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5篇,供大家参考。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了解,你能用一、二句话来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吗?
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他的相对论远比牛顿物理学先进,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小结: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
难怪文中小女孩的父亲称他为“最伟大的人”
板书:“最伟大的人”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它没有从科学成就的这一方面来介绍爱因斯坦,而是写了他与一个小姑娘之间发生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将从他与小姑娘的交往之中来感受爱因斯坦人性的伟大。
二、理清课文脉络
1、文中讲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哪几次交往?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小标题
板书: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2、过渡:课文详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自学要求
出示:
快速地通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细细地读一读。思考:这次相遇小姑娘对爱因斯坦有怎样的印象?你从中又体会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桌可以互相讨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交流
(一)相撞
1、可以哪这句话来概括小女孩对爱因斯坦外貌的印象:
“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联系上文来理解这句话:
老人蓄着一撮(zuǒ)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tā)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爱因斯坦打扮显得与众不同,“短而硬”“深陷”“蓬乱”等词让人看到了这人衣冠不整的模样;
“又肥又大”“裹”“趿拉”,衣着的随意透露出他在生活中的不拘小节,他多么像童话里的巫师。细腻的外貌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活生生的科学“怪人”——爱因斯坦。)
2、为什么爱因斯坦不拘小节、不修边幅呢?
先板书:不拘小节
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满脑子只知道研究科学问题。
文中那些描写表现了这一点?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3、小结
爱因斯坦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潜心研究科学,不拘生活小节。
板书:为了科学事业不拘小节
4、你还能说说爱因斯坦投入地研究科学的例子吗?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
5、除了对爱因斯坦特殊的外表深有体会外,你还有什么体会吗?
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他有着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作为一个大科学家完全没有傲慢、无理的态度。
被撞了,竟友好一笑,向小姑娘道歉,透出老人的平易、慈爱、宽容和若有所思;
板书:平易、宽容
6、引读第3小节
在父亲的心中,爱因斯坦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所以听后非常兴奋。
指导朗读。
小女孩却很纳闷,引读。
练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7、小结:不经意地一次相撞,让小姑娘认识了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可内心却很纳闷,这个衣衫不整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过渡:那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我们继续交流。
(二)相遇
1、仍……仍……
爱因斯坦与往常一样,还是不注重打扮,只知道潜心研究科学。
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印象:
“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
小女孩是说:“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
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小女孩认为伟人应该是讲究穿着,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很有绅士的味道。
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衣衫不整。怪不得小姑娘会这么说呢。
读了小姑娘的这句话,我们也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板书:天真直率
2、读了这部分内容,爱因斯坦又给小姑娘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①爱因斯坦觉得自己伟大吗?
出示:“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爱因斯坦一直以为,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很普通。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充分表现出他的谦逊诚恳。
板书:谦逊诚恳
②出示句子: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物理难题、科学上的疑难杂症。
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说的话,对此爱因斯坦并没有感到生气,而是感到很欣慰,因为他觉得小姑娘的天真直率打动了他,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也说明爱因斯坦幽默、友善、有一颗童心,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板书:有一颗童心、乐于与孩子交往
其实,表现爱因斯坦爱孩子,有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的故事还不少呢。
《仅仅是一把糖果》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助手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金。”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难道你不能少为苏菲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不能,我还想着她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地说道。“她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想不明白。这一天,助手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里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爱因斯坦告诉助手:“今天,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
3、人们常说拥有一颗童心,就是一个天使。爱因斯坦的童心感染了我们,更感染了文中的小姑娘,一起读一读描写小姑娘的句子。
瞧,小姑娘是多么乐于助人,教得一本正经,学生学得也很认真。
板书:乐于助人
4、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感受
爱因斯坦:友善、调皮、童心
小女孩:天真、一本正经
5、小结:第二次相遇,爱因斯坦的谦逊诚恳、富有童心,给小姑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三)相邀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印象:
小姑娘看见他时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谦虚,虚心地接受小女孩的教导,乐意与小姑娘交往。
指导朗读
2、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为了科学事业不愿意把时间放在整理房间上。
3、“呵,小教授,请你在教教我。”
板书:平易、乐于与孩子相处
4、这一部分中,对小姑娘的描写也很有趣
小姑娘:“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小姑娘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和“大孩子”了。
“手把手地教”
板书:认真负责
5、小结:小女孩不仅天真率直,还有一颗美丽勤劳的心,她用自己的真情建立了与爱因斯坦的深厚友谊。
6、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
1、引读
2、你从爱因斯坦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互交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活象一对忘年交,爱因斯坦真是以为慈祥可敬的老人。
3、指导朗读
六、总结
1、经历了小姑娘与爱因斯坦交往的过程,我们不仅看到他们由不熟悉到熟悉,还看到他们已成为一对互较互学、乐在其中的忘年交。现在,让我们再来思考一下: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2、写作方法总结
本文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伟大而又平凡的爱因斯坦,还让我们认识了天真直率、乐于助人、认真负责的小女孩。从全文看,我们所看到的爱因斯坦,也是从小女孩的眼中所折射出来的。可以说,两个形象缺一不可。所以本文的题目是: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与”字也说明这两个人物应该是相提并重、相辅相成。
七、拓展延伸
1、除了书上描写的爱因斯坦,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呢?
