠纷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原因中选择“由于医
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的有49.5%时间压力影响医患沟通,导致医生无法做到心气平和、沟通充分,而时间压力是在工作负荷及绩效考核制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可能的医方因素包括医患沟通情况、工作压力及自觉职业风险情况。由此可见, 改善医患关系需要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1.强化政府职责,完善和谐医疗关系的制度设计。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建立覆盖城乡的居民基本卫生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医疗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2.加强医院管理,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规章制度。医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以人格平等为基础的,因此医院必须高度重视, 采取多项措施, 多听取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实实在在与群众沟通, 包括信息的公开, 尽快满足群众的需要, 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提升主体自觉。
3.患者要积极与医生沟通。医生要认真聆听患者,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 争取患者, 扩大医疗市场, 减少医疗纠纷, 取得病人信任。
注释:
①中广网, 《为什么半数医务人员会有消极情绪》
②刘 丽 谢 铮 邱泽奇 张拓红《不同级别医院医患关系现状及医方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徐萍,王云岭,曹永福主编 《中国当代医患关系研究》
2.王明旭《医患关系学》
3.杨帆《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4.邱杰《医患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
5.张斌,郭秀芝,刘启贵,张天奉《医务社会工作体系构建与和谐医患关系
之思考——— 基于辽宁省医患关系的调查》
当代医患关系论文精选篇6
近年来,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许多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建立医患沟通监督机制,保证医疗信息畅通,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这段时间,身边不少人在谈论一个聚焦医患关系的热播电视连续剧《心术》。据说,这是编剧六六“卧底”医院两年后,对医患关系的最直观感觉。剧中展现的避之不及的“红包真相”、“看人用药”的问诊常态、“小病大治”的不同意见、剑拔弩张的医患矛盾几乎是现实医患关系的生动写照。
然而现实远比温情的电视剧残酷。大检查 、大处方、开贵药、收红包……在患者及其家属眼里,不少医务人员不是治病救人,而是以敛财为目的,态度冷漠,不负责任,非“天使”也,简直就是“白狼”。对医护群体而言,一些患者对自己不信任、不配合、不冷静,乃至漫骂、动粗、杀人,也让他们既困惑又伤透了心。不少人觉得行医如履薄冰,更多人则心灰意冷,以至许多医生不让自己的孩子再读医。
医患关系到底怎么了?
有统计数字表明,在中国,用只占世界上5%的医疗资源维持着占世界22%人口的生命健康,这是一个奇迹;中美医生的收入之差可达30几倍。 医患纠纷,常常不是单方造成,也远非矛盾表层呈现的那般简单。
百度搜索,数万条医患纠纷原因探讨赫然入目。医患关系不好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但根源就是一个,我们国家还没有做到全民医保,其根本原因是医改失败的历史遗留问题。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要想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权益,实际上仍是件很难的事情。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使得医患矛盾愈加尖锐
在病人和医生之间,横着医疗保障体系这个壁垒。因为我们中国现在体系还不完善,造成了壁垒建立起来,患者和医生之间就有冲突,没有不好的患者和不好的医生。我们可以说这个体制不好,但是在我们可以预见的近期内,它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在这个体制和这个环境下,我们如果不能够做更多的事情推动它的话,最好不要让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更加尖锐。
作为一个医务人员,面对严峻的医患关系形势可以做些什么呢?
