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之江新语》学习发言材料(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开展好主题教育,我们首先要做到追本溯源、融会贯通。4月18日,省委书记*在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动员讲话时强调,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践行“八八战略”贯通融合、一体领悟,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进,真正来一次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党性大淬炼、能力大提升。我们制定了厅领导班子成员“十项”学习实践清单,明确要原原本本、追根溯源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著。
近期,我重温了《之江新语》,深刻领悟总书记科学的思想方法、深厚的为民情怀、深远的战略谋划。在这里,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一、再版发行展现着《之江新语》的实践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坚持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稿件,共发表了232篇短论。专栏内容有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金句,有的是下乡调研时的即兴讲话,有的是座谈会上交流时的精妙比喻,有的是在调研途中与同志们交谈时的一些观点,还有的是在会上讲话时的插话。这些短论鲜明提出了推进浙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主张,及时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因广大读者强烈建议,浙江日报社在反复征求习近平同志意见并征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结集出版,并于2007年8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首次发行。《之江新语》出版发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关注和欢迎。2013年11月,在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下,经中央办公厅同意,重印了《之江新语》。再版的《之江新语》更是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目前已翻译出版英、法、西、德、日等多语种版本,成为了国内各界人士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文献和世界各国朋友观察浙江、了解中国、启迪未来的重要参考。《之江新语》的再版,更加展现了《之江新语》受干部群众欢迎的程度,让大家感受到了“新语”的“甜味”。
二、故事背后体现着责任担当与为民情怀
《之江新语》作为一部由习近平同志亲笔著作的短论合集,正是他边调研边思考、边工作边总结的作风体现,背后都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展现着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
1.找到了浙江长远发展的金钥匙。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经历重要的改革试验田。总书记想的不是五年十年,想着的是“功成不必在我”,想着的是“一张蓝图绘到底”。这些年来,浙江发展前进的每一步,我们都可以从《之江新语》中找到思想的原点和实践的缩影。特别是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擘画并实施了“八八战略”,浙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是浙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浙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20年来,“八八战略”仍然是浙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总纲,其蕴含的现代化观、发展观、治理观和系统论、重点论、优势论,对于我们加快推进“两个先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都有着根本的长远的指导意义。
2.书写了党的创新理论的萌发史。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可以在浙江大地找到源头,集中体现在《之江新语》当中。从生态省建设到美丽中国建设,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乡村振兴战略,从“两只手”到全面深化改革,从浙江山海协作到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到“一带一路”,从浙江党建八项规定到新时代党的建设等等。在这些创新理论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
3.开拓了红船精神的新内涵。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红船精神的研究阐释和宣传工作十分重视。2005年6月,总书记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提出“红船精神”,指出其深刻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之江新语》中的《树立五种崇高情感》《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等篇章着重阐述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改进工作作风、发扬斗争精神、保持清正廉洁的思想观点。这些对标补短、勇于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不仅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播下了勇于自我革命的种子,也为丰富新时代治党治国理论提供了鲜活实践。比如,总书记在浙江提出“三本账”(经济帐、法纪帐、良心帐)到“三严三实”,从“三不为”(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都是实践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4.展现了民生情怀的大担当。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之江新语》中,直接围绕做好人民群众工作,关心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论述就有42篇,其中《把好事办好》《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等篇目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我就讲一个《把好事办好》与水库移民的故事。2003年7月20日,丽水滩坑水电站建设项目开工以后,库区的少部分移民由于诉求得不到满足,挑动一些群众冲击施工现场,发生了群体性事件。23日晚上,习书记紧急召开省委专题会议,研究有关问题。习书记拍板,项目要继续推进,但移民的工作要做好。并就做好后续工作提出几条指导意见:一是对症下药,弄清楚群众的诉求是什么,不能给个无关痛痒的意见糊弄群众。二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派威信高的干部进村入户,把群众关心的问题解释清楚,处理好。2003年8月5日,习书记又一次到丽水调研,专门关心滩坑水电站问题。指出核心是要处理好移民问题。要在省里确定的政策范围内,进一步细化移民总体方案和具体安置办法,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抓紧做好移民工作,力求尽早开工。8月23日,总书记在之江新语栏目发表文章《把好事办好》,强调“许多工程投资大、涉及面广、动迁人员多,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时,我们一定要妥善处置,把好事办好。”现在,水库已经建成多年了,40多亿立方米的库容,属于多年调节水库,既是水源,又是能源,还能调洪防灾,库区还是优质旅游资源,水库的综合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
5.形成了领导科学的教科书。《之江新语》鲜明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2006年3月17日到27日的11天时间里,习近平同志连续发表4篇短论:《从“两只手”看深化改革》《从“两只鸟”看结构调整》《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从“两种人”看三农问题》,突出强调了工作中的“辩证法”。此外,“虚功一定要实做”“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等许多脍炙人口的金句,都体现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其中《领导下访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就是总书记开创领导干部下访的真实写照。2003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把浦江县作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第一站,亲自接待群众9批20余人次,解决了山区百姓出行道路、学前楼拆迁等一大批疑难信访案件,并就如何从源头做好信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浙江省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下访的一系列制度。2005年8月15日,总书记在安吉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后在德清下访,并且提出了“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的指示。这与“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是一脉相承的。2020年3月30日,总书记再次到安吉县矛盾调解中心,指出“要把党员干部下访与群众上访结合起来,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三、字里行间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光芒