2、古今中外,伟大的人不计其数,你读到过哪些伟大的人或者伟大的事?你是怎么理解伟大的?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理清课文的条理,初步感受爱因斯坦的伟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外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出示
说说是什么意思?
2、 谁能向大家介绍爱因斯坦?(学生介绍)
教师介绍: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证实,人们还利用这个理论建立了核电站,为人类造福。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整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
3、 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齐读、读完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可以看看生字表,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课文,你将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听,老师和其他同学作评委。
3、逐段指导
第二段
(1)你觉得读的怎么样?
(2)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
(3)理解:蓄、蓬乱、裹、趿拉、冷不丁
A、重点指导:“蓬乱、裹、趿拉”的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归纳?(衣衫不整)
B、指导“冷不丁”的读音,比较“衣衫不整”的读音。
第三段:主要指导“纳闷”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意思)
第四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指导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读好语气词:噢、嘛。(一个是平淡的语气,一个是得意的语气)
(3)说说“踱步”与“散步”的区别。(散步比较随意,踱步是走方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第六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一塌糊涂”是什么意思?房间里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爱因斯坦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的?
4、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1)三次交往。
(2)小姑娘教爱因斯坦如何穿衣、布置房间。
(3)爱因斯坦生活随意,研究科学入迷,关心小朋友。
三、默读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课文讲的是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相遇,在书上找出有这些时间的语言。
2、出示
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3、读了这些语言,你有什么发现?
(1)是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写文章就要按照一定的循序来写)
(2)第一次小女孩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次是小女孩遇上了,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小女孩,第四次讲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成了好朋友)。
(板书:撞、遇、等、每天坐坐)
(3)看了最后一句话,联系前面几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最后成为好朋友)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情感。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书,通过读书,理解词句,通过读书,了解文章的层次,下面,我们要通过读书感受文章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读老人和小女孩“相撞”的一个片段,读出感情来。(之后再谈体会)
2、交流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有了很多的体会,下节课,我们来研究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收集一些爱因斯坦的资料。
板书设计:
18、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撞→遇→等→每天 坐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篇3
放飞心灵 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性——苏教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片段
作者:吴冬霞 方翔 转贴自:扬中外国语学校 点击数:295
放飞心灵 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性——苏教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片段
扬中外国语学校 吴冬霞 方翔
案例:苏教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片段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随即提出了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们觉得“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问题一提出,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片刻,教师笑着说:“你们可以反复读课文,联系课外阅读,生活体验等来思考。”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请注意要说出理由。听了教师的提示,教师里顿时“活”起来,学生开始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僵局荡然无存。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来!
生:我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因为爱因斯坦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在当时来讲,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这样的人在我看来应该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你看现在有些明星见人总是一副傲慢,不可一世的样子,据人于千里之外。可是课文中讲了他与小女孩第一次相撞又相遇后就主动等待小女孩。从他的言行举止,以及他向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整理房间这些事,我知道了他是一个和善可亲的人,他有着小女孩一样的童心。
(大部分同学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生:尤其是他说的“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这句话,更说明了他还是一个十分谦虚的人。他的谦虚让我感到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生:我也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因为课前我搜集了他的一些资料,知道,了他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一生中发现了许多科学理论,尤其是他的“相对论”比牛顿物理学还要先进呢!1921年他 还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难道这不能说明他是最为大的人吗?
师:搜集资料我们积累知识的途径之一。用搜集到的资料来说明这一问题,使人更加信服。你真了不起!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明白了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
(个别学生举手,欲起立的样子)
师:你想说什么?
生:我认为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
师:你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好样的!你能讲出自己得力有吗?
生:他平常出门散步,竟然也不给自己梳梳头,好好打扮一下,“衣衫不整”的样子倒有点像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流浪汉,这与他那个大科学家身份也太不相称了。还有,他一个五六十岁的人了,竟然要向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请教穿戴、整理房间,都要让人笑掉大牙了。我看,他还不如我呢!