诚信,对病人或家属要尊重,具有同情心和耐心;多听病人的询问,多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关心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生活或不便;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变化、医疗费用情况和病人的社会心理;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受教育程度和对沟通的感受、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对沟通的期望值;避免强求病人即时接受、避免使用刺激语言或词语、避免使用病人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避免强求改变病人的观点和避免压抑病人情绪;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互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同意沟通和实物对照形象比喻沟通。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医务人员的理解。医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及时改进。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提供精湛、优质的技术服务,让患者放心。医生对病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真正为病人着想,诚心实意地为病人服务,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终生最高追求。
医患关系应该是一种水乳交融、真诚相待的鱼水深情,是发自肺腑的关怀与深切的信任,是不计得失的奉献与铭记在心的感谢。尽管目前的医患关系折射出了多方面的不和谐因素,但我认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于沟通,而医患沟通重在细节。
当代医患关系论文精选篇7
试析我国当代医患关系
20100303022 社会学 谭纾羽
指导老师:王彭鹏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和病患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当患者来到医疗机构就医的时候,就产生了医患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应该是一种双向、互动、双赢的关系,其实质是医患双方权力与义务的对立统一。但是,我们现阶段医患关系面临严峻的形式,需要认清现阶段的主要形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模式矛盾现状
徐萍,王云岭,曹永福主编的《中国当代医患关系研究》以及王明旭著的《医患关系学》中都对医患关系下的定义是:医患关系是在医疗服务活动中客观形成的医患双方以及与双方利益有密切关联的社会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医患关系学是研究医患关系活动规律和运行机制的科学。狭义的医患关系指一生和患者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指以医务人员为中心的包括所有与医疗服务有关的一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包括所有与患者健康利益有直接关系的一方所构成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简言之,即以一生为主题的人群与以患者为主题人群之间的关系。
医患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医患关系的最基本层面,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人际互动会直接影响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判断。医患关系的好坏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 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加强, 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越来越重视,对医疗行为的审视与对其它社会行为审视一样, 已不再仅仅注重行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也越来越重视法律、经济、文化、心理道德等多方面审视。当前的医疗行为,医患关系也较之以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激化成为很多研究者的共识。
一、医患关系模式
(一)王明旭的技术与非技术关系模式
王明旭在其所著的《医患关系学》中指出:医患关系的各种属性中最本质的是契约关系和信托关系。前者说明双方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各有独立的人格和意志。要求双方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信任关系是医患关系建立的基础。医生要取得患者的信任,而且不要辜负这种信任。
其把医患关系模式分为两大类:一是医患技术关系模式;二是非技术关系模式。医患关系技术模式主要指医患之间针对诊断、资料、护理以及预防保健的具体方法进行沟通与交往时产生的关系。是医患关系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医患关系的基石。非技术关系模式指在医疗卫生活动过程中医生和患者由于社会的、心里的、情感的、经济的、文化的等诸方面的影响,所形成的其他方面的关系,即反应在医疗服务态度和医疗作风方面的医患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伦理关系和心里关系等非技术关系。
(二)帕森斯的亲子关系模式
社会学大家帕森斯则把医患关系比喻成亲子关系,认为二者有相似之处。首先,都设计一个人——孩子或患者,受另一个被社会承认有合法社会控制权力的人——医生或父母的社
会控制;其次在这两种关系中,虽然父母或医生都必须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感情中立,但事实上,充满了浓重的感情色彩;最后,两种关系都把注意力集中到相似的目标上,即通过医生或父母的努力在一段时间内使孩子或患者变成能力健全的社会成员。病人完全依赖医生,没有任何自主权。他的分析强调了疾病的社会性质和人际交往的突出作用,而淡化了患者生理症状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疾病是对社会正常行为的偏离,必须有医生对其进行社会控制,从而突出了医患关系的不对称性。
但是这一模式并不广泛适用。如慢性病患者自主性强不依赖于医生;传统一医一患关系已被打破,医疗保健服务多样化;患者家属参与减弱依赖,出现医患关系疏离;社会心理被纳入健康定义,促使非专业医生从业者增多,使医生的技术控制作用弱化。所以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改进建议。影响最大的是萨斯和荷伦德的医患关系模式。
(三)萨斯和荷伦德的医患关系模式。
1976年,美国社会学家萨斯( Szasz) 与荷伦德( Ho llender)发飙了题为《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的文章,他们认为医患关系的技术性质直接与患者就医时生理症状有密切关系,被帕森斯忽视的生理状态恰恰是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用帕森斯的不对称模式,但不严重是需要另外模式,对此他们提出三种类型: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主动被动型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医患关系模式逐渐从以医为尊的“传统型医患关系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患关系模式”转变已成必然趋势。我国医疗行业曾长期处于“以医为尊”的状态,在医疗过程中,医生经常以救世主身份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病人处于无条件服从的被动地位,这种传统医患关系过多强调了医生对病人的权利,忽视了医生的义务,是一种单向关系。这种传统医患关系模式的典型体现便是根据医患技术关系而提出的主动-被动型模式。医生作为专家,权威角色得以强化,医生几乎完全主动地包揽了病人的一切,是做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的主导者,而病人则处于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被动从属地位,医生只关注疾病的处理与技术的应用,很少考虑环境、社会、心理与病人的期望值和满意度。
指导合作型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与患者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主动性,医生仍是权威,但只起技术指导作用。“患者可以向医生提出疑问,在医生的指导下比较忠诚地执行医嘱,配合治疗。”“这种关系适用于神志清醒、能够表达自己主观意志的病人,特别是急性病人,有人形象地比喻成‘父母和和少年’之间的关系。”①
3.共同参与型
这是为患者设计的一种技术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医生与患者拥有大体同等的主动权和决策权,双方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治疗方案的决定和实施。常见于“久病成医”的各种慢性病病人。医生只帮助患者执行和实施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案。这种模式有助于相处医患隔阂,减少冲突,建立真诚和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有人形象的比喻成“成年人”之间的朋友关系。
二、我国当代医患关系现状
国家卫生部付部长坦言:“现在我国的医患关系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时期,在国际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医患关系。②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医患关系已成为全社会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医患纠纷层出不穷,“医闹”现象逐步升级,把医患关系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说明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关系总体呈紧张态势。
2011 年9 月15 日,北京同仁医院的徐文大夫因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被砍成重伤;就在此事发生前四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穆新林被患者家属殴打致颈部受伤,胫骨骨折。2011年8月,南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口因医患纠纷发生大型械斗。2010 年8 月,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文章《中国医生:威胁下的生存》称:“中国医生经常成为令人惊悚的暴力的受害者„„医院已经成为战场,因此在中国当医生便是从事一种危险的职业。”
目前有关医患关系的研究大部分是采用患方视角,以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价医患关系,寻找问题成因。医患矛盾被理解为患者对医生的不满,解决医患关系问题的策略是对医生的行为进行干预和培训。调查结果显示,医患之间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距颇大,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表现出比患者群体更多的恐慌和担心。
中华医学会2000年对全国326所医院调查显示,发生医疗纠纷的占98% 。病人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比例达43. 8% , 医务人员认为双方互相信任的比例仅为25. 9% 。326所医院中, 有321所医院存在着被医疗纠纷困扰的问题, 其发生率为98. 47% 。另外,在我国发生的大部分医疗纠纷,院方败诉的几率远大于患者方。
据辽宁省社科联2011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组对辽宁省4 城市12 家医院进行了调查,向医生和患者群体分别发放问卷1 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1 952 份,其中医生问卷956 份、患者问卷996 份,回收有效率医生问卷为95.6%,患者问卷为99.6%。
(一)关于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51.7%的患者认为是好的,35.6%的患者认为一般,10.6%的患者认为不好;而17.8%的医生认为是好的,44.5%的医生认为一般,36.4%的医生认为不好。患者群体认为医患关系不好的主要原因为:医疗费用高(47.9%),医院或医生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20%);而医生群体认为其主要原因为:新闻媒体挑起的(25.2%),患者要求过高(18.7%),医疗费用高(18.8%),一些患者不讲道理(17.9%)。调查显示,有57.2%的医生遭遇过医疗纠纷,其中42.6%的医生受过患者打骂,11.6%的医生遭遇过诽谤、恐吓,3%的医生受过身体暴力。医生群体认为,造成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为:医患双方都有责任,但主要责任在患者(39.7%),双方责任各半(36.6%);而患者群体认为,双方责任各半(44.2%),双方都有责任,主要责任在医生(23.3%)。
(二)医患权利意识亟待加强。调查显示,医患双方对于各自所享有权利的认识水平存在差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患者隐私权。对于医生保护患者隐私的问题,88.3%的医生认为非常有必要,9.7%的医生认为有必要;对于这一问题,77.1%的患者认为很重要,17.3%的患者认为注意一下也好。
2. 患者知情同意权。在诊疗过程中推行知情同意原则,医生群体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89.3%;对于这一原则,87.5%的患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关于患者享有医疗自主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等权利,41.1%的患者对此了解,43.3%的患者了解一点,15.5%的患者不了解。此外,对于医生享有医学诊察权、医学处置权等权利,56.5%的医生很了解,36.8%的医生知道一些,6.5%的医生不了解。
综合以上数据可知,医患双方对于自身享有的权利意识亟待加强,其中医生对于患者享有的权益应给予充分尊重,医院相关部门应广泛宣传患者的权利以及医生享有的权利,以真正体现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以病人的利益和需要为中心。
三、造成医患纠纷现象因素
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专题研究“医患关系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级别医院医患关系现状及医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4月至7月共调查北京、重庆、山东三地10家医院,其中城市三级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 家,农村县医院家,乡镇卫生院3家。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 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和谐程度的评价普遍不高;与低级别医院相比,高级别医院内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评价更低;高级别医院医护人员自觉沟通情况较差、工作压力较大和职业风险较大等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
1、 我国一些医院人文关怀相对缺乏。随着当代医学专业化的发展,部分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问诊不细致,忽视患者的精神心理等需求,使患者有不受重视的感觉。有资料统计,公立医院平均问诊时间6 分钟,最长问诊时间20 分钟,最短问诊时间1 分钟。调查结果显示,在就诊或住院过程中,42%患者认为“与医生的谈话时间”太短和有点短,只有53%患者认为比较合适。淡漠人性的临床境遇其结果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患者,就这样在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被逐渐解构,医学人文精神也随之消失。患者的就医感受主要源于对人文性医疗服务的评价,医务人员人文性医疗服务的缺失将直接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门诊或住院过程中,对医生交代病情和治疗的安排,39%的患者非常满意,46.7%的患者比较满意,14.2%的患者不满意。目前的医疗纠纷并不只是医疗技术问题,而往往是人文性医疗服务问题,医疗服务中缺乏文化含量和情感含量。
2、 患者普遍存在社会心理问题 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疾病本身发生、发展、预后的担忧和恐惧,对就医环境和过程的陌生和不安,已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患者追求安全感、归属感、被重视和尊重的心理集中体现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深层次的多种渴望,也说明医院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调查数据显示,有64.5%的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存在社会心理问题,如感觉到有压力、对医生不信任、对医疗费用以及出院后康复的担忧。有调查显示,在者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中,情绪困扰、信息缺乏、认知偏差、社会支持匮乏、医患互动不良等问题出现的频率最高。如果临床医生不能及时识别和处理患者出现的情绪反应或心理障碍,则可能与患者不能达到对治疗效果、临床愈后或机体功能恢复等方面在认识上的一致性,或者临床医生简单地把患者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当成患者的性格使然,或认为患者故意不与医务人员合作,容易引发医患矛盾。
3、 目前医院机构设置无法满足病人的社会心理需要。现行的医疗规章制度大多是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上建立起来的。医生的思维习惯一直受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影响,虽然医务人员已经意识到转变医疗模式的重要性,并努力贯穿于医疗实践中,但在具体的医疗规章制度中仍然缺乏对医疗行为的要求,如需要了解与疾病和康复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经济问题、家庭情况和社区情况等,这已说明单纯的医疗技术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目前医务人员编制相对紧张,尤其是大医院临床工作超负荷,医生护士不仅要负责好患者的医疗护理,还时常被一些诸如“病人欠费逃费”等琐碎而又着实分心的事情所困扰。本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患者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73.1%的医生表示会关注但不知如何解决,23.7%的医生表示因时间和精力所限不会关注。
4、 目前医疗纠纷解决方式存在着不足。在我国发生医患疗纠纷后,医患双方可以通过自行协商、组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本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患者群体认为医疗纠纷解决方式主要为:医患双方自行协商(40.7%),法律手段(23.2%),医院内调节(21%);而医生群体则认为:法律手段(29.9%),医患双方自行协商(25%),医院内调节(23.8%)。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医疗纠纷持续上升,医疗纠纷诉讼案件居高不下,讼累成为包括法院在内的各方都困扰的问题。医疗纠纷没有因为患者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利而下降,医患矛盾和医患冲突也没有因此得到有效缓解,以法律方式解决医疗纠纷,会使医疗成本上升、增加医患对立情绪、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等。国内外针对医患纠纷采取的措施各有不同,基本是事后解决的方式,医方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如果在医患纠纷发生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在医患关系形成之初加以重视,将医患矛盾在萌芽期解决,会避免一系列的矛盾与纠纷发生,无论对患者还是医生和医院,都可节省由于纠纷而损耗的时间、财力等资源。而医务社会工作为患者提供院前、院中、院后连续性服务,参与诊疗过程,可使医
疗服务增加人性化和人文关怀的色彩。