学习《之江新语》是一个常学常新的过程,每一次品读都会有新的体悟。结合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好主题教育,我进一步深刻感悟到《之江新语》字里行间充满着唯物论与辩证法,彰显了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娴熟运用。
1.始终体现着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之江新语》全文贯穿着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到《在慈善中积累道德》,从《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到《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从《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到《办法就在群众中》等等,充分体现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深刻诠释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民群众。对我们来说,最困难最弱势群体的兜底保障在民政,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在民政,最基层的治理平台在民政,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在民政,做好民政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始终坚守初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民之所盼”直通“施政所向”。
2.始终体现着自信自立的精神品格。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一直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我们国家鲜明的制度特质。《之江新语》在《努力打造“品牌大省”》一文中指出,“关于品牌战略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九二年就讲过,‘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这也是习近平同志早在浙江时就在追求的工作境界。为此,浙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根据总书记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部署,先后实施了“雏鹰”“雄鹰”“单项冠军”等一系列战略,实施了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积极打造“浙江制造”品牌。上周,围绕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我们成功举办2023浙江(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针对当前康养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我们聚焦康养事业和康养产业双轮驱动,以博览会助推康养产业发展,全方位展现浙江康养事业和康养产业发展最新成果,推动康养企业和康养产业进一步走出去,发挥更具韧性、活力、竞争力的康养产业“地瓜经济”效应。
3.始终体现着守正创新的理论追求。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之江新语》在《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和《“书呆子”现象要不得》中同时强调了一个观点: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展旅游经济要坚持创新与继承相统一》也指出,“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求新、求变、求精,敢于‘无中生有’,善于‘移花接木’,注重‘推陈出新’”,都体现了守正创新的理论追求。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正、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创人类文明形态之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德治、法治、自治、智治”四治融合,深化创新“五社联动”,着力建设现代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服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的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4.始终体现着问题导向的基本方法。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在工作中,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在《路就在脚下》一文中指出了“一些地方学生非正常死亡时有发生”,在《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一文中指出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柴米油盐等问题对群众来说就是大事。”在《发展“无烟工业”也要可持续发展》一文中指出了“一些地方的旅游无序开发、盲目发展”等等,这些都深刻指出了影响浙江科学发展进程的现实性、深层次问题。对我们而言,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问题。要围绕“老有康养”“弱有众扶”优享工程,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如民政项目投资总量小、主体多,投资要素保障不及时、不到位,养老助餐覆盖率不足,照料中心日常运行保障难等,研究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切实推动优享工程尽快落地见效。
5.始终体现着系统观念的科学思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之江新语》结集的232篇短论,看似相对独立,联系起来又是一个全面系统、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特别是,文中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科技创新是关键,结构调整是根本,深化改革是动力,加强监管是保障,机关表率是重点;
提出“乡村建设”要以发展强村、靠建设美村、抓反哺富村、促改革活村、讲文明兴村、建法治安村、强班子带村。正是这一套组合拳,浙江走上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康庄大道。浙江GDP,2005年为1.3万亿,2022年7.78万亿。浙江民政也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05年城市223元/月、农村129元/月,到2022年实现城乡统筹1084元/月;
机构孤儿年养育平均标准从2005年9000元,到2022年31560元;
福利彩票销售额从2005年16.04亿元,到2022年124.36亿元。
6.始终体现着胸怀天下的价值取向。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胸怀天下方能海纳百川。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谋划的是浙江发展,立足的是世界眼光。他积极鼓励浙江人特别是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应以“兼济天下”的精神敞开胸怀、带着经验、带着资本走出去,还嘱咐我们“不仅要使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保持全国领先,而且要积极为全国提供有益的探索和经验”,现在我们将中欧班列开进了沿线一带一路国家。浙江的义乌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小商品之都。2022年,浙江货物进出口规模达4.68亿元,居全国第3,占全国份额11.1%。《之江新语》中《跳出浙江发展浙江》《重视进口的作用》《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等充分彰显了总书记“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胸怀理念。
《之江新语》涉及面广泛,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对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具有全方位的指导价值。正是因为《之江新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前瞻性,《之江新语》应当成为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好主题教育的“工具包”“百宝箱”,并通过这种随时可学、可取、可用的工作“宝典”,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创新工作实践、锤炼政治品格、坚定使命担当。
推荐访问: