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4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8-25 20:15:01 来源:网友投稿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遵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4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4篇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篇1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情况总结。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重望,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教师能够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尽心尽力,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有了对事业热爱之心,就会甘于平凡,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作为一名教师,我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时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动态,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如果有人因病缺课,我尽力争取时间给予补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后进生,更是对他们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赖,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都跟我谈。记得有一次,我收到一位学生给我的一封信,信中诉说了他因学习成绩差经常被妈妈打骂的苦恼,要求老师给予帮助,我及时找该生谈话,对症下药,指出他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发掘他的闪光点,并通过家访,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该生慢慢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经过努力,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家长面前找加了自信。

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高超的学识本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基础,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还是教师树立教学威信的源泉。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钻研业务,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终生奋斗。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篇2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道德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

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同时,还由于对进入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在道德品质上都有善有恶,从来就没有尽善尽美的“完人”。而社会又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教师道德水平的要求、教师道德人格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这样必然要求教师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以便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品格,从而更出色的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于教师来说,在其自身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它使教师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要求,通过积极的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和选择能力,不断克服自身一切非社会主义道德意识的影响,从而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品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职业劳动中,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以培养出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有所前进,完成时代赋予教育任务。人民教师肩负着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崇高使命,为了培养好青年一代,应重视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应当把自己修养成为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多因素、多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教师要实现自身道德品质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转变,就必须注意把握和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知即对教师道德的认识及其在这一基础上所形成的观念等。这是师德修养的前提。行即行为,也就是教师把职业道德的理论认识付诸于行动,这是师德修养的目的。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知和行是统一的。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必要的道德知识,连起码的道德善恶是非也分不清,不知道哪些言行与自身职业相符合,哪些言行与自身职业相违背,是不可能形成正确师德观念的。而学习了师德理论也并不能说明他具备了某种道德品质,如果只学不用,只说不做或者言行不一,说得冠冕堂皇也只能是徒有其名,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行只是一句空话。

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把学习道德理论、提高道德认识同自己的行动统一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师德观念不是自发产生的。教师只有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学、心理学、文学、伦理学、美学知识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常识、基本原理,懂得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的行为,什么是卑劣的行为,什么是人民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为什么应当具备这些道德品质等等,才能提高对师德的认识,形成师德观念,为师德修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道德理论,从而不断激发出道德情感,增强自身的道德意志和信念,为形成道德品质打下基础。实践证明,教师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越正确、越全面、越深刻,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的自觉性才会越强。同时教师又要努力去实践道德理论,有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夸美纽斯说:“道德的实现是由行动,而不是由文字。”张载也曾指出:“若要成德,须是速行之。”这就是说道德知识必须付之于实际行动,转化为道德行为。事实上,教师的道德风貌、道德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由他们的行为和事业表现出来的。因此,每一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更要注重品德实践,注重行,自觉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真正成为道德的高尚者。总之,只有坚持知和行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师德修养。

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所谓动机,就是趋向于一定目的的主观意向和愿望。它是意识到了的行为动因,即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原因。所谓效果,就是人们行动所产生的客观结果和后果,它是人的行为的客观记录。

动机和效果是人的行为的互为存在、互为转化的两个要素。动机是人的行为的思想动力。离开动机,就不会有行为的发生,也就谈不到什么效果。效果反映一定动机,动机本身就包含着对一定效果的追求并指导行为达到一定的效果。动机体现在效果之中,并通过效果去检验。动机作为主观东西,只有转化为效果才实现了作用,否则动机就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空想或假想。效果又是不断产生新的动机的基础。

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过程同样是动机和效果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机来自于社会、对职业、对学生所负的责任;来自对师德修养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作为教师只有时时意识到自己的职业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仅担负着向下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而且负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职责;自身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影响别人的素质……当教师把这些认识和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迫切需要和强烈欲望时,就形成了加强师德修养的内在动机。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必须把这内在动机转化为行动,用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以提高实际效果。

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教师要不断进行道德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加深对师德修养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断增强修养的动力; 同时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把良好的道德动机转化为客观的、外在的、现实的实际行动。在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上实现师德境界的升华,既重视动机,又重视效果,才不会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上对自己提出比较全面的要求,是师德修养中必须坚持的。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篇3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道德建设刍议》

[摘要]本文笔者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阐述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意义,并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师德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综观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本质和主流是好的。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和物质利益的刺激下,部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多数教师乐业意识明确,部分教师爱教意识模糊。“乐业”一词源于《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要想做好工作,必须热爱自己的岗位,缺少了这个基础和前提,要做好本职工作是不可能的,职业道德也无从谈起。可以说,爱教乐业意识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了教师队伍师资力量,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少数青年教师尚未完全确定职业理想,把教师工作当做暂时的解决生存的权宜之计,乐业意识有所降低。