四、改善我国医患关系现状的方法
医护人员的态度和沟通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至关重要。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 所医院进行的关于医疗纠纷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原因中选择“由于医
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的有49.5%时间压力影响医患沟通,导致医生无法做到心气平和、沟通充分,而时间压力是在工作负荷及绩效考核制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可能的医方因素包括医患沟通情况、工作压力及自觉职业风险情况。由此可见, 改善医患关系需要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1.强化政府职责,完善和谐医疗关系的制度设计。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建立覆盖城乡的居民基本卫生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医疗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2.加强医院管理,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规章制度。医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以人格平等为基础的,因此医院必须高度重视, 采取多项措施, 多听取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实实在在与群众沟通, 包括信息的公开, 尽快满足群众的需要, 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提升主体自觉。
3.患者要积极与医生沟通。医生要认真聆听患者,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 争取患者, 扩大医疗市场, 减少医疗纠纷, 取得病人信任。
注释:
①中广网, 《为什么半数医务人员会有消极情绪》
②刘 丽 谢 铮 邱泽奇 张拓红《不同级别医院医患关系现状及医方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徐萍,王云岭,曹永福主编 《中国当代医患关系研究》
2.王明旭《医患关系学》
3.杨帆《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4.邱杰《医患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
5.张斌,郭秀芝,刘启贵,张天奉《医务社会工作体系构建与和谐医患关系
之思考——— 基于辽宁省医患关系的调查》
当代医患关系论文精选篇8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医患关系论文
谁应该为日益加剧的 医患关系买单?
姓
名
张路
专
业
护理
年
级
11级3班
学
号
2011002242
护理系
二零一四年三月四日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摘 要
医生和病人本来应该是同一战壕的队友,大家共同的目的就是打垮病魔。有句话形容医生的品德叫做“医者父母心”。不知从何时开始,医患间的关系变得“一触即发”,实在是悲哀。其实不仅是病人怀疑医护人员的用心,医护人员也会害怕病人的不信任和无理取闹为自己惹祸上身。说到底,大家都不要因为一两颗老鼠屎而坏了一锅粥。 本文将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不良影响、产生原因等方面入手,提出缓解紧张医患关系的对策,为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对策 目 录 引言 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 2 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不良影响 2.1对医方的影响 2.2对患方的影响 2.3对社会方面的影响 3 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3.1 社会政府方面的因素 3.1.1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 3.1.2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 3.1.3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
3.1.4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 3.1.5媒体方面的原因 3.2 医院因素
3.2.1医疗活动商业化
3.2.2 医疗活动中将病人“物化” 3.2.3 医务人员部分缺乏人文素养 3.2.4漠视病人的权利 3.2.5医生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缓解紧张医患关系的对策 4.1 加强医院各方面管理 4.2 对公众普及医疗卫生知识 4.3 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4.4 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4.5 完善医疗纠纷解决途径 4.6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引言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转轨、社会的转型与国家的法治建设、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发展不同步,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主要表现为医患关系越来越尖锐,医患冲突越来越激烈,甚至发展到暴力冲突,伤医等恶性暴力事件频繁发生。 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
近年来,医患关系颇为紧张,患方敲诈、辱骂、殴打医务人员,围攻医院,有甚者故意将医务人员致残、致死„„一幕幕暴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性质极其恶劣。
(以下为近年来重大医患之间的“见血”事件)
2010年6月10日-11日,齐鲁医院连发两起伤害医务人员事件。
2010年6月10日-1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连续发生两起医务人员被刺杀事件。犯罪嫌疑人将其父去世的原因归结于医院,长期怀恨在心,最终采取极端手段制造此案。
2011年1月31日,上海新华医院胸外科6名医护人员受伤,其中1人被刺重伤住院。这是被媒体命名为“131事件”的医疗纠纷。
2011年9月15日,同仁医生被砍事件,被患者砍了十几刀的徐文医生,左肱二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头肌一直被砍到底,骨头都露出来了,神经和肌腱都受损,右前臂骨折,左下肢及前额正中都被砍伤。
