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关于数字乡村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供大家参考。
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是盘活乡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随着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概念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瞄准三农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乡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坚实支撑和高效服务,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协同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一、数字乡村建设的研究动态
学界对于数字乡村建设问题也相当关注,普遍认为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地区居民最基本生产生活、新时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息息相关,农业农村能否顺利完成数字转型并助力乡村振兴,直接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属性、特征和走向。数字乡村涉及互联网、大数据、5G、物联网、区块链等多个技术环节,延伸出智慧农业、平安乡村、农村电商、远程医疗、智慧金融、线上教育、网络娱乐等乡村数字化应用模式。数字乡村的概念虽在不同研究框架下内涵、外延以及最终评价具体标准或许有所差别,但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的观点是诸多学者所认同的,但现实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从区域角度看,城乡数字化发展的差异日渐凸显,农业转移人口流出等问题溢出的负外部效益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数字鸿沟。今后围绕数字乡村建设展开新的探索,实施因地制宜的数字乡村建设策略势在必行。
二、**数字乡村建设现状、瓶颈与趋势
目前,作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数字产业集聚地,**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数字**与乡村振兴任务,聚焦“互联网+”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大力推进“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服务信息化水平,稳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与三农高质量发展的融合与应用。
20**~**年,**市共投入约**亿元用于农村农业信息建设。**年,全市实现全部行政村光纤通达、4G网络覆盖,力争2022年5G网络乡镇覆盖率达到***%;
全市建有农业生产智能化试验示范点***个,**.**万亩设施种植、***.**万头(羽)畜禽与*.**万亩水产养殖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生产,
智慧农业优质、丰产、高效的示范和展示作用进一步增强;
从全国范围看,**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为43.3%,居于西部首位、全国前列,为西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尽管**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是存在一些数字乡村建设短板需要补齐。
(一)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近年来,**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配套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部分偏远乡镇存在的5G网络覆盖死角、带宽有限、信号稳定性较差等硬件问题仍较为突出。比如,光纤网络入户率和5G覆盖率还有待提升,互联网通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瓶颈凸显,以及数字信息技术超前预见不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等。
(二)数据乡村资源采集、存储、共享、应用体系不健全
缺乏成熟的涉农数据要素平台,涉农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通信企业、农户、政府共同参与乡村数据资源库建设角色不清,未形成合力。具体表现在资源分布零散、采集手段单一、采集标准凌乱、数据整合提炼困难、信息挖掘不够,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化的能量不足,安全和数据隐私未得到足够的关注与保障等。
(三)数字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不够
相比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在发展上处于数字浪潮的相对边缘、末梢,挖掘乡村独特的技术价值、数字功能来全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突围的关键之一。一方面,**缺乏必要的数字化营销与数据治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与装备普及性不够,在农业农村发展中普及面与影响力有限。另一方面,局部试点与大田生产、规模种养推广、天网全覆盖等方面,存在区域和产业上的不平衡、不充分。
(四)数字乡村专业人才匮乏、农民网络素养不高
数字聚力,人才先行。除了硬件设施基础需要夯实之外,数字专业人才多集聚在城市,农村地区(潜在)客户的网络技能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规范素养和网络学习素养相对不高。如何打破农村地区数字信息技术专业服务人员短缺、农户数字化生产技能缺乏、居民数字化生活水平不高等桎梏,从人的角度凝聚更多**元素、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实现数字技术的三农普惠效应,亦是需要数字乡村建设关注的重点之一。
三、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网络化、农业农村服务在线普惠化、农村管理数字化将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新一代传感器技术、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基因组学和精准育种技术、微生物组技术等,都可能给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带来新的技术跨越。基于现状及对数字建设与乡村发展趋势的理解,提出六点对策建议。
(一)夯实数字乡村的硬件基础
第一,做好前期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深入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牢固树立网络强国、数字乡村的理念,坚持做好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设计,超前科学合理安排硬件配套布局。