(许多学生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师(点点头):他说得也挺有道理的,那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一生举手)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说的。因为课文中虽然一开始讲爱因斯坦“衣衫不整”,但毕竟后来他已听从小女孩的建议,去重新打扮了,以至于后来连小女孩都认不出他了。凭这一点,我认为爱因斯坦还是一个勇于认错的人。
生: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课文中讲到,爱因斯坦一打扮后,一下子竟年轻了20岁。我通过课外阅读知道爱因斯坦并不是不注重自己的打扮,而是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科学研究上。
师:两种观点同学们都说得头头是道,老师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生(自言自语):那就这样说,爱因斯坦一半是“最伟大的人”,一半不是。
师(笑了):那还得把爱因斯坦分成两半呢。
(众生笑。)
生:我赞成意见。爱因斯坦是一个大科学家,但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他能向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请教,改正自己的缺点,更能说明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平凡之中见伟大。
师:平凡之中见伟大!你说得真是太棒了!(面向全体)同学们,真正的伟人也是一个凡人。作为一个普通人,爱因斯坦可能是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就本文来讲,他不注重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难能可贵的是他向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请教。他的平易近人、谦虚和一颗未泯的童心,相信已深深地印入大家的脑海里。然而,应该确定爱因斯坦之所以没有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是因为他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并且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应该承认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
反思:
上述教学片段是师生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展开讨论。这一教学片段是开放的,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充实的。
此教学片段,教者始终把舞台留给学生,让他门自己去读,去讨论,去展示。而教者也不是一味地旁观,而是不露痕迹的引、导、点拨,引领孩子有效地学习、感悟。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此片段中,绝大多数学生在说出肯定观点后,教师准备作出结论,此时另一种否定的观点出现,造成两种观点的对立。针对此况,教师并没有否定,而是倾听,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直到学生“九九归一”,教师才作了一个辨证及观点肯定的结论,使知识成了“话题”、手段。教者把新课标倡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一教学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对于学生自己的感悟,自己真实的体会,我们教师都应始终保持坦诚、平等的心态,尊重学生的思考并保护和鼓励其发表不同的意见的权利。警惕教育霸权的产生。
另外,此片段中,教师的循循善诱和一系列的表扬、鼓励、肯定,使得整个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给学生心灵放飞的空间。师生都敞开心扉、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自己的观点,凭着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积淀了“对话”的内容,使得课堂上听到了更真实的声音,他们敢说“流浪汉、笑掉大牙”这样的话,敢于跟爱因斯坦比,从而学生独特的智慧火花在课堂上闪现。在各种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整个课堂上激情荡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此教学片断,教师和学生不再把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而是以知识教学为载体,致力于提高自我发展和主动发展的能力及内在动力,从中获得道理和理性的升华。此教学片断体现的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互尊互爱的新型伦理原则,主张新的教学理念,放飞学生的心灵,让语文教学充满了灵性!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谦逊和平易近人的思想品格。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3.设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爱因斯坦作为当时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与小女孩之间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些什么?
3.理清线索: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有过几次相遇?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几次相遇有何不同?(越来越亲近,由偶然相遇的路人成为忘年交的朋友。)教师相机板书: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品
学习第一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学生圈画描写爱因斯坦的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a.读出爱因斯坦的语句。
B.这些语句中,体会出爱因斯坦的什么品质?为什么?
c.课文中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
3.各组学生代表汇报学习情况。投影仪相机出示有关语句,练读悟写。
4.这一段还写了谁?(小女孩及其父亲)引导学生读出有关语句。
教师引导:你觉得这些语句应怎样读。(让学生读中感悟出小女孩天真好奇和讷闷不解;小女孩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由衷赞叹,进而培养学生语感。)?
学习第二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
2.设问:第二天小女孩遇到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样子?
投影仪出示:
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①仍字说明了什么?(说明过去就是这样)?
②第一段哪些句子也写出衣衫不整?学生回顾读,通过前后两句比较指导学生注意有详有略的写法。
③第一段中有一段文字的意思和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差不多,哪一句?
a.通过前后两句比较指导学生在注意避免重复的写法。
B.指导造句:一边一边和一面一面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呢?请你造几个句子给大家听一听。
3.同学们自由组合(三人一组,分别是爱因斯坦、小女孩、旁白),分角色表演本段内容。(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揣摩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
4.选出一组表演好的"向全班表演。
5.整体评议:表演好在哪儿,把人物的哪些方面给演出来了?还有需要改进的吗?
学习第三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讨论听懂了什么?本段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爱因斯坦穿戴的变化;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教师引导:
a.联系文中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穿戴得整整齐齐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的变化。为什么变?
b.小女孩怎样教?为什么需要教?
3.爱因斯坦是一个谦逊和平易近人的人,从这一段中哪些语句也可以看出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学习第四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
2.讨论主要写了什么?(概括写两个人的交往)?
3.为什么小女孩的母亲会好奇地问?引导学生读出好奇,爱因斯坦的回答让人想到了什么?(抓住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等词句,进行进一步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4.指导用只好造句。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畅谈心中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篇5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认识8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重、难点: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教法:读中感悟,自读自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资料
流程:
一、谈话引入,读读交流
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爱因斯坦的一件什么事?
二、自读体会:
1.生活中的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交往时的语言、外贸、神情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三、课文:引导学生交流,从生活中的爱因斯坦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四、积累内化: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一些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发明和生活中的故事和鱼肚有关科学家的书籍。
板书:
相撞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相遇伟大
相邀执着追求
夸小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