其次,多数教师敬业精神良好,部分教师择业意识功利化。“敬业”源于《礼记》里的“敬业乐群”。敬业精神指的是教师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是否认同教师这一职业所联系的责、权、利,是否认同教师这一岗位的社会价值。绝大部分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职业教育,热爱本职工作,有许多师德标兵具有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稻草去”的崇高而无私的奉献精神。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少数青年教师对待教师职业有功利化的倾向,仅仅看中了高校教师工作的稳定性,职业荣誉感与责任感不强,敬业意识不够,难以担当起培养新时代急需人才的重任。

第三,多数教师敬业态度端正,少数青年教师不懂“教书育人”本质。“教书育人”表现为对本职工作的业务纯熟、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它是实现职业最高效益的价值追求。一个人追求的职业价值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精业态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原则。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作为一名高职教师,首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是教师的生命,如果一名教师没有不断拓展知识,既便有再大的能力,也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也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据统计:87%的教师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76.2%的教师经常阅读经典,不停地思考、深化理论水平。同时,能经常从时事、体育、娱乐新闻中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从而达到彼此的交融,在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品位,强化了教师的人格魅力,正面影响学生。23.5%的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文凭;19.9%的教师正在研读硕士学位;48.2%的教师准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丰富自己的理论实践与操作动手能力。但极少部分青年教师在对待教育的本质问题上存在模糊思想,只会做“经师”,不懂做“人师”。

第二,少数教师不热爱职业教育。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文化贸易中西方错误文化价值观的大幅度输入,网络上不良思想的肆意泛滥,种种负面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人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转型期的冲击波带给部分辨别是非和抗诱惑能力较弱的教师巨大的迷茫和困惑。“师道尊严”的伦理本位思想、蜡烛精神、孺子牛形象等传统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某些教师心态失衡,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悄悄侵袭了部分教师的道德观,师德退化现象明显。在一项调查中曾经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如果让您重新选择职业,您是否选择高职院校教师这一职业”。其中选择“一定会”的22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2%,选择“其他非职业类学校”、“学校的行政岗位”和“不会”的共计30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8%。

第三,少数教师只注重言教而忽视身教。身正方能为师。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无意之中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更应具有高尚师德,使自己人格健全,品味高雅,境界高尚,充满爱心,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成为学生“学会做人”的光辉楷模!教师的师德对教风、学风影响较大。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的教师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佩。然而,也有少数教师师德和人格沉沦,工作消极,教学纪律散漫,学术上弄虚作假,沽名钓誉、计得患失,干事必讲报酬,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玷污了教师的光荣称号,使教师的身教功能大打折扣。

第四,教师不能严谨治学。严谨治学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而完成素质教育的要求。严谨治学要求教师刻苦钻研业务,加强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提高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然而,高职院校中,有的教师不认真钻研,不努力掌握相关专业的新知识、新的信息;不深入实践,上课时照本宣读,呆板说教;不联系实际;不善于研究其教育教学自身的规律。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自身规律缺少研究,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欠妥当,有的甚至是有比较严重的错误。所以有的教师教书多年,自己仍没有多大的长进,是个地道的“教书匠”。更有少数人违背学术道德,缺乏科学精神,不是潜心钻研,踏踏实实做学问,而是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另外部分学校因为校企联系点不足,学生在难以进入合适的企业实习,更重要的是老师自身的实践水平如何也制约了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经验方面难有实际性提高,所谓的实习只是蜻蜓点水式走过场,造成学生毕业后仍不能迅速适应企业的需要。

第五,教师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处理好与自己的工作对象―――学生的关系外,还要认真对待和处理好与其他方面的人际关系,如与教师、与学院领导、与学院各有关部门领导、办事人员以及学生家长的关系。这些关系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教育活动的成败。然而高职院校教师中部分教师之间缺少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工作上的相互尊重及相互配合,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影响教师的整体形象,为此,教师必须克服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等各种错误倾向,建立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新型协作关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取长补短。

当前高职院校师德状况不容乐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少数教师师德缺失是客观存在的。缺失的程度有大小之别,有轻重之分,但是师德缺失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师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引起学院领导、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三、加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

1.提高认识,摆正位置,培养教师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

师德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要具备一个公民应有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水准;其次教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这个阵地,从来就是一个特殊的阵地,始终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激烈争夺战、持久战。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应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深刻认识到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和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切实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在行动上落实这项工作,改变只抓教学科研,轻视师德师风建设的片面观念。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必须改变只围着科研、职称、收入转的工作态度,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上来,把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作为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2.转变观念,顺应潮流,制定基于法律精神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制定时,大多依据的是教师崇高人格的理想期待,这种理想道德化身的期待是无坚定的法律基础和社会现实生活基础的。教育进入法律调节领域,是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各国教育走上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因此,应该结合我国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国务院、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通知》等行政规章,进一步细化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制定基于法律法规精神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充分认识到,如果他违背了职业道德规范,不仅涉及到道德问题,而且涉及到法律问题,进而养成在法律意义上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行为的习惯。