第二,巩固和提升乡村通信网络建设成果。加大机房、服务器、信号塔等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加快推进农村地区5G网络的有效覆盖步伐,稳步推动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在通信网络“村村通”的基础上向“户户用”延伸、覆盖,搭建起数字乡村的硬件平台。
第三,打通智能终端接入梗阻。高标准深化网络助农行动,持续推进提速降费等优惠活动,以智能电视、智能手机、便民服务终端的完善来畅通端到端的沟通渠道,加快补齐农村适老化、适农化的智能终端短板,初步形成“广覆盖、高速率、重普及、智能化”的数字乡村基础设施体系。
(二)提升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度
第一,配合做好农村地区客户的数字化专题教育培训。通过网络视频、集中授课、田间学习和一线实训等,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群众手机应用、电子商务、互联网冲浪等数字化应用技能的技能培训,大力培育具备现代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实操能力的“新农人”,增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二,积极营造正向的网络应用环境。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勤劳致富等正面宣传报道,配合打击电信诈骗、黄赌毒等不良网络行为,引导群众接受信息化新技术、新应用,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实施网络补盲,使数字通信网络真正成为农民发家致富、乡村振兴的有力工具。
第三,提升乡村生活数字化水平。新的数字通信技术将带来超高清视频的高分辨率、高帧率和高动态范围让色彩更丰富、表达更精准,声音根据空间感和方位感,能够颠覆性革新教育、娱乐等农村视听产业,激发乡村医疗卫生、文化旅游、交通出行的行业创新。基于数字网络开发的虚拟现实游戏、远程诊疗、线上课堂、网联汽车等应用,可以进一步优化农村居民的数字生活体验。
(三)完善数字乡村资源体系建设
第一,加强数据资源体系顶层设计。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工作重点和数字乡村发展趋势,构建起通信行业农业农村数据资源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体系框架,摸索出可复制的数据资源采集方式和手段。
第二,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以大数据和数字乡村综合运营平台为愿景,打造农业农村数据库、大数据平台(基地),做到农业农村数据及时更新、汇聚、上云,完善平台数据接口连接系统,实现乡村数据资源的统一集成、归类存储、优化整合、共建共享和智能服务,为农业农村数据精准应用打牢资源基础。从技术管理运营层面协助各部门做好数字平台协同,激励生产者主动采集数据、使用数据,辅助管理者运用数据、科学决策。丰富农业农村数据资源采集手段,创新3S、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数据采集应用方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充分挖掘和利用基础数据,推动产业数据、基础地理、遥感影响数据和空间矢量数据融合应用,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可视化分析和监测预警。
(四)构建数字乡村科技创新体系
第一,前瞻布局战略性数字信息技术。面向全球信息技术发展前沿,以及**农业农村发展的动态需求,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方式,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制约,加强数字领域基础研究、核心技术、装备制造、产品开发、标准制定、算法优化与应用推广,整合力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数字乡村技术攻关。
第二,创新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围绕低耗、高精、经济、可靠的数字产品开发思路,稳步进行农业农村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重点推进精准感知和数据采集传感器的研发,掌握农业信息集成服务、遥感卫星数据应用、无人机精准作业等技术,进一步拓展关联数据挖掘、智能信息检索、资源整合匹配、数据隐私与安全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满足农业农村发展对数字乡村的全方位技术需求。
(五)深化产业数字化示范应用
第一,试点示范中总结发展经验。以创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为契机,筛选出产业基础好、融合潜力大、引领效应显著的农村地区,精心组织启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探索山地特色智慧农业应用模式,早日建成一批数字农场(牧场)、数字植物工厂、智慧温室等发展样板,形成一套成熟可推广的标准化数字经济发展流程和技术规范。
第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垂范。相对于传统农业生产者的保守,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新技术、新应用的接受度较高。鼓励这部分群体根据大田生产、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集成设施农业环境监测、智能控制、智能育苗、智能灌溉、病虫害监测、灾害天气预警等技术,加快新装备、新技术应用,强化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标杆示范引领作用。
(六)完善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
第一,完善农村“互联网+政务”平台。突出“平台上移、服务下延、扁平化管理”的建设思路,重视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搭建**线上村务公开平台,提升乡村信息公开的村民知晓度、参与度。借助政务服务虚拟导办、一网通办、远程政务、智能便携审批等方式,对农村群众办事内容和要素进行细致梳理,通过数字化的政务服务流程与经验沉淀,进行网络政务智能化、模块化输出,提升乡村综合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构建平安乡村立体数字安防体系。作为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数字化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为有效开展安防防范和打击犯罪提供了技术保障。“天网工程”与“雪亮工程”可有效实现农村安防的视距延伸,在高清视频监控技术迭代中实现了“看得见”到“分得清”的安防跨越。将智能监控与人工智能、无人机的结合,就能够对海量监控数据动态视频流与静态图片流中目标人和物的精准识别、对比、分析、追踪,实现快速移动、高效立体的平安乡村安防监控体系。
推荐访问:存在问题 对策 乡村 关于数字乡村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关于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关于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