2011年8月16日下午,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安医院发生一起持刀行凶案件,凶手卢某先后将该医院医生刘某及伊某砍伤,其中刘某因失血过多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1年11月3日中午,广东省潮州男科医院发生一起凶杀案。一名32岁的黄姓男子持刀砍向医院医务人员,造成医院副院长当场死亡和两名医务人员受伤。 2011年8月23日上午9点55分左右,南昌市第一医院门口发生一起恶性持械斗殴事件。医院医务人员与护工队100多名,手腕扎了红布、佩戴保安防爆头盔和身穿警用背心、手持铁棍和木棍,统一装备,与近100名病人家属发生冲突,导致院方2人、患者家属13人不同程度受伤,四辆面包车被砸毁。
2011年9月23日,武汉协和医院因一名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发生了严重的医患冲突事件,“大概三四十名”死者家属“带着钢管”到医院心内科“闹事”,十余人受伤,一名医院保安受重伤。
2012年3月23日,哈医大刺医案。17岁的患者李梦南持刀冲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办公室,造成医务人员一死三伤。其中死者王浩年仅28岁,是在读医学硕士研究生。 医患关系紧张带来的不良影响
医患关系紧张会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不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医方的影响
医患关系紧张导致 “医闹”等恶性暴力事件频发,破坏医疗设备,干扰正常诊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给医院带来经济、社会声誉、人才等多方面的损失。医务人员在原本就任务重、压力大的医疗岗位上,如果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人格尊严受到侮辱,工作积极性将会被严重挫伤,甚至出现人才流失,长期来看将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影响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
2.2对患方的影响
在医患关系紧张、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情况下,医务人员会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3],即医务人员为了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而实施特殊医疗行为,比如,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撒网式检查,扩大手术范围,在履行手术签字告知义务时夸大手术风险,带有推诿性质的医疗转诊,回避收治高危病人,回避给患者使用试用药品等。防御性医疗行为某种程度上可能会降低误诊率,但也造成了医疗开销的增长,更多地,防御性医疗行为将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利益,使原本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
2.3对社会方面的影响
医患关系长期紧张乃至对立将会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稳定。恶性暴力事件的频发,已经迫使部分医院配备保安甚至增设警务室,导致人员开支增加。同时,医患关系紧张使得医学院校出现招生困难 3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社会政府方面的因素
3.1.1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财政投入占医院当年支出的比重,省级以上医院在5%,市县医院一般在1%,乡镇卫生院在1%~5%之间。据报道,2003年,中国医疗总费用6600亿元,政府只负担17%,2/3以上的中国人口要靠自己支付医疗费用,占卫生总支出的56%,政府预算支出在中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3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17%,而居民卫生支出则从1978年的20%上升到2003年的50%以上。2004年12月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医疗服务成为居民第三大消费。而欧共体为80%~90%,美国为45.6%(老人、穷人、残疾人全免费),泰国为56%。众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古巴、朝鲜、苏丹、缅甸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3.1.2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 尽管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大部分患者都是以自费方式来获得医疗保健服务,这种医疗服务付费方式使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预期效果有较高的期望,而绝大多数医患纠纷都是由于医疗费用与患者的期望疗效不相符合所引起的,即使医生尽心尽力去治疗每一个病人,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对于花费了高额医疗费用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难免会有一些想法。在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达,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和国家政府来承担,不需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患者在心理上容易接受这种现实。因此,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初建、不完善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承受能力较低等情况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
3.1.3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 医疗服务由于其本身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尤其是某些先进的、高风险的医疗技术的应用,尽管医务人员尽心尽力,也不能保证不出任何差错。因此,为医疗行为提供风险分担机制尤为必要。美国是一个医疗技术非常发达的国家,同样也会发生患者状告医生的情况,但通常不会出现围攻医院、殴打医务人员的事件,因为医患双方有共同投保的医疗责任保险。如果由于医疗差错,法院判决需要赔偿的,也由保险公司支付;如果要打官司,也由保险公司支付律师费。日本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有了医疗风险保险的保障,大多数医生心里也就有底了。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了医疗纠纷,患者及其家属不会直接找医院、找医生个人,他们只需要请律师同法院和保险公司交涉即可,有效地避免了医患双方冲突的产生。医院和医生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中去。如果因为医疗事故或事件导致保险公司赔付额增高,对医生的直接后果可能是下一个缴费周期所缴纳的保费上涨,或者是保险公司不再给其承保,以致这位医生失业。显然,这样的分担关系也构成了对医生医疗质量的一种有力监督