3.形成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制约、激励机制

首先建立系统完备的师德评价体系,形成师德目标的导向机制,将师德建设目标和师德建设内容的具体化通过合理的师德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约束规范评价教师的师德道德评价要内容实在,标准客观,可操作性强,通过全过程实施民主评价,做到手段和结果两公开在工作中,真正把师德作为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将师德评价结果真正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年度考核等切身利益挂钩。让职业道德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督促作用。

4.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优良师德风范和育人环境

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公正团体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公正的团体活动氛围中,人们不仅可以实现自我管理,而且能促进自身的道德发展。校园人文环境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学校管理层,首先要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其次,高职院校的管理领导层要做生活中的师德典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和教育青年教师。再次,学校要广泛开展演讲、歌咏、体育竞技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团体与组织,以活动为载体,融职业道德教育于多姿多彩的休闲文化生活中。同时注重校企合作共建职业道德文化。最后,要科学管理,尽力协调好教师间利益与责任的分配,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师德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己身不正,焉能教人?教师必须首先锻炼成为师德高尚的人,然后才能推己及人,服务人、培育人,为社会培养出道德健全、人格高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潮光。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理论与实路[J].高校探索,2007(2).

[3]刘志强。高职师德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4]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8-64.

[5]石振保。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篇4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浑浑噩噩的境地。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与伟大。由此可见,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好处。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从教三载,我品尝了甜酸苦辣,各种的味儿,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爱生”,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与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与其他动物所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持续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见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如果我们深层次地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造就新一代。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最年轻、最有朝气,最喜欢学习,最容易理解新事物,最具丰富情感、个性独特的群体——少年儿童;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凭着自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与意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管理者。由此可见,教师的劳动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师才因此获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教师这种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务必热爱自我的教育对象,热爱学生。同时,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也规定了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的特殊性,由于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主导方面,热爱学生成为建立与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自然的成为调整师生关系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我们再深层次的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老师,只有主客体感情与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构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佳境。由于教师热爱学生,就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构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时,教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表扬看作鼓励,把批评当作爱护,表扬与批评就会在与谐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用心向上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把表扬看成是“哄人”,把批评看成“与人过不去”。在这种关系中,批评与表扬都会成为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能建立起与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健全在与谐师生关系上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我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务必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选取了教师职业就选取了艰辛与挑战。有这样一个始料未及的小插曲,让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一时间哑口无言。在教学《猫》这课时,学生十分喜欢,十分感兴趣,学生学起来愉快,我教起来也很简单,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也参与到朗读当中,范读课文,正当我读到“枝折花落”这个词语时,一只胖胖的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我停下来,问道:“有什么疑问?”那学生立刻站起来说:“老师,你刚才的词语读错了,“枝折花落”中的“折”应读“shé”,不是读“zhé”,我一时间哑口无言,停顿了一会后,问那学生:“你有什么根据?查过字典了吗?”那学生点了点头,说道:“我昨晚查过字典的!”我立刻请有字典的学生查阅了一下,结果这个“折”字是一个多音字,里面有三个读音,shé的读音是“断了”的意思,与课文中的枝折花落的解释相符,顿时,我脸上红了,对他们说:“同学们,对不起,也许老师的知识还不够全面,你们还能够去查阅其他的字典进一步核实,也能够透过网络查找有关信息。以后,也要象这个同学那样,遇到疑问要多,多查阅资料。”这样,他的脸上才略显满意的神情。

课堂上这个小小的插曲给了我不小的感触。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教师无所适从。这使我想到“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我就要有一桶水”的名言。在如今课改大环境中,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这给我们教师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一桶水”就应是新鲜的活水源。教师不仅仅要对教学资料做到“取之左右皆逢源”,而且还要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与科普知识,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持续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与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明白,并认为教师什么都明白。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与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我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我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三、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德的升华。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以前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就应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

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教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教师不能把自我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例如,我刚接手一个新班时,班上有个学生从小就有偷偷摸 www.1mi.net 摸的行为,以至班上经常发生失窃事件,经过几次观察后,我确定了是该生所为,此时,我把该学生带到一个无人的角落里,握住他的小手,亲切地说:“我此刻是你的朋友,特意来聆听你的心里话,你的内心必须有很多话语想说出来,那就敞开你的心扉,尽情地向我倾诉说吧。”孩子听到那里时,忍不住内心的痛苦,说道:“不要告诉我爸爸,他打我……很痛……”此时,我把孩子搂在怀里,最后明白了一切,孩子想得到的东西,家长不给予,孩子为了满足自我的欲望,把手伸到了同学之中,而家长长期以打骂为教育途径,从来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要,结果造成孩子重蹈覆辙,屡犯不改。经过一番教育后,孩子平静了,也认识到自我的错误。之后,孩子很喜欢找我聊天,把心里的想法告诉我,而我在私下与其家长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经过这件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学生务必深入了解学生,走访家庭,从超多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应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与人才观,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训教,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我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与真诚的教诲。曾有人这样给教育下定义:教育主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期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这不正是师德升华的体现吗?的确,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各项工作必须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的。

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务必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与。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我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推荐访问:职业道德 教师 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内容提要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3000字 教师职业道德小论文1000字 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相关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有关的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1000论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