3.1.4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
2002年9月1日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比之前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较大的进步,但几年来的实施情况显示: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便于操作,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比如“医疗事故”的概念,目前在医疗系统和法院之间仍有严重的理解歧义。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司法解释中,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过错推定和因果关系推定,因而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属于医疗机构举证责任倒置的范围,不必由受害人举证。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最高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对医疗机构赋予的责任过重,扩大了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目前对是否应该实行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仍有争议。以上医患纠纷处理法规的分歧和争议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3.1.5媒体方面的原因
医患纠纷中有的媒体报道舆论导向有失偏颇。 社会舆论的偏激报道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点的新闻信息媒体系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然而部分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获取暴利,有悖于职业操守,违背事实,对“医患纠纷”进行片面报道,“升华”矛盾,将患者与医务人员置于对立位置,使医患关系恶化。
3.2 医院因素
3.2.1医疗活动商业化 部分医疗行为畸形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医疗活动具有商业色彩。某些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与社会效益背道而驰。医疗活动中部分医疗工作者丧失了职业操守,价值取向发生偏差,最终被金、权所俘虏。药品制造商和经销商为医务人员追求“高效益”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医药挂钩、开单提成成了部分医院获得利润的“工具”。
3.2.2 医疗活动中将病人“物化” 治疗机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器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无疑带动了医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然而,部分医疗工作者在诊治过程中,注重仪器检查,没有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治疗机械,治疗过程像流水线一样“呆板”,没有“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仪器是医疗活动的辅助手段,有着重要的医学价值,而绝非起决定性作用。
3.2.3 医务人员部分缺乏人文素养 没有换位思考 在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部分医务人员对工作失去了热情,他们对工作消极,对病患态度冷淡,语言生硬,没有耐心,缺乏换位思考,面对忍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没有将心比心,而是熟视无睹,司空见惯。
3.2.4漠视病人的权利
病人作为社会的特殊人群,其在心理、生理上相对脆弱,此时的他们更需要关心与理解,更需要得到尊重。医患关系的紧张,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一部分来自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中,缺乏对病人的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等权利的尊重,漠视了这些权利的存在
3.2.5医生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条件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就医需要,造成了患者向大城市大医院的无序流动现象,医院的超负荷运转更为明显。
3.3 患者方面的原因
3.3.1 医疗知识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医学领域是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民众对于医疗知识的认知水平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患者缺乏医疗知识,无法理解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复杂性和治疗结果的不可预见性,对以现在的√白话文★√技术水平无法检出、无法治愈的疾病或者能够预见但无法避免不良后果的医疗事件无法给予充分的理解,一旦治疗效果与期望值有差别,就易产生不良情绪,对医生、医院多有非议,甚至有些不理智的患者或其家属可能采取极端的暴力手段。
3.3.2 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诸多变迁,医患之间成为共同参与医疗决策和选择的关系。诊疗过程中,患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体,而是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主动参与治疗。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包括对平等的医疗权、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权、医疗监督权、医疗资料获取权和损失索赔权利的知晓,患者维权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增强。这一方面增加了医疗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监督与约束,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医患之间矛盾的产生。
3.3.3 患者或其家属心理失衡 医疗事故或意外的发生往往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精神方面的打击,使之易产生愤怒、绝望、厌世、报复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若得不到及时疏导或宣泄,加上医疗事故或意外带来的患者经济方面的巨大压力,患方极易产生攻击性行为。若“医闹”经由暴力手段得到高额赔偿,无疑会对其他患者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根据心理学的从众心理理论,其他患者及其家属就会采取模仿行为, “医闹”现象就会出现增多的趋势。极易发生,从而加剧医患关系的恶化。
3.3.4医患关系物化 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医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院也逐渐由“福利”型机构转变为向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特殊经营者,广大患者也从原来的享受福利到现在的出钱买健康买服务,既然花了钱,肯定是要把病看好的,“等价交换”,在大多数老百姓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看病也不例外。 缓解紧张医患关系的对策
4.1 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医院的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加强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务人员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疗服务,促进医患沟通,规范医疗收费,积极面对医疗纠纷,购买医疗责任保险以减轻医生负担。此外,医院还应注意加强和媒体的沟通,以便使其进行如实公正的报道。
4.2 对公众普及医疗卫生知识 政府、社会、医院应当开展医疗卫生知识普及工作,让公众具备基本的医疗常识,了解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使患者可以换位思考,在接受治疗时了解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改变就医观念,降低过高的期望值,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公众可以参加医疗意外商业保险,尽量规避因治疗费用过高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改善医患紧张关系。
4.3 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媒体工作者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报道医疗事件,对医护人员的辛苦工作和奉献精神予以真实关注和报道,报道医疗纠纷时应多与医患双方沟通。引导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增强人们对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理解与支持,担负起促进公众医疗知识普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桥梁作用。
4.4 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推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关键。应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考虑大多数甚至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维持市场秩序和发展经济的功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人群的医疗需求。重视疾病防御工作,重视社区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组织的建设,合理分配和使用医疗卫生资源,切实保障社会成员的就医需求。
4.5 完善医疗纠纷解决途径 现行医疗纠纷解决途径亟待解决。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发生医疗纠纷有三种途径进行处理,即协商处理、行政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调解和诉讼程序。在协商处理解决途径中要注意由于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专业能力相差悬殊、双方谈判地位极不平等的缺陷,进一步修改完善;在行政调解途径中要注意避免推诿拖延事故处理的情况,使公众对卫生行政部门充满信心;在诉讼程序途径中要降低诉讼直接成本,增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此外,考虑适时引入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是指,医疗纠纷发生后,纠纷双方当事人在第三方的协调、帮助、促进下,进行谈判、商量,取得一致意见,消除争议,签署调解协议,建立新的权利义务关系。第三方在医疗纠纷调解中不为独立的意思表示,在尊重双方当事人意思的前提下,以促成当事人形成一致意思表示为目的,组织调解、促进沟通、提出建议、见证协议。调解协议与协商协议一样具有合同效力,但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4.6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完备的医事法律体系。在对现行法律制度全面梳理、科学设计基础上构建起新的调整医患关系的专门的法律制度体系。2012年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侵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安全和干扰医疗机构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将被依法严厉打击。这样医务人员的尊严、人身安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障,“医闹”也有专门的法律得以制裁,但是这毕竟都是事后处理手段,也是付出惨重代价换来的结果。因此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有法可依、确保有法必依,切实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结束语
紧张的医患关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长期发展形成的。目前,我国关于医患关系的法律体系、医疗制度体系等还不完善,正在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中。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各方的共同长期的努力。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和协作下,我国定会重塑医患关系良好的信任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浅析医患关系 供稿者 护理11级3班
张路
参考文献
[1] 《 拿什么来拯救你,医患关系?》 .健康卫视 [5] 《条例》的实施与医患关系[EB/OL]。 中国医师律师维权网。 200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